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家文化与中医学
¥25.73
《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道家文化与中医学》为《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之一。 《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道家文化与中医学》以充足的史料和严密的逻辑,证明了道家思想是中医理论的基石,回顾了中华文明发展史,概括了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等中医基础理论和道家学说。 《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道家文化与中医学》还理论联系实际,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出发,介绍了许多道、医共用的治疗保健技术和方法,如祝由术、炼丹术、导引术、房中术、内丹术、服饵辟谷养生术等。 总之,《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道家文化与中医学》从道家文化和中医药学的关系方面,考证一些重要的历史文献,介绍一些著名医家和道家及其代表著作,重点阐明一些经过实践检验的、符合科学原理的实用医疗养生方法,以满足人们养生保健的需求。


敦煌文化与中医学
¥25.73
《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敦煌文化与中医学》为《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之一。 由中西方交流而形成的敦煌文化博大精深,与中医药的关系源远流长。 《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敦煌文化与中医学》的上篇全面展示了敦煌文化的丰富内涵——教煌之文化源流、宗教、文学、艺术、典制、民俗、科技及敦煌文化之本质与内涵;下篇则对敦煌医学文献和涉医壁藏中有关中医诊法、本草、针灸、医方、养生、医事制度及风俗等方面的内容行了详尽的阐述,并从“医法自然”“尚中贵和”“仁爱济世”等三个层面诠释了敦煌中医药学之文化内涵。附篇中,既汇总了敦煌中医药学在文献整理及实验、临床研究方面的丰富成果,又有对著名敦煌学、敦煌医学学者郑炳林教授、赵健雄教授的访谈录。 《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敦煌文化与中医学》是一部能较全面反映敦煌文化精粹和敦煌中医药学的学术专著。


兵学与中医学
¥21.36
兵学与中医药学同为中华文化中的瑰宝,本书试将二者融合起来,对兵学与中医学共同的形成发展背景、哲学思想源流等行了梳理,探讨了兵学战略战术同中医学理论之间的联系,回顾了古代名医借鉴兵学思想拓展中医学思想的历程;并以徐大椿《用药如用兵论》为纲,通过临床举例来说明“用药如同用兵”之道,还对高度凝炼兵学思想精髓的《三十六计》在中医学的运用重工以饰。综观全书,兵学与中医学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就是兵法医学,追求的是思想交融,讲究的是战略战术,冀望藉此书之述,使兵学与中医学之联系具体化,更易为读者所受。


临床状态医学
¥58.50
《临床状态医学》为深圳市中医院脑病与心理病科学科带头人、深圳市名中医虢周科教授从医30余载,基于临床实践,潜心研究,总结出的一套从临床状态医学角度诊疗疾病的理念、方法和临证诊疗体系,为临床诊治疾病提供了新的诊疗思路。 全书分为上篇和下篇两部分。上篇基于临床实践和中医学理论,阐述了提出临床状态医学的缘由,总结了临床状态医学的基本理论、诊疗思路与方法等:下篇则是临床状态医学方法在临床常见症状和常见疾病诊疗中的具体应用,分别列出作者有一定临床体会的35种常见症状及疾病的状态医学诊疗思路和方法,并附27则临床病案来探讨其临床应用及疗效,书末附参考书目以备查阅。


黄仕沛经方亦步亦趋录:续
¥28.78
《中医师承学堂·中医临床家书系:黄仕沛经方亦步亦趋录(续)》作为2011年出版的《黄仕沛经方亦步亦趋录》的续集,基本沿用了原书的风格。所谓“亦步亦趋”,一则为忠实仲景原意,践行“方证对应”的意思;一则为师徒合作,师亦步、徒亦步的意思。 《中医师承学堂·中医临床家书系:黄仕沛经方亦步亦趋录(续)》以介绍黄仕沛老师的54则经方验案为主,并载录了黄师的经方医话,以及外出查房的记录。 《中医师承学堂·中医临床家书系:黄仕沛经方亦步亦趋录(续)》通过临床的事实,诠释“方证对应”之理,不尚空谈,是此书的特点。此续集有别于前一部的地方在于,在师父的讲解之后,作为徒弟发表了自己的学习感悟,形成一种良性的反馈,诚为中医师承方式的有益探索。

中国灸法
¥72.38
张奇文主编的《中国灸法》是一部大型灸疗专*。 本书共分七章,即灸法总论、灸法的种类、经络、腧穴、临床各科疾病的灸法、现代灸论述要、灸法文献,后附古今用药剂量衡量比较表及主要参考书目。 本书以全、精、新的要求对中国灸法的起源、发展和应用行了全面阐述。为了恢复和提高灸法的历史地位,编者广收博采,对历代灸疗文献行从源到流的整理.结合编者的临床经验,对临床各科常见病的灸治行了详尽阐述,并对灸法的保健意义及现代研究行了归纳。

股骨头坏死非手术治疗学:英文
¥107.50
This book summarizes the authors' decades of clinical experience and theoretical studies in essential principles,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rehabilitation of the AVN of the femoral head. The authors analyze from an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such as orthopedic biomechanics, investigates the general Pattern in femoral head remodeling and proposes the hip joint repair guidelines and stress-electromechanical principles. Chinese medical therapies in this book have been proven effective by numerous clinical cases.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ethods are therefore listed as top 10 popularization project by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This book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orthopedic and traumatology doctors and medical.

