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国通史·第二卷封建时代——从诺曼征服到玫瑰战争
¥43.60
《英国通史》内容包括自远古至2016年英国公投的历史,是对近二百年来中国英国史研究的总结,也是迄今为止部多卷本的英国通史,代表了中国学者英国史研究的话语方式和话语体系。写作方式上,充分吸收中外英国史研究的既有成果,细致描述英国历史的轨迹,在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之外,本书突出社会生活的叙述,还原历史上英国人的生活状态,是一部有血有肉、生动活泼的英国通史。丛书共六卷:卷《文明初起:远古至11世纪》;第二卷《封建时代:从诺曼征服到玫瑰战争》;第三卷《铸造国家:16—17世纪英国》;第四卷《转型时期:18世纪英国》;第五卷《光辉岁月:19世纪英国》;第六卷《日落斜阳:20世纪英国》。 本书为第二卷,封建时代:从诺曼征服到玫瑰战争

影响世界历史的100件大事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件大事(彩图精装)
¥3.99
历史是由无数大大小小的事件连缀而成的,重大历史事件则能勾勒出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与大体轮廓,阅读历史大事便能从宏观上把握历史。文娟主编的《影响世界历史的100件大事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件大事》从世界历史、中国历史上各遴选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100件大事,阅读这些大事,并能从中揣摩与品味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达到窥斑知豹的学习效果。 了解和研读历史事是学习和掌握历史知识的有效疗法。《影响世界历史的100件大事影响中国历史的 100件大事》内容丰富,资料全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科技、生活等诸多领域。同时每件历史大事均标注“时间”、“地点”、“人物”和 “关键词”等相关词条,对历史大事进行简要的提示,方便读者查阅,是一本实用的历史工具书。 数百幅精美图片,立体、具象地展示世界历史的进程,其中有留下历史人物音容笑貌的画像与旧照,有描绘重大历史事件的著名画作,有见证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文物……这些涵盖面广、表现形式丰富的图片和文字交相呼应,共同打造了一座彩色的世界历史博物馆。通过这个有形有色的博物馆,让读者身临其境般地感受真实的历史,更直观地感受历史的兴衰演变。

文明的故事5:文艺复兴
¥34.99
◎ 《文明的故事》丛书简介 《文明的故事》(The Story of Civilization),美国作家、哲学家、历史学家威尔•杜兰特与其夫人阿里尔的代表作,费时近半世纪写就,是为我们普通读者撰写的大型历史著作。其中第10卷《卢梭与大革命》获得1968年普利策奖(非虚构类),杜兰特夫妇因此书荣获1977年美国总统自由勋章。 这是一部流畅优美的“故事”总集,叙述生动,在世界范围广受欢迎。历史折叠了时间和空间。全书共计11卷,超过1000万字,近千幅精美插图,俯瞰110个世纪里人类心智的成就,堪称一部人类文明的“传记”,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宗教、哲学、教育、艺术、音乐等领域。万物生长,文明是庞大的社会历程,它把错综复杂的人类文明梳理成东方文明、希腊文明、罗马和基督教文明及文艺复兴、文明变迁等几大条。它将浩瀚的历史细节整合为我们可以理解的知识,克服历史叙述中日益严重的碎片化和专业化,致力于提炼出一种整体的历史洞察,期待给予当代人以鲜活的启发,像古希腊神庙箴言一样“认识你自己”。 西方世界期待杜兰特著作的全貌,一等就是30年,每出一卷都好评如潮。中文版《文明的故事》今已全套引,全书共11卷15册,包括《东方的遗产》《希腊的生活》《恺撒与基督》《信仰的时代(上下册)》《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理性始的时代》《路易十四时代》《伏尔泰时代》《卢梭与大革命(上下册)》《拿破仑时代(上下册)》,*后一卷《拿破仑时代》的结尾,特别收了提炼全书11卷精华、影响我们邦本家国至今的中纪委推荐读本《历史的教训》。 “理想国经典馆”系列作品《文明的故事》,旧译《世界文明史》,今按英文原版恢复本来的译名。读者在轻松阅读文明的故事时,可潜移默化地感知人类文明的美妙与伟大。文明是我们共同的遗产,历史的教训也藏在无尽的时间之中。 《文艺复兴》,是“理想国经典馆”系列作品《文明的故事》第5卷。 从彼特拉克到马基雅维利,从达芬•奇到米朗基罗,意大利人厌倦了原罪,认定生命的健康和可爱,礼赞欢乐,不再理会死亡。意大利精神的阳光穿透北方的浓雾,无论男女都从中世纪的恐惧牢笼中解放出来,他们仰慕各种形式的美,使空气中充满复活的喜悦。这一场伟大的复兴绵延了几个世纪。直到16 世纪,文艺复兴已在意大利枯萎,法国、德国、荷兰、英国和西班牙才出复兴的花朵。文艺复兴不是时间上的一个段落,而是一种生活和思想的方式,经过商业、战争的影响从意大利传遍全欧。 【本卷封面图案】达•芬奇所绘的维特鲁威人,力图呈现完美比例的人体。


