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间艺术(下)
¥1.85
我国皮影艺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它是在我国传统文化土壤中诞生的一种综合性民俗艺术。 木版画是一种古老的、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是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随着年节风俗的演变而衍生形成的。 中国的刺绣艺术历史悠久,早在远古时代, 就伴随着玉器、陶器和织物而诞生。 锦本中原地区产物。

何谓民艺
¥22.00
我们为何对民艺之美熟视无睹? 在那些质朴的民间器物中,可以看到无限深沉之美。 在清贫与静寂中,竟然可得到任运无碍之三昧。 在众多被无视的民艺品中,隐藏着未来的美之国度。 这本小书是关于民艺论的门之书,是日本民艺之父柳宗悦先生本人*为满意、论述*秩序的作品。他为民艺正名,以丰富的内容,对工艺美学以新的视角行阐释,将公众对民艺的种种误解和不准确的解释予以清理。跟随柳先生的脚步,我们欣赏民艺的朴素与真诚之美,体味民间器物所蕴含的万物哲理和生命智慧。

民艺四十年
¥23.70
本书是柳宗悦先生四十年民艺之路的沧海拾珍。他*早提出“民艺”概念,著书立说,普及推广“民艺”的理念;并身体力行,创办日本民艺馆,收集整理民间器具,用毕生精力保护发扬日本传统手工艺。四十余年中,柳宗悦先生及其同仁走过了一个无比漫长而艰辛的历程,而他的民艺理论与实践,对于今天我们本土手工艺传统的守护与传承,亦有启发。在清贫与静寂中,竟然可得到任运无碍之三昧。 “工艺,我所钟爱的世界,在这里已浸淫许久。日复一日生活于其中,与所有的器物已经成为一家。行路的手杖上记有“同行二人”,工艺就是漫长旅途的同行者。只有每日都能够与之同甘共苦,才能安心地遨游在这世界之中。信仰的生活也是牺牲的生活,要用一生来侍奉。”

中国风景剪纸经典
¥79.20
“非遗-中国剪纸经典系列”共12本,每本书按照各自的主题收录了经典的剪纸300~500幅(全部采用作者本人藏品拍摄),5万字左右的艺人介绍、剪纸的制作技艺、剪纸背后的文化及相关说明。 本丛书的很大亮点和不可替代的特色是以藏家藏品的保证优势,用实物资料说话,所有图片都是从民间剪纸艺术大师真迹中精选。

刀锋上的火焰——重庆时期《新华日报》抗战木刻版画辑录与研究
¥93.00
本书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以《新华日报》刊发的抗战木刻版画为主线,汇集《新华日报》刊发的抗战木刻版画史料以及抗战木刻版画研究性文章,系统地呈现了老一辈版画家创作的具有时代印记的经典版画作品,揭示了在艰难的战争岁月里,版画家们以新兴的木刻艺术形式反映抗战的悲壮,呼唤民族的崛起。对激励民族解放的信心、鼓舞抗战的斗志起到了重大作用。本书的当下意义在于回望历史,不忘初心,铭记我们的信仰,鼓足前行的力量。

村寨里的纸文明——中国少数民族剪纸艺术传统调查与研究(第五卷)
¥199.99
《村寨里的纸文明——中国少数民族剪纸艺术传统调查与研究》项目为中央美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前后历时十五年之久不间断地行田野考察研究工作,记录整理的抢救性档案成果。全书共计8卷本,首次收录了藏族、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的调查文本,共计200多万字,近万幅图片,向我们展示了少数民族文化和剪纸艺术的多样性。本书为第五卷,介绍了毛南族、壮族、土家族、苗族、畲族的剪纸。

村寨里的纸文明——中国少数民族剪纸艺术传统调查与研究(第六卷)
¥199.99
《村寨里的纸文明——中国少数民族剪纸艺术传统调查与研究》项目为中央美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前后历时十五年之久不间断地行田野考察研究工作,记录整理的抢救性档案成果。全书共计8卷本,首次收录了藏族、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的调查文本,共计200多万字,近万幅图片,向我们展示了少数民族文化和剪纸艺术的多样性。本书为第六卷,介绍了藏族、土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的剪纸。

