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间小暖
¥14.99
本书是汪曾祺先生的短篇小说合集,共收录汪曾祺先生流传已久的短篇小说20篇,由“故乡记忆,亦真亦幻”“寻常市井,不话寻常”“在云南,在西南联大”“异禀奇人”“聊斋新义”五章组成。他的文字,饱含历经坎坷洗礼后涅槃重生的从容与温暖,自有一种抚慰人心的力量。心之向暖,岁月静好,或许这一直是汪老字里行间希望传达给我们的生活态度。书中带有配合原文的精美彩色插图,让你在阅读文字的同时,也可以从视觉上深刻体会汪老先生文字的魅力。


病榻杂记
¥29.49
人生中,回想一些俱往矣之类的事情,总会有儿好处。回想喜庆的事情,能使人增·加生活的情趣,提高向前的勇气;回忆倒霉的事情,能使人引以为鉴,不致再蹈覆辙。 《病榻杂记》主要收录了季羡林晚年生病住院期间对生命的反思和人生的沉淀。书中既有对往事和故人的记叙,又有对社会现象的探讨;既有对名利的思考,又有对生老病死的体悟;既有对大自然的感怀,又有对命运的哲思。全书24万字,是先生俯卧于病榻之上一笔一划用心写成的,其文字朴素优美,情感真诚恳切,极富感染力。 “纵化大浪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无论生活中经历怎样的病痛困苦,人生中饱尝怎样的艰辛沧桑,都不会让我们失去前行的勇气,反而会为我们筑起安身立命的避风港湾,让我们更加平静地看待人生中起落沉浮。


飞鸟集(胡德夫译本)【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回报以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泰戈尔,代表作,民谣之父胡德夫深情新译!】
¥52.00
《飞鸟集》是泰戈尔的一部哲理诗集,也是其广为流传的代表作之一,由“民谣之父”胡德夫先生翻译。包括三百余首清丽的小诗,或捕捉一个自然景观,或者述说一个精深哲理,抒发对自然、人类、宇宙的赞颂。在他的诗里,一只鸟、一朵花、一颗星,仿佛都被赋予了人性,闪耀着了智慧和真理。


傅雷家书新编【这部家书是爱的教育的教科书!】
¥19.20
67年前,一位父亲因思念他远隔重洋的孩子写了上百封家书。字字真情,却又害怕孩子觉得厌烦,字里行间带着些许小心的询问;浓浓关爱,却又紧张孩子贪懒放纵,而处处提关怀。 从衣食住行的繁琐细节,到艺术修养的宏远思想,你会看到一个父亲会因孩子提到的一小事而唠唠叨叨;你会看到一个父亲会因孩子的一小步而直淌眼泪。 在这本书中你会发现中国传统的父爱形象,一个不苟言笑的父亲唯用文字才能说出的爱意。若问他写信的原由是什么,那也只是所有父亲的希望:亲爱的孩子,希望你比我少些烦恼,多些幸福。


离距离(一位当代文人的旅行三步曲:走一步,看一步,吃一步)
¥26.81
张弛的《离距离》一书是作者近些年来陆续撰写和积攒的旅行手记,作为一个旅行的爱好者及一个敏锐的观察者,本书记录了作者多年行走中国各地的见闻和感受,这些手记都真实地记录作者在旅途中的细微观察和真切体验,包括所见所闻、风土趣事和美酒美食等,语言风趣平实,无论写景状物还是叙事抒情,都极具作者个人的鲜明风格特征,谐趣生动而不乏洞见。是一本集具有独特风格的游记小品文集,简单,随性,看似不经意地讲述,却让人收获颇丰。


