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49元5本 你一定爱读的中国近代史
你一定爱读的中国近代史
陈恭禄
¥14.90
1934年完成的《你一定爱读的中国近代史》是陈恭禄著作中影响优选的一部专著,曾被目为代表民国时代优选学术水准的中国近代史著作。全书共19篇,约60万字,叙述起自晚清鸦片战争,迄于20世纪30年代初。跨越时间长,涵盖内容丰富,论断公允。其所论及领域极广,地理、民族、政治、经济、交通等。本书一书是陈恭禄著作中影响*的,时至今日,仍被公认为代表民国时代*学术水准的中国近代史著作,是代表该时期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独立立场和观的著作。本书19章,近70万字,以叙述为主,分析辅之。本书根据近代以来发生的大事,分为鸦片战争、太平天国、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民国以来状况等几大主题,为中国近代史架构了基本的叙述轮廓。尤为令人称道的是陈恭禄尝试以一种公正的态度对待历史,他认为“本书论断,著者非诋毁时人,或为之辩护,不过以公平之态度,说明其立场”,比如在讨论中外冲突及中外关系等问题时,“对于侵略之罪恶,决不为之稍讳”,但更要以事实为根据,不能一味诋毁。由于本书持论公允,资料翔实,详略得当,成为当时中国近代史*完善的教材。
49元5本 大秦王朝历史讲坛
大秦王朝历史讲坛
萧 枫
¥10.00
本书包括有传奇皇帝嬴政、少年登基为帝、铲除嫪毐和吕不韦、秦朝宰相李斯、尉缭助秦灭六国等内容。
话说中国·话说元朝那些事(下)
话说中国·话说元朝那些事(下)
林之满
¥7.00
本书包括有蒙元帝国征战南宋、关汉卿和元代杂剧、 元定宗贵由汗、杰出科学家郭守敬、蒙哥汗台州遇飞矢等内容。
49元5本 春秋时期历史讲坛
春秋时期历史讲坛
萧 枫
¥10.00
本书包括有周平王迁都洛邑、郑庄以阵破敌、石碏不徇私情、祭足将计就计、屈瑕巧计伐绞等内容。
49元5本 战国时期历史讲坛
战国时期历史讲坛
萧 枫
¥10.00
本书包括有韩赵魏瓜分晋国、韩昭侯严谨治国、魏文侯成就霸业、魏文侯礼贤下士、西门豹治理邺城等内容。
49元5本 西汉王朝历史讲坛
西汉王朝历史讲坛
萧 枫
¥10.00
本书包括有刘邦登基称帝、西汉*功臣萧何、张良不恋权位、著名说客郦食其、叔孙通制定礼仪等内容。
风俗与历史观——明清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风俗与历史观——明清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岸本美绪
¥54.60
本书收录的文章分为五部。部与“时代划分论”有关;第二部选取了日常的“风俗”;第三部以明末清初剧烈的变动期为中心,讨论国家意识与秩序问题;第四部是与所有权和审判相关的法制史论文;第五部则是以日本的中国史研究为中心的方法论文章。这些文章看似分散,但从作者的学问生活来看,它们就如同一个树干上生长出的枝叶,其中流淌着同根的问题关心:依据当时人的思考理路去理解明清时代的社会现象,以及将这些社会现象的变化放在广域性的视野下,用比较史的眼光行把握。
49元5本 三国风云:群雄逐鹿
三国风云:群雄逐鹿
蓝水飞舟
¥19.92
《三国风云》是一部讲述三国历史的通俗历史作品。本书涵盖了从公元184年—公元280年将近100年间发生的历史故事,共分为四卷——《群雄逐鹿》《三分天下》《三国鼎立》《三家归晋》,以史料为基础,以人物与事件为主线,以时间为顺序,运用现代人喜欢阅读的轻松活泼的语言,以小说的笔法和诙谐幽默的风格书写一个精彩有料的三国。 本书全景式书写了三国时期的帝王将相以及其他形形色色的人物,既有力挽狂澜的英雄人物,也有奸诈狡猾的卑鄙小人,同时也对战争谋略、政治斗争、人物心理等行了充分的着墨。作者通过对三国这段历史的分析、梳理与归纳,以人性洞察历史,深度挖掘历史人物的真实情感,解了历史事件的背后之谜,也体现了个体复杂的人性对历史发展或直或间的影响,从而让我们更深刻地去认识和理解那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三国风云:群雄逐鹿》从汉灵帝统治时期爆发的黄巾起义写起,到曹操取得官渡之战胜利后统一北方止。这一时期虽属于东汉末年,但东汉政权名存实亡,三国历史的序幕已经拉,各地诸侯割据,群雄并起,中原逐鹿。同时,三国历史上的大批英雄人物陆续登上历史舞台,他们投身到时代的洪流之中激烈角逐,刀光剑影,鲜血淋漓。
