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每满80减40 每天半小时读懂《论语》
每天半小时读懂《论语》
李飞
¥9.90
本书在精研《论语》的基础上,选取《论语》中的精华思想进行了精确细致的释义和智慧解析,不但能够为文学爱好者提供若干研究线索,更便于普通读者正确理解《论语》中的主张和所蕴藏的现代智慧,实为雅俗共赏之佳作。   本书汇集了孔子为人处世智慧的精髓,对于如何提高个人修养,如何在社会上立足,如何学习等问题进行了深刻透彻的论述,并且还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读者更加深刻地领悟孔子言论中的智慧。翻开它,相信定能让你受益匪浅。
每满80减40 左传选评
左传选评
王维堤 撰
¥22.99
  《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是我国早的一部编年史,也是儒家经典之一。它记录了自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468年的历史,行文简劲畅达,记事详明生动,不仅是历史名著,也是文学名著,对后世有极大影响。为使今天的读者对这部名著有所了解,我们从中选了脍炙人口的35篇,加以简明的注释,同时,在"题解"中介绍其历史背景,在"讲评"中用今天的眼光对其中的人和事作分析评论。作者潜心于《左传》多年,见解精辟,行文流畅,使本书具有很高的思想性、趣味性和可读性。本书还配有一些插图,增加读者的感性认识。
每满80减40 幼学琼林诵读本  中华书局出品
幼学琼林诵读本 中华书局出品
“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读本编委会
¥11.20
《“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读本系列:幼学琼林诵读本》的正文前有“内容导读”和“诵读指导”。“内容导读”包括对经典的成书过程、作者和作品思想等方面的综述,“诵读指导”则请播音专业的专家从朗诵角度对每《“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读本系列:幼学琼林诵读本》诵读时的语气、重点和感情变化等进行指导。底本采用权威的通行本,正文原文采用三号楷体大字,符合学生阅读习惯,保护学生视力;字上用现代汉语拼音注音,拼音的标注以《汉语大字典》注音为准,在语流中发生变调的,一律标注本来的声调;页下附有难字、难词、难句注释,注释尽量参照*研究成果,语言简洁通俗,表述精准易懂。
每满80减40 《十三经导读》全二册
《十三经导读》全二册
姜海军
¥88.00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儒学,而儒学的基本表现形式一直是经学,也就是研究儒家经典的学问。经学的基本研究对象就是十三经,即《周易》《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合称三礼),《左传》《公羊传》《穀梁传》(合称《春秋》三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本书即以这十三部儒家经典为对象,对它们进行阐释和导读,梳理它们在中国历代的传承与流变,分析它们对中国历史、文化各个方面的重要影响。依据篇幅和内容,书稿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介绍的是《周易》《诗经》《尚书》和三礼,下卷介绍《春秋》三传和《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每满80减40 礼记·孝经:中华经典藏书(升级版)  中华书局出品
礼记·孝经:中华经典藏书(升级版) 中华书局出品
胡平生,陈美兰
¥8.82
《礼记》为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汉族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是一部以儒家礼论为主的论文汇编,内容涵盖战国以后及西汉时期社会的变动,包括社会制度、礼仪制度和人们观念的继承和变化等,阐释礼经意涵,可指引后人阅读礼经的思考方向。   孝道,是“中国固有文化的精华”,以“尊老,敬老、养老、送老”为基本内涵;而《孝经》一书是中国古代汉族政治伦理著作。涉及孝道,说到了一些行孝的具体事项,其核心是以“孝”劝“忠”。一些内容在今天,仍是新社会的伦理道德的一个组成部分。
每满80减40 四书  中华书局出品
四书 中华书局出品
陈晓芬,王国轩,万丽华,蓝旭
¥20.82
  《四书》是《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的合称。《论语》、《孟子》原自有书,《大学》、《中庸》原来是《礼记》中的两篇,没有独立成编。南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著名理学家朱熹在福建漳州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汇集在一起,作为一套经书刊刻问世,并为其作章句集注。由于“四书”分别出自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曾参、子思、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也称《四子》),简称为《四书》。朱熹著《四书章句集注》,具有划时代意义。汉唐是《五经》时代,宋后则《四书》时代。从元代始,《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各级学校的书,成为士子求取功名利禄的阶梯,影响达七百年之久。 