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49元5本 灵素节要浅注
灵素节要浅注
(清)陈念祖
¥34.01
《灵素节要浅注》为清代医学家陈念祖所著,首次刊刻于清同治四年(1865)。全书共十二卷。卷一论道生、藏象,卷二论经络,卷三为十二经图形,卷四论运气,卷五为望色、闻声、问察、审治、生死、杂论,卷六、卷七论脉诊,卷九至卷十二论病机。《灵素节要浅注》倾注了陈念祖的大量心血,他先是对《内经》原文按不同内容分门别类,精心摘录,然后采用间注的方式,约取张志聪之说及历代诸家之言,并时附己见,用通俗易懂的文字阐释了《内经》艰深古奥的中医理论,开启了后人学习《内经》的登堂入室之路。本次整理以清同治五年(1866)南雅堂刻本为底本。
49元5本 喉科心法
喉科心法
(清)沈善谦
¥12.21
  《喉科心法》二卷,清·沈善谦撰。卷上论述喉科病源、诊法与辨证,描述咽喉、口舌多种病证及喉科善候、恶候的临床特征,并附有针灸图说、主治说、穴说等;卷下集录大量喉症临床经验效方。作者临床经验丰富,提出临证“因切形色”、立方“轻透箍降镇润养阴”的十二字秘诀,切合临床,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49元5本 得心集医案
得心集医案
(清)谢星焕
¥36.19
中医古籍,對於學習中醫的人來說還是需要看看的。這一系列的書籍都相當不錯。
49元5本 琅嬛青囊要
琅嬛青囊要
(清)陈太初
¥33.57
  《琅嬛青囊要》,清·陈太初编撰,成书于清嘉庆九年(1804)之前,共4卷,前3卷皆为医论,涉及内、外、男等多科疾病的病机和治法,共载医论98条;卷四为方论,载方共321首,其中秘方83首。本次整理以清嘉庆九年(1804)抱兰轩刻本为底本。
49元5本 喉科秘钥
喉科秘钥
(清)郑麈
¥12.21
采用珍本古籍原版校注,以求保持古籍原貌,真实反映珍本古籍的版本特征。由中医药专家参与撰写导读并进行校勘、注释、点评,大限度地发挥珍本古籍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
49元5本 杨廉方临证传薪录
杨廉方临证传薪录
杨英姿、刘明怀
¥19.00
杨廉方(1944—),系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2000年被评为重庆市名中医,2012年任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14年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导师,至今已从事中医医疗工作50余年。本书从医家小传、医论传道、专病论治、验方解读、诊余漫话及年谱六个部分行总结,重突出医论传道、专病论治部分。书中所搜集材料,或为杨老临证验案,或为杨老平日临证心得整理,其临证运用,屡获佳效,可读性与实用性强,临床参考价值较高。适用于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及中医爱好者参考阅读,是中医药经验传承的重要核心价值及宝贵财富。
49元5本 儿科中医医疗技术及中成药用药指导
儿科中医医疗技术及中成药用药指导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妇幼健康服务司、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组织
¥32.50
  中医药在儿童医疗保健方面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实践应用,加强中医药服务在儿童保健领域的应用,发挥中医药在儿童疾病防治领域的优势和作用,可以有效提高儿童健康水平,降低群众就医负担,促家庭社会和谐。妇幼保健机构是为广大妇女儿童提供健康服务的重要力量,为推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工作,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妇幼健康服务司联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在全国妇幼保健机构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加强中成药合理使用。为做好中医医疗技术规范操作和中成药合理应用培训工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组织专家编写了《儿科中医医疗技术及中成药用药指导》。   针对儿科诊疗特,编写专家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医疗技术和中医药适宜技术中,筛选出部分对儿科疾病具有明显特色和优势的中医医疗技术,从技术的概述、常用器具、基本操作方法、禁忌证、注意事项及适应病种等方面行了详细描述。针对儿科的中药用药特,编写专家筛选出部分儿科疾病常用中成药,根据疾病临床表现对相应中成药的用药时间、用法、注意事项、不良反应、配伍禁忌等行了详细描述。简便、易懂、便于查询是本书编写的基本原则,本书以现代医学的疾病分类作为主线,症状描述中尽量将西医医师不善于理解的中医术语转变为现代医学的表达方式,同时按照现代医学疾病的分期、分型等与中医辨证分型行对应,对中医各证型的症状要行提炼总结,使西医医师能够比较准确地根据症状要素分辨出所对应的中医证型,并依据各证型选用相应的中医医疗技术方法或中成药。   本书编写力求达到实用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为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工作中的首次尝试,请各有关单位及专家在应用本书过程中及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再版时修订完善。
