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宋绝句名篇评析(文津名家诗词赏析)(试读本)
免费
本书是专为青少年读者背诵唐宋绝句而编著的一种选本。姚奠中先生从众多唐宋诗人中选取140位词人的329首适合背诵的绝句名篇,并由秀龙、陆浑两位先生予以注释、评,每首绝句的注释和评文字,有助于读者加深对所要背诵的绝句名篇的理解,而建立在涵泳理解基础上的背诵,则是更有效的记忆性背诵。全书约315千字,作者在“前言”中对唐宋绝句的创作状况、发展流变、主要诗人和重要作品、风格特等作了简要介绍,注释简扼而明快,评则文笔省净、用语典雅,有传统诗文评之笔致。该书编排得当,是一本青少年读者相约传统文学经典,走唐宋绝句名篇,通过涵泳背诵而培植文气诗情的普及性强、人文品位高的读物。

文学通化论(试读本)
免费
本书从文学原理变革的角度看,文学通化是在应对亘古罕见的思想文化挑战。如何继承和更新华夏的文论传统?如何贯通中外人文学术,特别是熔铸西方近百年来的后现代思想资源?如何走出比较研究汗漫类比却比而不周的局面?文学的通化求索是化解这些问题的深度尝试。 本书作为华夏文学思想的创辟性设计,旨在领悟文学造化,櫽栝文论寰宇,重整审美时空,别学术生面。这部书稿共十八章,全文约27万字。从学术理路上来看,通化是贯穿整个文本的基本思想。质言之,我们对文学本根、本真、本色有深浅出的解析;对文学过去、现在、未来有原始要终的思索,对文学命运、原理、方法有改造制作的创辟,对文学是己、非己、超己有与道俱化的体悟。《周易》讲通转,刘勰讲 “通变”,章学诚讲“通义”,我们讲“通化”。“通化”与“通转”、“通变”、“通义”的*区别在于三个变数,一是文学是非的“源头化解”,二是文学境界的“舍得看”,三是文学精神的“通体放”。文学“通化”,阐发的是“文学非文学”的划时代命题,揭示的是化感通变的新文学原理。


王佐良全集·第五卷
¥21.80
《王佐良全集·第五卷》收录《五卷本英国文学史》中由王佐良编写的部分内容。主要为原第二卷《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史》、原第三卷《英国18世纪文学史》和原第五卷《英国20世纪文学史》的部分章节。本卷收录的篇目均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论述涉及从文艺复兴时期到20世纪中叶以后的英国文学史,重要作家则用“特写镜头”突出,既将文学本身的发展说得比较具体,也有大的线索可寻。同时,作者特别注意把文学同整个文化(社会、政治、经济等)的变化联系起来谈,给读者以整体概念和深分析。值得一提的是,叙议中并不回避个人色彩的评论,可读性极强。


重读八十年代
¥30.00
本书是《三联生活周刊》前主编朱伟的回顾八十年代文学的文化散文。自2013年首发于作者的博客以来,受到了网友的热议以及文化界和文学界的广泛关注,《三联生活周刊》开辟专栏予以连载。在本书中,作者以时间为轴,以自己在《中国青年》和《人民文学》工作的亲身经历为主,站在21世纪今天的宏观视野,从个人的微观视角回顾了作者在八十年代与当时著名的诗人和作家交往的经历,回望了王蒙、北岛、刘心武、陈建功、王安忆、史铁生、韩少功、张洁等对中国当代文学*重要的作家的作品和创作,堪称一部个人史诗之作。


澳大利亚丛林现实主义小说研究
¥21.00
本书将澳大利亚丛林现实主义小说置于世界现实主义发展框架予以考量,深探究澳大利亚丛林现实主义小说主题、叙事特征,以放的视角和全局性的把握对澳大利亚丛林现实主义小说行定位;论著涵盖澳大利亚丛林现实主义主要作家和诗人,基本建构出澳大利亚现实主义小说发展的历史、文化和思想意义,通过对文本解读分析,研究澳大利亚丛林现实主义小说的社会背景、文化特质、思想渊源,系统探究澳大利亚丛林现实主义小说的发展内涵。


