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每满80减40 谶纬思潮与汉代文学思想
谶纬思潮与汉代文学思想
张峰屹
¥33.00
“谶纬”是汉代社会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谶纬之文献杂乱散逸,谶纬之名实搅扰不清:如何利用今存的谶纬文献展研究?如何厘清唐以来“谶纬无别”“谶纬有别”两种截然相反的观?谶纬作为两汉流行的社会政治思潮,又在多大范围、何种程度上影响着当朝士人的思想行为?谶纬思潮之演又与两汉文学创作发展有何种联系?南大学文学院张峰屹教授《谶纬思潮与汉代文学思想》一书,通过扎实严谨的文献梳理,从动态的角度观察谶与纬在历史中的分合纠结之情状,还原谶与纬在具体语境中的词义演变程,并尝试解决上述的种种问题。书后附作者五篇单篇文章,提纲挈领,出谶纬与两汉文学思想研究中为关切的问题。
每满80减40 小说面面观
小说面面观
(英)E· M· 福斯特著;杨蔚译
¥45.00
     《小说面面观》是福斯特1927年在剑桥的一系列演讲,在文学史上广受好评,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本书的特是结构清晰、全面、易门,作者以自身的写作出发,并对照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品深度分析,其中不乏对菲兹杰拉德、亨利·詹姆斯等作家尖锐的评。福斯特在这组系列演讲中谈到小说与现实的关系,提出小说既大于现实又小于现实的观;提出"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的观,成为后世的评论家经常采用的术语;提出"小说家的职能就是从其根源上揭示隐匿的生活"的观,对于叙述角度以及艺术表现形式如模式与节奏的探讨尤其深具创之功与启发意义。
每满80减40 就算我全无胜算: 村上春树
就算我全无胜算: 村上春树
杨照
¥41.86
本书为《我与世界挣扎久:杨照日本文学十讲》系列第7册,杨照谈村上春树。 生命中有一口井,总有一天我们会掉下去。 掉井中,慌乱、失序、哀凉。然而,在众多陷井中挣扎着的人之间,村上春树创造了一种主人公,他们总有一种力量:具备勇气,理直气壮地坚决活下去。 从《挪威的森林》“我可以感觉到所谓责任这东西”的小林绿,到《海边的卡夫卡》“要做全世界最强悍的十五岁少年”的田村,到《1Q84》的青豆和天吾,毅然将自己从噩梦中解救出来......他们身上流着一样的血液,就算注定要掉井里,都不会轻易放弃活着的责任。不管这责任看来多么不吸引人。 村上春树不止写出了我们的懦弱,还有我们想要呼唤的勇气对象。 村上春树真正创造的奇观,不是那些几百万、几千万的销售数字,而是不懈、不停地书写了四十年成长奋斗经验,始终在少年与成人的边境上徘徊,拒绝正式成人的领域,一个执迷于要勇敢、强悍活着的永远的少年。 ——杨照
每满80减40 灵魂的雕刻者:茨威格
灵魂的雕刻者:茨威格
(奥)茨威格,邓俊娥,马春兰
¥6.94
《灵魂的雕刻者——茨威格》一书,作者以饱满的热情、平时顺畅的语调,温和地叙述了自己亲身经历的欧洲重大历史时间、大众心态及生活轶事,记录了当时欧洲从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社会现实,同时穿插了作者的心态变化。
一周特价9.28-10.12 索福克勒斯悲剧五种(罗念生全集第三卷)
索福克勒斯悲剧五种(罗念生全集第三卷)
[古希腊]索福克勒斯(著),罗念生(译)
促销价:¥28.00|¥35.00
本卷收集了罗念生先生翻译的索福克勒斯悲剧五种:《安提戈涅》《俄狄浦斯王》《厄勒克拉特》《特剌喀斯少女》《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
每满80减40 文学社会学——明清诗文研究的问题与视角  中华书局出品
文学社会学——明清诗文研究的问题与视角 中华书局出品
罗时进著
¥51.85
