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帝国:实物塑造现代世界
¥9.99
《饥饿帝国》选取了二十道美食作为研究大英帝国历史的切,通过非洲人如何教美国人种植水稻、东印度公司如何把鸦片变成茶叶、美国人如何成为世界上吃得好的人等历史事件,详细阐述了从十六世纪至今,英国与其殖民地之间经贸发展、物种迁移、人员流动、技术革新的历史过程。 事实上今天我们吃的每一餐仍然包含着帝国的味道。从远东到新大陆,从鳕鱼、牛肉到香料、茶和糖,帝国利用全球的可食用资源,使英国民众得以告别贫穷、单调、绝望的滋味,迎来食物丰腴的年代。作者莉齐·克林汉姆以其新颖而独特的讲述方式,生动描绘了这些食物在英国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所扮演的关键角色,为理解帝国的形成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食物与其他历史资料一样,反映了一个时期的文明程和社会思潮。本书不仅展现了大英帝国殖民时期的社会文化、物质生活的生动画面,为认识英国的社会生活及文化交流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也为理解资本主义经济以及现代世界文明的形成与发展辟了新的坦途。
八月炮火
¥24.99
一战终结了历史意义上的19世纪,标志着现代世界的端。作为历史的转折,“这个可怕8月的僵局,决定了其后战争的程和达成和平的条件,并推动后来两次大战间情势的演变,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但在大战爆发前夕,欧洲绝大多数政客、知识分子与企业主都没有意识到他们与即将爆发的巨大危机只有一尺之隔。 在这部普利策奖经典著作中,巴巴拉·塔奇曼透过生动的历史场景还原、丰富的细节勾勒以及坚实的史料支撑,精彩地展现了1914年8月期间危机的形成、爆发以及大战初期的战役,叩问了是什么让帝王、政客和将领踏一场无人希望发生,且绝大多数人都认为不可能会发生的世界大战。本书面世后不久即发生了几乎引发核战争的“古巴导弹危机”,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正是从本书中汲取了历史教训,使美苏和平化解了危机。这些历史教训对当今世界仍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巴巴拉·塔奇曼以高超的叙事手法,带读者走时人时事,忘记已知结局,使故事悬念感十足。她对人物的刻画尤其传神,且能冷静地跳过道德判断,避免苛责,用极为人性的笔法描述了一个个充满缺陷的人如何将世界引向希腊悲剧般的结局。
迈尔斯教授讲世界历史:罗马史
¥15.99
《罗马史》为美国著名历史家迈尔斯教授编写的罗马史教科书。本书可以说是罗马史中*完善的版本之一,它叙述了自罗马起源至公元800年查理曼恢复西罗马帝国昔日版图的历史。这与一般的罗马史都把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作为罗马史的终,有着很大的不同。因为它不但包括了传统意义上的罗马(西部罗马)的历史,而且还涵盖了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早期及欧洲中世纪前期的历史。本书结构清晰,体例完善,语言优美,“阅读的时候有一种纯粹的语言之美”,而且“因为它们作为历史文献的重要性”而备受赞誉,是一部真正的学术性与通俗性完美融合的历史著作。
迈尔斯教授讲世界历史:中世纪史
¥6.99
《中世纪史》为美国著名历史学教授迈尔斯编写的中世纪史教科书。它叙述了自西罗马帝国至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期间的历史。本书结构清晰,体例完善,语言优美,“阅读的时候有一种纯粹的语言之美”,而且“因为它们作为历史文献的重要性”而备受赞誉,是一部真正的学术性与通俗性完美融合的历史著作。
迈尔斯教授讲世界历史:世界通史(下)
¥26.15
《世界通史(上下册)》为美国著名历史家迈尔斯教授极负盛名的作品。它在美国和欧洲大受欢迎,影响巨大,是当时极具代表性的西方历史著作。著名历史学家何炳松、周谷城,甚至文学名家茅盾都颇受其影响。本书的内容从史前人类开始,终于*次世界大战后,是一部比较完整的世界通史。全书结构清晰,体例完善,语言优美,“阅读的时候能感到一种纯粹的语言之美”,是一部真正的具有扎实学识功底的史学大家撰写的通俗历史作品。
历史与记忆中的第三帝国
¥37.99
