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满3件5折 齐鲁文化
齐鲁文化
周丽霞
¥10.00
本书内容包括了有风俗文化、工艺美术、曲艺文化、民间故事、饮食文化等内容。
满3件5折 窑洞
窑洞
李姗姗
¥8.40
本书内容包括了有窑洞的历史起源、窑洞的建筑形式、窑洞的布局结构、窑洞的建造过程、窑洞的建筑装饰、窑洞典型陕北窑洞、窑洞的旅游开发等内容。
满3件5折 崇圣寺三塔
崇圣寺三塔
胡元斌
¥8.00
本书内容包括了有主要概况、名胜古迹、壁画艺术、名人踪迹、历史传说、保护发展等内容。
满3件5折 武当山古建筑群
武当山古建筑群
胡元斌
¥8.00
本书内容包括了有基本概况、历史发展、主要建筑、建筑特点、相关名人、历史传说、文化内涵、保护发展等内容。
满3件5折 楚汉帛画
楚汉帛画
李 奎
¥10.00
暂无相关内容
满3件5折 私塾
私塾
鹿军士
¥10.00
本书内容包括了有私塾起源及沿革、孔子创办私塾、私塾的教育体制、私塾的课程设置、古代著名的私塾、古代著名的塾师等内容。
满3件5折 岁时文化
岁时文化
周丽霞
¥15.00
本书内容包括了有岁时产生的渊源、时令概念逐步形成、岁时宗教信仰内涵、岁时的社会意义、春季时令文化习俗、夏季时令文化习俗、秋季时令文化习俗 、冬季时令文化习俗等内容。
满3件5折 文艺之美
文艺之美
王 丽
¥14.72
本书内容包括了有百花齐放——灿烂文学: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璀璨明珠、散文能够充分展现丰富生活、争奇斗艳——缤纷戏曲:京剧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国粹、评剧是第二大戏曲剧种、多姿多彩——五彩曲艺:扬州清曲的古老和影响力、京韵大鼓描绘的生活画卷、心潮澎湃——精彩影视:皮影是古老的影视艺术、木偶艺术反映的审美情趣、赏心悦目——雅致美术:国画源远流长享誉盛名、书法是汉字特有的传统艺术、鸾歌凤舞——绝美乐舞:歌舞大曲展现的民族色彩、舞蹈带给人们美的享受等内容。
满3件5折 生活之美
生活之美
王 丽
¥14.72
本书内容包括了有衣冠楚楚——精美服饰、珍馐玉馔——饮食文化、千门万户——居室之美、一路顺风——车马驿站、享受趣味——开心娱乐等内容。
满3件5折 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郭艳红
¥10.00
本书内容包括了有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背景、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过程、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海上丝绸之路与航海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的意义、海上丝绸之路沉船之谜等内容。
满3件5折 燕赵文化
燕赵文化
周丽霞
¥10.00
本书内容包括了有风俗文化、工艺美术、曲艺文化、民间故事、饮食文化等内容。
众望同归:丝绸之路的前世今生
众望同归:丝绸之路的前世今生
赵丰
¥118.40
本书以2020年中国丝绸博物馆主题展览“众望同归:丝绸之路的前世今生”为切,由丝路考古与历史领域的知名学者赵丰、荣新江、杭侃等讲述丝绸之路的由来和发现历程。作为一份世界遗产,丝绸之路的起始时间从张骞次出使西域的公元前138年算起,到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从学术上正式提出“丝绸之路”的概念,再到201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丝绸之路成为全世界共认的文化遗产,已经走过了2252年。全书据此分为三部分,从历史事实存在的中西交流之路、李希霍芬时代提出的丝绸之路、教科文组织提出的世界遗产丝绸之路三个角度讲述丝绸之路的发现史和学术史。
满3件5折 湖熟文化考古发现与研究·考古发现篇(上下册)
湖熟文化考古发现与研究·考古发现篇(上下册)
南京市江宁区文化和旅游局 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
¥226.66
