
大地上的中国史:藏在地理里的历史
¥68.00
中国历朝历代疆域有多大 政区界限为何犬牙交错 为何汉唐定都长安,元明清定都北京 人口为何多次大起大落 400多个民族,为何如今只有56个 黄河改道如何改变中国历史 潮平岸阔的长江为何被称为天堑 万里长城为何千年不倒 运河何以成为王朝兴衰的生命线 丝路为何是中西文化交流主动脉


中国历史的地理密码
¥35.20
本书是一部透过地理,再看中国历史,真正读懂历史的真实面貌和发展逻辑的大众学术佳作。 中国历史记载丰富,文献浩如烟海,作者充分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使用从《禹贡》《史记》《汉书》等整理出来的关于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环境变迁等自然地理要素信息,参照现代地理科学研究成果,从长时段观察分析地理环境与历史演之间的关系,揭示隐藏其中的历史—地理规律,既有辽阔的地理空间感,又有宏大的历史厚重感。 作者提出,地理环境不仅和历史程相互影响,而且是历史程的“终极操纵者”,决定着历史走向与重大历史事件的书写和演绎,如王朝的兴衰更替、国家的分裂与统一、民族生存空间的拓展变化、政治经济重心的转移、战略通道与军事要塞的形成与演变。正是在自身独特的历史与地理互动中,今日中国才成为一个历史悠久、变迁复杂、疆域辽阔、文化深厚的巨型国家。


大地中国
¥41.40
“中国”一词从何而来? 中.华文明为什么诞生于中原大地? 为什么说关中地区为秦统一天下奠定了地理基础? 历史.上,黄河下游源何发生多次重大改道? 为什么山东山西之间没有山脉相隔,却以山命名? 历史与地理密不可分,历史决定思维的深度,地理决定视野的广度。《大地中国》是北京大学教授韩茂莉写给大家的历史地理通识,二十六个专题,贯通上下五千年,遍及南北东西,涵盖了中国历史地理的重要问题,是理解中国历史大脉络的一把钥匙。 侯仁之先生说,历史地理是“昨天、前天的地理”,本书将历史的时间体系纳地理空间,依循山河地理,讲述历史.上的那些事,城市、农田、牧场、道路、关隘、江河、集市、寺庙,每个题目都是大地上的一块耀斑,虽然不能涵盖大地,却有着地理的魅力。

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9.99
两千年来,丝绸之路始终主宰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帝王、军队、商人、学者、僧侣、奴隶,往来在这条道路上,创造并传递着财富、智慧、宗教、艺术、战争、疾病和灾难。 丝绸之路让中国的丝绸和文明风靡全球;罗马和波斯在路边缔造了各自的帝国;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沿着丝绸之路迅速崛起并传遍世界,融汇出耶路撒冷三千年的历史;成吉思汗的蒙古铁蹄一路向西,在带来杀戮的同时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融;大英帝国通过搜刮丝绸之路上的财富,铸就了日不落的辉煌;希特勒为了丝绸之路上的资源,将世界推入了战争和屠杀的深渊。时至今日,丝绸之路上的难民与恐怖主义ISIS,依然是欧洲与美国挥之不去的梦魇。 翻开这部包罗万象的史诗巨*,您将发现,丝绸之路的历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世界史,丝绸之路就是人类文明*耀眼(耀眼)的舞台。它不仅塑造了人类的过去,更将主宰世界的未来。


东欧:草原边疆1500—1800
¥59.99
从多瑙河流域到黑海以北大草原的东欧,是游牧文明马鞭所及的西端,是改变欧洲历史走向的心脏地带。1500—1800年,东欧迎来新的变化。千百万拓者在血泪中把无主的草原垦成耕地,决定性的军事要素从战马变成火炮,组建国家的力量从马背上的劫掠者变成执笔的文官;三大强权奥斯曼、哈布斯堡、俄罗斯,处在夹缝中的匈牙利、瓦拉几亚、摩尔多瓦,搅局者鞑靼、哥萨克……近代东欧的边疆,在诸强的权谋与冲突中悄然划定。 本书详述“草原边疆”转变为近代国家的历史过程,书写东欧治乱交替的三百年。近代东欧如何形成,甚至从19世纪直到今日的东欧局势等问题,或许都可以在本书中得到启发。


黄金、香料与殖民地:转动人类历史的麦哲伦航海史
¥20.93
1519年,麦哲伦率领5艘帆船和200多人从西班牙起航,寻找一条通往香料群岛(Spice Islands)的海上航线。一路上,他们饱受饥饿、疾病、精神和肉体的折磨,甚至面临死亡的威胁。*后,他们终于发现了一条海上通道,这条通道如今被称为“麦哲伦海峡”(Strait of Megellan)。这是一场历时三年的艰苦旅程,获奖无数的畅销书作家(传记作家兼记者)劳伦斯·贝尔格林借助*手资料客观还原了这项人类壮举,栩栩如生地讲述了一个宏大的探险故事。 在书中,贝尔格林以*人称讲述故事,带领读者踏上一段引人胜的旅程,其中有些资料首度在此公。这次探险不但改变了后世探险家的航海方式,也改变了历史本身。

