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遗愿告白师
遗愿告白师
[澳]比尔·埃德加
¥39.99
想象一下,你在临终前有一个秘密——从来没有勇气告诉朋友和家人;或者后的愿望还未实现——在你安息之前需要完成的一项任务。而现在,有一个人可以帮你搞定一切身后事,他不尊重生者,却愿意为死者做任何事情。 本书讲述了比尔·埃德加如何成为一名“遗愿告白师”的不同寻常的故事。比尔·埃德加一生经历了许多事情,他的父亲是澳大利亚臭名昭著的黑帮分子之一;曾无家可归,只能成为街头儿童;曾是安全级别的囚犯;曾是偷车贼、职业手、哲学家、私人侦探、可怕的童年性虐待的受害者,也是一名为推翻允许发生性虐待的学校而斗争的活动家,更是一名幸存者。有些人,他们的人生不被人所知,无人讲述,就悄无声息地死去了。现在,比尔·埃德加毕生的工作就是确保他的客户的故事能被听到,他们的后愿望能够实现。
每满100减50 记忆与印象
记忆与印象
史铁生著
¥41.00
《记忆与印象》是史铁生的第一部主题散文集。故乡亲朋、儿时玩伴、一个人、一棵树、庙的回忆、重病之时、轻轻地走与轻轻地来、比如摇滚与写作……记忆或许是一个牢笼,印象才是放的天空……最终还是回到地坛,那个安放心魂的地方。 史铁生生前好友为《记忆与印象》新版本重画了全部插图,用色彩和形象装含义深长的文字,使这本小书更加可爱可读。 史铁生以他的毅力和智慧,度过了四十年的轮椅生涯,写下了数百万字的作品,成为当代最有成就的作家。他的影响和贡献,远超于文学之上;他给予读者的,不仅是精美洁净的文字,更是健康的精神、深沉的爱和对人生真谛的探寻。史铁生离了我们,但他的精神永远存在,影响着越来越多地读者。
每满100减50 本雅明电台
本雅明电台
[德]瓦尔特·本雅明
¥65.00
本书由厦门大学副教授王凡柯对《本雅明全集》中的广播作品行选编和翻译,收录了瓦尔特·本雅明于1930年代至1940年代主要在柏林广播电台和在法兰克福西南德意志广播电台播出的广播节目的文稿,并邀请了《本雅明传》译者、美国布兰代斯大学副教授王璞撰写导言。全书共分为“青少年广播”“广播谈话、广播剧与教育广播剧听觉模型”“关于广播的反思”三个部分。本雅明认为电台是教育的剧院,是“孩子的启蒙”的绝佳媒介。这些广播的内容来自本雅明自身的童书收藏、报刊记录,以及关于自己家乡的童年回忆或异乡的城市速记,并且本雅明将他的现代性反思贯穿其中。本书内容轻松愉快、文字精辟,在其中本雅明将他复杂的思想引导给广大观众,让人们受益于这位20世纪最受尊敬的思想家之一的新声音。
每满100减50 学林追远录
学林追远录
王宁著
¥36.00
本书是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著名语言文字学家王宁先生撰写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书中追忆了朱季海、陆宗达、周秉钧等章黄之学的重要传人,钟敬文、启功、刘乃和、郭预衡等北师大名师,周有光、王力、吕叔湘、张志公等前辈师长,邹晓丽、资华筠、谢栋元等同窗学友和同辈朋友,以及李宝芬、郭良蕙、吕启璪等专业之外的师友。品读这些醇厚典雅、真挚通透的文字,我们不仅能清晰地看到王宁先生个人的成长轨迹、领略诸多文化名家的嘉言懿行,也能一览百年来时代变迁、社会发展、学术步的斑斓画卷,从而受到强烈的感染和多方面的启发。 本书配图50幅,定格了王宁先生及诸多文化名家的精彩瞬间。
每满100减50 草木之秋:流沙河近年实录
草木之秋:流沙河近年实录
吴茂华
¥16.50
