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仁者医心:陈灏珠传
¥35.00
陈灏珠,祖籍广东新会,心血管病专家,我国当代心脏病学主要奠基人之一。1924年11月6日,陈灏珠出生于香港,并在那里受了学前及中小学教育。1941年12月,日军侵占香港后随家人返回内地。在故乡广东新会短期停留后,1942年到韶关继续高中学业,并于第二年考国立中正医学院。1949年毕业后,职国立上海医学院*实习医院、上海中山医院内科。此后再未离这里。1997年7月,陈灏珠当选我国心血管病内科领域*位工程院院士。现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科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名誉所长等职,从事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凡60余年。本书是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的一种,对传主一生的学术成长、学术成就、学术贡献行了全方位的采集整理,对国家科学技术发展史的研究、近现代科技史的研究和国家科技政策及科技战略均有较大的参考研究价值。


善度事理的世纪师者:袁文伯传
¥20.00
本书是袁文伯传记,采集工程丛书的一种,传主袁文伯,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12年3月出生,1937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历任浙江省立英士大学讲师、国立北洋工学院讲师、国立英士大学(1950年并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副教授、之江大学副教授。1951起,任中国矿业大学教授、材料力学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结构力学、矿业工程力学、结构工程、岩土工程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和指导研究生等工作。1990年获国家*颁发的从事高校科技工作40年成绩显著《荣誉证书》,发表学术论文44篇。


阡陌舞者:曾德超传
¥30.00
曾德超,1919 年 1 月 4 日出生,海南省琼山县人,我国农业机械和农业工程学科的奠基人之一,著名农业工程学家、农业机械学家、教育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机械制造学科评议组*、二届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农牧渔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科委农业机械学科组成员及农业工程学科组成员,国家科委发明评选委员会特邀委员。先后担任过《农业机械学报》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 · 农业机械卷》副主编,《中国农业百科全书 · 农业机械化卷》副主编,国家机械委高等工业学校农业机械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指导委员会顾问,中国农业机械学会*、二届副理事长、第三届名誉理事长,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二届副理事长、第三届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协第二、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等。1995 年,曾德超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作者在本书中以曾德超院士的成长经历、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及其在不同阶段取得的成果为主线,将曾德超院士学术成长的重要时间段作为章节划分的依据,以曾德超院士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发展历程作为本书的主要脉络,对其在农业科技研究领域和教育领域的探索过程行了系统阐述。


天地良知:马寅初传
¥49.99
马寅初(1882年6月24日—1982年5月10日),浙江嵊州人。中国现当代经济学泰斗,著名教育家、人口学家,蜚声中外。《天地良知:马寅初传》是“浙江文化名人传记”系列丛书中的一部,讲述了马寅初先生的传奇一生。马寅初毕生从事经济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为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稳定物价、控制人口等重大问题献计献策,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经济科学、人口科学学科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马寅初的众多著作中,《新人口论》是一部卓有见地的代表作,它论证了人口增长太快同积累、消费之间的矛盾,提出了控制人口生育的建议和措施,为计划生育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新人口论》,马寅初被誉为“中国人口学人”。他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坚持真理的无私精神,为后辈学人树立了榜样。


天下为主:黄宗羲传
¥49.99
本书为“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之一。本书详细真实地记载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生平活动、思想发展、学术成就、社会交往,并注意叙述传主生活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学术思潮、师承传习、历史影响等。作为中国早期民主启蒙时期伟大的思想家,黄宗羲被称为“中国的卢梭”。其《明夷待访录·原君》中的名句振聋发聩:“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浙江“文献名邦”的称号,铭刻着梨洲先生的一份贡献。特别是在政治思想领域,以及在总结、整理宋、元、明三代学术思想史方面,黄宗羲的伟大成就,不仅不下于古之名家,甚至是前无古人的。他以丰硕的著述成果,成就了一个文化巨人和伟大思想家的不朽声名。