49元5本 史料与场域
史料与场域
(日)平田茂树;余蔚(主编)
¥55.00
本书是复旦大学和日本宋代史研究会共同筹划举办的中日青年学者辽宋夏金元史研讨会的论文精选,由日本宋史专家平田茂树先生和复旦大学余蔚教授合作主编,收录文章二十篇,以“文献发和空间探索”为核心,分别从新史料、史料的新可能性、信息流动与士人网络、礼仪空间与文化传统、地域空间与历史书写、景观空间与人的互动、政治空间与制度运作等多个主题展讨论,展示了辽宋金元史界相关专题蕞新和*前沿的学术研究成果,借助东亚的辽宋西夏金元史的国际交流,推动超越“时代”、“领域”的学术研究更上一层楼。
49元5本 民族复兴背景下苗族传统伦理现代转换研究
民族复兴背景下苗族传统伦理现代转换研究
罗连祥
¥27.60
苗族传统伦理是苗族先民在既定的社会条件下创造出来的一种典型的伦理文化形态。这种伦理文化形态不仅是我国苗族人民生活样态的生动表达,同时也是我国苗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集体智慧的结晶。 本书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视角,在全面系统梳理苗族传统伦理主要内容、分析概括苗族传统伦理基本特质与社会功能的基础上,结合文化全球性发展的时代特阐释苗族传统伦理现代转换的具体路径,为一步推动中华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贡献。
套装特惠下单19.99元 中国简史 套装共四册(少年简读版)
中国简史 套装共四册(少年简读版)
主编:毛瑞方
¥68.00
撷取中国历史的重要里程从君主制的建立到青铜器的发明,从分裂割据到王朝统一,从鼎盛到低谷、从没落到崛起,中华民族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不屈不挠、不断向前,缔造了群星闪耀、光辉灿烂的历史天空。
重写晚明史(套装全五册)【*分册】
重写晚明史(套装全五册)【*分册】
樊树志著
¥83.76
著名明史学者樊树志教授用五卷两百余万字图文篇幅,以全球史的大视野和生动鲜活的细节刻画笔法,生动描绘了晚明跌宕起伏的历史长卷,呈现晚明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历史大变局。     本套书图文双色排版,是完整版《重写晚明史》首次与读者见面。樊树志先生从嘉靖中期内阁更替落笔,以清初吴梅村“忍死偷生廿余载”的悔恨余音收尾,用翔实的史料和历史学家的深厚学养见解,向读者娓娓讲述晚明这段令人荡气回肠的历史。 本次套装本随赠一册同款笔记本,以答谢读者厚爱。
49元5本 全球史下看中国:从大河文明到地缘文明
全球史下看中国:从大河文明到地缘文明
翁启宇 著
¥24.90
中华文明何以长盛不衰? 从全球视野审视中华文明 这是一部以中国历史为主线的全球史,中国历史及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与对比,是这部全球史的重内容;全球史也将对照中国历史各时期行划分。在这里,被分割的世界历史将被重新拼合。 约公元前2000—前950年,大河文明虽然仍是世界文明的主流,但海洋文明、山地文明等新型文明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文明始从大河流域向其他地域扩散。随着各大文明向四面八方衍生,人类文明的发展也从相对孤立走向逐步联系,各文明通过贸易、军事、外交、文化等方式相互影响、共同演。在文明的交融与碰撞中,早期洲际性帝国诞生,留下了许多英雄事迹和令人赞叹的文明,古代文明由此走向鼎盛。然而辉煌过后是令人震惊的没落…… 世界各文明走向了何方?中华文明为何能在一片衰败中迎来新生?综观世界古代文明史,对照上古中国史,让我们一一厘清世界与中华文明的共同演变与发展。
十八世纪中国社会
十八世纪中国社会
(美)韩书瑞,罗友枝,译者 陈仲丹
¥22.50