李攀龙诗选
¥16.20
李伯齐教授选注的《李攀龙诗选》,是明代“后七子”代表人物李攀龙诗歌的重要选注本。共选注李攀龙诗歌250余首,兼顾李攀龙各种风格和各个时期的作品。每首诗都配有详尽准确的注释,对诗中的用典、生僻字词予以注释。这是了解李攀龙诗歌特色和艺术成就的较好选本。 “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典藏”总体介绍 “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是普通读者阅读古典文学的门书和基础书。她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历史超过60年。这套丛书旨在把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作家作品呈献给普通读者,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品鉴古典文学可靠版本。这套丛书以中国历代文学经典名著、诗文名家作品为对象,约请相关领域卓有成就的学者整理注释,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质量可靠且方便阅读的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书和门书。 “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典藏”是在“读本丛书”的基础上行分化重组(四大名剧和小说部分另做新丛书)、遴选再版、增补扩充而成。该丛书分批编辑出版,*辑于2017年12月出版,第二辑于2020年1月出版。第三辑于2021年1月出版。 这套丛书的主要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这是一套古典文学普及读本,丛书以选本为主,撷取代表性作家的代表性作品,把古典文学*精华的部分呈现给读者。 二、时间从先秦至晚清,贯穿中国古代历史,文体涵盖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诗、赋、乐府、词、散文、戏曲等主要文体。 三、整理者皆是学殖深厚的学者,如钱锺书、王伯祥、俞平伯、余冠英、游国恩、唐圭璋、萧涤非、夏承焘等,他们都是当代学术大家、名家,工作严谨细致,认真规范。这些图书也是他们的代表作。 四、众多图书经过几代读者的认可,具有良好的品质口碑。 五、丛书至今历时六十余年,图书经过多次再版修订和编辑加工,质量日臻完善。 六、本次出版,所有图书皆重排、重编、重校,版式、封面设计典雅大方。


彩图详解宋词三百首:全2册
¥78.00
本书在参考前人成果、顾及宋词发展脉络以及现代人的审美需求等要素的基础上选编而成。书中所选词作既有出自大家之手、流传千古的名篇,亦有不见录于一般选本的遗珠,是目前宋词选本中较为全面的作品之一。本书是清代词人朱孝臧选择的宋词集子。


日本近世小说观念研究:兼论其中国文学思想渊源(精) 中华书局出品
¥43.20
本书从七个方面提炼出日本近世小说观念的基本特征,结合历史学、社会学、文化学、民俗学等视角,分析其理论内涵及得以形成的社会、历史及文化渊源,同时深入考察中国文学思想对日本近世小说的基础性浸润,探讨日本小说观念在摄取过程中的取舍、侧重乃至偏离,进而揭示出两国文学理念的同与异。


《故事新编》中的越文化精神
¥19.90
《故事新编》自诞生起,就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该书从以往人们所忽视的《故事新编》与越文化精神的联系手,选取了其中的务实、创新、复仇、耿直等五个方面,分五个章节行论述,叙述了古越历史上该精神的表现,鲁迅自身在言行、作品中透露出的这种基因,以及*终鲁迅在《故事新编》这部作品中人物身上对这种精神的演绎,以期勾勒出鲁迅根植于故乡的精神内核。


中国千年文萃 词坊
¥6.99
读宋词,爱的是华丽的句子,却仍以为是伤感……为赋新词强说愁;品宋词,记住的是离愁别绪,却仍强颜欢笑……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壮年听雨客舟上,江阔去低,断雁叫西风;如今听雨僧庐里,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中国千年文萃-诗苑
¥6.99
唐诗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一千多年之后的今天,仍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让一颗又一颗心灵陶醉于艺术的圣殿之中。唐诗对人生的影响是意义深远的,可以说,唐诗已经成为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个人从牙牙学语就会诵读“床前明月光”,就会诵读“离离原上草”……说到唐诗,我们都一定会想起神采飘逸的李白,悲天悯人的杜甫,忧国忧民的白居易;想起“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脍炙人口的诗句。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从唐诗这座文化艺术的宝库中获得了无穷的智慧和丰富的审美享受。当我们走进唐诗营造的意境之中,当我们钻进优美词句的字里行间,细细去欣赏,慢慢去品味时,我们不禁要惊叹唐诗的博大精深,赞叹它永恒的艺术魅力。 当然,诗歌在唐代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是密不可分的。唐朝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交流,使唐代文化贯通古今,融会中外,呈现出独特的风貌。而唐诗正是这一文化高峰时期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底蕴深厚,气势磅礴,开创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当李白、杜甫等一代天才的诗人涌现之后,用他们题材广博、风格多样的不朽创作,把诗歌这种在当时盛行的文学体裁推到了极高的境界。


