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风烈:元代瓷器鉴赏
¥42.66
【内容简介】 《元风烈》是以研究元代瓷器为主,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的一本书。瓷器是中国人对人类文明的一大发明,本书通过对元代瓷器的独特造型、色彩及纹饰做了较为系统的探究,以便揭开其神秘的面纱,使得世人对它有个更为全面的认识。


中国文物学教程
¥40.00
这是一本系统介绍文物学的通识教材,适合大学本科使用,全书介绍了文物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知识体系、理论与方法,文物学与相关学科的联系,重要的文物学的人物以及及研究著作等。作者长期从事文物的鉴定实务与理论研究,且从事该领域的教学,本书稿是在多轮大学授课基础上形成的以部有关文物学系统知识的教材,书中有丰富的图片,单元设计也非常符合教学单元,是一部从形式到内容都有新意的文物学教程,适合大学文博专业学生、文物爱好者以及文物实务工作者参考。

丹青文华:关百益遗作研究
¥90.40
古籍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钱币上的中国史:器物、制度、思想视角的解读: 全 3 册
¥138.60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多少“钱币”。 哪枚钱币承担了秦统一六国的使命?哪枚钱币斩断了王莽的改革事业?哪枚钱币是为了平定安史之乱而被铸造出来的?哪枚钱币预言了明王朝的失败?哪枚钱币见证了一个被尘封近千年的王朝?…… 本书作者以钱币学家和史学家的眼光,挑选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100枚钱币,从器物、制度、思想三大视角,梳理中华文明发展脉络,另类解读中国历史与文化。一部钱币史,可以说是一部朝代更替史、一部古代的政治史、一部另类的经济史。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卷,按照时间顺序,从早的货币海贝(贝币)始,按照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五代的顺序,一直讲到早的人民币。 上卷包括了从先秦到唐和五代期间的钱币,讲述了钱币的面世、流通、统一,以及钱币所见证的中外文化交流。在上卷中,你会读到,“朋”曾经是古代早的货币单位之一;贝币不只是海贝,还有铜贝;布币、刀币都属于早的四大货币体系;秦半两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混乱局面;哪枚钱币曾经预言了东汉行将崩溃;三国时期又上演过什么样的钱币版“三国演义”。 中卷主要讲诉了宋朝到明朝时期的货币,包括在此期间的辽、西夏、金、元等多个朝代。在本卷中,你会读到宋朝独创的御书钱,反映了北宋近两百年历史中倡导文治的国策基调;内忧外患的有宋一代,“钱荒”导致了交子的出现,而绍兴通宝曾一度承担过中兴的重任;契丹(辽)、党项(西夏)、女真(金)等部族,则在和宋朝的通商中逐渐改变了以货易货的习惯,铸造了各种通宝和元宝;元朝改变了铜钱为主的货币制度,转向白银与纸币;而明朝却放弃贵金属货币,落后的币制阻碍了整个社会的转型,也削弱了国家调控经济的能力,明朝在世界上的慢人一步,在一始就已初见端倪。 下卷从清、民国至今。“天命通宝”与“天聪汗钱”,像宣言书一样宣告了清朝的崛起,吴三桂铸造的铜钱见证了他的政治投机,却终不免失败结局;“十全真人”乾隆的“乾隆宝藏”,是多民族文化互融的一次积极尝试,准噶尔普尔钱、新疆红钱记载了那个时期西北历史的风云变幻;“汉”字银币和“金圆券”,前者见证了四川保路运动引发的辛亥革命,后者则是国民党政府混乱和腐败制度的象征;而人民币,则是“人民的货币”。 除了那些流通的钱币,下卷还讲了“状元及第”等民俗钱,以方寸之地,集诗书画于一体,是我们古代璀璨文化的一种象征。 透过这一枚枚小小的钱币,我们可以重温历史,了解时代的变迁与古代人的日常,看见朝代更迭的兴衰本质、戍边将士的家国情怀、民间传说背后的有趣故事,看见它所折射出的历朝历代的制度建设和思想文化。

让石头说话:中国史前石器研究
¥77.40
石器是史前考古,尤其是旧石器时代考古(简称旧石器考古)最主要、最常见的研究材料。石器本不能说话,它之所以能“说话”,是因为考古工作者的研究。让石器说话的过程就是科学探究的过程。研究石器,仅仅端详或凝视是不够的。我们从石器上所得的认识,都需要基于一定的理论、方法与材料行推理,建立完整的行为逻辑条。 本书通过对具体石器材料的研究,以带面,一方面,把石器考古的理论、方法与材料结合起来,而讨论史前人类社会的文化适应变迁,建立成功的范例;另一方面,试图以石器为视角,透视中国史前史。统合不同石器研究的是作者提炼出来的一套 “分层-关联的方法论”,研究实践证明这一方法论是行之有效的。


曾侯乙墓
¥28.99
曾侯乙墓是战国早期曾国国君曾侯乙的墓葬。1978年,曾侯乙墓被考古 发掘队开启,编钟等古乐器的出土,是中国音乐史和世界音乐史上的空前 大发现。本书作者谭维四是当年曾侯乙墓考古发掘队队长,自始至终主持 并参与了田野考古发掘与室内整理研究的全过程,他以动人的文字,讲述了发掘过程中的趣闻与秘辛,将出土文物千年不灭的魅力娓娓道来。


