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法国革命论
法国革命论
(英)柏克 著;何兆武 等译
¥14.04
柏克是18世纪下半叶英国享盛名的政治理论家,本书则是他享盛名的一部作品。本书写成于法国大革命爆发之次岁,是研究法国大革命的重要的手历史文献之一。柏克在书中以充满了激情又酣畅淋漓的文笔,猛烈地攻了法国大革命的原则。
中国近百年史
中国近百年史
陈恭禄 著
¥7.20
  全书凡二十一章,内容见于目录,无庸说明,大体上偏重内政。民国以来之史迹,共占四章(第十八至二十一章),篇幅似已稍多,盖史书异于报章杂志,决不能据之成书。关于此时之重要档案,多未公布,且史迹尚在演之中,难于论断其是非轻重,或免选择史料偏重之弊。近人编著近百年史,偏重民国以来之史迹,篇幅常占全书之半,殆为旧说所囿,实则历史并无一定分配篇幅之原则,当视史料之质量及著者之目的而定。
历史理性批判文集(汉译名著本)
历史理性批判文集(汉译名著本)
(德)康德,译者:何兆武
¥11.20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历史理性批判文集》收康德于1784-1797年间(60岁至73岁)所写的论文八篇,包括康德有关历史哲学和政治哲学的全部主要著作在内。   18世纪末的德国比起同时期的西方先国家来,仍然是个分裂、落后的国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虽然已在发展,但仍苦于封建制度的严重束缚。这就决定了德国中产阶级的特殊软弱性。当英国已经和法国正在采取革命行动推翻封建制度的时候,德国还只采取理论的形式。因此在论及由康德奠基的德国古典哲学时,经典作家指出:“在法国发生政治革命的同时,德国发生了哲学革命。这个革命是由康德始的。”
塔西佗《编年史》(全两册)
塔西佗《编年史》(全两册)
王以铸 崔妙因 译
¥20.88
塔西佗是古代羅馬偉大的歷史學家,也是與希臘的希羅多德齊名的世界偉大歷史學家之一。他是《阿古利可拉傳》和《日耳曼尼亞志》的作者,同時留下了《歷史》和《編年史》兩部膾炙人口的鉅著;尤其《塔西佗编年史》(上下)更是他晚年封筆之作,一般認為也是他*特色、精采的一部著作。
塔西佗历史
塔西佗历史
王以铸,崔妙因 译
¥14.00
  《塔西佗历史》第1卷记述的是公元69年的事情。第2卷记述的仍是公元69年伽尔巴死后几个月里的事情。第3卷所记述的仍是公元69年间的事情。第4卷记述了主要是公元70年的事情,但其中有关维斯帕西亚努斯和维提里乌斯两派之间内战的部分还是公元69年的事情。维斯帕西亚努斯即位后,则是公元70年的事情了。在这一年里,先担任执政官的就是维斯帕西亚努斯本人和他的儿子提图斯。第5卷所记述的仍是公元70年的事情。
世界征服者史(上下册)——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世界征服者史(上下册)——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伊朗)志费尼 著,何高济 译
¥37.85
本书是研究蒙古史的一部重要著作,记录了13至14世纪蒙古帝国兴起与强盛时期的大量史实,全书可分为三大部分:部分包括成吉思汗、窝阔台汗和贵由汗时期的历史;第二部分包括当时的中亚和波斯史;第三部分则以较大篇幅叙述了蒙哥汗基及其统治初期的史实。   本书旁征博引,史料翔实,是研究蒙古史的重要参考文献。
中国古代的隐士
中国古代的隐士
韩兆琦 著
¥9.00
  《中国古代的隐士》针对古代隐士这一文化现象,对隐士的由来、隐士的类型、隐士与政治的关系、隐士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隐士与养生等行了全面探讨,揭示了隐士这一文化符号产生的深层的历史文化原因。
论历史上的英雄、英雄崇拜和英雄业绩(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论历史上的英雄、英雄崇拜和英雄业绩(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卡莱尔
¥19.42