【内容简介】 湖熟文化自1951年首次发现,1959年正式命名以来,引起了考古学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本书为纪念湖熟文化命名六十周年而编撰的资料成果汇编,*收录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关于湖熟文化的考古发掘报告和学术研究文章等资料,分为考古发现篇和学术研究篇两册。考古发现篇收录有关湖熟文化的考古发现资料,共31篇;学术研究篇主要涉及湖熟文化的发现及命名、发生发展及演变、文化内涵、时代及分期等核心问题,共46篇。
满3件5折 丹青文华:关百益遗作研究
丹青文华:关百益遗作研究
韩凯英著;刘海旺主编;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编
¥90.40
古籍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满3件5折 钱币上的中国史:器物、制度、思想视角的解读: 全 3 册
钱币上的中国史:器物、制度、思想视角的解读: 全 3 册
王永生
¥138.60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多少“钱币”。 哪枚钱币承担了秦统一六国的使命?哪枚钱币斩断了王莽的改革事业?哪枚钱币是为了平定安史之乱而被铸造出来的?哪枚钱币预言了明王朝的失败?哪枚钱币见证了一个被尘封近千年的王朝?…… 本书作者以钱币学家和史学家的眼光,挑选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100枚钱币,从器物、制度、思想三大视角,梳理中华文明发展脉络,另类解读中国历史与文化。一部钱币史,可以说是一部朝代更替史、一部古代的政治史、一部另类的经济史。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卷,按照时间顺序,从早的货币海贝(贝币)始,按照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五代的顺序,一直讲到早的人民币。 上卷包括了从先秦到唐和五代期间的钱币,讲述了钱币的面世、流通、统一,以及钱币所见证的中外文化交流。在上卷中,你会读到,“朋”曾经是古代早的货币单位之一;贝币不只是海贝,还有铜贝;布币、刀币都属于早的四大货币体系;秦半两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混乱局面;哪枚钱币曾经预言了东汉行将崩溃;三国时期又上演过什么样的钱币版“三国演义”。 中卷主要讲诉了宋朝到明朝时期的货币,包括在此期间的辽、西夏、金、元等多个朝代。在本卷中,你会读到宋朝独创的御书钱,反映了北宋近两百年历史中倡导文治的国策基调;内忧外患的有宋一代,“钱荒”导致了交子的出现,而绍兴通宝曾一度承担过中兴的重任;契丹(辽)、党项(西夏)、女真(金)等部族,则在和宋朝的通商中逐渐改变了以货易货的习惯,铸造了各种通宝和元宝;元朝改变了铜钱为主的货币制度,转向白银与纸币;而明朝却放弃贵金属货币,落后的币制阻碍了整个社会的转型,也削弱了国家调控经济的能力,明朝在世界上的慢人一步,在一始就已初见端倪。 下卷从清、民国至今。“天命通宝”与“天聪汗钱”,像宣言书一样宣告了清朝的崛起,吴三桂铸造的铜钱见证了他的政治投机,却终不免失败结局;“十全真人”乾隆的“乾隆宝藏”,是多民族文化互融的一次积极尝试,准噶尔普尔钱、新疆红钱记载了那个时期西北历史的风云变幻;“汉”字银币和“金圆券”,前者见证了四川保路运动引发的辛亥革命,后者则是国民党政府混乱和腐败制度的象征;而人民币,则是“人民的货币”。 除了那些流通的钱币,下卷还讲了“状元及第”等民俗钱,以方寸之地,集诗书画于一体,是我们古代璀璨文化的一种象征。 透过这一枚枚小小的钱币,我们可以重温历史,了解时代的变迁与古代人的日常,看见朝代更迭的兴衰本质、戍边将士的家国情怀、民间传说背后的有趣故事,看见它所折射出的历朝历代的制度建设和思想文化。
满3件5折 马王堆汉墓遣策整理与研究(精)--湖南博物院藏品研究大系
马王堆汉墓遣策整理与研究(精)--湖南博物院藏品研究大系
湖南博物院编 郑曙斌著
¥288.00
上世纪70年代初,马王堆汉墓发掘。一二三号墓中均出土了大量遣策简。遣策即是记录下葬物品的清单。本稿围绕马王堆汉墓出土遣策,集合以往诸家隶定,加以精按,并提出某些新的解析和观。约计300页,30万字。本稿为四色彩印,有精美遣策配图。
