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国通史(1-6卷)精装
¥268.00
《德国通史》系钱乘旦教授总主编的“大国通史”之一,知名德国史专家邢来顺、吴友法主编,由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多位国内著名德国史专家历时十年撰写而成。全书共六卷,300万字,是国内多卷本大型德国通史。它以欧洲文明程和世界历史程为背景,叙述从史前到21世纪初(2010年)的德国历史,是中国的德国史研究标志性、总结性成果。 《德国通史》全面反映德国历史的发展脉络与程,深揭示作为欧洲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的德国历史发展内涵,尤其注重阐发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对德国历史发展的影响,以及德国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策源地的详细过程及其原因。


德国通史第四卷:民族国家时代(1815-1918)
¥47.00
第四卷:民族国家时代(1815—1918) 本卷叙述1815年到1918年的约一个世纪的德国历史,属于德国以独特方式全面迈入“现代”社会的近代晚期历史,这种独特性突出表现为,通过经济和政治方面与英、法等西方国家不同的“双重革命”,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建立起统一的民族国家,迈上了强国之路。这是德国历史发展独特道路的阶段。

世界史的故事·从三国鼎立到诺曼征服
¥76.50
《世界史的故事?从三国鼎立到诺曼征服》包括“世界史的故事”系列的第3册和第4册,讲述古典时代晚期到中世纪早期的历史。 03 大帝国的兴衰(前1世纪—6世纪) 基督教和佛教快速兴盛起来,而罗马帝国、汉帝国、笈多王朝等帝国则日趋腐朽,在内部的反叛和纵横草原的匈奴、鲜卑、哥特、嚈哒等族的入侵之下分崩离析,世界进入了持续动荡的时期。 04中世纪的到来(6世纪—11世纪) 动荡的局势渐渐结束,一系列新国家建立起来。在欧洲和中东,宗教成为非常强大的力量,也带来不断的纷争。神圣罗马帝国建立,但基督教会终分裂。阿拉伯人建立的神权国家开疆辟土,中国经历了唐宋的盛世。


英帝国史·第四卷 英帝国的转型
¥36.00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内学界部多卷本的英帝国史之第四卷。本卷研究1783—1815年英帝国的历史,认为这是英帝国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从旧体制到新帝国、从旧殖民体制到新殖民体 制的过渡时期。经过转型,英帝国在失去美洲殖民地之后建立了地域更为广阔、机制更为灵活的帝国,提供了一种对大英帝国历史的全新视角。