中医健康管理服务规范郾第2部分: 中医健康状态评估
¥9.15
中医健康管理是根据中医学基本理论,运用中医“整体观念”“治未病”思想,结合健康管理学理念,对社会个体或群体的健康状态行系统的信息采集、评估、调理以及跟踪服务,从而提高人口健康素质的动态服务过程。 随着“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促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式转变,广大民众对中医健康管理服务的需求日益迫切,然而当前中医健康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健康管理流程欠规范,缺乏系统的、动态的健康管理服务。为此,我们编制了《中医健康管理服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本《规范》是用于指导和规范中医健康管理流程、内容和方法的规范性文件。编写本《规范》的目的旨在为各健康管理机构和健康管理人员提供技术操作规范,使中医健康管理技术更好地为广大民众的健康服务。 中医健康状态评估是在健康状态信息采集的基础上,对健康状态行分类判定的过程,是中医健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化的健康评估是保证健康调理实施效果的重要前提。本部分是《中医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第2部分,是用于指导和规范中医健康状态评估的规范性文件。


太医院医事春秋
¥12.00
·本书是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重项目“北京太医院医事制度研究”的*终成果。本书,分为十个部分: *章:太医院历史概述,对金、元、明、清四代太医院行简要历史介绍;第二章:太医院遗址考证,根据现存史料考证了明清两朝太医院遗址;第三章:太医院太医名录,主要收录了正史所记载的历代太医名录;第四章:太医院医方秘籍,主要介绍了四本太医院秘方医书;第五章至第八章:分别梳理了四代太医院的职官制度、诊疗制度、教育考试制度以及祭祀制度;第九章:太医院与相关机构关系,主要介绍了太医院在元、明、清三代与相关职能机构的关系;第十章: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太医院医事制度研究现代价值。*后,附录部分对清代太医任锡庚所著《太医院志》行了整理。


心脏病药食宜忌
¥16.00
《心脏病药食宜忌》对常见心脏病,每病按概述、药物宜忌(饮食宜进、饮食禁忌)、药物宜忌(中西药治疗及药物禁忌)进行了全面详细阐述。其内容通俗易懂、科学实用,是心脏病患者及其家属的读物,也可供广大医护人员阅读参考。


胃肠疾病药食宜忌
¥19.62
孟靓靓、孟现伟主编的《胃肠疾病药食宜忌》详细介绍了食管、胃肠常见疾病,每病按概述(包括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饮食表现、辅助检查、饮食宜忌(包括饮食原则、食疗药膳方、饮食禁忌)、药物宜忌(中西药治疗与禁忌)行了详细阐述?br/>简繁得体,内容全面,方法简便,实用性强,是胃肠疾病患者及其家庭的常备用书,亦可供基层医务人员学习参考?br/> ?


儿科常见病药食宜忌
¥17.00
本书对婴幼儿与儿童的饮食用药特及原则作了简要介绍。 对新生儿疾病,婴幼儿及儿童常见疾病、感染性疾病及寄生虫病,每一病均按概述、饮食宜忌、药物宜忌均作了详细阐述。其内容丰富,通俗易懂,科学实用,操作性强,适合医护人员及社会各界人士阅读参考,也是家庭育儿的科普读物。


肥胖症预防与调养
¥11.34
郭力、李廷俊主编的《肥胖症预防与调养》从认 识肥胖症始介绍了肥胖症的基本知识,让读者对肥 胖症有基本的了解和认识。在简述基本知识的基础上 ,主要介绍了肥胖症的预防、饮食调养、运动调养、 中药调养、推拿调养、拔罐调养、刮痧调养、艾灸调 养、心理调养及生活调养等内容。 “爱心小贴士”从医生的角度,以一问一答的方 式针对读者关心的预防、治疗、调养以及生活中的注 意事项等方面的疑问给出解答,方便读者找到适合自 己的预防及调养方案。 本书实用性强,适合广大群众、肥胖症患者及家 属阅读,也可供医护人员参考使用。

颈肩腰自我保健操
¥6.54
本书详细介绍了颈、肩、腰自我保健操,以及相关穴位、注意事项,通过真人动作示范,文字细解动作,使保健操生动直观、容易理解,加之动作简单、易于学习、实用性强的特点,可以作为广大读者养生保健、防治相关疾病的指导书,亦可作为从事康复、保健教学和临床工作者的参考书,为家庭“肘后推荐书”。