满城汉墓
¥28.99
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和王后窦绾墓是中国20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在这两座未经盗扰的古墓中,首次发现了保存完整的金缕玉衣,证实了文献记载的准确性,揭开了历史上的金缕玉衣之谜;王后窦绾墓发现了实用和美观兼具的长信宫灯,同时两墓还发现了中山靖王刘胜夫妇日常用具,为构建汉代贵族生活提供了物质史料。作者卢兆荫全程参与了发掘工作。他和同事们一道,揭开了这两座陵墓的神秘面纱。他以平实的文字,将满城汉墓的发掘过程娓娓道来,用考古人严谨的态度,再现墓主身份,带领我们走进千年前的西汉社会。


博物馆文物藏品及其档案管理实践
¥13.99
这是一部关于博物馆文物藏品及其档案管理实践研究的学术著作。本书通过对博物馆、文物、博物馆藏品等概念予以界定,重点围绕博物馆文物藏品的收集与管理工作、博物馆文物藏品的保护工作展开论述;通过分析博物馆档案管理理论及业务工作,进一步讨论文物藏品档案、陈列展览档案、人事档案管理、安保工作档案管理的相关内容。紧扣时代脉搏,本书还探索了博物馆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发展。本书理论观点新颖、论述深刻,全书内容翔实、丰富,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指导性,对推动博物馆藏品管理与档案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中国考古百问
¥88.80
考古天然地带有一些传奇色彩,那么,真实的考古学是什么样的?考古学发现了什么样的古代中国?这是这本书要回答的问题。本书由活跃在考古第一线的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执笔,共设置100个题目,涵盖了什么是考古、怎样做考古、古代聚落与城市考古、古代墓葬考古、特种考古、石窟考古、技术与文明、古代文化、丝绸之类等九大领域,介绍了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考古取得的重大发现。以新颖、巧妙的角度提出问题,引出专业、严谨的考古知识。深浅出地介绍理念、方法、技术、重要发现、重要文物、重要遗址,梳理中国考古学的前世今生,使读者对中国考古有清晰、完整的认识,对华夏文明有更深的理解与思考。

亲历中国考古系列(套装全八册)
¥229.99
此套系含《灿烂敦煌》《曾侯乙墓》《法门寺地宫》《楼兰尼雅》《西汉南越国》《满城汉墓》《马王堆汉墓》《秦兵马俑》8本,10位考古专家百万字深入解读八大文化遗存。

出土文献与早期儒学(出土文献与早期中国思想世界;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59.40
《出土文献与早期儒学》将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相结合,对先秦儒学做了新的探讨和研究,既利用新出土文献考察了《论语》《大学》《中庸》等儒学经典的成书问题,也对慎独、“亲亲相隐”等热点问题做了新的解读,对马王堆帛书、郭店简、上博简、清华简中的一些重要儒学文献做了分析、考察,对其中涉及的天人之分、禅让、中道、心性论等问题做了不同于流行观点的解读,又持之有据,言之有故,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以出土文献为根据,本书提出中国古代政治哲学的母题并非传统所认为的民本,而是“民主”——“天惟时求民主”,认为民本说是从“民主”说中分化出来的,这样就比较好地解释了民本与君本的关系。对学界关注的二重证据法,本书提出应在继承王国维“素地说”与顾颉刚“层累说”的基础上,将二重证据法发展为疑古、释古两派都能接受的研究方法,并提出“原型—意义流变说”作为这种结合的尝试。

写本学研究(第二辑)
¥78.40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5—11世纪中国文学写本整理、编年与综合研究”成果之一。写本是与刻本相对的文献载体。与刻本文献的程式化、批量化和规范化不同,写本的个性化特征较为突出。大致在北宋以前,文化传播的载体主要是写本,宋代以后,刻本成为书籍的主要形式,而写本仍在很大范围内作为辅助形式存在,像《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等书也用写本的形式保存,民间文书更是大量以写本形式流传保存。20世纪以来,随着战国到汉晋简帛文献、敦煌写本和吐鲁番文书等的发现,大量宋以前的写本重现于世,在此基础上,写本学应运而生。近年来,受书志学、考古学方法的影响,我国写本学研究的面貌有了较大变化,一批学者从写本整体手,发现了诸多学术新问题,写本学研究逐渐发展起来。本辑刊则是国内家以“写本学”为名的学术集刊。

