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锡纯方药选
¥27.00
《临床大家张锡纯方药论著选》节选自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从药物与医方两方面行论述。 药物部分精选了79味常用药物,从性味归经、煎服方法、配伍化裁到诸家论述等方面行介绍。张氏以《神农本草经》为宗,旁参他家本草论著,并结合实践,去伪存真。对所载药物,多附录临证验案行阐发,论证结合,相得益彰。 医方部分收方176首,分为治阴虚劳热方、治阳虚方、治大气下陷方等33个类别。其中,既有自制之方,又有化裁古人之方,还收录他人验方,中西合璧,囊括内科、外科、妇科和儿科常见疾病的治疗,汇集其多年临证经验之精华。论述医理,深浅出,条分缕析。方后所附验案,有理有据,不拘一格。 张氏崇古尊经,《临床大家张锡纯方药论著选》中对医理的阐发均溯源《内经》《难经》,在药性药用的认识上推崇《神农本草经》,而在组方配伍上取法《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并能对历代医家的经验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津沽中医名家学术要略(第三辑)
¥96.79
《津沽中医名家学术要略(第三辑)》亮点:①《津沽中医名家学术要略(第三辑)》名家排列以出生日期先后为序。②根据出版要求,论文收录以50篇为限,署名截至第三作者。③将时任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王永炎院士为《要略》辑撰写的序言录于本辑卷首,以便读者了解《要略》编辑、出版的缘起。④《要略》辑数序列不代表诸位名家的学术地位,在此特别予以强调。

崔真人脉诀
¥4.50
《崔真人脉诀》,又名《崔嘉言脉诀》《崔氏脉诀》《紫虚脉诀》,为崔嘉彦撰。本书以《难经》的浮、沉、迟、数四脉为宗,风、气、冷、热四气主病,简述了脉象的生理、产生脉搏的原理、正常脉象切脉方法、脏腑定位以及常见病脉等有关内容,提纲挈领,以简驭繁,简明扼要,以四言韵语形式写成,共 682句,每句4字,共2728字,分为若干自然段。这本由胡方林和刘仙菊校注的《崔真人脉诀/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以王肯堂《订正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收载的明万历二十九年辛丑(1601)步月楼梓行映旭斋藏本《东垣十书·脉诀》为底本。


伤寒舌鉴注释
¥17.50
《伤寒舌鉴》是清代张登所*的一本舌诊专*, 书中载有一百二十幅舌象图。以仲景伤寒六经辨证为 主,按六经由表及里、由浅深地介绍了各种舌象。 由马一森编*的《伤寒舌鉴注释》一书是对《伤寒舌 鉴》行注释,能*好地让临床医生在六经辨证中结 合舌象诊断疾病。


张健眼科医案
¥32.00
本书分为两部分,并附方剂汇编。部分为名医传记,内容包括从医之路和学术思想。第二部分为医案精选:其内容共涉及眼科病证79种,典型病案254则,方剂147首(其中家传和自创经验方33首),基本覆盖了中医眼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和中医治疗具有特色与优势的部分疑难病症,展示了著名眼科专家张健的临证思辨特和用药经验。

外科秘授著要
¥8.50
程让光*的《外科秘授*要》,清代新安人程让 光*,一卷。该书记录多种外科疾病的诊治及方药。 先论后方,对疡疾、疔疮、广疮、瘰疬、秃疮、乳痈 、下疳、横痃、便毒、悬痈、痔疮、臁疮、疥疮、癣 、疮毒等外科诸疾的病因病机、洽则治法行阐述。 论后为方及医案,方计九十四首。全书主张辨病论治 和辨证论治、内治和外治相结合,尤崇内治。论病、 组方简洁,治疮疡以消痰行气为特色。本次整理以上 海图书馆藏清代梅少庾所抄孤本为底本。