空夜集
¥9.99
“诗不是诗人的陈述”,创作等同本能。 【编辑推荐】 ☆当代诗人仙头陀,现代意识流诗歌合集。 ☆精选短诗九十四首,风格迥异,不从流俗,简而深隐。 【内容简介】 如同晨曦升华在无垠黑暗之央,诗人的魂胆驻扎在大地与血肉,实体或虚壳之渊。万丈诗史已无力超越,而探索、创新与独立,是一切艺术应该遵循的基本法则。 海子说过,必须克服对于表象和修辞的热爱。“诗歌不是视觉。甚至不是语言。” 意识流诗歌的本质应当突破时空和概念,巧妙地摒弃语言逻辑和固有的文学形式规范,常常拒绝措辞和情感上的一切庸俗或暧昧,同时避免抽象主义文学的非理性和非经验,使心灵内外的统一恰到好处,至于中道。 希望她带给你全新的生命体验,愿她鲜活的心朵,浸吮我们沉静而火热的灵脉,绽裂如春华。 【作者简介】 仙头陀(1982-),生于上海。热衷于创作,诗歌作品多次荣获全国奖项并入册。近年独辟蹊径,开创国内现代诗意识流流派,风格迥异,不从流俗,简而深隐。逢天开之年,特选短诗九十四首,仅以番号标题,任君遐思。


时代的低语:当代文学对话录
¥29.99
作者在书中以访谈的形式汇聚了当代国内外*有代表性的文学大家、学者、思想家,例如作品在国内外屡获大奖的文学大家贾平凹,著名翻译家郑克鲁,被誉为“70后作家的光荣”的徐则臣,被北岛誉为“*秀的汉语小说家之一”的阿乙…… 他们以小说家、文学评论家、诗人、思想家的身份解读他们自己的作品,又从其作品切这个时代与社会,谈理想谈人生,谈艺术,谈文学创作。作者以其深刻的阅读体验和独特的思维方式向他们提出了问题,访谈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不拘一格,坦诚且随意、充满激情,让读者得以一窥这些作家丰富的内心世界,引发更多的现实思考。