本书是著名诗人、学者流沙河先生的妻子吴茂华实录其近年生活的随笔集,分为《生活篇》《文友篇》《文事篇》《片语篇》《行旅篇》,从各个角度多方位展现这位诗人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其中不乏首次呈现于读者视野的细节。作者吴茂华本人也是一位作家,她从一个妻子同时也是亲密友人的视角,用蘸满浓浓感情的笔墨,以几十年朝夕相处的生活为底子,书写出了一个同样至情至性的流沙河,并勾勒出他表层生活之下的心灵图景。本书是关于晚年流沙河的真实而丰富的资料。
每满100减50 愿余生随遇而安,步步慢
愿余生随遇而安,步步慢
梁晓声
¥26.99
我们每天忙忙碌碌地生活,对未来焦虑不已,却看不到眼前的幸福触手可及。 我们要知道,一个人总要有些经历,也许,是我们工作的不如意;也许,是我们遇到了人生的危机;也许,是我们落魄和颠沛流离。 但所有的风雨,总会过去。 我们需要有一些时刻,慢下来,不悲观、不慌乱,顺应本心,宠辱不惊,即使攀不上远处的高山,也可以停下来看看身边的风景。 本书精选32篇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得主梁晓声的哲思散文,包括生活与理想、困境与人生的真挚感悟,让我们知道生活就是为了活着的时时刻刻,平凡就是生命本来的样子,思量得失之间,我们拿得起也要放得下,世界繁乱,我们能够改变的恰恰只有我们自己。
每满100减50 我栖春山
我栖春山
陆苏
¥20.99
急速前的时代,我们如何实现“诗意的栖居”?作者陆苏在乡土草木、生灵万物、味蕾印记与泛黄的时光中追寻答案。重新探索生活的质地,构建全新生活美学。 唯美典雅的文字如轻声低语的抚慰:大多数人为了碎银几两奔忙疲乏不堪的时候,还有一处放逐自我、追寻诗意的精神自由地。当我们与真实的自然发生确切地,重启尘封已久的自然力量,疲惫的灵魂就找到了生活最本真、最赤诚、最润美的模样。 把自己浸润在自然空气的幽香和热腾腾的烟火气中。唯有在享受闲暇时,才保存了自由、明亮、赤诚的自己。
每满100减50 莲花次第开放
莲花次第开放
程然
¥5.90
  去往光明的所在,无论于生,抑或于死,甚至于这穷尽毕生的探究历程,都将是我们的必由之路。那是蚕咬破了茧,见到光明,化身为蝶,自由翻飞的时刻。生生世世,只为觉悟,直到觉悟。
每满100减50 卢梭集:漫步遐想录
卢梭集:漫步遐想录
卢梭
¥6.10
  《漫步遐想录》是卢梭的遗作,是《忏悔录》的续篇。卢梭的作品崇尚自我,抒发感情,热爱自然,这些特色在《漫步遐想录》中表现得比其他作品中都更突出。这部作品中的卢梭是处于纯真状态中的卢梭。这部作品是他跟自己的心灵亲切交谈的产物,是对自己的心灵的分析和解剖。
每满100减50 丁丁张揭穿三部曲:揭穿是因为心疼你(套装共3册)
丁丁张揭穿三部曲:揭穿是因为心疼你(套装共3册)
丁丁张
¥21.59
套装包括丁丁张揭穿系列《人生需要揭穿》《世界与你无关》《永无止尽的约会》三本畅销书。如果说《人生需要揭穿》负责打开你的伤口并把缘由告诉你,《世界与你无关》更像是不提伤口,握住你给你一点温和力量——在这熙攘的大城,这有多么难得,对我们这些都市里孤独的人。《永无止尽的约会》是给所有没有认真爱过就突然长大的人,带领你共同探讨时间、人生、二十岁和三十岁不同的爱情,思考爱。 感知世界,听老情歌,探寻爱和生活的难处解决之道,看贱人们受伤犯错又重新好起来,人生如此,其实我们都一样,从不普通,又那么平凡。
每满100减50 周作人经典作品:木片集
周作人经典作品:木片集
周作人
¥6.98