靠着记忆,我们将过往和当下连起来。然而,义愤、羞愧、私利、责任……都可能在有意无意间重构、扭曲记忆。记忆若要可靠,就需经受历史的严格检验。 从1933年到1945年,第三帝国的野心造成人间地狱,将世界拖无底深渊。纳粹垮台七十年后,历史与记忆纠缠在一起。人们试图为不可思议的疯狂找到解释。有人在愤怒中指责,凡默许、协助纳粹罪行的,都应当算作同谋;也有人在羞愧中掩饰,为自己所做的寻找理由。这些人所做的是出于自愿还是迫于高压,他们该承担多少责任?对不光彩记忆的重构、修饰和美化,掩盖了多少历史的真相? 对种种棘手的问题,《历史与记忆中的第三帝国》给出了答案。研究纳粹德国四十余年的理查德•埃文斯带着史学家的责任,与过去二十年的学界新成果对话往来,用学者的犀利和谨慎拨迷雾,穿过层层建构的记忆,探第三帝国的真实历史。
亚洲世纪:世界即将亚洲化
¥13.50
本书在大历史、政治的视角下全面深解读了亚洲的过去与未来——以西方为中心的全球秩序即将终结,亚洲世纪已经来临。 历史上的亚洲拥有多元化的璀璨文明,在古代丝绸之路的勾连下,文明交流持续了数个世纪,对西方和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在工业革命之后,西方崛起,亚洲诸国连沦为殖民地,二战后,亚洲国家虽获得民族独立,但现代化程度仍远远落后于西方,世界秩序为西方所主导——西方法律、西方干预、西方货币、西方文化统领世界。然而,随着全球化的加深,现代世界也逐渐陷文明冲突之中,民族主义、反全球化和宗教运动风起云涌,经济发展放缓,面对全球发展问题,西方秩序面临的挑战和危机越来越明显。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多方的经济政治合作中,现代亚洲正在加速融为一体,形成全新的地缘政治力量,尤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亚洲一体化的程一步加深,亚洲幅员广阔、民族众多、文化多元,经济形态多样,虽然在过去争端不断,但这种多样性在今天却也是促国际合作、解决全球问题的基础。亚洲不仅是世界工厂,同时也是*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输出地,还是全球*大的消费市场,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新加坡人、印度人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投资,各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不断疆拓土,它们是世界经济的支柱,也是推动后发国家发展的重要助力。 亚洲的崛起将为解决世界发展难题带来新思路,为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提供新模式,这也是作者所述“亚洲世纪”的核心要义,亚洲和亚洲人正在以其特有的方式重塑世界,西方国家将不得不将亚洲的历史和现实价值纳考虑,重新认识亚洲!
M译丛套装01:中东与帝国的博弈和覆灭(关于中东的一切,两位普利策得主倾情贡献)
¥69.99
M1套装包含《圣经与利剑:英国和巴勒斯坦—从青铜时代到贝尔福宣言》和《奥斯曼帝国的衰亡:一战中东,1914—1920》。《圣经与利剑:英国和巴勒斯坦—从青铜时代到贝尔福宣言》是享有“历史学者中的艺术家”美誉的巴巴拉·塔奇曼的处女作。作者通过生动的细节、文学的笔法,以及坚实的史料支撑,追溯了英国在基督教教化、十字军东征、近东贸易和帝国争霸中民族精神的逐步形成,在这一过程中巴勒斯坦作为不列颠人的精神家园成为英国支持以色列复国的重要文化原因,而帝国战略的需要则是英国的政治动机。本书记述了从不列颠起源到《贝尔福宣言》的漫长历史中,文化动机和政治动机——即《圣经》与“利剑”——是如何塑造了英国的近东政策,并深刻影响了近代中东地区的历史进程。《奥斯曼帝国的衰亡:一战中东,1914—1920》栩栩如生地重现了次世界大战的中东,描写奥斯曼帝国在次世界大战中扮演的角色。中东是地缘政治的关键,奥斯曼帝国得到德国金钱、武器和军事顾问的支持,向英法俄军队开战。土耳其人在加利波利、美索不达米亚和加沙,给协约国以决定性的打击,然而战局逆转。巴格达、耶路撒冷、大马士革相继陷落。战后胜利者瓜分奥斯曼帝国,种下了现代阿拉伯世界永无止境的冲突根源。
希腊史:从梭伦时代到公元前403年(套装共2册)
¥78.00
希腊与中国,同属于世界闻名古国,对于拥有五千年文明传统的中国而言,西方的希腊文明一直是重要的参照。古希腊创了西方文明传统,对古代希腊史学名著的引翻译,显得尤为重要,而英国近代著名历史学家乔治•格罗特的《希腊史》便是了解古代希腊历史*好的著作。本书是作者构思20年,写作13年,于1856年完成的卷帙浩繁的巨著。全书起自传说时期,止于马其顿至亚历山大的军事扩张。该书取材宏富,议论精辟。它继承了启蒙时期欧洲史学家的优良传统,贯彻了“理性主义”精神,对19世纪西方史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它的功绩,可用约翰•穆勒的一句话来概括:“在这以后,一部希腊史便完全可以理解了”;用莫米利亚诺的话说,是整个19世纪后期西方的希腊史研究,都必须以格罗特为出发。格罗特也因此被公认为19世纪上半期学术成就很大的英国历史学家之一。
