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文明史(第7卷):中华法系
¥94.50
本书从对法系、中华法系的概念界定手,论述了中华法系的起源、内涵、特,中华法系的基本内容,以及中华法系的成员国法律的发展,中华法系对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影响,中华法系的衰亡及历史地位。*章阐述了中华法系的法哲学、法律学术、律学家和律学教育;第二章从法律形式和法律制度两个角度梳理了中华法系之母国法——自隋唐至明清的古代中国法;第三章主要对中华法系的三个主要成员国——日本、朝鲜、越南的法和法学的形成与发展及其与母国法的关系行论述;第四章详析了中华法系的解体,一方面从总体视角界定了中华法系解体的时限,并分析了解体的原因,另一方面也从时间维度梳理了中华法系在母国及其各成员国解体的整个过程;余论部分论述了中华法系的历史遗产,提出这些历史遗产对当代中国乃至亚洲各国法律与法学的发展,尚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迪作用。


法治中国与法治文化
¥28.00
本书集中呈现了作者近年来对于法治这一社会文化现象的思考。从在中国实现法治的难手,探讨在现有条件下,由政府主导的法治建设如何把权力关制度的笼子;如何在缺少法治历史传统的背景下培养公民的法治意识、法治素养与法律思维;如何从“关系运作”盛行的熟人社会走向讲规则、讲秩序的法治社会;如何实现司法审判质量和司法公信力的共同提升。


民法典:新旧法规逐条对比
¥39.99
民法即生活本身,民法典就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法治时代,法律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无论男女老少、工农官商,行为都受到法律的约束和保护。为了使群众认识到民法典不仅是保护自身权益的法典,同样也是必须遵循的规范,在日常生活中增强法律意识,培养靠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本书精心梳理了民法典与9部旧法的区别与联系,并分为左右双栏进行了详细对照。真正做到了双向检索,既可以民法典检索旧法,也可以旧法检索新规。双栏对照的形式,增、删、改都用不同符号进行了醒目标注,使用便捷,一目了然,一本书解决读者的法条焦虑。除此之外,更是在每章开始处加入了要点导读,帮助读者迅速掌握重点,节省阅读精力。


社区协警管理——多元警务中的文化与特性
¥10.00
【内容简介】 本书是自2002年英国设置社区协警以来首次对其所作的深入的人种志研究。本书立足警察人种志研究传统,调查研究了两支英国警察队伍中着装巡逻协警的工作状况,并根据对社区协警和城乡巡警350多个小时的直接观察和33次采访,从警察机构内部对多元警务工作和文化现状作了详细的分析。

刑法研究(第七卷)刑法总论 II(国家出版基金项目;陈兴良刑法学)
¥118.80
《刑法研究》共13卷,收录了陈兴良教授从1984年到2020年跨度长达36年间所发表的全部论文和其他作品,是陈兴良教授的刑法研究论文之集大成者。刑法总论是关于犯罪论和刑罚论的理论叙述。犯罪概念论和犯罪构成论是犯罪论的基本内容,刑罚论是关于刑罚概念和刑罚制度的理论叙述。本卷为刑法总论Ⅱ,内容包括构成要件、违法性两个部分,体现了陈兴良教授犯罪论的基本学术观。

刑法研究(第十三卷)刑法各论 Ⅲ(陈兴良刑法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130.80
《刑法研究》共13卷,收录了陈兴良教授从1984年到2020年跨度长达36年间所发表的全部论文和其他作品,是陈兴良教授的刑法研究论文之集大成者。刑法各论以刑法分则规定的个罪为研究对象,刑法学者研究的重是常见多发且疑难复杂的罪名。本卷为刑法各论Ⅲ,内容包括社会秩序犯罪、贪污贿赂犯罪两个部分。陈兴良教授对该类犯罪的重疑难问题行了深细致的研究。

刑法研究(第十一卷) 刑法各论 Ⅰ(国家出版基金项目;陈兴良刑法学)
¥136.80
《刑法研究》共13卷,收录了陈兴良教授从1984年到2020年跨度长达36年间所发表的全部论文和其他作品,是陈兴良教授的刑法研究论文之集大成者。刑法各论以刑法分则规定的个罪为研究对象,刑法学者研究的重是常见多发且疑难复杂的罪名。本卷为刑法各论Ⅰ,内容包括概述、公共安全犯罪、经济秩序犯罪。陈兴良教授对这几类犯罪的重疑难问题行了深细致的研究。


