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地铁站名掌故
¥39.99
本书是国内*部关于北京地铁站名掌故的著作,填补了国内尚无一个城市能从文史角度系统而全面地将地铁站名的历史与掌故汇编成集、公出版的空白,具有独特性、创新性。全书介绍了北京到目前为止已发的23条地铁线路、共计352座地铁站名,包括站由来、历史沿革、景观风物、地域文化,趣闻轶事等。全书按线路顺序排列,从一号线始到机场线结束,节奏明快,史料扎实,语言生动,便于阅读。同时,书中还配有一百五十多幅老照片,帮助读者更直观的领略各个地铁站建设之前的历史原貌。 地铁站名作为地域名称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仅仅是地铁车站的称谓,也是北京的地理文化符号,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应加以保护与传承。本书不是地方志,而是以北京人的眼光介绍北京地铁站名的溯源,融知识性、实用性、通俗性、趣味性于一体,堪称一部熟知北京地铁站名掌故兼及了解北京人文历史的简明读本。


徐霞客游记全鉴
¥13.26
徐霞客游记》是明代伟大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史学家、文学家徐霞客所著的一部日记体的中国地理名著。徐霞客在34年旅行中记录下了六十余万字的游记资料,逝世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这部书既是地理百科全书,也是一部实录性质的历史著作,还是一部文学名著,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闪光的瑰宝。 《徐霞客游记全鉴》选取《徐霞客游记》中的经典篇目,为读者朋友描绘壮丽的祖国山河,重现游记传奇。


四海之内――民族的形成与变迁
¥34.88
本书介绍了中国古代民族的种类、形成、变迁以及民族冲突、融和的重大历史事件,介绍中华民族的组成及其文化意义。


大河两岸 岁月兰州
¥52.80
《大河两岸》这个名字,既指兰州,亦可指整个甘肃。“金城”兰州,通常因“甘肃省省会”的名头被大家熟知,在此名头之外,五泉山、白塔山,牛肉面,读者杂志社,这些可能就是大多数人的“兰州印象”了。很多人对兰州(甘肃)都抱持着粗犷、豪迈、黄土朝天的朴素印象,而在作者和很多当地人看来,家乡的风情中,既夹杂着朴实与豪放的风沙,又饱含情怀与诗意的人、事、物。只有真正了解了这些人、事、物,才能真正看懂兰州,玩透甘肃。 通过此书,希望让读者可以看到——兰州记忆,不仅仅是一碗牛肉面;兰州印象,不仅仅是一本《读者文摘》;而兰州名片,更不止于中山桥和“黄河母亲”。


中国建筑史
¥39.00
中国建筑是延续了两千余年的工程技术,本身已成一个系统,许多建筑物便是中国文化的具体表现,是中华民族艺术的大宗遗产。 《中国建筑史》是由SHOU位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学者梁思成先生编写,同时也是SHOU部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公正权威的中国建筑史。其按照中国历史发展顺序:上古、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清末及民国以后,涉及了中国历史上几乎所有的建筑类型,小到阶基、勾栏、柱础、斗栱、雕饰、门窗,大到陵墓、石窟、寺观、宫殿、住宅、都市。在丰富的历史文献基础上,列举实物、分析特征,清晰地展现了各种建筑形制及其发展变化。 我们今天读中国建筑史,是为了防止犯之前削足适履、张冠李戴式的错误,是为了在未来选择、创造自己的理想生活方式。

经典园林荟萃
¥4.20
本书内容包括了颇具特色的宋代古物、颇有韵味的清代建筑、闻名海外的殿春簃、以小衬大的网师园、拙政园、诗画隐喻中的明代建筑、分家后复园的山水美景、西部园林的建筑胜景等。


中亚五国:新丝路的重要支点
¥13.30
中亚五国是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十字驿站,由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个国家构成。它虽处于内陆地带,却有着丰富多彩、生机盎然的自然风光。镶嵌在茫茫草原上的巴尔喀什湖,静卧千年的恰伦大峡谷,位居世界第四的卡拉库姆沙漠……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旅游爱好者。丰美物产,富饶繁荣,蓝色火焰(天然气)和黑金(石油)资源为这里带来巨额财富,精美的土库曼斯坦地毯、独具特色的草原传统美食,承载着中亚民族的热情。 中亚地处欧亚大陆交地带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几千年来,这里孕育出多姿多彩的文明,形形色色的王朝建立又衰落,英雄名人灿如繁星,丰富的文物古迹见证了文明的辉煌。而如今的中亚五国,传承了灿烂的历史文化,锐意创新,国富民强,成为美丽丝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西汉侯国地理(修订本)
¥84.00
西汉时期,先后封置八百余个侯国。数量如此众多的侯国在地域分布上是否存在特征,一直不甚明了。马孟龙的《西汉侯国地理》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结合传世文献、出土文献,对西汉近八百个侯国的地理方位行考证。同时采用“水平横剖面”方法,复原七个具有明确年代断限的西汉侯国地理分布剖面,并对每一个剖面所呈现出的侯国分布特征行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总结了西汉侯国地域分布特征发展、演变的总体趋势。*后,本书还对有关西汉侯国地理分布、侯国迁徙等一系列专题行了研究,揭示出一些以往未被注意的西汉政治制度、政治政策的变革。本书脱胎于全国百篇优博,是*部以西汉侯国地理分布为研究方向的专著,全面展示西汉八百侯国的历史变迁及地理分布,考辨精详,新见迭出,辛德勇誉之为“读书得间”,可为日后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


