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顾颉刚讲国史
顾颉刚讲国史
顾颉刚 撰
¥55.00
中宣部、中央电视台2015中国好书《国史讲话·春秋》之全系列作品合集   *、周恩来、*、*等几代领导人敬重的史学大师写的国民读物   上古,在一般人的概念里,那里有各种瑰丽动人的神话与传说,例如盘古开天地、女娲巧补天、伏羲创八卦、神农尝百草,以及尧舜禅让、大禹治水,等等。几千年来,这些传说被当成信史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接近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夏商周,除了夏启夺位、商汤灭桀、文王伐纣,以及比干剜心、姜尚钓鱼、周公吐哺等君圣臣贤的故事,还有似是而非的“奴隶社会”的定性外,记忆中似乎再无其他深刻的烙印。这一段几乎长达两千年的历史,真的仅此而已?   都说春秋乱,刺客多,例如,公元前712年,鲁国大臣羽父派了一个刺客,将鲁隐公刺死;公元前611年,襄夫人派了一位刺客,将自己的孙子宋昭公刺死;公元前607年,晋国权臣赵盾的族人,将晋灵公刺死;可是,类似这种弑君场面,为何在春秋时期频频上演?……
图说清史(全5册)
图说清史(全5册)
(法)菲尔曼·拉里贝,杜德维,(清)丁观鹏 绘,罗山 译注,韩炜炜 编著,(法)佚名 绘
¥162.00
《清王朝的后十年:拉里贝的实景记录》是作者在法国公使馆内负责安全保卫工作期间拍摄的摄影集,拍摄地主要在北京及周边地区,这些照片记录了1900年到1910年之间清末中国的各种人物、家具、服饰、戏剧、建筑、街道、佛像、石刻等。透过这些不可多得的珍贵历史资料,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百年前真实存在过的中国。这些照片不仅是19世纪末中国的面貌,也是更长的时间跨度内、甚至在某些方面数千年都鲜有改变的中国的侧写。 《晚清中国的光与影:杜德维的影像记忆(1876-1895)》是作者在中国任职期间拍摄的摄影集,记录了1876-1895年间北京、福建、江浙沪、广州、香港、澳门等地的人物、风光、建筑、物什及作者家人和朋友,这230多幅照片记录下了作者眼中落后腐朽与求变图强并存的中国,是晚清重要的实景资料。这些照片不仅是19世纪末中国的面貌,也是更长的时间跨度内、甚至在某些方面数千年都鲜有改变的中国的侧写。透过西方人探寻的目光,我们看到了一个近150年前真实存在过的中国,也看到了今天的中国从哪里走来。 《街头巷尾:十九世纪中国人的市井生活》整理自一组绘于19世纪的中国外销画,作者已不可考。书选择了一百四十多幅描绘当时社会生活场景及各行业人物的图画,全书分为“玩物杂耍”“民风民俗”“行业生计”三个部分,以鲜活生动、真实质朴的画面和简单易懂的文字说明再现了十九世纪中国人的日常市井生活状态。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原本是向西方世界介绍古老中国社会风情与文化的重要媒介,对于当代国人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同样有着重要意义、独特的史料和文化价值。 《万国来朝:<职贡图>里的古代中国与世界》以现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清乾隆时期描绘海外诸国及国内各民族的画册《职贡图》为基础,解读画册中各使者形象背后的国名、方位、山川道里、风土人情等,展示了二百年前清王朝与周边地区及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及往来情形。惟妙惟肖的彩绘图为今天的人们了解当时世界各国的服饰、风俗、特产及生活状态等留下了珍贵资料。 《辫子与小脚:清都风物志》精选自由法国人(佚名)绘制的一组清国京城市井人物水粉彩画,绘制时间应在1800年前后。本书中的人物涉及王公贵胄、公主命妇、满汉官员、兵弁杂役、官员车马、社交礼仪、民间交通、佛僧道士、外藩异族、四时服装、街尾巷头的把式艺人、走街串巷的游商小贩。全书共235帧彩绘,参照原法文注释,由文博研究馆员韩炜炜为每帧图绘做了凝练的注解。
