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中国的历程(增订本)精(试读本)
免费
本书辑录了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在美国、德国以及港台地区发表而未收大陆《黄仁宇全集》的论文、随笔、书评等15篇文字。黄仁宇先生的文字一如既往地保持了纵横中外、从容讲解的风格,以全球史眼光看中国现代化之路,给人带来重要的历史启迪。


晚清政治与传统文化
¥44.00
《晚清政治与传统文化》是一部史论文集。朱东安先生毕生研究晚清政治以及与曾国藩相关的历史事件,对历史资料的占有和研究方法都有独到之处。这部论文集主要关注晚清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与之相关的人物对事件发生发展的影响,分为八个专题:太平天国的性质与作用、天津教案的起因与性质、义和团运动的主导思想与历史作用、袁世凯与辛亥革命、晚清政府与曾国藩集团、曾国藩集团的社会基础与特点、曾国藩集团的社会基础与特点、曾国藩集团与传统文化、曾国藩的学术思想与造诣。


辉煌年代:国史丛书(全12册)
¥194.99
“读点国史:辉煌年代国史丛书”选择在共和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转折或引起过社会加速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12个年份为切入点,一年一本,以生动的文笔和翔实的资料记述了这一年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描述其经济政治发展状况和社会风貌,论述其在新中国65年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地位。 丛书共12卷,分别为: 《读点国史:辉煌年代国史丛书:新元初始——1950年的中国》 《读点国史:辉煌年代国史丛书:大业宏图——1954年的中国》 《读点国史:辉煌年代国史丛书:意气风发——1956年的中国》 《读点国史:辉煌年代国史丛书:关山飞渡——1962年的中国》 《读点国史:辉煌年代国史丛书:激荡岁月——1976年的中国》 《读点国史:辉煌年代国史丛书:伟大转折——1978年的中国》 《读点国史:辉煌年代国史丛书:春潮涌动——1984年的中国》 《读点国史:辉煌年代国史丛书:迎风破浪——1992年的中国》 《读点国史:辉煌年代国史丛书:继往开来——1997年的中国》 《读点国史:辉煌年代国史丛书:众志成城——2003年的中国》 《读点国史:辉煌年代国史丛书:奥运腾飞——2008年的中国》 《读点国史:辉煌年代国史丛书:筑梦辉煌——2013年的中国》


先秦史--吕思勉历史作品系列
¥23.10
《先秦史》是吕思勉所著中国断代史系列的*部,写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一九四一年由上海明书店印行。本书前半是一部先秦纪事本末,从辟传说讲到秦灭六国,后半分类论述先秦时期的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学术宗教。作者于“古史材料、古史年代、中国民族起源及西迁、古代疆域、宦学制度”也颇有心得。正文后附作者自撰的人名、地名、书名索引。


曾国荃与晚清大变局
¥23.92
本书是研究著名湘军将领曾国荃的历史著作。本书史料翔实,作者史学功底深厚,对于曾国荃有独到的研究,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历史人物传记。从论述的主题来说,本书充分发挥了作者在史学研究方面的强项,以曾国荃为切研究晚清政治格局。

中国纵横
¥34.01
这本书当中收录的是史景迁*有代表性的论文,反映了他尽可能精确、公正和透彻地思考中国的努力。内容分为五个部分:中西文化交流、儒家理论和国家权力、中国的社会历史、革命中国,以及恩师的介绍。书名叫做《中国纵横》,部分源自作者对诗人华莱士·史蒂文斯的敬意,因为他喜欢“纵横”这个词语,它寓意着曲折而不失目的性,还寓意着以某种逻辑来厘清“辐辏并”之脉络的努力。 学术研究本身就是一种难以控制的疯狂。如果沉默寡言,我们仍然可以作为这一研究领域的看护人,甚至可以安详地凝视着所有的一切,但却永远无法参与到*深刻的学术争鸣中去。 ——史景迁 史景迁作品系列: 《追寻现代中国》 《中国纵横》 《雍正王朝之大义觉迷》 《太平天国》 《改变中国》 《曹寅与康熙》 《康熙》 《大汗之国:西方眼中的中国》 《王氏之死》 《利玛窦的记忆宫殿》 《胡若望的疑问》 《前朝梦忆》


