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集体失语的背后:农民工主体缺位与社会合作应对(社会学文库;“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集体失语的背后:农民工主体缺位与社会合作应对(社会学文库;“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王道勇
¥33.34
为何改革放30多年来主流社会很少能够听到真正来自农民工的自我言说?应对农民工集体失语的现状,需要怎样的新视角和新思路?本书从“农民工应当是一个正常的社会主体”这一预设出发,从社会形象、就业、居住、社会交往、集体行动等方面条分缕析,向人们揭示了因为农民工主体缺位所造成的惊人的经济社会现实。未来,要实现农民工主体回归,急需做的是让包括农民工群体在内的所有社会群体形成社会合作共识,从而让中国农民工能够行自我言说和自我管理,而在与主流社会行合作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发展。为了实现社会共融,建设一个共融性社会,本书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农民工主体化的政策思路。
行走的思想:英美访学随记
行走的思想:英美访学随记
冯秀军,李庆霞,白显良,王智,徐艳国(著)
¥22.57
2014年,*社科司选派冯秀军、白显良等4名优秀思政课教师赴美国和英国访学数月,本书即作者访学期间,观察英美两国思政课教学乃至整个国民教育时所思所想的结晶。全书由40篇随笔组成,以小见大,从英美访学期间的一些细节问题谈起,如美国人眼里的中国、英美国家的外语教学、英美美国贫困阶层的发展空间、英美如何行感恩教育、美国人如何对待自己的领袖等方面,思考并比较中西教育理念乃至中西文化的差异。
社区教育有效性诊断研究-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专项课题
社区教育有效性诊断研究-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专项课题
桑宁霞
¥9.00
《社区教育有效性诊断》课题研究了三年,做了一些探索,形成了一些成果和思考。之所以有一些成绩,同下面几个方面有重要的关系。
49元5本 信息化学习方式教学课例研究与实践
信息化学习方式教学课例研究与实践
吴颖惠 李芒 侯兰
¥39.20
了掌握信息化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创新性,北京市海淀区教科院、北京师范大学与众多一线教师一起,积极探索与研究在不同学科、不同学段、不同课型和不同教学环节中,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信息化学习方式教学课例研究与实践》收录了基于互动媒体、多媒体技术、移动技术和翻转课堂等多种信息化学习方式的28个教学课例。这些课例详细记录了教学材料、教学工具、教学过程、教学成效以及教学环节中的现实问题,对一线教师、各级教研员、教学研究工作者等提高教学水平、改革教学方法有重要的指导和参考价值。 《信息化学习方式教学课例研究与实践》可以作为一线教师的培训教材,也可以作为各级教研员、教学研究工作者在改革教学方法时的参考用书。
大地报告:另一种中国行纪
大地报告:另一种中国行纪
王炜
¥9.95
2013年起,王炜在《旅行家》推出专栏“大地报告”。他在篇中写道:“漫游仍未结束,因为事物总在变化。旅行者仍然可以着手始一种‘从眼前事物发展起来的哲学’重写一种中国行纪,投去领略这座变化中的中土大陆。” 这本书便是他数年来游历所书写的“另一种中国行纪”。 《大地报告》为“旅行家·游观系列”丛书之一。旅行家杂志1996年创刊,是国内本专业旅行杂志。多年来,作家专栏都是《旅行家》为看重、且*分量的内容,许多睿智又谦和的旅者在《旅行家》杂志上写下了这些文字。在旅行变得如此容易的今天,这些文章在当代中国的旅行文本中仍是罕见而珍贵的。他们总能够在文字中建造一座座宫殿,引出更磅礴的世界,也令人反观自己的旅行。此次,《旅行家》遴选出其中四位作者的专栏集结成书,并命名为“游观系列”。游之,观之。希望以此呈现旅行文本的一种精神传统:游记服务于思想,和世界的现实状况相关。愿“游观系列”能给予读者以兴奋、思考,以及对于世界与自我这一亘古话题源源不断的求索。
49元5本 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
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
(美) 戴维·珀金斯
¥34.60
传统教育体系中,有很多知识在学习者日后的生活中并没有什么用,即无法发挥生活价值。例如,二次方程式这类数学知识在未来生活中几乎没有用到的机会,那么,这样的知识有没有学习的必要呢?如何辨别具有生活价值的学习和知识?传统教育如何才能突破种种障碍,不断创新教育方法,为学习者提供更实用、更有生活价值的学习? 也许,我们需要以一种新的视角来看待教育,在教育中既关注已知,也关注未知。也许,我们需要一种更具有“未来智慧”的教育视角,在复杂而多变的世界努力培养人的好奇心、启发人的智慧、增进人的自主性和责任感,引导学生积极地、广泛地、有远见地追寻有意义的学习。 想象一种教育,其中的大部分课程都能带来全局性理解;想象一种学习,它能够给这样的理解带来生命力,使其长存,并且支持终生学习;想象一个世界,大部分人在接受基础教育之后,对基本的政治活动、个人健康护理、经济行为、生态责任、人际社会交往,以及其他许多概念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并以此为发展方向。如果走在大街上的芸芸众生都能够灵活而敏捷地处理问题,那么,我们的社会该多么不一样!
