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机器革命
¥9.99
【内容简介】《第二次机器革命》是一本充满积极和智慧力量的书。《第二次机器革命》将改变我们思考技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方式。全球化是20世纪末期重要的经济话题,有《世界是平的》为证;在21世纪初期,技术变革将会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第二次机器革命》可以为证。 《第二次机器革命》中,埃里克·布莱恩约弗森和安德鲁·麦卡菲——这两位处于数字技术时代前沿的思想家,向我们阐述了驱动我们经济和生活的发生变革的力量。他们认为,数字技术将会给我们带来难以想象的巨大变革:想象一下令人眩目的个人数字技术产品、一流的基础设施,都将会给我们带来极大的便利。数字技术(其核心是硬件、软件和网络)在不久的将来能够比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疾病,能够使用海量的数据改变零售行业,而且还能够相当人性化地完成很多工作。 数字化技术在给我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各种职业带来永久性、颠覆性的改变。各种公司也将被迫转型,否则只能消亡。凭借对数字化技术和社会发展趋势的精准研究,布莱恩约弗森和麦卡菲辨析出了的生存与发展战略,也给我们找到了一条通向社会发展与繁荣的新路径。 未来几十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同人类社会发展形成历史性交汇,工程科技进步和创新将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对中国来说,打造创新型国家的历史使命已经开启,中国制造业也在面临迫在眉睫的全球挑战。在第二次机器革命的浪潮袭来之时,中国政府、中国企业和个人该如何面对这场剧变?
第四次工业革命
¥8.00
在这本书中,施瓦布认为,这场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向我们席卷而来,它发展速度之快、范围之广、程度之深丝毫不逊于前三次工业革命。它将数字技术、物理技术、生物技术有机融合在一起迸发出强大的力量影响着我们的经济和社会。 施瓦布还详细阐述了可植入技术、数字化身份、物联网、3D打印、无人驾驶、人工智能、机器人、区块链、大数据、智慧城市等技术变革对我们这个社会的深刻影响。 在当前阶段,中国也面临着传统企业转型、制造业升级等重大问题。不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个人,全面了解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内涵和意义,必将是角逐未来世界的重要砝码。 正如本书作者所说,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到来,中国凭借其一系列开放创新,必将成为新一波经济活动和技术创新浪潮的“弄潮儿”。
马克思与《资本论》
¥12.99
马克思的《资本论》是近代世界重要的著作之一。三卷本《资本论》包含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特征和历史的深思考。《资本论》在世界范围内对政治和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至今依然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在本书中,大卫·哈维首次系统阐述了如何用《资本论》的视角来理解当下世界。 哈维以凝练的写法概述了马克思对资本的分析建构。哈维不仅解释了马克思的睿智见解和深远影响,而且他根据过去一个半世纪的经济和社会变革拓展了马克思的叙述,并把对《资本论》的解读同21世纪的全球化程有机地联系起来。因此本书不仅是对人类重要的政治经济学著作的导读,也是一位有着长达半个世纪研究生涯的学者对马克思思想的重构和发展。 在本书中,哈维提醒我们,资本依然在我们身边,依然鲜活,在某些时候资本出现病灶和失控(金融危机),在某些时候又显得膨胀而甚嚣尘上(互联网泡沫、房地产泡沫等)。