法官裁判责任研究
¥49.90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法官裁判责任,主要从规范和实施两个层面全面梳理了我国法官裁判责任追究的实践情况,介绍了域外六个国家追究和豁免法官裁判责任的具体制度,根据法律责任追究的一般原理以及审判独立和审判监督平衡的司法规律,探讨了法官裁判责任的追究限度,提出了我国法官裁判责任制度完善的基本思路。主要内容包括:导论、错案及其判断标准、我国法官裁判责任追究的规范分析、我国法官裁判责任追究的实证分析、法官裁判责任追究和豁免的域外经验、法官裁判责任追究和豁免的法理依据、对我国法官裁判责任追究实践的检讨、我国法官裁判责任追究制度的完善。本书的读者对象包括:法理学、宪法学、诉讼法学的理论界和实务界人士。


人类正义史(迟到的正义是不是正义?从古希腊到20世纪,看人类追求公平正义的艰难历程!30年经验的法官解读15个改变世界的审判)
¥29.99
从古罗马的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到今天的法律至上成为共识,2500多年的人类正义史中前的每一步都十分艰难。正是这15个审判案例让法律不断趋于规范与完善,是他们改变了世界: 看苏格拉底审判,我们反思陪审团制度的合理性,思考对与错是根据个人的理性来判断,还是根据多数人的意见来判断; 看塞勒姆审判,我们能更加清楚“无罪推定、疑罪从无”原则的价值所在; 看德雷福斯审判,我们对“迟到的正义是否是正义”这一问题作出判断; 看潘克赫斯特审判,我们回溯推程序正义的挣扎与必要; 看米兰达审判,我们理解推动保护嫌疑人权利的必要性,为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增加一道保险 ………… 虽然荆棘遍布,十分艰辛,但人类对公平正义探索与前却从未停止。 翻本书,从古希腊到20世纪,看人类追求公平正义的艰难历程!

人民调解理论与实务(2022)
¥69.90
人民调解是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本书为论文集,主要涵盖“人民调解理论研究”和“人民调解实务探索”,包括人民调解制度的创新发展路径探析、传统文化与调解文化的双重互嵌、医疗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商事调解法的必要性等。主要读者为人民调解员和基层社会组织的从业人员等。

新发展理念视域下我国矿产资源法修订研究
¥70.40
一部分析全球矿业大势、借鉴国外矿法经验、建言矿法前瞻修订、推动绿色矿业制度安排的资政之作;一部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观念创新、内容全面、研究深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精心之作。

新闻学与传播学名词
¥144.00
《新闻学与传播学名词》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新闻学与传播学名词,内容包括:新闻理论、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新闻史、应用新闻·报刊实务、应用新闻、广播电视实务、传播总论、大众传播、人际沟通、组织传播、跨文化传播、国际传播、政治传播、新媒体传播、媒介环境、传播与社会发展、媒体与传播伦理、媒体与传播法、传播政治经济研究、传媒经济、公共关系、广告等21部分,共3263条。这些名词是科研、教学、生产、经营以及新闻出版等部门应遵照使用的新闻学与传播学规范名词。

法典化时代的刑法立法(中国当代法学家文库)
¥82.80
法典化时代的刑法立法(中国当代法学家文库)

中国式现代化与法治中国
¥34.8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改革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践中走出来的,符合中国国情和中国人民意愿,能够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步。本书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运用清晰的语言介绍了2012年以来中国全面推依法治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实践发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与建设格局、立法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政府建设与依法行政、司法与法治监督、法治社会与法治文化建设、涉外法治的成果与现状等做了宏观性阐释和整体性鸟瞰,勾勒出当代中国法治的总体与全新风貌,读者可以从中了解中国的法治理论、法治战略、法治实践、法治环境和目标愿景。

县域政制中的基层法院
¥41.40
本书基于实地调研,从县域治理和国家整体治理的视角出发,对基层法院在县域治理体系中的基本定位、治理功能、运行机理等做出了透彻的分析和解读,探究了县域社会中司法部门的实际运行状态。 县域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基层法院是县域治理中的常规性力量。相较于通常以传统司法理论或者部门法学的“内 部视角”展开的讨论,本书是一种更为偏向于“外部视角”或者“法律人—政治家视角”的研究,力图从有效实现国家治 理目标的高度,立足国情考察基层法院运行的实然状态及其内在机理。 从本书中,读者可以看到许多有别于传统司法理论描绘的法院运行面相,进而深入理解中国语境中县域司法与治理关系的 深层制度逻辑。

推动高质量发展相关法律重点条文理解与适用
¥28.80
推动高质量发展相关法律重条文理解与适用(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丛书)