【各书简介】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是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记录下来,在战国初期汇辑成书的。《论语》是儒家的原始经典之一,体现了儒家创始人孔子的重要思想――仁。这一思想贯穿他的哲学、政治、教育、伦理、文化主张的各方面,也贯穿于《论语》全书。   《大学》传说是孔子的弟子曾参所著。在唐代以前没有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到宋代,理学创始人程颢、程颐非常重视《大学》,朱熹在二程的基础上,重新编次,分为经一章,传十章。《大学》明确提出了“三纲领”,即“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又有“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三纲八条成为中国古代社会伦理道德的核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庸》一般认为它是孔子的孙子子思所著,《史记`孔子世家》称“子思作《中庸》”。二程对《中庸》赞赏有加,再到朱熹继承二程思想,把《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来,成了《四书》之一。《中庸》在儒家典籍中,是高层次的理论色彩很浓厚的著作。可以说宋明理学之所以能达到哲学高峰,和《中庸》是密不可分的。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孟子》一书是孟子思想的记录,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完善。在汉代,《孟子》已经成为重要思想著作,被看作辅助“经书”的“传”书,汉文帝为《论语》、《孝经》、《 孟子》、《尔雅》各置博士。五代时,后蜀主孟昶命令为十一经刻石,其中就包括《孟子》,这可能是《孟子》列“经书”的始。
每满80减40 四书章句集注-2
四书章句集注-2
朱熹
¥7.78
《四书章句集注》是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与"五经"于一体的巨作,是一部儒家理学的名著,是封建社会重要的经典著作,为宋代朱熹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其内容分为《大学章句》(1卷)、《中庸章句》(1卷)、《论语集注》(10卷)以及《孟子集注》(14卷)。朱熹首次将《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并列,认为《大学》中"经"的部分是"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传"的部分是"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而由"子思笔之于书以授孟子"。四者上下连贯传承而为一体。《大学》、《中庸》中的注释称为"章句",《论语》、《孟子》中的注释集合了众人说法,称为"集注"。后人合称其为"四书章句集注",简称"四书集注。 《四书章句集注》19卷,朱熹于公元1190年在漳州刊出。其后学关于"四书"的讲义或精义之类的书很多。据清人陈衍《福建通志》统计,仅福建朱子学者的这方面著作就有150种之多。其学风基本上都是重义理而轻训诂,形成了不空谈、务致用的传统。可以说, 《四书章句集注》一书,上承经典,下启群学,金科玉律,代代传授,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每满80减40 四书章句集注-3
四书章句集注-3
朱熹
¥6.99
《四书章句集注》是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与"五经"于一体的巨作,是一部儒家理学的名著,是封建社会重要的经典著作,为宋代朱熹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其内容分为《大学章句》(1卷)、《中庸章句》(1卷)、《论语集注》(10卷)以及《孟子集注》(14卷)。朱熹首次将《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并列,认为《大学》中"经"的部分是"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传"的部分是"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而由"子思笔之于书以授孟子"。四者上下连贯传承而为一体。《大学》、《中庸》中的注释称为"章句",《论语》、《孟子》中的注释集合了众人说法,称为"集注"。后人合称其为"四书章句集注",简称"四书集注。 《四书章句集注》19卷,朱熹于公元1190年在漳州刊出。其后学关于"四书"的讲义或精义之类的书很多。据清人陈衍《福建通志》统计,仅福建朱子学者的这方面著作就有150种之多。其学风基本上都是重义理而轻训诂,形成了不空谈、务致用的传统。可以说, 《四书章句集注》一书,上承经典,下启群学,金科玉律,代代传授,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每满80减40 王阳明全集1:序、传习录、文录全集
王阳明全集1:序、传习录、文录全集
王阳明
¥9.99
《王阳明全集1:序、传习录、文录全集》以权威的明朝隆庆初刻本《王文成公全书》为底本,收录13篇序言、卷一至卷八,包含传习录和文录全集! 隆庆本《王文成公全书》总共三十八卷,是部阳明先生的全集,以后刊行的各种全集,基本都是依据此刻本翻刻或排印。本书在编校上,亦完全遵从隆庆本《王文成公全书》的体例和文本。本次出版的简体版《王阳明全集》,是以民国《四部丛刊》所影印的明隆庆刊本《王文成公全书》为底本,参考了《四库全书》本、中华图书馆本等版本,在从明朝至今关于王阳明的众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增加了第三十九卷《旧本未刊语录诗文补编》和第四十卷《旧本未刊祭文传记序跋补编》。