《木片集》为周作人后期散文的代表。题材上延续之前怀人忆旧、名物风俗、草木虫鱼等主题,忆《语丝》成立因缘,蔡孑民、钱玄同等老友故事,谈希腊神话、南北点心,分析农历与渔历、避讳改姓,甚至蝙蝠和猫头鹰、乌鸦和鹦鹉这样的题目也能惬意谈来。但不再作长篇大论,也减少了对古文的大段抄引,仅以短章,娓娓道来,简洁明快,时有谐谈。一如其在八十自寿诗中所言:“剧怜独脚思山父,幻作青毡羡野狸。对话有时装鬼脸,谐谈犹喜撒胡荽。”
每满100减50 周作人经典作品:药味集
周作人经典作品:药味集
周作人
¥6.98
鄙人学写为文章,四十余年于兹矣。所写的文字,有应试之作,可不具论,有论文批评,有随笔,皆是写意之作,有部分的可取,近来觉得较有兴味者,乃是近于前人所作的笔记而已。其内容则种种不同,没有一定的界限。孔子曰,吾少也贱,多能鄙事。鄙人岂敢高攀古人,不过少也贱则相同,因之未能求得一家之学,多务杂览,遂成为学艺界中打杂的人,亦不得已也。若言思想,确信是儒家的正宗。昔孔于诲于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鄙人向来服膺此训,以是于汉以后佩服疾虚妄之王充,其次则明李蛰,清俞正燮,于二千年中得三人焉。疾虚妄的对面是爱真实,鄙人窃愿致力于此,凡有所记述,必须为自己所深知确信者,才敢着笔,此立言诚慎的态度,自信亦为儒家所必有者也。因此如说此文章思想皆是国粹,或云现代化的中国固有精神,殆无不可。我很怕说话有点近于夸大,便不足取,但是这里实在是很谦虚的说的,只因不愿虚伪的谦逊,故或不免过于率直耳。自丁丑至庚辰此四年中,陆续写有六十余篇,兹因书局之需,择取其三分之一,得二十一篇,公之于世,题名曰《药味集》。拙文貌似闲适,往往误人,二旧友知其苦味,废名昔日文中曾约略说及,近见日本友人议论拙文,谓有时读之颇感苦闷,鄙人甚感其言。今以药味为题,不自讳言其苦,若云有利于病,盖未必然,此处所选亦本是以近于闲适之文为多也。*三十一年一月二十四日,作者自序于知堂。
每满100减50 周作人经典作品:永日集
周作人经典作品:永日集
周作人
¥6.99
《永日集》收录周作人散文四十七篇,为“苦雨斋小书之四”,是作者对文学与时事两个主题的继续或深入思考,展现了文章之美,思想之美,深度之美。“谁愿的走上去,快靠着那手脖子,给我切下那死人的拳头!”――这是巫婆的咒语。但是作者为什么要介绍这个呢?因为人类是从蒙昧时代发展完善而来的,认识从前的蛮风,对于现今实有重大意义。作者兴趣的广泛可见一斑。
每满100减50 周作人经典作品:自己的园地
周作人经典作品:自己的园地
周作人
¥6.98
《自己的园地》原系1923年所编成,内含“自己的园地”十八篇,“绿洲”十五篇,杂文二十篇。后重加编订,留存“自己的园地”及“绿洲”这两部分,将杂文完全除去,加上“茶话”二十三篇,共计五十六篇,仍总称“自己的园地”。《自己的园地》奠定了周作人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确立了中国新文艺批评的基石。
每满100减50 周作人经典作品:知堂回想录(下)
周作人经典作品:知堂回想录(下)
周作人
¥7.99
《知堂回想录》是周作人晚年回顾自己一生重要经历,细述亲历之近现代重要史事,辛亥革命、张勋复辟、新文化运动、五卅、三一八、北伐、清党等,是了解近现代中国历史文化之作,文学性与史料性兼具。 初只有“北大感旧录”数节,后受曹聚仁之邀开始“一生回想”,历时两年多,成文二○七节。手稿总题为“药堂谈往”,出版时改名“知堂回想录”。曹聚仁先生说:“这么好的回忆录,如若埋没了不与世人相见,我怎么对得住千百年后的中国文化界?”