英帝国史·第六卷 英帝国的危机
¥36.00
本书是中国学者撰写英帝国史的扛鼎之作。 二战后,“帝国”与“后殖民”研究已成为国际学术界的热门之一,成果赫然。但西方的研究都站在西方的立场上、弘扬西方的价值观念。这在英帝国研究中也是如此,以致今天的英帝国研究领域中,西方话语充斥其间,形成西方的一统天下。本书对英帝国的历史作细致的剖析,通过深研究,提出中国学者自己的诠释体系。 全书根据英帝国史的客观演,分八个阶段行讨论。 *阶段是英帝国的萌生期,这一时期,英国民族国家始形成,为海外扩张提供了制度保障。英帝国的萌生是民族国家的派生物,都铎王朝是英帝国的孕育人。本卷主要解释民族国家与英帝国萌生的关系,以及英国走上帝国扩张之路的背景与条件。 17世纪,英帝国从初生到形成。17世纪英国经历了政治大动荡,各种政体走马灯似地替换。但所有政府在帝国问题上却立场一致,都尽力扩张殖民地。这种现象背后是这样一个事实,即英国从民族国家形成起,就成为重商主义性质的国家。重商主义要求殖民地,早期英帝国是重商主义帝国。 18世纪是英帝国的第三阶段,是重商主义帝国战争的阶段,战争的规模逐渐从欧洲扩展到世界,始出现“世界的”大战。所有这些战争都是重商主义性质,英国与其他重商主义国家(西、葡、荷、法等)争夺海洋控制权,为重商主义而鏖战。本卷主要研究帝国战争的本质,重商主义是战争的根源。 就在英国败所有对手、几乎赢得海洋霸权的时刻,美国革命却瓦解了英帝国。这是殖民帝国内在危机的*次大暴露: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必定要对抗,结局一定是帝国解体。不过在那个时代,人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相反,英国政府从美国革命中吸取教训,调整了殖民政策,以致短短三十年之间,又形成一个崭新的帝国,即“第二帝国”。这是英帝国的第四阶段:新旧交替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上,重商主义帝国渐次退出,新理念和新地域构成了新帝国。本卷主要研究了导致帝国生命更新的机制。 新帝国的基础是工业革命,其巨大的生产力和廉价的工业品成为新帝国的力量源泉。英国在实现自由贸易的过程中夺取了世界霸权,它着“自由贸易”的旗帜,将触角伸向全世界。就在这个时候,“自由帝国主义”理论出现了,它提倡“无形帝国”,认为英国不需要殖民地,只需要“自由贸易”。一个老牌的殖民国家,却“不要殖民地”了,这是为什么?这是英帝国的第五个阶段。 19世纪下半叶,就在帝国的旗帜高高飘扬、大英帝国如日中天时,英国却始走下坡路了。其他国家追赶工业化,破了英国的工业霸权,也破了它的殖民霸权。英国再一次调整殖民政策,投到争夺殖民地的斗争中去,“无形帝国”又变成“有形帝国”,英帝国也完成了“日不落”的使命。可是,帝国的内在逻辑仍然在起作用:就在英帝国看似*辉煌时,新的解体又始了。对英帝国的第六阶段,本卷重分析了帝国内在逻辑的必然性。 为拯救帝国,英国政治家再一次使尽解数,试图用“帝国联邦”来代替帝国,建立世界性的“联邦共同体”,在大世界中建立一个“英国的”小世界。英帝国在第七个阶段上试图完成这个转型,但转型没有成功。本卷解释了这一转型失败的原因和实质,涉及英国的观念、价值、制度结构等等。 二战结束后,英帝国骤然瓦解,其速度令人诧异。尽管有政治家构想出“第三帝国”的方案,试图在苏伊士以西维持帝国;但人们普遍以为:英国人深知时务,主动撤离,完成了“非殖民化”。果真如此吗?并不是。本卷研究发现,英国人在不同地区的撤离方式是不同的,有和平退出,有战争对抗。原因是,和平与战争都服从相同的帝国目标:构建一个实质性的“英联邦”,以维护英国的大国地位,这就是所谓“非殖民化”的本质。不过英国的梦想还是破灭了,英国的大国地位也随之破灭:英帝国寿终就寝。