托马斯·卡莱尔是十九世纪英国文坛一位巨擘。在我国理论著作中,他是被批判的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代表人物。在那百家齐暗,百花凋零的年代里,人们对他采取批判的态度,翻译出版他的著作不多。人们对他的生平与思想知之甚微,对其错误思想的批判也就不能深刻。为此,下面对卡莱尔的生平事迹,略作介绍与说明。
负伤的知识人:民国人物评说
负伤的知识人:民国人物评说
陈远 著
¥19.00
  本书在众多的民国读物中,跳出了相关当事人口述史的感情和利益纠葛,也不同于一般后世著述“事后诸葛”式的窠臼,从一个记者的角度,带着温情和敬意,搜集各方资料,沉着平缓地叙述复原着故国旧事。没有动人心魄的传奇,没有生离死别的悲壮,通过滴滴的小事,透过个体命运叙述的朴实无华的文字,同样让我们能感受到历史的惊涛骇浪与吊诡,以及个人在大时代的无奈与坚守。
近代日本国民的铸造
近代日本国民的铸造
田雪梅
¥25.29
本书是我国目前*部比较系统研究近代日本国民问题的著作。作者融合了政治学、历史学及文化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以近代日本国家转型为背景,以现代国家(即国民国家)理论为核心分析视角,结合日本明治到大正时期具体历史的分析,就近代日本国民的铸造问题行了较深的阐述。 作者提出,近代国民的构建是国民国家建设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同时具备民族特质和公民特质是国民的内在属性。“去地域化”、“去奴仆化”是近代国民形成的条件。明治新政府不仅面临建立新日本的任务,还面临着将臣民转变为近代国民从而创造新“日本人”的重要任务。作者分析了福泽谕吉、森有礼等人关于国民铸造的构想,提出了自上而下的国家强制和自下而上的民权运动是近代日本国民铸造的两大动力,两种动力作用的结果是,来自国家强制的影响力远远大于来民权运动的影响力,导致民众从国民向臣民的悲剧性回归,日本近代国民铸造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为国家臣民的铸造。另外,还微观分析了从征兵制到甲午战争这段时期日本民众国家意识的变迁,并系统总结了近代日本国民铸造的特、经验和主要教训。对于现代国家的理论局限以及产生的理论困惑,也行了一定反思。
每满80减40 迈尔斯教授讲世界历史:世界通史(下)
迈尔斯教授讲世界历史:世界通史(下)
(美)菲利普·范·内斯·迈尔斯
¥26.15
《世界通史(上下册)》为美国著名历史家迈尔斯教授极负盛名的作品。它在美国和欧洲大受欢迎,影响巨大,是当时极具代表性的西方历史著作。著名历史学家何炳松、周谷城,甚至文学名家茅盾都颇受其影响。本书的内容从史前人类开始,终于*次世界大战后,是一部比较完整的世界通史。全书结构清晰,体例完善,语言优美,“阅读的时候能感到一种纯粹的语言之美”,是一部真正的具有扎实学识功底的史学大家撰写的通俗历史作品。
回访历史:新东欧之旅
回访历史:新东欧之旅
(美)伊娃·霍夫曼
¥35.99
1989年前后,东欧各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发生根本性改变。人们曾经深恶痛绝,同时自己的生活又深植于其中的世界观解体,长期承袭的生活方式被迫重置。《回访历史》是伊娃·霍夫曼在东欧游历的记录。她在1989年返回故乡,见证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以及正在分裂为两个国家的捷克斯洛伐克,如何“创造他们的历史”。借由与当地各阶层民众的谈话,以及对所见所感的忠实记录,本书呈现了当时东欧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的转变。 在霍夫曼游历的国家里,改变几乎是大家共同的渴望,而除了罗马尼亚外,改变都是在全面非暴力且几乎没有遭遇统治力量丝毫反抗的情况下完成的。随着历史改变的推演,这是*状况的剧本,是披着柔软光滑外衣的革命。然而发生在那里的更深层的转化,其实是更戏剧化,也经常是没有方向的。人们一方面欣喜地拥抱自由,同时也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心怀忐忑,对价值多样化的转向谨慎怀疑。本书追本溯源又谨慎地探究这一切改变,将历史背景融个人的文化观察,让读者由此窥探东欧各国独一无二的文化内涵与历史底蕴。