商界40年系列(套装共4册)(《商界》25周年典藏 洞悉85位企业家的创业故事、85家企业的成长壮大历程
)
¥136.00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已走过40余年,中国经济腾飞受世界瞩目。1978年改革开放伊始,中国的经济规模仅有3 679亿元人民币;而到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已经高达82.71万亿元人民币,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由1978年的1.8%上升到2017年的16%,仅次于美国。 从经济增速角度看,1978—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年均名义增速高达14.5%,刨除年均4.8%的通胀率,年均实际增速仍高达9.3%。按照经济学家林毅夫所说,“以这么高的速度持续这么长时间的增长,人类历史上不曾有过” 。从经济结构的角度看,中国工业化进程加快,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结构日趋合理化,第三产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2017年,中国三产结构的比例分别为7.9%、40.5%和51.6%。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幅已经超过、第二产业,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这其中,中国民营企业的迅猛发展更是带动中国经济发展不容小觑的中坚力量。 这套丛书既是一部中国企业家改革开放史,也是一部中国商业进化史。共四册:《先行者(1978—1988)》《弄潮儿(1989—1998)》《逐鹿人(1999—2008)》《梦想家(2009—2018)》,包罗了众多民营企业家在其时代背景下所展现出的惊人的商业头脑和不屈的精神。
繁荣与萧条
¥21.42
本书是费雪1932年在美国科学促会上演讲后,对演讲的内容行深研究的成果。在费雪看来,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以及其他几次经济危机所产生的大萧条都是本书所讨论的九个因素产生作用的体现。本书除了分析这些因素,还根据美国的负债情况提出了造成萧条的根本原因;同时,作者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治本措施。
小白经济学(一本有趣的经济学常识,零基础入门一看就懂,冯仑推荐)
¥19.18
《小白经济学》是一本经济学门读物,全书以讲故事的方式把经济学枯燥、生涩的知识娓娓道来,全书没有公式、定义、表格等过于学术化的表达形式,适合经济学零基础读者。书中对经济学的起源、货币、银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货币发行、外汇原理、财经热词、经济学原理、生活经济学现象、经济学观对峙、世界先经济模式等行了分析和介绍,为初学者展一幅经济学的趣味画卷。
货币权力:货币创造如何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
¥41.30
如何创造货币,对于经济稳定和持续繁荣,非常重要。长期以来,人们只关注央行“印钞”,却忽视了商业银行在货币创造方面的作用。英国经济学家安·佩蒂弗在这本书中揭示了银行家如何通过创造信贷而成为货币的主要生产者,以及他们如何在监管放松的条件下,利用手中创造货币的权力,造成了经济的混乱。 要实现经济复苏和持续发展,佩蒂弗呼吁全球金融体系加强监管,同时她对一些流行的经济政策行评析,如银行部分准备金制度、货币供应国家化、追求平衡预算等,然后从货币创造、货币价格、资本流动等方面,对货币体系及监管体系提出可行性建议,包括使用宏观审慎工具管理信贷,政府供应和管理全方位的安全资产以满足不同的流动性偏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同,对跨境资本流动征税,重建凯恩斯提议的清算联盟,这些对于我们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碌碌有为:微观历史视野下的中国社会与民众(全2册)