雍正谋略
¥29.99
胤禛的聪明处。在于他善于体察康熙的心志,凡是诸皇子让康熙厌恶的所作所为,他都要反其道而行之,并让康熙看在眼里,喜在心上。胤禛和胤禩等人不同,他的结党谋位活动非常隐蔽,而且有计划有策略。他结纳人才,笼络人心,准备实力,获取信息,然而又竭力不让别人把自己与结党营私联系起来,明显的比胤禩等人计高一筹。 胤禛认为,康熙英明,自己若表现的愚蠢,必然被看不上,弃置一旁;设若聪明过露,又会被认为有野心,可能遭到打击。这两种表现都会使自己与储位无缘。


大清后妃传奇
¥24.99
你想对清朝后宫中的各位黄妃、皇后、黄太后有所了解吗?她们的生活到底与普通老百姓有什么不同?她们各自的生活又有什么差别?历史上有名两朝太后孝庄为何要下嫁其叔多尔滚?香妃真有其人吗?如果有,她又是怎样一个传奇女性?……诸多后宫疑问,尽请在本书中寻找答案。 本书所选的十二位女子,贵为大清皇妃,然其各自的命运却有着天堂与地狱的差别。生活在古代皇室的女子,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无忧无虑,温馨如意。伴君如伴虎,荣辱沉浮瞬息变幻,不知何时就会祸起萧墙。他们的容貌自不多言,其美艳当不会有多大的差别,只不过是在不同或相同的历史背景下,演绎着紫金城里的女人们的悲欢宠辱的故事,而且历史的变迁又在她们身上罩上了层层迷雾,基或盖棺难以定论。也许是“才”与“德”决定着她们的命运,甚或国家的命运。


碧海青山:董海山传
¥30.00
本书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董海山的学术传记,是“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丛书”的一种。该书通过访谈、实物采集、录音录像等方法,全面真实地反映了董海山的学术成长历程的关键事件、重要节、师承关系等内容。 书中行文严谨,引用资料真实可信,并配有大量珍贵的老照片。大中学生及青年学者可以从书中获取学术成长的经验和启迪,科技史及科技文化工作者可从本书获取大量独有的历史资料。


张衡--中华先贤人物故事汇 中华书局出品
¥13.20
张衡是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仅提出了浑天学说,还发明了为后世所熟知的浑天仪、地动仪,推动了古代科技的发展。同时,张衡还是文学家,他的《两京赋》是两汉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品。阅读《张衡》一书,既能了解这位伟大科学家的一生,更能了解我国古代科技文化的辉煌成就。


吴玉章传 上卷 (1878—1949)
¥45.60
本书系统翔实地反映了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历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吴玉章从青年时代到新中国成立这一段成长经历和革命历程,生动地表现了吴玉章在追求革命真理、献身革命事业中的光辉业绩。书稿共分十章,将吴玉章前七十余年的人生经历划分为三个部分:*部分是*至三章,主要是吴玉章青少年时代以及他逐步接受进步革命思想成长为革命家的过程。第二部分是第四至六章,主要是吴玉章从资产阶级革命家转变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过程。第三部分是第七至十章,主要是吴玉章1938年回国后在延安和国统区(主要是重庆)的经历。全书从多个维度表现了吴玉章丰富多彩的前半生,既有严肃的史料和史论,也有生动的描写,是一部有血有肉、有情有理的人物传记作品。


清十二帝后宫疑案
¥29.99
清朝这些朝堂之上正襟危坐、高高在上的皇帝,在后宫之中和他们的妻妾儿女过着怎样的家庭生活?近权力*的清宫嫔妃们,过的真是“一朝选帝王宫,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生活吗?清东陵文物管理处研究室主任李寅“百家讲坛”三度讲,为我们讲述清代十二帝王的后宫生活,揭那些鲜为人知的后宫疑案。 《清十二帝后宫疑案(附光盘)》窥探出帝王不为人知的另一面,让我们对清朝十二帝的了性格、志趣等有更全面、客观的认识,从而一步了解这十二位帝王。


