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胃肠病食疗药膳
胃肠病食疗药膳
严锴 编
¥1.99
胃肠病,肠粘膜和胃黏膜发炎,可由多种引发因素,而患了该病,会出现多种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等,还可有发热、失水等严重症状。本书在中医药膳理论的知道下,经过详细而严谨的论证选配食材,力求达到滋补身体、防治疾病的目的。
49元5本 任之堂学药记:当民间中医遇到神农传人
任之堂学药记:当民间中医遇到神农传人
王德群;余浩
¥32.00
本书是任之堂主人余浩与安徽中医学院王德群教授关于中药的精彩对话录。由任之堂微信公共平台推出的《当民间中医遇上神农氏》系列文章整理而成。两位专家,一位是临床高手,一位是中药学者,对本草都有独到的认识和见解。他们围绕《神农本草经》,就某一个或一类中药行深地剖析和探讨,既有药学理论辨析的交锋,亦有临床应用的经验交流,思想与灵魂的碰撞,不时迸发出真知灼见的火花。全书分为五辑,包括人参、灵芝、本草毒性、本草药性等主题,以录音整理的对话形式还原交流实况,读来犹如亲临二位专家辩论的现场。
49元5本 任之堂中药讲记
任之堂中药讲记
曾培杰;陈创涛
¥47.00
腺体指人体能够产生特殊物质的组织,由腺细胞组成。"腺体"的归类方式很多,可以依照组织所在部位、功能划分,或解剖学和生理学上归类。外科领域常见腺体疾病有淋巴腺、甲状腺、乳腺、胰腺、前列腺等。 中医药学蕴藏着丰富的腺体病学内容,《山海经》中就有瘿病的记载,《黄帝内经》有多处关于甲状腺、乳腺、胰腺、前列腺疾病的描述,随着中医事业的发展和科技步,对腺体疾病研究愈加广泛、深,近年来,外科腺体疾病研究取得了很多展,但在高等教育中,尚未有独立系统的创新教材。因此《外科腺体疾病中西医诊疗学》集中西医理论和诊疗之精华,编写一部对研究生有重要指导价值的参考书。
49元5本 温病名家医案评析
温病名家医案评析
岳冬辉;张文风;毕岩
¥59.50
《温病名家医案评析》重点精选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雷少逸、柳宝诒、张锡纯、程门雪、赵绍琴、李士懋等历代著名温病学家医案,在基于临床真实世界的前提下,重点评析其临床施治过程中原于经典的思维,审因论治的思路、理法方药的特色、配伍化裁的技巧,从而展示其左右逢源、效如桴鼓的高明所在。严格地说,名医验案是医家们记录其临床所治疗的典型、复杂、疑难病案例,主要是供自己、同道、后人参考学习。通过这些典型的温病医案分析,可以使中医大家的临床经验、思路方法、学术思想得到很好的传承,也可以使研究者在临床诊治疑难危重病症之际得到启发。
49元5本 脉学研究十讲
脉学研究十讲
任应秋;任廷革
¥26.50
中医的脉学,有其合乎科学的部分,也有其不合乎科学的部分,我们要根据辩证唯物论的原则对中医脉学行研究、认识、改造、实践,即研究中医脉学要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揭其玄学的外衣,受其合理的内核,既不是沾沾自喜于一得之功与一孔之见,也不能逐一逐二地按照科学理论机械地去作对照,因为中医学理论并不全都是科学的。事实上,新中国建国二三年来,中医师在人民政府英明的号召之下都积极地要求步,对于古老的中医学都愿意重新认识,衡以科学的评价。
49元5本 任之堂医经心悟记:医门话头参究
任之堂医经心悟记:医门话头参究
曾培杰;陈创涛
¥45.00
本书为任之堂医学系列图书之一。全书围绕选自医经典籍中的名言名句即所谓医门话头,通过任之堂师徒参究、琢磨这些被临证者奉为圭臬的经典医理知识的过程,说明学习中医就要不断体悟领会医经典籍中的理论知识,将经典内化为自己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在临证时应用得得心应手,从而解决临床变化多端的疾病和问题。 医经中的很多基本概念和经验总结,好比数学中的定理公式,中医看病的过程就像解数学题,由已知的定理公式出发,经过严密的推理,能够得出很多有用的推论,最终解决实际的临床问题,这一过程就是中医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的过程。 全书分为阴阳、脏腑、气血、经脉、治法和取象六章,共收录100篇文章。每篇文章以一两个医门话头篇,文中选取与该话头相关的医案,详述了任之堂师徒辨证、思考、立法、用方的全过程,通过师徒间的问答、思辨,层层解析,抽丝剥茧,深浅出地解释了一个个经典的医门话头。篇末,还特别列出参究提示,为读者留下继续探讨的思路和方向。书中根据每篇文章的核心内容配有知名画家手绘的插图,或简洁明快,或寓意深长,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意。
