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代农业:早期中国农业经济的形成
¥42.00
中国的统一在汉代得到巩固,而中国文明的发展方向似乎也是在汉代确定下来,通过汉代农业来考察中国悠久的农业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许倬云先生强调了中国发展的精耕细作的 农业为基调的经济,其实现的关键转换是在汉武帝时期。 本书由两部分组成。 *部分是对汉代农业的分析:政府解决人口与土地问题的措施,土地成为被追逐的财富,农民的生计,农业资源,耕种方法与 技术,农作之外的选择等。 第二部分,主要是汉代农业相关文献的辑录及其学术性注释、相关地图、数据和各种表格,并附有详尽的参考书目和索引等。 《汉代农业》虽为研究之作,实是忧民之书。全书充盈着作者对中国农民的深厚敬意,而对汉代遥远之农业的学理探究则折射出作者的赤子之心和世之意。

历史是什么
¥6.99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历史是什么?》作者以“什么是历史”这个问题为核心,阐述了当代历史学的性质。他以犀利、激进的论证,说明历史学家和历史学家的事实、社会与个人、历史中的因果关系、作为进步的历史等内容。

资治通鉴(第九卷)
¥9.96
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下之上中和四年(甲辰,公元884年)甲辰,武宁将李师悦与尚让追黄巢至瑕丘,败之。巢众殆尽,走至狼虎谷,丙午,巢甥林言斩巢兄弟妻子首,将诣时溥,遇沙陀博野军,夺之,并斩言首以献于溥。


突破缅北的鹰:中日史料对照下的中国驻印军归国之路
¥39.80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上,有三次被日本人叫做“玉碎战”的,也就是日军被全部消灭的战役,即腾冲战役、松山战役和密支那战役,而这三次战役,全部发生在中国驻印军归国之战中。1943年底,中国驻印军从印度雷多出发,始了通中印公路的缅北之战。 旅日学者萨苏,首次利用大量日本史料,与中国、美国史料相对照,在《突破缅北的鹰》一书中全景展现了这一场历时400多天、跨越1600多公里的归国之战的全过程,清晰再现了从新平洋、拉加苏、胡康谷口、洛、孟关、瓦鲁班、英帕尔,到密支那、松山、龙陵、八莫、芒友,每一次战役的攻防和战场细节。以“敌人之眼”描述了这支抗战时期被称为“天下军”的孙立人统帅的“蓝鹰”部队,如何与日军六个师团交手,歼灭号称“丛林之王”的18师团主力,重创三个师团和一个独立混成旅团。作者文笔灵动诙谐,将一段沉重激昂的战争史,鲜活形象地呈现给了读者。

二十四史谋略通鉴
¥2.99
德国大诗人席勒曾经说过:“只要人类存在,谋略和爱情就是永恒的主题。”很难想象一位把生命献给诗歌的文学大豪会如此看待谋略,这样的评价更像是出自罗马执政官弗龙蒂努斯或者是以权谋著称的马基雅维利的口中。和西方人对谋略的粗放认知不同,中国人一直以谋略著称于世,可以说谋略构成了中国文化的主轴。从社会谋略大师老子的《道德经》,到兵圣孙武的《孙子兵法》;从经济政治两用人才管仲的《管子》,到脍炙人口,战场商场皆可通行的《三十六计》,谋略在中国人的眼中已经不止是决胜疆场,兴邦治国的王者之道,它已经成为了一种历史的经验,成为了人们对事物高瞻远瞩、曲折复杂的一种认识。它可以是韬光养晦的政治权术,可以是运筹帷幄的军事奇谋、可以是人尽其用的伯乐智慧,可以是安家存身的处世哲学。毫不夸张的说,中国人的生活之中,谋略无处不在。

白话资治通鉴大全集(*卷)
¥3.50
本套白话《史记》系列作品是史诗巨著,恢弘画卷,气势磅礴,精彩纷呈,非常具有*性、系统性、历史性和故事性,十分值得您的欣赏。只要您坚持播放收听,相信本作品一定能够提高您的历史知识和人文素质。


史记(第一册)
¥19.99
《史记》,二十四史之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该著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记》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它包罗万象,而又融会贯通,脉络清晰,翔实地记录了上古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 《史记》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从史学价值看,它保留了几千年的史料,具有非凡的史学价值,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它开创了纪传体记事法,受历代史官、学者推崇。从文学价值看,它的描写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叙理透彻,记事灵活。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本版本为一百三十一篇,除原有的一百三十篇外,还将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也收录在内,便于读者更*、更精准地理解司马迁的理念与思路。

