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帝国衰亡史
¥90.09
约翰·托兰获得普利策奖的代表作《日本帝国衰亡史》以日本于1936年至1945年间的一系列政治决策和军事行动为线索,全景展示了日本在中国、东南亚和太平洋由扩张到衰败直至终投降的历程。托兰立足于大量真实档案、访谈,经由反复调研和修订,既披露了日美高层的诸多军事外交细节,也描绘了普通士兵、平民的情感和命运,视角多元,记叙细腻。全书始终营造出一种真实的在场感,兼具战争史与政治外交史的双重性质。 作为一名历史写作者,托兰将历史的事实与人性的戏剧紧密编织,精心书写了一卷引人胜、发人深思的编年史。为写作此书,托兰历经数年实地调研,查阅上千份档案,依据五百多次采访对话,记录下从公卿贵族到士兵平民的亲历者心声,深刻反思了人性与战争、历史与命运。正如他在《日本帝国衰亡史》前言中所说:“历史教训绝不简单,那是人类本性的反复呈现,而非历史在重复。”


贾雷德·戴蒙德作品集(套装共4册)
¥282.10
《枪炮、病菌与钢铁》内容简介: 文明的先发与落后,社会的发展与倒退等问题,一直是人类关注的大议题。就此,西方社会普遍认为西方国家先进的技术、完善的社会阶层、百花齐放的文化成果,共同造就了西方文明优于其他,并决定了西方统治世界的地位,甚至认为究其根本是西方种族的优越性决定的。《枪炮、病菌与钢铁》告诉我们,答案并非如此。环境因素才是决定历史的车轮向西方倾斜倾,文明的进步的确助推了文化、技术和组织的先发,但同时也导致了细菌的侵袭和船坚利炮对文明的致命摧毁,也就是说,种族决定论和西方文明优势论都无法解释为什么西方国家可以统治世界百年之久。是环境与资源的优渥滋养了西方文明的发展。 此外,戴蒙德从生物学、地理学、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跨学科视角颠覆了很多人们习以为常的社会发展疑问,为我们理解人类历史提供了崭新的视角。从深耕专业领域的科学家,到关注人类社会与命运的思想者,戴蒙德从科学、历史、社会的交叉点探究地理、人类与未来,他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西方公共知识分子传统的转向——从专业性转向思想性,他依仗多学科的视角和丰富的游历经验,追思人类历史的发展路径,从中寻找经验与教训,试图为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提供建议。 《崩溃》内容简介:本书所说的“崩溃”,是指某一人类社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人口急剧减少,政治、经济、社会复杂程度骤降,终至瓦解。这在人类历史上并不罕见,许多壮丽的文明遗址引发幽古之思,人们在抚今追昔时,不免产生疑问:为什么有些社会得以繁荣延续,有些社会却走向衰亡,*终湮没在历史长河中?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在本书中,戴蒙德延续其思考框架,聚焦生态环境与人类文明的关系。在比较历史研究的视野下,戴蒙德以自己熟悉的美国蒙大拿州作为引子,纵向比较了复活节岛、玛雅文明、格陵兰岛的维京社会、德川幕府时期的日本等过去社会的兴衰存亡,又横向分析了卢旺达、海地与多米尼加、中国、澳大利亚等现代社会的发展与困境。这些文明社会面临着相似的危机——在污染、瘟疫、战争、饥荒的背后,千疮百孔的生态环境是社会走向败亡的大前奏,而不同社会应对环境问题的选择决定了它们迥异的结局。基于此,生态环境如何影响人类社会的命运这一议题,从一个宏大模糊的背景角色走到前台的聚焦点下,一些从前历史研究所忽略的关键信息被提取出来,重塑了人们对社会发展的认知。 今天,现代社会同样面临危机——人口压力、全球性的环境破坏,地区性的崩溃可能会迅速向全世界蔓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否不可兼得?戴蒙德为我们敲响警钟:我们对这一问题的理解与抉择将决定当今社会的兴盛或衰落。 《昨日之前的世界(第二版)》内容简介:传统社会对现代社会来说意味着什么?是充满冲突与混乱的蛮夷之地,还是尽享田园生活的世外桃源?但无论如何它离我们并不遥远,而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传统部族社会的社会实践要比现代国家社会更久远,它在如何组织一个人类社会的问题上,已经进行了成千上万次自然的实验。