罗时教授近年来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研究明清诗文的论文,主要涉及地域空间、家族文学、制度文化、社会阶层、人际交往、社团集群、文人品格等方面,在海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些研究具有辟领域,首创风气的作用。其中关于明清钓鱼岛文献考述的论文,更被学界与媒体认为“意义重大”。作者将这些论文合为一集,以《文学社会学》冠名,并在《自序》中行了论证和说明。在古代文学研究领域,《文学社会学》研究著作这是*部。本书所收论文本身质量颇高、内容新颖,主题集中,题目醒目,能够推动明清文学和古代文学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也有一定的典范价值。
每满80减40 中国千年文萃-赋赏
中国千年文萃-赋赏
华业
¥6.99
中国是一个文学大国,中国的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如果从远古神话和谣谚算起,中国文学已经有数千年之久。中国地域辽阔,东西南北各方风土习俗迥异,再加上历史的更迭、变迁,中国古代文学形式、题材、风格之多样,作家作品之繁盛,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所少有的。中国古代的文章虽然重视实用,旨在记事、宣教、立言,所谓“文以载道”,但这并不表示古人对形式美的忽视。事实上,古代的文章极为讲究辞采,甚至要辅之以声韵和谐,绝不仅停留在达意的层面上。赋是诸文体样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古代中国人生活经验与语言艺术的复合结晶,是留给现代中国人的一份十分宝贵的文化财产。由于汉字源于象形、会意的特点,以及古人比、兴手法的运用,赋的辞采极为富丽辉煌。 赋形成于战国时期,早以赋命名的文章是荀子《赋篇》(见《荀子集解》卷一八),以隐喻方式写礼、知、云、蚕、箴(针)五种事物,设为问答,铺陈描述,这些因素都对赋的出现有一定影响。汉魏六朝是赋的全盛时期,中国文学史上一些著名的赋基本上都出在这一时期。汉魏六朝时政治动荡、征成频繁、民不聊生,改朝换代如走马灯一般,用“冰炭满怀抱”形容那时士大夫的生子境遇,实在是为适当不过了。个人的苦难加上民族、国家的苦难,孕育出了这一时代的文学,奠定了这一时代文学慷慨悲凉的基调,从东汉、建安时期的赋到庾信的骈赋,无不反映出这一时代的特点。
每满80减40 杜甫论
杜甫论
废名
¥12.68
《杜甫论》是研究杜甫的为人,包括诗人一生的生活和思想。诗人杜甫是中国的极为伟大的人物,主要的原因是他接近人民,他的生活,表现在诗里的他的思想感情,都是与人民的生活、人民的思想感情交织在一起的。杜甫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他在当时那样用功,作为千古后的读者,我们完全可以感到他的一枝惊人的笔,读了他的诗真喜悦,而且能够推知他是怎样下功夫的。杜甫的价值和杜诗的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从古及今,可以说是得到普遍的承认的,杜甫继承而且发挥了我国民间文学的优良传统。
每满80减40 黄庭坚的佛禅思想与诗学实践--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中华书局出品
黄庭坚的佛禅思想与诗学实践--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中华书局出品
孙海燕著
¥26.95
本书以问题意识为导向,以大量的文献资料(包括黄庭坚所有的诗、词、文、杂著,以及相关佛教典籍、禅宗语录)和细致的文本解读为基础,改变泛泛而论的研究方法,企图解决一些重要而实际的问题。 本书分析了黄庭坚佛教信仰的发展历程,深考察其佛禅思想特,有助于学界更加全面地了解黄庭坚佛教信仰的整体特色;阐发佛禅文化对黄庭坚思想、文艺观、诗学观以及具体创作的影响,显现哲学文学的丰富层次,在内容与方法上,均深化了佛禅思想对文学影响的研究,在佛禅与文学影响研究领域中,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每满80减40 大唐诗人往事:锦绣江山里的飞扬与沉潜
大唐诗人往事:锦绣江山里的飞扬与沉潜
苏缨
¥17.99
  古典文化倍受国人青睐,唐诗更甚。《大唐诗人往事》精心选取唐诗中的精品之作,以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等诗人的生平,阐述其诗作的意境;全文用典细致、旁征博引,使读者在品味唐诗中开阖大气或婉约动人的悲欢离合时,赏析一篇篇故事性强、发人深省的美文。
