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自由
¥39.80
本文的目标,就在于彰显一条极其简单的原则; 无论个人还是集体,人类只有出于自卫这一目的,才能去干涉他人的行动自由。违背文明社会中任何一个人的意志,并且正当地对此人行使权力的*目的,也只能是为了阻止他危害他人。 任何一个人*应对社会负责的,就是涉及他人的那一部分行为。 对于只涉及自身的那一部分,个人依法具有*的自主权。 对于自己,对于自己的身心这两个方面,个人都具有独立的支配权。


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0:从德黑兰到罗马
¥8.99
《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0:从德黑兰到罗马》忠实地记录了二战后期,在结束意大利战事之后,各盟国之间审时度势、密切配合,精心拟定了向纳粹德国展开总攻的终战略。从德黑兰到罗马,各盟国首脑相继进行了一系列紧凑而富有成效的会晤,推动了战争的后胜利,也大致确定了战后世界版图的划分。与此同时,在南斯拉夫、希腊及缅甸等地,战争仍然在艰难地继续,然而,胜利的曙光已经初现天际。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
¥6.80
次世界大战持续了四年零三个多月——从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到1918年11月11日协约国受了德国的要求而签订停战协定。停战之后,协约国需要五年多的时间去完成全面的和平安排。1919年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同德国签订了凡尔赛条约(6月28日),同奥地利签订了圣日耳曼条约(9月10日),同保加利亚签订了纳伊条约(11月27日),1920年同匈牙利签订了特里亚农条约(6月2日)。但是直到1923年7月23日,才在洛桑与土耳其签订了后的和平条约;随着该条约于1924年8月6日生效,和平终得以在全世界正式重建。与此同时,1921-1922年冬天,与太平洋有利害关系的各国在华盛顿召会议并缔结了一系列条约,旨在将维持远东的现状建立在坚固的基础之上。或许可以说,所有这些条约,以及由它们派生出来的许多较小的条约和协定,构成了战后的和平安排。在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年代里,几乎每一件国际性的重大的政治事件,都是这些安排的直或间的产物;因此,我们的研究就有必要从4简洁概述这一和平安排的重要的内容始。

政治学
¥18.31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政治学》是作者的“关于政体研究的专著”,具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对于了解当时希腊社会的状况,了解古希腊人的政治、法律、伦理、教育思想,研究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这是一部论述政治问题的专著,但亚里士多德在探讨和阐释奴隶制各种政体及其统治形式的过程中也从教育与政治关系的角度,提出了一些教育的主张。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史
¥19.81
《次世界大战战史(精)》是世界著名军事史学家、现代战略大师李德·哈特的重要代表作之一,详述次世界大战的整个过程与各方战略战术的运用。 1914年,萨拉热窝的一声枪响,引爆了整个世界。欧洲列强集团纷纷全面动员,倾其全国之力,投入这场前所未见的残酷血战。 绵延千里的铁丝网壕沟阵地,成为列强意志拼搏的角力场。数以百万计的军人在破片四溅、血流成河的泥泞战场,试图打出世界新秩序的黎明。 兵灾遍及亚欧非三洲,炮火烟硝中,旧帝国纷纷解体,欧洲的权力格局亦随之改变,然而这场号称将结束一切战争的战争,造成的结果,竟是下一场更大规模的世界大战……


战争论
¥9.90
《战争论》是一部军事理论作品。该书在战争的概括性、战争与政治的关系、精神因素的作用、民众战争、集中兵力等许多方面都有精辟论述。书中“战争是政治的续”的理论至今仍是我们解读国际局势的指南。 《战争论》是世界上伟大的兵学名著之一。书中所蕴含的谋略智慧已远远超过军事范畴,被广泛用于各领域,备受各国政治家、外交家、企业家的青睐。既可用于商业竞争的决策和参谋,又能为个人处世出谋划策,让人受益终生。 ?


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1:胜利的浪潮
¥8.99
《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1:胜利的浪潮》主要记述了从1944年6月6日美英部队在诺曼底展开大规模的两栖登陆战,到1944年底轴心国军队节节败退,盟军势如破竹解放欧洲的全过程。盟军由诺曼底向巴黎挺进,苏联在巴尔干的大胜以及攻克意大利,这些战役的成功使欧洲迎来了终的胜利。作者在书中还敏锐地观察到战后英、美、苏几个大国在划分世界版图过程中的利益纷争。全书语言紧凑,内容详实,读者在字里行间就能体会到二战末期同盟国压倒性的“胜利浪潮”。


毛泽东读书心得?毛泽东读<三国>(毛泽东至少读了70年的《三国演义》,可以说《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伴随了毛泽东一生的读书生活。)
¥9.99


乔姆斯基精粹
¥65.00
作为具有声誉的公共知识分子,诺姆·乔姆斯基在其50多年有关政治、哲学和语言的写作中,为现代语言学带来了变革,并成为我们这个时代蕞具原创力、蕞广博的政治和社会评论家之一。《乔姆斯基精粹》集合了他1959年以来蕞重要的作品——从他对B. F. 斯金纳的创性评论到其畅销著作《霸权还是生存》和《失败的国家》——涉及的主题从对公司媒体和美国干预越南、中美洲、巴尔干的批评,到思想自由和有关人权的政治经济学。该书是对乔姆斯基思想前所未有的一次全面概览。