¥90.60
了解过去的中国社会,对我们今天的普通人来说,重要吗? 当然重要。 我们今天的文化、传统、习俗、审美等诸多方面,仍然深受过去长期形成的社会行为和文化传统影响。了解过去,我们才能更自在地活好当下。 而通常,我们了解的历史,多是王侯将相、知识精英、英雄豪杰,少了普通人的生活。本书则聚焦微历史,以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的方法,从一个个普通人和家庭的故事,逐步延伸至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从而展现人口的变迁、衣食住行、农村和城市的形成、秘密社会、风俗习惯、文人与教育、宗教信仰、法律与社会、宗族与家庭等等,让大家看到更细节的中国。 本书分为上、下两卷。 上卷“人、日常和文化”聚焦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与文化。人们为什么会“以貌取人”,服饰是如何反映阶层和社会变迁的?厨房里的必需品与人们的环境和生活习惯有什么样的关系?古代的轿子、车、船有什么独特发展历程?从集市到城镇,这种流通与集散的网络是如何形成的?真实的“勾栏”“瓦舍”是我们以为的勾栏、瓦舍吗?古人为什么喜欢翻老黄历?“十里不同俗”,传统社区的人们是靠什么凝聚起来的?古代真的无“礼”寸步难行吗? 下卷“家、群体和法律”,则讲述家族、群体和法律。家族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基石,宗族力量不容小觑,那宗族是一个使钱生钱的公司吗?在传统的儒家社会,法律的制定是从哪里出发的?传统社会的那些酷刑与刑具,是怎么发明出来的?除了庙堂,江湖上的三教九流、黑帮会社靠什么来管理?中国传统社会有“小升初、中考和高考”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文人们真的都“书画琴棋诗酒花”,诗意地栖居? 看历史就像看电影,我们会看到全景、中景,但更真实的情景可能来自近景与细节。我们只有把历史放在显微镜下,倾听普通人的声音,才能看到更鲜活、更有血有肉的历史,感受中国社会的烟火与温度。
投资学
¥65.35
《投资学》对投资组合和证券分析进行了严谨且易懂的介绍。投资组合管理提出的背景是*新的、覆盖全球的证券市场、交易场所以及与市场相关的概念和产品。书中用较大篇幅详细地讲解证券分析和定价的本质。本书包括了行业分析等对于从业者来说非常重要但又容易被忽略的内容。本书的重点在于通过真实案例对来自新兴市场和发达市场的关键概念进行实际应用。各个章节为读者提供了很多自我评估的机会。与其他教材不同,本书的各章节都由来自世界各地的高级投资人和著名商学院教授合作编写。本书*、专业和全球化的特点会激起任何想要学习投资组合管理和证券分析的读者的兴趣。
先天后天:基因、经验以及什么使我们成为人(珍藏版)
¥51.35
在六十载栉风沐雨的航行中,沃伦·巴菲特曾遭遇过无数挑战,却仍在演绎着无与伦比的传奇。他因谦逊、正直和智慧赢得了世界各地千万人的爱戴,并燃了人们对于他的投资之道的强烈好奇。这也是罗伯特·哈格斯特朗十年之后写作《巴菲特之道》第3版的原因。 当今世界获得信息的手段越来越方便,但人们想从股市中分一杯羹却仍非易事。哈格斯特朗将这位“奥马哈先知”的投资哲学在《巴菲特之道》中条分缕析地行解读,教读者将巴菲特的投资方法融自己的实践之中。你将了解巴菲特如何挑选股票以及企业,这二者实际上都建立在同样的模式下,其中的秘诀被解码为12个投资准则。同时本书还会让你发现巴菲特的方法“并未超出任何人的能力范围”。 书中记录的*手资料,会让你了解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如何运用12个投资准则行企业并。在学习了如何行理性决策之后,书中还解释了为什么巴菲特认为集中投资极大地简化了投资组合管理的任务。从中你能获知巴菲特如何处理投资中遇到的心理挑战,以及在长期投资中耐心所扮演的角色。 在讲述巴菲特的成长和职业历程时,哈格斯特朗还介绍了很多重要人物,从本杰明·格雷厄姆到菲利普·费雪,再到查理·芒格,他们影响了巴菲特的投资观。 沃伦·巴菲特的投资方法已经经历了逾60年的考验,将他的投资准则融你的思维和行动或许不能使你成为亿万富翁,但一定会改并提高你的长期投资水平,你将成为更好的投资者。
极端不确定性