普利策奖得主贾雷德?戴蒙德在新书《昨日之前的世界》中就一探传统社会的生活方式能为现代社会带来哪些启示。在新几内亚部落生活了近50年的戴蒙德通过对部落社会生存环境、生活习俗、行事方式的观察、记录来剖析人类社会的演进,这本书就是他多年研究的结晶。 戴蒙德在书中再次展现了他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从人类学、社会学、语言学、生理学、营养学和演化生物学等角度剖析区域划分、战争冲突、人际关系、养育孩子、对待老人、应对危机、宗教信仰、语言习得、健康膳食这9个方面,全 面、生动地展现了传统社会*核心的生活方式。这9个代表传统社会的小切面也同样主宰着今日世界,因此,值得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参考和借鉴。 伴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现代人往往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迷失了自我,人际关系疏远、社会分配不公、愤世情绪高涨、社会冲突不断、身体亚健康、盲目崇拜流行文化等问题已成为现代社会的桎梏,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应该回顾人类祖先的原始生活方式,追溯那些曾经帮助人类完善自我、建立文明与有序社会的良好根基,而这就是“昨日之前的世界”。相信每个想要关心人类社会演变历史和未来趋势的读者都不会错过《昨日之前的世界》。 《剧变(第二版)》内容简介:《剧变》是一部恰逢其时的巨作。在个人与国家都对未来充满迷茫,危机接踵而至的当下,普利策奖得主、《枪炮、病菌与钢铁》作者贾雷德·戴蒙德再一次回归历史,尝试解答危机应对这一关乎人类未来的重要命题。 对个人而言,危机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成长轨迹,如处理不当,个人终其一生会生活在负面情绪中。对整个人类社会而言,危机可使一种文明没落,使一个国家解体,使一个时代终结。但在戴蒙德看来,二者并无差异,国家甚至可以借鉴个人化解危机的逻辑框架以实现自救。就此,戴蒙德再一次跳脱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互设的知识壁垒,重建自然状态与文明秩序相融的历史叙事线索,巡礼7个案例国家的危机应对历史。他以一位社会观察者的自谦视角,从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进化生物学等多学科出发,给出了“危机应对12个步骤”: 1. 直面危机 2. 主动承担责任 3. 明确问题的边界 4. 寻求帮助 5. 借鉴榜样 6. 自我力量/国家认同 7. 诚实自我评估 8. 应对危机的过往经验 9. 耐心 10. 自身灵活性 11. 核心价值观 12. 个人约束条件/国家地缘约束 正如丘吉尔所言:“永远不要浪费一场好危机。”危机与剧变总是结伴而行。戴蒙德的危机应对方案或许可以帮助人类重塑危机意识,毕竟在瞬息万变的时代,个人、企业、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社会都要不断进行选择性变革。你做好准备了吗?这或许也是戴蒙德为我们设下的一个开放性思考题。

破碎的生活:普通德国人经历的20世纪
¥75.60
20世纪20年代出生的“魏玛一代”德国人,经历了20世纪几乎所有重要事件:第三帝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大屠杀、战后重建、冷战分裂,以及柏林墙倒塌后的统一与复苏。私人生活与历史程罕见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当他们回顾一生的经历时,曾经的热情因看清独裁政权的真相而幻灭,有人忏悔,有人以无知和被蒙蔽作为脱的借口,也有人声称德国人同样是受害者以博取同情。 基于七十多部自传和回忆录的一手叙述,《破碎的生活》描述了普通人视角下的20世纪德国。其中既有参与前线战争的士兵,也有在后方挨过萧条岁月的女性;有种族清洗的加害者,也有纳粹暴行的受害者。透过对德国民族身份的重新审视,本书试图回答:为何如此多人支持了希特勒的战争与纳粹的残暴,他们终又如何与种族主义和独裁政权切割并重新拥抱人权,从军事侵略者变为欧洲的民主支柱。