元代北方金石碑刻集成 内蒙古、东北卷 鄂尔多斯蒙古源流博物馆藏专辑(全二册)(试读本)
免费
元代北方地区,包括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区、市),大多是蒙古主中原后施行统治较早的地区,也是忽必烈建立元朝后政治、军事等重心所在。展元代北方地区金石碑刻遗存资料的抢救、发掘和整理工作,有益于元代文史研究,便于把元代多元文化更全面地展现出来,为传承与弘扬中华文明尽绵薄之力。 《元代北方金石碑刻集成》着力于金石碑刻遗存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实景照片、拓片图版、录文、考校皆备。《鄂尔多斯蒙古源流博物馆藏专辑》甄选有明确元代纪年的九十二件(组)石刻,其中年代早者为至元二年(1265)的圆雕石瑞兽,年代晚者为至正二十三年(1363)的康里氏铁著家族墓志铭,年代跨度近百年,基本覆盖了有元一代。这批石刻原立石地主要为今山东、河北、河南北部与山西东部等地,石刻铭文均属首次公布,是研究元代社会阶层和地方历史与宗族文化的珍贵资料。

浙江汉六朝考古
¥70.80
从西汉立国到南朝覆灭的近八百年间,是浙江从困顿到再次崛起的一段重要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里,浙江本土传统文化因素得以传承创新,并经与汉文化的逐渐融合,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江东地区考古学物质文化。中原人口的南迁,带来了知识技能的交流和文化的融合,浙地亦产生了一批世族,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本书以考古资料为线索,连缀起社会文化史,对汉六朝时期浙江社会历史文化演进过程和物质文化面貌予以生动阐释。

浙江史前陶器
¥65.80
陶器,作为考古学*基础的研究对象,对于了解一个地区、一个文化、一个人群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本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浙江的史前陶器,结构上基本按照时代顺序,分别介绍上山文化、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好川文化、钱山漾文化和广富林文化的陶器特征及制作工艺,同时包括对各个考古学文化基本情况和主要认识的介绍,旨在提供一个理解陶器的文化背景,展示浙江史前陶器对中华文明的贡献与价值。

20 世纪以来出土简帛文献美学思想研究
¥33.25
书稿是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批准号: 18CZX065 )的结项成果。作者对出土简帛文献中的美学思想行研究,并运用出土简帛文献行早期中国美学思想的探究。全书分为三编,编主要关注简 帛文献中的儒家美学思想,通过对《性自命出》《五行》 《保训》《孔子诗论》等的考察,论述了早期儒家美学彰显出的“尚情”、“乐感”、 “贵中”、 “崇德” 等精神特质;第二编主要关注简帛文献中的道家美学思想,不仅通过对不同版本的《老子》的研究,勾勒出先秦两汉老子美学的嬗变轨迹,又分析了《黄帝四经》反映出的黄老道家美学思想,重新审视了早期儒道美学的关系;第三编通过对银雀山汉简、王家台奏简、西北简牍等秦汉简帛中的美学思想的分析, 一定程度上推了秦汉美学思想的研究。研究旨在在出土简帛文献美学思想研究的基础上,初步建立“简帛美学” 这一-简帛 学的分支学科和中国美学研究的新方向,让出土文献美学思想研究与传世文献美学思想研究-道,推动中国美学研究的一步发展,为“中华美学精神”、“中华美育精神”的弘扬提供更多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原初话语。

湖熟文化考古发现与研究·考古发现篇(上下册)
¥226.66
【内容简介】 湖熟文化自1951年首次发现,1959年正式命名以来,引起了考古学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本书为纪念湖熟文化命名六十周年而编撰的资料成果汇编,*收录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关于湖熟文化的考古发掘报告和学术研究文章等资料,分为考古发现篇和学术研究篇两册。考古发现篇收录有关湖熟文化的考古发现资料,共31篇;学术研究篇主要涉及湖熟文化的发现及命名、发生发展及演变、文化内涵、时代及分期等核心问题,共46篇。

马王堆汉墓遣策整理与研究(精)--湖南博物院藏品研究大系
¥288.00
上世纪70年代初,马王堆汉墓发掘。一二三号墓中均出土了大量遣策简。遣策即是记录下葬物品的清单。本稿围绕马王堆汉墓出土遣策,集合以往诸家隶定,加以精按,并提出某些新的解析和观。约计300页,30万字。本稿为四色彩印,有精美遣策配图。

稻作文明探源
¥65.80
水稻是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世界有一半以上人口食用稻米。稻作是亚洲文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社会的核心特征,稻作文化是中国以及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大多数国家的传统主流文化。 作者长期从事长江下游地区的考古工作,本书叙述的具体内容便以该区域的材料为主,探讨了稻作起源这个宏大问题。全书分六个章节,逐章叙述并分析了稻作在世界范围内的起源、演变、发展过程,并着重解析了稻作文明由于地理位置和区域环境差异,在亚洲各地孕育出的丰富多彩的文化风格和多样性特质。

古代器物溯源(试读本)
免费
著名考古学家、民俗学家宋兆麟,四十多年来致力于研究中国古代各民族日用品、生活工具,他在书中图文并茂地介绍了50余种中国古代器具,如弹、弓、弩、鹿笛等,并对其使用和流传情况行了详细考证,学术性高,可读性强。


《资治通鉴》故事
¥14.50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资治通鉴》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史实。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帮助治理国家,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原著卷帙浩繁,所涉及的年代久远,人物众多,青少年想直接阅读原著,并非易事,所以编者从原著中选取了一些较为著 名的人物,采取正确的历史观,以故事的形式再现原著所记载的历史人物和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