内战记
¥19.99
《内战记》记述了从公元前49年到公元前48年恺撒与宿敌庞培的决定性战争。庞培占尽先机,不可一世,步步紧逼。恺撒却坚持和谈为先,争取舆论和民心。本书平淡朴实的文字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看似啰唆的语句背后蕴含无限深意。 庞培青年时代起就已叱咤沙场,光耀政坛,恺撒则在隐忍中稳扎稳。内战在即,恺撒做事不守礼法,出兵不按常理,闪电般的攻乱了庞培所有的计划。双雄争霸的决胜时刻,是两大军事天才战略思维的激烈碰撞,留给后人的是成败得失的无尽感慨。


被掩盖的原罪:奴隶制与美国资本主义的崛起(好望角书系)
¥47.20
长久以来,美国人倾向于将奴隶制视为一种前现代制度,属于这个国家的原罪。但是,年代的隔阂,割裂了奴隶制与美国后来成功的联系,这种看法对于数百万惨遭束缚的奴隶而言无疑是一种伤害。 历史学家爱德华?巴普蒂斯特告诉读者这样一个事实:在美国独立后的80年里,奴隶制的扩张推动了美国的发展和现代化。短短几十年,南方从沿海狭长地带的破旧烟草种植园,成长为横贯大陆的一个棉花帝国,为美国发展成为一个现代的资本主义工业经济体,下了重要基础。巴普蒂斯特认为,内战以前,美国经济上*大的创新是想尽办法通过奴隶制赚更多的钱。奴隶主通过强制迁移和严酷刑罚,强迫被奴役的非洲裔美国人不断提高生产效率,而从他们身上压榨出巨额利润,这才使得美国能够牢牢掌握工业革命的关键原料——棉花的世界市场,zui终成为一个拥有全球影响力的富裕国家。 巴普蒂斯特结合奴隶的口述、种植园的相关记录,以及报纸、政客、企业家、逃亡奴隶的有关陈述,对美国历史作了全新而又大胆的解读。他让读者认识到美国霸权深处的暴力,以及终结了奴隶制的生存欲望和反抗,而正是后者,创造了支撑美国zui深层次自由梦想的文化。


近代中日思想文化交涉史研究(百年南开日本研究文库)
¥62.00
近代中日思想文化交流史中,学者之间的相互往来、著作的相互翻译、思想的相互启发等,在彼此交流中实现了适应各自社会需要或自身发展的创新,从而达成了双赢。本书即是对这种互惠与双赢的历史事实的探讨,这不仅有利于纠正以往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领域偏面强调日本对中国的影响的单向思维定势,而且对一步分析近代日本知识建构中的中国因素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日本近现代农业政策研究(百年南开日本研究文库)
¥36.00
本书聚焦于日本农业问题两个主题,一是资本主义与农业的问题,另一是政府与农民的问题。研究认为,前者受其国家体制的制约,而后者则与执政者的裁量相关。近代以来日本农业不仅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原始积累、廉价粮食,乃至廉价劳动力;同时由于自身条件的制约,被视为资本主义发展的羁绊。日本近现代农业政策始终以扩大农业规模、提高农业生产率、减少工农业间差距为目标,但是其政策理念与目标之间却始终存在一定的“非整合性”,这种非整合性造成日本政府的农业政策目标与结果之间出现断层。21世纪后,日本农业政策始了新一轮的改革,其结果如何仍需要长期的持续性关注。