罗马:七次劫掠史【透过“永恒之城”的陨落,看罗马如何塑造西方文明。】
¥31.20
罗马人一次次劫后余生,一次次东山再起,又一次次筑造新的伟大丰碑。和平与战争,二者缺一不可,将罗马塑造成一座非凡之城。 作者积十五年之功,搜集大量史料,重现罗马这座城市遭遇七次入侵的重要历史阶段,揭示劫掠如何改变罗马的历史进程。 这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的叙事体罗马史。三十多幅作者实地拍摄图片,七幅地图,二十多幅精选名画插画,全景展现了经历七次浩劫洗礼及其间数次自然灾害侵袭后,依旧稳固矗立于历史舞台的罗马城。

贪婪已死:个人主义之后的政治
¥50.40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自私、物欲横流的社会,怎么能说“贪婪已死”呢? 四十年前,“经济人”概念和个人主义在西方方兴未艾。人被视为天生的趋利动物,每个个体都会为自我实现而争取自身利益。同时人们相信,“经济人”能获得理解世界所需的一切知识;合理运用这些知识,国家就能达到善治,人民就能获得幸福。贪婪,各种形式的贪婪—对知识、财富、繁荣的贪婪,被认为是人类奋发向上的源动力。 数十年后,一场金融风暴和一场大流行彻底改变了一切。傲慢的“经济人”概念破产了:人类掌握的知识并不足以应对巨大的不确定性。随着不平等日益加深、个人主义走向,社会陷了严重撕裂。由贪婪精神辟的取道路走了死胡同。 在本书中,经济学家保罗·科利尔与约翰·凯从社群主义的角度,围绕不确定性和社会凝聚力这两个相互交织的主题,回顾了西方战后的政治、经济和商业发展脉络,探问今日世界纷扰动荡的源头与出路。他们提出,我们需要明确国家、市场与社群的角色和关系,重拾人类的社会属性,恢复社群功能,方能共渡难关。


希腊史:至亚历山大大帝去世
¥84.00
《希腊史:至亚历山大大帝去世》(A History of Greece to the Death of Alexander the Great)于1900年初版,始于三千多年前希腊人之起源,终于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去世,内容丰富,叙事清晰,见解深刻,趣味盎然,当时即引起轰动,不仅长期选大学教材,亦为社会大众读物,堪称经典之作。1913年之再版大量增加考古发掘的成果及图片,本书据此版翻译。 本书为曾祥和教授之遗作,以洁净之中国文言,译纷繁之西洋史事。译者家学渊源深厚,复受业于柳诒徵、缪凤林、顾颉刚诸名师,奠定史、政各科基础。其译稿经亲友及受业门生悉心整理,终得以付梓。

罗马政制简史
¥71.20
古代罗马从“七丘之城”发展壮大为一个庞大的帝国,几百年间经历了军事民主制、共和制、元首制、君主专制等多种制度的变迁。《罗马政制简史》以罗马政制为出发,描绘了古代罗马各个时期的政制图景,揭示了政制对罗马社会各领域的重要影响,为我们理解古罗马的兴衰荣辱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有益的思考。


阿富汗:冲突与动荡800年(经纬度丛书)
¥142.80
阿富汗位于亚洲和中东的交汇处,几千年来一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现代阿富汗是一个文化和种族多元化的国家,但又因冲突、政治不稳定和人民大规模流离失所而分裂。在这部权威插图历史书中,乔纳森 L.李讲述了一个在政治和文化上具有重要意义但动荡不安的地区的小型部落联盟如何成为现代民族国家的故事。 李经过四十多年的潜心研究,把当前阿富汗面临的冲突放在历史背景中考察,并对西方关于这个国家先为主的观念发起挑战。李以编年史的方式记录了这个地区的君主统治和杜兰尼王朝,集中关注了该地区的每个统治者和他们在平衡部落、种族、地区和宗教的各个派系上所做的努力,而考察了社会和宪法改革中的挣扎以及伊斯兰和共产主义派别的崛起。他通过考察波兰历史,阿富汗政府官员回忆录,英国政府和印度办事处档案文件,公的中情局报告和维基解密文件,提出了文化和政治方面的新洞见。李还为该国的对外关系,内部权利斗争以及类似“反恐战争”的外国军队干预提供了新的线索。


