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类简史+世界简史
¥55.09
《人类简史》是一部以通俗手法描写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历史巨著,书中既有宏大而流畅的“大历史”叙述,也有微妙而精彩的人类文明程中的细节描写。房龙从人类的起源讲起,在本书中讲述了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源起、希腊与罗马时代的辉煌;沿着宗教兴起的线索讲述到中世纪社会的发展和演变;从城市的兴起、文艺复兴讲述到世界性的宗教改革和各国的革命。


查理大帝:欧洲之父(奠定现代欧洲雏形的“欧洲之父”,走近一个有血有肉的查理大帝,探索加洛林社会的整体史。后浪出品)
¥50.40
800年圣诞节,法兰克国王查理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这是一位塑造欧洲的帝王。巴尔贝罗栩栩如生地描绘了查理大帝的外表、品位、习惯、家庭生活、思想和举止。作者还展了法兰克王国和加洛林帝国的整体史,展现了查理大帝统治帝国的方法,如何保障司法,如何组织战争;也描绘了当时的日常生活、经济活动以及宗教观念。他分析了封建制度在加洛林帝国的发展,奴役和自由观念的转变,由此说明皇帝的战争给帝国政治和社会结构带来的剧烈变化。 在查理大帝的文治武功下,加洛林帝国崛起,加洛林文艺复兴繁荣一时。帝国的统治,奠定了现代欧洲的基础。

世界简史:从非洲到月球
¥20.80
作者试图写一部不那么卷帙浩繁的世界历史,概述从*批人类离非洲到全球定居以来的历史,把人类历史的不同部分汇集成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叙述。他在篇坦言,有些宏大主题只能匆匆地一笔带过,就像火车疾驰而过时窗外的惊鸿一瞥。如此在世界历史中穿行,一些*迷人的景色得以呈现:人类在地球上的生产生活演变,技术与技能的变革对人类的影响,宗教文化对人类文明的塑造,地理自然环境对文明兴衰的影响,世界各个不同区域和人群、不同的文明是如何联系起来的。 在这个日渐变小的世界里,思想、商品与人类可以轻松地跨过一万年以前无法逾越的海上屏障。但在人类文明早期,一系列岛屿像小河中的踏脚石一样,每一次迁徙可能都会花上数万年的时间,使未知的海洋和陆地逐步向人类敞了怀抱。当人们*次迈脚步走向海洋的时候,它的意义不下于*次登陆月球。 与世界相遇的同时,我们也正在创造着世界,因此也能够聚集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看生活于不同时代的人:他们在自己的土地上筚路蓝缕、胼手砥足,怀抱梦想与希望,追求自由并努力创造美好的生活:当旭日在地平线上缓缓升起时,人们始动起来,有的给火添柴,有的奶孩子,有的准备出发去收集野果或猎捕野生动物,把兽皮的背面刮擦干净并做成衣服,或者把石头一凿成工具。百万年之后,同样的情景仍然在数以千计的地方上演着,仍然有人在谋划一天的生活和工作。


迈尔斯教授讲世界历史(全6册)
¥49.99
《迈尔斯教授讲世界历史》(全6册)是西方极具影响力的通俗世界史的经典之作,也是美国独树一帜的历史学家迈尔斯教授的代表作。迈尔斯教授有感于当时的年轻人没有一套好的通俗世界史作品,便倾注全部心力,耗时十年,为普通青年读者撰写了一套通俗、优美、系统的世界历史作品。书一经出版,便立即引起轰动,成为当时青年读者阅读世界史作品的*。此后,作品流传愈发广泛,不但风靡欧美,还影响了一代中国人。 《迈尔斯教授讲世界历史》(全6册)由1部通史——《世界通史》(上下册)和4部断代史——《希腊史》《罗马史》《中世纪史》《世界近代史》构成,既有一气呵成、纵贯万年的简明人类发展史,又有各个时代纷繁多姿的阶段性历史。《世界通史》起于远古人类,终于*次世界大战,将数万年的人类历史发展图景清晰、优美地展现在世人面前;4部断代史则将希腊的辉煌、罗马的宏伟、中世纪的暗淡、近代的飞跃,详实生动地铺陈来。这样的组合,让想要一口气了解世界历史全貌的读者有得选,也让意欲了解历史细节与横断面的读者有得选,真正是详略搭配,各得其所,这是当前绝大多数历史作品所不具备的。 作品包罗万象、有机统一,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文字、建筑、雕塑、绘画诸领域的辉煌与精彩,都在作者出众的史才和文采的贯通下完美地融为一体。这种让普通读者在轻松愉悦的体验下把握世界历史发展脉络、熟悉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细节的魅力,正是这部作品大受欢迎、经久不衰的奥秘。