语言论——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试读本)
语言论——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试读本)
(美)布龙菲尔德 著
免费
本书作者布龙菲尔德(Leonard Bloomfield)是近代语言学界结构主义的创始人,他自称是机械唯物主义者。在论述语言学的各种问题时,作者是从语言的实际出发,在公认的规范化的例证基础上,阐述了自己的独创见解。《语言论》(Language)一书,1914年在美国纽约以《语言学研究门》(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Language)的名称出版,1933年修订增补后改叫现在的《语言论》这个书名出版。一年以后在英国再版,这个版本在内容和体例方面作了少许改动。作者在本书里对传统语法体系中的某些安排,作了调整,侧重词在句子结构中的语法功用。在对词的处理上,有些观近奥托·叶斯柏森的观,但着眼高,显示了独创性的特。   本书适于用作普通语言学教程的参考材料,也可供一般爱好语言学的读者阅读。本书于1965年完成汉语译文的初稿。本书一至十章以及十六章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赵世同志翻译,十一至十五章由北大甘世福同志翻译,十七章至二十八章由袁家骅同志翻译。译稿于1978年由钱晋华同志重新校订一遍。1965年译稿初成时曾蒙广州中山大学王宗炎同志以及人民大学梁达同志对译文提过宝贵的意见。本书交稿后又承商务印书馆外语编辑室同志补译了原序两篇并对全书专有名词作了统一和核对的工作。在此,对上述各位向志表示衷心的感谢。本书的译校工作,遗漏错误在所难免,这应由我负责,希望读者及时提出批评指正,以便再版时加以修正。   本书原文书末附有注释参考书目和索引等三部分附录,这次汉语译本中则予从略。
汉语字原与人文理论(试读本)
汉语字原与人文理论(试读本)
袁峰 著
免费
全文摘要
理论之后(试读本)
理论之后(试读本)
(英)伊格尔顿 著,商正 译
免费
此书主要为对文化理论现状感兴趣的学生和一般读者而作,但我希望对这一领域的专家们也会有用,其重要原因是它驳斥了我所认为现今正统的文化理论。我认为:正统的文化理论没有致力于解决那些足够敏锐的问题,以适应我们政治局势的要求。
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试读本)
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试读本)
(德)威廉·冯·洪堡特 著,姚小平 译
免费
威廉·冯·洪堡特(Wilhelm yon Humboldt,1767--1835)这个名字属于好几个领域。在德国近代史学者的笔下,他是一个具有人文主义精神的民主政治家,能干老练的外交家,学者型的社会活动家。他又是一个追求完美人性的教育改革家,科研与教学相统一的新型大学的创建人,因此常为西方教育史家提到。他有时出现在西方美学史、文艺理论的著作中,被描绘为席勒(FriedriehSchiller)和歌德(Johann Wolfgang yon Goethe)思想的继承者,德国古典主义的后一个代表。人类学家也经常提到他,因为他继赫尔德(Johann Gottfried Herder)、康德(Immanuel Kant)之后,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从事过“人的研究”,比较过民族、文化的异同。后,在语言学史著者的眼中,他是一个伟大的语言理论家,普通语言学的奠基者。读者在这里看到的,便是语言学家洪堡特重要的一部著作。 我们的这篇译序,要向读者讲述这样几件事:,洪堡特的一生;第二,洪堡特早期的主要学术兴趣;第三,洪堡特有关语言的研究和著述;第四,洪堡特在语言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后,要交代一下洪堡特此书的版本。
