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尚书:中华经典藏书(升级版)
尚书:中华经典藏书(升级版)
顾迁
¥6.99
  《尚书》我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战国时总称为《书》,汉人改称《尚书》,意即“上古帝王之书”。《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尚书》一直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既是帝王的教科书,又是贵族子弟及士大夫必遵的“大经大法”,具有着巨大历史文化价值的古代文献。
四书章句集注-3
四书章句集注-3
朱熹
¥6.99
《四书章句集注》是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与"五经"于一体的巨作,是一部儒家理学的名著,是封建社会重要的经典著作,为宋代朱熹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其内容分为《大学章句》(1卷)、《中庸章句》(1卷)、《论语集注》(10卷)以及《孟子集注》(14卷)。朱熹首次将《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并列,认为《大学》中"经"的部分是"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传"的部分是"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而由"子思笔之于书以授孟子"。四者上下连贯传承而为一体。《大学》、《中庸》中的注释称为"章句",《论语》、《孟子》中的注释集合了众人说法,称为"集注"。后人合称其为"四书章句集注",简称"四书集注。 《四书章句集注》19卷,朱熹于公元1190年在漳州刊出。其后学关于"四书"的讲义或精义之类的书很多。据清人陈衍《福建通志》统计,仅福建朱子学者的这方面著作就有150种之多。其学风基本上都是重义理而轻训诂,形成了不空谈、务致用的传统。可以说, 《四书章句集注》一书,上承经典,下启群学,金科玉律,代代传授,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礼记·孝经:中华经典藏书(升级版)
礼记·孝经:中华经典藏书(升级版)
胡平生,陈美兰
¥8.82
《礼记》为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汉族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是一部以儒家礼论为主的论文汇编,内容涵盖战国以后及西汉时期社会的变动,包括社会制度、礼仪制度和人们观念的继承和变化等,阐释礼经意涵,可指引后人阅读礼经的思考方向。   孝道,是“中国固有文化的精华”,以“尊老,敬老、养老、送老”为基本内涵;而《孝经》一书是中国古代汉族政治伦理著作。涉及孝道,说到了一些行孝的具体事项,其核心是以“孝”劝“忠”。一些内容在今天,仍是新社会的伦理道德的一个组成部分。
59元6本 跟着古人学品茶:中国*美茶诗
跟着古人学品茶:中国*美茶诗
杨多杰
¥52.80
我国既是“茶的国度”,又是“诗的国家”。文人,爱作诗,也爱喝茶,于是诞生了大量茶诗。在茶诗中,我们得以还原古代文人的真实品茶场景,再现他们的风流雅趣;在茶诗中,我们得以通过文人间品茗赠茶的佳话感受千年前的情谊与温度。书中选取了40首茶诗,涉及历代茶诗中的经典篇目,内容上涉及产茶、采茶、品茶等关于茶的方方面面。书中通过诗作赏析、茶诗誊抄,让读者由茶诗出发深入了解茶知识、茶文化,通过抄写茶诗在静心养性的同时更细致感受中国茶诗之美。
变的思维:悦读《易经》
变的思维:悦读《易经》
隋思喜
¥5.99
《易经》,亦称《周易》,包括《经》和《传》两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作为占卜之用。《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汉书•艺文志》称《周易》的成书经历了“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的发展过程,其中的“三圣”主要指的是伏羲、文王和孔子。《周易》被誉为群经之首,奠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根基,形成了中国人理解自我与世界关系的思维方式,发挥了中国人修心养性的“内圣”之学,规定了中国人的齐家之道,塑造了中国人经世致用的外王之学,培育了中国人医武养生的生命智慧,影响了中国人的审美意识……《易》的精神已经渗透到了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生命*基本的文化心性之结构。