英帝国史·第六卷 英帝国的危机
¥36.00
本书是中国学者撰写英帝国史的扛鼎之作。 二战后,“帝国”与“后殖民”研究已成为国际学术界的热门之一,成果赫然。但西方的研究都站在西方的立场上、弘扬西方的价值观念。这在英帝国研究中也是如此,以致今天的英帝国研究领域中,西方话语充斥其间,形成西方的一统天下。本书对英帝国的历史作细致的剖析,通过深研究,提出中国学者自己的诠释体系。 全书根据英帝国史的客观演,分八个阶段行讨论。 *阶段是英帝国的萌生期,这一时期,英国民族国家始形成,为海外扩张提供了制度保障。英帝国的萌生是民族国家的派生物,都铎王朝是英帝国的孕育人。本卷主要解释民族国家与英帝国萌生的关系,以及英国走上帝国扩张之路的背景与条件。 17世纪,英帝国从初生到形成。17世纪英国经历了政治大动荡,各种政体走马灯似地替换。但所有政府在帝国问题上却立场一致,都尽力扩张殖民地。这种现象背后是这样一个事实,即英国从民族国家形成起,就成为重商主义性质的国家。重商主义要求殖民地,早期英帝国是重商主义帝国。 18世纪是英帝国的第三阶段,是重商主义帝国战争的阶段,战争的规模逐渐从欧洲扩展到世界,始出现“世界的”大战。所有这些战争都是重商主义性质,英国与其他重商主义国家(西、葡、荷、法等)争夺海洋控制权,为重商主义而鏖战。本卷主要研究帝国战争的本质,重商主义是战争的根源。 就在英国败所有对手、几乎赢得海洋霸权的时刻,美国革命却瓦解了英帝国。这是殖民帝国内在危机的*次大暴露: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必定要对抗,结局一定是帝国解体。不过在那个时代,人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相反,英国政府从美国革命中吸取教训,调整了殖民政策,以致短短三十年之间,又形成一个崭新的帝国,即“第二帝国”。这是英帝国的第四阶段:新旧交替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上,重商主义帝国渐次退出,新理念和新地域构成了新帝国。本卷主要研究了导致帝国生命更新的机制。 新帝国的基础是工业革命,其巨大的生产力和廉价的工业品成为新帝国的力量源泉。英国在实现自由贸易的过程中夺取了世界霸权,它着“自由贸易”的旗帜,将触角伸向全世界。就在这个时候,“自由帝国主义”理论出现了,它提倡“无形帝国”,认为英国不需要殖民地,只需要“自由贸易”。一个老牌的殖民国家,却“不要殖民地”了,这是为什么?这是英帝国的第五个阶段。 19世纪下半叶,就在帝国的旗帜高高飘扬、大英帝国如日中天时,英国却始走下坡路了。其他国家追赶工业化,破了英国的工业霸权,也破了它的殖民霸权。英国再一次调整殖民政策,投到争夺殖民地的斗争中去,“无形帝国”又变成“有形帝国”,英帝国也完成了“日不落”的使命。可是,帝国的内在逻辑仍然在起作用:就在英帝国看似*辉煌时,新的解体又始了。对英帝国的第六阶段,本卷重分析了帝国内在逻辑的必然性。 为拯救帝国,英国政治家再一次使尽解数,试图用“帝国联邦”来代替帝国,建立世界性的“联邦共同体”,在大世界中建立一个“英国的”小世界。英帝国在第七个阶段上试图完成这个转型,但转型没有成功。本卷解释了这一转型失败的原因和实质,涉及英国的观念、价值、制度结构等等。 二战结束后,英帝国骤然瓦解,其速度令人诧异。尽管有政治家构想出“第三帝国”的方案,试图在苏伊士以西维持帝国;但人们普遍以为:英国人深知时务,主动撤离,完成了“非殖民化”。果真如此吗?并不是。本卷研究发现,英国人在不同地区的撤离方式是不同的,有和平退出,有战争对抗。原因是,和平与战争都服从相同的帝国目标:构建一个实质性的“英联邦”,以维护英国的大国地位,这就是所谓“非殖民化”的本质。不过英国的梦想还是破灭了,英国的大国地位也随之破灭:英帝国寿终就寝。