养生之秘在养肾
¥17.35
本书是养肾强肾的实用说明书。全书从认识肾始,分别从中西医的角度说明了肾的特和功能,从五脏和谐才能延年益寿的角度说明了中医理论中肾与其他脏腑的密切关系,并告诉读者,一旦肾出现问题或发生疾病,会有哪些症状与征兆,身体会发出怎样的警报。之后,书中重介绍了如何运用简便易行的手段来养肾、强肾,分别讲解了养肾强肾的食疗方法、*简单易学的耳疗、足疗、手疗、经络、运动等养肾法、从精神情志方面如何调养肾脏,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该掌握的养肾、强肾细节,养肾与性和生殖健康等知识。本书简明清晰,一学就会,一本在手,养肾不愁。

中医食疗
¥60.17
民以食为天,吃是生命活动的表现,吃是健康长寿的保证。饮食与健康之道博大精深,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来源于饮食物,日常生活中,怎样吃,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这似乎是一个很浅显的话题,但在实际生活中,吃所包含的学问极其丰富、深刻。当人们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情况下,如何进食,如何禁食,欲知其然,亦必知其所以然,方不致误食。食物来源广泛,取材方便,经济实惠,食用安全,但只有知晓食物的特点,知晓食物的作用,才能说安全,否则适得其反。食物既有可食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如当患有某种疾病时,某些食物是不能食用的,否则不但不能治病,反而会致病。食物众多,这要结合个人的情况,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摄取食物;同时还要结合个人的嗜好、性别、年龄、居住环境、职业、民族忌讳等多方面的因素。所以知晓食物特点,方有益于身心健康。饮食既是生命活动的表现,也是生命活动的延续,对于人来说,正确摄取食物,既是一种享受,也是--I'q科学,要想拥有健康的身体,就要以科学的态度来摄取食物。 余从事中药学和中医食疗学教学及临床工作40年,深感中药和食物(古代统称本草)可分而不可离,药即食,食即药。为了弘扬中医应用食物防治疾病的优势,余广罗博采,收集了古今医籍、药书、杂志等有关食物方面的大量知识,编写了《中医食疗》一书。书中尽量应用中医浅显易懂的语言对食物进行分述,希冀对读者有所帮助。 全书分为谷物类、蔬菜类、果品类、肉食类、水产类、造酿类、菌藻类、花类共八大类,立足科普书特点撰写,突出实用性、知识性、趣味性、普及性、通俗性和可读性。


医灯续焰
¥19.00
《医灯续焰/中医传承脉学天髓丛书》是王绍隆辑著的脉学著作。二十一卷。初刊于1652年。取崔嘉彦《四言举要》(明·李言闻删补改订本)予以注释。注文多据《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脉经》,以及张洁古、刘完素、朱丹溪、李东垣等诸家学说。并能联系各科病症,阐述脉理、治法,内容比较详备。此次整理是以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藏清顺治九年刻本为底本,以《中国医学大成》本为校本校注而成。


霹雳大医——李可
¥28.39
《霹雳大医:李可》是《火神派著名医家系列丛书》之一。作者广泛收集了李可老中医的著述,包括未发表的手稿,本着“理法方药,系统归纳,突出特色,注重实用”的原则,重点归纳了李可三大学术特色、九大学术观点、36首自制方、22个药对简方、10味要药心得、21种病症的临床经验、14种疑难病症诊治之思路与方法等。观点鲜明,纲目清晰,资料翔实,切合临床。 《霹雳大医:李可》有两个特点:一是在整理学术的同时,对李可的人文精神也进行了探讨,揭示其大医的精神世界,总结其成才之路和临证经验,对民间中医的成长具有启发作用;二是在充分肯定成就的同时,对有些问题也进行了探讨。以上是目前有关李可研究和著述中很少见到的,对于名家学术经验的总结作了有益探索。 《霹雳大医:李可》不仅可以推动李可学术思想的传承,而且有助于火神派的研究和发扬,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适合中医界人士和中医爱好者阅读,尤其中医院校的学生会从中受到诸多启迪和教益。