未终结的帝国
¥26.99
大英帝国在现代世界留下的痕迹随处可见:澳大利亚的国旗上,印度人口中的英语,更不必说现代一切制度的起源和英国价值观的传播。关于大英帝国的构建问题往往众说纷纭,争论异常激烈。大英帝国的殖民史似乎是一幅无法浓缩的画卷:它是战火纷飞中的刀光剑影,也是一片蔚蓝大海上驶向未知的商船桅杆上缓缓升起的英国米字旗,是无数商人、传教士、将军对远方财物和未知的渴望……帝国的历史有太多疑团驱使着人们去探索和挖掘。 达尔文眼中的大英帝国不仅仅是由国王和征服者更是由无数个体的野心和进取心合力创建的。这些人包括商人、投资者、移民、传教士等,正是他们林林总总的利益诉求共同组成了各有所图的复杂关系。也正是这些离开英国去往全球各国的开拓者或殖民者以其千差万别的方式塑造着世界:涉足各大洲的政治,奠定现代国家的政治模型,以母语为基础的文化迁移,各种技术和价值观的渗透传播……这样一个伟大的帝国为什么没有持续繁荣还是说它从来没有真正确立过?有如此多的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们在世界的各个角落生存,控制着性质各异的经济、政治实体,但它们的意识形态差异为何又如此之大,彼此之间甚至会剑拔弩张?历史上的大英帝国到底是文化的毁灭者,还是全球一体化的缔造者?对当时、现在以及未来,又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从熊熊燃起的称霸世界的雄心到*后帝国梦的无奈幻灭,本书将我们带入一个个历史场景,深入了解大英帝国全球扩张的过往,以及对当今世界乃至未来都极为深刻的影响。 在大英帝国的*鼎盛时期,其疆土跨越了五大洲的8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达尔文认为这远不能说它走到了终点,甚至连中点都还没有达到。帝国的统治者们依然希望帝国以不同的形式延续下去。这种愿望如同帝国自身对当今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一般挥之不去。 任何想了解大英帝国的历史以及当今世界格局缘起与发展的读者都不能错过此书。 ?
看得见的世界史.上卷
¥3.99
《看得见的世界史》是一部人类发展史,也是一部世界变革史。内容上,我们接受了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专家们的建议和审读,将全书分为八个篇章、八个阶段,讲述了从史前到21世纪人类发展的全部历史。图片上,我们与华盖创意及世界各大博物馆等优质图片提供商合作,引进了大量珍贵而精美的图片。本书将学术性的世界历史,丰富化、生动化、趣味化,图文并茂、给读者提供了一部优秀的历史普及读物。
战后日本史
¥22.38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今天已经走过68年的岁月,就中日关系来看。既经历过“以民促官,积累发展”的无邦交时期,也曾有过“官民并举,推进合作”的蜜月阶段,近一段时期呈现出“政冷经热”乃至“政冷经冷”的局面,更因领土问题和历史问题陷入低谷,其重要背景之一是各自国内的发展变化。本书基于中日两国历史文化、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等存在差异的立场,全面记述日本从1945年8月到2013年3月的历史。除传统的政治、经济、安全、外交领域外,还在社会生活、民众思潮、时尚流行、学术观点、文学艺术等方面花费较多笔墨,期望读者能够从中看出战后日本社会文化特征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狄更斯讲英国史(第二卷)
¥16.00
《狄更斯讲英国史》是一本由英国著名作家查尔斯·狄更斯为自己的儿女所编写的历史书籍,早于1851年1月至1853年12月连载在英格兰周刊《家庭箴言》(Household Words)上;当时狄更斯亦出任本杂志编辑。本书一共分为三卷,讲述了从公元前50年到公元1689年、维多利亚女王登基之间的英格兰历史,其中也涵盖了部分苏格兰、爱尔兰和法兰西的重大历史事件。虽为历史书,但狄更斯使用了更为风趣、更具故事性的文学写作手法,并在史实的基础之上加以创造,将文中对话和人物情感塑造得惟妙惟肖,带给读者身临其境一般的感受。此外,狄更斯一贯诙谐幽默的写作风格和讽刺口吻依旧贯穿全文,而且通过讲述历代君王的沉浮,作者也表达了一种世事难料,繁华落尽,一切终将归为尘土的超凡心境,并引发读者对人生真谛的思考。
中东史(上、中、下 套装共3册)透析中东千年历史,解读中东当前困局!