中国近三百年的历史,18世纪相对来说不太受重视,学者们更关注的是19世纪的变革和20世纪的革命。另外学者们对18世纪中国社会的总体评价也不高,认为这是个腐败奢靡、文化停滞的时期。而这本由两位美国女学者撰写的著作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她们认为“18世纪在中国近代早期是*有活力的一个时期”。《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核心观强调,18世纪中国社会的活力体现在向边远地区大量移民,对外贸易成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商品化、城市化以及社会和物质流动的加强有助于松动原来固定的社会地位,并使社会分层更加多元化”。另外这一时期学术上的成就为中国近代的各门学术奠定了基础,商人的往来活动以及他们扶植培育的城市文化也有助于清帝国的统一和整合。 《十八世纪中国社会》是部概览性的史学著作,作者以史学的分析论说为主要著述方法,同时吸纳了社会学重视结构变化和人类学关注文明片段的研究手段,使得《十八世纪中国社会》读来既有得知历史事实的畅然,又有洞悉深层奥秘的明快。《十八世纪中国社会》作者在研究方法上又深受法国年鉴学派的影响,受了年鉴派学者“长时段”的概念,故而对18世纪中国社会的研究扩展到1680—1820年间,向前追溯至清朝的建立,往后延伸到18世纪对后一世纪的影响,以此见出历史发展的渐延续。
49元5本 汉代士人与政治
汉代士人与政治
王保顶
¥35.67
两汉四百余年间士人的身份经历了由游士到儒士(高祖—武帝)、由儒士到士大夫(昭帝—章帝)、由士大夫到名士(和帝—献帝)三次变化,士人群体由游走天下的百家诸子到王朝政治的结构当中,成为支撑专制统治的基本力量,这个过程既是政治塑造士人的过程,也是士人适应政治的过程。本书细致地描述了这一过程。
49元5本 时间地图:大历史,130亿年前至今(中)
时间地图:大历史,130亿年前至今(中)
[美]大卫·克里斯蒂安
¥25.56
如果把130亿年比喻成13年的话,那么宇宙大爆炸就发生在13年前,太阳系出现在4.5年前,zui早的生命有机体出现在4年前,恐龙大约在3个星期前灭绝,zui早的智人在非洲化大约在50分钟以前,农业繁荣大约在5分钟以前,工业革命发生在大约6秒钟以前,第yi次世界大战发生在大约2秒钟以前,此后,第二次世界大战,首次使用原子武器,人类登月,电子革命……都只不过是zui后1秒钟的事。   更换了时间尺度,人类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时间地图》通时间线,将人类的历史置于生物圈甚至整个宇宙的历史之中,讲述从宇宙大爆炸至今,宇宙、地球、生命、人类的“大历史”(Big History)。   大历史是一种新的尝试,在一个学术和知识日益碎片化的时代,破学科界限,综合生物学、考古学、物理学、历史学等多学科,为今天的读者提供统合性的新知识。   《时间地图》是大历史的创之作,荣获美国世界史协会2004年度图书奖。全球史奠基人威廉?麦克尼尔将本书与牛顿、达尔文的成就相提并论,《美国科学家》杂志称它“创了一种令人眼前一亮的新史观”,比尔?盖茨则称它“改变了我们看世界的方式”。 《时间地图》提供了一种新的世界观,更新了我们对历史和现实的认知。 ---------- “见识丛书” 《时间地图:大历史,*0亿年前至今》 《太阳底下的新鲜事:20世纪人与环境的全球互动》 《革命的年代:1789-1848 》 《资本的年代:1848-1875》 《帝国的年代:1875-1914》 《极duan的年代:1914-1991》 《瘟疫与人》 《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史》 《守夜人的钟声:我们时代的危机和出路》 《1913,一战前的世界》 《一万年的爆发:文明如何加速人类化》 …………
清朝前纪
清朝前纪
孟森
¥9.99
《清朝前纪》是孟森先生南京中央大学讲授满洲历史时的讲义,全书分纲领、女真纪、建州纪第二、建州左卫前纪第三、肇祖纪第四、褚宴充善纪第五、妥罗纪第六、兴祖纪第七、景祖纪第八、显祖纪第九、附王杲纪等十一篇。这些研究成果可以与后期的《满洲开国史讲义》、《清史讲义》及《明元清系通纪》相对照。
帝制时代的末世挽歌清史演义(下)
