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帝国系列:征服者的铁蹄16
¥20.90
战争中,与敌人合作意味着背叛,但保罗萨特却这样描述了战时的两难处境:“不与我们的敌人同流合污,我们就寸步难行,没有饭吃,甚至没法呼吸。我们的血管里连一滴血都没有,但是他们有。整个国家既抵抗又合作。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可疑的,我们不知道我们做的对不对。一种微妙的毒药连我们好的行为都腐蚀了。”


第三帝国系列:斯大林格勒14
¥20.90
“我的国家所能期望的好的结果就是双方个平局;任何夺取斯大林格勒的希望都会化为泡影。”德国陆军元帅曼施泰因这么总结道。在历史上,没有记录斯大林格勒炼狱的确切伤亡数字。但是德军第6集团军的25万官兵,除了9万多人投降外,的确有约12.5万人在斯大林格勒的战斗中阵亡或死于寒冷、饥饿及疾病。大概另有3.5万人安全逃离。至于苏联方面,虽然取得伟大的胜利,但却付出75万人阵亡、负伤以及失踪的巨大代价。


第三帝国系列:远海之战12
¥20.90
回顾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大多是陆上交锋,但在海上,特别是远海,一场生死搏斗更是惊心动魄。德国海上舰只,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火力上,都要比英国海军弱。然而,它们通过灵活的战术,给盟军以沉重的,仅1941年4月,盟军舰只损失吨位就达70万吨。随着战争的推,第三帝国崩溃了,海军也随之消亡。可那段历史,至今仍让人心有余悸。


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维度
¥20.00
本书试图梳理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有关空间转向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的理论研究,探索空间和历史与社会发展的复杂关系,对既往的研究成果进行解读和评估,考察空间和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密切联系。本书初步提出,历史唯物主义当代建构中,空间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维度。


世界经典战役全知道
¥24.80
本书汇集了从公元前15世纪至现代多场经典战役,全面讲解战役的过程,重介绍战争双方在战役中的军队部署、战术运用、智慧得失,并对战役的影响行分析和总结。全书再现了3500多年中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和地区所经历的血与火的洗礼。


马克思主义政治价值范畴研究
¥39.00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揭示政治范畴的实践内涵与经济本质以及价值范畴的实然内涵与应然内涵基础上,阐明了政治价值的实然规定、应然质素以及内在本质,揭示政治价值的四大辩证特性和三大功能。。2、从实践根源与主体存在相结合的维度揭示了政治价值的生成根据及其蕴涵的实然规定与应然质素。3、从个体、共同体、人类的辩证关系视角,把政治价值划分为个体性政治价值、共同体政治价值和人类政治价值三大存在类型。


终极武器对决:航空母舰VS两栖攻击舰
¥22.50
本书精心选取了二十余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服役的、各国*代表性的航空母舰和两栖攻舰,对它们的作战性能和装备情况行了详细介绍,并将实体图片与电脑彩绘相结合,全面细致地展现了它们的外观特征。 与此同时,本书独树一帜地将两种舰的性能参数以图表的形式行了对比分析,力求使读者直观地了解它们的实力对比情况,并从中得到启发。 本书具有较高的参考和收藏价值,是广大军事迷和关心国防事业的朋友们的读物,同时,也适合作为广大青少年朋友的国防科普知识读物。


做合格的领导——中国古代官德概要
¥9.75
中国古代官德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是历代政治家和思想家不断总结为官从政的经验教训而逐步形成的,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国家治理和官员道德建设的基本规律,凝聚了中华民族丰富的人生智慧和治国理政经验,是当代干部为官从政和修身养德的有益资材。作者立足现代视角,以虔敬、辩证和扬弃的理念,梳理了中国古代官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归纳了古代官德的培养与建设方法,总结了古代官德的积极作用,分析了继承古代官德应有的态度,探讨了古代官德建设的启示和当代新型官德建设的途径,从而发挥古代官德文化资政育人的作用。