国联调查团报告书
国联调查团报告书
张生, 陈海懿, 杨骏编
¥90.00
本册文献集通过编纂较早时期出版《国联调查团报告书》的多语种版本,以方便研究者进行比对和研究。1、英文版《国联调查团报告书》录自于日内瓦当地时间1932年10月1日公布的官方版本,现藏日内瓦国联图书馆2、中文版《国联调查团报告书》录自国民政府外交部翻译的《国联调查团报告书》3、日文版《国联调查团报告书》录自日本外务省翻译的《国联调查团报告书》,并于1932年10月10日由东治书院进行公开出版。
申报报道与评论(上)
申报报道与评论(上)
宋书强, 殷昭鲁, 赵飞飞编
¥75.00
本册文献集编纂收录了《申报》对李顿调查团的报道和评论。作为民国时期具有影响力的重要报刊之一,《申报》对李顿调查团的派遣、在中国两国的调查活动、报告书的出台,以及中日之间的外交斗争和国联讨论中日冲突的历次会议情形等,有大量的报道和评论,是了解和研究李顿调查团的重要参考资料。
益世报报道与评论
益世报报道与评论
宋书强, 张雅婷, 陈梦玲编
¥90.00
本册文献集编纂收录了《益世报》对李顿调查团的报道和评论。作为民国时期具有影响力的重要报刊之一,《益世报》对李顿调查团的派遣、在中国两国的调查活动、报告书的出台,以及中日之间的外交斗争和国联讨论中日冲突的历次会议情形,有大量的报道和评论,是了解和研究李顿调查团的重要参考资料。
关外团体与民众呈文(下)
关外团体与民众呈文(下)
郭昭昭, 孙洪军, 唐杨编
¥90.00
关外团体与民众呈文(下)
关外团体与民众呈文(上)
关外团体与民众呈文(上)
郭昭昭, 孙洪军, 唐杨编
¥75.00
关外团体与民众呈文(上)
49元5本 赋能工作法:打造一支自驱动的高效团队
赋能工作法:打造一支自驱动的高效团队
蒋小华
¥31.00
在错综复杂又不断变化的企业发展新生态下,以高度规划和“控制—命令”模式为基础的“科学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今充满不确定性的大环境,团队无论规模,都需要思考如何敏捷应对各种未知且不可控的变化。“赋能管理”已成为一种趋势。 本书提出3D赋能模型,释放团队潜能,与人才共同成就,让团队自主驱动。聚焦团队赋能7步法:打造小而美的敏捷团队→充分赋权→建立人企联盟关系→打造人才“生态链”→激活员工的内驱力→让团队自主思考→打造自驱执行力。提供一系列拿来即用的实用工具:4个方面操作创建充满战斗力的自组织、STAR面试法、两大赋权模型、3R聆听模式等。
国史馆藏档(二)
国史馆藏档(二)
陈海懿, 常国栋,张任编
¥75.00
国史馆藏档(二)
申报报道与评论(下)
申报报道与评论(下)
宋书强, 万秋阳, 孙绪芹编
¥75.00
本册文献集编纂收录了《申报》对李顿调查团的报道和评论。作为民国时期具有影响力的重要报刊之一,《申报》对李顿调查团的派遣、在中国两国的调查活动、报告书的出台,以及中日之间的外交斗争和国联讨论中日冲突的历次会议情形,有大量的报道和评论,是了解和研究李顿调查团的重要参考资料。
49元5本 中国历史常识(套装2册):中国历史常识+中国近代史常识
中国历史常识(套装2册):中国历史常识+中国近代史常识
吕思勉,蒋廷黻
¥23.00
《中国历史常识》是吕思勉先生的史学成名作,也是我国历史上*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吕思勉在我国现代史学史上,是*一位在通史、断代史和专史等诸多领域里都作出重大贡献的历史学家,其史学研究通贯各时代,周瞻各领域,长于综合研究和融会贯通,国学基础深厚,治史意趣生动。《中国历史常识》从民族起源始,叙述历朝历代史事直至民国创。浓缩中国五千年历史于一书。 《中国近代史常识》以中国的近代化为线索,讲述了从鸦片战争始到抗日战争前的,中国近百年的近代史。作者在讲述中国近代史时,总结出“中国人能否近代化将关系国家兴亡”。阐述在面对世界大变局时,中国人民所做出的自强不息的改变,并分析这些改变失败的原因。本书引领着近代史研究的风潮,为史学界公认的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山之作。