草原帝国(全两册)
¥18.00
其范围除大中亚外,还包罗了波兰以东的东欧诸国,即东欧草原、俄罗斯草原、西亚草原、中亚草原和北亚草原。还有草原近邻的许多高原山地。西起多瑙河,东达贝加尔湖,北起西伯利亚,南到巴基斯坦的广大地区。现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主编的《中亚文明史》(六卷本)包罗的地区,正是格鲁塞《草原帝国》的范围,可以窥见格鲁塞这部著作影响的一个侧面。《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草原帝国(套装上下册)》史事,上起新石器时代,草原文化的黎明期,下迄公元18世纪晚期蒙古诸汗国。作者对草原各地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民族复杂、政治纷乱、朝代更迭和关系错综的历史,加工钻研,清理精到,牵出一条中亚史的线索和脉络,披荆斩棘,独辟蹊径,创格局,格鲁塞是启蒙者,是路人。


浦东新史
¥58.00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浦东发放,距今己有 35年。这期间,浦东经历了从阡陌农田到现代化新城的沧桑巨变。在诸多的期望下,浦东不仅成为上海发展的引擎,更成为中国改革放的重要“试验田” 作品以详实数据与典型案例,深度解析陆家嘴金融城、张江科学城、金桥经济技术发区、外高桥保税区、世博“世界会客厅”、临港新片区等重区域,以及自贸区建设从1.0版到升级版,全方位立体展现了浦东这个中国现代化程的鲜活样本,同时也证明,浦东模式不仅重塑了上海的城市格局,更为中国城市化程提供了可复制的创新范式。


西藏历史问题研究
¥32.66
本书梳理了西藏的历史,从语言、血缘、文化渊源、经济、政治以及宗教与文化上,西藏与祖国内地由切磋借鉴到密切交流,民族心理上由隔膜走向相互认同等角度,以扎实的史料论证了西藏自古就是中国的一部分。有力批驳了各种宣扬“西藏是一个国家”的谬论,深刻揭露了以达赖为首的“藏独”分子以暴力方式破坏我国藏族地区的稳定、和谐、发展的局面的分裂本质。为正确认识西藏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河西走廊
¥98.00
豆瓣高分纪录片《河西走廊》官方纸质书。 河西走廊,是东西方文化交流史上的黄金通道。 它位于中国西部地区,地处黄河以西,因形似走廊而得名。 霍去病封狼居胥、张骞出西域,传奇故事于此轮番上演。 悬泉置、莫高窟、嘉峪关、七彩丹霞,风景名胜一路绵延。 由西往东,从古迄今,本书为你梳理河西走廊两千年历史脉络。


消失的古城:增订本
¥48.00
《消失的古城(增订本)》是历史学家王笛对晚清和民国初年成都历史和成都人日常生活的生动讲述。作者以流畅的笔调,描绘了大众文化的丰富多彩,展示了这个城市由传统到现代的转折过程。从书中,可以看到人们坐茶馆、逛庙会、庆祝节日等各种活动,茶客、苦力、小贩、工匠、挑水夫、剃头匠、乞丐等三教九流在城市中的生存状态,以及现 代化和社会变迁对他们的影响。 此次增订,新写了前言,调整了结构,充实了内容,设计了藏书票,并对插图行了精选。全书插图共43幅,新增的16幅主要是人物 情景图,呈现了彼时公共空间和城市文化的生动画面。 这本书是对那座已经不复存在的古城的纪念。


草原帝国(法兰西学院院士的经典代表作)
¥11.99
《草原帝国》是勒内格鲁塞所写的经典名著,本书因详细且系统地描写了关于欧亚大陆游牧民族三千年历史而被世界历史学界广泛认可。 《草原帝国》向读者描绘了一幅大草原三千年来气势恢宏的伟大篇章:既有斯基泰、匈奴、突厥、蒙古这些马背上的民族所建立的草原帝国的风起云涌,也有阿提拉、成吉思汗、帖木儿这些上帝之鞭的征服狂飙。勒内格鲁塞用阔的历史观为读者整理出这些鼎鼎大名的游牧民族的变迁,并描绘出草原帝国雄伟壮阔、荡气回肠的历史伟剧。 《草原帝国》是世界史学界公认的关于欧亚大陆游牧民族三千年历史的经典史著,它描绘了三千年来大草原上一幕幕气势恢宏的历史剧。

犹太人之谜:一个神奇民族的成功智慧(犹太智慧典藏书系第一辑01)
¥8.65
犹太人是谁?判断犹太太的标准是什么?犹太人为什么历经浩劫而不灭?犹太文化的精髓是什么?谁是犹太人心目中的英雄?怎样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怎样成为一个有权力的人?怎样成为一个富裕的人?怎样成为一个令人尊敬的人?本书通过妙趣横生的论述来掲开犹太人的种种神秘面纱,是洞悉犹太文化和犹太智慧的一把钥匙。 ?