村寨里的纸文明——中国少数民族剪纸艺术传统调查与研究(第一卷)
¥199.99
《村寨里的纸文明——中国少数民族剪纸艺术传统调查与研究》项目为中央美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前后历时十五年之久不间断地进行田野考察研究工作,记录整理的抢救性档案成果。全书共计8卷本,收录了藏族、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的调查文本,共计200多万字,近万幅图片,向我们展示了少数民族文化和剪纸艺术的多样性。本书为一卷,介绍了拉祜族、布朗族、傣族、哈尼族的剪纸。

村寨里的纸文明——中国少数民族剪纸艺术传统调查与研究(第三卷)
¥199.99
《村寨里的纸文明——中国少数民族剪纸艺术传统调查与研究》项目为中央美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前后历时十五年之久不间断地进行田野考察研究工作,记录整理的抢救性档案成果。全书共计8卷本,首次收录了藏族、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的调查文本,共计200多万字,近万幅图片,向我们展示了少数民族文化和剪纸艺术的多样性。本书为三卷,介绍了苗族、仡佬族、布依族的剪纸。

留住手艺
¥21.00
《留住手艺(增订版)》记录的人物,或许将是日本后一批传统手工艺者,他们和他们的祖辈千百年来取法自然,用树皮、藤条、篠竹等天赐之物编织布匹、造工具、维持生活,由于工业化和全球化的冲,这些精巧的手工技术濒临灭绝,匠人们依靠双手世代传承的宝贵记忆也终将无处安放,著名作家盐野米松二十余年来走遍日本,倾听和记录下了不同业种的匠人们的生活,本书选取了其中十六位手工艺人的访谈,系统而忠实地呈现了他们不为人知的处境和精细美妙的作品 本书纪录片式地呈现了: 后的宫殿大木匠 在心中供养漆树的刮漆人 一百根芭蕉织出的一匹布 全日本贵的源次锄 像一片竹叶的平田舟 一百五十年保持同一形状的满山钩 从木中取丝的椴木织 柳条饭盒 豆腐篮子 ……

村寨里的纸文明——中国少数民族剪纸艺术传统调查与研究(第四卷)
¥199.99
《村寨里的纸文明——中国少数民族剪纸艺术传统调查与研究》项目为中央美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前后历时十五年之久不间断地行田野考察研究工作,记录整理的抢救性档案成果。全书共计8卷本,首次收录了藏族、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的调查文本,共计200多万字,近万幅图片,向我们展示了少数民族文化和剪纸艺术的多样性。本书为第四卷,介绍了侗族、彝族、白族、纳西族、水族的剪纸。

回望手艺
¥47.60
“通过一件物品来传达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才是手艺的终极意义,无关精美。” 那些曾活跃于“手工业时代”中的工匠们,他们的伦理道德观与职业观,在今天能否找到新的栖身之处? 作为日本采写*人,盐野米松走访日本各地30余年,采访和记录了300多位日本传统手艺人,用手艺人自己的语言书写他们的生活和技艺。他的《留住手艺》在日本出版后反响强烈,人们始重新关注那些即将消失于工业化浪潮中的传统手艺。 本书延续了《留住手艺》和《留住手艺Ⅱ》的视角与精华,除了采访记录手艺人的日常之外,更一步深探究手工艺品材料的困境、手艺曾如何通过师徒制度传承、新时代的传承制度等内容,以不同视角记录了日本手工艺的时代变迁,深度分析了传统手工艺消失的内在原因。 本书是盐野米松在数十年采访手艺人后,对日本传统手工艺和“人”与“物”关系的思考。虽然手工艺时代不可挽回地结束了,但盐野米松通过《留住手艺》与《回望手艺》的记录与出版,在消费主义盛行的今天,试图帮助我们找回原初的幸福。

民间艺术(下)
¥5.94
《中国艺术史话》虽然不是我国出版艺术类百科全书的部,但却是目前国内内容全、规模*的一部。全书文字量达300万之巨,收录图片3000余幅。按照分卷内容编排,有绘画、书法、建筑、雕塑、音乐、舞蹈、文学、戏剧、影视、工艺美术、民间艺术、艺术品收藏等24卷。可以说,这部百科全书是我国出版界又一次大胆而成功的尝试。


图解天工开物
¥12.00
《天工开物》是明代学者宋应星所著,刊印于明朝崇祯十年(1637年),全书分上、中、下三篇,又细分做18卷。上篇记载了常见谷物的栽培和加工方法,养蚕、纺织和染色的技术,以及制盐、造糖的工艺。中篇包括砖瓦、陶瓷的制作,舟车的制造,金属的铸锻,煤炭、石灰、硫黄、白矾的开采和烧制,以及榨油、造纸方法等。下篇则主要集中于矿物的开采和冶炼,兵器的制造,颜料、酒曲的生产,以及宝石的采集加工等。