中药调剂学实用手册
¥27.00
本书立足于梳理中药临床调剂实用技术、探讨中药临床应用技术的规范化,在编写中根据本职业的工作特,从掌握使用操作技能,以能力培养为出发,采用模块化的编写方式,共分为三部分。展中药临床调剂前,要求掌握好中医药基础理论知识和中药饮片性状辨识技术,是为基础篇;展中药临床调剂时,常用的实用方法主要包括中药饮片调剂技术、中成药调剂技术、中药小包装饮片调剂技术、中药配方颗粒临床调剂技术、特殊中药的调剂与管理、中药饮片的管理与养护技术等,是为技术篇;展中药调剂学的研究,需要加强与临床药学、临床中药学等学科的融合与交叉,是为研究篇。


李氏医鉴
¥39.99
朱姝、刘源香、张蕾、刘国伟、魏珍珍校注的《李氏医鉴/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是一部综合性医书,清·李文来撰,刊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全书共十二卷,其中正文十卷,续补二卷。正文以疾病为纲,每一种疾病下**医论,精述疾病证洽,次列常用古方,末附《本草备要》等*作中相关药物的主治注释。卷之一为头面、口鼻疾病,卷之二为口、舌、齿、耳疾病,卷之三为身体各部杂病,卷之四为脾胃、外感疾病。卷之五为暑病、黄疸等疾病,卷之六为肺脏杂病,卷之七为疟疾、大小便等疾病,卷之八为妇、儿、外、骨伤等各科杂病以及急救良方,卷之九及卷之十为医论。此外,又以杂证及伤寒有未备者,辑为《续补》二卷,末附三焦命门辨一篇。本次整理以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贻安堂刻本为底本。


伤寒论辨证广注
¥30.08
1949年以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展了系统的中医药古籍整理研究。1958年,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在北京成立,负责指导全国的古籍整理出版工作。1982年,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召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会议,制定了《古籍整理出版规划(1982—1990)》,卫生部先后下达了两批200余种中医古籍整理任务,掀起了中医古籍整理研究的新高潮,对中医文化与学术的弘扬、传承和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


保婴撮要
¥53.50
?《保婴撮要/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二十卷,明 代薛铠、薛己父子合*。该书前十卷由薛铠所*,其 中治验部分系薛己增补,后十卷皆由薛己所*。全书 内容翔实,条目清晰,论及小儿内、外、五官、皮肤 等各科病证两百余种。每种病证首论病因、病机、治 则,次载验案及各种洽法、选方用药,*后附录各种 方药。该书从《内经》一直到明初医家的重要论述都 广泛采撷,收录了大量医案,是一部理论和实践紧密 结合的儿科综合性*作。本次整理以明万历《薛氏医 按》十六种本《保婴撮要》为底本。


内科摘录
¥35.75
1949年以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展了系统的中医药古籍整理研究。1958年,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在北京成立,负责指导全国的古籍整理出版工作。1982年,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召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会议,制定了《古籍整理出版规划(1982—1990)》,卫生部先后下达了两批200余种中医古籍整理任务,掀起了中医古籍整理研究的新高潮,对中医文化与学术的弘扬、传承和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


常青内妇科临证精华
¥29.00
?《常青内妇科临证精华》共6章,30余万字,第 一至三章较为全面地论述了常老对内妇科重疾病病 因病机的深研究、独到见解、证治原则、常用治法 和用药特色,具体介绍了常老治疗肺炎、哮喘、中风 、胸痹、消渴、热病、崩漏、带下、不孕、恶性肿瘤 及其他疑难杂病的临证经验、心得感悟和验案,充分 体现了常老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专病与专方相结合治 疗内妇科疑难病症的学术思想。第四章介绍了常老, 临证几十年来所创制的30首具有学术特色的经验方和 自拟方歌,并行了解读。第五章为常老针对亚健康 治未病领域在养生保健和颐寿延生方面的相关研究及 学术经验。第六章为传承团队的博、硕士研究生及学 术继承人的毕(结)业论文和发表的论文,具有一定的 学术价值和临床参考意义。


孟河医学源流论
¥20.65
《孟河医学源流论》作者将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的孟河医学流派活生生地呈现于当今,并论述了孟河医派在上海传播而成为海派影响全国的若干脉络,给读者研读、掌握孟河医派之学术、生活、交际、传承、影响等,提供了可贵、可信的方方面面……这是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行的一次成功的实践,可以说蒋氏用深厚的人文学、汉学、中医学功底,将孟河医家们的生活、医疗复活了,从而给读者一种活生生的感受。作者一步一步带领读者与孟河医派人物重聚一堂,听取他们之间的对话、争论、友好交流与相互竞争……真的有一种引胜的感觉。《孟河医学源流论》是一部生动活泼的医史著作,更像一幅载满美妙动人景象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