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椅村
¥9.80
乡土建筑研究,每做一个课题都会有所收获。这次高椅村村落研究,其文化的复合特性、村落历史的独特性,及建筑格局、形式的变化,让我们认识了一个独特的、湘西侗汉民族杂居村落的形成演变,它丰富了乡土建筑的研究,如浩瀚的大海中又增加了一滴水,尽管微不足道,但这是一种积淀,一种文化的积淀。


雕虫故事——清华“中国古典建筑法式制度”课堂闲谈
¥7.65
《雕虫故事:清华中国古典建筑法式制度课堂闲谈》着重讲授中国古建筑里面那些看似信手拈来一般的智慧,看似雕虫小技一般的大智慧;从术语、算法、名作、哲匠四个角度共汇集12则故事,作为清华“中国古典建筑法式制度”课程的重要补充。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第拾辑
¥36.69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办 ,以荟萃发表国内外中国建筑史研究论文为主旨。本 辑收录论文17篇,分为中国建筑史学史研究,佛教建 筑研究,古代建筑制度研究,古代城市与园林研究, 英文论稿专栏五个栏目。 开篇为《建筑师林徽因的一九三二》,以纪念林 徽因诞辰一百一十周年。这篇文章史料工作非常扎实 ,论述严谨,理清了林徽因对中国古代建筑特征思考 的思想根源。文笔细腻流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明治时期日本建筑界的中国建筑调查及其研究方法》 以日本建筑界在明治时期的中国调查为研究对象,公 开了百年之前的建筑测绘等实录性史料。《东亚视角 下的中国建筑史研究展望》暨第二届中国古代建筑史 国际会议近畿论坛侧记,总结了日本二十世纪九十年 代以来对东亚建筑与都市的研究;《唐长安靖善坊大 兴善寺大殿及寺院布局初探》对隋唐长安城靖善坊内 的著名隋唐皇家寺院大兴善寺的寺院布局与大殿形制 做了推测性研究和初步还原。《从都城与宫殿建筑复 原看日本、中国、韩国的渊源与异同》分析了中、日 、韩宫殿建筑的历史联系,并指出三国建筑复原决策 的异同与社会现状的关联。《从台湾相关方志与“重 建台湾郡城图说”探讨台湾清代寺庙建筑的几个线索 》以“重修台湾郡城图说”中台湾寺庙的图像解析了 其对台湾清代寺庙研究的意义;古代建筑制度研究有 《清代建筑工程籍本的研究利用》、《〈营造法式〉 厦两头与宋代歇山做法》、《算法基因:晋东南三座 木结构尺度设计对比研究》、《日中寺院建筑彩色意 匠与施工技术的关联性——关于东亚彩画纹样誊写技 法的传播及其发展的考察》、《唐时期瓦作新识—— 渤海上京筒瓦和兽头之启示》及《论多样化外檐斗栱 的外观与布局——日本和样佛堂与中国北方辽宋金建 筑的比较》;《元大都城市规划再考:皇城位置与钟 鼓楼与“胡同制”的关联》、《明代应天府地方行政 建筑在府域内的空间配置研究》与《北宋洛阳私家园 林考录》为古代城市与园林的相关研究。此外还有两 篇英文论稿及一份测绘实例。上述论文中有多篇是诸 位作者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下的研究成果。 王贵祥主编的《中国建筑史论汇刊(第10辑)》 收录的大部分论文为清华大学与国外学者共同组织的 “第二届中国建筑史高端论坛”的论文成果。2013年 12月7、8日,十几位中国建筑史研究的海内外知名学 者齐聚日本近畿大学,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分享了他们对中国建筑史的*见解。论坛提交论文 ,多为国内外这一领域的*成果。类似高端学术论 坛,还将在海内外不同地区继续举行,本刊将持续关 注,并将相关高水平论文及时收录发表,提供一个中 国建筑史研究前沿的学术交流平台。