49元5本 中国史纲
中国史纲
张荫麟 撰 王家范 导读
¥22.00
      《中国史纲》是张荫麟短暂的一生留下的*著作,已足见作者深邃敏锐的识见和渊博厚实的学识,通透又睿智的思想。《中国史纲》的撰写,在当时是作为历史教材的一种读本,所以在形式上就更为生动活泼,易读易解,无半枯涩呆板,但同时又富思想内涵和理论深度。且作者对中华民族的历史饱含情感与敬意,故全书无任何浅薄、空疏、浮夸,书中的不少观和思想在今人看来仍极有价值和参考意义。由史学家王家范教授特为本书撰写的导读文,也是有血有肉,见解独到,意味深长,可谓珠联璧合。
49元5本 历朝通俗演义-五代史演义(思维导图版)
历朝通俗演义-五代史演义(思维导图版)
蔡东藩
¥30.99
中国通史式知识小说《历朝通俗演义》系列 《五代史演义》:盛唐隆宋间,历五代更替,十国割据。 本书为《历朝通俗演义》系列的五代十国部分,全书共六十回,从朱温篡唐到赵匡胤陈桥兵变止,精彩演义了五代十国五十三年的兴衰更替过程,全景描绘出了一幅精彩的历史画卷。 作者叙述平实流畅,有条不紊,语言风趣,情理兼备。翻阅本书,从金戈铁马,列国纷争,温柔缱绻与正邪博弈中读懂中国历史上的大乱局! 随书附送史学专家审校版“阅读思维导图”长卷,旨在通过大数据全景式呈现历史变迁过程,以“解读中华民族的基因密码,揭示国人智慧的精髓真义”为创作理念,对学习历史,增长经典传统文化素养有极大的帮助作用。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套装共6册)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套装共6册)
杨照
¥172.80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系列考察了中国从新石器时代到清王朝结束数千年的历史轨迹,充分运用近百年历史学和考古学的丰硕成果,以广泛的社会结构、社会思潮、文学艺术、百姓生活为切入点,将那些被搁置在学术象牙塔的新知识、新方法一一呈现给普通读者。这一系列内容摆脱传统的历史认知观,以新材料、新成果、新写法寻找被忽略的历史逻辑,拨开层层迷雾,回归中国历史的常识。 在系列第*1*册《中国是怎么出现的》中,你会看到: 中国历史,如何从新石器时代开始讲起; 如果没有近百年的考古发掘,我们对上古中国的认识就不全面; 陶器、墓葬、青铜器、聚落都会说话,那是真实的历史声音,有时候比历史文献更真实; 对甲骨文和金文的解读,让我们比古人更加了解先秦; 大多数甲骨文字至今不能识别,是因为它们不是记录语言的符号; 夏商周是同时存在、兴起于不同地域、先后成为共主的三个强大部族; 商朝的特点是爱喝酒和迷信,在后世士大夫心目中一直没有什么好印象; 中国之所为中国,一个重要要素就是文字…… 在系列第2册《文明的基因》中,你会看到: 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一个重要的要素就是文字; 周朝的王官学成了后世儒家、道家、阴阳家的思想源头; 天命观念、封建宗法制度、稳定的文字系统和天下观念,这都是周朝为中国留下的丰富遗产; 司马迁对老子这个人的记录是一笔糊涂账,有至少三个版本的“老子”在历史上流传下来,让人分不清楚…… 在系列第3册《从列国到帝国》中,你会看到: 春秋时代自杀行为很普遍,有一种精神,就是认为有很多准则是比生命更重要的; 春秋注重人伦关系,讲究仪式感,而战国更注重国家关系,只剩下利益的博弈; 楚国是商文化与南方本土文化融合而形成的一个异类国度,盛产“狂人”,思想自由不羁; 儒家发展到荀子之后与法家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以至于荀子的两个杰出学生竟然都是法家; 墨家是诸子百家中在后世两千多年里一直被忽视的派别,直到清朝考据学兴起才重见天日; 汉朝的成立是谁也没有预料到的事情,那么多贵族竟然围绕在一个普通的亭长身边帮他打天下…… 