¥54.60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一切事情都可能被随时断,我们失去了基于确定性预期的生活。于是,我们都疲于应对不断变化的世界,却忘了问一句:“究竟发生了什么?” 英国央行前行长默文·金曾成功带领英国走出2008年金融危机,他总结其中的经验,携手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首任院长约翰·凯,在这本书中为我们提供了看清和应对不确定性的另一个角度。 他们讲述了历史上的多个正经、有趣、荒诞、奇葩的故事,认为在不确定性事件发生的那一刻,历史数据不能为我们提供任何有用的指导,概率思维、经济模型等也基本失灵。而且就算再有能力的人也无法预测突发的危机,即便是帝王、探险家、金融巨鳄也不能完全搞清楚自己所面临的处境和行动的效果。 哥伦布从西班牙启航时不知道旅程结果如何,不知道要航行多长时间,更不知道后来被称为“新世界”的新世界是否真的存在。在决定派遣海豹突队之前,奥巴马根本不能肯定本·拉登在不在阿伯塔巴德大院。2000年,连史蒂夫·乔布斯也不知道智能手机是什么,更没有谁能预测到2022年的销量。 他们指出,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我们对现状的认识并不完善,对未来的理解更加有限,并且没有任何个体或组织能掌握所有信息,做出“解释”。他们揭示了为什么那么多聪明人误歧途,重申了风险和不确定性之间的区别,并强调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并非所有情况都可以被量化、被预知,我们能掌握的可能性是有限的,我们处于“未知的未知”之中,但是生存不需要好的解决方案,只需要足够好的解决方案。 他们提醒我们谨记,做出决定比决定是什么更重要,更要认识到不确定性是理解社会、技术和经济步的基础,是取的机会之源。 《不确定性》将帮助我们分辨风险和不确定性,超越预测和数据,更好地与他人合作,规避误判,用更加系统、全面的眼光来看待这个充满未知的世界,解决不确定性问题。
创新者的迷思:硅谷式经济的代价
¥57.85
本书讨论的话题是美国产业经济的问题。 1.作者认为美国的创新经济走向了歧途,美国资本市场所青睐的互联网公司大多主要围绕着娱乐,对于生产力提升的作用极其有限。 2.美国的基础科学研究、制造产业以及基础设施的维护越来越差,越来越多本来可以成为工程师技术人才的年轻人了硅谷和华尔街,让美国陷了难以逆转的慢性病中。 3.本书回顾了硅谷创新概念从提出到繁盛的历史,解释了这种经济模式兴起的背后逻辑,以及过于强调硅谷式创新对社会资源的浪费。 4.本书对基础设施与基础科学的维护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告别虚张声势的破坏式创新,重回基础维护的渐式创新才是美国未来的希望所在。
理性乐观派(典藏版)
¥57.85
人口爆炸会危害环境与人类生存? 人口骤减会冲经济的发展? 化石能源短缺危机让人类文明濒临崩溃? 化石能源滥用却会引发全球变暖? ...... 从工业文明始,人们就始终困扰于各种各样由科技发展所带来的问题。 很多百年前出现的问题在今天看来简直就是杞人忧天,今天我们还在面对着各种层出不穷的新问题。 有人觉得是科技出了问题,是我们人类追求美好生活向往出了问题,总觉得回到田园牧歌般的上古时代,我们就能和自然和谐相处,享受清心寡欲而充实的生活。 醒醒吧,这本人类科技经济史,你会发现,今天所有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都是被工业文明所塑造的。而社会大分工与市场经济会给予我们科技发展的活力,去战胜那些工业生活所带来的问题。 当然,科技发展会带来新的问题,但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我们与其背离科学,做情绪化的悲观者,还不如拥抱技术,做一个理性乐观派。
自下而上:万物进化简史(珍藏版)
¥57.85
本书涵盖以下有趣的话题: 为什么科学概念会从西方中诞生? 为什么计划经济始终不能替代市场经济? 为什么中国的改革放能成功,而很多国家的改革却陷了停滞? 为什么嫁他国的政治制度往往会给传统社会带来灾难性后果? 人类的一夫一妻制是我们的生物本能,还是数万年社会制度演化与经济社会环境的产物? 人类是怎样从人口过剩的20世纪跨越到出生率过低的21世纪的?我们需要干预吗? …… 本书阐述了复杂世界的演化原理,带你了解生命、科技、社会与互联网如何在化规律下野蛮生长。
