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斗授时技术及其应用(应用篇)
¥11.60
本书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重,较为详细而全面地介绍了卫星导航系统的授时技术及其应用情况。全书共5章,分别介绍了授时技术的发展情况、卫星导航系统时间产生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北斗授时原理与方法、GNSS授时收机技术以及北斗授时技术应用等内容。全书内容基本覆盖了卫星导航系统授时技术所涉及的知识和成果,既介绍基本知识,也介绍了*研究和应用成果。


中国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环境风险评估
¥33.50
《中国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环境风险评估》共分8章。第1章主要介绍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的缘起和基本原理;第2章主要介绍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的技术特征;第3章主要介绍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在全球中长期减缓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即大规模实施和推广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的重要意义,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第4章主要介绍中国的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的研究、管理和实践展;第5章主要介绍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和环境影响;第6章精选国际和国内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的典型案例,分析其运行特征和环境评估;第7章主要介绍《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试行)》的核心内容,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下一步的重研究方向;第8章主要介绍中国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环境风险评估培训*期(呼和浩特)的基本情况以及现场获取的问卷调查分析主要结果。本书强调基本原理和技术实践的结合,期望能体现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相关环境风险评估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全面性,并能涵盖技术的科学性、前沿性和交叉性。《中国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环境风险评估》可作为从事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环境评估等相关专业科技人员的培训教材,也可供对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环境变化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等感兴趣的科技人员参考。


资源与工程地球物理勘探(第2版)
¥38.99
本书是高等学校“十三五”规划教材。全书共计7章,着重介绍了资源和工程勘探中常用的重力、磁法、电法和地震勘探基本原理、野外工作方法、数据处理与地质解释,兼顾岩土工程领域浅层地下管线物探测量、桩基无损探测和地质雷达的原理、基本技能等方面内容,注重结合实际工程。同时,本书结合研究热点,介绍了重、磁综合应用,地震地层学等内容,并附有复习思考题,供学生使用。 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资源勘查工程”、“勘察技术与工程”和“地质工程”等非物探专业的教材,也可以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海河流域典型河口湿地水质-水文-食物网耦合模型研究
¥37.70
全书共分为七章,*章指出了海河流域河口水环境与水污染现状,以及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问题。为高强度人类活动干扰的河口水环境风险评价研究奠定基础;第二章从流域角度,通过分析流域生态风险时空分布差异,确定高风险研究区;第三章对典型河口不同介质污染物的污染指数行了分析;第四章研究了水质对于海河流域典型河口细菌的群落特征的影响;第五章建立了生物膜完整性指数,基于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对海河流域河口健康行了评价;第六章建立了构建了水质、水量及食物网综合作用下的湿地AQUATOX-PRFW模型,应用该模型,评估了海河干流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功能,辨识了影响湿地净生产力主要环境因子,探索了河口湿地净生产力时空变化规律及环境影响机制;第七章对研究行了总结,并依据研究结论行了展望。


大型三维GIS平台技术及实践
¥9.75
本书以国家“863”项目“面向网络海量空间信息的大型GIS”研究成果为核心,凝结作者多年实施各类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等重大应用集成项目经验,系统地阐述了大型三维GIS平台发与应用过程中的相关技术,详细地介绍了三维GIS数据管理、三维GIS模型构建、三维GIS可视化、三维GIS空间分析、三维GIS平台构建等内容,并结合MapGIS三维发平台MapGIS-TDE介绍了三维GIS二次发体系、三维GIS平台应用实践等内容。


地理学与生活(豆瓣2017年最受关注榜好书,整合各分支学科的地理学译著,知识点全面系统又贴近人的实际生活!)
¥62.23
地理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初仅指地球的绘图与勘查,但发展到今天已经逐渐成为一门范围广泛的学科。 本书共十三章,分四篇,囊括自然地理学、人口地理学、文化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等分支学科。全书以介绍地理学的发展、核心概念,以及四种系统性传统为端,四大传统独立成篇。前三篇专门介绍地理学的分支学科,而区域分析传统作为全书*后一篇,利用前三种传统和主题,并通过相互参照对其行综合。 相对于其他地理学书籍,本书特别突出了地理学与生活的相关性。对人体有害的天气现象、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城市垃圾与危险废物的处理等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均有涉及。平实、生动的文字与丰富的实例,使本书极具可读性,读者通过本书亦会获得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大众天文学(现代天文学奠基之作,重印超过千次,全球销量过亿,被众多天文学爱好者列为科普书目)
¥14.99
《大众天文学》是一部天文学科普著作,讲述了天体的运动与相互关系,以及研究天体的方 法。作者对夜空中有名的恒星、行星、星团、星系以及彗星、流星和极光等行了详尽的、深浅出的描述,并对各种观测方法行了阐述,不仅有目视观测,还有使用双筒望远镜和天文望远镜行观测。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将宇宙面纱层层揭去,使普通读者得以全面清楚地了解宇宙真相。