英帝国史·第七卷 英帝国的衰落
¥36.00
本书是中国学者撰写英帝国史的扛鼎之作。 二战后,“帝国”与“后殖民”研究已成为国际学术界的热门之一,成果赫然。但西方的研究都站在西方的立场上、弘扬西方的价值观念。这在英帝国研究中也是如此,以致今天的英帝国研究领域中,西方话语充斥其间,形成西方的一统天下。本书对英帝国的历史作细致的剖析,通过深研究,提出中国学者自己的诠释体系。 全书根据英帝国史的客观演,分八个阶段行讨论。 *阶段是英帝国的萌生期,这一时期,英国民族国家始形成,为海外扩张提供了制度保障。英帝国的萌生是民族国家的派生物,都铎王朝是英帝国的孕育人。本卷主要解释民族国家与英帝国萌生的关系,以及英国走上帝国扩张之路的背景与条件。 17世纪,英帝国从初生到形成。17世纪英国经历了政治大动荡,各种政体走马灯似地替换。但所有政府在帝国问题上却立场一致,都尽力扩张殖民地。这种现象背后是这样一个事实,即英国从民族国家形成起,就成为重商主义性质的国家。重商主义要求殖民地,早期英帝国是重商主义帝国。 18世纪是英帝国的第三阶段,是重商主义帝国战争的阶段,战争的规模逐渐从欧洲扩展到世界,始出现“世界的”大战。所有这些战争都是重商主义性质,英国与其他重商主义国家(西、葡、荷、法等)争夺海洋控制权,为重商主义而鏖战。本卷主要研究帝国战争的本质,重商主义是战争的根源。 就在英国败所有对手、几乎赢得海洋霸权的时刻,美国革命却瓦解了英帝国。这是殖民帝国内在危机的*次大暴露: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必定要对抗,结局一定是帝国解体。不过在那个时代,人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相反,英国政府从美国革命中吸取教训,调整了殖民政策,以致短短三十年之间,又形成一个崭新的帝国,即“第二帝国”。这是英帝国的第四阶段:新旧交替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上,重商主义帝国渐次退出,新理念和新地域构成了新帝国。本卷主要研究了导致帝国生命更新的机制。 新帝国的基础是工业革命,其巨大的生产力和廉价的工业品成为新帝国的力量源泉。英国在实现自由贸易的过程中夺取了世界霸权,它着“自由贸易”的旗帜,将触角伸向全世界。就在这个时候,“自由帝国主义”理论出现了,它提倡“无形帝国”,认为英国不需要殖民地,只需要“自由贸易”。一个老牌的殖民国家,却“不要殖民地”了,这是为什么?这是英帝国的第五个阶段。 19世纪下半叶,就在帝国的旗帜高高飘扬、大英帝国如日中天时,英国却始走下坡路了。其他国家追赶工业化,破了英国的工业霸权,也破了它的殖民霸权。英国再一次调整殖民政策,投到争夺殖民地的斗争中去,“无形帝国”又变成“有形帝国”,英帝国也完成了“日不落”的使命。可是,帝国的内在逻辑仍然在起作用:就在英帝国看似*辉煌时,新的解体又始了。对英帝国的第六阶段,本卷重分析了帝国内在逻辑的必然性。 为拯救帝国,英国政治家再一次使尽解数,试图用“帝国联邦”来代替帝国,建立世界性的“联邦共同体”,在大世界中建立一个“英国的”小世界。英帝国在第七个阶段上试图完成这个转型,但转型没有成功。本卷解释了这一转型失败的原因和实质,涉及英国的观念、价值、制度结构等等。 二战结束后,英帝国骤然瓦解,其速度令人诧异。尽管有政治家构想出“第三帝国”的方案,试图在苏伊士以西维持帝国;但人们普遍以为:英国人深知时务,主动撤离,完成了“非殖民化”。果真如此吗?并不是。本卷研究发现,英国人在不同地区的撤离方式是不同的,有和平退出,有战争对抗。原因是,和平与战争都服从相同的帝国目标:构建一个实质性的“英联邦”,以维护英国的大国地位,这就是所谓“非殖民化”的本质。不过英国的梦想还是破灭了,英国的大国地位也随之破灭:英帝国寿终就寝。


国家的歧路:日本帝国毁灭之谜
¥32.99
1912年,随着明治天皇去世、大正天皇登基,日本始出现宽松的社会环境,民主主义运动高涨,实现了普选制和政党内阁制。另一方面,军部和右翼势力暗流涌动,*终在1936年酿成了“二二六事件”。从那时起,日本迅速滑向法西斯主义,先是侵略中国,而后向英美宣战,结果不但给世界造成灾难,日本自身也几乎被战争毁灭。本书通过描写1912—1945年的重要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生动勾画了一个曾经充满希望的新兴国家如何走向战争的历程,也分析了日本走上自我毁灭的内在原因。 本书是《国家的启蒙:日本帝国崛起之源》一书的续集,这两本书完整地呈现了近代日本帝国国—追赶—崛起—歧路—毁灭的历史程,也是一个完整的后发国家的现代化故事。日本走向战争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了解这段历史,对于认识日本、认识后发国家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对今天的中国也仍然有很强的警示意义。

图解美国史
¥39.80
美国,当今世界的头号强国,如何摆脱大英帝国的束缚,如何建立起现在的政治制度,又是如何通过战争、经济、文化一步一步地屹立于世界之林。本书以美国的形成为线索,把五大主题串联起来,,主要包括关于联邦和州政府的建立和调整、国内和外交政策之间的竞争。

沈从文经典名作:萧萧(中册)
¥45.00
《边城》,沈从文的小说,究竟应该在文学史上占一个什么地位?美国汉学家金介甫《沈从文传》说:“可以设想,非西方国家的评论家包话中国的在内,总有一天会对沈从文作出公正的评价:把沈从文、福楼拜、斯特恩、普鲁斯特看成成就相等的作家。”总有一天,这一天什么时候来? 这是沈从文弟子、作家汪曾祺,在本书的《又读〈边城〉》结尾提出的一个问题。答案不在别处,答案在你,经典的诞生,就在读者你的自身阅读里。 本书《沈从文经典名作》的与众不同之处,不仅仅是一套田园牧歌般的、原汁原味的、采纳民国首版文本的沈从文代表作全集(包括小说、散文、传记、家书及文物研究等,所有篇目打磨多年,均遵照沈从文自己“临事庄肃”的方式而来),还在于我们今天一个共享的打开方式,即“1+1+1”经典共读计划,一篇沈从文代表作,一位专家共读人,一堂文学精进课……