49元5本 刘学勤医案选粹
刘学勤医案选粹
刘学勤
¥33.50
  《刘学勤医案选粹》是从全国名老中医刘学勤教授的大量临证医案中,筛选、整理了具有代表性的医案编辑而成。   《刘学勤医案选粹》共分辨治特色、验案撷英、经典方医案、经验方医案四章,选录医案386则。经典方医案主要是指《伤寒论》《备急千金要方》《医林改错》《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等中医经典所载方剂治病的案例;经验方医案是指应用刘学勤教授通过临床总结、提炼而创立的方剂治病的案例,其中既有从古方化裁而来者,又有刘学勤教授自创之方。   《刘学勤医案选粹》所载医案后均附有“按语”,概述、总结、分析了该案的特、难、辨证及用药特色,包括少数初治效果欠佳或治疗中病情反复,经重新辨证、调整治疗方案后终获佳效者。这些珍贵医案的收集、整理与总结分析,对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刘教授的学术经验起到了抛砖引玉、画龙睛的作用。
49元5本 国医大家钟一棠
国医大家钟一棠
章倩如
¥19.00
  本书为国医大家钟一棠传记,记述了钟一棠不平凡的百年人生。书中以时间为顺序,分“儿少时期的欢乐与悲苦”“沪上求学”“艰难时世的悬壶”“抗日时期的另一种济世情怀”“时光,让一个中医师的情怀回正”“殇”“组建宁波市中医院”“名老中医钟一棠”“'钟益寿堂'庄重立世”“'钟一棠传承工作室':抢救国医”“百岁名老中医的生命奥秘”十一部分,把名老中医的光辉传奇人生体现得淋漓尽致。
49元5本 100首经方方证要点
100首经方方证要点
刘志龙、黎崇裕
¥20.93
《伤寒杂病论》为汉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被历代奉为中医的经典著作。该书所运用的辨证论治原则和方法,确立了中医诊治疾病的规范;所记述的理法方药相结合的辨治经验,对中医临证医学的发展影响极其深远;所记载的大量处方,组方严谨,疗效显著,被后世称作“众方之祖”。刘志龙、黎崇裕精选《伤寒论》中100首经方,辑而成《100首经方方证要》一书。本书之方按照《伤寒论》目录方序排列,方便读者逐方对照及查询学习。   本书以方为纲,以方证要为目。每方分以下几部分:【组成】、【方歌】、【功用】、【主治】、【方解】、【方证要】、【类似方证鉴别】、【原文】、【医案举例】。
49元5本 民俗文化与中医学
民俗文化与中医学
周晓菲,王致谱
¥21.36
中医学根植于浩瀚博大的中国传统文化土壤,得益于历代先民留下来的精神观念和生活习俗。 从民俗学而论,有人的地方就有风俗,而无论是物质生产方面民俗,还是社会生活、精神生活民俗,都与医药相关。诸如行医“坐堂”、悬壶济世、或是串雅铃医,它本身就有一套行业习俗;又如中药的采集生产活动就包含着民俗传承事象。人类物质生活上的衣、食、住、行,社会生活上的人生礼俗、岁时节令风俗,以及关乎疾病的诸多俗信与禁忌,这些民俗内容都与医学密切相关。 从中医学发展而论,原始医药与民俗同源,人类*初的医疗卫生经验是依赖民俗文化载体而传承的。在没有文字传媒的年代,民俗几乎包罗了社会知识文化的一切,后来由于古代哲学的渗透,医学理论雏型形成,又由文字作为载体在社会中传播,自此医学便从民俗文化中脱颖而出。丰富的民间医术、民族医药与中医学相辅相成,互相吸收与促,形成我国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和医疗传统。 因而从民俗文化的角度来认识中医学的产生与发展,更利于认识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总书记指出: “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在民俗中挖掘中医药文化,有利于在民间普及中医药,让中医药核心价值熔铸在人们日常生活、养生保健、医疗卫生等活动之中,在百姓日用人伦当中可见、可闻、可感,在现实生活中眼、心、脑。认识民俗与中医药的密切关系,让健康中国概念变得更“地气”、“贴民心”。
徐志瑛治疗危重疑难病案一百例
徐志瑛治疗危重疑难病案一百例
徐志瑛
¥72.38
  《徐志瑛治疗危重疑难病案一百例》是著者从五十余年临床所诊治的上万个病案中选出的具有代表性的危重疑难病案,共22个病种,102例。这些病案有的是无法停服西药者,有的是术后采用西药难以控制者,有的是处于抢救状态者。著者多采用先中药慢慢调理,然后逐渐撤掉西药行治疗;也有单纯采用中药汤剂行治疗者。每个医案辨证要不同,从中可以反映出著者医德高尚,医术精湛。
49元5本 中药品质评价方法指南
中药品质评价方法指南
中华中医药学会
¥12.00
该《指南》的制定、颁布和实施,将推动中药品质评价向感官、化学和生物评价相结合的方向发展,有效解决常规中药品质评价方法难以反映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难题,为中药产品实现辨质用药、优质优价和科学监管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引领国际中草药和植物药质量控制的模式转变和方法创新。
49元5本 中医临证指南——临床思维学导论