赢得人心的较量——周恩来与国共南京谈判
¥19.00
抗日战争胜利后,*应邀赴重庆行和平谈判。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后,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抵达南京,继续与国民党及美国政府代表展了10个月零4天的极其艰苦复杂的谈判。本书通过“力控中原战火”“调停东北内战”“谈判黄河归故”“抵制‘国大’召”“辟第二战场”等专题,全面深细致真实地叙述和研究了这一波谲云诡的全过程;并且将周恩来的谈判艺术、人格魅力、梅园精神等内容自然而贴切地体现在叙述中。


两晋南北朝史(一)
¥23.99
吕思勉编著的《两晋南北朝史》一共四册,集中阐述了两晋的政治形势、南北朝朝代的更迭以及这一时期的社会组织、人民生活、文化、学术和宗教。吕公以严谨之精神、专业之笔触、高尚之情怀将两晋南北朝史娓娓道来,旁征博引,一气呵成。个中滋味,令人掩卷深思。称其为断代史中的权威之作、精品之作绝不为过。


两晋南北朝史(四)
¥23.99
吕思勉编著的《两晋南北朝史》一共四册,集中阐述了两晋的政治形势、南北朝朝代的更迭以及这一时期的社会组织、人民生活、文化、学术和宗教。吕公以严谨之精神、专业之笔触、高尚之情怀将两晋南北朝史娓娓道来,旁征博引,一气呵成。个中滋味,令人掩卷深思。称其为断代史中的权威之作、精品之作绝不为过。


在大清帝国的航行:英国人眼中的乾隆盛世
¥11.25
本书是英国访华使团于1792年9月至1794年9月访问中国期间及往返途中的见闻记录。作者对使节的公活动行了较为忠实的叙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国际形势和中国的社会状况。他亦将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圆明园的宫殿、万里长城的情况行诸笔墨,还描述了使团成员逗留清廷时的种种感受,笔触充满异样情味。而其中对18世纪中国的人文风貌、宫廷生活的描绘和对两国迥异风俗的对比观察,尤其具有研究和参考价值。


申报报道与评论(中)
¥75.00
本册文献集编纂收录了《申报》对李顿调查团的报道和评论。作为民国时期具有影响力的重要报刊之一,《申报》对李顿调查团的派遣、在中国两国的调查活动、报告书的出台,以及中日之间的外交斗争和国联讨论中日冲突的历次会议情形,有大量的报道和评论,是了解和研究李顿调查团的重要参考资料。


明史讲义(国学基本文库)
¥27.00
本书是作者20世纪30年代初在北京大学授课时的讲义。明史讲义全书分为二编:编总论明史在史学上的地位和明史体例;第二编分为《开国》、《靖难》、《夺门》、《议礼》、《万历之荒怠》、《天崇两朝乱亡之炯鉴》、《南明之颠沛》七章,对明朝各个时期的史实进行了高度概括,见识高远、考证翔实、轮廓清晰,在明史研究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


国史馆藏档(一)
¥75.00
国史馆藏档(一)


中央日报报道与评论(中)
¥90.00
本书集编纂收录的资料是《中央日报》关于李顿调查团在远东调查中日冲突真相期间的新闻报道,时间起始于1932年2月李顿调查团离欧开始远东之行,止于同年9月李顿调查团离华返欧及调查团报告书出台前。这些新闻资料反映了李顿调查团在中日两国主要是在中国开展的调查活动,以及李顿调查团撰写报告书的情况,同时也揭示了中国政府与民众、社会舆论对李顿调查团态度的变化。此外,本册还收录了部分中日关于东北关税等问题的交涉。


东嘎石窟壁画(典藏中国·中国古代壁画精粹)
¥14.40
内容简介 本丛书以公元16世纪以前西藏境内的七座古代寺院的壁画遗存为主题,这些壁画遗存分别为西藏阿里地区的古格王宫壁画、科迦寺壁画、托林寺壁画、东嘎石窟壁画,日喀则市的夏鲁寺壁画、白居寺壁画,山南地区的扎塘寺壁画。以上七处壁画的年代跨度大约从公元11世纪至公元17世纪,基本反映了早期西藏民间绘画艺术的风貌。由于这些壁画绘制年代较早,因此,壁画的图像学研究与寺院考古目前基本都处于学术研究阶段,很多图片资料将通过本套丛书首次出版。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论
¥26.00
本书主要是章太炎与刘师培的文章选集,内容围绕近三百年学术史展。书前有罗志田的导读,书末附有邓实、樊少泉的三篇文章。 “近三百年学术史”这个题目,梁启超和钱穆各有专著论述。二书一直都是清代学术史的权威参考书。其实,二人有明显的倾向性,所论未必公允。 本书的出版,可以帮助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审视这段学术史。