建筑史. 第34辑
¥18.15
《建筑史》原名《建筑史论文集》,是中国国内部专门发表建筑史研究论文的学术丛书,由清华大学创办于1964年,本书为第34辑。 本辑共收入论文16篇,内容涉及中国古代建筑营造技术、中国城市史、古典园林、乡土建筑、地域建筑文化、近代建筑、文物建筑保护、现代建筑理论等领域。 林源、崔兆瑞的论文对河南内黄三杨庄二号的汉代庭院建筑遗址作了研究与复原;张十庆的论文以保国寺大殿为坐标和线索,分析比较了江南宋元时期的扶壁栱形制;刘畅、郑凯竟的论文探讨了平武报恩寺碑亭的大木结构设计;乔迅翔的论文介绍了黔东南苗居的穿斗架技艺;陈周跃的论文对广东鉴江流域有代表性的祠庙建筑梁架进行了研究和总结;《官方态度与管理模式——镇庙建筑群规模差异的缘由探析》一文探讨了因官方和守庙方的不同主导而产生的镇庙建筑差异;张力智的论文分析了两种学术(儒学)源流对兰溪祠堂形制的影响;黄晓、刘珊珊的论文探讨了唐代宰相牛僧孺在洛阳和长安两地的造园活动和园居生活;《北宋洛阳司马光独乐园研究》借助文献和图画,对独乐园作了详细的复原和论述;《明代太原桂子园研究》讨论了一座山西私家园林的历史沿革、园林布局和造园意匠;王歆的论文对《清明上河图》中“十千脚店”的二楼室内空间进行了分析和复原;郭谦、谢少亮的论文从历史环境“整体性”和不同时期建筑遗存的“差异性”两方面,总结论述了广州大仙庙的修缮工程;李浈的论文对同济大学的“历史建筑形制与工艺(中国)”课程进行了介绍;刘亦师的论文借助耶鲁大学收藏的墨菲档案,进一步考察了清华大学的早期规划和建筑设计;季秋的论文探讨了日治时期南京地区的近代建筑师及其活动;张毅捷的论文分析了日本室生寺五重塔和一乘寺三重塔的平面设计。 本书反映了近年来关于建筑史研究的*成果,是一部具有学术代表性的重要文献,对于建筑历史的进一步研究、文化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等工作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同时对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人员吸取历史经验、从事设计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书既可作为建筑历史专业工作者的研究资料和高等院校建筑学专业的历史理论教材,又可作为读者了解建筑演化与城市变迁的实用指南。


景观装置艺术II——新奇实用的公共设施
¥65.36
本书采用案例铺排的方式,向读者和设计师展示景观装置的设计感和实用性。精选国内外项目作为案例,介绍景观装置的特色以及设计特点,同时分析该景观装置对人们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和作用,以及与周围城市景观的配合效果。该书章节可按景观装置类型大致分为:公共活动类设施,公共应用类设施和公共休憩类设施三部分。 市面上有关城市景观装置设计的书很多,内容各不相同,但大多偏向于视觉艺术类的景观装置,而比较缺乏注重实用性的公共景观设施。本书通过案例的展示,同时配以精美的图片及文字,为设计师展示不同的设计风格,带来暂新的设计灵感。


中国老街:街区保护与建筑修复
¥95.00
全国各地有各式各样的古镇、老街,他们都蕴含深沉的文化底蕴。近年来古镇游的热潮盛行,各地地方政府都纷纷注资打造地方古镇、古街。该书从介绍古镇的历史概况、商业规划入手,并详尽解析了历史街区改造、规划与古建筑修复等各方面设计要点。其中涵盖西蜀地区、岭南地区、江南地区以及中原地区的特色古街与古建,完整和真实地展现当地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全书从规划设计图纸到古建细部改造和施工说明,配合精美丰富的实景图片,内容详尽面面俱到。


中国乡土建筑初探
¥9.25
中国有一期非常漫长的农业文明的历史,中国的农民至今还占着人口的大多数。传统的中华文明,基本上是农业文明。农业文明的基础是乡村的社会生活。在广阔的乡土社会里,以农民为主,加上小手工业者、小商贩、在乡知识分子和少数退休还乡的官吏,一起创造了像海洋般深厚瑰丽的乡土文化。庙堂文化、士大夫文化和市井文化虽然给乡土文化以巨大的影响,但它们的根扎在乡土文化里。比起庙堂文化、士大夫文化和市井文化来,乡土文化是*多数人创造的文化,为*多数人服务。它朴实、真率、生活化,因此富有人情味。乡土文化依赖于土地,是一种地域性文化,它不像庙堂文化、士大夫文化和市井文化那样有强烈的趋同性,它千变万化,丰富多彩,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还没有被充分开发的宝藏。没有乡土文化的中国文化史是残缺不全的,不研究乡土文化就不能真正了解我们这个民族。