廉政反腐理论与信息化实践
¥27.20
信息化作为新的反腐手段,以其高效性、便捷性逐渐成为反腐的重要方法。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深刻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运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等手段来发现“线索”、固定“证据”,成为“让监督插上科技的翅膀”*有力的手段。本书就是基于廉政反腐的信息化视角讨论廉政反腐的理论与信息化实践问题,通过对廉政反腐理论和信息化实践的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本书既可以为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和各级政府部门实施廉政反腐的信息化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又可以作为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工作人员、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硕士生和本科生的培训教材,还可以作为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和政府机关实施廉政反腐信息化的参考工具。


冷战后世界秩序与中国的发展
¥30.00
本书按照历史唯物注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具有反作用原理出发,在分析当今生产全球化的基础上,对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发展目标时会遭遇的挑战行比较细致的学术分析。


大国战略与世界秩序
¥79.00
本书从传统与新兴大国的视角来观察和思考大国在国际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定位,在当前和未来国际秩序变革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世界秩序的现状和未来。本书有助于新兴大国合理确定国际秩序改革目标、准确定位自己在国际社会的身份与作用,并制定合理的外交策略、运用恰当的政策工具,兼具理论价值与学术意义。


高卢的雄鸡:古典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史研究
¥39.00
《高卢的雄鸡:古典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史研究》讲述的是在新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古典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兴起历程。在西方学界,通常将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称之为“古典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的谱系中,古典马克思主义始终占据着始祖的地位。古典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史的发展历程,就是对旧政治哲学的批判和超越的过程,就是它为政治哲学重新奠基的过程。


从公司治理到国家治理
¥11.00
内容简介 治理改革是中国转型发展的一条重要主线,从公司治理到政府治理和社会组织治理的改革,再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治理理念逐渐上升到国家高度,传播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已经影响到我们社会的方方面面。 本书运用灵活的语言、生动的案例,不仅总结治理的一般规律、列举常见的治理误区,而且详述不同组织治理的现状和发展等内容,后落脚到中国目前的治理改革与发展,内容丰富而又不失趣味性和可读性。书中强调了分类治理和配套治理改革的理念,可为读者深入了解当前的国家治理改革提供启发;阐述的绿色治理观念便于读者明晰中国治理改革的要求。


美军国防语言建设概论
¥25.00
针对中国的崛起,美国的军事战略做了重大调整,美国防部积极开展面向亚太地区的国防语言能力建设,把中国语言和文化作为其部队国防语言教育训练重点,并调动国务院、*、国防部、中央情报局等四个联邦机构的资源,在全国加强以国家安全为指向的外语教育训练,以期促使掌握亚太关键语种的美国公民人数大幅度增加,增强军队国防语言能力建设的群众基础。 在校院各级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下,理工大学国防语言研究中心,集中研究力量,聚焦美军国防语言体系、外军文化中心战、我军改革建设发展与国防语言能力关系等重点,加大理论研究力度,取得了一批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学术研究成果,研究成果应用于外语教学,推进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国防语言教学与研究体系的建设发展,研究成果应用于上级咨询,有利于准确把握美军军事战略新动向及对我国安全的影响,有助于上级机关知己知彼,采取应对之策,对准确把握美军军事软实力建设现状及特点具有重要现实价值。 本书从美军呼吁增强提升军队的外语能力入手,涵盖美军的国防语言建设白皮书、美国防部国防语言建设战略、各军种具体语言和文化战略、国防语言与国家安全教育报告等诸多方面内容。


民营企业与商会组织党建工作案例选编
¥17.61
民营企业与商会党组织是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本书旨在通过总结民营企业和商会党建工作经验,拓展新时代民营企业与商会组织党建工作思路,为持续推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发挥民营企业和商会党组织在促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中的积极作用提供有益借鉴。


改革开放与当代中国智库(“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书系)
¥22.80
清华大学朱旭峰教授的《改革放与当代中国智库》一书立足于中国改革放40年,系统审视了中国智库在改革放过程中的发展历程和现实作用,并深分析了新时代多元化的中国智库体系及智库运行体系中的新主体,以期全面认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现状、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本书提出了新时代中国智库建设的十大关键词,即专业、影响、独立、创新、务实、竞争、合作、激励、监督、国际化,对于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铁甲舰与前无畏舰百科图鉴
¥98.00
19世纪后,随着蒸汽机被应用于海军,木质的风帆战舰逐渐被覆盖铁甲的蒸汽战舰取代。1860年法国“光荣”号的服役标志着铁甲舰的诞生。铁甲舰的发展充满了曲折,从和风帆战舰一样的舷侧炮门战舰,到腰房炮室战舰,再到19世纪80年代晚期的中线布置的炮塔式战舰,铁甲舰逐渐向战列舰发展。至19世纪末,铁甲舰已经完美化为战列舰,由于后来划时代的“无畏”号战列舰的出现,这些早期战列舰也被称为“前无畏舰”。《铁甲舰与前无畏舰百科图鉴》将针对这段时间内的铁甲舰与前无畏舰为大家行介绍。