¥159.00
中东位于亚非欧大陆的核心区域,具有久远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文明积淀。公元7世纪初伊斯兰教的诞生,掀了中东历史的崭新篇章,阿拉伯人悄然崛起于仿佛被喧嚣的文明世界遗忘的沙漠瀚海,作为统治民族登上中东辽阔的历史舞台,波斯人、突厥人、柏柏尔人和库尔德人亦于其后相继加穆斯林的行列。来自东方的蒙古铁骑一度横扫西亚,阿拉伯帝国山河破碎,却催生奥斯曼帝国异军突起,其承载伊斯兰文明的传统和阿拉伯帝国的历史遗产长达600余年,直至在西方列强的蚕食和瓜分下寿终正寝。20世纪,诸多新兴主权国家在奥斯曼帝国的废墟上萌生成长,古老的波斯文明历经长达千年的风雨飘摇后焕发生机。迎着新世纪的曙光,中东终于踏上现代化的历史征程,然后历史之路永远都不是平坦的……
旧制度与大革命
¥2.99
旧制度与大革命》公认是研究法国大革命的一部经典之作。在本书中,作者通过对大量史实的分析,揭示了旧制度与大革命的内在联系。法国大革命似乎要摧毁一切旧制度,然而大革命却不知不觉中从旧制度继承了大部分情感、习惯、思想,一些原以为是大革命成就的制度其实是旧制度的继承和发展。 在本书中,作者除了对法国大革命的起因与后果提出了一种创性的解释之外,还提出了许多引发后来史学家和政治学家思考与探索的现象与问题,例如,何以封建特权对法国人民比在其他地方变得更为可憎?何以法国人宁愿先要改革,后要自由?何以繁荣反而加速了大革命的到来?等等。 尤为可贵的是,作者不是凭空“思考”法国革命,而是扎扎实实地依靠对原始材料的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作者阅读和利用了大量前人从未触过的档案材料,包括古老的土地清册、赋税簿籍、地方与中央的奏章、指示和大臣间的通信、三级会议记录和1789年的陈情书等。根据这些史料,他得以深了解、具体描绘旧制度下的土地、财产、教会、三级会议、中央与地方行政、农民生活、贵族地位、第三等级状况等,并阐发自己的论。 ★商界、学界同样鼎力推荐——易纲、许小年、任志强、雷颐、朱学勤、秦晖、何兵等强烈推荐,微博自发持续热议,敲响当今中国社会的警钟 ★牛津大学教程,传统已持续一百多年 ★自艾森豪威尔以来,历届美国总统都会引用作者托克维尔的话 ★可读性的译本
近代日本国民的铸造
¥25.29
本书是我国目前*部比较系统研究近代日本国民问题的著作。作者融合了政治学、历史学及文化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以近代日本国家转型为背景,以现代国家(即国民国家)理论为核心分析视角,结合日本明治到大正时期具体历史的分析,就近代日本国民的铸造问题行了较深的阐述。 作者提出,近代国民的构建是国民国家建设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同时具备民族特质和公民特质是国民的内在属性。“去地域化”、“去奴仆化”是近代国民形成的条件。明治新政府不仅面临建立新日本的任务,还面临着将臣民转变为近代国民从而创造新“日本人”的重要任务。作者分析了福泽谕吉、森有礼等人关于国民铸造的构想,提出了自上而下的国家强制和自下而上的民权运动是近代日本国民铸造的两大动力,两种动力作用的结果是,来自国家强制的影响力远远大于来民权运动的影响力,导致民众从国民向臣民的悲剧性回归,日本近代国民铸造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为国家臣民的铸造。另外,还微观分析了从征兵制到甲午战争这段时期日本民众国家意识的变迁,并系统总结了近代日本国民铸造的特、经验和主要教训。对于现代国家的理论局限以及产生的理论困惑,也行了一定反思。
中亚史(第一卷)
¥49.00