在系列第2册《文明的基因》中,你会看到: 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一个重要的要素就是文字; 周朝的王官学成了后世儒家、道家、阴阳家的思想源头; 天命观念、封建宗法制度、稳定的文字系统和天下观念,这都是周朝为中国留下的丰富遗产; 司马迁对老子这个人的记录是一笔糊涂账,有至少三个版本的“老子”在历史上流传下来,让人分不清楚…… 在系列第3册《从列国到帝国》中,你会看到: 春秋时代自杀行为很普遍,有一种精神,就是认为有很多准则是比生命更重要的; 春秋注重人伦关系,讲究仪式感,而战国更注重国家关系,只剩下利益的博弈; 楚国是商文化与南方本土文化融合而形成的一个异类国度,盛产“狂人”,思想自由不羁; 儒家发展到荀子之后与法家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以至于荀子的两个杰出学生竟然都是法家; 墨家是诸子百家中在后世两千多年里一直被忽视的派别,直到清朝考据学兴起才重见天日; 汉朝的成立是谁也没有预料到的事情,那么多贵族竟然围绕在一个普通的亭长身边帮他打天下…… 第4册《帝国的昂扬精神》紧紧围绕“昂扬精神”,帮助大家更深刻地理解西汉时期中国的文学、思想、政治、民众心态,你会看到: 汉承秦制,秦确立的帝国模式和帝制模式通过汉的运作,生长得更加繁茂; 汉初七十年其实和秦朝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在执行法律上没那么僵硬; 西汉盛期的一个特点就是自信,通过华丽的文字和强有力的行动体现出来; 董仲舒的儒学混杂了方士的阴阳五行和谶纬之术; 司马迁在讲匈奴问题的时候,用了三篇列传,排序很有讲究…… 第5册《危机与考验》紧紧围绕东汉帝国的独特运作方式展开论述,帮助我们理解中国从秦汉到隋唐之间的过渡有着有趣的历史演进模式,你会看到: 东汉和西汉虽然都是“汉”,但东汉政权的基础是皇帝和世家大族共治; 外戚、宦官和士族三方势力在朝廷上反复拼杀,终瓦解了汉帝国; 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可以在东汉找到源头,那就是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曹操的崛起可不是因为什么“挟天子以令诸侯”,而是因实行屯田而来的强势权力; 王充是一位很特别的思想家,无意中成了汉代儒学向魏晋玄学转变的关键人物…… 第6册《大分裂时代》紧紧围绕“分类时代的文化活力”,帮助大家重新认识所谓的“魏晋南北朝”这一段分裂时期,你会看到: 中国历史上流传甚广的“五胡乱华”这个说法,其实经不起推敲; 《人物志》和《世说新语》这两部奇书精彩呈现了六朝品评人物的风气; 南北朝文学在诗歌创新和声韵结构上都有突出的成就,为唐诗铺好了路; 北魏是联结秦汉与隋唐这两大帝国的关键,理解隋唐,必须先理解北魏的制度创举; 梁武帝努力争取寺院势力,以便与门第庄园抗衡,却未能如愿……
49元5本 面孔:1950-1980年代
面孔:1950-1980年代
晓庄
¥26.00
1933年出生的晓庄,是新中国*早的女摄影家之一,亲历并记录了中国发展的全历程。本书选取晓庄摄影作品中1950—1980年代的人物肖像,涵盖从部队战备活动到抗美援朝,从互助组、农业合作化、公私合营到人民公社、“大跃”、大炼钢铁,从干部下放、知青下乡到“文化大革命”以及改革放等历史阶段。 每一段历史都有一长串丰富的影像,平凡人的面孔,折射出当年的社会风尚、经济基础与政治意识形态。他们的眉梢眼角,透露出日常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他们的肢体动作,述说着恢弘运动中的个体情绪。他们,是岁月中不知名的普通人,也是时间冲刷下各自有着丰富故事的人。 这些被定格的瞬间,是一个时代的记录,是一个国家、民族珍贵的历史档案。解读他们,是我们历史的*好方式。
49元5本 晚清中国的光与影:杜德维的影像记忆(1876-1895)
