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59元6本 针灸经穴速记歌诀
针灸经穴速记歌诀
胡波 主编
¥14.14
本书系统整理了十四经经穴定位歌诀,详细介绍了十四经循行线路与经穴及常用经外奇穴,包括取穴法、定位、刺灸法、功用等内容。每一穴位都绘制了定位示意图,并标示了重要的体表、解剖标志及骨度分寸,形象直观,便于掌握。并附经典针灸临证歌诀《标幽赋》、《百症赋》、《玉龙歌》等,以及临床常用经穴的主治病症和配伍应用。 本书图文互参,取穴定位准确,歌诀朗朗上口,适用于针灸推拿专业学生及初学者。
59元6本 医理真传:大字诵读版
医理真传:大字诵读版
(清)郑钦安
¥25.50
《医理真传》刊行于同治八年(公元 1869 年),唐步祺先生认为:该书以理论指导临床,从临床来验证理论,其卷一除约述祖国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外,有辨认一切阳虚症法,辨认一切阴虚症法二目,分辨阳虚、阴虚病情、病象各异,随即于卷二、卷三分别列举阳虚症问答、阴虚症问答各数十条实例,一一加以说明,卷四更就杂问及认病捷要总诀、用药金针,一一指出,均极切实用而便于掌握。因其所长尤在治阳虚症,屡用大剂量姜、桂、附治愈许多群医束手的重病患者,被人们尊称为“郑火神”。今读其书,阳虚、阴虚各立专卷,病况不同,方药亦异,而各尽其圆通之妙,故虽长于治阳虚症,实亦不能以偏概全。郑钦安序言堪称医学绝唱:医学一途,不难于用药,而难于识症。亦不难于识症,而难于识阴阳。阴阳化生五行,其中消长盈虚,发为疾病,万变万化,岂易窥测?诊候之际,犹多似是而非之处,辨察不明,鲜有不误人者也。余蜀南临邛人也,迁居于成都省城,学医于止唐刘太老夫子,指示《黄帝内经》、《周易》太极、仲景立方立法之旨。余沉潜于斯二十馀载,始知人身阴阳合一之道,仲景立方垂法之美。所览医书七十馀种,每多各逞己见,亦未尝不讲仲景之法,然或言病而不道其病之所以然,或言方而不探其用方之所以妙,参差间出,使人于其中而茫然。近阅闽省陈修园医书一十三种,酌古准今,论深注浅,颇得仲景之微,亦且明透。其中分阴分阳之实据,用药活泼之机关,间有略而未详者。余不揣鄙陋,以管窥之见,谨将乾坤化育,人身性命立极,与夫气机盈缩,内因、外因,阳虚、阴虚病情实据,用方用法,活泼圆通之妙,详言数十条,以明仲景立法垂方之苦心,亦足以补修园先生之未逮。因志在活人,遂不知其言之妄也,高明谅之。
59元6本 徒手治病40年:正骨理筋疗法集萃
徒手治病40年:正骨理筋疗法集萃
王英杰
¥39.50
全书共有11章,分为总论、各论两部分,在总论中,介绍了骨、关节(骱)和筋的主要特和作用,以及筋伤的病因、诊断、中医传统治疗手法等;也对正骨理筋的要术、观、禁忌及常用内服、外用中药及功能锻炼(导引),行了阐述。在各论中介绍了各种常见筋伤疾患85种及相应的治疗手法,在载我院已故著名骨伤科刘寿山前辈正骨理筋传统手法基础上,又将其中医伤科理论观编部分章节中,以便于学习者继承和发扬。本书附有插图,图文并茂,内容简练扼要、实用。
59元6本 《脉经》注释
《脉经》注释
(晋)王叔和
¥31.50
一、策划思路“读经典,跟名师,做临床”,是学界公认的中医成才之路。名师难觅,临床难做,但书人人可读。经典永远是中医临床的理论指导,初学中医者读,具有临床经验者读,国医名师、国医大师依然在读,不同层次的阅读者对经典领悟的程度不同。对经典,尤其是对无解释的经典原文的阅读,可使读者想象的空间更大,理解更加深刻,这就是阅读经典原文的意义。中医经典注释丛书,旨在向读者提供较好版本,注释其中难以理解的字词,使读者在阅读时更好地理解和学习。二、体例每书原文照录较好底本,可适当校勘;注释其中难以理解的字词,消除阅读和理解障碍;根据书稿情况,按篇写出提要或篇解。体例厘定为篇解、原文、注释。底本应为业界公认较好版本,并在前言中说明。三、装帧成品尺寸145mm×210mm,平装胶钉,正文70克胶版纸,封面200克铜版纸。
59元6本 名中医养生长寿经
名中医养生长寿经
章文春、胡素敏 主编
¥14.92
中医养生术源远流长,本书编者从事多年养生研究,深研究了十五位历代名医的长寿养生精华,发现了很多行之有效、流传千古的长寿秘方,实用简单,只要掌握了原则方法,每个人都能健康长寿。书中精选了适合现代人生活起居、运动保养、四季养生、饮食养生、心理调适等方面的养生方法,如名扬中外的华佗五禽戏、李时珍的药粥养生,每日注重这些细节,将养生的理念贯穿衣食住行,就可以轻松摆脱疾病,实现养生长寿的目标。 本书适合于中医养生保健爱好者阅读使用。
59元6本 《伤寒论》求是:精修案例版
《伤寒论》求是:精修案例版
陈亦人、周春祥等
¥12.50