沈从文经典名作:边城(下册)
¥43.50
《边城》,沈从文的小说,究竟应该在文学史上占一个什么地位?美国汉学家金介甫《沈从文传》说:“可以设想,非西方国家的评论家包话中国的在内,总有一天会对沈从文作出公正的评价:把沈从文、福楼拜、斯特恩、普鲁斯特看成成就相等的作家。”总有一天,这一天什么时候来? 这是沈从文弟子、作家汪曾祺,在本书的《又读〈边城〉》结尾提出的一个问题。答案不在别处,答案在你,经典的诞生,就在读者你的自身阅读里。 本书《沈从文经典名作》的与众不同之处,不仅仅是一套田园牧歌般的、原汁原味的、采纳民国首版文本的沈从文代表作全集(包括小说、散文、传记、家书及文物研究等,所有篇目打磨多年,均遵照沈从文自己“临事庄肃”的方式而来),还在于我们今天一个共享的打开方式,即“1+1+1”经典共读计划,一篇沈从文代表作,一位专家共读人,一堂文学精进课……

理想国译丛038 第三帝国三部曲:第三帝国的到来(下册)
¥54.37
德国在一战前曾是欧洲蕞富裕、蕞强大的经济体,反犹主义在政治中明显处于边缘地位。然而,起初只是一群*分子和恶棍的纳粹党人,在数年之中就把德国变成了一党独裁的国家,把一个极有教养的民族引向了道德、物质和文化的废墟与绝境。 本书透过德国的历史、社会与文化,探究纳粹党徒的心理,还原纳粹攫取权力的过程,揭示反对者为何未能阻止他们,生动再现了导致第三帝国到来的混乱失序、经济灾难、暴力行径,以及社会的两极分化。

你不可不知的美国史
¥38.00
本书涉及美国殖民时期、独立发展时期、崛起与扩张时期以及称霸和衰退时期的各个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全书图文并重,用生动平实的笔调描写除了美国波澜壮阔的历史程,让读者更好的了解历史事实。


黄同学漫画二战史.2
¥31.00
“黄同学漫画二战史”系列的第二部作品。 本书系统地讲解了1914 年至1941 年的历史故事,向读者还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起因和战事经过,包括德国崛起、闪击波兰、敦刻尔克大撤退、不列颠之战、珍珠港事件、莫斯科保卫战等;另外,还揭秘了纳粹藏宝,盘点了意大利的军事实力。 作者通过漫画的形式,带大家重回硝烟弥漫的二战战场,重温反法西斯战士们为了全人类的和平,用热血抒写的恢宏史诗。


维京人的世界(讲述维京历史的上乘之作,全面展现维京人700年沧桑历史!汗青堂系列)
¥30.10
《维京人的世界》是一本面向大众的历史著作,讲述了8—15世纪维京人的活动历程。 维京人历来以维京海盗而为人们所熟知。他们也是旅行者,他们从北欧出发,抵达了西欧、东欧、地中海周边,甚至穿过北大西洋抵达了遥远的美洲,其影响可谓深远。本书作者将眼光放在维京人活动过的所有地方,他综合利用文献史料和考古记录,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了维京人的生活状况和历史演变的轨迹,从文化、经济、军事、政治活动等方面全方位展现了维京人的世界中的每个角落。 不仅如此,本书对以往的维京历史较少提及的法罗群岛和奥克尼群岛多有着墨。作者还专门论述了维京文化在近代的传播、人们在美洲寻找维京文物的历程,这些故事能让读者更一步地了解维京人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关系,更好地把握维京人的历史。

