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老中医胃肠病效方验案
¥25.91
中医药治疗胃肠病疗效确切、复发率低。本书精选了当代众多名老中医胃肠病临床诊治经验,重介绍了名老中医的医案和良方。医案部分介绍了病史、辨证及诊治经过等,医案浅析对名老中医的诊治思路、处方内涵行解析,指出了医案的精妙之处,揭示了名医的诊治技巧和遣方用药的思路。本书适合广大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师参考使用。


周易文化与中医学
¥21.36
《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周易文化与中医学》为《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之一。 《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周易文化与中医学》主要内容包括:概介了《周易》及易学的发生发展,以及六十四卦、太极、河图、洛书、推占原理等,而阐发并释然了医易相关,包括阴爻阳爻与阴阳学说;“生生之谓易”与天人合一的生命观;藏象是依《系辞》的“象其物宜”之论而“立象尽意”;易的“变动不居”与辨证论治;易学对中医学演的三次影响;易学对《内经》理论构建、五运六气理论发生及各家学说发展的影响;阐释并分析了《周易》对于中医学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周易文化与中医学》对于研究中医学理论形成及演变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适合中医药从业人员及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参考。


亲献民间验方与特色疗法
¥24.00
《亲献民间验方与特色疗法》一书囊括了200多位民间、基层医师献出的经验方和特色疗法近300个,内容翔实,简便易用,价廉高效。这些药方和治法,均为广大民间、基层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多年的临床经验和智慧结晶,对广大中医药从业者和爱好者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临床状态医学
¥58.50
《临床状态医学》为深圳市中医院脑病与心理病科学科带头人、深圳市名中医虢周科教授从医30余载,基于临床实践,潜心研究,总结出的一套从临床状态医学角度诊疗疾病的理念、方法和临证诊疗体系,为临床诊治疾病提供了新的诊疗思路。 全书分为上篇和下篇两部分。上篇基于临床实践和中医学理论,阐述了提出临床状态医学的缘由,总结了临床状态医学的基本理论、诊疗思路与方法等:下篇则是临床状态医学方法在临床常见症状和常见疾病诊疗中的具体应用,分别列出作者有一定临床体会的35种常见症状及疾病的状态医学诊疗思路和方法,并附27则临床病案来探讨其临床应用及疗效,书末附参考书目以备查阅。

司法精神病学实务研究
¥77.40
司法精神病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在《司法精神病学实务研究》一书中,作者陈立成通过对西方和我国司法精神病学的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的分析,指出了司法精神病学的发展方向。作者对司法精神病学的鉴定活动进行了详细研究,包括性质、原则、法律依据、基本内容等。作者还重点论述了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活动中的技术分析,包括很多的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活动的实务操作。后作者还对各类精神障碍的法律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提出相关法律依据,对于司法精神病学的学科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

常见急救指南
¥2.90
采用人工方法帮助心脏跳动,维持血液循环,后使病人恢复心跳的一种急救技术。适用于触电、溺水、心脏病等引起的心跳骤停。


伤寒论辨证广注
¥30.08
1949年以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展了系统的中医药古籍整理研究。1958年,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在北京成立,负责指导全国的古籍整理出版工作。1982年,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召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会议,制定了《古籍整理出版规划(1982—1990)》,卫生部先后下达了两批200余种中医古籍整理任务,掀起了中医古籍整理研究的新高潮,对中医文化与学术的弘扬、传承和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


树蕙编
¥11.34
魏祖清*林士毅、周坚、李青卿、滕依丽校注的 《树蕙编/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为清代医家魏祖清 所*,成书于清乾隆戊辰年(1748)。全书共一卷,分 为修德、调元、药饵、及期、避忌、护养、保婴、置 妾、受胎总论、补遗十篇。是阐述求齣之专*。作者 有感于当时求嗣方书每多助阳暖宮之药误人,搜集古 今种子名论方药,结合本人的临床实践编撰而成。全 书内容精要实用,学术思想鲜明,对现代防治不孕症 及提高生育质量都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本次整理 以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所藏清光绪五年(1879)丹阳 魏树慧堂刻本为底本。