从普遍历史到历史主义
¥21.00
盛世之下的中国急需知晓世界事务,世界事务的要害不在于繁琐的国际事务,而在于理解世界本身。这不仅包括认识现代世界形成的历史,也包括认识西方理解世界历史的历史。现代世界并非一朝而成,西方对世界历史的理解也经历了较长岁月的演变,其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的核心观念是:“普遍历史”“世界史”“历史主义”。这些概念及其之间的关联,远非三言两语所能穷尽。我们的史学理论界已经翻译积累了一些基本文献和研究文献,但还远远不够。本书针对我国学界认识上的一些薄弱环节,选译一些具有代表性但尚无中译的重要原典作家(博丹、波舒哀、杜尔哥、赫尔德、席勒、兰克),同时注重相关研究文献。这些不同时代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展现出现代世界生成的内在机理,从而将有助于回答我们所面临的如下迫切的理论问题:当中国在世界政治格局中的战略地位不断上升之际,我们应如何从中国文明自身的立场和角度理解世界历史?

世界简史
¥0.99
人们对世界历史的认识,仍然不是很完善。200多年前,我们只知道近三千年发生的历史。对于三千年之前的历史,我们仅能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和传说加以阐释。公元前4004年,这个世界被突然创造出来,文明的世界中,很多人都是这样认为的,并且还把这样的思想灌输给下一代的孩子。

重返古战场
¥3.48
没有比战场更富戏剧性的地方了。战场是直接的生死斗场,较量着智慧与勇气,信心与毅力。于是,有了鄱阳湖上用小舢板烧毁敌人大战舰的朱元璋,有了用巨炮和滚轴通道摧毁传说中坚不可摧的君士坦丁堡的穆罕默德二世,有了定军山上利用地形战略大获全胜的黄忠,有了迦勒迦河畔用剽悍铁骑踏平诸罗斯公国的蒙古骑兵。

消逝的古国
¥3.51
岁月交迭,世纪更替。千百万年以来,在人类足迹所至的每个角落,曾有许多帝国王朝交替着兴衰与沉浮——从盛产汗血宝马的大宛到黄沙掩埋下的精绝,从再现惊世美女的楼兰到梵音唱晚的高昌,从一闪即逝的亚历山大帝国到遍地黄金的库什王国,从倾心战事的斯巴达到几乎毁灭埃及的赫梯……曾几何时,这些业已消逝的古国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然而,它们却也耐不住那千百年的寂寞,似乎注定了要在某个时刻掀开尘封已久的神秘面纱,向人们一展它那绝世容颜。

大航海时代
¥3.48
神秘的大海,以亘古不变的姿态见证了一个时代的辉煌。那个时代由人类凭着勇往直前的冒险精神而开启。对于15世纪至17世纪的欧洲国家来说,香料、黄金、奴隶贸易,每一样都充满着无尽的诱惑。东方人看来寻常不过的香料,是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得到的东西。散发着光芒的黄金成为刚刚走出中世纪黑暗的欧洲人的*需求。人口的增加需要扩大版图,廉价的奴隶能带来安逸的生活。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他们走向大海。

美国
¥3.99
本书以高度浓缩、有血有肉的故事,像“电影情节”似的为读者展开一幅美国历史的全景图,完整地展现了一个乐观向上的民族在历史的大变动中创造历史的过程,将美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予以清晰展现,使读者可以一探这个年轻的超级大国何以创造历史奇迹的奥秘,是一本精彩的历史普及类读物。

日本
¥5.00
《日本》一书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展现了日本自神武天皇开国以来到“二战”结束后的几千年历史,书中选取在日本有影响力的人物、事件,以时间为轴,以人、事为点,以流畅的故事文字展现,展开一幅美丽的历史画卷,图文并茂,让人告别枯燥、干涩的历史,感受别样的历史表述方式。符合现代大众快速阅读的品味与兴趣,书中一百多幅图片更是对内容的巨大补充,为故事增加生动的表现力,也为大众了解日本文化做出了贡献。