超越——上海交通大学ACM班廿年逐梦路
¥79.90
本书作为上海交通大学ACM班成立十周年(2002~2012)纪念文集,由十届ACM班学生及主要任课教师提供稿件。全书共分八篇,开篇是创始人俞勇教授对ACM班10年的总结;教学相长篇讲述几位任课教师的教学经历;春风化雨篇是学子们回忆老师的谆谆教诲;青葱年华篇记叙了班中往事;心路历程篇描绘了学子们逐渐成熟的轨迹;叮咚心声篇是同学们发自内心的感悟;初露锋芒篇讲述了2002和2003级ACM班学生在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实习经历;谈笑风生篇收录了ACM班学生们别具匠心的创作。


孙中山与杨杏佛
¥17.50
1912年1月1日,年仅19岁的杨杏佛在孙中山组建的南京临时政府秘书处任收发组组长。虽然仅有三个多月时间,但杨杏佛深为孙中山“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感染,在他年轻的心里埋下了为革命事业奋斗终身的种子,扣好了“人生粒扣子”。从此,无论身在何方,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驱使着杨杏佛不断奋斗。本书以时间为线索,通过“敬佩孙中山 加同盟会”、“初见孙中山加秘书处”、“践行中山愿留学寻科学”、“追随孙中山任职大帅府”、“随侍孙中山筹建中山陵”、“继承中山志维民权遇难”六个篇章,全面地展现了杨杏佛在孙中山精神影响下英勇奋斗的历程。


孔子--中华先贤人物故事汇 中华书局出品
¥13.20
他们的思想、品德、事迹,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 他们的故事,是对中华民族的禀赋、特和气质生动、鲜活的阐释。 他们的名字,在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上光彩夺目。 他们为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书写了光辉灿烂的篇章。 他们,是中华民族的先贤人物。 孔子是中国古代非常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尊称为“大成至圣先师”。 他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孔子/中华先贤人物故事汇》生动讲述了孔子凄惶、不屈的人生经历和对大同、小康理想社会孜孜以求的奋斗精神。


王勃--中华先贤人物故事汇 中华书局出品
¥13.20
他们的思想、品德、事迹,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 他们的故事,是对中华民族的禀赋、特和气质生动、鲜活的阐释。 他们的名字,在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上光彩夺目。 他们为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书写了光辉灿烂的篇章。 他们,是中华民族的先贤人物。 王勃,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初唐四杰”之首。 他一生才高命蹇,通六经,善文辞,精医理。 在他短暂而辉煌的一生中,既有举世瞩目的“才”,也有出意料的“情”。 《王勃/中华先贤人物故事汇》详细而生动地讲述了王勃绚烂夺目、短暂而精彩的人生历程。


毛泽东是如何教育子女的
¥19.99
一代伟人怎样培养自己的子女,伟人为自己的后人留下什么“遗产”,这是世人感兴趣的话题,因为伟人的作为会对引领社会风气有巨大作用。*不仅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思想宝库,而且用言传身教的方式,给子女们留下献身祖国、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甘守清贫等高洁的家风,成为时代的楷模。 本书共分为六个篇章,分别讲述了*与其子女相处的生动故事。既有毛岸英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始末,也有*在得知寄以厚望的爱子战死沙场后的悲怆,还有为即将返校的女儿李敏擦拭离别泪水的温情。相信这些故事会使读者更加生动、立体地了解*与子女们的真实生活及其教育理念。


大爱化作田间行:余松烈传
¥26.00
本书是第四批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简称采集工程)丛书之一。余松烈是我国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奠基人之一,农学家、教育家。传记以时间为纵线,以余松烈学术成长的重要节作为章节划分的依据,以余松烈在农村的小麦高产试验、小麦精播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创新、小麦精播高产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普及工作为主线,介绍余松烈的学术成长历程、学术成就以及为我国冬小麦亩产和总产近十倍增长所做的重要贡献。共分为求学经历、早年谋生、早期教学科研工作、创新冬小麦精播高产栽培技术、完善推广冬小麦精播高产栽培技术、良种良法服务三农、推广科技及矢志不渝、教书育人、品德高尚等九章及结语。