粉碎“四人帮”与“文革”结束秘史
¥6.00
本书主要包括历史关头、 *多次严厉批评江青等人、*警告江青不要搞四人帮、周恩来不幸逝世与*、邓小平被污陷而错误地打倒、*临终对叶剑英寄予厚望、江青私自拿走*的文件、江青在政治局会上公开发难、王洪文以办公厅名义发指示、姚文元安排媒体突出江青形象、四人帮伪造*临终嘱咐等内容。


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
¥44.00
本书是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领域的杰出成果,它以现代的视野对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行重新阐述,这个争论涉及社会生活中两个相互对立的主角——国家和市场——发生的冲突具有什么性质和产生什么后果。在本书中,罗伯特·吉尔平诠释了以美日经济日益结合为基础的世界经济体系现状,也探讨了这种经常紧张的国际关系依赖稳定时代的可能后果。作者试图缩小政治学与经济学之间的差距,并把理论问题与研究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经济秩序中出现的大量变革联系起来。对于谋求广泛了解美国和西欧与日本,以及其他新兴经济强国之间相互影响,并希望把国际政治经济学概念应用到贸易、金融和货币问题等具体领域中去的读者,本书不可不读。


跨越修昔底德陷阱
促销价:¥29.99|¥69.00
为何中美“注定要共存” 如何看待中美双边竞争状态 哪些因素会影响发生战争的概率 跨越陷阱的方法隐匿在何处 “修昔底德陷阱”对21世纪的世界有哪些现实意义 ………… 作为海内外决策层和广大公众理解中美关系时广泛引用的框架,“修昔底德陷阱”将成为未来几十年对全球秩序有决定性影响的问题。在与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的对话中,格雷厄姆·艾利森就中美关系和中美地缘政治竞争、中国崛起、美国外交政策、美苏关系、全球地缘政治、核武器、朝鲜问题、新冠疫情及影响等议题行了深阐述;全面、系统性地展示了艾利森对“修昔底德陷阱”和中美经济、金融、科技、军事、外交等多个方面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和竞争的看法;深而透彻地分析了中美双方实力的变化,以及发生战争的风险;坦诚而直率地提出了跨越“修昔底德陷阱”的方法和建议。 艾利森认为“识别陷阱的目的是避免落陷阱”。对中美两国来说,只有保持克制、理性的态度,规避战略误判,管控竞争,加强协调、对话与合作,才能避免落“修昔底德陷”,而促竞合关系。

兵法
¥17.09
本书主要反映了马基雅维里的军事思想,作者以对话体形式纵论了涉及当时战争和军队建设等各个方面的许多重大问题,对欧洲近代军事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东汉的豪族
¥19.50
《东汉的豪族》一书是著名史学家杨联陞的论文集,以历史类为主,而历史类中又以其擅长的经济史为主。其中《东汉的豪族》作为其早期代表作,此次收为1949年后在内地首次再刊。杨联陞曾师从陈寅恪,又在美国学习并长期任教,其治学风格兼具中国传统史学和西方史学所长。他的著述既注重宏观,又关注微观,以小窥大,以观面,读后经常带给读者学术思路上和现实观察上的诸多启发。本书除了收历史论文外,还收了杨联陞语言学方面的多篇文章,反映了作者多方面的学术造诣。此外,杨联陞的书评素为圈内外所称道,本书此次也收了他的一些书评。


现代空战故事会
¥0.99
本套丛书集历史故事、神话故事、民间故事于一体,富有极强的人文气息和启发性,非常值得广大青少年品读。


解读《共产党宣言》
¥2.99
《共产党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自1848年2月问世以来,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本书作为马列知识学生读本丛书之一,对《宣言》的撰写背景、撰写人、主要内容及重大影响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可使读者对《宣言》的意义及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有良好的参考价值。


论资本主义的自由
¥2.90
人们普遍相信政治和经济是可以分开的,并且基本上是互不相关的;相信个人自由是一个政治问题而物质福利是一个经济问题,并且相信任何政治安排可以和任何经济安排结合在一起。当前这种思想的主要表现是很多人主张的“民主社会主义”。这些人强烈谴责苏联“集权社会主义”强加于个人自由的种种限制的严重程度,并认为一个国家有可能采用苏联经济安排的主要特征,然而又能够通过政治安排来保证个人自由。这一章的论点是:这种观点是一种错觉;在政治和经济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政治和经济的安排只可能有某些有限的配合方式;特别是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在保证个人自由的意义上不可能是民主的。


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02:晦暗不明的战争
¥8.99
《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02:晦暗不明的战争》以编年体的形式记叙了1940年间,在经历了一系列关键性战役的失利之后,法国遭受德国侵略的灾难性过程。法国的沦陷对战争形势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一方面,沦陷后新成立的维希政府彻底沦为法西斯的傀儡,在侵略者的铁蹄之下,法国人民惨遭蹂躏;另一方面,德国对法国的占领,使得英国面临德国渡过英吉利海峡直捣英伦三岛的威胁。作者在书中以决策者的身份对战争发展过程中鲜为人知的内情进行了全方位描述,特别详述了这个时期发生的两个重大事件,即英法联军敦刻尔克大撤退和英法海军奥兰事件。