明史演义(一本书读懂大明王朝的权利游戏)
¥27.99
《明史演义(现代白话版)》是《历朝通俗演义(现代白话版)》的明朝部分,详细记叙了朱元璋从平民发迹到建立大明王朝,再到明朝灭亡二百七十六年间的历史。作者将历史人物行艺术再加工,以人物演义的形式生动描述了明朝的政治、经济、军事等面貌;采纳众多历史典籍,咏叹大明王朝的兴亡,并启发后世引以为鉴。 全书旁征博引,文史详备,真实可靠,行文张弛有度,自批自评,妙趣横生,其人物丰富,主次分明,故事生动,评独到,集文学性与历史性、趣味性于一体,让人读来不忍释卷,可谓通俗史著的经典之作。不但可以作为一般的休闲读物,也可以作为历史爱好者的参考书。


有间文库:中国大历史
¥9.99
《中国大历史》全书按中国历史社会的变迁划分为:上古史、中古史、近古史、近世史、现代史五个不同的时期,详细地记叙了上起远古时代,下至民国十一年的中国历史。


近代中国军政关系与“军阀”话语研究(增订本)
¥46.80
20世纪上半叶,中国长期处于军人秉政的状态,国家军政关系失却平衡,于是出现了一个批评性用语——“军阀”。作者长时间努力搜求史料,梳理中外研究成果,在究明近代中国军政关系的演变与整合过程,及“军阀”这一话语的产生、流变、传承和运用方面,行了清晰晓畅的论证。于2009年10月,以《近代中国军政关系与“军阀”话语研究》为题在我局出版。成书后,获得学界肯定。桑兵教授发表论文,评价本书的研究“较前人展显著,长期争论不休的‘军阀’概念产生问题的讨论,的确得出了新的学术结论”。 此后十余年中,学界关于军政关系专题和军阀话语考订,在论著和资料发掘方面都有新成果出现。作者以此为借镜, 在原有基础上行再研究,而有新发现和新思考,拟将这些成果汇集起来,做成《近代中国军政关系与“军阀”话语研究》的增订本。 本次增补文字总约14000字。首先是增加西村成雄先生的序言。章增补了近千字的一个小节,以概述全书各章要。在第四章增加约7千字的第四节《“炮声”:“军阀”话语新考》,是对于军阀语词发现时间新史料的研究,并力图提出更完整的结论。与之对应的初版第四章原有描述,没有更动,但是在两个相关作了注释,以方便读者的比对与思考。 其余的文字增补,大致分布于各章节的十余个要,文字长短不等,或一二短句,或数百字,内容涉及认知总结,问题评,相关史实的分析强化,以及一些史料与解释的补充。同时梳理全书文字,使表述更加顺畅。 在全书的层级结构与标题方面,改写了原有标题过半数以上,截分了一些篇幅过长的段落,相应地增加了多个新标题。

潘效苏集辑注
¥182.40
潘效苏是晚清时代的高级官员,曾随左宗棠收复新疆。潘效苏由甘肃按察使升任新疆巡抚,后以贪墨为由被参劾,发遣张家口军台。在新疆任中,潘效苏面对沙俄和英国觊觎新疆,屡屡制造边境纠纷,调拨民族关系的严峻形势,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维护主权,制止民族分裂,并积极推行新政,展屯垦,发展有线电报、邮政等公益事业。潘效苏与军机处等朝廷部门和其他地方官员的往来奏折、函电都是今天研究晚清新疆历史的重要史料。《潘效苏集辑注》由杜宏春从中国历史档案馆等部门馆藏史料文献如《宫中档》、《军机录副》等汇集而成。该辑注依照史料文献形成时间的次序排列,勘订错讹脱衍,并且对里面人名、地名和制度名词做了必要的注释,有助于读者掌握史料形成的背景和内容所指。?

台湾通史(全两册)
¥218.40
甲午中日战争后,台湾成为日本的殖民地。一批台湾爱国文化人士为保存民族传统和文化、宣扬民族精神行了不懈的努力,著名史学家连横所著的《台湾通史》便是这一努力的成果之一。《台湾通史》也是连横一生*重要的著作,它自1920年11月至1921年4月分上、中、下3册在台湾初版以来,先后在台湾和大陆至少印行过十几种版本。其中抗战胜利后,商务印书馆首次在大陆印行该书。《台湾通史》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和很高的社会价值,是一部闪烁着爱国主义光辉的史著,同时也极富学术价值,其中其记载的一些其他史书上不易见到的史料,至今仍为人们所喜欢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