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艺术考古(下)
艺术考古(下)
邢春如
¥5.94
艺术史研究应当为希望了解和探寻艺术秘密的人们提供一些答案, 应描述和展现出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懈的艺术追求轨迹, 但是更重要的还在于把人们引向一个迷人的领域, 展现人类的漫长的历史中的艺术长征历程。
奇特的石刻
奇特的石刻
周丽霞
¥5.96
本套图书在有关部门和专家指导下,我们搜集整理了大量古今资料和研究成果,特别编撰了本套作品。主要包括传统建筑艺术、千秋圣殿奇观、历来古景风采、古老历史遗产、昔日瑰宝工艺、绝美自然风景、丰富民俗文化、美好生活品质、国粹书画魅力、浩翰经典宝库等,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具有极强的系统性、广博性和规模性。本套作品全景展现,纵横捭阖,故事讲述,语言通俗,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古风古雅,格调温馨,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欣赏性和知识性,能够让广大读者全面触摸和感受中国文化的内涵与魅力,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豪感,并能很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国文化,创造未来中国特色的先进民族文化,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在未来世界的舞台上,在中华复兴的绚丽梦乡,展现出具有龙飞凤舞的独特魅力。"
49元5本 考古与文化续编
考古与文化续编
曹兵武
¥39.00
《考古与文化(续编)》由曹兵武所著,本书从各个方面涉及到考古发现的价值、理论方法、历史、考古学关注的热点、中国与世界考古的若干前沿、考古学的大众化等问题,也有一些读书心得和借工作之便对若干著名考古学家的访谈。本书希望在一种较为轻松的阅读中建立对考古知识以及考古学本身的认识和体会。
49元5本 故宫营造(纯文字版)
故宫营造(纯文字版)
单士元
¥35.62
  故宫是中华文明的奇丽瑰宝和全人类的珍贵文化遗产。单士元先生故宫“行走”74年,是“故宫学”奠基人和权威大家,被称为“国宝中的国宝”。本书将故宫的营造历程、规模形制、细节寓意等做了权威解读。单先生不仅用朴实无华的文字揭示了皇家建筑的历史内涵,还让我们领略了一位世纪学者与故宫的特殊渊源及其治学风貌。本书汇集了单先生毕生研究精华,为读者开启了煌煌故宫之门,让后来者体味绚丽庄严的古代文明和中华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
考古:考古领域新发现
考古:考古领域新发现
张德荣
¥5.00
科学探索是认识世界的天梯,具有巨大的前进力量。随着科学的萌芽,迎来了人类文明的曙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随着知识的积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的能力越来越强,科学越来越广泛而深入地渗透到人们的工作、生产、生活和思维等方面,科学技术成为人类文明程度的主要标志,科学的光芒照耀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陵墓遗存:古代陵墓与出土文物
陵墓遗存:古代陵墓与出土文物
王金锋
¥6.50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传奇墓葬——江陵楚墓越王剑;辉煌古墓——高句丽墓葬壁画;神秘奇迹——贺兰山西夏王陵;古墓奇珍——三大古墓及遗存。
巴蜀石窟:藏在乡野的中华文明
巴蜀石窟:藏在乡野的中华文明
袁蓉荪
¥97.90
本书是一部图文并茂、介绍巴蜀石窟这一中华文明载体的纪实作品。本书讲述中国石窟的重要组成部分——巴蜀石窟,分“川北蜀道”“嘉陵江畔”“川西坝子”“成渝古道”“安岳石窟”“大足石刻”六个篇章,按照石窟艺术自中原传播到巴蜀的路径,选择以大足石刻为代表的37处代表性石窟文物,基于作者16载寻访拍摄的经历,收录612幅图片,介绍石窟的悠久历史、艺术价值、人文轶事,石窟所在地的历史地理、乡土风貌,尤其聚焦与石窟为邻的乡土居民,记录50余位乡村文管员守护石窟的感人事迹,彰显巴蜀石窟作为中华文明载体的重要价值,以及围绕石窟文物保护所体现出的传承、守护等中华民族内在精神品质。