大陆与台湾当代文学语言比较论
¥17.50
文学语言的发展、建构,如同文学的主题、创作方法一样,从来就没有一个“自然的”“本然的”状况,它们都是在特殊的知识场域中,各种权力话语斗争、角逐的结果,而大陆、台湾文学语言的不同也清楚地反映了20世纪两岸社会在政治、文化方面的差异。本书通过大陆、台湾文学语言的比较研究,将汉语文学语言发展的两个流向互相参照,深地剖析了两岸文学语言发展各自的特,同时对中国现代文学语言发展的总体特行了更全面、更深的探究。


百年诺贝尔文学经典赏析
¥18.40
本书全景呈现诺贝尔文学奖百年风采,含诺奖简介、诺奖作家获奖情况、传略、作品赏析。本书为读者介绍的是莫言、川端康成、福克纳、罗曼·罗兰、泰戈尔等23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品评诺贝尔文学奖百年人物,阅读传世经典学习文学创作。


王佐良全集·第三卷
¥17.44
《王佐良全集?第三卷》收录专著《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史》。18、19世纪之交是英国诗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作者论述了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历史,它的来龙去脉、兴起和发展,其中的代表诗人、这些诗人的主要作品以及其思想也艺术上的特色、变化和影响。《王佐良全集》囊括王佐良先生的全部作品,共12卷。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王佐良先生一生致力于英语教育、英语文学研究及翻译,在外国文学史、比较文学、翻译研究上颇多建树,在中国的英语教育及外国文学研究领域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由外研社推出的《王佐良全集》首次全面搜集了王佐良先生散见于各类专著、文集中的篇目及珍贵历史照片,按内容分类,包括学术论著、译著、散文、杂文、诗歌创作等,填补了这一出版空白。在全面搜集整理王佐良先生著作的前提下,编者重订正先生传世各种版本的文字差互及错讹,并统一全书体例。《王佐良全集》旨在全面呈现王佐良先生在外国文学研究、中外比较文学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成果,以及他作为诗人、翻译家和作家留给后人的优秀文学遗产,使其所创的研究、译介和教学的优良传统得以继承和发扬。


王佐良全集·第四卷
¥20.06
《王佐良全集·第四卷》收录专著《英国散文的流变》。本书是结合散文史与名篇选读的典范之作,这本英国散文史的研究对象是所有不属于韵文的作品,从16世纪莫尔的史书始,以20世纪下半叶的口述历史作结,对各代各型的英文散文行了梳理。文中的英文选段,多附有中文译文,阅读本书,不仅能够欣赏文字之美,更能感悟思想之美。《王佐良全集》囊括王佐良先生的全部作品,共12卷。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王佐良先生一生致力于英语教育、英语文学研究及翻译,在外国文学史、比较文学、翻译研究上颇多建树,在中国的英语教育及外国文学研究领域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由外研社推出的《王佐良全集》首次全面搜集了王佐良先生散见于各类专著、文集中的篇目及珍贵历史照片,按内容分类,包括学术论著、译著、散文、杂文、诗歌创作等,填补了这一出版空白。在全面搜集整理王佐良先生著作的前提下,编者重订正先生传世各种版本的文字差互及错讹,并统一全书体例。《王佐良全集》旨在全面呈现王佐良先生在外国文学研究、中外比较文学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成果,以及他作为诗人、翻译家和作家留给后人的优秀文学遗产,使其所创的研究、译介和教学的优良传统得以继承和发扬。


文学经典怎么读
¥23.50
本书从国际文凭(IB)课程的视角重新解读文学经典,涉及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各领域多部经典名著。 作者钱佳楠既是资深的IB中文老师,又是作家,她在中文素养课上,以批判性阅读为工具,带领中学生阅读中外经典文学名著,做整本书的阅读,并以此为出发行学术写作。 在IB课堂和考试中,不再有可供参考的标准答案,只要你学会清晰地、有逻辑性地,有理有据地表达你的观,你就可以得到高分。无疑,这种阅读尽管有难度,但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思考论证能力,也提升其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在国际教育领域广受推崇,也成为中国高考改革的一个发展方向,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同时,本书有助于读者文学鉴赏能力的提升,还可以为家长帮助孩子做整本书阅读提供有价值的范本。