49元5本 针灸杂悟:创新百孝针灸疗法
针灸杂悟:创新百孝针灸疗法
赵百孝
¥39.50
本书是赵百孝教授从事针灸临床、科研、教学工作40余年的总结,共分为5个章节,1.成长经历:故土汲养、首都增识、英伦磨砺、不惑前行。2.针道探究:针灸层次论治体系的发掘与构建,经络诊察是针灸诊疗的关键环节,针刺治神中的气功因素,中医对梦的认识与辨梦论治,针灸治疗言语疾病。3.经络诊察:经络诊察的基本方法与内容,人体各部经络诊察及临床意义。4.灸法创新:灸法的优势及制约其发展的因素,百孝灸法。5.临证心悟论述了眩晕等18种常见疾病的针灸治疗。
中医四大名著:伤寒杂病论
中医四大名著:伤寒杂病论
李楠
¥3.99
中医四大名典指的是中医发展史上起到重要作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四部经典巨著,对古代乃至现代中医都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与研究价值。《中医四大名著》既是中国人宝命全神的经典,也是养育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母地。《中医四大名著》则具体向你介绍了中医四大名著:《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条辨》的有关知识。
49元5本 维象中医临证实践录
维象中医临证实践录
王晖;王建康
¥48.50
本书主编为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国医名师王晖老师集50余年教育、临床、科研、经验于一体的重要学术成果,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和独到的临床领悟, 将象思维用于中医临床并创新发展,是对中医药理论的继承和创新,具有很好的临床指导意义和社会效益,初版印数4000册。本书主编为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国医名师王晖老师集50余年教育、临床、科研、经验于一体的重要学术成果,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和独到的临床领悟, 将象思维用于中医临床并创新发展,是对中医药理论的继承和创新,具有很好的临床指导意义和社会效益,初版印数4000册。
49元5本 金匮要略(中医经典读本丛书)
金匮要略(中医经典读本丛书)
张永泰;李秋贵
¥14.50
《金匮要略》为东汉张仲景所著中医经典著作,总结了汉以前以前中医临床经验,所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兼有部分外科妇产科等病证。《金匮要略》也是中国现存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著,是仲景创造辨证理论的代表作。古今医家对此书推崇备至,称之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治疗杂病的典范。书名"金匮",言其重要和珍贵之意,"要略",言其简明扼要之意,表明本书内容精要,价值珍贵,应当慎重保藏和应用。《金匮要略》共3卷25篇,第2篇至22篇介绍以内科杂病为主的多科病证脉治,论述精要,为读者提供了辩证论治及方药配伍的一些基本原则,是我国中医临床医学的奠基著作之一。《金匮要略》被古今医家赞誉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治疗杂病的典范本次出版是以明赵美影宋本为底本行校勘。
49元5本 岐黄国手叶心清
岐黄国手叶心清
王凡;季杰
¥31.50
