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虎贲万岁
¥11.99
虎贲万岁


魍魉世界
¥11.99
魍魉世界


夜深沉
¥11.99
夜深沉


现代青年
¥11.99
现代青年


萧红散文集(五)
¥9.99
萧红散文集(五)


萧红短篇小说集(下)
¥9.99
萧红短篇小说集(下)

萧红书信集(上)
¥4.99
萧红书信集(上)


春明外史
¥11.99
春明外史


欢喜冤家
¥11.99
欢喜冤家


山窗小品
¥11.99
山窗小品

中国文学作品选注 第三卷(试读本)
免费
《中国文学作品选注(第3卷)》各编的主编和担任注释工作的学者,都有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和研究的丰富经验。《中国文学作品选注(第3卷)》凝聚了他们的教学心得和研究成果,这体现在资料的取舍与注释的详略之间,也体现在对一些疑、难的解释上,细心的读者不难窥其究竟。在编纂《中国文学作品选注(第3卷)》的过程中,参加工作的各位学者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学术关系。 关于此书的体例等等,在卷首的凡例中已经有所说明,这裹就不重复了。作者只想对《中国文学作品选注(第3卷)》的定位再强调以下两:一、这既是一部高校的教材,也是一部供社会上广大读者阅读的书籍,二者并重;二、作者们追求一定的学术性,以严肃的学术态度编纂《中国文学作品选注(第3卷)》,希望在选目、注释、评析等各方面都能体现作者们自己的研究心得,并就作者们学力所及尽可能吸取已有的研究成果并注明出处,并不因为是一部作品选注而放松学术的要求。作者希望读者有此一书在手,便可对古代文学的精华大致上有所了解;倘能熟读这一千篇作品,便可在古代文学方面下坚实的基础。


两都赋
¥11.99
两都赋


民国文艺女作家萧红作品典藏全集(套装共18册)
¥199.99
民国文艺女作家萧红作品典藏全集(套装共18册)


迟桂花
¥9.99
迟桂花


萧红散文集(三)
¥9.99
萧红散文集(三)


书肆巡阅使(精)
¥19.60
本书是藏书家谢其章约请友人所撰以寻访旧书肆、搜古旧书为主题的雅集之作。作者多为一时之选,不仅富于收藏,且擅凭借古旧书刊、书札手稿等资料发微索隐,探寻历史真相,是藏书家,亦复学人与掌故家。诸位作者“巡阅”所至,涵盖北京、上海、台湾、香港等地,远及美欧、日韩诸国,也离不与文献拍卖、网络书店之结缘。全书以访书忆旧为大宗,兼以掌故考订,命笔老练,内容丰赡,熔趣味性与史料价值于一炉,生动地展现了一群爱书人流连书肆、搜寻旧时代文献遗存的动人场景,堪称一部难得的当代书林梦忆录。


秦腔语言及民俗研究
¥52.80
秦腔是中国古老的剧种之一,发源于陕西关中一带,因配乐用“梆子”节,故也称“陕西梆子”,陕西当地也叫“梆子”、“桄桄”、“乱弹戏”等。秦腔主要流行于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地,是西北地区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秦腔历史悠久,流行广泛,秦腔的广泛传播对各种地方戏尤其是梆子戏产生了重大影响,被称作“中国梆子戏的鼻祖”。 关于秦腔的起源,一般认为秦腔始于秦,其后历经发展,至明朝中叶成为一个独立的剧种。秦腔形成于东府的同州,称同州梆子,后来往周边辐射,在陕西地区发展成东、西、南、北、中五路秦腔。各路秦腔因受不同地区方言和民间音乐的影响,在语音、唱腔、音乐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别。流行于西安地区的中路秦腔,又称“西安乱弹”。后来其他各路秦腔都不发达,陕西中路秦腔一枝独秀,成为秦腔的主流。 秦腔的唱腔,宽厚利落,既有浑厚深沉、悲壮高昂、慷慨激越的风格,又有缠绵悱恻、细腻柔和、轻快活泼的特,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


第十二张牌
¥49.99
林肯·莱姆和阿米莉亚重磅回归! 为了侦破一件对未来公民权利具有爆炸性影响的悬案,刑侦专家林肯·莱姆和阿米莉亚·萨克斯必须战胜一个危险的杀手。这个杀手企图暗杀一名哈莱姆区的女高中生,因为她试图挖掘她的一位祖先、一个前奴隶的秘密。一百四十年前到底埋葬了什么秘密,会让一条鲜活的无辜生命被残忍杀害?杀手留下的塔罗牌——倒吊的人中,又隐藏着什么让人不寒而栗的信息?莱姆必须破解这一切,预见下次谋杀的发生……

四书五经:纯美典藏版
¥48.00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成。所谓四书,是指《大学》《论语》《孟子》《中庸》这四本书,它们为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所谓“五经”,是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和《春秋》这五本书的合称,经朱熹编定之后广为流传。本书精选了四书五经中的精彩内容,加之图文配合,使阅读变为赏心悦目的视觉享受。阅读四书五经,可通晓古今智慧,塑造完整人格,丰富美好情感,同时也可改进我们的生活态度、工作态度和思维方式,成就不一样的人生。


文学传播与接受论丛第四辑
¥45.60
《文学传播与受论丛 第四辑》将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世界文学和文艺学这个学科自然地融合贯穿起来,精选了优秀的论文,为推中国文学传播与受的研究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北魏士人迁徙与文学演进(精)
¥45.60
《北魏士人迁徙与文学演》是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北魏人口流动与文学演研究”(12BZW026)结项成果。北魏是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政权。拓跋鲜卑族z早居住在大兴安岭北段的嘎仙洞,随着部落不断壮大,逐渐南迁。初在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建立政权,继而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再迁洛阳(今属河南)。在北魏政权迁徙过程中,逐步吸纳汉族百姓,带来巨大的人口流动。在人口流动大军中,汉族士人不仅帮助北魏健全国家制度,而且以其聪明才智创作出优秀文学作品,推动北魏文学由萧条渐趋复苏,z终走向繁荣。拓跋鲜卑族文学稚嫩、质朴,较南朝文学滞后许多。在北魏向南扩张的过程中,特别注意吸收汉族士人。从中山、三齐、河西、关中、建康等地迁北魏的汉族士人,以南朝文学因子试图改变鲜卑族文学风格。尤其是孝文帝汉化改革之后,中原文化给北魏鲜卑族文化产生了极大影响,促使北魏文学繁荣。然而让人颇感意外的是,北魏文学并没有全盘南朝化,而是在借鉴南朝文学的基础上又有新变化,*终形成北魏独特的文学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