59元6本 幼学琼林诵读本
幼学琼林诵读本
“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读本编委会
¥11.20
《“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读本系列:幼学琼林诵读本》的正文前有“内容导读”和“诵读指导”。“内容导读”包括对经典的成书过程、作者和作品思想等方面的综述,“诵读指导”则请播音专业的专家从朗诵角度对每《“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读本系列:幼学琼林诵读本》诵读时的语气、重点和感情变化等进行指导。底本采用权威的通行本,正文原文采用三号楷体大字,符合学生阅读习惯,保护学生视力;字上用现代汉语拼音注音,拼音的标注以《汉语大字典》注音为准,在语流中发生变调的,一律标注本来的声调;页下附有难字、难词、难句注释,注释尽量参照*研究成果,语言简洁通俗,表述精准易懂。
王阳明全集1:序、传习录、文录全集
王阳明全集1:序、传习录、文录全集
王阳明
¥9.99
《王阳明全集1:序、传习录、文录全集》以权威的明朝隆庆初刻本《王文成公全书》为底本,收录13篇序言、卷一至卷八,包含传习录和文录全集! 隆庆本《王文成公全书》总共三十八卷,是部阳明先生的全集,以后刊行的各种全集,基本都是依据此刻本翻刻或排印。本书在编校上,亦完全遵从隆庆本《王文成公全书》的体例和文本。本次出版的简体版《王阳明全集》,是以民国《四部丛刊》所影印的明隆庆刊本《王文成公全书》为底本,参考了《四库全书》本、中华图书馆本等版本,在从明朝至今关于王阳明的众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增加了第三十九卷《旧本未刊语录诗文补编》和第四十卷《旧本未刊祭文传记序跋补编》。
王阳明全集2:别录全集
王阳明全集2:别录全集
王阳明
¥9.99
《王阳明全集2:别录全集》以权威的明朝隆庆初刻本《王文成公全书》为底本,收录10卷别录,包含《奏疏》和《公移》全集! 隆庆本《王文成公全书》总共三十八卷,是部阳明先生的全集,以后刊行的各种全集,基本都是依据此刻本翻刻或排印。本书在编校上,亦完全遵从隆庆本《王文成公全书》的体例和文本。本次出版的简体版《王阳明全集》,是以民国《四部丛刊》所影印的明隆庆刊本《王文成公全书》为底本,参考了《四库全书》本、中华图书馆本等版本,在从明朝至今关于王阳明的众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增加了第三十九卷《旧本未刊语录诗文补编》和第四十卷《旧本未刊祭文传记序跋补编》。
59元6本 四书
四书
陈晓芬,王国轩,万丽华,蓝旭
¥20.82
  《四书》是《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的合称。《论语》、《孟子》原自有书,《大学》、《中庸》原来是《礼记》中的两篇,没有独立成编。南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著名理学家朱熹在福建漳州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汇集在一起,作为一套经书刊刻问世,并为其作章句集注。由于“四书”分别出自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曾参、子思、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也称《四子》),简称为《四书》。朱熹著《四书章句集注》,具有划时代意义。汉唐是《五经》时代,宋后则《四书》时代。从元代始,《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各级学校的书,成为士子求取功名利禄的阶梯,影响达七百年之久。 【各书简介】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是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记录下来,在战国初期汇辑成书的。《论语》是儒家的原始经典之一,体现了儒家创始人孔子的重要思想――仁。这一思想贯穿他的哲学、政治、教育、伦理、文化主张的各方面,也贯穿于《论语》全书。   《大学》传说是孔子的弟子曾参所著。在唐代以前没有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到宋代,理学创始人程颢、程颐非常重视《大学》,朱熹在二程的基础上,重新编次,分为经一章,传十章。