旧制度与大革命:双语版
¥5.99
一、大革命前的法国和当代中国有些地方很相似。大革命摧毁了旧制度,但法国人还是原来的法国人,所以大革命后建立的新制度和旧制度如出一辙;大革命摧毁了旧制度下的行政体系却保留了官员免责制;穷人免税、富人缴税的政策从根本上毁坏了旧制度;大承包商和官吏享有同样的待遇;公文风格千篇一律;政府的办事效率低到修缮某教堂神父的住所都需要两三年的时间审批;法国人热爱做公务员,几乎到了痴狂的地步;所有农村人都涌向巴黎,于是地价飞涨;……二、内容充实,文风犀利,是良好的思想磨刀石。《旧制度与大革命》探讨的是法国大革命,原有的封建制度由于腐败和不得人心而崩溃,但社会动荡却并未带来革命党预期的结果,无论是统治者还是民众,后都被相互间的怒火所吞噬。《旧制度与大革命》写于1851年到1856年之间,当时的法国正处在拿破仑三世(拿破仑一世的侄子)统治的第二帝国的时代。信奉自由主义的托克维尔对拿破仑三世非常失望和悲观,《旧制度与大革命》就是在这段政治大变动时期酝酿成熟的,其中浸透着对法国命运的深沉思考,和对拿破仑三世的强烈不满。

哈佛美国史
¥7.96
本书是爱德华·钱宁专门为美国学生撰写的一部关于美国历史的简明教材,它对此后的美国历史教科书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通过这部历史著作,作者希望能唤起学生对历史的热爱,而不是死记硬背那些枯燥无味的历史事实。 本书对于国内读者了解美国历史文化,进而深入探究美利坚这个民族,无疑会有极大帮助。

法国革命启示录
¥2.90
法国大革命制造了许许多多的迷思,而它呈现在一般大众面前的诸多象徵,其实就正如玛丽皇后那句无中生有地被传扬开来的“名言”“倘若没有面包,何不让他们吃蛋糕?”那样的不真实。有许多学者为《人权宣言》里所提倡的博爱、自由、平等而欢呼;也有更多的学者为大革命时期“血流漂杵”而叹息。但无论如何,发生在220年前的这场革命带给我们太多太多的启示。卢梭在1767年7月写给老米拉波的一封信中说:“在严酷的民主和完美的霍布斯主义之间,我看不到任何可以接受的中间方案:因为人和法律的冲突一旦给国家带来持续的内乱,那就是所有政治体制中糟糕的体制。”卢梭给出了激进也美好的理想,同时又预言了“民主的悖论”。历史的讽刺性就在于,正当大革命以为可以实现让——雅克的思想之际,反而展示了卢梭悲观主义的真理,即法与事实之间的无限距离,不可能找到能同理论相结合的民主实践。法国事件的普适性就在它自身的悖论之中:“法国大革命并创造了历史价值的独一无二的东西,正是这种独一无二后来成了普适的价值:民主的初次试验。”尽管,这次试验带给我们的更多的是负面的教训……

日不落帝国兴衰史:盎格鲁—撒克逊时期
¥8.72
《日不落帝国兴衰史――盎格鲁-撒克逊时期》这是一个唯有战争与野蛮的忠诚的时代,还是一个令人惊叹的秩序井然的社会?国王们的沉浮缘何如此迅速?异教与耶稣基督的较量,谁将*终获胜?罗马帝国崩溃后的盎格鲁-撒克逊时代是英国历史的十字路口,是英格兰社会发生全方位剧烈变革的时代。本书从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律法等方面对约六个世纪的盎格鲁-撒克逊时代进行了翔实而透彻的剖析,展现了盎格鲁-撒克逊人富有创造性的成就及对未来英国发展的影响。


全球通史(套装共2册)
¥19.18
要写一部有趣、易读、易懂,而又不动辄上百万字的世界史著作,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威尔斯在《全球通史》中卓越地完成了这一看似不可能的任务。本书上溯人类文明的开端,下至。将古、古、古罗马、英国、美国、法国等超级大国的起落兴衰有条不紊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全球通史》所提供的丰富的知识、开阔的视野,一点也不输于任何皇皇史学巨著。