奥斯曼帝国:五百年的和平(讲谈社·兴亡的世界史 05)
¥40.05
《奥斯曼帝国:五百年的和平(讲谈社·兴亡的世界史 05)》14世纪初的游牧小国,一跃成为囊括巴尔干半岛、阿拉伯世界和北非的大帝国。1453年,它攻陷君士坦丁堡,灭亡存在千年的拜占庭帝国,1529年,它陈兵维也纳城下,震撼哈布斯堡家族和整个欧洲。凭借官僚统治制度,奥斯曼帝国维持辽阔疆域内部500年的和平,发展出绚丽多彩的奥斯曼文化。然而,随着民族时代的到来,奥斯曼体制于19世纪初期崩溃。本书从1050年的安托利亚局势讲起,直至1922苏丹国被废,娓娓道来小亚细亚半岛千年历史变动。奥斯曼帝国并非只是伊斯兰国家,而是“天下”,是拜占庭帝国,以及巴尔干、安纳托利亚和阿拉伯地区文化传统的继承者。

东南亚:多文明世界的发现(讲谈社·兴亡的世界史 06)
¥41.94
《东南亚:多文明世界的发现(讲谈社·兴亡的世界史 06)》夹在中国和印度之间的东南亚,面容似乎总是半露半掩。中国、印度、阿拉伯、欧美……全世界的文明在此碰撞交汇,而在纷繁多样的表象之下,则是当地不变的、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这种非线性发展的多文明世界,或许是未来人类发展的选择。石泽良昭教授钻研东南亚历史五十余年,从遗址和碑文出发,重构吴哥王朝的历史全貌,展现东南亚昔日普通人的衣食住行,以及独特的精神文化。


黄同学漫画二战史
¥22.99
本书是“黄同学漫画二战史”系列的*部作品,作者通过漫画的形式,带大家重回硝烟弥漫的二战战场,重温反法西斯战士们为了全人类的和平,用热血抒写的恢宏史诗。本书内容包括著名战役、名将传奇、战场逸闻、武器简介等,通过本书,读者将对这场人类历*大的战争有更全面的了解和更深的体会。

近代中日思想文化交涉史研究(百年南开日本研究文库)
¥62.00
近代中日思想文化交流史中,学者之间的相互往来、著作的相互翻译、思想的相互启发等,在彼此交流中实现了适应各自社会需要或自身发展的创新,从而达成了双赢。本书即是对这种互惠与双赢的历史事实的探讨,这不仅有利于纠正以往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领域偏面强调日本对中国的影响的单向思维定势,而且对一步分析近代日本知识建构中的中国因素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腊史:详注修订本
¥50.00
《希腊史》是古希腊历史学家色诺芬所著的一部编年体断代史,主要记载了公元前411年秋至公元前362年夏近半个世纪的希腊历史。前两卷是对修昔底德的未竟之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续写,后五卷则继续叙述了反斯巴达联盟的成立、科林斯战争、底比斯的崛起、“大王和平敕令”、曼丁尼亚战役等重要历史事件。全书内容反映了希腊世界从“有序”到“无序”的局势演变,以及城邦制度危机的萌芽和初步发展。 《希腊史》是色诺芬篇幅长、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他思想成熟时期的著作。因为这本书,色诺芬得以与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并称为古代希腊三大历史学家。


黄同学漫画二战史(全两册)
¥48.00
“黄同学漫画二战史”系列两部曲。 部作品,作者通过漫画的形式,带大家重回硝烟弥漫的二战战场,重温反法西斯战士们为了全人类的和平,用热血抒写的恢宏史诗。本书内容包括著名战役、名将传奇、战场逸闻、武器简介等,通过本书,读者将对这场人类历大的战争有更全面的了解和更深的体会。 第二部作品系统地讲解了1914年至1941年的历史故事,向读者还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起因和战事经过,包括德国崛起、闪击波兰、敦刻尔克大撤退、不列颠之战、珍珠港事件、莫斯科保卫战等;另外,还揭秘了纳粹藏宝,盘点了意大利的军事实力。

世界简史+中国简史(套装共2册)
¥6.00
《中国简史》分绪论、上古史、中古史、近代史、现代史、结论六篇,用简洁流畅的文字叙述了从远古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历史大势、制度沿革、文化发展。在形式上一改长篇大论的说教,篇篇短小精干、易读易解,无半点枯涩呆板;内容上不仅条理清晰,而且极多新颖独到的见解,可以说是吕思勉的通俗的一部中国通史。 《世界简史》是一部独具特色的世界史,内容涵盖了从人类文明的开端,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大历史事件。对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欧洲文艺复兴、英国工业革命、宗教改革、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等,都有独到的见解和论述。此外该书还涉及了东方的文化,包括儒家和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