《大学》明确提出了“三纲领”,即“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又有“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三纲八条成为中国古代社会伦理道德的核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庸》一般认为它是孔子的孙子子思所著,《史记`孔子世家》称“子思作《中庸》”。二程对《中庸》赞赏有加,再到朱熹继承二程思想,把《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来,成了《四书》之一。《中庸》在儒家典籍中,是高层次的理论色彩很浓厚的著作。可以说宋明理学之所以能达到哲学高峰,和《中庸》是密不可分的。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孟子》一书是孟子思想的记录,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完善。在汉代,《孟子》已经成为重要思想著作,被看作辅助“经书”的“传”书,汉文帝为《论语》、《孝经》、《 孟子》、《尔雅》各置博士。五代时,后蜀主孟昶命令为十一经刻石,其中就包括《孟子》,这可能是《孟子》列“经书”的始。
四书章句集注-4
四书章句集注-4
朱熹
¥6.99
《四书章句集注》是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与"五经"于一体的巨作,是一部儒家理学的名著,是封建社会重要的经典著作,为宋代朱熹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其内容分为《大学章句》(1卷)、《中庸章句》(1卷)、《论语集注》(10卷)以及《孟子集注》(14卷)。朱熹首次将《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并列,认为《大学》中"经"的部分是"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传"的部分是"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而由"子思笔之于书以授孟子"。四者上下连贯传承而为一体。《大学》、《中庸》中的注释称为"章句",《论语》、《孟子》中的注释集合了众人说法,称为"集注"。后人合称其为"四书章句集注",简称"四书集注。 《四书章句集注》19卷,朱熹于公元1190年在漳州刊出。其后学关于"四书"的讲义或精义之类的书很多。据清人陈衍《福建通志》统计,仅福建朱子学者的这方面著作就有150种之多。其学风基本上都是重义理而轻训诂,形成了不空谈、务致用的传统。可以说, 《四书章句集注》一书,上承经典,下启群学,金科玉律,代代传授,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每天半小时读懂《论语》
每天半小时读懂《论语》
李飞
¥9.90
本书在精研《论语》的基础上,选取《论语》中的精华思想进行了精确细致的释义和智慧解析,不但能够为文学爱好者提供若干研究线索,更便于普通读者正确理解《论语》中的主张和所蕴藏的现代智慧,实为雅俗共赏之佳作。   本书汇集了孔子为人处世智慧的精髓,对于如何提高个人修养,如何在社会上立足,如何学习等问题进行了深刻透彻的论述,并且还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读者更加深刻地领悟孔子言论中的智慧。翻开它,相信定能让你受益匪浅。
《礼记》的现代阐释(江苏省“青蓝工程”资助)
《礼记》的现代阐释(江苏省“青蓝工程”资助)
吴蕴慧
¥16.80
本书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切入,分析《礼记》所代表的传统礼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揭示和谐社会现代礼仪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实质,探讨礼仪在传统和现代融合中的发展趋势,实现礼仪与文化、道德与修养的相互贯通。
59元6本 中信国学大典·唐诗三百首
中信国学大典·唐诗三百首
康震,陈伯如
¥15.99
  《中信国学大典》是中信出版社引进自香港中华书局的一套深具国际视野、贴近当代社会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藏书。中信国学大典延聘国学泰斗饶宗颐为名誉主编,邀请海内外知名国学家担任经典的选编、导读及译注。内容则力求通俗易懂,结合现实生活,挖掘古代经典的当代意义,拉近经典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蘅塘退士(孙洙)编选的《唐诗三百首》,篇幅适中,所收作者兼顾众家,同时涵盖各种不同的诗歌题材,脍炙人口之作略无遗漏,历经二百余年,尚能光景常新,继续发挥中国古代诗歌启蒙与传统文化传承的作用。“中信国学大典”之《唐诗三百首》,学者康震、陈珀如在译注的同时,还加入了现代化的解读,令古老的经典有了现代化的韵味,别有新意。