中国古建筑答问记
¥7.65
笔者从事中国古建筑研究几十年,跑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在进行古建筑考察研究时,也采用测绘与拍摄等方式收集资料,《中国古建筑答问记》一书,即汇集了笔者对全国各地古建筑进行考察的研究成果以及大量的手资料。特别是前些年,笔者应邀赴美国讲学,并在八所大学进行演讲。讲学中,在场的听众当场提出许多问题,由笔者逐一回答,待回到北京之后,查阅整理笔记,即开始撰写。《中国古建筑答问记》由此诞生,以飨读者。


中国工业建筑遗产调查、研究与保护:2010年中国首届工业建筑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34.00
本书以工业建筑遗产调查!研究与保护为核心“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工业建筑遗产产生的景”发展的过程及趋势;工业建筑遗产调查!研究与保护的方法和策略,我国城市工业建筑遗产现状调查与评估,我国工业建筑遗产具体案例的调查与研究,国外工业建筑遗产研究与保护的案例分析,工业建筑遗与景观!政策法规等相关领域的跨学科研究,我国工业建筑遗产具体案例的规划设计研究各方面专家、相关政府官员及规划设计人员从不同的角度对工业建筑遗产研究与保护提出各自的思考与建议。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优秀园林工程获奖项目集锦.2010年卷
¥146.00
遵照中国科协有关开展科技评奖的精神,根据社会需求,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决定2010年继续在会员单位中开展“优秀园林工程奖”评选活动。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组成了评审委员会,设立了评审办公室,在总结前五届评选活动经验和评选成果的基础上,颁布了新的评选办法,历经了申报、初审、复查和终审四个阶段,于2010年12月完成了评选活动。共评出2010年度获奖项目125项。


建筑史.第27辑
¥16.00
《建筑史》原名《建筑史论文集》,是中国国内部专门发表建筑史研究论文的学术丛书,由清华大学创办于1 964年,本书为第27辑。


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博雅双语名家名作)
¥38.70
2011年是梁思成先生(1901-1972)诞辰110周年纪念,因此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准备将先生的古建筑英文文稿整理,以平装本和限量珍藏本两种形式出版。先生的英文文稿大多完稿于1946年以前,是在古建调研工作的空隙中完成的。他在忙于撰写调研报告的同时,为什么还要坚持用英文写中国古建筑的介绍文章呢?


全球顶尖10×100景观.3
¥218.00
全球*10×100景观(中文版)》是对景观设计发展的见证,是一部呕心之作,亦是全球*全的景观设计参考书。全球化的今天,每一位景观设计师都在积极寻求和探索更加自然、生态化和人性化的景观设计方法,而每一个成功的项目都必将成为他们心中的一本教科书。《全球*10×100景观(中文版)》将景观设计项目细分为10种经典类型,100多个现代优秀案例,力求展现国际景观设计的全景,包括技术、材料、设计理念、设计方法,从而更深层次地解读环境与生态、文化、人类之间的关系。其中每个项目的要素介绍详细,图片精美,信息量巨大,不同地形与环境的设计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巧妙协调。


建筑表现牛皮书Ⅱ——景观设计
¥86.00
本书真实呈现了当前国内著名景观事务所对景观设计的思考、审美与探索,道路的布置、水景的组织、路面的铺装、小品的设计、公共设施的处理、庭院景观的规划等,示范着景观设计师们如何使用娴熟的手法,使这些组成备件既各就各位地发挥功能作用,又兼具艺术视觉性,使得整体性、趣味性、艺术性、实用性完美统一。


城市新概念景观
¥80.00
北京天潞融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编著的《城市新概念景观》收录了56个近几年国内外优秀的景观设计作品,内容都尊崇四大景观元素(公共开放空间、人性化的功能;具有地方特色的规划;建筑和园林艺术风格;回归自然),根据现实的状况,给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案。本书通过精心筛选、后期加工整理,将较为完整的设计过程作品呈现给读者,并精辟阐述其独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旨在为读者奉献一本能够拓宽设计思路、探讨设计发展方向的优质图书。