康熙四十年欧洲那些事儿
¥40.60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擅长跳芭蕾,兴建凡尔赛。法国服装美食、文学艺术等软实力征服世界直到今天,说法语成为时尚。 俄国沙皇彼得一世视落后的俄罗斯为耻辱,为痛苦。他亲赴欧洲全面学习西方,他废寝忘食地对俄罗斯行脱胎换骨式的改造,却遭到误解、抵抗,甚至军事政变。他铁腕镇压反对者,终把一个贪恋陆地的中世纪农业国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沿海文化、经济、军事强国。 大清康熙皇帝少年即位,除鳌拜,平三藩,收台湾,抗俄军,灭噶尔丹。清王朝发展到极盛,揭了康雍乾盛世的序幕。康熙把中国封建王朝发展到**,也揭衰败的序幕。和欧洲的思相自由、科技发展、富国强兵相比,康熙皇帝没有为新时代奠定基础。中国与欧洲檫肩而过,再也追赶不及。


后浪汗青堂·欧洲大航海时代(套装共6册)(大航海时代的交流与碰撞,一套精彩的通俗史学著作,生动描述主流历史著作中读不到的传奇航海冒险!)
¥312.00
17世纪初,太平洋上一个不为人知的小岛岚屿产出的肉豆蔻成为欧洲各国在香料竞赛中争夺的焦,这引发了一场荷兰东印度公司与纳撒尼尔·考托普领导的一小群英国香料商人之间激烈而血腥的斗争,这场斗争终以荷兰与英国达成历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一项交易告终。英国将岚屿控制权让给荷兰,作为回报,英国得到了曼哈顿。 本书讲述了一个精彩的冒险故事。作者选择了几位有代表性的香料商人,通过他们的故事为读者生动再现了一段传奇历史。


转型人:移动互联时代媒体人的迁徙式生存
¥29.33
暂无

美国四百年:冒险、创新与财富塑造的历史
¥82.50
美国的历史不仅是政治性,也是经济性的。美国人以公民身份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以消费者的身份行使经济权利。自由市场代表着美国精神中的冒险、创新、不择手段、机会主义,它影响了美国的政治法律建设,又逐渐在种种社会运动中被法律和政策规制,它们彼此互动形成美国式资本主义,并塑造着多种物质文明和城乡景观风貌。 布·斯里尼瓦桑用通俗易懂、深浅出的方式,从长达400年的美国经济发展史手,揭示了其中鲜为人知的内在关联。这本书告诉我们,硅谷和华尔街的众多风险投资公司为何深深根植于“五月花号”的筹资过程;美国建国者对英国的反对不仅源于政治抱负,还有个人经济利益的考虑;安德鲁·卡内基当初的电报局送报员工作怎样为他后来领导让他跻身全国巨富的钢铁帝国铺平道路;枪支制造企业雷明顿公司怎样在战后凤凰涅槃,发展成为字机制造企业;美国黑帮怎样效仿传统企业的合并和监管行内部管理;20世纪50年代的一部基础设施法律怎样了催生美国zui持久的品牌:肯德基;回顾硅谷早期疯狂年代的过程中,初创企业的概念其实和美国的历史一样悠久。