陈亦人教授为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导、江苏省名中医。国内著名的《伤寒论》研究专家,时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刘渡舟教授享誉南北,有“南陈北刘”之称。他主编的《伤寒论译释》是当代研究《伤寒论》划时代的巨著。《<伤寒论>求是》则是他的另一部精粹之作,融注了他毕生研究《伤寒论》的心悟。《伤寒论求是》修订版出版后,受到众多读者的欢迎与好评,为满足大家要求,深刻领悟书中理论的真谛,重新编写精修案例版。本版在前版基础上,重将伤寒论求是的丰富理论结合临床加以引申、拓展,使之理论更深刻化、系统化。在理论拓展的基础,更附以精心整理的针对性较强、契合临床实践的案例加以说明,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59元6本 中医天道:中国古天文解密《黄帝内经》、斗历版《伤寒论》
中医天道:中国古天文解密《黄帝内经》、斗历版《伤寒论》
王位庆
¥39.50
本书讲述中医五运六气的天文渊源,结合临床印证中医“天人相应”的合理性,以古代天文知识为主,临床为辅,介绍伤寒钤法日干支治病的运用诀窍,不仅构建出《内经》的核心内容,而且复原完整的《伤寒论》,指出医圣文本之中的内在逻辑,与中医临床紧密衔,验证于当下。
59元6本 任之堂跟诊日记.3
任之堂跟诊日记.3
曾培杰;陈创涛
¥58.00
本书以理顺中医思路为主线,讲述了两个中医学子跟师学习的故事。他们以日记的形式记录跟师抄方所得,以及老师的言传身教。每天跟随老师上午看病抄方,下午或上山采药,或记录总结,晚上听师讲学。老师将中医的道理融入日常生活交谈中,寓教于乐,趣味横生,充分再现了民间传统中医师带徒的传教生活。其中既有传统民间中医的养生智慧,也有临证治疗验案,更有不少民间偏方秘方。这部以日记形式写成的中医读物,原汁原味,雅俗共赏,让读者看起来很轻松,不费解,在轻松地阅读之余,能学到精深的医术。无论是中医专业人士,还是中医爱好者,都能够从书中有所感悟。本书语言通俗易懂,行文流畅,适合中医初学者、中医爱好者以及关注健康养生的人阅读参考。
59元6本 《伤寒论》诵读随身卡
《伤寒论》诵读随身卡
张仲景;陈建国
¥13.50
《伤寒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汉医经典著作,是一部阐述外感热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12卷。现今遗存10卷22篇。 张仲景 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名为《金匮要略方论》。《伤寒论》原书曾经西晋王叔和整理编次,在五代十国时期已经处于一线单传、存亡继绝的危机状态。此书在北宋国家书府秘藏八九十年,嘉佑年间(1056-1063),北宋校正医书局成立,选高继冲献本为底本,由孙奇、林亿等校定,于1065年由朝廷诏命国子监雕版刊行,名为定本《伤寒论》,结束了从汉末至宋凡八百余年传本歧出、条文错乱的局面。 金皇统四年即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成无己《注解伤寒论》刊行,有详注,逐渐取代白文本《伤寒论》,白文本南宋未再翻刻。至元代,白文本《伤寒论》除少数藏书家偶有其书外,社会上已无该书。 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江苏常熟藏书家赵美偶然得到北宋刻本《伤寒论》十卷,请优秀刻工将此书收刻于《仲景全书》中。北宋原刻本旋即丢失,现今仍在留存的只有赵美本。赵美本逼真宋版,后世尊称赵美本为《宋本伤寒论》。赵美本今存五部。《伤寒论》在国外亦有广泛影响。 除此之外,其他还有《唐本伤寒论》(唐·孙思邈)《宋本伤寒论》(宋·高继冲)《金本注解伤寒论》(金·成无已)《宋本伤寒论》(明·赵美)《康治本伤寒论》(日本)《康平本伤寒论》(日本)《桂林本伤寒论》《敦煌本伤寒论》(残卷)等版本。
59元6本 古老神奇的灸法:化脓灸治疗肺系疾病
古老神奇的灸法:化脓灸治疗肺系疾病
刘密;卓玉翠
¥53.50
《化脓灸治疗肺系疾病》一书首次系统论述了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南省中医药专长绝技——“慈利化脓灸”的理论基础、技术方法与临床应用,丰富了中医外治法的疗效和治疗范围,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编写成员均为中医药行业中的高层次人才。化脓灸作为一种独特的针灸疗法,在肺系疾病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本专著具有以下特,一是系统性,本书全面介绍了化脓灸疗法的理论基础、技术方法和临床应用,从历史渊源到现代研究,内容涵盖全面,层次分明;二是实用性,重介绍了化脓灸在多种肺系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临床医生可直应用于临床实践,提高治疗效果。通过总结归纳化脓灸的理论、技术及应用,能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便于学习和研究,对中医外治法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医。