中医临证指南——临床思维学导论
王伯章
¥43.50
由王伯章主编的《中医临证指南(临床思维学导论)》通过对中医原创思维及其原理、中医经典的临床思维方式、古代分科临床思维特色、辨证论治的历史架构评议、现代医家思维经验的梳理,厘清了拓展临床思维的门径,对中医思维方式源流行了系统、全面的引导与介绍,同时融作者行医近50年、从事中医临证思维理论与临床探讨30余年的心得,可指导中医辨证、诊治及临床疗效的提高。
49元5本 女科指掌
女科指掌
叶其蓁
¥35.75
中医药古籍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医学传承数千年的知识宝库,凝聚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法、生命理论和医疗经验,不仅对于传承中医学术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更是现代中医药科技创新和学术步的源头和根基。保护和利用好中医药古籍,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医学术的必由之路,事关中医药事业发展全局。
49元5本 伤寒源流
伤寒源流
陶憺庵辑
¥32.00
由陶憺庵*的《伤寒源流/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系清代医家陶慵瘫所辑.为注释《伤寒论》的汇集性*作。原书分为源、流两集,源集叙述六经标本、传变、并合、在经、越经与汗吐下后诸证之原:流集条分各证、经络归属、表里浅深、施治主方之要。书中附伤寒源流药方240首,除《伤寒论》原113方外,另集后世名方,注于诸证主治之下,并作方解,专置一篇于后,便于检览。本次整理以清康熙三十六年( 1697)刻本为底本。
49元5本 新九针理论及临床应用荟萃
新九针理论及临床应用荟萃
解秸萍
¥18.50
《新九针理论及临床应用荟萃》一书为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解秸萍教授所主编。解秸萍教授于1984年师从于师怀堂先生学习新九针,深得师老的教诲和亲自指导,并经常侍诊于师老,协助整理其临床验案。解秸萍教授在临床上每遇毫针难以解决的病例,应用新九针治疗则常常能效如桴鼓,深感应当把新九针疗法传承下去,加之在教学中发现有大量的新九针治病的临床报道需要整理归纳,于是欣然承担起主编本书的责任。 本书从古九针的理论及应用到新九针的各种针具的形状、操作方法、适应证及临床应用的案例报道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不仅适用于在校学生学习使用,也适用于广大针灸工作者临床参考应用。
49元5本 经典经方本如此
经典经方本如此
贠克强
¥24.00
  《毓涵斋中医夜话:经典经方本如此》为《毓涵斋中医夜话》之一。贠克强先生除对《内经》中一些学术问题追根溯源式的探讨和展现外,主要是就仲圣《伤寒杂病论》中一些具争议性、模糊性问题的掘幽探微,以及对经方医学的本质钩沉。   《毓涵斋中医夜话:经典经方本如此》作者并非追逐当下风行的经方学术流派,而是通过冷静的思考和探索,结合自身充分的临床实践,苦心挖掘病证和经方之间内在的本质联系,提出“方机对应”的经方思想,另辟蹊径而触及了经方医学之三昧,找到了经方医学之根本,对广大中医同仁和经方学者的意义不言而喻。   另外,《毓涵斋中医夜话:经典经方本如此》尚有作者对中医特定之络、膜和玄府气液三大学术以及一些中医大要的本质探讨和实践,颇有学术意义和临床价值。
49元5本 枕藏外科
枕藏外科
佚名
¥23.54
  《枕藏外科》作者佚名,成书时间约为明末清初。书分“诸症”和“必用诸方”。“诸症”绘八十形图,每图一至多症不等,标示病症名称、部位,偶及性状,图后附文论其病因、病机、传变、治法、禁忌、方药、预后。图直观,文精审,相得益彰。“必用诸方”录九十余方,多汤剂,其次为散、膏、丸、饼、药酒方,方水煎,或酒、姜汤送服,外用方以敷、洗浴为主。本次整理以乾隆三十二年(1767)胡瑔刻本为底本。
49元5本 济众新编
济众新编
康命吉
¥37.00
由康命吉*的《济众新编/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为朝鲜李朝正祖时期内局首医康命吉撰。该书历时约三十年,于正祖二十三年(1799)成书。作者以许浚内东医宝鉴》为蓝本.辑录多种医*中有关病症的脉因证治和处方.同时又采掇朝鲜内医院常用药方.共编为五册,厘为八卷。内容涉及内、外、妇、儿、眼、耳、鼻、舌齿、喉各科及急救、养老、药性等。 原书卷末尚附朝鲜文固有药名及其药用部位说明等。 本次整理以朝鲜内阁本为底本。
49元5本 近代医易学派
近代医易学派
张其成、王彦敏
¥18.50
张其成教授,哲学博士,北京中医药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人文学教授,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博士生导师,*重学科中医文化学学科带头人,北京市重交叉学科中医人文学学科带头人。张其成教授是中医哲学学科、中医文化学学科奠基人之一,有较大学术影响。目前担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易学与科学委员会理事长、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分会副会长、国际易学联合会副会长、中国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