中医必背蓝宝书
¥8.63
背诵是学习中医必修的功课,有些内容需要反复诵读,涵泳其间。但背什么、背多少、怎么背,则常常使初学者感到困惑。为此,刘更生教授于2003年编写《中医经典必背》,在山东中医药大学内部印行,取得良好效果。在此基础上,结合《名老中医之路》97名前辈的背诵经验,精选重要内容,于2010年编成《中医必背红宝书》《中医必背蓝宝书》。 《中医必背红宝书》精选中医经典中的重要篇章、段落、条文,包括《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黄帝八十一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热论》《温病条辨》等。 《中医必背蓝宝书》为中医基本知识,包括总括、中药、方剂、诊法、针灸5个部分,主要选取实用、易记的歌赋。 两本小书于2010年9月出版,首印5000册上市不足3个月即销售一空,并被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评为“2011年度全行业优秀畅销书品种”。 为一步提升内容的实用性,第2版主要完成三项工作:一是对《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原文及针灸部分的内容行了适当的调整与增删;二是在方歌部分增加了所选方剂的出处;三是改正了第1版的文字讹误。此外,出版社精选封面、内文用纸,严把印装质量关,使之成为真正的掌中宝典,让读者常翻长新。

一罐一拔小妙招
¥8.72
你也许想问,拔罐痛苦吗?操作起来简便吗?事实上,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只要掌握好要领,就可以预防和治疗疾病,无任何痛苦和毒副作用。小小火罐,大大作用,适合世界各民族人民的使用。 火罐疗法,是中华千年的国粹,能否保留传统,回归自然,拥有健康,决定于我们能否“重新发现”健康的根基和真谛!所以,本书选取将现代生活中常见的疾病,运用简便的方法,带您“重新发现”拔罐的奥妙,助您拥有健康的未来!本书具有实用性强,覆盖面广,图文并茂,真人彩图展示,可操作性强,疗效确切,不仅可供中医爱好者、中老年闲暇学习,也可供青年医师、医学生课外阅读。


不孕不育症治验集粹
¥17.00
侯玲玲教授,宁夏名中医。侯老多年来,一直从事中医与中两医结合妇科教学、临床及科研工作,其广泛吸收诸医家精华,潜心研究不孕不育症六十年。 杜小利所*的《不孕不育症治验集粹(宁夏名医侯玲玲六十年临证心得实录)》收集了侯老大量临床典型病案,体现了侯老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不孕不育症的临证思路。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介绍侯老的学术思想,下篇介绍侯老临证经验,每章均附有大量临床案例。书末附侯老发表的学术文章。本书突出中西医结合的整体辨证思维,适合临床妇产科医师参考阅读。


黄永凯经方带教录
¥12.00
经方,本是古代经验方的称谓。明末清初,伤寒学迅猛发展,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被医家视为医学的经典。徐灵胎说:“古圣治病之法,其可考者惟此两书,真所谓经方之祖。”故对经方的重视和应用,是从明末清初始的。近现代,一大批善用经方的名家,启了“经方派”的新时代。近几年,经方再次回归中医主体人群的视线。为此,我们策划了这套“经方研习书系”。其中的著作,有的是出版多年而仍受读者青睐的“名家老书”,有的是近些年的“新人新作”,然而,它们有一是共同的,就是有助于经方的学习和运用。