词典学词汇学语义学文集(试读本)
词典学词汇学语义学文集(试读本)
符淮青 著
免费
符淮青先生是我国词汇学研究方面的专家,他的学术观点在学术界有很大影响。该文集收录了他近二十年发表的论文30篇。作者从词典学、词汇学和语义学的角度对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发表了很多新的见解。如:词的释义方式剖析、词义与构成词的语素义的关系、语素“红”的结合能力分析、词义单位的划分的义项等论文都曾引起语言学界和辞书学界的极大关注并受到好评。这30篇精选出来的论文基本上代表了作者的主要研究方向和主要观点,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对辞书编纂也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近代汉语探源(试读本)
近代汉语探源(试读本)
江蓝生 著
免费
本书是作者十几年来致力于近代汉语研究的主要成果,共收录研究论文27篇,内容包括语法、词汇和专书语言三部分。语法方面,主要探寻虚词来源和语法化问题;词汇方面,有对具体语词的考释,也有探讨词义考释的方法和词义演变规律的;专书语言部分,多从语法和词汇着手,介绍专书语言或考辨。这些论文通过翔实的材料、严谨的表述和科学的论证方法,揭示出近代汉语某些重要的语言现象和演变规律,解决了汉语史中一些必须回答的问题,对近代汉语乃至整个汉语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错别字例释(试读本)
错别字例释(试读本)
赵克勤 著
免费
本书是一本帮助读者正确使用汉字的通俗读物。书中收集了汉字书写中经常出现的各种形形色色的错别字,并将其归纳为四类行逐一讲解、例释,通俗易懂,便于记忆和举一反三,对具有初等文化水平以上的广大读者提高汉字使用能力和增强文化素质都有很大帮助。
中国社会科学辑刊(2009年6月 夏季卷)(试读本)
中国社会科学辑刊(2009年6月 夏季卷)(试读本)
邓正来 主编
免费
  在当下全球化的世界结构中,不仅作为中国社会科学之认识对象的“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这种认识本身所赖以为凭的话语系统亦需要根据当下中国的立场行重构——否则我们将没有基本的哲学根据去谈论所谓“中国”社会秩序的正当性问题。因此,“中国”既是中国社会科学的认识对象,又是其思想根据;换言之,中国社会科学的学术判准只能是“根据中国”。这意味着西方思想家,甚或中国先哲的思考*不能代替当代中国人自己的思考,西方学者,甚或中国先哲的答案也绝不是当代中国人自己的答案。因此,中国社会科学必须加强对中国问题本身的深度研究和理论关注。为此,我们必须从那种因“西方化倾向”所导致的“中国之缺位”中解放出来,重新“找回”或“发现”中国。这里的“中国”绝不是1978年以前或更为久远的中国,而是与其有着历史性关联的世界结构中的当下中国;这里的“中国”也不只是地理或人口意义上的中国,不只是经济意义上的中国,而是体现并承载着中国人之文化身份和政治认同的中国。显而易见,这里所讲的“中国”绝不是意识形态视野中的中国,亦不是中国传统知识视野下的中国,更不是西方知识视野下的中国,而毋宁是有待我们运用各种理论资源予以认知并建构的一个伦理性的文明体。   为了引导中国学者加强对中国本身的理论研究,我们特设立了一个常规性的栏目:“主题研讨:重新发现中国”。本卷集中刊发的三篇文章分别从不同视角对不同中国问题展了深度研究:周晓虹《改革放以来中国社会心态的变迁——有关中国经验的另一种解读》一文从“中国体验”的角度分析了中国改革放30年社会心态变迁的轨迹,并解读了当下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社会心态呈现出鲜明的“边际”特征:即传统与现代的抗衡、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城市与乡村的对峙、东方与西方的冲突。