帝制时代的末世挽歌清史演义(下)
蔡东藩 著
¥9.80
本书为“蔡东藩说中国史”的清史通俗演义,上下册共一百回,从后金关、清朝建立,到康乾盛世、盛极而衰,再到内乱不断、太平天国,后洋务运动、清朝灭亡,精彩演绎了清朝由满洲国到辛亥革命260多年的兴亡历程,重现了这一时期几经分合、治乱相杂的历史画面。作者博采正史,间取稗官野乘,叙述平实流畅、有条不紊;自评自注,语言风趣,情理兼备。翻阅本书,如同一幅清朝的历史画卷缓缓展于眼前,时而金戈铁马,时而温柔缱绻,时而内乱纷争,时而忠奸博弈……让人目不暇,感慨万千。
三百年的大融合:南北史演义(上)
三百年的大融合:南北史演义(上)
蔡东藩 著
¥9.80
本书为“蔡东藩说中国史”的南北史通俗演义,上下册共一百回,从刘裕篡晋到元嘉之治,从钟离之战到侯景之乱,从孝文帝改革到杨坚称帝,精彩演绎近二百年南北朝兴亡历程。作者博采正史,间取稗官野乘,叙述平实流畅、有条不紊;自评自注,语言风趣,情理兼备。翻阅本书,如同一幅历史画卷缓缓展于眼前,时而金戈铁马,时而温柔缱绻,时而列国纷争,时而忠奸博弈……让人目不暇,感慨万千。
始皇帝的遗产:秦汉帝国
始皇帝的遗产:秦汉帝国
鹤间和幸
¥27.84
  本书是日本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系列“秦汉帝国”一卷。   《中国的历史》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之作,是日本历史学家写给大众的中国通史读本。丛书自上古到近代,内容含概量大,撰述者均为日本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作品大多构思巧妙,写法轻松,观点新颖,富于洞见,但同时又吸取了近些年来的诸多学术成果,利用了*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读性与严肃性兼备的重磅历史佳作。   本卷由日本学界该研究领域内的专家鹤间和幸撰写,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王子今教授推荐,作者通过文献辨析和实地勘察重新构建了秦汉四百年的兴衰史,分析了小秦、小汉通过与其他地域集团的冲突发展、壮大,兼并其他各国,终开创秦汉帝国的历史过程。本书特别侧重了东亚之中的中国、日本的视角。秦汉时期的日本列岛社会与中国相比的话是相当落后的,这是当时的事实。但是,即便如此,作者认为以中国为中心、从中华的角度视边境为夷狄的观点是不可取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本书的记述不是以华夷思想为中心的,而是注意到地域多样性、并且尝试从世界古代史的角度来认识中国历史的。   ?
中华的崩溃与扩大:魏晋南北朝
中华的崩溃与扩大:魏晋南北朝
川本芳昭
¥27.00
本书是日本讲谈社“中国历史”系列“魏晋南北朝”一卷。   《中国的历史》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之作,是日本历史学家写给大众的中国通史读本。丛书自上古到近代,内容含概量大,撰述者均为日本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作品大多构思巧妙,写法轻松,观点新颖,富于洞见,但同时又吸取了近些年来的诸多学术成果,利用了*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读性与严肃性兼备的重磅历史佳作。   本卷作者侧重探讨了夹在汉、唐两个统一帝国之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民族的形成过程、中华文明的本质;当时周边地区如日本、高句丽、百济与“中华文明”的互动关系及其影响。与许多国内学者不同,川本芳昭打破了国别的限制,而试图以“东亚世界”的眼光解读这段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华文明的传播与接受、以及这种文明的传播所带来的民族间复杂的互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