含蓄中的震慑力:西班牙建筑艺术
¥46.00
本书主要通过展示西班牙*影响力的建筑公司ACXT的*建筑成就,从结构、立面、节能、色彩4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西班牙建筑艺术。除了常规的设计说明和分析之外,本书还邀请了每个项目的设计负责人对项目的设计特点进行分析和点评,让读者原汁原味地理解和学习西班牙的建筑特点。


屋顶花园设计与案例解析
¥83.00
本书将系统介绍屋顶花园的理论,发展,施工要点,养护及国内、国际先进案例,涉及屋顶花园的设计的方方面面,各项内容均结合实例图片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说明,案例部分除了选取典型案例深入解读外,更搜集国内外*案例,为设计师提供手的设计资料,可作为屋顶花园设计的培训教材和设计指南。


谈点建筑好不好
¥30.10
长期以来,建筑学是个脱离大众的学科。大众的普世认知和专业界自己的定位是有偏差的。本书通过七篇建筑背后的人和事,讲述了一位建筑师年轻时代的“奋斗”故事、喜忧参半和有血有肉的职业经历。采用非专业化的语言,呈现出这位特别的建筑师在生存和社会责任感之间的挣扎。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第玖辑)
¥36.47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办,每年两辑,以荟萃发表国内外中国建筑史研究论文为主旨。本辑收录论文15篇,分为木构建筑研究,佛教建筑研究,宫殿与衙署建筑研究,建筑考古学研究,建筑文化研究五个栏目,另有测绘实例一份。


文化公园景观设计
¥88.80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很多地方出现文化流失现象,因此文化公园的孕育而生应是这个时代发展中的特色产物。目前,它更像是一种流行的设计语言。在我的脑海中,文化公园并不能被简单地解释为一种文化加上公园的概念。众所周知,公园本身是一个可以提供给人们进行休闲活动的公共场所,它还具有促进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绿肺功能。


建筑史(第31辑)
¥17.36
《建筑史》原名《建筑史论文集》,是中国国内部专门发表建筑史研究论文的学术丛书,由清华大学创办于1964年,本书为第31辑。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编著的《建筑史(第31辑)》共收入论文15篇,内容涉及中国古代建筑、古代营造技术、古代城市、古典园林、乡土建筑、地域建筑文化、外国古代建筑和外国现代建筑等领域。秦佑国先生的文章从建筑声学和建筑热工学的角度对中国古代乐律学“十二律”在中国传统建筑和传统文化中的应用做出解读;张十庆先生的文章以传统数理背景为线索,对《营造法式》材比例的形式与特点做了分析和探讨;钟晓青先生的文章阐发了在研读《营造法式》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和发现;张淑娴先生的论文以新发现的清代《内檐装修做法》为基础,与故宫现存实例进行比照,对清代宫廷建筑内檐装修尺度规律进行探讨;《隋大兴禅定寺高层木塔形式探》一文通过历史文献考证,对隋代大兴城东、西禅定寺的双木塔进行复原研究;朱宁先生的文章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讨论了中国早期建筑中“杠杆结构”的结构原创性与构造合理性;《宋元样式的南方殿阁实例——时思寺大殿研究》一文通过对具体建筑的研究,探讨了南方殿阁构造的区域特征以及传统殿阁、厅堂分类标准在南方的适用性;《平推刨南宋起源说献疑》一文通过验算《营造法式》小木作中各类与线脚有关的用功记载,并与西方古罗马时期古代木工刨进行对比,针对“平推刨南宋起源说”提出自己的看法;曹汛先生的文章通过对一件花梨架子床的考证,讨论了如何为明清花梨家具断代考年的问题;《魏晋南北朝时期洛阳、建康、邺城三地华林园考》一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座都城内皇家御苑华林园的历史演变和造园特点做了较为完整的考证和论述;《栖盘之意——谢灵运园林思想探源》一文通过对《山居赋》的解读,分析了自然山水园林创始人之一的谢灵运经营始宁庄园的思想根源;《山东省淄博市大房造纸村考察》研究了村落中制造黄表纸的传统方法和与之相关的经营活动;《查尔斯五世和他的格拉纳达皇宫》深入挖掘了位于西班牙格拉纳达的查尔斯五世皇宫的设计过程和建筑意匠;杨文默先生的文章将德国表现主义建筑放在浪漫主义的语境中,追溯其根源和意义;《<匠明>及其中所记载的三重塔做法》一文介绍了这部日本现存早的木工家传建筑设计手册,并结合实例对书中记载的三重塔进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