此稿为原《北京针灸名家丛书》中新增加的一本,为叶心清先生之子叶成鸪的夫人韩碧英主任医师提供。本书分四章介绍叶心清教授的从医经历、针穴、中药研究以及临证医案。其中医家小传介绍叶心清教授的从医之路;谈针论穴介绍叶心清教授的金针术、针刺补泻法以及对特定穴的认识;方药研究主要介绍叶心清教授对中药功效主治的研究以及解放前后经常使用的一些验方、秘方;临症医案收集整理叶心清教授针灸和中药治疗的临床验案,具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本草纲目(最新彩图版)
本草纲目(最新彩图版)
李兴广
¥5.00
中国药学源远流长,华夏祖先在劳动中创造了人类社会,同时也创造了医药。随着人们对于自身保健意识的不断加强,中医药以其独特的疗效越来越多地被世人所认识,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中医药的世界里来。防未病,治已病,中医药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越来越显示出其优势,引起了全世界的重视。
徐文达临床经验集
徐文达临床经验集
徐文达
¥5.65
《徐文达临床经验集》是宁波市著名老中医徐文达的临床经验汇集。《徐文达临床经验集》共分三部分。部分为养生与食疗。介绍了徐文达的养生心得和食疗知识。第二部分为杂病证治,是徐文达60余年临床实践的总结,也是《徐文达临床经验集》的核心部分,涉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及恶性肿瘤等多系统的疾病。其中有医论有医案,有的医案后面有按语,医论按语部分多有其临证心得之言,极为珍贵。第三部分为论文集锦,主要对临床常用方剂和常用药物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徐文达医师的处方用药特点。《徐文达临床经验集》对广大中医工作者,尤其是中青年中医师有较好的学习意义。
49元5本 明清温病名家临床诊治精华
明清温病名家临床诊治精华
李鑫辉、喻嵘 主编
¥55.99
温病学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时期温病学发展达到鼎盛时期。本书以温病学家生平和历史为纲,以各家临证治疗精华为目,纲目结合展介绍。本书分十四章,章重在阐明明清时期温病学发展概况、明清时期各学说流派的临床指导意义及对中医的贡献。第二章到第十四章着重选取明清时期对温病学具有重要贡献,且是各温病学派为代表性的十三个著名医家为主要整理对象,分别阐述他们的生平和学术思想,对其名著精华部分行选释,对其诊治经验、代表方药及验案精粹部分行选析,编写重在临床适用性,突出温病学家在防治温病及其他疾病方面的专长及独到之见。 本书有助于读者理清温病学学术发展脉络,继承其精华,领悟其精髓,对临床具有广泛和重要的指导意义,本书可供中医理论研究和临床人员参考使用。
49元5本 图解针刀疗法
图解针刀疗法
郭长青、张义、李石良 主编
¥10.43
针刀疗法是中国传统针灸疗法和现代医学手术疗法有机结合起来的新疗法,具有“简、便、廉、验”的特。为一步总结和发展针刀疗法,作者编写本书,系统介绍了针刀疗法的基本内容、特、器械、操作规范,对针刀疗法治疗显效的60余种常见病、疑难病的诊治方法行了详细讲解,并附有清晰的局部解剖图和针刀施术图,便于读者参考实践。本书可供临床针灸师、医学院校学生参考使用。
49元5本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
郑洪新
¥14.99
本书阐释和介绍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内容主要包括中医学的哲学基础、藏象、精气血津液神、经络、病因、病机、防治原则等。本教材的编写内容在上版的基础上作了适度调整:除更新了现代研究展外.删除或降格了部分临床意义不大的内容,增添了对中医临床有指导意义或与后续课程相轨的内容,如在五行学说中删除了以五行推断病情轻重的相关内容,降格五行胜复为阅读材料,增添了中土五行及其临床应用;在气的运动部分增添了脏腑之气升降运动的理论渊源和临床应用;在藏象中增添了五脏各精气阴阳的生理作用,作为阅读材料.以与后续课程中医诊断学轨;在体质中增添了九种体质的判定标准为阅读材料,以利于临床应用等。
49元5本 从零开始学中医——中医入门十讲