左传·战国策
¥3.48
《左传》、《战国策》都是记录春秋战国时代历史的重要典籍。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华民族*活力的时代,是一个文化原创的时代,老庄孔孟,经子之学,对中国文化皆有开创之功。学习国学,了解历史,不可不读《左传》和《战国策》。

吴晗论明史
¥5.00
《吴晗论明史》是明史研究大家吴晗集大成之作,全方位多角度解读大明王朝,深刻揭示明朝历史的基本面貌和发展脉络,内容涵盖了明朝政治、制度、社会、人物等各个方面,他以珍贵史料为基础,引经据典,小心求证,尽可能真实真正地还原大明王朝,深刻揭示明朝历史的基本面貌和发展脉络,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同时,文字通俗易懂,可读性很强,也是一部大众喜欢的历史普及读物。


清代地方档案中的政治、法律与社会--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58.80
“万事胚胎,始于州县”,直管理百姓的州县一级政府在国家的治理体系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清朝的一千三百个左右的州县里,州县官员任期如何,衙门内外的行政运作与基层治理如何展,其间官、绅、民以何种方式互动,下层民众之生活又是何种状态,清末名目繁多的局所之设又如何影响着社会治理结构,等等,都是目前学界普遍关注且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课题。 该成果系统利用四川省南部县的《南部档案》及巴县的《巴县档案》,并结合《淡新档案》《宝坻档案》等地方档案以及官方典籍文献,就官员任期、书吏对衙门的控制、书吏薪金、巴县胥吏活动轨迹、局所与州县体制变革、官媒在司法场域的职掌、生员诉讼、风水诉讼、场市的设立、“割股疗亲”语境中的观念与信仰、州县的祈雨活动、清末官制婚书之推行等问题展了扎实的研究。


武经七书(插图版)精
¥39.60
《左传》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战争以及军队建设,为历朝历代统治者所重视。为适应当时军事斗争、教学、考选武举的需要,宋元丰三年(1080),神宗令国子监司业朱服、武学博士何去非等挑选、汇编兵书。他们从当时流行的三百四十多部中国古代兵书中挑选出《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司马法》《黄石公三略》《尉缭子》《六韬》《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七部兵书,共25卷,作为武学经典,并把它们定为武学的教科书,这就是著名的《武经七书》。 校定、颁行《武经七书》,是北宋朝廷在军事理论建设上的一个贡献。它阐述了一系列军事战略思想和战术原则,凝聚了中国古代人们对战争的认识的精辟见解。不论在军事理论上,还是在战争实践中,它都对后世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南宋高宗时还曾指定《武经七书》为选拔将领考试的内容。明太祖朱元璋提倡“军官子孙,讲读武书”,为军事斗争和教学之急需,他命令兵部刻印《武经七书》发给有关官员和高级将领及其子孙学习。17世纪以来,在日本出现了多种重刊本、译注本,而《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在欧、亚、美流传更广。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本次出版,约请古文献学者与专家对《武经七书》全书做了注释与翻译,简注简译,辅助原文阅读,希望更多的读者能读懂、了解《武经七书》,把握中国兵书的思想内涵和价值。

罗马帝国衰亡史(下)
¥4.99
本书详细地讲述了几次大规模的侵、帝国在西部的终结、意大利概况、查士丁尼的时代、神学的影响、伊斯兰教的来临、东部帝国的衰亡、十字军东征、罗马帝国的终结、中世纪的罗马和文艺复兴的曙光等内容。通过此书作者次概述了自己的社会理论,来反对当时的专制暴政。


史记(第七册)
¥19.99
《史记》,二十四史之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该著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记》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它包罗万象,而又融会贯通,脉络清晰,翔实地记录了上古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 《史记》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从史学价值看,它保留了几千年的史料,具有非凡的史学价值,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它开创了纪传体记事法,受历代史官、学者推崇。从文学价值看,它的描写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叙理透彻,记事灵活。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本版本为一百三十一篇,除原有的一百三十篇外,还将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也收录在内,便于读者更*、更精准地理解司马迁的理念与思路。

吕思勉文集:先秦学术概论
¥5.96
《先秦学术概论》论述先秦诸子学术,全面分析先秦学派的源流和相互关系,并论辩各学派重要著作的内容真伪。本书对各个学派著作的评论颇多独到见解。吕先生曾撰《经子解题》一书,是其经学及先秦诸子研究的代表作,现作为附录一并出版,以更明晰作者学术思想发展之脉络。