晚清中国的光与影:杜德维的影像记忆(1876-1895)
杜德维
¥24.90
《晚清中国的光与影:杜德维的影像记忆(1876-1895)》是作者在中国任职期间拍摄的摄影集,记录了1876-1895年间北京、福建、江浙沪、广州、香港、澳门等地的人物、风光、建筑、物什及作者家人和朋友,这230多幅照片记录下了作者眼中落后腐朽与求变图强并存的中国,是晚清重要的实景资料。这些照片不仅是19世纪末中国的面貌,也是更长的时间跨度内、甚至在某些方面数千年都鲜有改变的中国的侧写。透过西方人探寻的目光,我们看到了一个近150年前真实存在过的中国,也看到了今天的中国从哪里走来。
49元5本 品读《资治通鉴》:战国风云
品读《资治通鉴》:战国风云
一叶孤舟
¥15.90
  于历史来说作者只是爱好者而已,而爱好者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和领略经典,更容易被非专业的历史爱好者所理解,这也是本书的初衷和目的。   《资治通鉴》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重要的是它充满了管理的智慧。里面有大量关于为人、识人、为臣、为君的学问,并且非常真实,可操作,值得现代人借鉴。   品读《资治通鉴》一书对《资治通鉴》的内容*不是简单意义的白话文翻译,而是添加了很多基础知识、基础人物的介绍,以现代的观来解读古人的智慧,方便读者更深度地理解学习。
49元5本 抗战时期国立中央大学的学生生活
抗战时期国立中央大学的学生生活
倪蛟, 著
¥34.00
抗战全面爆发后,如何应对剧变的时局并自我调适成为彼时国人必须直面的现实问题。倪蛟*,朱庆葆主编的《抗战时期国立中央大学的学生生活/大学与现代中国》以“战时环境与学生生活”为主题,将校方、政府以及政党等各方纳考察范畴,以期呈现内迁时期国立中央大学学生“战时化”与“平时化” 的生活景观及内在的矛盾张力和造因,而折射出战时大后方大学“断裂”与“延续”并存的发展样态,体现在“抗战烽火”与“弦歌不辍”之间蕴藏的莘莘学子深沉坚定的抗战力量与必胜信念,以此丰富抗战时期高等教育史与抗战史研究。
49元5本 中国文化小史(全面呈现中国文化演变历程)
中国文化小史(全面呈现中国文化演变历程)
常乃惪
¥11.99
      《中国文化小史》以中国文化的普及为出发,用简明通俗的语言和短小精悍的篇幅,叙述了自原始社会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各历史时期文化的特征、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它们的作用和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大众对文化史的需求。《中国文化小史》自出版以来,赢得了众多读者的青睐和好评。       此次出版的《中国文化小史》,以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等多个版本为底本,反复校勘十余次,并适当增加了一些插图和知识性注解,不仅完美再现了原汁原味的大师力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49元5本 中国外交历程:1949-1989
中国外交历程:1949-1989
计秋枫
¥29.00
本书为专业学生历史学习的通识教材,共十二章,全面解读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外交历程,包括朝鲜战争、中苏关系、中美关系等等重大事件,每一章后附带大事年表、重要知识、思考题、延伸阅读等板块,对专业学生学习历史、铭记历史大有裨益。
中华民国专题史 第10卷 教育的变革与发展
中华民国专题史 第10卷 教育的变革与发展
朱庆葆等
¥62.50
民国时期教育的发展一直是民国时期所有成就里面比较突出的一项,它是现代教育兴起的源头,也是本册书探讨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