每满80减40 名士范儿:《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
名士范儿:《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
肖能
¥15.00
肖能编*的《名士范儿(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以《世说新语》一书为主要取资范围,提要钩玄,旁搜远绍,从旷达、雅量、容止、黠痴、药酒、山水、清谈、戏谑、钟情和游艺等十个方面,解析了魏晋名士的精神风度和人生境界,通过其外表、性格、情趣好尚和生活方式的罗举概括,勾勒出此一时代带有共性的精神风貌。全书篇幅简短,格局阔,文笔流畅,议论风发,尤其是对《世说》文本的解读,时有新警之见。总体上说,是一部较好的魏晋文学研究论*。  
每满80减40 写给大家的美学二十讲【文艺青年、设计师、美学研究者常备案头书。于诗歌、绘画、书法、雕塑、音乐中发现美,提高审美品味,提升艺术修养。】
写给大家的美学二十讲【文艺青年、设计师、美学研究者常备案头书。于诗歌、绘画、书法、雕塑、音乐中发现美,提高审美品味,提升艺术修养。】
宗白华
¥27.20
    宗白华先生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拓者,被誉为“融贯中西艺术理论的一代美学大师”。本书精选宗白华先生20篇美学论述,全新编排,内容从宏观的文艺美学理论,到具体的艺术分析;从东方的书法、诗歌,到西方的雕塑、戏剧……涉及美学的方方面面。     全书文辞典雅,富于诗情画意,将“美”娓娓道来,让每一位渴望美、渴望自由安宁的现代读者,在灵动的文字里充分感受艺术的魅力,走美的世界,提高审美品味,寻回内心的诗意与纯真。
每满80减40 世界莲花里:八大山人的“涉事”哲学(文人画的真性)
世界莲花里:八大山人的“涉事”哲学(文人画的真性)
朱良志 著;
¥18.99
「绘画不是涂抹形象的工具,而是表达追求生命意义的体验。」 文人画,又称“士夫画”,它并非指特定的身份,如限定为有知识的文人所画的画,而是具有“文人气”或“士夫气”的画。“文人气”,即今人所谓“文人意识”。大率指具有一定的思想性、丰富的人文关怀、特别的生命感觉的意识,一种远离政治或道德从属而归于生命真实的意识。 所以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文人画,就是“人文画”——具有人文价值追求的绘画。 文人画发展初始,“真”的问题就被提出。五代荆浩《笔法记》挺出“度物象而取其真”的观点。在他看来,有两种真实,一是外在形象的真实,一是生命的真实。荆浩认为,绘画作为表现人的灵性之术,必须要反映生命的真实,故外在形象的真实被他排除出“真”(生命真实)的范围。水墨画因符合追求生命真实的倾向,被他推为具有未来意义的形式。 北宋以后,文人画理论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真”的问题面展开的。东坡等人认为,形似的插摹,并非真实,文人画与一般绘画的根本不同,就是要到形外寻找真实。画家作画,是为自己心灵留影。文人画家所追寻的这种超越形似的真实,只能是一种“生命的真实”,是作为“性”的真实。 中国早期绘画有一个漫长的追求形似动势的阶段,如汉代在书法理论的影响下,绘画就有此特性。自六朝到北宋,在以形写神、气韵生动理论影响之下,又出现了对画外神韵的追求,画要有象外之意、韵外之致,从顾恺之的“传神写照”到北宋画人对活泼“生意”的追求,都反映出这内在的义脉。但自北宋之后,在文人画理论的影响下,由于对绘画真实观讨论的深人,绘画中出现了一种新质,就是对“性”的追求,此时绘画的重点过渡到对生命本真气象的追求。从元代到清乾隆时期的文人画发展,从总体上可以归入这“得性”阶段。 本系列作品,通过对元代以来十六位画家的观照,来看文人画对生命“真性”追踪的内在轨迹。本书为此丛书中的一本。本书由八大山人的“涉事”概念谈起,从多个方面探讨八大山人的精神理路和绘画哲学。
每满80减40 在万米高空遇见庄子
在万米高空遇见庄子
李德武
¥15.99