每满100减50 秦淮之夜
秦淮之夜
(日)谷崎润一郎 著,徐静波 译
¥6.99
《秦淮之夜》收录了日本唯美派文学大师、多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作家谷崎润一郎于1918、1926年两次游历中国后,写作的游记、日记、散文等作品。这些文字生动优美、引人入胜,展现了谷崎润一郎在散文方面的独特风貌。这些游记,有的如《西湖之月》《苏州纪行》,对江南水乡的风景人物进行了唯美的描摹,反映了谷崎润一郎或者一般日本作家的趣味喜好;有的如《上海交游记》《上海见闻录》,记录下谷崎润一郎和田汉等上海新文学作家的往来细节,是了解当时中日文坛交流史的*手材料;还有的如《中国观剧记》《中国的菜肴》《中国趣味》,从一个外国人的角度对中国当时的戏剧、美食等文化介绍、评论,这些观点可以反映当时日本人的视角,也可以加深我们对自己文化的理解并引起反思。在一定程度上,本书也是谷崎润一郎经典散文《阴翳礼赞》的补充。
每满100减50 中国色彩(上海“魔都”一名的命名者,日本大正时代“中国通”村松梢风记录20世纪初中国风俗民情)
中国色彩(上海“魔都”一名的命名者,日本大正时代“中国通”村松梢风记录20世纪初中国风俗民情)
(日)村松梢风 著,徐静波 译
¥31.88
村松梢风是日本大正时代“中国通”,以《魔都》一书著名并因而为上海命名“魔都”的作家。《中国色彩》是他于1923年到1933年间多次来到中国游历后写作的游记合集。村松梢风在华期间,足迹北至东北、热河,南到台湾、广东、香港;在作品中对中国南北不同地区的风俗、社会面貌,进行了广泛的描绘。与芥川龙之介、内藤湖南等作家学者不同,村松梢风来华前对中国文化了解并不多,这使得他的记录较少主观影响,而更多简单白描;此外,也不同于文人学者对政治、文化、学术界的关心,村松对吃喝嫖赌、拉车卖唱的市井生活兴趣更大,因此本书有较多篇幅记录了当时一般市民和底层民众的生活状态、精神面貌,为我们了解当时的中国一般社会实情提供宝贵的材料。
每满100减50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余光中
¥8.99
余光中亲选全新散文集,书中包涵四大主题:生命的爱与孤独;生活的智慧和意趣;文化的美和体悟,在路上的思考。余光中文风不拘一格,其散文能带给读者多重美的享受:既有壮阔铿锵的大手笔,又有细腻柔绵的小写意,更有深沉真挚的情感和思考,以及深厚的人文情怀。在这本书里作者回顾一生的爱与孤独、记忆与思考,为每一个读者提供生命的启示和前行的力量。人生有许多事情,正如船后的波纹,总要过后才觉得美的。
每满100减50 树犹如此
树犹如此
白先勇
¥42.99
面对人世的诸多悲欢离合、生死无常后,白先勇感叹道:“拥有的从来都是侥幸,无常才是人生的常态,所有的成熟都是从失去始。”“我一向相信人定胜天,常常逆数而行,然而人力毕竟不敌天命……我们全力以赴,却仍一败涂地。” 在无数次提笔与落笔之间,思索文学的意义、写作的目的,白先勇如是说:“文学是一个民族心灵上,*深刻*心底的投射,替那个民族说出心中话。”“我写作,因为我希望将人类心灵中无言的痛楚转变成文字,用文学写人性人情。” 在这部散文集中,作者或怀人忆旧,或自述过往,或抒情感怀,或谈文论艺,虽然写的是个人记忆,根子里其实写的是历史。留在白先勇童年记忆底片里的是上海“*后的一抹繁华”,而“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漫长过程闪回的是二十世纪中国人历史的流变沧桑。
过去的痛:梅·萨藤独居日记
过去的痛:梅·萨藤独居日记
[美] 梅·萨藤
¥39.90
梅?萨藤作为一位声誉卓著的作家,在诗歌、小说及非虚构领域均有建树,其中,日记构成了她写作中一道独具魅力的风景。本书收录了梅?萨藤的两本日记《过去的痛》(Recovering)与《梦里晴空》(After the Stroke),她在书中坦诚地记载了人生中的两段艰难时期:66岁,一段多年的感情走到了尽头,此时她不仅深陷抑郁症的泥潭,还接受了乳房切除手术,但 “打击唤醒了隐藏的力量”,她凭借坚韧的勇气继续阅读和写作、悉心打理自己的生活空间,终以卓然之姿走出了困境。73岁,她不幸中风,却仍未被击倒,而是从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汲取力量,深入思考自身与过去的关系,完成了一段精神与身体的康复之旅。
每满100减50 青苔不会消失
青苔不会消失
袁凌 
¥14.99
矿难中失去双眼的老人,整张脸变为了青色,爆炸中的煤灰透入了他的面皮,“面具”再也无法摘下。 十七岁被截断双腿的农妇,双膝跪在铁皮板凳上,收割比她还高的稻穗。她带孙子、放牛、喂猪、做饭、缝纫、赶集、申诉。三十年来,双腿磨穿了十几双木凳,生育了两个儿女,造起一所房子。看起来她像是一个孩子,但她在铁质板凳上磨砺的位置,却高于我们所有的人。 下身受创干枯的年轻人,用幸存的上肢二十年如一日地穿针绣鞋垫和十字绣,编织瘫痪休克的时间,供养自身和家人。 这不是小说,而是《青苔不会消失》里的真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