民间艺术读本
¥27.54
本书涉及的民间艺术,只是人们较为熟悉,流传较广和群众喜闻乐见的一部分,旨在让学生在认知的基础上,举一反三,由此及彼,把相关联的知识综合起来,并尽可能通过考察、搜集、收藏、亲自动手和参与活动等形式,把知识变成能力,把认识付诸实践,从而培养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 本书是在介绍民间艺术内容上以讲义的形式,分门别类,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大量的彩色插图更易于读者受,有较强的可读性。这样的作品在图书市场上并不多见,只是个别介绍民族风情的画报上能看到一些简单的介绍。

中国名著剪纸经典
¥79.20
“非遗-中国剪纸经典系列”共12本,每本书按照各自的主题收录了经典的剪纸300~500幅(全部采用作者本人藏品拍摄),5万字左右的艺人介绍、剪纸的制作技艺、剪纸背后的文化及相关说明。 本丛书的很大亮点和不可替代的特色是以藏家藏品的保证优势,用实物资料说话,所有图片都是从民间剪纸艺术大师真迹中精选。

村寨里的纸文明——中国少数民族剪纸艺术传统调查与研究(第二卷)
¥199.99
《村寨里的纸文明——中国少数民族剪纸艺术传统调查与研究》项目为中央美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前后历时十五年之久不间断地进行田野考察研究工作,记录整理的抢救性档案成果。全书共计8卷本,首次收录了藏族、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的调查文本,共计200多万字,近万幅图片,向我们展示了少数民族文化和剪纸艺术的多样性。本书为二卷,介绍了藏族、羌族、彝族的剪纸。

浮世精绘:苏州弹词长篇中的江南社会
¥54.40
长篇是苏州评弹艺术的重要载体,在长期的表演过程中,长篇经历了艺人、文人、听客、出版商等众多群体的集体建构,形成了以相对固定的情节为骨架和放式的故事框架为编创空间的特殊叙事模式,这使长篇成为一种集文学性、生活性和教化功能于一身的通俗文学样本。 《浮世精绘:苏州弹词长篇中的江南社会》以弹词传统长篇为研究对象,一方面着眼于“书内”,探讨了传统长篇主要情节中衍生出的关于科举、忠奸、两性的话题,并展示了经过艺人二次创作后融其中的世俗生活图景;另一方面则立足于“书外”,考察了传统长篇在清代和民国时期的流变历史。

经典民俗学十二讲
¥46.50
本书是民俗学专家董晓萍教授撰写的民俗学理论著作,采用现代国际民俗学中经典民俗学的方法论框架,结合中国实际,总结20世纪中国民俗学走过的道路,肯定中国民俗学的成就。通过重读原典和田野作业笔记,揭示已被前人发现而后来被忽略的原创观、研究方法与具体问题,讨论民俗学从本土民俗学研究转向多元民俗学的建设历程。全书共12讲,重选择水利、粮食、土地、城边村、传统工艺等专题展细致的个案分析。本书既能为专业学者把握当代民俗学的发展方向提供借鉴,也可为跨学科读者和一般读者提供比较广泛的民俗学基础知识。


老戏:青川县民俗表演艺术
¥29.99
书稿雏形是四川省青川县老一辈文化工作者杨平升、刘立福等人于20世纪搜集、整理的青川民间表演资料,包括了龙灯、花灯、狮灯、端公舞等一系列民间民俗艺术,从音乐伴奏、唱腔歌词、舞蹈动作、表演场记、服装道具等各方面予以了详细的记录,展现了数百年来当地人民的文化生活。在传统艺术逐渐失落的今天看来尤其珍贵,对于现代人传承、研究这些发源于民间、曾风靡民间的民俗艺术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 该书的原本已在四川5·12大地震中遗失,现根据抢救出来的电子资料,由现代作者在还原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精美的插图,为青川民俗这类古老的艺术注了新的、时尚化的活力,对弘扬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金州民间艺术
¥22.50
金州钟灵毓秀,历史悠久,文化深厚,长期以来,金州文化尤其是金州民间文艺能够薪火相传,长盛不衰。书中记载的民间舞蹈和其他民间活动都源远流长,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有的还是国家、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