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
¥11.40
这是一本纵论古今的历史书,在数千年的漫长历史中,在百科全书的两万人里,只选出了100位*有影响的人,他们中有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探险家、宗教领袖,还有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时间跨度之大,涉及范围之广,让人叹为观止。这让本书一问世就成为畅销书。不难看出,作者在书中侧重于那些影响人们思想及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人,作者的意图正如培根所言:智慧与学术给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影响远比特权与统治持久。在《荷马史诗》问世以来的两千五百年或更长的时间里,不曾有诗篇遗失,但却有多少宫殿、庙宇、城堡以及城市荒芜或是被焚毁?

白话史记大全集(*卷)
¥3.50
本套白话《史记》系列作品是史诗巨著,恢弘画卷,气势磅礴,精彩纷呈,非常具有*性、系统性、历史性和故事性,十分值得您的欣赏。只要您坚持播放收听,相信本作品一定能够提高您的历史知识和人文素质。

希腊史纲(全五卷)
¥168.99
被称为“古典史学的威尔·杜兰”的希腊史学家狄奥多罗斯,以毕生的精力,创作了一部时间跨度近千年的不朽的史学巨著——-《希腊史纲》。作者参考了大量的史家著作以及罕见的历史残卷, 从特洛伊战争(前1184年)之前无法纪年的神话时代始叙事,一直叙写到作者当代前60年为止。用一种区别于西方古代三大史家的独特的叙述方式,从希腊的文明、文化、政治、哲学等角度,展现了希腊何以为西方哲学、史学的源头。公正、包容、博大的史观和典雅的文字,使阅读者沉浸其中,成为口碑之作。 《希腊史纲》在古代、中古及文艺复兴时代都受到重视:老普里尼及阿昔尼乌斯曾提及他;哈德良皇帝时代有人将《希腊史纲》写成节录版;《历史丛书》内容亦见诸罗马法学作品;也被普鲁塔克和笛欧使用;教会史家利用他有关犹太人的叙述,欣赏他的普世史观念;基督教教父杰罗姆提及他是罗马名人;9世纪君士坦丁堡主教福提乌斯在自己也叫 Bibliotheca 的读书杂记中提及,在狄奥多罗斯死后,有人延伸《希腊史纲》内容到包括整个奥古斯都统治期;一些拜占庭史家引用他的文字;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七世编辑一些节录。


史记(第二册)
¥19.99
《史记》,二十四史之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该著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记》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它包罗万象,而又融会贯通,脉络清晰,翔实地记录了上古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 《史记》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从史学价值看,它保留了几千年的史料,具有非凡的史学价值,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它开创了纪传体记事法,受历代史官、学者推崇。从文学价值看,它的描写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叙理透彻,记事灵活。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本版本为一百三十一篇,除原有的一百三十篇外,还将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也收录在内,便于读者更*、更精准地理解司马迁的理念与思路。


史记(第六册)
¥19.99
《史记》,二十四史之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该著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记》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它包罗万象,而又融会贯通,脉络清晰,翔实地记录了上古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 《史记》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从史学价值看,它保留了几千年的史料,具有非凡的史学价值,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它开创了纪传体记事法,受历代史官、学者推崇。从文学价值看,它的描写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叙理透彻,记事灵活。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本版本为一百三十一篇,除原有的一百三十篇外,还将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也收录在内,便于读者更*、更精准地理解司马迁的理念与思路。


战国策(套装共2册)
¥45.99
《战国策》为“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之一种,作者不详。西汉刘向对其进行了整理,分为东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等策,共三十三篇。这部书记载了战国两百多年间各国在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以及策士们在游说诸侯或相互辩难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对后世产生了长远影响。本次约请专家以清代黄丕烈《士礼居丛书》覆宋本作底本,并广泛参考了先贤时彦的研究成果进行注释、翻译。

礼记(国学大书院)(不学礼,无以立 礼为做人之根本)
¥6.99
《礼记》初时据说有一百多篇,后为汉朝学者戴德简化为85篇,世人称之为《大戴礼记》。在编撰过程中,我们从权威版本中筛选出极为经典、实用,且具有文学价值的28个篇章,将其编辑成册。将每篇分为诸多小节,每个小节分为三部分:原文、注释与译文。整本书结构严谨,言简意赅,意蕴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