每满80减40 中华家训(第六卷)
中华家训(第六卷)
竭宝峰
¥0.99
《中华家训》介绍了中国古代的“齐家”文化源远流长。“家训”、“家诫”一类著作,起源于东汉而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是当时世族社会教育制度的产物。在魏晋南北朝,我国部“家训”形式的著作出现了,这就是颜之推的《颜氏家训》。随后,从唐代开始一直到清末,这种“齐家”文化开始进入了它的繁荣期。其各种形式的家训、家规、族训、族规、治家格言、诫子弟书等等,纷纷出现,难以倒数。这类著作以家族和家庭中长辈对晚辈耳提面命的谆谆教谕的形式,将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和儒家文化精神通俗地灌输传授给子孙后代,使其“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即利用血亲伦常关系和长辈对晚辈的*影响力、约束力、达到“助人君,明教化”的目的。各种家训中有关立志、勉学、修身养性、待人接物的训诫,无非是要求“养君事君,忠孝为本”、“言则忠信,行则笃敬”、“慎言可偿还迹,立身扬名”,以维持世族的社会地位。这种家教的传统在我国古代社会一直延续下来,并且影响到近现代。
每满80减40 诗经  中华书局出品
诗经 中华书局出品
王秀梅
¥9.27
《诗经》是我国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共分风、雅、颂三大部分,本书入选的篇目都是历来公认的名篇,因篇幅所限,只选了96首,约为全书的三分之一。选本分题解、正义、注释、译文四部分。题解主要讲诗的主旨,注释力求简洁明了,译文力求准确流畅。选本中的每首诗,都经作者细心斟酌,反复思索,竭力阐明其主旨和各章间的内在联系,并力求言之有据。
每满80减40 诗经全集
诗经全集
佚名
¥8.72
《诗经》现存诗歌 305 篇,包括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共 500 余年的民歌和朝庙乐章,分为《风》《雅》《颂》三章。大体上反映了周代的社会面貌和人民的思想感情。读它就好像读了一部周族从后稷到春秋中叶的发展史。《诗经》出色的艺术手法,韩愈称之为“葩”,王士祯说“如画工之肖物”,也就是说诗人善于塑造众多逼真的人物形象,就像花一样生动美丽。这种艺术境界,是与其语言艺术的高度成就分不开的。其中经前人总结的常用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每满80减40 中华家训(第七卷)
中华家训(第七卷)
竭宝峰
¥0.99
我听说学习贵在治理自身,合宜的道德行为要先抓住根本,维护良好的社会风气要雷厉风行。宁可节俭,不要奢侈。当今物力艰难,人情不如从前,在生活日用方面争逐繁华富丽,动不动就好逸恶劳,尽力追求生活上的享受,许多事情违背了礼仪,习惯形成了很难纠正,长期这样,什么时候能结束呢?我不考虑自己的迂腐和粗疏,提出自己不成熟的主张,废除浮华崇尚高雅。我不敢说能将民俗带到淳朴的地方去,但反复慎重地思量,姑且想要在道德规范和礼节方面整治自身,才陈述这些,与志同道合者商讨。
每满80减40 尚书:第一部记言体史书(国学网原版点注,廖名春审定)
尚书:第一部记言体史书(国学网原版点注,廖名春审定)
赵敏俐,尹小林主编
¥1.65
《国学备览》是一套中等规模的古籍丛书。该书经选了先秦至晚清二千多年中国文化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名著81部,按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编排,涉及文学、艺术、历史、地理、科技、蒙学等,既有《大学》、《心经》等短篇名著,也有《史记》、《聊斋志异》等宏章巨制。全书所收均为善本全帙,并经海内外百名专家(庞朴、汤一介、白化文、冯其庸等)整理审阅,随文配有1500多幅相关插图,每部分均撰写了简明提要。这套电子书将以精装精排精编为目的,不断更新书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让每一位拥有这本书的国学爱好者都能有更好的阅读体验。对于读者的每一次反馈,我们都合理采纳,精益求精。
每满80减40 中庸大全集
中庸大全集
王峥嵘,文若愚
¥9.99
  《国学典藏书系:中庸大全集(超值白金版)》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典,其论证的主张和思想已浸透到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教体制、社会习俗、心理习惯和行为方式中。从古至今,无论是在士人还是在老百姓当中,《中庸》都是中国人一部不可逾越的圣典,很多人通过研读《中庸》获得了成功的智慧和方法。《中庸》的智慧具有普适性,它不仅是一部哲学经典,更是一部世俗生活的指导书,所以,它能够跨越时空,到今天仍可以给我们的心灵注入鲜活的生命力。不管你是学生、普通职员、企业家,还是政府官员,只要你进入《中庸》的世界,就必能获得智慧的启迪。虽然,注释、研究《中庸》的著作数不胜数,但有的旧注过于繁重,初学者无法驾驭,勉强读之,不得要领,反而降低了学习兴趣;有的版式过于单调,阅读时很容易产生疲劳。为了让广大读者能够轻松愉悦、全面有效地了解《中庸》,获得*的阅读效果,我们编写了这本《中庸大全集》。《中庸大全集》对《中庸》正文进行了详细的注释和翻译,以大量生动的事例阐释了《中庸》蕴含的博大智慧,对《中庸》中如何提升自我修养、为人处世、齐家立业等方面的思想作了全面深入的挖掘,把《中庸》的智慧导入现代社会的生活情境中,帮助读者更切身地领悟《中庸》,用《中庸》的智慧成就事业和人生。
每满80减40 中信国学大典·颜氏家训