都城风物(全四册) 中华书局出品
¥46.80
“都城风物”选取中国古代著名都城长安、洛阳、封、杭州相关的名著四种: 包括骆天骧《类编长安志》,记录从西周、汉唐到宋元的长安古迹,以及相关史事;杨衒之《洛阳伽蓝记》,记述北魏时代洛阳城市建制和佛寺建筑,以及相关政治、文化、风俗、人物、艺文、中外交往等;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述北宋封的皇城建筑、城内各坊、民众的饮食起居、岁时节令,囊括汴京生活的方方面面;南宋周密《武林旧事》,追忆南宋都城临安城市风貌,详述朝廷典礼﹑山川风俗﹑市肆经纪﹑四时节物﹑教坊乐部等情况。

从草原到中原:拓跋百年
¥3.99
鲜卑拓跋部的融,为汉族僵化的肌体输了新鲜的血液。鲜卑拓跋部通过改变自己的面貌,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而中华文明的发展正是由许许多多像鲜卑拓跋部这样的部族以贡献自己为代价换来的。 鲜卑拓跋部已成为历史,但是,作为它的代表,道武帝、太武帝、文明太后与孝文帝的形象将**地彪炳于史册。 李凭*的《拓跋百年(从草原到中原)》叙述的是公元398年游牧民族鲜卑拓跋部在今山西省大同市所建北魏平城政权的发展历程。

天下闻名美食
¥2.99
本书内容包括了上古时期饮食文化的萌芽、文明标志的商周时期饮食、风味多样的春秋战国时期、菜品丰富、饮食极为丰富的秦汉时期、魏晋时期的美食家与食俗、注重养生、兼收并蓄的唐代饮食风俗、雅俗共赏的宋代饮食文化、注重文雅养生的明代饮食、集历代之大成的清代饮食等。

长城雄伟关隘
¥2.99
本书内容包括了经历过三次变迁的古老关隘、历代王朝的易守难攻之地、四川剑门关、蜀国大力士开辟剑门蜀道、诸葛亮下令修成雄关关楼、梁武帝为剑门山寺庙赐名、广东梅关、秦王为进岭南命人建横浦关、唐朝重臣建议开辟梅岭驿道、宋代官员派人重建关隘关楼等。

茶道闲情雅兴
¥4.20
本书内容包括了神农氏与黄帝发现酒源、仪狄与杜康发明酿酒术、夏商酒文化开始萌芽、酒道兴起、周代形成的酒道礼仪、春秋战国时的酒与英雄、秦汉时期酒文化的成熟、魏晋时期的名士饮酒风等。

万里长城雄姿
¥4.20
本书内容包括了明代将军和军师奉旨筑关、历代王朝的兵家必争之地、著名书法家萧显为关隘题字、居庸关、始建于战国时期的雄关、元代时建成居庸关云台、明代大将主持重建关城、明代景泰年间的关城扩建、抗倭英雄戚继光整修关隘等。

水利工程遗迹
¥4.20
本书内容包括了孙叔敖致力兴修水利、公孙祠以及相关的传说、新疆坎儿井、征服自然的人间奇迹、充满趣味的坎儿井文化、京杭大运河、历代开凿的史实缘由、给人启迪的文化内涵、关中郑国渠、十年建造中的一波三折、历史久远的渠首和沿革等。

非凡皇家园林
¥4.20
本书内容包括了初建的辽金元时期、团城的建造和铁影壁传说、依蓬莱仙境规划的蓝图、建北海九龙壁和园中之园、进一步扩建的乾隆时期、颐和园、乾隆为表孝心兴建清漪园、瓮娘娘天子看坟预言得应验、清漪园建筑的豪华壮美等。

北京神奇祭坛
¥4.20
本书内容包括了永乐帝为求雨而建天坛、天坛天心石的神奇传说、百龙神助保天坛的故事、神童相助修缮圜丘坛、乾隆爷赐名回音壁、光绪时雷公怒烧祈年殿、副都统嗜睡被困斋宫等。