《中亚史》*卷主要论述中亚地区的原始文化、早期文明、古代国家的历史。从内容上看,本卷在世界历史的分期中属于上古史的范畴;从社会发展史的角度考察,这一时期的中亚社会处于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阶段。本书分“中亚原始文化”、“中亚文明时代”、“中亚塞种国家”、“西突厥汗国”四编。*编起于200 万年前在喜马拉雅山南缘的西瓦利克地层发现的石核石器,终于中亚北方早期铁器时代(前7 世纪);第二编从中亚地区步阶级社会的公元前10 世纪起,到希腊人统治结束的公元前3 世纪止;第三编从塞种在中亚建国的公元前3世纪起,到塞种国家灭亡的6 世纪止;第四编从突厥人在中亚建国的6 世纪中叶起,到唐代中国灭亡西突厥汗国的7 世纪中叶止。
世界和日本
¥19.99
本书是吉田茂晚年著述的代表作之一,记述了吉田茂眼中的世界和日本,反映了他的治国思想。全书共有三个部分,*部分为“世界的领导者们”,分述了吉田茂对阿登纳、戴高乐、肯尼迪、麦克阿瑟、杜勒斯的认识和评价,阐释了其现实主义外交理念;第二部分为“日本的外交策略”,分析了日中、日韩、日美等外交关系,论述了日本战后应对国际环境的观和方针;第三部分为“大矶随想”,叙述了吉田茂卸任首相职务之后展的部分国内外文化交流工作,披露了他鲜为人知的私人生活的一面。
罗马十大英雄皇帝
¥39.99
编辑推荐: 正是这十位皇帝的统治,将罗马打造成一个延续千年、基业长青的大帝国!。 康奈尔大学历史学教授巴里·斯特劳斯总结罗马帝国十位领导人的成败得失! 奥古斯都:领导者永远要身居一线 ·提比略:组织基业长青的关键是选对继承人 ·尼禄:丧失危机感,是组织败亡的起点 ·韦斯巴芗:衡量领导力的真正尺度是影响力 ·图拉真:人们通常愿意追随比自己强的领导者 ·哈德良:比起坚持,更难的是战略性放弃 ·马可·奥勒留:品格是优秀领导力的基石 ·塞维鲁:你只能吸引与你相似的人 ·戴克里先:复制领导者,组织效率才能翻番 ·君士坦丁:基业长青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因时而变 翻开本书,读完这十位罗马英雄皇帝的故事,领略基业长青的奥秘。 内容简介: 罗马帝国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个国祚延续千年、基业长青的大帝国之一。康奈尔大学历史学教授从罗马历代皇帝中选取了重要的十位:屋大维、图拉真、马可·奥勒留、戴克里先、君士坦丁……从他们对罗马的统治中,总结提炼出基业长青重要的要素,希望给当今的读者以启发。 哈德良:比起坚持,更难的是战略性放弃 哈德良即位时,帕提亚、达契亚、不列颠等地纷纷暴动。哈德良立刻下令罗马军团从帕提亚和达契亚的东部地区撤兵。许多元老都对割舍领土的做法不满,纷纷表示强烈反对。不过,哈德良坚持如此。他认为,与其在已成鸡肋的帕提亚空耗国力,不如将有限的军力投入更紧要的西部,这种战略性的放弃使罗马迅速稳定了局势。 戴克里先:复制领导者,组织效率才能翻番 戴克里先即位时面对的困境是:帝国的疆域过大,战事频繁,常常顾此失彼。有感于此,他设立了“四帝共治”制度,将帝国分为东西两部分,自己总领东部,把握帝国战略方向,西部则另设一位领导者(奥古斯都);之后,又在领导者下设立副领导者(恺撒)。在这种模式下,领导者们各司其职,效率翻倍,帝国的运转迅速变得流畅起来。 君士坦丁:基业长青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因时而变 君士坦丁对罗马帝国做出的两大战略性调整,是罗马基业长青的关键!其一,他看到基督教虽屡遭迫害,却在帝国内部拥有巨大影响力,于是将它扶上了正统宗教的地位,从此基督教成为了罗马皇室坚定的盟友;其二,他看到了帝国经济、政治重心的东移,果断将都城从传统的荣光之城罗马,转移到了君士坦丁堡,依靠着繁荣的东部与君士坦丁堡优越的地理位置,罗马的国运延续了千年。 翻开本书,读完十位罗马英雄皇帝的故事,领悟基业长青的奥秘! 媒体评论: 1.罗马帝国的一段极为通俗易懂的历史……读起来就像是《权力的游戏》的剧本——《华尔街日报》 2.《罗马十大英雄皇帝》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作品,它为一系列变革型人物注入了新的活力。——《出版商周刊》 3.没有人比巴里·斯特劳斯更了解罗马帝国的秘密、诅咒、权力和皇室的荣耀。他的《罗马十大英雄皇帝》非常吸引人,是热爱浪漫主义者和所有试图了解罗马帝国强大之处的人的读物。——Adrienne Mayor,the author of The Amazons and The Poison King 4.很多关于罗马的书籍,都将目光千篇一律地投注于任性的尼禄、高效的军队和官僚主义上。但是,正如斯特劳斯所说,罗马要复杂得多,有趣得多。 ——《纽约时报》 5.可以说,奥古斯都通过一种非常严厉的方法,建立了200年的世界和平。——扎克伯格