脉药联珠药性食物考
¥52.00
《脉药联珠药性食物考/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8 卷,清代龙柏撰。该书以二十八脉之浮、沉、迟、数为纲,先言脉理,复对药食之性味、归经、功能、主治一一分考。全书载古方336首.药食内容取自《本草纲目》4254味,其中药物3148味,食物1106味;龙氏新增补遗291昧.药物193味.食物98味。本次整理以清嘉庆二十一年丙子(1816)醒愚阁刻本为底本。


伤寒经注
¥35.75
张再良、杨文喆校注的《伤寒经注/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由清代名医程知编注,为《伤寒论》原文的注释读本。作者破了《伤寒论》原文顺序,按六经病证的内容,将原文归类为太阳辨证、太阳汗后、太阳误攻、阳明攻下、阳明表散、少阳证洽、太阴证治、少阴温散、少阴清解、厥阴证治等篇章.一同时也保留了伤寒例、辨脉法、平脉法及「可不可」的内容,并补了《金匮》部分内容。本次整理以康熙三十八年(1699)澹远堂刻本为底本。

神仙服饵
¥9.15
《神仙服饵/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不*撰人, 作者佚名不可考。本书是一本收载修仙方药的加工和 服食方法的书。全书分为神仙统论、神仙服草木药、 神仙辟谷三部分。本书主要目的是为道家修仙所用, 但其部分内容具有养生学的意义。书中记载的一些药 物的炮制和服用方法,对中药学和方剂学研究也有较 高的价值。本次整理以清虞山钱氏述古堂抄本为底本 。


针灸针
¥30.52
针灸针针尖锋利度和穿刺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对此本标准附录A给出了针尖强度和锋利度指标及评价方法,本标准附录B给出了针尖穿刺性能定性与定量两种评价方法。 本标准附录B中针尖穿刺性能定性方法由于具有简单、直观、实用等特,特别适用于过程检测和临床单位选择针灸针时的横向比较,对促针灸针针尖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尖穿刺性能定量评价方法则为一步评价针尖穿刺和针灸针针性能提供方法,目前比较恰当的是采用针尖穿刺聚氨酯膜材,但该种方法目前国际上待一步确立。


耳穴名称与定位
¥30.52
《耳穴名称与定位(WFAS STANDARD 002:2013)/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标准》规定了人体耳穴的名称和耳穴的标准定位。 《耳穴名称与定位(WFAS STANDARD 002:2013)/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标准》适用于耳穴名称和定位。

一贴一敷小妙招
¥8.72
穴位敷贴疗法是临床上常用的中医外治法之一。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几乎历经了整个人类文明。现代大多数人由于无法抽出太多的时间行针刺治疗或者出于对针刺的恐惧心理,所以无法受针灸的治疗与保健,穴位敷贴无痛、无创、易于操作,整个过程“简、便、廉、验”,受到人们的青睐。 随着目前国际上提倡的自然疗法和逐渐兴起的中医热,《一贴一敷》一书选取了49种临床病症,涵盖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各个方面。每种疾病均以“小案例”、 “小妙招”、“小提示”的方式行讲解,详细介绍了疾病的穴位贴敷治疗及注意事项,并有大量的真人彩图,方便读者直观掌握“小妙招”。 本书图文并茂,真人彩图展示,可操作性强,疗效确切。编写语言通俗易懂,更贴近大众百姓,亲切的词汇使读者对本书更加爱不释手。不仅可以作为中医爱好者、中老年健康保健者的业余生活读物,也可以作为青年医师、医学生的课外拓展读物。希望本书的出版能为广大读者朋友,解除常见病起到一定的裨益。


罗浩医书二种
¥14.00
罗浩医书二种,系清代医家罗浩所著。 《医经余论》一卷,刊于1812年。其荟萃24则医论、30首医林杂咏,关涉《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脉学、金元四大家,以及师道、读书、运气、伪书、病家等杂论和对医家评议之诗词,从中可鉴医史、医古文、医理、临症心得,非泛泛之作,乃医籍之力作。本次整理以清嘉庆十七年(1812)刻本为底本。 《诊家素隐》二卷,刊于1799年。其珍集45种古今脉书之精粹,上卷参照李中梓28脉,增补张石顽四脉,共计32脉。每脉列脉象、考辨、主病、参变;下卷列医家127条脉论,及《芤脉》《阴搏阳别》《持脉论》等六论。作者聚数十年之功,聚历代脉学之成,可谓有功于杏林。本次整理以清嘉庆四年(1799)郑柿里刻本为底本。


