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参与国家援外研究 : 1950—1993
闫红果
¥33.25
本书以“上海参与国家援外研究(1950-1993) ”为选题,从马克思“共同体”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国家结构学说的视角出发,分析地方省市作为“次国家行为体”参与国家对外援助的行动逻辑。运用档案馆藏档案、地方志、专门志等一手文献, 较为细致地梳理了上海参与国家援外的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和基本方式,并对上海参与国家援外行客观评析。最后指出,做好新时代的援外工作需坚持以下思路:不断丰富援外理念,充分重视对外援助中的“人文” 要素;优化援外主体结构,引导更多的民间力量参与对外援助;积极拓宽援外渠道,适度加强对外多边援助的力度;建立健全援外机制,牢牢掌握援外工作的主导权;创新援外宣传方式,及时回应西方个别国家妄议。

全媒体时代高校党建质量提升研究
曹猛
¥23.20
当下,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迅猛发展,以移动互联、智能传播、网络视频、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层出不穷,并与传统媒体交叉融合发展,共同构成了当前的媒介形态,其涉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是前所未有的。在全媒体时代,高校成为互联网应用和全媒体传播向纵深发展的重要领域,高校师生则是全媒体技术运用和推动的主流群体。全媒体不仅是一种工具和手段,也是一种认识观念和技术方式,更是影响人、改变人和发展人的时代背景,全媒体对高校党建工作的理念、方式、内容、机制等产生深远影响,给新时代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区域经济调控法治化研究
邓晔
¥29.75
本书研究特是"一二三”的研究模式,即一根主线、两个问题、三条途径,所谓一根主线,就是把区城经济调控法治化作为贯穿全文的中心命题。通过对国内外区域经济调控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研究理论的梳理,提出区域经济调控法治化的是区域经济良性,健康、稳发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区城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围绕这一主线对有关区域经济和区域经济学一些基本理论展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两个问题,即我国区域经济调控法治化问题中具体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通过对宏观层面调控的调控主体、受控主体、法治化的原则、立法模式等理论上的探讨,再深到区域经济调控法治化微观层面的区域产业结构、投资发、合作与扶助等制度中软硬法调整问题的研究,从而使区域经济调控法治化问题不再完全是空洞的理论,而具有实践的内容。在区域经济法治化的路径上,运用经济法学、行政管理学及行政法学等理论研究成果,以硬法、软法及软硬兼施为分析工具,提出区域经济调控真正实现法治化的途径:既要重视区域经济调控中的软法,又要重视区域经济调控中的硬法,尤其是两种调控方式有机地结合,才能实现区域经济调控法治化。


社会秩序史与未来:把脉历史脉搏窥见未来社会秩序
刘义军
¥23.80
无规矩不成方圆,无秩序不成社会。回顾历史的发展,更体现出中国传统哲学“道法自然"的顺延。社会秩序始于何年?又向哪个方向发展,已成了当下与未来的焦。人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曾是一个命题,对与社会秩序而言,同样如此。 从原始社会的初萌、母系氏族社会的初醒、奴隶社会的初明,到封建社会的有序,已然走过了几千几万年。而从工业革命伊始,社会秩序的化却走向了两个方向。社会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并行,秩序有异,未来无异!那就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平权经济、平权社会,终是平权秩序。平权社会不仅是全球各国之间权利的平权,更是各国国内民众之间的平权,这个平权不仅是人权的平权,更是社会地位与秩序的平权。平权秩序是国际、全球社会各阶层的未来,未来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