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随和他的弟子
¥15.75
现代学术大师顾随先生(1897-1960)是名副其实的通家,又是一位当之无愧的教育家。他的多位弟子,如周汝昌、叶嘉莹、郭预衡、吴小如等,或承其衣钵,或受其影响,成就卓越,名满天下。他的许多教育教学理念和课堂讲授艺术,至今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值得我们探寻、学习和借鉴。从1929年初登大学讲堂到50年代初,是顾随先生教学生涯的一个重要时期。本书述及的顾随先生的几位弟子,主要是在40年代从师受教,顾随先生思想之精华,在与这几位高足的教学、交往中有较为充分的体现。本书既展现了前辈学人真挚的师生情谊,又为读者深了解顾随先生的生平事迹、德业文章提供了更多资料。

沈从文的后半生:1948—1988(增订版)
¥24.50
这是一部“感动沈从文家人”的沈从文传记,一部令《活着》作者“感慨万分”的人物传记,一部获得中国国家图书馆“文津奖”的新经典传记(增订版)。 沈从文逝世三十周年暨2018年“增订版”,新增《沈从文的后半生:这是什么样的故事》(绝境的故事,个人和时代关系的故事,创造力的故事,爱的故事,时间胜利的故事),并首次收沈从文作为“绝笔”的《一记录——给几个熟人》。 沈从文,生于1902年,逝于1988年。“如果他在世,肯定是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有力的候选人。”不少人喜欢这样的说法,以此来加重对沈从文的崇仰和表达遗憾。《沈从文的后半生:1948—1988》认为,这固然是个很大的遗憾,不过实在说来,获奖与否并没有多么重要。重要的是,对沈从文的认识,能走到多远多深。1988年,远未到盖棺定论的时候。“重新发现”沈从文的工作仍将继续…… 从1948年始,沈从文在时代大转折关口的精神危机和从崩溃中的恢复,成为他后半生重新安身立命、成就另一番事业的起。《沈从文的后半生:1948—1988》这部著作由此起笔,沿着他生命的坎坷历程,翔实叙述他的社会遭遇、个人选择和内心生活,叙述他为始终不肯放弃的物质文化史和杂文物研究而做的超常努力和付出。 《沈从文的后半生:1948—1988》这部传记,特别着力于呈现沈从文后半生漫长而未曾间断的精神活动。在时代的剧烈变动中,这种连续、细密、复杂的个人精神活动,清晰见证了一个弱小个人的全力挣扎,一个平凡生命以柔弱的方式显现的强大勇气和信心,一个“有情”的知识者对历史文化长河的深沉而庄严的爱——一如他爱家乡的那条长河,曾经不知疲倦地抒写那条河的故事,他的后半生甘受屈辱和艰难,不知疲倦地抒写历史文化长河的故事。


和博尔赫斯在一起(和那些巨鲸般的博尔赫斯传记相比,这部回忆录视角独特,轻盈灵动,从容克制,是我们得以窥见博尔赫斯魔法世界的一个秘密窗口。)
¥17.50
本书是关于博尔赫斯的回忆录,在回忆与博尔赫斯交往中印象深刻的场景之余,反思和评述了与博尔赫斯的阅读、写作及思想密切相关的人与事。1964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一家书店,一位六十多岁的盲人作家走到一位十六岁的店员面前,询问他是否有兴趣兼职为他诵读。这位作家就是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世界上*出色的文学家之一;这个男孩是阿尔维托·曼古埃尔,后来成为享誉世界的作家和藏书家。曼古埃尔回忆了和博尔赫斯在一起的日子,记录和思考了博尔赫斯的日常生活,他独特的写作方式,他的阅读喜好,他对其他作家的评论,他的渊博、怪癖,以及孤独……既感性又深刻,动态地勾勒出这位谜一般的天才作家的肖像画,直抵博尔赫斯的内心。


在江湖与庙堂之间:贬谪中的宋代文人
¥20.40
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陆游、辛弃疾、黄庭坚、杨万里、秦观等宋代知名文人,都历经官场贬谪,影响了他们的命运走向和内心底色,也影响着他们文学作品的样貌。该书探析他们在贬谪中的遭遇、表现及代表作品,尽显一代文豪的人生格局与精神气度,让我们看到在历史长河中真正有价值与值得坚守的东西,知退,知荣辱,知敬畏,从而获得更高的人生参照。


心理攸同:钱锺书与世界思潮
¥16.99
本书在西方哲学东渐与中西思想对话的理论背景下,*梳理了钱锺书对西方哲学从古希腊直至黑格尔、休谟、柏格森等人思想的接触、研习与引介,探讨了中西方哲学对话中的相关问题,并阐述了哲学对钱锺书文艺思维、创作思维的影响,是学界*部从西方哲学东渐视角系统研究钱锺书哲学思想及对其文艺思维、创作思维影响的专著,书中节译了部分钱锺书英文著述,及相关英文哲学期刊上的论文,对深入了解钱锺书思想及相关哲学问题、诗学问题,具有较大参考价值。