绝望者日记
¥8.00
本书原本是来自第三帝国内部的一份反纳粹的文件,初由斯图加特的一家不知名的小出版社于1947年在德国出版发行的。不久之后,这家出版社便停止了商业运作。当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到了1964年,有一家报社,刊登了一系列名为“被遗忘的书籍”的文章,这才引起人们的注意。1966年出版了纸皮书,还出现了几种不同语言版本。该书的英语版本在1970年出版。本书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日记;作者没有按时间次序写事件,而是包括了作者的思想、反省、故事、回忆。记录开始于1936年哲学家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的死亡,终止于莱克死前一个月。

东亚大历史:从远古到1945年的中日韩多角互动历史
¥52.80
本书是一部客观而简要的通史,以全局视角讲述中国、日本、韩国三个东亚的长程历史,包括各个民族的起源、朝代兴衰,并重点展现历史上的双边或多角互动关系,以及深层次的文化交流和影响。除此之外,作者还专门从 “历史的借镜”的角度,总结中国历史上十四次大动乱,分析国家为什么会灭亡,评判历代改革者的成败,探讨历史上重要的思想、宗教和价值观如何产生和发展壮大,如何冲突,及其与历代政治和社会演变的关系,希望能够帮读者回到过去,从而掌握到历史发展的脉动。

法国革命史
¥24.58
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面向世界,以更加虚心的态度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成果,研究和学习各国发展的有益经验。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任重道远。我们一定以更大的努力,进一步做好这套丛书的出版工作,以不负前贤,有益社会。

世界通史
¥6.99
世界历史是人类作为一个现实整体的历史,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是世界历史体系中的一部分。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只有了解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和风貌,掌握了人类社会发展各阶段的重大变迁,并从中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才能在全球化发展的环境中,认清复杂现状,融入时代的潮流。 本书以时间为序,选取了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风云人物、辉煌成就、灿烂文化等内容,在保证历史完整与延续的基础上,将其分为人类的起源、远古的文明、古代帝国的兴起、宗教的传播、中世纪封建社会、十字军东征、帝国扩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殖民与海外贸易、启蒙主义时代、殖民地独立、资产阶级革命、战争与和平、世界格局的变化等十八章,精彩扼要地勾勒出人类社会演进的基本脉络和多元文化的发展过程,帮助读者从宏观上把握世界历史,进而掌握人类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同时设置有大事年表,按年代顺序记录不同地域不同时间段所发生的历史要闻,一目了然,便于读者比较、记忆。此外,本书还配以200余幅内容涵盖面广、表现形式丰富的图片,图文并茂,视觉多元,全面提升本书的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


我的应许之地:以色列的悲情与荣耀
¥24.99
《我的应许之地》是一部震撼人心的以色列建国史,也是百年来犹太民族的奋斗复兴史。作者阿里沙维特以自己家族故事为引子,通过亲身经历、深度访谈,历史文献、私人日志、信件等,通过一个个扣人心弦的个体故事,试图描述出以色列的全景大历史,以引出更深层次的以色列国家思考,并对中东地区的纷争渊源进行了历史性梳理。《我的应许之地》从作者的曾祖父写起,这位犹太复国主义者是一位英国绅士,1987年却果断横跨地中海走向圣地,意识到这即将是本民族的未来之路;20世纪20年代一个怀理想主义的年轻农夫,自他的阿拉伯邻居处购入了土地种植雅法蜜桔,用汗水在不毛之地培育出富足繁荣;二战时期德军将至,具有先知使命感的古特曼,率领青年人攀登历史废墟马萨达,激励他们心中强大的犹太复国主义精神;1948年在吕大驱逐的悲剧性的一幕中,全城老小在流泪中背井离乡、渐行渐远;我们看到了二战后纳粹大屠杀的幸存者们,在应许之地辛勤地建设这个荣耀之国,并努力将孩子们培养成真正的新以色列人;60年代纵横捭阖的以色列政治家们,在艰难局势中,顽强推动了绝密的以色列核计划;1973年赎罪日战争的惨痛,令举国反思以色列的未来在哪里;以及今天引领世界潮流的互联网以色列新兴企业,还有在那些特拉维夫蓬勃发展的俱乐部里纵夜狂欢的青年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