星光收集者:小天文望远镜简史
¥59.80
本书介绍了小天文望远镜的发展历史。小天文望远镜是指天文爱好者和业余天文学家使用的设备,也被称为业余天文望远镜。小天文望远镜和专业天文望远镜同一时期诞生,但沿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和演化。从地域发展来看,小天文望远镜从欧洲起步,兴盛于美国和日本,未来的发展在中国。从演化角度来看,17世纪早期至20世纪初,小天文望远镜因其多用黄铜材质、金色外漆,所以被称为金色时代;20世纪后,小天文望远镜有了机械仪器的感觉,由此了灰白时代;之后,一部分小天文望远镜成为大众消费品,迈了彩色时代。本书重介绍了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的小天文望远镜的发展。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伴随着经济复苏,人们对探索浩瀚宇宙的兴趣陡增,面向大众的小天文望远镜逐渐出现并得到迅速发展。望远镜行业中的新旧品牌始大力研发新产品,在新旧“势力”的共同作用下,小天文望远镜出现了一波发展浪潮。本书围绕这一波浪潮,对这一阶段小天文望远镜的重要发展行了梳理,向公众展现了很多不为人知的史料和故事,为读者重现了这段精彩纷呈的天文望远镜发展历史。 本书非常适合天文爱好者和对天文感兴趣的普通读者阅读。


海洋与科技探索之旅丛书(套装共9册)
¥7.13
每一朵花,都是一个春天,盛开馥郁芬芳;每一粒沙,都是一个世界,搭建小小天堂;每一颗心,都是一盏灯光,把地球村点亮!借助图书为你的生活添一丝色彩。“ 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今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海洋,人类社会的繁衍生息离不开海洋。正是在促进民族富强和人类和谐繁荣的责任驱使之下,我们完成了动物与海洋、植物与海洋、宝藏与海洋、科学与海洋、海洋中的食物链、揭开神秘大洋的面纱等编撰,以进一步帮助广大青年朋友丰富海洋知识,增强海洋意识,树立正确的海洋观念,以期更多的优秀青年立志于投身海洋事业,为国家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贡献。与此同时,我们把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高新科技的开发、神奇的新材料、数字化与人类未来、探索机器人的世界等内容也收录其中,以期给青少年全方位的知识与科技体验。


地理信息系统导论
¥8.23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是传统地学学科和现代信息科学相结合的产物,目前已发展为集遥感、全球定位系统、互联网技术于一身的综合学科。本书是一部关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入门教材。书中系统地介绍了GIS 的基本理论和主要应用。全书共由8 章和3 个附录组成。第1 章为GIS 概述;第2 章为GIS 的地理基础;第3 章为GIS 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第4 章为GIS 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第5 章为GIS 空间分析方法;第6 章为GIS 应用模型;第7 章为GIS 可视化及其产品输出;第8 章为GIS 设计方法及应用。每章前面提供本章导读、每章后提供思考题及进一步讨论的问题,便于读者阅读使用。3 个附录分别为地理信息系统导论实验项目,本书双语关键术语以及本书每章内容英语摘要及教学大纲。本书提及的实验项目要与《地理信息系统导论实验指导》一书配套使用。

海啸地震与地壳运动
¥2.90
其时正当孟秋,农历七月三十日夜晚,家家户户沿自己住宅的外围,除了燃点一双红色的蜡烛以外,还用无数支香火沿着墙脚、门前、屋后成行成排地安插在土面上。


北斗 GPS双模软件接收机原理与实现技术
¥19.60
本书专从电子工程和通信技术的角度详细讲解GPS和北斗双系统收机的原理,在对GPS和北斗系统的历史演行介绍的同时,详细讲解了GPS和北斗收机内部从信号跟踪与捕获,到卫星位置速度计算、观测量模型分析和定位导航解算的几乎所有信号处理理论,同时也融了作者在该领域多年的研发经验和心得。全书在对理论知识行详细阐述的同时,紧密结合理论知识实现了一台GPS和北斗双系统软件收机,给出了该软件收机源代码,该源代码实现了本书讲解的所有理论知识,读者可以在阅读本书理论部分的同时运行相应程序,自行对运行结果行理解和分析,同时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对源代码行修改,更快更好地理解GPS和北斗双系统收机设计的理论,为一步地深化学习下坚实的基础。


从哥本哈根到巴黎—国际气候制度的变迁和发展
¥23.70
本书以2009年到2015年的七次公约缔约方大会为节点,深入探讨了国际气候制度变迁的驱动力、主要参与方的谈判策略以及“德班谈判”的关键综合性问题,呈现了在大国引领下多边机制发生变迁的渐进过程及其必然性。