59元6本 梅国强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
梅国强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
刘松林;梅杰
¥60.00
内容上:将研究国医大师梅国强教授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的成果,行全面整理,从青年教师、学生的角度体现学生对梅教授的《伤寒论》学术观的认识;对其拓展《伤寒论》方临床运用途径的学习和思考;在临床侍诊过程中所学习的梅教授临床辨证思维与要、拟法选方思路、药物加减的特色、临证守方更方的要与思路;药对的应用与配伍的变化等。 形式上:从学生的角度展现学习者对名老中医的诊疗过程的学习与认识,更切合读者的思维;从滴中提炼、较系统地总结、体现临证中的思路与要,以帮助读者理解其中思辨要、鉴别要等,可提升辨证思维与临证运用能力。也体现了梅教授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的传承过程。
59元6本 沈舒文临证心悟
沈舒文临证心悟
沈舒文
¥60.00
本书作者为陕西省首批名中医,陕西中医药大学二级教授,中医内科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临床医学(中医)师承博士专业学位导师,全国第四批、第五批、第六批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药学术传承工作室(沈舒文工作室)传承人。本书汇集作者从事中医40余年的核心学术思想与临床诊疗经验,对推动中医学术发展、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有积极意义,并对中医学术传承有一定示范作用
59元6本 医海点滴
医海点滴
曾培杰;陈创涛
¥44.50
本书以中医理法方药为主线,讲述了作者跟师学习中医的滴知识和记录中医日有一得的精神。作者在从师过程中将所思所得、所见所闻汇集一处,用中医独特的理法方药贯穿起来,用浅显通俗的文字、大众化的表达,将精深的医理、灵活的法度、奥妙的汤方、神奇的中药妙趣横生地介绍出来。书中观独特,悟性新颖:既有一个又一个的知识亮,又有一篇又一篇的医道感悟;既能够发中医人思维,也可以启发医门学子对中医的悟性。这部以师长传道、学生记录发挥的中医普及读物,原汁原味,雅俗共赏,无论是专业人士,还是中医初学者、爱好者,阅读起来无阻力,不费解,在轻松学习之余,能够学到大量的中医知识。
59元6本 跟师胡希恕抄方实录
跟师胡希恕抄方实录
陈雁黎
¥38.00
胡希恕(1898-1984),沈阳市人。1958 年受聘于北京中医学院任教,教授《伤寒论》、《金匮要略》。临床擅用经方, 尤其对桂枝汤、小柴胡汤等的临床应用更有独到之处,除用于伤寒温病以外,尚有内外妇儿各科杂病,每用必效,是当时人所公认的经方家。刘渡舟先生称其为 "经方学派的大师 ",并介绍说: "每当在病房会诊,群贤齐集,高手如云,惟先生能独排众议,不但辨证准确无误,而且立方遣药,虽寥寥几味,看之无奇,但效果非凡,常出人意外,此皆得力于仲景之学也。陈雁黎,主任医师,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嫡传弟子。1960年考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本科六年制),1961年见习、1963年期中实习期间,走了胡希恕先生诊室,认真聆教,潜心笔记。并到胡老家中听课,有闻必录,还利用寒暑假期去胡老诊室抄医案,记录了230个胡老临证医案。1966年毕业,参加北京医疗队一年。1967年底,响应国家号召,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先后在包家店乡、乐土驿乡、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昌吉州中医院做临床工作五十余年。
59元6本 中医望诊与舌诊彩色图解
中医望诊与舌诊彩色图解
刘文兰 主编
¥38.65