中信国学大典·颜氏家训
李小杰,檀作文
¥12.99
【内容简介】中信国学大典(50册)是中信出版社引进自香港中华书局的一套深具国际视野、贴近当代社会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藏书。中信国学大典延聘国学泰斗饶宗颐为名誉主编,邀请海内外知名学者担任经典的选编、导读及译注。中信国学大典既收录了《论语》、《老子》、《孙子兵法》、《孟子》、《庄子》等不可不读、不可不知的中华经典名著,也囊括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颜氏家训》《世说新语》等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 《六祖坛经》是禅门的根本宝典,其中“见性成佛”的思想是促使佛教中国化的基石;“心性”学说对宋明两代理学家的思维方式和思想内容影响巨大。
每满80减40 品经典:诗无邪(一)
品经典:诗无邪(一)
傅斯年
¥10.99
“诗三百,诗无邪”,《诗经》,一部国学经典,数千年来诵读至今,各种研究和解读亦汗牛充栋。《诗无邪: 鉴赏、评析与考证》系傅斯年先生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任中山大学教授时,讲授《诗经》的讲义。作者以深厚的史学功底,提出许多新的《诗经》研究方法、理念和观点,是一部系统、全面研究《诗经》的经典之作。直到现在,书中的许多方法和思路也值得我们借鉴,是一本不折不扣的经典著作。
每满80减40 中国圣书:悦读《论语》
中国圣书:悦读《论语》
郭美星
¥11.99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是儒家学派*重要的经典,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从汉代起,《论语》即被列为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到南宋经理学大师朱熹集注而成为“四书”之一,是一部经受过两千多年历史考验的权威性经典,人称“中华*书”,堪称“中国的《圣经》”。《论语》成书以来即备受重视,不仅影响了中国的政治、哲学、历史、道德、教育、宗教等,而且其中的思想内容、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仍然在影响着世代的华夏子孙。
每满80减40 天理昭彰:悦读《四书集注》
天理昭彰:悦读《四书集注》
李翚
¥5.99
《四书集注》,全称《四书章句集注》,是《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四本书的合集,是宋代朱熹对先秦时期四本儒家经典行诠释的著作。此书南宋时被作为国学教材,自元以来一直被奉为科举考试的标准。赞颂的人认为它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发展起到承前启后和无可替代的作用,不仅主导中国思想文化六百多年,且影响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形成所谓“东亚儒文化圈”。但也有人对此书及朱子学的批评十分尖锐,甚至痛言其“以理杀人”。 《四书集注》以及朱子学为什么招致如此不同的评价呢?本书试图对此做出较为详细的介绍。
每满80减40 四书章句集注-4
四书章句集注-4
朱熹
¥6.99
《四书章句集注》是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与"五经"于一体的巨作,是一部儒家理学的名著,是封建社会重要的经典著作,为宋代朱熹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其内容分为《大学章句》(1卷)、《中庸章句》(1卷)、《论语集注》(10卷)以及《孟子集注》(14卷)。朱熹首次将《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并列,认为《大学》中"经"的部分是"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传"的部分是"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而由"子思笔之于书以授孟子"。四者上下连贯传承而为一体。《大学》、《中庸》中的注释称为"章句",《论语》、《孟子》中的注释集合了众人说法,称为"集注"。后人合称其为"四书章句集注",简称"四书集注。 《四书章句集注》19卷,朱熹于公元1190年在漳州刊出。其后学关于"四书"的讲义或精义之类的书很多。据清人陈衍《福建通志》统计,仅福建朱子学者的这方面著作就有150种之多。其学风基本上都是重义理而轻训诂,形成了不空谈、务致用的传统。可以说, 《四书章句集注》一书,上承经典,下启群学,金科玉律,代代传授,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每满80减40 王阳明全集2:别录全集
王阳明全集2:别录全集
王阳明
¥9.99
《王阳明全集2:别录全集》以权威的明朝隆庆初刻本《王文成公全书》为底本,收录10卷别录,包含《奏疏》和《公移》全集! 隆庆本《王文成公全书》总共三十八卷,是部阳明先生的全集,以后刊行的各种全集,基本都是依据此刻本翻刻或排印。本书在编校上,亦完全遵从隆庆本《王文成公全书》的体例和文本。本次出版的简体版《王阳明全集》,是以民国《四部丛刊》所影印的明隆庆刊本《王文成公全书》为底本,参考了《四库全书》本、中华图书馆本等版本,在从明朝至今关于王阳明的众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增加了第三十九卷《旧本未刊语录诗文补编》和第四十卷《旧本未刊祭文传记序跋补编》。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