走向奥维耶多:谢学锦传
¥30.00
谢学锦,1923年生于北平。著名勘查地球化学家,中国勘查地球化学的拓者和奠基人。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先后荣获部级科学技术步一等奖3项、国家科学技术步二等奖1项、何梁何利科学技术步奖和国际应用地球化学家协会(AAG)的高国际奖项——国际应用地球化学家协会金奖。他在父亲谢家荣院士的指引下,创了中国的勘查地球化学事业。 为了全面、准确反映谢学锦的科学研究生涯,了解他的学术成长历程,本报告采用以时间发展为主线,同时兼顾研究项目的完整性的叙述方式,将全书划分为十二章,叙述他的主要学术与人生经历,将其家庭背景、求学历程、师承关系,以及对其学术风格、科学成就产生深刻影响的工作环境、学术交往中的关键人物、重大事件和重要节等内容,融其中,力图以此将其学术思想、观和理念之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学术成长的特以及重要影响因素等,展示给读者,为祖国未来科学的发展和科学家的培养提供一份可兹借鉴的资料。


殚思求火种 深情寄木铎: 黄祖洽传
¥35.00
作为物理学家,黄祖洽的杰出贡献主要可陈述为三:*,黄祖洽与导师彭桓武先生共同奠基和拓了我国反应堆理论的研究。 。第二,黄祖洽是中国*一位同时参加和指导原子弹研制和氢弹研制的理论物理学家,在中国核武器事业中立下汉马功劳。第三,黄祖洽于1980 年后从事教育事业,先后出版了《核反应堆动力学基础》、《输运理论》等经典教材,并为中国现代教育培养了诸多物理学杰出人才。作为知识份子,黄祖洽一生谦和低调,始终称自己还是个学生,职业生涯的前三十年致力于中国的国防事业,在核物理、统计物理、中子物理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就。后三十余年,致力于教书育人事业,倡导“教学相长”,在非平衡态统计、输运理论以及凝聚态物理等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培养了一批研究生和年轻的教学科研人员。


苍穹大业赤子心: 梁思礼传
¥40.00
梁思礼(1924.8.24—2016.4.14)生于北京,籍贯广东新会。导弹控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原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科技委顾问。参加过中国航天事业的创建。研制成功具有中国特色的捷联惯导系统,辟战略导弹“惯导化”道路,研制地地战略导弹和长征2号运载火箭,首次采用惯性平台计算机方案,实现地面测试设备标准化、通用化、模块化。是航天可靠性工程学的创者和软件工程化的倡导者。本书基于访谈、实物采集、录音录像等方法,由科学史领域的学者经过严谨考证写成,真实反映了梁思礼学术成长历程的关键事件、重要节、师承关系等。


玻璃丝通信终成真:赵梓森传
¥30.00
本书为采集工程丛书。传主赵梓森(1932.2.4- )光纤通信专家。广东省中山市人。195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光纤通信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主任、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高级技术顾问、邮电部科技委委员。早在1973年就建议展光纤通信技术的研究,并提出正确的技术路线,参与起草了我国“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光纤通信攻关计划,为我国光纤通信发展少走弯路起了决定性作用。在70年代末,组织研制生产出我国的首批实用化的光纤光缆和设备。作为技术负责人、总体设计人,先后完成了我国*条实用化8Mb/s、34Mb/s和140Mb/s等6项国家、邮电部光缆通信重工程,其中有3项工程获国家科技步奖二等奖。在90年代,领导发的光纤通信产品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显著经济效益。作为我国光纤通信公认的拓者之一,因发展中国的光纤通信技术和工业所作贡献,1997年被IEEE电机电子工程师协会选为Fellow会士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