三字经之中华文明
三字经之中华文明
何秀丽
¥6.50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经典中的启蒙篇章,包含天文、地理、教育、道德、文化、历史、典籍及故事等诸多方面,蕴含了许多的人生哲理和先思想,是学习中华经典文化的教材。原文三字一句,合辙押韵,朗朗上口。为了便于现代人正确理解原文意思,深刻把握经典内容,我们结合经典,结合实际,对《三字经》行解读,帮助人们认识到《三字经》中所蕴含的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和中国历史。以史为鉴,让生活在21世纪的现代中国人能够在读史中体会中国人的生活智慧和生活文化。
59元6本 中国家风:悦读《颜氏家训》
中国家风:悦读《颜氏家训》
缪方明
¥12.99
《颜氏家训》是我国一部流传久远、影响广泛的家训作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奉为家风建设的圭臬。作者颜之推以其一生坎坷而又丰富的经历,在家教、持家、治学、处世、养生等方面,对后人行了谆谆教诲,希望通过这些充满慈祥、智慧的家语,延续家风、提撕子孙,引导后人修德立身,专务圣贤之道。《颜氏家训》历来为后人所赏识,在历史、考据、音韵、文学、哲学、伦理等方面均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家风建设上更是直成为后世楷模,被誉为“家训之祖”,成为中华民族家风建设的珍贵资粮。
诗经全集
诗经全集
佚名
¥8.72
《诗经》现存诗歌 305 篇,包括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共 500 余年的民歌和朝庙乐章,分为《风》《雅》《颂》三章。大体上反映了周代的社会面貌和人民的思想感情。读它就好像读了一部周族从后稷到春秋中叶的发展史。《诗经》出色的艺术手法,韩愈称之为“葩”,王士祯说“如画工之肖物”,也就是说诗人善于塑造众多逼真的人物形象,就像花一样生动美丽。这种艺术境界,是与其语言艺术的高度成就分不开的。其中经前人总结的常用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59元6本 对话《诗经》
对话《诗经》
李山,华一欣
¥13.65
《对话诗经》分两部分,**部分针对《诗经》的性质、内容、时代精神等问题,通过对话进行阐释,便于读者了解《诗经》的整体状况以及研究它的入门书籍;第二部分精选《诗经》中**经典性、代表性且深入课堂的诗篇进行解读赏析,解读时按章论旨,按句注释,按篇赏析,三环相扣。引论丰富,解读详实,用语简洁,观点明确,使读者由点及面、条分缕析地了解词句的含义、章节的配伍和诗篇的主旨。本书由李山,华一欣著。
中华家训(第十卷)
中华家训(第十卷)
竭宝峰
¥0.99
凡盛衰在气象,气象盛则虽饥亦乐,气象衰则虽饱亦尤。今我家方全盛之时,而贤弟以区区数百金为极少,不足比数;设以贤弟处楚善宽五之地,或处葛熊二家之地,贤弟能一日以安乎?
中华家训(第五卷)
中华家训(第五卷)
竭宝峰
¥0.99
这是东方朔教育儿子如何容身避害的一篇家训。家训中表现出了东方朔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以折中态度为人处世的思想。我们应理解这是生活在黑暗的封建社会的士大夫为避免祸害,不得不采取的一种处世态度。这篇家训可以加深人们对封建社会本质的认识。
59元6本 《论语》言论评析(上下册)
《论语》言论评析(上下册)
卞朝宁
¥42.66
本书是继《〈论语〉人物评传》《〈论语〉事件评述》之后的又一本研读《论语》工具书。全书继续坚持史学研究的方法,从《论语》中梳理出93个主题概念(命题),并将孔子相关言论集中起来行评析。全书直评析孔子言论350余章,间评析言论则数倍于此。这种用若干主题概念来串连孔子相关言论的研究方法是具有创意义的,可以帮助研读者从儒家思想体系的整体高度来研读《论语》。
中国训诂学报 第1辑(试读本)
中国训诂学报 第1辑(试读本)
《中国训诂学报》编辑部 编
免费
  本期刊由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主办,是研究训诂学的专门期刊。重在弘扬和发展中国固有学术文化,荟萃训诂研究*成果,介绍*理念方法;集结训诂专业人才,展学术交流,促学术发展。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