季羡林谈人生(精装珍藏版)
¥18.40
季羡林(1911—2009),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临清人,语言学家、东方文化研究专家、散文家,被称为“学界泰斗”。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翌年作为交换研究生赴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7年归国,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开拓中国东方学学术园地。曾任北大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


江苏历代名人词典
¥59.00
【内容简介】 《江苏历代名人词典》是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组织编写的词典,是“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的出版成果之一,属于江苏文库丛书的研究编子系列。书中收录了自先秦至现代的已故的江苏历代名人和客籍名人,他们曾在立德、立言、立功、立业等方面为江苏做出重要贡献。本书主要收录地方名人,不含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

鲁迅与萧红
¥7.00
近年来,“萧红与鲁迅”变成了一个暧昧而意味深长的话题。在 2006 年鲁迅先生逝世七十周年前后谈论了一阵;眼下,萧红诞辰一百周年之际,这一话题又热闹起来。无论纸媒还是网络,不断有人撰文轻佻追问“鲁迅和萧红是啥关系” 。谈论者绝大都是基于男女关系的层面,或臆断,或想象,或直觉,而努力的结果就是要得出萧红、鲁迅这两位不同辈分的现代作家之间定然存有恋情的结论。本书基于学术的理路的前提,旨在从学术角度梳理印证鲁迅与萧红之间的关系。通过萧红所有描写鲁迅文章,鲁迅致二萧的书信,以及中国现代文学学者所撰的专题论文三个篇章,以二人的文字为证,辅以学者的考证,有理有据,由此真实还原这段众说纷纭的文坛往事。……


萧红评传
¥16.90
萧红,以《生死场》《呼兰河传》等里程碑式的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闪光的足迹。萧红在世界上仅生活三十一个春秋,但她以炽热的生命之火,熔铸出了近百万生动清丽、富有民族精神的文字。无论是小说、散文,还是诗歌、戏剧,萧红的笔端,始终闪动着现实主义的风采。这为她在国内外读者心中,赢得了极高的声誉。本书叙述了萧红那令人叹惋、带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文字细腻、精致,对传主不同时期心理的体察精到、微。同时,本书作者在全面占有大量而翔实的史料,以及丰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良好的学术训练,以独到的眼光予以观照,澄清了此前萧红研究中的诸多讹误。

俞平伯的后半生
¥21.80
作者记录了俞平伯大概从新中国成立之后到1990年逝世前这段期间的经历。本书由王伯祥之子王湜华先生所写,王伯祥与俞平伯相识于抗日战争之上海,新中国成立后,王伯祥举家迁居北京后二人又成为同事,又因两家距离甚而交往甚密。王湜华以长达数十年时间的交往所感讲述俞平伯的晚年生活,描绘传主的生活细节,如遭到不公正待遇后对待生活的态度、晚年后妻子过世后的悲痛以及后半生红楼梦研究的态度等。


思痛录(增订、纪念版)
¥14.00
《思痛录:增订、纪念版》以1998年5月北京十月文艺版《思痛录》为底本,参考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2000年版《思痛录》加以增补修订,另收作者怀人反思的散文22篇,全面展示作者韦君宜的沉痛之思。 《思痛录:增订、纪念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诗人李白
¥7.20
《诗人李白》是李白研究领域的经典之作。全书着重分析了两个极富创见的相互关联的问题:盛唐的时代精神和李白个性的本质内涵,从而在盛唐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富有层次地展示了李白个性鲜明而又充盈着时代气息的行为方式和生命历程,也使历来有关李白的一系列问题,如“谪仙与访道”、“道家与儒家”、“漫游与入翰林”等等,呈现出新的意蕴。

沉醉于书香国度——范用传
¥5.79
范用是我国名重一时的出版人,他曾策划出版了巴金的《随想录》、陈白尘的《牛棚日记》、《傅雷家书》;他也是我国著名的杂志人,曾创办了《读书》、《新华文摘》;著有《我爱穆源》、《泥土脚印》、《泥土脚印》续编。 本书为其传记,收录了其生平事迹。


老舍和他的作品(老北京胡同里走出的武侠电影宗师胡金铨,用一碗豆汁儿破解老舍之味。)
¥22.80
老舍和胡金铨都是老北京人,都爱好书画曲艺、民俗文化。作为同乡,胡金铨喜欢读老舍的小说,创作电影时也曾受其影响。1973年到1975年,胡金铨在《明报月刊》上发表了研究老舍的系列文章,而后集结成书,即为《老舍和他的作品》。 本书是胡金铨对老舍生平、作品和文艺活动的梳理,从老舍的出生起笔,详述其求学、写作、异国辗转、回国教书及至抗战时主持“文协”的经历。胡金铨认为老舍具有北京小市民的特——“安于现状,不做过激的事情”,他称之为“北京(骨泉)人”。这种个性影响了老舍的为人处世,也在其笔下人物的身上得到展现。书中所引资料包括老舍的自述、友人的回忆和其他发表于世界各地报刊上的文章等等,由胡金铨走访英美大学图书馆调查整理而成。 擅拍武侠电影的胡金铨,银幕内外都处于行走的旅途中,老舍在其笔下也有了漂泊者的形象。以故乡北京为连,“走”成为这两位大师人生轨迹的关键词,其间的艺术影响和气韵传承可以借本书一窥。 注:(骨泉),读“sónɡ”,异体字,同“?”。