杨光斌《制度变迁的路径及其社会科学价值》一文则运用比较制度分析方法提出了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国家的三条制度变迁路径,即英国一美国的商人阶层主导模式、法国一德国一日本的官僚体系主导模式、俄国一中国的政党组织主导模式,并根据这些制度变迁的基本经验提出了社会中心主义、国家中心主义和政党中心主义。常向群《“个人一社会一国家三分法模型”及其案例浅析——“江镇”的消失与“庙港社区”的崛起》一文则以一个中国社区城市化程(从“江镇”到“庙港社区”)为个案、以“个人一社会一国家三分法模型”为分析工具解读了当下中国的社会关系结构。中国社会是由个体、家庭和各种不同的单位为基础网络所构成,中国的社会关系是以“人情”为基础的,建立在此基础上的中国政治制度看似非民主,但内在体系的灵活性使上下左右各种关系得以沟通,当国家、社会和个人在关系上出现冲突时,其特定的人文环境能提供某种机制,使各方在虚虚实实的磨合中创造出新的机遇。毋庸置疑,这三篇文章都是值得肯定的行中国深度研究的理论尝试。
胡适-容忍比自由更重要(试读本)
胡适-容忍比自由更重要(试读本)
胡适 著
免费
  我总以为容忍的态度比自由更重要,比自由更根本。我们也可说,容忍是自由的根本。社会上没有容忍,就不会有自由。无论古今中外都是这样:没有容忍,就不会有自由。人们自己往往都相信他们的想法是不错的,他们的思想是不错的,他们的信仰也是不错的:这是一切不容忍的本源。如果社会上有权有势的人都感觉到他们的信仰不会错,他们的思想不会错,他们就不许人家信仰自由,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所以我在那个时候提出这个问题来,一方面实在是为了对我们自己说话,一方面也是为了对政府、对社会上有力量的人说话,总希望大家懂得容忍是双方面的事。一方面我们运用思想自由、言论自由的权利时,应该有一种容忍的态度;同时政府或社会上有势力的人,也应该有一种容忍的态度。大家都应该觉得我们的想法不一定是对的,是难免有错的。因为难免有错,便应该容忍逆耳之言;这些听不去的话,也许有道理在里面。 ——胡适
49元5本 互联网+教育:中国基础教育大数据
互联网+教育:中国基础教育大数据
杨现民
¥30.10
本书共包括8章。第1章分析了大数据如何破解六大教育难题,梳理了全球教育大数据相关政策展,确立了教育大数据的战略定位;第2章解读了教育大数据的内涵、独特性,估算了基础教育一年的数据体量,分析了当前研究热及趋势,提出了整体技术框架;第3章重分析了教育大数据的来源与结构,介绍了四大类13种常用教育数据采集技术;第4章介绍了教育大数据的分析框架、分析方法与工具以及7种典型数据分析模型;第5章提出了基础教育大数据的五大应用模式,整理了49个典型应用案例;第6章探讨了国家、区域以及学校三个层面教育数据网络的构建思路以及教育大数据管理存在的难题及基本解决思路,并对区域教育大数据的发展行了规划设计;第7章对正在兴起的教育大数据市场做了调研分析,梳理了现存的六大类产品、七大问题以及八大发展趋势;第8章归纳了主要结论,对教育决策者、教育管理者、教师与学生以及行业从业者分别提出了建议,后提出了中国基础教育大数据五大发展趋势。
中国社会改革评论(第3辑)
中国社会改革评论(第3辑)
宋贵伦
¥30.00
社会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由北京市委社会工委组织编写,全面分析了中国社会改革的特征、基本框架、目标、任务等,科学、客观地解读近年来中国社会改革的成效、成就、不足之处,包括在收分配、社会管理、社会保障、医疗改革等方面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49元5本 心物交融——复旦文史讲堂之七
心物交融——复旦文史讲堂之七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中华书局编辑部
¥34.72