每满80减40 中世纪人(6个真实普通人的故事,全景式再现中世纪1000年里民众日常社会生活史)
中世纪人(6个真实普通人的故事,全景式再现中世纪1000年里民众日常社会生活史)
(英)艾琳·鲍尔
¥16.80
《中世纪人》(Medieval People)初版于1924年,是艾琳·鲍尔著名代表作。书中,艾琳·鲍尔通过账本、日记、书信、记录、遗嘱及其他 些quan的文献资料,生动地再现了中世纪时6个普通人的生活。使我们得以 瞥中世纪生活的方方面面:农民生活、修道生活、羊毛交易、威尼斯与东方的贸易活动、中产阶级的家庭生活等等。全书以 的生动、细致和深刻,引人胜地呈现了中世纪生活方方面面的丰满和绚烂的画面。书中生动的插图和作者幽默的笔触,使得这部学术著作极具可读性。无论是历史学专业的学生或老师,还是对中世纪生活感兴趣的普通人,这本书都 定能使之浮想联翩、受益不浅。
每满80减40 日本维新史
日本维新史
(加)赫伯特·诺曼
¥28.99
 《日本维新史》一书从政治、经济、外交等角度梳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历史,探讨日本如何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从封建国家迅速过渡到现代国家,分析日本在现代化过程中的特质及背后的原因。   本书以专题式、夹叙夹议的方式展。在分析过程中,作者既从纵向角度探讨日本的政治、文化传统对明治维新的影响,也从横向角度比较世界其他地区的反封建、反殖民革命,如与英国圈地运动、法国大革命行对比,阐明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在农村地区的特殊性,又与中国行比较,探讨在面对西方殖民与贸易扩张时,日本与清廷在应对方式上的异同。透过比较,读者能够更好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一般性与特殊性。   本书作者赫伯特˙诺曼是著名的日本史学家,长期从事日本历史的相关研究,曾任职于加拿大驻日使馆,因此本书既参考日文一手文献,也引用西方学者对明治维新的研究成果,是日本明治维新史的经典之作。
每满80减40 西方的衰落
西方的衰落
Niall Ferguson
¥18.99
  本书是基于尼尔·弗格森在英国广播公司电台四台里斯讲座系列(ReithLectures)创作整理而成,该系列播出时题为“法治与其敌人”。   早有人预言到西方社会的衰落。如今,这些衰落的迹象看似无处不在:经济增长放缓、债台高筑、人口老龄化问题、反社会行为等等不一而足。但是西方文明究竟欠缺在何处?尼尔·弗格森认为是制度的衰落难辞其咎,是制度正在导致社会的繁荣或衰败,制度就是在其中发挥作用的错综复杂的框架体系。   代议制政府、自由市场、法治和文明社会,这些原本是西欧和北美社会的四大支柱。正是因为这些制度优势,而非地理或气候上的原因,使得西方社会在公元16世纪前后在世界上独领风骚。然而,现如今这些制度的衰退令人扼腕。   我们的民主制度破了代际契约,将高额的债务转嫁到我们的子子孙孙。我们的市场被过于繁杂的监管政策所日益扭曲,后者其实就是自己本意想要治愈的顽疾。法治也业已沦为律师之治。公民社会日益变得不再文明,人们只是出于惰性把问题一味推给政府去解决。   《西方的衰落》一书振聋发聩,也会引发争论,它是对这个自鸣得意和对问题视而不见的时代的迎头一。当阿拉伯世界正在为民主而奋斗时,当中国努力从经济自由化迈向法治社会时,欧美社会却在挥霍几百年来制度优势的积淀。弗格森提出这样的警告,若要遏制西方社会一度称雄世界的文明日益衰落的势头,只能寄希望于强大的领导力,并要大刀阔斧地行改革。
你应该知道的2000个历史常识.(中国卷)
你应该知道的2000个历史常识.(中国卷)
李睿
¥3.57
如果有人问你,皇帝是谁?春秋五霸是发一个霸主?战国七雄是哪七个国家?王莽为什么要改制?三国都是谁建立的?马可·波罗何时来中国?为什么要抗美援朝?……这些历史常识性的我都能答得出来吗?本书把一些读者可能感兴趣的,觉得有意思的,然而又较零散的两千多个中国历史常识编辑成册,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中国历史的同时,丰富知识,阔视野。