正午(01-07)
¥210.00
《正午故事01:我穿墙过去》 是正午系列的本。开篇栏目是“写给正午的话”,每期我们都会邀请一位名家,谈谈他所在的领域。“特写”是正午的主打故事,我们尽力去寻找那些被忽视的人、被遗落的事。在“随笔”栏目,我们希望添加更多的文学性,以一种更自由的叙述方式去写作。“个人史”其实是口述史,是去挖掘那些被埋没却值得纪念的回忆。除了叙事之外,我们偶尔也会推出“访谈”系列,偏重思想和观念。“视觉”是正午比较特别的一个栏目,我们试图在影像和文字之间、影像与美术之间,建立一种张力。 《正午02:此地不宜久留》 开篇栏目“写给正午的话”,本期邀请了张北海,书写他回山西老家的经历,平实动人。“特写”栏目,是正午的主打故事,我们尽力去寻找那些被忽视的人、被遗落的事。本期突出的是《时间的工匠》和《失败者之歌》。 《正午03:到海底去》 在“随笔”栏目,我们希望添加更多的文学性,以一种更自由的叙述方式去写作。本期邀请了覃里雯,为“正午”撰写了《柏林的野猪》。作家张亦霆为我们描述了他的朋友徐浩峰。 “个人史”其实是口述史,挖掘那些被埋没却值得纪念的回忆。“视觉”是正午比较特别的一个栏目,我们试图在影像和文字之间、影像与美术之间,建立一种张力。本期的摄影师是王轶庶。第三期正午还开设了一个新栏目,叫“个人意见”。我们采访了那些在专业领域有所成就的人,试图探讨影响过他们的人和事。本期我们走访了画家刘小东和音乐人周云蓬。 《正午04:我的黎明骊》 “特写”栏目,本期推荐叶三写的李志小传。《盲女毒枭》说的是一个发生在南京的真实案件。此外,还有一则非常清新好看的鸟类故事,北京的雨燕。 在“随笔”栏目,推荐淡豹的《在棚户区》。我们到底有没有对自己居住的这块空间的命运做出决定的资格?正午的老朋友袁凌带来一篇《乡村命案》,跟着他镜头式的语言去探索一起似乎很平常的杀人案。此外,正午的记者罗洁琪写了她的逃霾故事。 本期正午的“访谈”非常精彩。我们请小转铃和金宇澄围绕《繁花》一书,谈文学,谈上海,以及上海的男女关系。 《正午05:有人送我西兰花》 “特写”栏目,本期推荐罗洁琪写的《傻妹》,由一起强奸案写出了广州一个城中村的生态。《176个被告人》则写出了日常生活中的荒谬。一个平常的小区,一栋平常的大楼,一个平凡的人被砖头砸死。警察调查无果,基于《侵权责任法》第八十七条,大楼的住户都成了被告人。 在“随笔”栏目,推荐张莹莹的《植物笼罩上海》,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描写一个城市。本期收录了范雨素的《农民大哥》,以及风格各不相同的几篇随笔。 本期正午的“访谈”,梅峰谈论了由小说到电影的改编,所谓“民国感”如何制造,“学院派”的光芒与衰落,以及他的个人阅读史。 “个人史”其实是口述史,挖掘那些被埋没却值得纪念的回忆。我们请池子讲述了他的脱口秀之路,是一篇非常幽默的文章。另一篇《爱、性与残疾》,讲的是一个独特的话题,在法国为残疾人提供性陪护的人们。 《正午6:旧山河,新故事》 本书是《正午》系列的第六本,不同于此前五本,这是一本旅行文学特辑,一次全新的改版。 “随笔”选择了四位作家叶三、刘子超、杨潇、郭玉洁的游记。《在烈日和暴雨下》,叶三写了自己去额济纳和舟山看音乐节的经历,还有新疆音乐人吐尔逊的老家麦盖提,一路的旅程,关于音乐,也关于人。《困守咸海的人》,世界三大内陆海之一的咸海,正在萎缩之中,刘子超在这个少有人至的地方,目睹了沧海桑田的变化,以及困守者孤独艰苦的生活。《坐火车横越美国》,杨潇在美国搭乘长途列车,从芝加哥前往旧金山,自东向西穿越六个州,全程五十多小时,他写下了沿途的风景、遇到的人,也勾勒了美国铁路的历史。《秦腔、卖蜂蜜的记者,和被困的僧人》,郭玉洁重走丝绸之路东段之后写成此文,是一次将现实和历史、陌生人与记忆交织起来的尝试。 《正午7:我们的生活》 《正午》第七期,发掘“名人”不被知晓的另一面,寻找乡野间被忽视的角落,捕捉时代中执拗的低音。这一次,我们潜入社会现实与自我的心灵,以故事重新理解“我们的生活”——表面看似波澜不惊,内里却激烈动荡。 从“自我”出发,回忆“尼曼项目和我的记者生涯”;于“春秋”中,听“乞丐的歌单”、看“东北农民彼得洛夫的幸福生活”,捕捉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戏剧一刻,感受时光流逝的力量;于“传奇”中,展现围绕“浙江省悬案”追缉凶手的二十二年,看到阳光照耀下,还有晦暗不明的地方;后,从“自我”回到“我们”,以一幅“被遗忘的女子图鉴”记录我们所处的时代。


洛阳小镇风情
¥19.35
《洛阳小镇风情》是一本随笔集,通过描写随州下辖的千年古镇洛阳小镇的人物、风俗、历史、文化故事,为读者细细道来洛阳镇的前世今生及洛阳小镇的人文风貌,体现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全书洋溢着浓浓的乡情和人情味。


尊荣与洗礼:2016年深圳市“年度教师”活动纪实
¥14.40
《尊荣与洗礼(2016年深圳市“年度教师”活动纪实)》是2016年深圳市“年度教师”系列活动纪实,内容包括年度故事——我的故事与你有关;年度行走:一群人,一万里;年度留声:这深圳的一场春雨;年度访谈:追求的梦想,现实的标杆;2016年深圳基础教育系统“年度教师”总决赛精彩答辩;2016年度教师评选总决赛答辩题。年度教师是教育的核心力量,为城市发展提供创新驱动,《尊荣与洗礼(2016年深圳市“年度教师”活动纪实)》彰显了年度教师的风采和思想高度,体现了深圳教育工作者的水平,值得教育工作者学习及借鉴。无政治问题,不违反出版法纪内容格调高尚,传播师德;作品有深度,是深圳教育的积累和沉淀。