人格权法通义
¥62.40
《人格权法通义》包括绪论和本论。绪论阐述人格权法的概念和特,人格权法的历史发展,人格权法在《民法典》中的地位,人格权编与物权编、合同编、婚姻家庭编等的关系,以及《民法典》规定人格权编的重大意义。本论根据《民法典》人格权编规定的体例展,分为一般规定和具体人格权两部分,根据人格权法的理论体系、制度原理、*新研究成果和司法实务经验,对人格权编的规定逐章、逐条行说明。本书作者全程参与《民法典》立法编纂过程,了解人格权立法情况,对人格权法的研究历时三十余年,有丰富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司法实践经验,理论联系实际,有独到见解。本书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的依据和立法的背景说明,阐释准确,说明具体,深浅出,具有很强的理论说服力,既可作为法律专业学习人格权法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研究和适用人格权法的参考书,还可以作为普通读者作为维护自己人格权的指导书。

法社会学原理
¥96.00
欧根埃利希在中国的法社会学界可谓家喻户晓。“在当代以及任何其他的时代,法的发展的重心既不在于立法,也不在于法学或司法判决,而在于社会本身。”也许埃利希的这句话中就包含有任何一种法社会学原理的精髓,其著作《法社会学原理》奠定了社会法学这门学科的基本地位。作者在《法社会学原理》一书中围绕着“法律发展的重心不在立法、法学,也不在司法裁决,而在社会本身”的主题,系统地阐述了其“法律社会学”的基本原理,特别是其中的“活法”观念。这一观念批判了概念法学的国家主义法观念,指出真正的法律不是由国家制定的成文法,而是由各种社会联合体自发产生的和为人们自觉遵守的实际起作用的法律,其本质就是联合体的内部秩序。法律包括法律事实、法律规范和法律命题三个方面,后二者是法学家在认识前者的基础上创制的。法律规范又分为一级规范和次级规范,它是法学家在认识“活法”和处理社会纠纷的基础上发现的。因此。作为法学家之一的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可以“通过自由的科学发现”解释和补充已有法律规则的不足。在该书中埃利希还就社会法学的研究方法作了论述,认为真正的法学不应停留于对已有法律文献的研究,而应深生活观察联合体的内部秩序。该书的出版极大地助益了法学界对法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认识。

中国古代法文明模式
¥100.80
模式是一种成熟、稳定的存在状态,是发展的方式,也是人类文明的综合表现形式。中国古代法文明模式在数千年的发展中,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古代法文明模式有相同(相通)之处,比如,都经历了神权法时代,都有着身份等级制度,都以公平、正义为追求理念,但延绵时间最久、稳定成熟并独树一帜的中国古代法文明模式更具有鲜明的特色。 中国古代法文明模式以“沿波讨源”、渐完善的发展方式经过数千年的磨,不断臻于完善。就制度而言,中国古代法文明模式刚柔兼顾,软法发达,法律不仅有止恶的禁止作用,更有扬善的导向与鼓励作用。就体系而言,在中国古代法文明模式中,多种法律形式无不以“礼”为核心,礼法水乳交融、完美契合。就思想理念而言,中国古代法文明模式将王朝推崇的以儒家为本的主导法思想与被社会广泛认可的主流法思想相统一,形成尊礼守法的社会共识。 中国古代法文明模式是辉煌的中华古代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其中的“黑洞”;其凝结了古人的法律智慧,是我们发展现代法治的动力与平台,而不是包袱与羁绊。

罗翔说刑法(5本套)
¥261.60
罗翔教授现象级法学经典,既有对电车难题、死刑存废的哲学探讨,又以“张三宇宙”的鲜活案例让理论落地,堪称法律启蒙、培养理性思维的必修课。5本书覆盖“理论—案例—历史—争议—思辨”全链条,省去零散阅读的认知断层,一套书构建完整的“法治认知金字塔”!

中国革命法制“从农村到城市”的重大转折——哈尔滨解放区法制建设研究
¥52.80
哈尔滨是中国共产党解放并建立巩固政权的第一个大城市,哈尔滨解放区是中国共产党从农村政权建设向城市政权建设、由区域法制建设向国家法制建设转变的重要实验基地。本书以哈尔滨解放区法制建设为中心考察中国革命法制“从农村到城市”的发展历程,探究城市解放区法制建设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历史演及其内在规律。本书除引言外,分为三编九章。上编阐述了中国革命法制在农村根据地的形成,中编重分析了中国革命法制在城市解放区的转折,下编凝练了中国革命法制历程的价值。本书为中国革命法制研究提供了“地气”的研究史料和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