与屠刀为邻:幸存者、刽子手与卢旺达大屠杀的记忆
¥35.99
发生在卢旺达小镇尼亚马塔的大屠杀始于1994年4月11日上午11,一直持续到5月14日下午2。这期间的每一天,从上午930分到下午4,胡图族民兵和平民在尼亚马塔的山岗上屠杀图西人。当地约六万名图西人,有近五万死于屠刀之下。 在这场屠杀中,杀人者与被杀者彼此并不陌生。他们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是邻居、同事、朋友、爱侣甚至家人。有的胡图人前一天还曾和图西朋友一起喝酒聊天,可一夜之间,他们就拿起了屠刀,有组织地对所有图西人展屠杀。一部分图西人钻沼泽、树林和山上,每天像猎物躲避猎人似的逃命,白天吃生食、喝露水,晚上睡在泥浆里,好不容易才活到了屠杀结束。然而,当他们回到镇上,却发现刽子手并未得到应有的惩罚,他们得像从前一样,和这些胡图人继续生活在一起…… 大屠杀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胡图人为什么要这样屠杀图西人?屠杀过后,他们该如何继续生活?带着这些问题,哈茨菲尔德来到卢旺达,住在当地人身边,经过长达十四年的走访调查,采访了众多幸存者和屠杀者,力图从多个角度还原大屠杀的真相,理解这场发生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类浩劫。


中日文化交流史·两宋时期汉籍东传日本述论稿
¥49.99
本书梳理了日本正仓院文书、天皇宸记、平安时期公家日记这三大史料群中所见汉籍书录,根据一手资料忠实地还原出日本古代文人接受中国汉籍文化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脉络。总括各种日藏旧钞本及宋刊本《文选》与《白氏文集》,以这两部重要汉籍在古代日本的阅读传播为研究个案,对东亚汉文化圈中钞刊转换时期所出现的种种现象予以了详细的考察。


牛津十字军史(十字军并不只有东征,更非无谓的牺牲,反而塑造了近代欧洲的秩序!100多位史学巨擘40年打造的牛津经典!)
¥118.00
长久以来,十字军运动一直被描绘为一场“愚蠢且无谓的牺牲”,但实际上,十字军运动并不只有短短二百年的东征,更非无谓的牺牲,反而加深了西方人的自我认同,塑造了近代欧洲的形成。 并不只有东征:十字军运动远不止九次针对耶路撒冷的战争,而是一场横跨六百年,遍及欧亚非的漫长运动。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十字军东征”外,北方的条顿十字军加速了东欧的基督教化程;伊比利亚半岛的十字军启了收复失地运动;针对异端的阿尔比十字军推动了法国中央集权的完成,这些事迹共同构成了十字军运动的完整旋律。 更非无谓牺牲:从表面上看,十字军丢掉了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全部的中东势力范围,但实际上,十字军强力地遏制了来自亚洲的扩张势力——解救了奄奄一息的拜占庭帝国,并乱了中东世界的政治秩序,直到15世纪,一统西亚的奥斯曼帝国才重新对欧洲构成威胁。 加速文化认同:在十字军运动之前,西欧各国只是各自为战的一盘散沙,而这场运动以宗教为纽带将西欧各国联结在了一起,从此西方人才有了作为“西方人”的自我认同感与使命感,“西方世界”也成为了一个文化共同体的代名词,在这种文化高度团结且自信的背景下,西方启了以文艺复兴为序幕的近代化征程。 全景式呈现这场从1095年次十字军东征始,到1697年神圣同盟战争结束的西方崛起征程!


金雀花王朝1215【《金雀花王朝》与《空王冠》的姊妹篇,英国版《万历十五年》,没有1215就没有现代民主国家。】
¥31.20
1215年,约翰王被迫签订了《大宪章》。在800多年后的今天,《大宪章》仍然发挥着作用,它包含了世界各国都信奉的现代法治的核心要素。1215年出现了《大宪章》,但《大宪章》远远不能代表1215。 翻本书你将了解到:大权在握的约翰王竟然酷爱女装,在位期间,他曾多次穿着祖母玛蒂尔达(Matilda)皇后的加冕礼服,出现在公场合;中世纪的人们也爱修马蹄, 当时的马匹极其珍贵,必须精心照料,包括经常更换马掌;教会严格规定神的仆人不应杀人,教士不能使用带刃的武器,可在“布汶之战”中一位主教仍然能够用一件钝器砸碎一个人的脑袋,教士们也都挥舞着狼牙棒和棍棒而非刀剑;中世纪君主的直白绰号承载了不同荣誉与命运,狮心王理查严厉有效的治理使王权鼎盛;短斗篷王亨利穿裁剪得比传统斗篷更为整齐的斗篷;短袜公爵罗贝尔喜爱风儿拂过腿部的感觉;约翰王年轻时不得不忍受被称为“无地约翰”,在失去诺曼底后,又被戏称为“软剑约翰”…… 1215年作为一个历史切片,展现着屠戮与忠诚,英勇与诡诈。既有王权贵族的尔虞我诈,更有中世纪神秘的民众日常,这一年浓缩了中世纪英格兰的风貌。