韧性:不确定时代的精进法则
¥37.50
当情绪失控时,如何战胜焦虑,通过“持续小赢”的积累实现终身成长? 当认知遇到瓶颈时,如何破思维定式,实现向内探索和觉察? 当面临职场危机时,如何实现工作技能与专注热爱的相互转换、相互促? 当忙碌裹挟生活时,如何避免行为与目标的偏离,追寻人生的意义? 当组织身处逆境时,如何强化信任联结,提升团队的幸福感和复原力? ………… 面对各种不确定因素,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强大的心理韧性的重要性。剧变时代,心理免疫力的提升刻不容缓。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企业管理中,造韧性能够帮助我们从逆境中快速恢复,收获更多的积极体验,是激发个人与组织成长的能量之源。 作者在融合心理学、行为学等前沿科学的基础上,提出了“韧性飞轮”模型,旨在从觉察、意义和连三个层面解码焦虑与情绪,发掘并深化热爱,在关系中强化自我认知,实现从个人韧性到组织韧性的传导。另外,为了帮助读者实现个性化应用,本书梳理出了一系列提升韧性的思维模型和可视化工具:焦虑拆弹表、正念冥想、热爱清单、意义树、感恩清单等,聚焦情绪控制、思维重塑、认知提升、组织管理等多个方面。践行“持续小赢”这一关键行动原则,让企业家、管理者和个人在不确定的时代积小赢,成大胜,实现高韧性阶。
真实世界的经济学
¥24.99
经济学大家、北大国发院教授周其仁代表作。 经济学基于“理性人”假设,但它应当用来解释处处“不理性”的真实世界。 真实故事之所以引人胜,是因为它们往往与“大家公认”的逻辑相抵触。“公认”会发生的没有发生,而“公认”绝不会发生的事却偏偏来。 这本书所要揭示的,就是这类“与常理不合”的真实。 作者说,“在村庄田野和象牙塔之间来来回回,调查、访问、整理、汇报,不经意之间就走了一个书本上没有的学问天地”。 这是一个真实的世界。本书收录了作者关于产权、垄断、人力资产产权、企业家地位、企业改制等方面的文章,从经济学的角度,阐述事实和包含在事实中的逻辑。 如作者所言,本书将经济学置于真实世界,使得理论不凌空蹈虚,而是从问题出发,每一句话都是有的放矢,切中肯綮。不管是经济改革还是教育问题,抑或企业的人力资源,每一个实例都不止是这个领域的案例,而是可以触类旁通,用来解其他领域的难题,并经受时间的考验。
长寿人生+百岁人生(套装共2册)
¥95.20
《长寿人生:如何在长寿时代美好地生活》内容简介:技术创新层出不穷,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长寿成为必然趋势。 无论你是否准备好,长寿时代已经到来! “上学—工作—退休”的三段式人生模式将彻底被打破,按部就班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你的工作随时可能被机器替代,到那时你将何去何从?同时,应对这样的变革,企业和政府又要做出哪些调整。 更长寿的人生,你需要重新规划。 用探索和学习迎接改变,开启全新的“多段式人生”。 如何保持健康?如何保持职业发展上的领先位置?如何幸福地生活?如何理财,做到毫无后顾之忧,悠然享受? 灵活的继续教育是不断追赶甚至领先于时代的方式,告别学校的你随时都可以再出发,更方便快捷的终身学习让你没有后顾之忧,拥有跑赢时代的实力。寿命更长,时间更多,如何与人相处才能更幸福?如何调整退休后的自己与家人、朋友的关系,通过社群交流持续不断地给我们能量,幸福感、价值感、存在感从哪里来?健康、理财、养老,一个都不能少。用财富抵御风险,用幸福填满人生。 《长寿人生》是一本未来规划之书,不要只顾眼前,昂首挺胸地迈向未来才是迎接挑战的正确姿势。 《百岁人生:长寿时代的生活和工作》内容简介:我们都将活到100岁,长寿时代,我们的生活和工作要怎么办! 21世纪初出生的人有一半的概率活到100岁,这在发达国家已经成真,发展中国家也正迎面赶上。 这就是长寿时代。 长寿时代不只是老龄化、延迟退休、养老金缺口和劳动力短缺,长寿时代带来的变革远超出我们想象之外: 工作到80岁是常态; 年轻时候掌握的知识不足以应付60年的工作生涯; 结婚推迟,伴侣关系更稳固,女性更加独立; 健康成为巨型产业; 员工更少、专业更精细的企业是新增长点; 工作和办公场所分离,少看雇主脸色; 老人和年轻人的交往成为常态…… 面对长寿时代这一切变革,我们的榜样和我们自身的人生经验都不足以应付,我们不得不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人生模式。 