  荷尔德林、尼采、列维纳斯、德勒兹、庄子、老子……作者带领我们在哲学大家的森林中穿越。每一位大家都具有不凡的思想和灵魂,他们拓的思想空间为人类世界了崭新的维度。与此同时,我们也会看到每一种思想的局限。全书内涵丰富,析理精深,并有从生活到艺术的独特视角。
每满80减40 冯其庸评点《红楼梦》(第一卷)
冯其庸评点《红楼梦》(第一卷)
冯其庸
¥42.00
本书汇集了冯其庸先生数十年来红学研究各方面的重要成果,是对红楼的全面解读。以《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为底本,以甲戌、己卯、列藏、蒙府、戚序等本为校本,并参以时贤新校注本。内容包括对语句、段落和每回的评,对《红楼梦》写作的历史背景、作者家世和特殊语句的笺释等。书中不仅有冯其庸先生本人的评,同时择要录了甲戌本、己卯本和庚辰本上的脂评,以便读者参考研究。
每满80减40 冯其庸评点《红楼梦》(第四卷)
冯其庸评点《红楼梦》(第四卷)
冯其庸
¥42.00
本书汇集了冯其庸先生数十年来红学研究各方面的重要成果,是对红楼的全面解读。以《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为底本,以甲戌、己卯、列藏、蒙府、戚序等本为校本,并参以时贤新校注本。内容包括对语句、段落和每回的评,对《红楼梦》写作的历史背景、作者家世和特殊语句的笺释等。书中不仅有冯其庸先生本人的评,同时择要录了甲戌本、己卯本和庚辰本上的脂评,以便读者参考研究。
每满80减40 沈从文的双城记:从文学边城到学术边城  中华书局出品
沈从文的双城记:从文学边城到学术边城 中华书局出品
李青果著
¥40.80
沈从文从文人到学者的转身,使其榫于中国“学者而兼文人”的传统,并成为这个传统在现代中国的一道亮丽风景。本书以文学史与学术史交叉的视野,探究沈从文文学创作与学术研究相互阐发的关系,发覆此种转变形成的内在理路,为解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沈从文转型之谜”提供一把钥匙。
每满80减40 “2021·北京文艺论坛”论文集
“2021·北京文艺论坛”论文集
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编
¥38.00
本书是2021年度“北京文艺论坛”所收录秀论文集,重表达各位学者、专家对文学创作、艺术表达等领域的看法,以及他们的一部分研究成果。书中文章的作者多为一线从业人员,以及各高校从事文艺研究的学者、教授,在各自的领域内深耕多年,并已发表著作,所著文章涉及文学、艺术、影视、音乐、美术、书画、舞蹈等不同方面的研究。每篇文章都有作者自己独到的见解。从中可窥见当代中国文艺发展的状况,一些作者还提出了文艺界未来的发展方向。
每满80减40 品西游
品西游
天马行空
¥19.90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自明代中叶问世以来,流传400 多年久盛不衰,影响遍及全世界,在中国妇孺皆知。《西游记》中谁的消息灵通?西天取经的*人选的标准是什么?是谁散布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的谣言?……该书还讨论了神仙的神话探秘、猪八戒的功过是非、西天路上的扫黑行动……该书将带你解读《西游记》中的职场潜规则。
每满80减40 内心活动
内心活动
(南非)J·M·库切著 黄灿然译
¥47.00
阅读库切的评论文章,我们得以看到处于文坛前线的作家如何看待自己的同行,与来自外部的评论家不同的是,库切与他的评论对象同样拥有将生活处理为文学作品的创作经历。这些富有洞见的文章不仅会满足库切的读者,也同样会满足世界文学的爱好者。
每满80减40 空间视域下的英国短篇小说研究
空间视域下的英国短篇小说研究
张桂珍
¥47.80
本书将英国短篇小说置于人文社科领域的"空间转向"背景之下,综合运用空间理论、短篇小说理论、后殖民理论等各种理论知识,从空间载体、空间景观和空间形式三个不同角度呈现其多维的空间面貌。空间载体不仅影响了英国短篇小说的发展历程,而且对文类特征行塑形。本书通过英国短篇小说文化地理空间景观关键词和短篇小说的在文本世界中构筑出精致凝练的空间形式,帮助读者建构出一幅见微知著的英国文学空间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