每满80减40 秦汉史论丛续编  中华书局出品
秦汉史论丛续编 中华书局出品
廖伯源著
¥22.75
本书收录文章十四篇,讨论秦汉史之问题,大致可分为二类,其一讨论汉光武帝之生平、性格、治术、政策及其政策措施对东汉政治之影响。其二为利用“张家山汉简”之新资料讨论秦汉之历史与官制。主要内容、观如下: 古代游牧民族之经济无法自给自足,必取足于相邻之农耕民族,其方法主要是侵抢掠其粮食物产,或农耕民族之君主给予游牧民族赏赐。征伐游牧民族之战争花费太高,故汉代“徙戎塞”,安置投降之游牧民族于沿边诸郡,对其饥荒之救济花费*少,又可用之为兵,“以夷制夷”,抵抗塞外之游牧民族。光武帝“徙戎塞”,又定都洛阳,不复经营西域,造成东汉中叶以后西边、北边诸郡汉人户口太减,华夷各半,日后五胡乱华之局。 《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年律令?秩律》明定百官秩级,其中所载官名、秩级与《汉书?百官公卿表》相异之处甚多。《二年律令?秩律》所载应是汉初朝廷命官之秩级,《百官公卿表》所载当是武帝太初元年以后之官制。考释两者之不同,当可考论汉初之官制及其后之变化。?
每满80减40 博物馆里的极简中国史
博物馆里的极简中国史
张经纬
¥7.99
博物馆里的每件文物都不再是静止不动、沉默无语的,它们将因为你头脑中铺设的知识脉络而活跃起来,伴随你一同探索古代中国的奇妙世界:你可以通过玉器了解中国史前文明的“满天星斗”,借助青铜重器探索周代的江南,可以从东汉时期的壁画中解鲜卑族崛起的秘密,还可以从唐代的茶叶与瓷器故事中发现“茶马古道”的踪迹……《博物馆里的极简中国史》跳出历史叙事的套路,用文物背后的信息拼出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用放的多学科视角刷新我们的固有认知,串联起一条简明新颖的中国史脉络。
每满80减40 历史学学术规范与方法论研究
历史学学术规范与方法论研究
胡阿祥 颜岸青
¥29.00
本书围绕历史学科本质和学科基本问题,梳理具体学科的学术史,以便完整清晰的梳理学科发展的脉络,呈现学科发展过程中不同学派和流派的产生、发展变化及其影响。介绍了“历史学学术规范概述”、“历史学基本研究规范”、“历史学研究程序规范”、“历史学写作规范”、“历史学引文规范”、“历史学成果发表规范”、“历史学学术批评与学术评价规范”、“”历史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等。
每满80减40 德国通史第三卷:专制、启蒙与改革时代(1648-1815)
德国通史第三卷:专制、启蒙与改革时代(1648-1815)
刘新利 邢来顺
¥43.00
第三卷:专制、启蒙与改革时代(1648—1815) 本卷叙述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的德国历史,德国经历了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阵痛。这一时期属于向“现代”社会过渡的近代中期历史,把法国革命的成果和平地移植到德国,渐进式地实现了传统封建社会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和平对接,德国由此进一步奠定了近代独特发展道路的政治、思想文化和社会基础。这是德国历史发展道路独特性的进一步凸显阶段。
每满80减40 德国通史第六卷:重新崛起时代(1945-2010)
德国通史第六卷:重新崛起时代(1945-2010)
吴友法 黄正柏 邓红英 岳伟 孙文沛
¥49.00
第六卷:重新崛起时代(1945—2010) 本卷叙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历史。战败的德国经历了盟国分区占领、分裂的两个德国和重新统一后的德国等三个阶段。它们属于当代德国的历史范畴,是德意志民族和国家的重塑时期。这是德国在欧洲一体化和全球化新形势下积极探索新的发展道路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