良渚玉器与中华文明
良渚玉器与中华文明
方向明
¥82.80
玉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文化基因。在距今五千多年的良渚时代,已经形成以象征神权的玉琮、象征军权和王权的玉钺,以及玉璧、玉头饰等为载体,用以标志身份和等级的用玉体系。成组玉礼器体现的礼制,开启了中华文明“器以藏礼”的传统。 本书通过对玉器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良渚用玉的典型性、玉器时代与中华文明起源等问题的探讨,展现了良渚文明对中华文明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水下沉船遗址形成过程
水下沉船遗址形成过程
马修·E·基思
¥74.90
本书聚焦水下沉船遗址的形成过程分析和研究,主要分为三部分: 部分介绍影响沉船遗址形成的自然因素,包括地质地貌、沉积环境、水流冲刷、海洋腐蚀和有机物降解等;第二部分介绍影响沉船遗址形成的文化因素,譬如海洋能源发、捕鱼、海洋保险与捞等;第三部分简单说明了沉船遗址形成研究在遗产管理和研究方面的应用,特别是有助于遗产管理机构制定水下遗产管理策略方面。本书可供水下考古、沉船考古专业学者参考,对水下沉船感兴趣的读者也可翻阅了解相关内容。
拙政园
拙政园
胡元斌
¥8.40
本书内容包括了有、拙政园的悠久历史、拙政园的建筑特色、拙政园的古迹名胜、拙政园的文学书写、拙政园的楹联匾额、拙政园的传说故事、拙政园的保护开发等内容。
49元5本 七朝古都开封
七朝古都开封
柳敏夏
¥10.00
本书内容包括了有综合概述、民俗文化、特色工艺、与老字号、标志建筑、著名景观、宗教名胜、著名学府、保护弘扬等内容。
49元5本 民间宗教
民间宗教
陈书媛
¥10.00
暂无相关内容
49元5本 生肖文化
生肖文化
周丽霞
¥15.00
本书内容包括了有十二生肖文化的起源、生肖文化之子鼠咬天、生肖文化之丑牛耕地、生肖文化之寅虎啸风、 生肖文化之卯兔弄月、生肖文化之辰龙祥瑞 、生肖文化之巳蛇兴旺、生肖文化之午马奔腾、生肖文化之未羊吉祥、生肖文化之申猴机智、生肖文化之酉鸡报晓、生肖文化之戌狗忠诚、生肖文化之亥猪富足等内容。
49元5本 考古有意思:秦始皇的兵与城
考古有意思:秦始皇的兵与城
许卫红
¥39.99
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和秦咸阳城遗址发掘领队许卫红30年考古“寻秦记”,根据秦兵马俑近30年及秦咸阳城遗址60年的考古发掘成果,拼合出史书上缺失的秦国匠人、军官、公务员、贵族的真实生活场景,发现秦国崛起的秘密,秦人的细致浪漫、超前的节约理念以及对外来文明的兼收并蓄。 真正的考古一线,有太多小说家绞尽脑汁也想象不出来的趣事。秦朝的“中央银行”的造币机竟然是在砖厂垃圾堆被发现的;为了尽力保留兵马俑彩绘,医用手术刀替下了考古手铲;考古专家和村民喝酒,跟盗墓者争文物,与建设方抢工期,在挖掘机铁爪下抢救秦砖,向房地产老总讲述管仲的城市建设理念…… 在博物馆柔和灯光下展出的是国宝,而不被人注意的烂土、残砖、石块同样镌刻着独有的秦国密码。考古从来不是为了探宝,而是透物见人,与古人对话。无论是展出的精美文物,还是无法移动的遗址遗迹,考古人都亲手抚摸过,研读过,唤醒他们内在的生命力和鲜活的故事。
49元5本 博物馆与文化(精)
博物馆与文化(精)
曹兵武著
¥58.80
曹兵武文化论集共三种:考古与文化、文物与文化、博物馆与文化。这是他从事文博事业三十余年工作实践和经验的总结和理论升华,结合世界范围内兴起的文物、文化遗产、考古、博物馆领域的新理论和新实践,以之为参考,对国内这几个领域现状和发展行反思和总结,并提出建设性的发展思路。 本书收录作者从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前十几年发表在《中国博物馆》《中国文物报》等专业报刊或者参加各种学术会议的学术论文、学术随笔,讨论博物馆产生的历史、定位、展示与服务、发展趋势,以及博物馆中物人关系,介绍国内博物馆发展情况、发展趋势以及有特色博物馆实践。
49元5本 史前家园 文明曙光:西安半坡博物馆
史前家园 文明曙光:西安半坡博物馆
陕西省文物局
¥34.99