美国种族简史(新版)
¥24.31
【作者简介】曾在康奈尔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阿默斯特学院及其他学术机构讲授经济学课程,著有《被掩盖的经济真相》《基础经济学》等书。

古代礼制礼仪
¥2.99
本书内容包括了五礼之吉礼、圜丘配祭成为祭天的礼仪、敬畏天地而形成五帝之礼、泰山上昭告天下的封禅礼、祭日月星辰和山川的礼仪、祭祀先蚕和籍田的劝农礼、祭祀先圣先师的尊师之礼、礼仪之邦、 敬畏自然促成礼的形成、大禹铸九鼎和周公制礼乐、儒家先贤记录“五礼”等。


郑天挺历史地理学讲义 中华书局出品
¥51.85
郑天挺先生从1922年至1936年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很多高校讲授过地理学方面课程,出版过有关教材,在历史地理学领域应有一定地位,但并不为学界所关注,随着本部讲义的整理出版,相信大家会逐步认识其相关成就。本书由南大学历史系孙卫国教授负责整理,共分三部分:《古地理学讲义》、《关于丝绸之路》、《世界人文地理讲义》。全书兼具资料性与可读性,与已在我局出版的《郑天挺隋唐五代史讲义》《郑天挺明史讲义》等书成一系列,是一部学术价值很高的作品。

十三四世纪蒙古人与欧洲关系研究
¥33.25
十三、四世纪是蒙古人的世纪,成吉思汗及其继承者们在亚欧大陆建立起历史.上空前绝后的蒙古帝国,领有元朝以及金帐汗国(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等四大汗国。蒙古的征略和统治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启了蒙古人与欧洲交往的大门,大大促了东西方交通往来与经济文化交流。本书将蒙古人在欧洲和亚洲的征服、统治和外交往来的历史置于中古时代游牧群体与农耕文明交往的宏观背景下,对其军事征略、政治捭阖、外交往来、商旅交通和文化交流等问题行了全面的考察,较为客观地归纳了十三、四世纪蒙古人与欧洲交往的历史动因、特征和影响,可以为我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繁荣发挥一定的借鉴作用。


大运河的变迁
¥22.66
本书由朱偰编著,首版于1961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我们将对文字做必要的调整,增加大运河的历史和今貌图片,重新包装出版。大运河北起北京,南抵杭州,经过四省,沟通五大水系,全长1782公里。它在我国历史上曾经是南北航运的要道。本书分三部分:1.大运河的历史,包括大运河的历史沿革,以及大运河在历代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的影响;2.大运河的地理,分五段对大运河的地理特做了详细描述,包括从北京到天津,从天津到黄河,从黄河到陇海铁路,从陇海铁路到长江,从长江到杭州;3.大运河的改建,包括大运河的综合利用及其在经济建设和交通建设上的重要意义。本书图文并茂、四色印刷、精装出版,对于大运河历史和地理的了解,是不可多得的一本好书。


奔腾不息
¥49.00
亚洲的历史是由水域塑造的历史。在《奔腾不息:雨、河、岸、海与亚洲历史的塑造》一书中,历史学家苏尼尔·阿姆瑞斯通过亚洲的雨水、河流、海岸和海洋的故事,以及试图控制它们的气象观测员、工程师和农民的故事,重新审视了亚洲的历史。从印度的角度来看,他展示了对水的梦想和恐惧如何塑造了政治独立和经济发展的愿景,激发了人们通过水坝和水泵重塑自然的努力,并扭转了国家内外的紧张关系,为读者思考亚洲历史程提供了新的视野和启发。

道教人间仙境
¥4.20
本书内容包括了张道陵炼神丹而龙虎显现、大上清宫中的百神传说、天师府的神道合居盛景、龙虎山道教文化的兴盛之路、齐云山、开启齐云山道教的玄帝像传说、明世宗上山求子使道教兴盛等。

哥特史
¥10.04
公元375──568年,被称为欧洲历史上的民族大迁徙时代。在此期间,众多以日耳曼人(German)为主的蛮族部落侵罗马帝国(Roman Empire),并将其摧毁。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先后建立起了数十个日耳曼人的“民族国家”,给欧洲未来的政治版图下了基础。这段历史上承罗马帝国,下启中世纪,因而具有极其独特的重要性。但由于文化落后,各日耳曼民族很少写作历史文献。更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当时民族、宗教、社会矛盾尖锐,政局混乱,战争频仍,又导致了罗马方面大量珍贵史料的流失。在幸存下来的原始史料中,也多数存在章节严重残缺不全的问题。而少数相对完整地保留下来的史料,或是时间跨度不足,或是记载内容过于简单片面,都无法让对这段历史感兴趣的后人满意。在这种情况下,拜占廷帝国(Byzantine Empire,即东罗马帝国)神职人员约达尼斯(Jordanes)编写的这本《哥特史》(拉丁文原名:《 De origine actibusque Getarum 》,英文名:《 The Origin and Deeds of the Goths 》,德文名:《 Gotengeschichte 》),就以其保存完整、内容丰富、叙事详细等众多优,备受后世学者的青睐,成为日耳曼人史、罗马帝国史、以及民族大迁徙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