中医外科验案赏析
¥37.00
《中医外科验案赏析》由20余名长期从事中医外科临床工作、具有丰富中医诊疗经验的专家编写,收集和整理了适宜中医药治疗的现代中医外科的54个常见疾病的250余个验案,共分七章,按疮疡、乳房疾病、瘿病、皮肤病、肛门直肠病、泌尿及男性前阴病、周围血管及淋巴管疾病分类编排,采用以病为纲的形式,每一病名项下先冠以概述、病因病机、诊断要、治疗原则与调护要,其后为验案数则,然后为按语,从病、证、理、法、方、药等方面对所选验案行全面、细致、深地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医案,后附参考文献。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眼科疾病分册
¥30.00
由金明主编的《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眼科疾病分册)》编写以“病”(西医疾病)为纲,以“药”(中成药)为目,重阐述不同病种中成药使用的异同,以及同一疾病不同证型中成药选用的区别。本书共遴选了20个常见的中成药治疗具有特色的优势病种,按眼科疾病的解剖部位分为二十章,对疾病的定义、流行病学、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后等行详细阐述,并设立”中成药用药方案”,以强调中成药的辨证应用。同时,在中成药表格中设立了“注意事项”,以*好地应用中成药。本书对提高中成药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水平,加强中成药临床应用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医方大成论
¥12.21
吉田宗桂辑张成博、韩辉、芦琳校注的《医方大成论/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是一部临证备要类医学门*作,系日本江户时期医家吉田宗桂将明代熊宗立《名方类证医书大全》中的医论辑出而成,书成后经日本医家阐释,在日本江户时期流传甚广,影响较大。全书分72门,涵盖了内、外、妇、儿等科常见病证,每门扼要论述病机、证候,部分门下载有宜用方剂,但不*药物。书中附有大量批注,旁征博引,对原文的注解也很精到,很好地体现了本书作为一本医学门*作的特,也体现了当时日本医家对本书的高度重视,对学习中医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本次整理以中国中医科学院藏日本宽永三年(1626)刻本为底本。

校注病机赋
¥9.50
《校注病机赋》分为上、中、下三篇,首列病因,次列病证,并解释病机,后部分病证列辨证、鉴别、治法等内容。上篇以(四气)(六淫)篇,着提出了(五科七事)(十剂七方)的概念,继而又提出诊病须四诊合参,后阐发了区分证候真假的重要性,并就此提出了相关正治、反治的方法。中篇首先分析——外科病证的病机,而提出了一些辨证的观,同时针对具体病证加以发挥。下篇先对水肿、痰证、痢疾等内科病证行辨证,着介绍瘕瘕与积聚的鉴别和治疗,并强调诊病须(求内外之因,审寒热新久)(望闻问切,熟审病机),治疗要(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后还提到了行气导引的治疗方法。

寒瘟条辨摘要
¥9.50
《寒瘟条辨摘要》又名《瘟疫条辫摘要》,成书 于清嘉庆十六年(1811),吕田辑。 《寒瘟条辨摘要》分上下两卷,上卷篇首列瘟 病根源证治与伤寒不同辨,随后分别详列瘟病与伤寒 六经证治不同辨、四掼不可正治辨、瘟病与伤寒不同 诊脉、大头瘟六证、瘟病诸下证及有关杂病及妇、儿 科瘟病。下卷则备载洽瘟病诸方,以升降散为诸方之 首,皆配以歌诀。本次整理以清嘉庆十六年辛未新繁 沈氏刻本为底本。

平乐正骨常见病诊疗规范
¥207.50
《平乐正骨诊疗规范》分5部分,近200个病证,约40余万字。该书针对当前中医医院临床医生思维转向、临床重西轻中现象和治疗的不规范行为,在以往单病种管理的基础上,对常见骨伤病种治疗情况行整理、分析、总结,融医院60余年来所保持和研究创新的中医药治疗骨伤疾病的特色疗法,丰富骨伤临床疗法,总结骨伤辨证分型论治,结合现代医学技术,优化诊疗方案。 《平乐正骨诊疗规范》重体现中医药特色优势,临床实用性强,易于操作,便于考核、改。每个病种除对定义、诊断依据、证候分类、治疗、疗效评定标准等行一般叙述外,重纳中医特色方法及其在骨伤科的应用,包括针灸、推拿、理疗、牵引、手法整复、经皮内外固定等,其中一系列的经皮内外固定技术是我们多年来研究的治疗骨伤独具特色的有效方法,损伤小,操作简单,疗效好,费用低廉,病人易于受。并且将每一种中医特色疗法对应于证候分类中骨伤的分型,既便于操作使用,又易于考核落实。对于骨伤病人的早、中、晚三期使用中药纳院内制剂名称及用药期限。对于骨伤患者的康复冶疗,建立了系统规范的按摩、揉药、功能锻炼等治疗方案,并对应于系列康复器材的应用。 本书重在实用,旨在统一骨伤常见病证的诊疗规范,指导中医骨伤科医师的临床诊疗,规范临床医师诊疗行为,给管理者提供可操作的管理依据,以保障医疗质量,提高疗效。