本书包括半坡遗址和西安半坡博物馆的前世今生,半坡人的家园寸土、生产与生活、精神世界、民风习俗,以及西安半坡博物馆的社会教育活动等内容,图文并茂地展现了半坡人及半坡社会的独特风采,述说了半坡遗址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脉络,描绘了史前半坡人的生活画卷,传递着来自6000多年前的文明呼唤。走进半坡,开启史前文明之旅,奔向史前文明的召唤曙光,重温关于人类童年的久远故事。
49元5本 考古寻踪:穿越人类历史之旅
考古寻踪:穿越人类历史之旅
赫尔曼·帕辛格
¥33.74
这是一部普及型著作,向广大读者介绍考古学和考古研究成果。书中按照人类历史发展的顺序,比较系统地概括了世界范围内各国考古工作者,尤其着重介绍了德国考古工作者所取得的*重大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是对英、法、美等国家同类著作的重要补充。   《考古寻踪:穿越人类历史之旅》语言生动、通俗易懂、图片丰富,概括了人类从旧石器时代猿人几百万年的生理化和物质文化的漫长发展,经过新石器时代的农耕、畜牧和定居生活,以及青铜器和铁器时代在冶炼加工金属的基础上逐渐出现劳动分工和贫富分化,*终产生社会阶层,出现世界文明古国,一直描述到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内的近现代历史。作者恰到好处地抓住了人类各个历史时期的特,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人类社会的演变发展程,同时突出了考古学在研究各历史时期的卓越贡献。
49元5本 女性考古与女性遗产(第二辑)
女性考古与女性遗产(第二辑)
贺云翱
¥26.00
受西方女性主义思潮影响,女性主义考古学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随着女性主义考古学的发展,又出现女性主义考古学与性别考古学的分离。西方性别考古学成果斐然,相关论文相继发表,注重从多种角度解读女性在社会中的作用,不仅从宏观的社会生活层面,也从微观层面解读考古材料,从而推动了身份考古学、原住民考古学以及环境考古学等诸多考古学理论的发展。相比之下,中国性别考古学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只是简单地解读考古材料,得出男女地位或分工不同的浅层次结论。近年来受西方性别考古学的影响,开始逐渐重视深层次的研究,并且不断地发展与改进,来更好地适应中国性别考古学的发展,推动中国考古学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宗子维城:从考古材料的角度看公元前1000至前250年的中国社会
宗子维城:从考古材料的角度看公元前1000至前250年的中国社会
(美) 罗泰 著 吴长青、张莉、彭鹏译
¥63.90
全书分为三大部分,*部分为周代氏族社会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为其内部融合与外部分界,第三部分为东周时期的变革与重组。每一部分各有三章,独立成篇,但又互相关联。这三个部分构成了本书的核心内容,其前后分别置导论和结语,以起到提纲挈领、总揽全书的作用。全书共有500余页,附有地图20幅、表格32张和图版98幅,还有近千余篇中、英、日文参考文献。《宗子维城》以历史分析的方法来看待中国青铜时代的考古材料,观新颖,视角独特,论证有力,读后使人耳目一新,可谓近年来关于中国青铜时代研究的典范之作。该书集中体现了如何以日新月异的考古资料为证据,从社会人类学的观来阐述中国青铜时代晚期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变化过程这一重要的历史命题。
49元5本 八达岭长城
八达岭长城
方士华
¥12.00
本书内容包括了有总体概况:八达岭的地理位置、万里长城中的精华、传说故事:元惠宗泪别关沟、戚继光修八达岭、长城景观:主体的建筑城墙、驻兵御敌的敌楼、周边景观:历史见证残长城、险峻的水关长城、长城博物馆:伟大长城的展示、文姬归汉的展示、詹天佑与八达岭:詹天佑献身铁路、詹天佑纪念馆等内容。
49元5本 徽州文化
徽州文化
周丽霞
¥10.00
本书内容包括了有风俗文化、工艺美术、曲艺文化、民间故事、饮食文化等内容。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