一味药解情愁
¥12.00
余瀛鳌、陈思燕编*的《一味药解情愁》是“一家人的小药方丛书”系列之一。在治疗情志病方面,中医有着独特的优势。中医认为,人的身心为一体,健康是身与心的和谐。因此,中医一贯重视七情对健康的影响,提倡“身心同治”,在相关疾病调治上也有着丰富的经验。情志疾病在初起时,往往只是情绪不佳、吃不下、睡不着,时间一长,各种不适踵而来,但去医院检查又没有太明显的器质性病变。此时用药的效果可能并不理想,不如通过日常饮食调养,根据症状,适当添加一两味药材,常常能起到画龙晴的作用,既可缓解不适,又可控制疾病的发展。脏腑调养好了,人的心情自然也会改善很多,日积月累,形成身心的良性循环,正是中医食疗调养的奥秘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说,药疗不如食疗。


佛学与中医学
¥38.37
《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佛学与中医学》为《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之一。 两汉之际,佛教由印度传人中国,始只是在王室贵族、上层人物中间传播,后随着佛经的大量翻译,佛教由上层传到了民间,佛教中有关医药的经典也被介绍到中国。佛教提倡大慈大悲,积德行善,以修来世,于是设了“六疾馆以养穷民”,“立廨收养,给衣及药”,这些做法为卫生保健事业做出了贡献。随着佛教的传播,僧侣的一些卫生习俗也被带人中国,如禅前沐浴、揩齿、搽油等,这在客观上对人体的卫生保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可以说,佛学与中医学有着深厚的渊源。20余年前,在陈可冀院士的指导下完成了《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之分册《佛学与中医学》,时光荏苒,今天我们对《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佛学与中医学》行了再加工,并添“佛教修行与中医养生”一章,更深地讲述了佛学与中医学的关系,期望能对读者有所启迪。


名方类证医书大全
¥54.50
《名方类证医书大全》,又 名《医书大全》、《新编名方类证 医书大全》、《新刊名方类证医书 大全》。明熊宗立于正统十一年 (1446)在《医方大成》基础 上,增补了孙允贤不曾采用的奇 效之方以及家传秘方,并分门别 类汇编而成。全书二十四卷,涵 盖临床各科,按病证分为68 门,门下又分类,类前先概述 病证特点、病因病机,然后列 方,共计2300余首。本次整理 以国家图书馆所藏日本大永八年 (1528)翻刻明成化三年熊氏 种德堂本为底本。


一口气养生系列(套装共2册)
¥13.00
《一口气读懂黄帝内经》读内经,悟养生,防疾病。李一桦编著的《一口气读懂黄帝内经》中通过对中国医学经典《黄帝内经》的通俗讲解告诉我们许多养生的道理,通过养生实践,让每个人都能拥有健康、长寿的体质。本书能带给读者关于自身健康和快乐生活的有益启示。 《一口气读懂中医经脉》人体大致有二十七种脉象,每一种脉象都是对人体机能的反映。都有对应的病症范围。本书阐古扬今,对各种脉象作了通俗而深入的讲解。同时还将脉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附上以便读实践参考之用。


药镜
¥12.95
《药镜》四卷,明末清初浙江嘉兴名医蒋仪撰。康熙甲辰年(1664)与明·王肯堂《医镜》合刊,置于《医镜》之后,合刊本总名《医药镜》。《药镜》前撰[凡例],,次附[总目]。正文内容分为四卷,系依药物之药性的温、热、平、寒四类而列,共344味。其后附载[拾遗赋],收药140种;[疏原赋]述经络、用药法,以补所未备;[滋生赋]录水类药品25种;[补遗]载36种食物之性用。本次整理以康熙甲辰年刻本《药镜》为底本。


《伤寒论》方医案集(经方研习书系)
¥13.08
我今年75岁,从医近50年,认为《伤寒论》的方剂为灵验。正如金代医家李东垣所说“治杂病若神”。我的女儿今年44岁,她从小患病(包括小儿肺炎、流感高烧)都是用《伤寒论》中的方剂治好的,从未用过任何抗生素,成年后因从楼梯上摔下来导致下巴裂伤缝合时,西医怕感染,才次注射青霉素。我儿子的肝炎,我妻子的痛经不孕及流感高烧也都是应用《伤寒论》的方剂治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