广岛倒计时:核爆前惊心动魄的21天
¥23.92
1945年8月6日上午8时15分(日本时间),一颗名叫“小男孩”的炸弹在广岛上空爆炸并被写了历史。*颗被用于实战的原子弹当即造成7万人死亡,核辐射诱发的癌症以及其他并发症还将夺走超过20万人的生命。关于爆炸当时的情况以及爆炸后续的影响已经有太多太多的著述。 在这本与众不同的《广岛倒计时》中,作者史蒂芬·沃克以冷静、克制的文笔描述了广岛原子弹爆炸前惊心动魄的21天以及爆炸后18个小时的一切:从美国在洛斯阿拉莫斯行的原子弹核爆试验到“三巨头”之间的外交博弈;从提出原子弹概念的科学家反对使用这一“弗兰肯斯坦的怪物”到强硬派坚持无需警告就直投弹;从轰炸机组“忍辱负重”苦练高难度的飞行动作到一名狂放的飞行员向日本皇宫投下炸弹;从一对广岛恋人在爆炸前度过的美好一夜到爆炸后目者描述的那“地狱一瞥”……每翻过一页,你都能感受到时间在嘀嗒嘀嗒地流逝,感受到一场灾难正在越来越近。*终,你将与书中的人物一起,经历核爆前那漫长的30分钟,3分钟,45秒钟,并与幸存者一起见证爆炸后的惨状:那些炭化到不成人形的尸体、横扫一切的火焰风暴、全身被烧焦到已分不清是男是女的“行尸走肉”…… 本书资料异常丰富详实,作者的资料来源包括:对超过40位成书时仍然健在的轰炸机机组成员、参与研发原子弹的科学家、广岛核爆的幸存者以及相关领域的历史学者的采访记录;当事人及其亲人的回忆录和信件;来自美国国家档案馆、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档案馆等权威机构的解密文件;相关领域历史学家的学术著述;由美国国家档案馆、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档案馆、广岛和平纪念馆、杜鲁门总统图书馆、“曼哈顿计划”遗产保存协会以及多位亲历者提供的照片。 各界媒体对《广岛倒计时》给予了极高的赞誉,并屡屡将本书与另一本广岛核爆题材的佳作约翰•赫西的《广岛》行对比。有不止一家媒体认为本书“可以与约翰•赫西长盛不衰的《广岛》比肩”,著名媒体《华盛顿邮报》更是认为与《广岛》相比,“史蒂芬•沃克描绘出了一幅更为宏大的图景”。 在本书中,史蒂芬•沃克从未渲染过仇恨,而是从多个角度冷静的描述这一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事件,呈现出战争,尤其是核武器的可怕。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这部佳作于2006年获得了著名的戴顿文学和平奖(Dayton Literary Peace Prize for Nonfiction)。
伟大的非洲探险者——从布鲁斯、蒙戈·帕克到利文斯顿、斯坦利
¥46.80
本书讲述了自18世纪末期始的欧美对非探险的历程,内容多采自探险者本人的记录,涉及詹姆斯·布鲁斯、蒙戈·帕克、大卫·利文斯顿、亨利·莫顿·斯坦利等。他们探险所及的范围几乎涵盖整个非洲内陆地区,从尼日尔河领域到尼罗河源头,从撒哈拉沙漠到赤道雨林、南部非洲。在这些探险者的努力下,非洲的整体面貌终于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呈现出来。历次探险过程中亦不乏欧美人与非洲人的互动,从中可以管窥19世纪及其前后欧美与非洲关系的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