  《心物交融》是“复旦文史讲堂”的第七种,收录了海内外著名学者在复旦大学的演讲稿,包括王晴佳、郑岩、梁其姿、杰西卡 罗森(Dame Jessica Rawson)、阿不都热西提 亚库甫、郑敏瑜、韦格睿(Gary S. Wihl)、曾蓝莹等。本书除了延续系列的基本风格外,还体现出对物质文化的重视和关注,映射出人文学界基于物质资料展或推学术研究的取向。
奇点大学“奇人奇书”系列(试读本)
奇点大学“奇人奇书”系列(试读本)
(美)雷·库兹韦尔、彼得·戴曼迪斯、史蒂芬·科特勒
免费
《富足:改变人类未来的4大力量》 实现生活富足是人类*的挑战,本书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奋起迎这个挑战。 自从人类社会形成以来,少数特权阶层的生活就与贫苦大众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传统观认为,这种鸿沟是无法弥合的,但是事实是,它即将始弥合,而且速度将会非常之快。 在本书中,彼得·戴曼迪斯和史蒂芬·科特勒有力地阐述了人工智能、机器人、无限计算能力、宽带网络、数字制造、纳米材料、合成生物等指数型增长的科学技术,指出这些技术将使人类在未来20年内获得巨大的成就,这些成就将要远远大于以往200年所取得的。不久之后,我们就能够满足地球上所有人的基本需求了,而且很快就能更一步。富足时代已经触手可及了。 戴曼迪斯和科特勒把人类的需要分成了水、食物、住所、能源、教育、医疗和自由等几大领域,然后介绍了几十位创新者和行业翘楚,他们分别在各领域里拓创新。例如,迪恩卡门的“弹弓”,可以把受污染的水、海水,甚至粪水净化成饮用水,每升所需成本不到1美分。迪克森戴斯波米亚的“垂直农场”能够比传统农业节省80%的土地、90%的水、100%的农药和几乎100%的运输成本。 对于弥漫于当今世界的悲观情绪,本书堪称一剂动人心魄的解毒灵药。两位作者阐述了4大力量:指数型增长的技术,“DIY”创新者、科技慈善家和崛起中的10亿人,是如何“携手”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的。戴曼迪斯和科特勒描绘了这4大力量令人惊叹的影响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明确的变革目标,为政府、行业和企业家设定了战略路线图,同时还为我们提供了充分的保持乐观心态的理由。 《如何创造思维:人类思想所揭示出的奥秘》 2045年,人工智能将超越人类智能,储存在云端的“仿生大脑新皮质”与人类的大脑新皮质将实现“对”,世界将启一个新的文明时代,“奇”到来!那个时候,我们是谁?我们是什么?人还能称之为人吗? 库兹韦尔把“奇”当做一个绝佳的“隐喻”:当智能机器的能力跨越这一临界之后,人类的知识单元、数目、思考能力,将旋即步令人眩晕的加速喷发状态——一切传统的和习以为常的认识、理念、常识,将统统不复存在,所欲的智能装置、新的人机复合体将“苏醒”状态。 库兹韦尔通过对人类思维本质的全新思考,大胆地预言了人工智能的未来。他坚信人类一定会制造出可与人脑相媲美的“仿生大脑新皮质”。它们甚至比人脑更具可塑性,并可放置在云端,与遥远的人类生物大脑远程相连。
49元5本 清华研读间:清华研究生原创作品集
清华研读间:清华研究生原创作品集
张小平,白本锋
¥25.93
本书是清华大学研究生团委微信公众号“清华研读间”的优秀文章汇集,主要是关于清华人物、校园文化、教育热、社会时事和访学体会等方面的原创文章。本书全部文章由在校研究生在学术研究之余撰写,其中很多文章成为该微信公众号中脍炙人口的佳作并在学校和社会广泛传播。
全球华语研究文献选编
全球华语研究文献选编
郭熙 编
¥27.20
本书精选华语研究文章43篇,涉及华语研究的方方面面,文章源自海内外的学术刊物、报纸、论文集等,是呼吁研究领域不可多的参考资料。 本书既可以作为相关领域研究人员的参考资料,又可以配套本馆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系列教材中的《华文教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