天文望远镜原理和设计
¥79.00
本书是一本全面介绍各类天文望远镜原理和设计的专著。涉及各类天文望远镜的原理、技术及设计,内容包括主动光学和自适应光学,人造引导星,斑点,能量和振幅干涉仪,口径综合,全息面形测量,红外信号调制,光学桁架,隐形面形设计,激光干涉仪,车任科夫荧光探测器,大视场后向反射器,X射线和伽吗射线的成像,精密测量系统等等。望远镜的各个专门部件的设计原理分别在相关的章节中进行介绍,帮助读者将原理应用到各类望远镜中。


诗意星空——画布上的天文学
¥44.00
作者以天文为主题,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与诗词,结合中国画山水、花鸟、人物的描绘方式,使用油画丰富的色彩语言,创作出独具特色的画作。画作中展现了夏季大三角、冬季大三角等四季星空标志和各种有趣的天文现象,所有天文知识都配有天文专业学者参与编写的说明文字,星座等配有示意图介绍。 全书分为“诗意星空”与“二十四节气”两大部分。“诗意星空”部分部分融合中国古典诗词文章,在画布上展现古诗文里的灿烂星河。读者可以在欣赏画作的同时认识中国传统的二十八星宿,星云、彗星等宇宙天体,还有日食、极光等各种天文现象。此外,画作中还可以看到目前天文学研究前沿的科技和重大项目,如“天眼”FAST望远镜、中国南极巡天望远镜、“悟空”暗物质探测卫星、SVOM卫星等等。“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天文历法的重要内容,这部分结合古典诗词生动描绘了每个节气的星空与景色。全书装帧精美,引人胜,是不可多得的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原创科普图书。 收录《中国国家天文》杂志连载画作,收录世界星空美术大赛一等奖作品《寄声月姊》。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为本书授权亲笔题词“科学与艺术的重逢”。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天文台台长(原紫金山天文台台长)常为本书做序。

七堂极简天文历法课
¥27.20
你有多久没有仰望星空了?你知道时间从何而来?历法如何制定?日月星辰在其中,又到底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七堂极简天文历法课》是一本天文历法门读物。作者齐锐结合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有趣问题,以天文历法为主旨,全面阐述了我们日用而不知的天文历法。主要内容包括:时间的称谓,历法的制定,突出天文学“观象授时”的意义;以日常使用的公历为例,讲述一年365.25天的历法周期律,着重介绍了被列“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二十四节气”;从月相变化周期出发,介绍了农历历法的一年十二个月和十三个月。书中还重揭了古老历法十月历的神秘面纱,并指出它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阴阳五行的天文起源。此外,还为读者梳理了各种传统纪元历法,以引导大家更好地走灿烂辉煌的天文历法世界。本书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追溯了古代文化常识的来龙去脉,旨在给读者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全书语言简洁,条理分明,没有烦琐的推算,只有平易的讲述,即使没有科学背景的人,也能轻松读懂。

地球的转型:在现代世界形成和解体中自然的作用
¥22.40
在自然与人类共同的过去六个世纪的历史中,自然仅仅发挥输的作用并构成一系列后果,亦或是重塑了人类在生命之网中的象征性的和物质性的关系? 本书作者通过历史的调查和理论的解释,提出了“作为环境史的现代性” 这样一个崭新的命题, 把作为“世界-生态”的资本主义,把资本积累、权力追求、自然的再生产这些社会生态要素,辩证地联系到了一起,从而在资本主义批判的理论命题下提升了对于生态史的再认识。


自然灾害预防知识读本
¥6.88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其核心是“全面”,即追求多领域协同发展、不分地域、不让一个人掉队、不断发展的全面小康;其内容是“五位一体”,即建成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全面小康,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自然名胜:国家自然名胜风景区
¥5.96
本书主要指国家自然名胜风景区。包括临潼骊山、南京钟山、秦皇岛―北戴河、西柏坡―天桂山、井冈山、鼓浪屿―万石山、缙云仙都、鸡公山、九宫山、罗浮山、西樵山、大洪山、鼓山、清源山、雪窦山、医巫闾山的人文历史、自然景观、保护价值等,其中图文并茂,图解图注,形象直观,赏心悦目,彩色制作,丰富多彩,设计精美,格调高雅,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珍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和陈列。

天文:太空深处的发现
¥2.00
科学探索是认识世界的天梯,具有巨大的前进力量。随着科学的萌芽,迎来了人类文明的曙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随着知识的积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的能力越来越强,科学越来越广泛而深入地渗透到人们的工作、生产、生活和思维等方面,科学技术成为人类文明程度的主要标志,科学的光芒照耀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自然:在自然的怀抱里
¥5.96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学习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培养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推广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水平,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