一生的读书计划
¥9.99
《一生的读书计划》是美国家喻户晓的广播和电视节目主持人、著名的报人和专栏作家费迪曼教授为18岁到80岁的读书人推荐的一份规模宏大的读书计划,这个读书计划内有举世公认的欧美思想家与文学家的100册杰作,内容包括始于荷马,迄于现代的戏剧、诗歌、小说、散文、历史、传记、自传等。 费迪曼采取与读者作简短对话的形式,每次只用五百到一千字勾勒作品或作者的轮廓,诱引读者读他所介绍的每一本书。这些介绍生动活泼,有时强调作者的生涯与人品,有时摘要叙述作品内容,有时援用权威人士的意见,有时劝告读者别为一般错误见解所迷惑,有时对读者早已熟识的作家如莎士比亚、歌德做出新的评价。费迪曼强调编撰此书的意图是使读者的脚步迈向书店或图书馆,并提供开门的钥匙,让读者自己去挖掘一生无穷尽的宝藏,不断拓深知识领域,达到渊博多识。


日本海洋文学作品选读
¥19.99
本书共有12课,汇集了《蟹工船》《三等船客》《海の群星》《海に生くる人々》深重の海》《餌》《ジョン万次郎漂流記》《癌病船応答セズ》《海神丸》《オホーツクの老人》《白い波の荒野へ》《国境の海》等12篇海洋相关的日本文学名作及其节选。每一课由作品节选、作者介绍、作品鉴赏、语句注释和古典文法等部分组成,为日本文学爱好者、日语学习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有利于提升日本文学修养和日语水平,是一本纯日文的日本文学鉴赏书籍。


世界散文经典·东方卷6
¥2.18
人类创造了文明和文化,人在文明和文化中生存,文明和文化同时制约着人。人是文化动物,去掉了人身上的文化,或者说人丧失了创造文明和文化的能力,人就不成其为人了。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要著所在。


发现唐诗之美
¥13.88
作者通读全唐诗后,对唐朝诗人和诗作进行了整体的评价,并根据其艺术成就进行了排行和解析。 本书对唐诗的艺术特点、写作方法,诸如格律、气韵、气象、意象、境界、意境、物象、词性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解析,对炼字等具体写作方法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讲解,以期读者能学到一些写作的方法。 本书对五绝、五律进行了总体的分类、排序、讲解,尝试用一种新的角度和方法,对全唐诗进行了一次新的归类和总结。


美国的明清小说研究
¥20.00
本书全面整理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明清小说研究发展的情况,在回顾这一专业领域发展过程的同时,及时反映其研究现状。重考察它们在时代分布上的均衡、理论框架和方法论上的启发性、代表性,以及在选题和研究切上的可借鉴性。对于一些重要的研究著作,详述其观、方法以及研究特色,行学术源流的梳理,考察和分析其背后的历史语境、理论形态和文化心理,厘清美国明清小说研究的历史特和发展方向。


红楼十二钗评传
¥32.31
《红楼梦》是书中青年男女用青春和生命铸就的史诗,其中的“十二钗”更是贯穿小说主线的重要人物。《红楼十二钗评传》从《红楼梦》一百二十回文本出发,在比较多个版本的基础上,结合清代的批语和今人的研究成果,围绕《红楼梦》正副十二钗等人物,运用传记体的叙事手法和古诗词的意境,以从容、平和的心态,深细致地剖析了人物的身份、面貌、才情以及命运结局。增订本侧重从整体性、时代性和动态性三个视角对人物的评传加以修订和增删,并对后四十回中的积极因素予以关注。对《红楼梦》这部经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小说,对这部创作、传抄与修订相辅相成的小说,给予更多的包容。从追求早期的“原本”,回到通读一百二十回文本;从探究佚文的“原意”,走向品味小说的诗意。 《红楼十二钗传》插图增订本增加著名红楼梦人物画家谭凤嬛女士的插图,全彩印刷,使本书图文并茂,精美悦目。