从零开始学中医——中医入门十讲
刘俊
¥20.42
本书立足于临床实用,共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中药、方剂、内科学、外科学、皮肤科学、妇科学、儿科学及针灸学十讲。中医基础理论章节,包括中医理论中的阴阳五行、脏象、气血津液、病因病机等。中医诊断中系统介绍了中医四诊诊法、辨证论治要。中药、方剂篇中重介绍了药物的性味、归经和功用,以及各种治疗大法的代表方剂。在内科、外科、皮肤科、妇科、儿科、针灸临床学科中,重介绍常见疾病的基本概念、病因病机和主要辨证论治方法,且列出了具体药物组成和剂量,并介绍了针灸、外治及其他简单易行的办法,方便读者参考学习。本书文理浅易,内容丰富,为中医初学者登堂室之阶梯,亦可作为中医院校学员和中医临床工作者的参考资料。
49元5本 黄帝内针用针指南
黄帝内针用针指南
同有三和
¥54.50
黄帝内针 (简称内针)是源自《内经》的针法,其传承绵密久远,至真海杨师,始公之于众。内针之法不离阴阳,其理则直系于中,故而其方针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每每皆逢其原。其刺有若《灵枢?九针十二原》之易用难忘,其效则每能如拨刺、如雪污、如决闭、如解结。时下,多以疗效评品医学,黄帝内针之问世,当能为中医展现其鲜活的生命。 本书是为了配合《黄帝内针——和平的使者》的学习和使用所整理编著的,将《黄帝内针》一书中所涉及的三焦同气、经络同气、主要穴位等主要内容做了提纲挈领的简要介绍,还加上了如何针(指按)、具体案例等在临床实际操作中的知识技能简要说明,以真人图示的形式表现出来,以求便于黄帝内针学人尤其是经络基础薄弱的中医“小白”能按图索骥,随查随用。
49元5本 金匮要略白话解
金匮要略白话解
郭霭春;王玉兴
¥47.50
《郭霭春全集》收录郭霭春教授著作共计800万字左右。《金匮要略白话解》为《郭霭春全集》之一,主要内容是对《金匮要略》行校勘和注释同时,予以语译,以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形式解读。《全集》全面反映了他在中医药学领域的学术成就。郭霭春先生治儒通医,文理医理融会贯通,精通史学、国学,于目录、版本、校勘、训诂、音韵等专门之学,造诣精深,并善诗词。他深研中医基础理论,精医史、善临证,尤以文献研究和中医内科见长,有“津沽杏林三杰”之誉。治学精勤,著作颇丰,其代表作有《黄帝内经素问校注》《灵枢经校释》《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灵枢经校注语译》《中国医史年表》《中国分省医籍考》等。
49元5本 《伤寒论》注释
《伤寒论》注释
(汉)张仲景
¥34.50
一、策划思路 “读经典,跟名师,做临床”,是学界公认的中医成才之路。名师难觅,临床难做,但书人人可读。经典永远是中医临床的理论指导,初学中医者读,具有临床经验者读,国医名师、国医大师依然在读,不同层次的阅读者对经典领悟的程度不同。对经典,尤其是对无解释的经典原文的阅读,可使读者想象的空间更大,理解更加深刻,这就是阅读经典原文的意义。 中医经典注释丛书,旨在向读者提供较好版本,注释其中难以理解的字词,使读者在阅读时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二、体例 每书原文照录较好底本,可适当校勘;注释其中难以理解的字词,消除阅读和理解障碍;根据书稿情况,按篇写出提要或篇解。 体例厘定为篇解、原文、注释。 底本应为业界公认较好版本,并在前言中说明。 三、装帧 成品尺寸145mm×210mm,平装胶钉,正文70克胶版纸,封面200克铜版纸。
49元5本 胡希恕越辨越明释伤寒
胡希恕越辨越明释伤寒
胡希恕 传授
¥54.50
《胡希恕医学全集》,是胡希恕及其弟子整理胡希恕先生代表性作品的精品系列著作。胡希恕作为中国现代杰出的伤寒思想家、中医临床家、师承教育家。其经方学说尤其注重“谨守病机”,创了以“八纲气血”为核心的“六经—八纲—方证”辨证体系。作为“谨守病机派”代表的胡希恕先生”,与 “脏腑经络派”代表的刘渡舟先生、“方证药证派”代表的叶橘泉先生,被誉为中国现代伤寒学术史上的三座高峰。
2 3 4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