本书来自英国伦敦商学院经济学家琳达·格拉顿和心理学家安德鲁·斯科特为MBA学生开设的一门“百岁人生”课程,入围2016年英国《金融时报》和麦肯锡公司年度图书奖,出版一年便已经被译为12种语言。两位作者是经济学和心理学的专家,并且在多个政府和多个跨国公司担任人力资源和经营管理咨询顾问,他们运用前瞻性的研究成果和超前视野的实践经验向我们展示,在长寿时代,我们要从过去的三阶段人生演进到多阶段人生,才能将长寿变成天赐大礼,而不是变成诅咒。 “作者雄辩地向我们证明,我们的全部生活都将重组,以适应这破天荒的长寿。婴儿潮一代和千禧一代都应该好好读这本书。”——尼尔·弗格森(Niall Ferguson),哈佛大学劳伦斯·蒂施历史学讲座教授
葡萄酒“冒险家”(《21世纪商业评论》2021年第4期)
¥12.38
一瓶红酒,改变了一个地区。 四月,春风吹暖,万物复苏。位于北纬38度线上的贺兰山东麓的红寺堡,葱葱郁郁的葡萄藤一直延伸至山脚下。 再过几个月,一串串葡萄便会挂满藤蔓,之后被采摘下来,送到酒庄,经过筛选、除梗、破碎、榨汁、发酵等阶段,终被酿成馥郁的琼浆。 很难想象,位于宁夏吴忠市的红寺堡,开发不过20年时间,已成长为享誉全球的“中国葡萄酒镇”,这一望无际的葡萄酒产区,也曾是一片茫茫戈壁荒滩。 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浪潮中,一批寻求创业机会的有志者,满腔热情地投身荒漠,撒下“新生”的种子。
财富与影响力:美国的经济不平等与政治权力
¥39.99
美国的政策制定为何重富轻贫?如果一个国家的政府只对富人的偏好做出反应,那么这个国家还能成为一个民主国家吗?在一个理想的民主国家,所有公民都应该对政府政策有平等的影响,但正如本书所展示的,美国的政策制定者几乎只对经济上处于优势地位的人的偏好做出反应。本书以敏锐的分析和令人印象深刻的数据,审视了数以千计的政策改革提案,以及穷人、中产阶层和富裕的美国人对每项政策的支持程度。本书的发现是惊人的:当低收或中等收的美国人的偏好与富人的偏好不一致时,政策结果与处境较差的群体的愿望之间几乎没有关系,相反,富裕的美国人的偏好与政策结果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本书还表明,这种代表性的不平等广泛分布在不同的政策领域和时间段,并且受到利益集团、政党和选举的影响。
日本失落了吗:从日本第一到泡沫经济
¥29.99
自明治维新始的150多年来,日本在现代化和工业化的道路上突飞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并于1968年超过德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陷了 “失去的十年”,经济增长陷停滞,在失落的泥潭里挣扎不前。 为什么日本能够较早地搭上经济高速增长的列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0多年便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经济为什么又黯然失色了?如今又应该如何走向新生? 日本知名学者橘川武郎从经营史学角度分析了日本经济、日本企业的兴衰,同时,也另辟蹊径,描绘了活跃在日本经营史上的涩泽荣一、土光敏夫、小林一三等企业家群像。
失去的十年:解读日本经济长期停滞的谜团
¥25.00
本书对日本陷的连续十年的经济停滞状态,也就是所谓的“失去的十年”行了大量实证分析,读者可以从本书中看到日本人是如何清晰地解读其来龙去脉的。作者长年致力于研究日本经济,从而赋予了本书独特的洞见,他从经济学的角度,基于日本的历史和现状,提出日本经济长期停滞的根本原因是消费低迷,认为为了恢复经济增长,日本政府需要消除民众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疑虑,构建可靠的社会保障制度,抑制非正规雇用,扩大正规雇用的政策。日本所经历的经济低迷期也有可能是今天和未来的中国正要面对的,那么,日本失去的十年是不是我们未来的写照?我们又能从中吸取什么教训呢?本书值得我们关注、借鉴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