北魏士人迁徙与文学演进(精) 中华书局出品
¥45.60
《北魏士人迁徙与文学演》是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北魏人口流动与文学演研究”(12BZW026)结项成果。北魏是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政权。拓跋鲜卑族z早居住在大兴安岭北段的嘎仙洞,随着部落不断壮大,逐渐南迁。初在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建立政权,继而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再迁洛阳(今属河南)。在北魏政权迁徙过程中,逐步吸纳汉族百姓,带来巨大的人口流动。在人口流动大军中,汉族士人不仅帮助北魏健全国家制度,而且以其聪明才智创作出优秀文学作品,推动北魏文学由萧条渐趋复苏,z终走向繁荣。拓跋鲜卑族文学稚嫩、质朴,较南朝文学滞后许多。在北魏向南扩张的过程中,特别注意吸收汉族士人。从中山、三齐、河西、关中、建康等地迁北魏的汉族士人,以南朝文学因子试图改变鲜卑族文学风格。尤其是孝文帝汉化改革之后,中原文化给北魏鲜卑族文化产生了极大影响,促使北魏文学繁荣。然而让人颇感意外的是,北魏文学并没有全盘南朝化,而是在借鉴南朝文学的基础上又有新变化,*终形成北魏独特的文学风格。


想象与理性:中国道教文学及其思想史研究(精) 中华书局出品
¥33.60
《想象与理性:中国道教文学及其思想史研究》简洁地勾勒了中国道教的次生学科——道教文学(含道教文学思想)产生、发展的历史程,揭示了道教文学形成和兴盛的诸多因素,探讨了道教文学盛衰的内在规律。


最后的希望之岛
¥28.90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纳粹德国占领欧洲大陆主要国家,英国成为挪威、荷兰、波兰、法国、比利时、卢森堡、捷克斯洛伐克等七国不愿投降的政要们的避风港。七国元首、首脑率部逃亡英伦三岛,伦敦成为欧洲反法西斯战争的中心和欧洲各国人民的希望之岛。 《纽约时报》畅销榜作家琳内·奥尔森走访当事人和他们的亲属,查阅大量档案资料,还原了在纳粹肆虐的战争年代,欧洲人民团结一心,反抗侵略,终赢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艰难历程。琳内·奥尔森的文字生动感人,字里行间充满人性的温暖。 ──有20%参与不列颠空战的英国皇家空军飞行员,来自波兰和捷克。 ──有数千艘挪威和荷兰的商船进行海上运输支援,帮助英国应对战争初期纳粹德国的封锁和狂轰滥炸。 ──布莱切利公园国家密码破译中心成功破解德军恩尼格玛密码系统,法国人、波兰人贡献。 ──关于德军的情报,大多来源于被占领地区的地下情报体系,而不是军情六处(MI6)。 ──比利时流亡政府借出储备黄金帮助英国撑过1940年至1941年间的金融黑暗时期;比利时刚果殖民地丰富的铀、挪威的重水,以及法兰西学院科学家的聪明才智,为美国的“曼哈顿计划”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已过万重山
¥11.40
70后实力派女作家周瑄璞散文集。共分4辑,为读书、阅人、生活、对话。语言细腻朴实,深情婉转。无论阅读,还是写作,无论是在日常,还是与人交道,作者的态度和角度都是观察、体悟,深昧个中滋味,然后把这些感受行诸文字,其真诚有一种动人心的力量。 此为“小说家的散文”丛书之一。


大师解读中华文化经典丛书:梁启超、章太炎解读中华文化经典
¥23.99
中华文化经典一直以来受到各个领域读者的广泛重视,阅读、研究的人都比较多,许多人对其都有深刻的见解,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这些见解当中,名家大师的见解由于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号召力,是备受推崇的。学术大师们读书与治学的方法和富于创造性的学术活动中闪耀着的智慧的光芒,对我们确实有指点迷津的作用。据此,我们设计出版了《大师解读中华文化经典》系列丛书,将名家、名作再次对接,使其更具生命力与感染力。《大师解读中华文化经典》以鲜明的思想、独特的视角、犀利的文字,向各知识层面的读者群介绍并解读中华文化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