费伯雄医著大成
¥54.50
本书收录了费伯雄存世的4部医学著作,即《医醇賸义》四卷、《医方论》4卷、《食鉴本草》1卷、《费伯雄医案》1卷。为今人研究费伯雄的学术思想,学习其临证经验,提供了一份较为完整的文献资料。 《医醇賸义》系费伯雄晚年所著,为其代表著作,初刻于公元1863年。全书共四卷。卷一列脉法、察舌要言、四家异同、重药轻投辨、同病各发、中风、中寒、暑热湿;卷二列秋燥、火、劳伤、脑漏、鼻衄、齿牙出血;卷三列咳嗽、痰饮、结胸、痎疟、黄瘅、三消;卷四列痿、痹、胀、下利、诸痛、三冲。本书内容言简意赅,立论精粹醇正,以切脉、察舌为诊法之重,以症状为辨证的主要依据,以治法、方药为施治的主要内容,其中尤以对慢性疾病的阐述为多,辨证施治精详。在每病的编次安排上,采取先论病症,次载自拟方,后附诸家验方的格局。全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书中所述的一些治法成方,都是作者从多年临床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切实可用,疗效较高,向为近世医家所推崇,在辨证施治与处方用药上,对指导临床实践颇有裨益,实为一本较好的中医理论学习与临证实践参考书。 《医方论》初刊于公元1865年,本书按汪昂《医方集解》中的方剂次序,精炼内容,删去各方的主治与注文,逐方予以评述,编为4卷,载方355首。费氏主张师古人之意,不泥古人之方,在评述时,对临床常用有效的方剂,均给予合理的肯定;对原书选用不当的方剂,则直明,并阐述个人看法。全书评语简捷明快,要言不繁,颇多真知灼见。如在“槐花散”条批驳了陈修园“胃中无血”的错误观,在“侯氏黑散”条对喻昌“牡蛎、矾石堵御之妙”提出不同看法;对金元四大家等前贤名家医方也是客观公允地行评价等,均反映了费氏和缓醇正、戒偏戒杂、由博返约的学术宗旨。 《食鉴本草》约成书于公元1883年,是论述食品类药物的专著。作者认为饮食各有宜忌,食之得当则可强身祛病,食之不当则可损身致病。故将日常食物分门别类汇辑成册,以示世人合理利用。全书将常用食物分为谷、菜、瓜、果、米、鸟、兽、鳞、甲、虫十类,计一百余种,每种均详细说明品种、名称、性味、功用、宜忌等。根据风、寒、暑、湿、燥、气、血、痰、虚、实等不同病因病机,分别选用适宜之粥、茶、膏、酒等74种食疗方法予以调理,颇切病情,可供家庭备用及食疗调理参考。又附生产保全母子神方、产后必要芎归方、稀痘奇方、秘传肥儿丸、秘传延寿丹方等经验方。 《费伯雄医案》原无单行本,本次整理以近人徐相任所藏费氏祖孙医案校注本为据,从中摘取费伯雄本人医案汇集而成。全书列时病、疟、中风、痿、诸痛、肝气肝风、不寐、虚损、调养、风湿痰、咳、肿胀、呕吐呃、大小腑、妇科、儿科、外科、瘀伤、眼耳、喉科等疾病,共计20门。费氏医案要素完备,案语简洁,议论精辟,医理分析透彻,理法方药精当,十分有益于临床医师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