英帝国史·第四卷 英帝国的转型
¥36.00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内学界部多卷本的英帝国史之第四卷。本卷研究1783—1815年英帝国的历史,认为这是英帝国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从旧体制到新帝国、从旧殖民体制到新殖民体 制的过渡时期。经过转型,英帝国在失去美洲殖民地之后建立了地域更为广阔、机制更为灵活的帝国,提供了一种对大英帝国历史的全新视角。


英帝国史·第七卷 英帝国的衰落
¥36.00
本书是中国学者撰写英帝国史的扛鼎之作。 二战后,“帝国”与“后殖民”研究已成为国际学术界的热门之一,成果赫然。但西方的研究都站在西方的立场上、弘扬西方的价值观念。这在英帝国研究中也是如此,以致今天的英帝国研究领域中,西方话语充斥其间,形成西方的一统天下。本书对英帝国的历史作细致的剖析,通过深研究,提出中国学者自己的诠释体系。 全书根据英帝国史的客观演,分八个阶段行讨论。 *阶段是英帝国的萌生期,这一时期,英国民族国家始形成,为海外扩张提供了制度保障。英帝国的萌生是民族国家的派生物,都铎王朝是英帝国的孕育人。本卷主要解释民族国家与英帝国萌生的关系,以及英国走上帝国扩张之路的背景与条件。 17世纪,英帝国从初生到形成。17世纪英国经历了政治大动荡,各种政体走马灯似地替换。但所有政府在帝国问题上却立场一致,都尽力扩张殖民地。这种现象背后是这样一个事实,即英国从民族国家形成起,就成为重商主义性质的国家。重商主义要求殖民地,早期英帝国是重商主义帝国。 18世纪是英帝国的第三阶段,是重商主义帝国战争的阶段,战争的规模逐渐从欧洲扩展到世界,始出现“世界的”大战。所有这些战争都是重商主义性质,英国与其他重商主义国家(西、葡、荷、法等)争夺海洋控制权,为重商主义而鏖战。本卷主要研究帝国战争的本质,重商主义是战争的根源。 就在英国败所有对手、几乎赢得海洋霸权的时刻,美国革命却瓦解了英帝国。这是殖民帝国内在危机的*次大暴露: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必定要对抗,结局一定是帝国解体。不过在那个时代,人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相反,英国政府从美国革命中吸取教训,调整了殖民政策,以致短短三十年之间,又形成一个崭新的帝国,即“第二帝国”。这是英帝国的第四阶段:新旧交替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上,重商主义帝国渐次退出,新理念和新地域构成了新帝国。本卷主要研究了导致帝国生命更新的机制。 新帝国的基础是工业革命,其巨大的生产力和廉价的工业品成为新帝国的力量源泉。英国在实现自由贸易的过程中夺取了世界霸权,它着“自由贸易”的旗帜,将触角伸向全世界。就在这个时候,“自由帝国主义”理论出现了,它提倡“无形帝国”,认为英国不需要殖民地,只需要“自由贸易”。一个老牌的殖民国家,却“不要殖民地”了,这是为什么?这是英帝国的第五个阶段。 19世纪下半叶,就在帝国的旗帜高高飘扬、大英帝国如日中天时,英国却始走下坡路了。其他国家追赶工业化,破了英国的工业霸权,也破了它的殖民霸权。英国再一次调整殖民政策,投到争夺殖民地的斗争中去,“无形帝国”又变成“有形帝国”,英帝国也完成了“日不落”的使命。可是,帝国的内在逻辑仍然在起作用:就在英帝国看似*辉煌时,新的解体又始了。对英帝国的第六阶段,本卷重分析了帝国内在逻辑的必然性。 为拯救帝国,英国政治家再一次使尽解数,试图用“帝国联邦”来代替帝国,建立世界性的“联邦共同体”,在大世界中建立一个“英国的”小世界。英帝国在第七个阶段上试图完成这个转型,但转型没有成功。本卷解释了这一转型失败的原因和实质,涉及英国的观念、价值、制度结构等等。 二战结束后,英帝国骤然瓦解,其速度令人诧异。尽管有政治家构想出“第三帝国”的方案,试图在苏伊士以西维持帝国;但人们普遍以为:英国人深知时务,主动撤离,完成了“非殖民化”。果真如此吗?并不是。本卷研究发现,英国人在不同地区的撤离方式是不同的,有和平退出,有战争对抗。原因是,和平与战争都服从相同的帝国目标:构建一个实质性的“英联邦”,以维护英国的大国地位,这就是所谓“非殖民化”的本质。不过英国的梦想还是破灭了,英国的大国地位也随之破灭:英帝国寿终就寝。