地理与世界霸权
¥12.00
历史、地理与政治之间有着错综复杂而又密不可分的关系,构成了人类历史发展程中的一条主要线索,也一直吸引着人们加以关注和思考。在20世纪初政治地理学研究兴起的背景下,作者通过引“地理条件”“能量”“支配作用”等概念,以系统的解释框架梳理了世界历史的脉络。 全书从地理及其与历史之间关系的视角,阐释了各个文明、民族与国家不同的发展历程及其呈现出的多样化特征,强调诸如地势、热量、水分、植被、海陆分布等地理因素的作用,并着重分析了其对人口与族群、迁徙与殖民、战争与政治、生产与经济、知识与技术等方面的影响,在地理条件与历史程交织与互动的宏大视野之下,呈现出一部视角独特而别有洞见的人类文明发展史。


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04:单独作战
¥8.99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04):单独作战》中,作者讲述了二战初期作为首相兼财政大臣、国防大臣和下院领袖,在德国对英国发动致命攻击之际,在缺乏外来援助的情况下,率领全英国人民英勇奋战,共同度过了战争的困难时期。其间,英国人民虽孤立无援,却始终坚守堡垒,顽强抵抗德国飞机不分昼夜的空袭。北非形势更不容乐观,意大利人也乘机不断蚕食北非国家。在这种形势下,英国政府积极寻求美国、西班牙等国家的支持,以图联合对抗法西斯主义的进一步扩张。


帝国陷阱(美国政府如何保护海外商业利益)
¥19.99
本书运用诸多具有深刻意义的案例,解释说明并论证分析了美国政府在19世纪末之后的一个多世纪的时期内,代表美国商业利益对外国行干涉,以保护美国在这些国家的投资利益的兴衰史。 关于“陷阱” 一、为什么叫帝国陷阱? 一旦美国某届政府承诺代表美国投资商出面予以干涉,以保护其在海外的财产等权益,那么未来的政府要想避免此类干涉就更加困难。如果某位总统令人信服地承诺动用美国的强大势力保护在外国的美国财产权益,那么,这个国家可预见到的投资风险就会降低,更多的资本就会大量涌。未来的政府可以拒不履行含蓄的承诺,但是这样一来必须带来政治成本,政治成本越大,投资商拥有的财富所面临的风险就越高。简言之,代表海外投资商行的成功干涉,将引致更大的海外投资;而这些更大的海外投资一旦受到危险,又会制造成更大干涉压力。结果就是一个“帝国陷阱”,而落这个陷阱,美国政府就会发现,他们很难抵抗保护美国海外财产利益的强大压力。 二、资本操作陷阱的方式 20世纪的美国投资商,在压制国内反对派和战略利益方面普遍获得成功。他们所运用的特定政治战略随时时间的推移也已发生变化。20世纪初期,海外投资商绝大部分都是动用个人的政治关系以影响政策。随着帝国陷阱这一模式始实施,个人政治关系变得更容易。20世纪30年代,投资商始运用更为复杂的战略,将保护他们的利益与政府当时高度重视的其他利益联系在一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投资商们鼓动公众和国会舆论,向行政部门施加压力。这些公司试图将国家利益,如反对共产主义,与他们的财产权益捆绑在一起,争辩说,保护他们的收来源,对否认敌对国家诸如此类的收来源发挥了有益的影响作用。美国各类公众认为,没收他们同胞的财产,就是针对美国的攻和损害。其他公众担心,一个国家对美国财产的没收得到允许,其他国家可能会随之效仿,如此这样,在某个时刻,所受到的经济损失有可能高达一定程度,足以影响到公众他们自己的利益。诸如此类的担心并不一定是现实,它们只需要被人们相信。干涉成本往往都是分摊,范围覆盖全社会,借助了所有这些战略,海外投资商正是从这一事实中受益。 三、帝国陷阱经历的三个阶段 美国非正式的帝国,在整个20世纪没有因总统的更迭而不断地移动,反而出现了两次明显的兴起与衰落。20世纪初期,当政治压力迫使美国政府必须保护其国家的海外利益时,*个“帝国”出现了,这一时期美国政府更多地使用武力手段来解决问题。当大萧条摧毁了维系该帝国的政治联盟时,这个非正式的帝国就此寿终正寝。第二轮经济利益驱动的干涉行动崛起于20世纪30年代后期,一直持续到80年代。第二个“帝国”的地域范围更加广阔,受到富于挑战的反共产主义的影响,而且几乎不可能圈直的军事干涉;但是,第二个帝国(与*个类似)也使得投资商操纵了美国政治系统,且常常相当成功,或者保护他们的投资,或者确保他们的损失获得赔偿。第二个帝国并没有彻底地终结,而是被司法化的争端解决机制所取代,私人投资者发现,司法化争端解决机制的制定与发展,与求得华盛顿的支持一样极具吸引力。这也是帝国陷阱的第三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