元代北方金石碑刻集成 内蒙古、东北卷 鄂尔多斯蒙古源流博物馆藏专辑(全二册)(试读本)
元代北方金石碑刻集成 内蒙古、东北卷 鄂尔多斯蒙古源流博物馆藏专辑(全二册)(试读本)
李治安,王晓欣总主编 魏坚本专辑主编
免费
元代北方地区,包括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区、市),大多是蒙古主中原后施行统治较早的地区,也是忽必烈建立元朝后政治、军事等重心所在。展元代北方地区金石碑刻遗存资料的抢救、发掘和整理工作,有益于元代文史研究,便于把元代多元文化更全面地展现出来,为传承与弘扬中华文明尽绵薄之力。 《元代北方金石碑刻集成》着力于金石碑刻遗存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实景照片、拓片图版、录文、考校皆备。《鄂尔多斯蒙古源流博物馆藏专辑》甄选有明确元代纪年的九十二件(组)石刻,其中年代早者为至元二年(1265)的圆雕石瑞兽,年代晚者为至正二十三年(1363)的康里氏铁著家族墓志铭,年代跨度近百年,基本覆盖了有元一代。这批石刻原立石地主要为今山东、河北、河南北部与山西东部等地,石刻铭文均属首次公布,是研究元代社会阶层和地方历史与宗族文化的珍贵资料。
写本学研究(第二辑)
写本学研究(第二辑)
夫俊琏
¥78.40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5—11世纪中国文学写本整理、编年与综合研究”成果之一。写本是与刻本相对的文献载体。与刻本文献的程式化、批量化和规范化不同,写本的个性化特征较为突出。大致在北宋以前,文化传播的载体主要是写本,宋代以后,刻本成为书籍的主要形式,而写本仍在很大范围内作为辅助形式存在,像《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等书也用写本的形式保存,民间文书更是大量以写本形式流传保存。20世纪以来,随着战国到汉晋简帛文献、敦煌写本和吐鲁番文书等的发现,大量宋以前的写本重现于世,在此基础上,写本学应运而生。近年来,受书志学、考古学方法的影响,我国写本学研究的面貌有了较大变化,一批学者从写本整体手,发现了诸多学术新问题,写本学研究逐渐发展起来。本辑刊则是国内家以“写本学”为名的学术集刊。
满3件5折 读墓:南宋的墓葬与礼俗
读墓:南宋的墓葬与礼俗
郑嘉励
¥46.80
墓葬作为一种人造空间,既是建筑营造、器物生产等技艺演的展示空间,也是家族伦理、丧葬礼俗等思想观念竞逐的舞台,更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技术演、思想和观念变革的结果。 本书以南宋墓葬及其相关问题为研究对象,以南宋为中心,从田野出发,以墓葬为支,寻求田野和文献、考古学与历史学全面整合的可能性,在较长的历史发展脉络中,探索和揭示墓葬制度、社会礼俗、思想观念的传承与变迁,赋予南宋墓葬考古以较成体系的学术价值。
满3件5折 考古印史(精)
考古印史(精)
周晓陆著
¥69.30
玺印的制作与使用,是中国社会无处不在的文化现象,寥寥数字,携带者种种的历史痕迹。宋代至清代,金石学长足发展,尤其是近代考古学兴起以后,古玺印成为考古学、古文字学的重要门类,同时也为认识中国古代印章提供了“显微镜”,为研究古玺印启了新的大门。 《考古印史》从考古学分析切,对古代玺印的基本分类、材质、制法、印面、用法及其鉴定、辨伪等作了全面的阐述介绍,并对古玺印从商代至清末的考古学分期及其演变发展,作了系统梳理,具有很高的学术参考价值,同时对古玺印的鉴定与辨伪,以及篆刻的学习,具有实用性的指导。 本书展示了685个图例,绝大部分为原大尺寸,历代具有代表性的印章,以及典型的印面布局、印钮的形制、泥封拓本、印陶等,均为收录。双色印刷,函套精装,版式舒朗。
满3件5折 汉台聚珍 大汉源脉:汉中市博物馆
汉台聚珍 大汉源脉:汉中市博物馆
陕西省文物局
¥34.99
汉台聚珍 大汉源脉:汉中市博物馆,本书包括天汉古韵——汉中历史文物展、古道沧桑——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龙兴之地——西汉三遗址三章,选取近百幅照片,以时为经,以事为纬,采用图说文述的方式,讲述了文物背后的故事,串起了汉中几千年的发展历程。走进汉中市博物馆,领略中华珍宝背后的悠悠历史,感受南北融汇独特的汉水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