历史:详注修订本
¥85.00
希罗多德所著《历史》是西方古代*部历史学巨著,主要内容是对当时全世界各民族历史文化的“调查研究”,被后世学者分为九卷。作者以希腊人和异族人的相互关系为主线,叙述了吕底亚、米底、巴比伦、埃及、波斯、印度、斯基泰亚、利比亚以及希腊爱琴海地区的地理环境、民族分布、经济生活、政治制度、历史往事、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名胜古迹等,着集中记述古代“世界大战”——波希战争的经过,从战端初启,经过马拉松战役、萨拉米斯海战,直至普拉提亚之战和米卡列之战结束。 希罗多德是一位故事大师,善于驾驭各种资料;著作内容广博、丰赡,文笔简练、优美,富有韵致,生动地展示了古代众多国家、地区和民族的相互关系和生活图景,保存了大量的历史学、地理学、人类学、民族学、神话学、宗教学以及地质学、生物学等方面的珍贵资料,俨如一部关于古代世界的“通志”和“百科全书”。


折戟沉沙:美国“猪湾行动”始末
¥29.00
本书是对美国海外隐蔽行动很失败案例——猪湾行动始末的历史梳理,本书在运用很新史料的基础上,对以中情局为代表的美国政府对古巴卡斯特罗政权的一系列秘密颠覆事件进行历史缘起、事件过程和意义影响层面的分析解读,以揭露冷战时期美国在意识形态下的种种对外政策及手段,具有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大变革时代(美利坚成长三部曲之三:转型)
¥17.99
弗雷德里克•艾伦是社会历史写作的先驱之一。通过对新闻,时尚,习俗的生动描述,绘制和解释了半个世纪来改变美国生活节奏和形式的某些变化。 《大变革时代》是作者*雄心勃勃的书,它定义了美国历史上的变革时刻。作者赞美一个为美国人民带来福祉的新的经济体系,并对二十世纪下半叶所发生的事情提供了一种隐含的,有启发性的视角。 本书分三个主要部分,*部分描绘了“旧秩序”下富豪对国家政治的干预,联邦政府在很大程度上服从于商业利益,而富人和穷人之间的差距随之加大;第二部分的“变革的动力”描述了20世纪以来逐渐改变国家传统的各种力量:大规模生产,大萧条和大政府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美国作为世界大国的崛起。在此背景下,作者展示了经济体制如何在不被破坏的情况下行改革;结论部分,“新美国”是对战后美国文化的一种有希望的评估,艾伦分析了许多普遍的具有关键性的问题。

理想国译丛038 第三帝国三部曲:第三帝国的到来(上册)
¥54.37
德国在一战前曾是欧洲蕞富裕、蕞强大的经济体,反犹主义在政治中明显处于边缘地位。然而,起初只是一群*分子和恶棍的纳粹党人,在数年之中就把德国变成了一党独裁的国家,把一个极有教养的民族引向了道德、物质和文化的废墟与绝境。 本书透过德国的历史、社会与文化,探究纳粹党徒的心理,还原纳粹攫取权力的过程,揭示反对者为何未能阻止他们,生动再现了导致第三帝国到来的混乱失序、经济灾难、暴力行径,以及社会的两极分化。

理想国译丛038 第三帝国三部曲:第三帝国的到来(下册)
¥54.37
德国在一战前曾是欧洲蕞富裕、蕞强大的经济体,反犹主义在政治中明显处于边缘地位。然而,起初只是一群*分子和恶棍的纳粹党人,在数年之中就把德国变成了一党独裁的国家,把一个极有教养的民族引向了道德、物质和文化的废墟与绝境。 本书透过德国的历史、社会与文化,探究纳粹党徒的心理,还原纳粹攫取权力的过程,揭示反对者为何未能阻止他们,生动再现了导致第三帝国到来的混乱失序、经济灾难、暴力行径,以及社会的两极分化。