望诊是中医诊断*重要的方法之一,望诊中因舌象反映内脏病变较为准确,因而形成了中医特色诊法之一舌诊。 本书结合《中医诊断学》本科规划教材内容,从整体望诊、局部望诊、望舌等方面,对望诊与舌诊的内容及所主病证行了详细介绍。同时编者团队从多年的临床诊疗和研究资料中精选了300余幅具有典型特征的望诊和舌诊照片,以及一批真实舌诊病例,方便读者直观地学习运用望诊、舌诊的基本技能。 本书可作为中医初学者、临床中医师及中医爱好者学习望诊、舌诊知识的参考用书。
59元6本 高血压全国名老中医治验集萃
高血压全国名老中医治验集萃
翟双庆
¥32.00
本书为“十四五”国家重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之一。汇集多位名老中医治疗高血压的经验荟萃,展现不同名老中医治疗高血压的学术思想,诊疗特等风采。本书分别从医家介绍、学术观、临床特色、病案精选四方面对6位名老中医临床经验行整理和分析。医家简介部分重介绍医家基本信息和主要成就,从传统的客观化、数据化的角度综合简要地介绍医家情况。学术观部分力求全方位的展现医家独特的学术观,及其学术观形成的渊源及延展。
59元6本 从零开始学中医——中医入门十讲
从零开始学中医——中医入门十讲
刘俊
¥20.42
本书立足于临床实用,共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中药、方剂、内科学、外科学、皮肤科学、妇科学、儿科学及针灸学十讲。中医基础理论章节,包括中医理论中的阴阳五行、脏象、气血津液、病因病机等。中医诊断中系统介绍了中医四诊诊法、辨证论治要。中药、方剂篇中重介绍了药物的性味、归经和功用,以及各种治疗大法的代表方剂。在内科、外科、皮肤科、妇科、儿科、针灸临床学科中,重介绍常见疾病的基本概念、病因病机和主要辨证论治方法,且列出了具体药物组成和剂量,并介绍了针灸、外治及其他简单易行的办法,方便读者参考学习。本书文理浅易,内容丰富,为中医初学者登堂室之阶梯,亦可作为中医院校学员和中医临床工作者的参考资料。
59元6本 中医内科学速记歌诀
中医内科学速记歌诀
李兴广、林燕 主编
¥11.99
本书是以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为蓝本,采用七字歌诀形式,概括了中医内科学所载病证文精要。歌诀后有证候特征、病因病机、辨证要、治则治法及分证论治,对歌诀所述病证行充分地解释说明,言简意赅,便于理解记忆。书中另附有方剂组成索引,以利于前后互参,学用方便。本书执简驭繁,荟精萃要,朗朗上口,使人乐于习诵,便于记忆,适用于中医药专业学生参考使用。
59元6本 零基础学中医(第二版)
零基础学中医(第二版)
马可迅
¥13.80
这是一本通俗易懂,能轻松阅读的中医门书。 本书将中医的基本概念(阴阳、五行、脏腑、气血……),人体生病的原因(六淫、五邪、饮食、情志……),中医的治病手段(中药、方剂、艾灸……),以20堂课的形式呈现,每课只讲1个主题,讲透讲明白,让零基础的读者一看就能懂。学会这20课,你就能掌握数千年的中医诊疗智慧,正确地自我测病治病,真正地从零基础爱好者成为中医高手。 书中插了听课笔记、插画、图示、案例等,把枯燥的医学知识变得通俗有趣。200多条听课笔记,帮助读者理解、扩展知识;生动有趣的简笔画和案例,把重理论形象化、生动化,妙趣横生,让读者一看就懂。 本书还设有中医必背栏目,选取中医经典医籍如《黄帝内经》《本草纲目》原文,让读者感受中医中深厚的文化底蕴,拓宽知识面。 如果能够把本书从头到尾地仔细阅读,边读边做笔记,你会发现,中医的大门,已经悄悄为你。
59元6本 任之堂学药记:当民间中医遇到神农传人
任之堂学药记:当民间中医遇到神农传人
王德群;余浩
¥32.00
本书是任之堂主人余浩与安徽中医学院王德群教授关于中药的精彩对话录。由任之堂微信公共平台推出的《当民间中医遇上神农氏》系列文章整理而成。两位专家,一位是临床高手,一位是中药学者,对本草都有独到的认识和见解。他们围绕《神农本草经》,就某一个或一类中药行深地剖析和探讨,既有药学理论辨析的交锋,亦有临床应用的经验交流,思想与灵魂的碰撞,不时迸发出真知灼见的火花。全书分为五辑,包括人参、灵芝、本草毒性、本草药性等主题,以录音整理的对话形式还原交流实况,读来犹如亲临二位专家辩论的现场。
59元6本 医门法律
医门法律
(清)喻昌;石言
¥29.50
《医门法律》为清初名医喻昌所著,全书共分六卷,卷一阐述四诊、《内经》及仲景学说法律,卷二至卷六分中寒六、中风门、热湿暑三气门、伤燥门、疟证门、痢疾门、痰饮门、咳嗽门、关格门、消渴门、虚劳门、水肿门、黄瘅门及痈肺痿门论述,每门之下先论病因病机及证治,再出法律,最后附方。法是讨论辨证施治的原则和灵活性,律是指出医疗差错的原因和医生所负的罪责。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