杜甫评传
¥54.00
书稿把杜甫的思想活动放在其人生轨迹和时代背景中予以论述,使得杜甫一生所走过的心路历程更加清晰,同时可以凸显杜甫相对于其时代的先意义。对杜甫思想的论述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杜甫的哲学思想、人生观、政治思想等,也即一般意义上属于“思想史”范畴的内容;二是杜甫的文学思想和美学思想,尤其是他在诗学方面的真知灼见。

江苏历代名人传记丛书·刘禹锡
¥7.00
《江苏历代名人传记丛书:刘禹锡》介绍了刘禹锡的故事,他青少年时期在江南度过十八个春秋,晚年仍以“江南客”自称。他担任过苏州刺史,是唐朝著名政治家之一。苏州、扬州、南京等地留下他的足迹,其脍炙人口的《乌衣巷》等名篇,为江苏的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人文色彩。


胡适杂忆
¥26.99
本书是唐德刚以自己的回忆和胡适日记的记录为材料,对胡适一生中的众多问题写出的回忆性文字。此外,还对胡适在历史、政治、哲学、文学等领域的成 就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全书语言气势磅礴,着字妙趣横生,还原了一代学人胡适有血有肉、有智慧、有天才也有缺的真实形象,是胡适晚年的忠实写照。


鲁迅传:于无声处听惊雷
¥43.99
东哲如林,西哲如山。刘小川探幽几十载,把哲学带向生活和文学,带向我国历史文化之脉。 从爱国诗人屈原到文学斗士鲁迅,小川通中西、古今、雅俗,创传记文学新思路,以饱蘸哲思的笔触,为五十余位大文人立传,结集出版“品中国文人”系列丛书,一举奠定他畅销作家的地位。 二〇二二年,与鲁迅先生神交已久的小川,对这一炽烈的民族魂的认知达至新高。借思潮持续喷发之势,小川重新起笔,尽旧作未尽之事,著就这部生涯力作《鲁迅传:于无声处听惊雷》。 鲁迅先生的思想伟力与文学魅力,经小川之笔汇于当下,幻化其人,解答当代人对生活的困扰、对技术的困惑、对文化的迷惘。 莫忘,鲁迅不只是斗士,更为师者。


你当像李白长风破浪
¥43.99
《你当像李白长风破浪》是人文艺术品牌「为你读诗」继《人生如逆旅,幸好还有苏轼》之后,携手原班人马散文作家湘人彭二、国风画家符殊、朗诵家朱卫东造的一本关于诗仙李白的插画随笔集,通过月亮、少年、行旅、英雄、道教、愁楚、独处、多情八个侧面展现李白身上雄奇、瑰丽的生命之力,引领众人去探寻他的浪漫之核和潇洒之芯,让人们在这段追溯中,感受自己血脉中的从李白那里继承来的文化DNA将会如何跳动。

杨绛传:岁月流转,我心依然
¥9.99
历经百年时光,杨绛先生不疾不徐地走完人生的旅程。这一路,她历经风雨,尝遍世间百味,却从始至终坚守自己的本心。这一生,她潜心创作,勤恳治学,认真生活。她不争也不抢,不冒进也不逃避,在喧哗世事中守住了自己内心的安宁与淡泊。


城池:我和我的父亲汪国真
¥20.30
本书是诗人汪国真之子写的一本回忆录,以父与子,亲与疏为线索,追忆了作者与父亲汪国真的相处历程。回忆录从被出版界称为“汪国真年”的1990年始,到2015年汪国真老师因病逝世结束。 因为家庭原因,作者没有在父亲身边长大,使得父子关系在早期非常生疏,形同陌路。但血浓于水,空间和心理上的障碍并不能阻挡父子情谊在漫长岁月中生根、发芽。作者对父亲的认识,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触的增加而逐渐血肉丰满。 这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始,作者对父亲是陌生的,陌生到爸爸在作者的眼里是一个无处安置,鞭长莫及的“局外人”。后来父子触增多,父亲又成为了被作者所崇拜的“半神”。然而年龄、经历和思想的差异又酝酿着父与子间新的分歧与不解。在波浪式的递中,父亲的形象在作者眼中几经变化,*后回归到平和、日渐苍老而又胸怀大志的“老爷子”——只是到了这个时候,两个人相处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几。诀别时刻到来,父亲终究归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