图解二战全史
¥8.98
二战是人类史上一场*的大决战,是人类命运的大较量。回顾战争,重温那段血与火的历史,不仅可以丰富历史知识,还能够以史为鉴,吸取教训,继而深入探讨战争与和平这一人类历史的永恒主题。 关于二战,仅介绍战争的进程必然显得片面,本书汇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按不同类型分为“二战战史”和“二战风云”上下两篇,既讲述了二战的进程,又不乏历史谜团、战争趣闻、内幕真相等历史细节,采用新颖的视角、生动的文字及精美的图片加以解读,让原本厚重的历史多了几份情趣。 白虹编的《图解二战全史(全彩图解典藏版)》力争完整重现二战的全过程,详细解读前因后果,客观点评历史。拨开迷雾,还原历史真相,破解重重谜团。不仅从宏观上讲述战争,还从细微之处着眼,努力搜寻历史的蛛丝马迹,为读者呈现不一样的全史。


世界通史
¥10.90
历史是国家和人类的传记,而读史可以使人通往诸多学科的门径,它不但是过往的印记,更是当代的借鉴、后世的教训。?本书以时间为序,选取了世界历目前的重大事件、风云人物、辉煌成就、灿烂文化等内容,力求在真实性、趣味性和启迪性等方面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并通过科学的体例与创新的版式,多方面、新视角、多层面地阐释世界历史。?全书分为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世界当代史四大篇章,精彩扼要地勾勒出世界历史演的基本脉络和世界各大文明的发展历程。为读者提供想知道的、需要知道的、应该知道的历史知识,帮助读者从宏观上把握世界历史,而掌握人类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蒙古帝国史——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16.80
本书的目的,有如著者自己在“引言”里面所说的,旨在将主要的几种蒙古史源(中国的、波斯的和蒙古的)互相比较和对证。看了这本书,觉得著者在这一方面所做的寻究工作贡献较大,很有参考的价值。在叙事方面,蒙古史素称难读,他也费了一番斟酌,使阅读起来比较容易,对于日期和地也做了查考。至于本书文笔的简洁,叙事的生动,有如苏联学者雅库博夫斯基评此书所说:“有它在文学上的成就。” 本书后有“《圣武亲征录》记事的先后”因为这是将中文史籍介绍给西方读者,故我没有将它译出。又此书是卡韦涅主编的《世界史》中的一种,主编人在书的前面有一篇序,将此书连系到《世界史》的其他部分,其内容和本书没有什么关系,我也没有将它译出。至于格鲁塞本人,除了一篇简短的“引言”之外,没有自序,并且也没有附一个简明的参考书目,这是件憾事。本书除每页脚注之外,书末另附“注释与参考”,但此类注释仅注明原书的页数,行数,在正文中未加标明,对读者查阅很不方便,现将“注释与参考”按正文分章节,每节分编序码,在正文中以方括号标出序码,以便读者检阅。

往年纪事:古罗斯第一部编年史
¥24.42
风俗习惯,以及斯拉夫人之间及其与非斯拉夫人之间的关系;书中着重记述了古罗斯国是如何产生的,古罗斯建国后在国内外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罗斯人个贷王公为建立统一国家所作出的努力和实行的政策;古罗斯国与邻近国家,特别是拜占庭、波兰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与草原游牧民族的交往和冲突;书中还叙述了古罗斯皈依东正教的经过和基督教在俄国的传播与发展,等等;这是一部研究9世纪至12世纪初古罗斯国家历史、东欧国际关系史和俄国东正教的珍贵资料。

战争史(全两册)(汉译名著本)
¥37.62
本套书包括:《战争史 上》和《战争史 下》。


陈恭禄讲历史(日本通史+印度通史)(套装共2册)
¥34.99
《给大家看的日本通史》是著名历史学家陈恭禄先生的代表作,是一部简明、客观、朴实的日本通史类著作。《给大家看的日本通史》将日本两千多年的变迁历史,浓缩于短短的20万字中,对日本国家、民族、文化的形成,及社会演变等内容,其要言不烦,字字珠玑,是读者了解日本历史不可或缺的经典读本。 《给大家看的印度通史》重点阐述了印度国家、民族、文化的形成、演变及发展历程,同时介绍了印度的社会变迁及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是读者了解印度文明不可或缺的经典读本。此外,书后还附有《印度大事年表》,以供读者参考研究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