高麗史校注 三
¥110.44
《高麗史》是朝鮮王朝官方正史,對研究10—14世紀中國歷史、中韓關係史、東北亞歷史、海上絲綢之路具有重要價值。魏志江教授團隊校注的《高麗史校注》在充分收集中國、韓國、日本和英國收藏的有關《高麗史》各種版本和研究資料以及有關學術界成果的基礎上,以現存《高麗史》較佳善本即收藏於韓國東亞大學博物館的以乙亥字本為藍本的木刻覆刻本為主要底本,並參校以奎章閣所藏乙亥字殘本和光海君時代翻刻之木刻覆刻本為主要版本進行校勘,並補正以數十種中日韓文獻。本書為國內外包括韓國、日本在內點校、注釋和研究《高麗史》的品質較高的版本。


高麗史校注 四
¥110.44
《高麗史》是朝鮮王朝官方正史,對研究10—14世紀中國歷史、中韓關係史、東北亞歷史、海上絲綢之路具有重要價值。魏志江教授團隊校注的《高麗史校注》在充分收集中國、韓國、日本和英國收藏的有關《高麗史》各種版本和研究資料以及有關學術界成果的基礎上,以現存《高麗史》較佳善本即收藏於韓國東亞大學博物館的以乙亥字本為藍本的木刻覆刻本為主要底本,並參校以奎章閣所藏乙亥字殘本和光海君時代翻刻之木刻覆刻本為主要版本進行校勘,並補正以數十種中日韓文獻。本書為國內外包括韓國、日本在內點校、注釋和研究《高麗史》的品質較高的版本。


高麗史校注 五
¥110.44
《高麗史》是朝鮮王朝官方正史,對研究10—14世紀中國歷史、中韓關係史、東北亞歷史、海上絲綢之路具有重要價值。魏志江教授團隊校注的《高麗史校注》在充分收集中國、韓國、日本和英國收藏的有關《高麗史》各種版本和研究資料以及有關學術界成果的基礎上,以現存《高麗史》較佳善本即收藏於韓國東亞大學博物館的以乙亥字本為藍本的木刻覆刻本為主要底本,並參校以奎章閣所藏乙亥字殘本和光海君時代翻刻之木刻覆刻本為主要版本進行校勘,並補正以數十種中日韓文獻。本書為國內外包括韓國、日本在內點校、注釋和研究《高麗史》的品質較高的版本。


高麗史校注 六
¥110.44
《高麗史》是朝鮮王朝官方正史,對研究10—14世紀中國歷史、中韓關係史、東北亞歷史、海上絲綢之路具有重要價值。魏志江教授團隊校注的《高麗史校注》在充分收集中國、韓國、日本和英國收藏的有關《高麗史》各種版本和研究資料以及有關學術界成果的基礎上,以現存《高麗史》較佳善本即收藏於韓國東亞大學博物館的以乙亥字本為藍本的木刻覆刻本為主要底本,並參校以奎章閣所藏乙亥字殘本和光海君時代翻刻之木刻覆刻本為主要版本進行校勘,並補正以數十種中日韓文獻。本書為國內外包括韓國、日本在內點校、注釋和研究《高麗史》的品質較高的版本。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战役篇(套装4册)
¥39.99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战役篇(套装4册)》,包括空战、海战、陆战等内容。本书时空纵横,气势磅礴。非常具有历史性、资料性、权威性和真实性。事实详尽,具有阅读和收藏价值,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总结和隆重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