百年清史研究史·历史地理卷
¥90.40
《百年清史研究史·历史地理卷》通过对百年来清史地理研究著述的细致爬梳,针对若干清史地理研究专题,如疆域变迁、政区地理、人口分布与移民史、地理文献、舆图、自然地理、清史数据库与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等,展开学术史评述,既力求对各专题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梳理与总结,努力涵盖重要研究成果,又力图以问题为导向聚焦各专题研究的核心关切,反思既有研究路径,展望未来发展的可能。本书对百年清史地理研究的回顾和总结,有助于学界准确掌握清史地理研究已取得的成绩,并将成为清史地理研究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谭其骧历史地理十讲(精) 中华书局出品
¥40.80
都说巍巍汉唐,汉朝、唐朝的版图究竟有多大?历史上的中国范围如何划定、依据什么标准?七大古都是哪七个,它们凭什么成为首都?黄河以经常泛滥闻名,为什么在东汉至唐朝会有八百年安流?《楚辞》中浪漫的云梦泽到底在哪里?上海又是怎么从一片滩涂变成坚实陆地并逐渐繁盛的?…… 葛剑雄教授从谭其骧先生的学术成果中,精选出重要且具代表性的篇章,汇为《谭其骧历史地理十讲》,其中还包括中国历史与文化、中国历代政区、两千多年前的马王堆地图等精彩内容,更有谭先生作为中国历史地理学科奠基人、《中国历史地图集》主编,对这一学科所做的根本性定位与思考。书前设导言“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地理学”,书后附录“历代疆域政区概述”,各朝代政区一目了然。全书精心编排,充分体现了严谨性、可读性与实用性。

从地中海到黄河——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套装全六册】【第二分册】【中华书局出品】
¥99.80
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以希腊联军统帅的身份,发动了对东邻波斯帝国的征服。经过十年征战,建立了一个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大帝国,从东地中海到印度河的广大区域都处在他的统治之下。亚历山大一路上建立了很多希腊式的城市,推行希腊式的政治制度、文化和生活方式。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猝然离世,这个帝国迅速土崩瓦解,被他的部将瓜分,最终形成了三个希腊化王国,希腊—马其顿人对东方的统治得以延续,并由此形成了“希腊化世界”。在广袤的区域内,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长期触,相互适应、相互融合,从而孕育了“希腊化文明”。存续时间,大致始于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东征,结束于公元前后,时间上大致对应于中国的战国后期至西汉时期。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为了对抗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寻找大月氏。张骞历尽千辛万苦,十年之后到达中亚,这一“凿空”之举标志着延续千年的丝绸之路的正式通。从表面看,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似乎是两个互不相干的研究领域,但事实上二者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逻辑关系。 《从地中海到黄河——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立足全球史视角,聚焦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的关系,以希腊化城市、钱币、艺术向丝路重镇、钱币和艺术的转化演变作为研究重,展现上下千年间欧亚非大陆上东西方诸文明交流互鉴的壮阔图景,揭示了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在时间与空间、形式与内涵、交流与融合、历史与现实等多方面的联系,在一些未知的领域或长期争议的具体问题上取得了重大的展,在国际学界发出了中国学者自己的声音,所讨论的地理空间与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所覆盖的范围有诸多重合之处,具有直的历史借鉴作用。 本书共有6卷,200多万字,图片1500多幅,由40多位国内外专家合作撰写,是中外学者在历史、考古、艺术等多学科领域展合作研究的重要成果。 第1卷《从亚历山大到张骞——希腊化世界与丝绸之路通》,属于历史背景研究,重论证希腊化世界和丝绸之路的时空关系。 第2卷《从亚历山大里亚到撒马尔罕——希腊化城市与丝路重镇》,主题为希腊化城市向丝路重镇的过渡。 第3卷《从马其顿到粟特——希腊化钱币与丝路钱币》,主题为希腊化钱币向丝路钱币的演变。 第4卷《从阿波罗到佛陀——希腊化艺术与丝路艺术》,重是希腊化艺术的起源、发展、演变及其在丝路沿线的传播、与当地艺术的融合。 第5卷《从希腊到中国——希腊化文明遗产在中国》,重梳理与分析中国古代文献中的希腊化文明信息与中国境内的希腊化文明遗产遗迹。 第6卷《丝绸之路上的希腊化文明遗产》,共分为六部分,基本对应于前五卷主题,既是对希腊化文明与丝路研究的深化,也是对相关领域的扩展和延伸。 本书在注重学术性的同时,也兼顾到历史知识的普及。本书对于那些对丝绸之路和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尤有兴趣的普通读者,则可提供“窥一斑而知全豹”的窗口。


走进中国城市内部(修订本)
¥48.00
本书是历史学家王笛关于中国城市历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的总结。该书一反作者过去实证和个案研究的风格,把历史研究的具体问题放到更抽象的层次上。宏观与微观、利用文学和图像作为历史研究资料的方法论、新文化史的取向、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关系,以及新城市史研究的路径、城市文化与公共空间研究的基本概念、日常生活与公共空间的关系等等,书里面对这些问题行了系统的讨论。本书显示了作者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史学素养,我们得以了解王笛那些脍炙人口的专题研究后面的深层思考,让我们看到那些理论是怎样转化为实证和经典的个案研究的。在结论部分,作者比较了柯布西耶、芒福德和雅各布斯对城市发展的三种不同理念,对我们今天认识中国城市皆有非常大的启发。第一编《书写城市的日常史诗》是专为此次修订而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