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与当代民生建设
¥18.00
民生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是人类社会得以前进的不竭动力。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刻起,民生问题就已存在,尽管无人意识到。正是民生的需求才促进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也正是民生需求的实现受到了阻碍才促使被统治阶级的武力暴动,促进了朝代的更替和人类社会制度的更替,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对民生追求的不断扩大、提升,同时,各个社会和朝代为解决民生问题及维护其统治进行各种改革,也不断地推动民生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民生实践自古就已开始,民生思想滞后于民生实践,并在民生实践中产生、发展和完善。


信息化战争军队心理服务工作
¥31.05
本书紧贴信息化战争特,在科学介绍信息化战争心理服务工作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全面疏理我军心理服务工作的历史发展脉络,充分借鉴美军战时心理服务的成功经验,从信息化战争指挥员的心理评估与选拔、信息化战争信息情报的心理学评估、信息化战争应对被俘获的心理服务、信息化战争官兵心理应激及其干预、信息化战争反恐作战中的心理服务、信息化战争官兵自杀危机干预、信息化战争士气激励、信息化战争心理服务系统建设、信息化战争心理服务保障几个方面对如何展好信息化战争心理服务工作行了多角度、多层面的探索,填补了我军战时心理服务工作的空白,本书具有鲜明的战时特色,针对性、实用性、操作性很强。


军事网络技术基础
¥22.46
本书以军事信息系统网络为主要背景,介绍与之相关的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和基础技术。本书内容主要包括军事网络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数据通信基础技术、局域网和广域网典型技术与设备,以及军事网络服务、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

The Communist Manifesto
¥28.37
The “Manifesto of the Communist Party” was written by Marx and Engels as the Communist League’s programme on the instruction of its Second Congress (London, November 29-December 8, 1847), which signified a victory for the followers of a new proletarian line during the discussion of the programme questions. ??When Congress was still in preparation, Marx and Engels arrived at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final programme document should be in the form of a Party manifesto (see Engels’ letter to Marx of November 23-24, 1847). The catechism form usual for the secret societies of the time and retained in the “Draft of a Communist Confession of Faith” and “Principles of Communism,” was not suitable for a full and substantial exposition of the new revolutionary world outlook, for a comprehensive formulation of the proletarian movement’s aims and tasks. See also “Demand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in Germany,” issued by Marx soon after publication of the Manifesto, which addressed the immediate demands of the movement. ??Marx and Engels began working together on the Manifesto while they were still in London immediately after the congress, and continued until about December 13 when Marx returned to Brussels; they resumed their work four days later (December 17) when Engels arrived there. After Engels’ departure for Paris at the end of December and up to his return on January 31, Marx worked on the Manifesto alone. ??The first edition of the Manifesto was a 23-page pamphlet in a dark green cover. In April-May 1848 another edition was put out. The text took up 30 pages, some misprints of the first edition were corrected, and the punctuation improved. Subsequently this text was used by Marx and Engels as a basis for later authorised editions. Between March and July 1848 the Manifesto was printed in the Deutsche Londoner Zeitung, a democratic newspaper of the German emigrants. Already that same year numerous efforts were made to publish the Manifesto in other European languages. A Danish, a Polish (in Paris) and a Swedish (under a different title: “The Voice of Communism. Declarat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editions appeared in 1848. The translations into French, Italian and Spanish made at that time remained unpublished. In April 1848, Engels, then in Barmen, was translating the Manifesto into English, but he managed to translate only half of it, and the first English translation, made by Helen Macfarlane, was not published until two years later, between June and November 1850, in the Chartist journal The Red Republican. Its editor, Julian Harney, named the authors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introduction to this publication. All earlier and many subsequent editions of the Manifesto were anonymo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