新诗体式演变研究
¥14.00
新诗的体式具有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从狭义的角度讲,新诗的体式专指新诗文本的语言组合方式,是新诗语言呈现出来的制度化、规范化属性。“在一个社会中,某些复现的话语属性被制度化,个人作品按照规范被产生和感知。所谓体裁,无论是文学的还是非文学的,不过是话语属性的制度化而已。”语言决定体式,对新诗体式的理解应该立足于语言这个本质问题,“什么样的语言决定什么样的诗歌体式,这在中国形式诗学研究中,已渐渐成为一个约定俗成的共识”。在中国现代诗学理论上早发现语言与体式之间重要关系的,是新诗的始作俑者胡适。在胡适看来,新诗的体式是白话给逼出来的,“诗体大解放”的根本动力是白话文替代文言文的语言变革。然而,在胡适的观点形成之前,还应追溯到晚清“诗界革命”旗手黄遵宪的诗学主张。在黄遵宪看来,时代的变化引起了语言的变化,语言的变化引起了文字的变化,文字的变化引起了文体的变化;虽然文字的变化和文体的变化要比语言的变化缓慢,但这个变化是必然的。从广义的角度讲,新诗体式的生成固然应该关注语言这个外部形态,但体式的存在也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一种文学体裁的形成是长期的创作实践的结果,也是一代代人探索的结果,体裁犹如语言中的语法规则,不是某个人的约定,而是一种经过长期实践后的约定俗成”。甚至社会的时代精神、审美风范、文学思潮,乃至于诗人的诗歌观念、思维方式和情感方式等都会影响到新诗体式的建立。 新诗的体式从外在形态上可以分为行式和节式,包括分节、建行等,是新诗体式“形”的因素。新诗按照诗行和诗节的构筑特点不同,又可分为多种样式,虽然每种样式有相对独特的审美特征,但各种样式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体式还包括声调、音韵,即是否讲究平仄、押韵,以及韵的宽窄、疏密,节奏的快慢以及是否合乎音乐性,或者是诗句的音步多少有无规律性,这是新诗体式“音”的因素。另外,体式还包括语言方式,即表情达意的句法、词法和修辞方式等因素,以及社会的风尚与文学思潮的影响,诗人的思维方式、情感方式和诗歌观念等。总之,影响新诗体式生成的因素是丰富的,也是复杂的。


文学研究.第2卷. 2
¥20.00
本书所收录的学术论文,追求学术深度与广度,力求推进文学理论和文学史的研究,包括文艺学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比较文学研究等方面的论文。


《聊斋志异》叙事艺术研究
¥40.00
本书在吸收我国古典小说理论有关叙事写人的思想观点基础上,借鉴西方叙事学理论、方法,从叙事时空、叙事序列、叙事修辞、人物角色、叙事情境等角度,对《聊斋志异》叙事艺术做具体分析,总结、概括《聊斋志异》叙事艺术的特色。该书注重本土观念继承与西方理论借鉴相结合、理性思辨与文本分析相结合、严谨论述与形象表达相结合,内容详尽,结构严密,行文流畅,对欣赏、研究《聊斋志异》叙事艺术有借鉴价值。


清前中期题画词研究
¥22.50
本书稿以清前中期题画词的发展历程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文献学、文学、绘画等研究理论和方法,对这一时期的题画词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和归纳。书稿主体由六个章节组成,涉及清前中期题画词人的占籍和数量分析、创作生态、题材类型和创作机制、题画词思想内涵的拓展与新变、艺术创变、文学及文化意义等。书稿的内容有助于读者加深对清前中期图像与文学关系的认识,并从一个侧面更好地了解清词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其艺术价值。


文学研究(第4卷·2)
¥24.00
《文学研究(第4卷 2)》所收录的学术论文,追求学术深度与广度,将历史研究与当代思考结合起来,力求推进文学理论和文学史的研究,包括文艺学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比较文学研究等方面的论文。《文学研究(第4卷 2)》坚持从历史实际出发的原则,试图在对大量的一手材料的掌握、研究中得出富有研究者个性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