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体检测与气体源定位技术
¥22.05
本书从实际操作的角度阐述了气体检测技术的基本理论、实验方法以及几种主要气体样本分析设备的工作原理与设计结构,讨论了目前国内外常见气敏传感器的敏感机理、使用方法与适用范围,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气敏传感器的气体检测设备。作者在书中结合自己攻读博士与大学任教期间的科研工作,着重研究了气体检测领域的两个新兴方向:现代电子鼻(E-nose)与气体源定位技术。电子鼻是结合多传感器交感原理与模式识别算法实现气味样本定性定量分析的设备;气体源定位技术根据工作原理分为基于气敏传感器网络和气体扩散模型的静态气体源定位法,以及基于智能移动机器人的主动嗅觉技术。


高压交直流混联输电系统
¥35.55
本书介绍了高压交直流混联系统的发展及现状,在高压交直流混联系统的框架下阐述了高压交直流混联系统的特性,重研究了高压直流电网对交流系统的影响。主要内容包括:高压交直流混联系统的经济特性分析,高压直流系统交流系统的运行方式,高压交直流混联系统故障分析,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故障对交流继电保护的影响,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直流偏磁的来源与影响,高压交直流混联系统仿真分析。本书注重理论分析和工程应用,适合作为从事高压交直流混联电力系统的科研、规划、设计和运行人员的参考用书,也适合作为高等学校电力系统专业的参考书。


电气控制基础及应用
¥7.25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基础知识,下篇为实作训练。上篇共分4章,分别介绍了常用低压电器、典型电动机控制电路、常用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基础知识。下篇设计了具体的8个项目,与上篇内容相呼应。8个项目也涉及元器件部分、典型电路和生产机械控制电路。为强化学生实践能力,项目十二是故障查找训练,其中分别按工厂常用机械设备控制线路设置了6个任务,使训练更具针对性,可作为维修电工考证训练的参考。


机械制图与零部件测绘习题集
¥5.63
本书为《机械制图与零部件测绘》教材(ISBN:978-7-121-17267-0)的配套习题集。该习题集的内容与主教材一一对应且相辅相成,通过基础知识训练以及实践环节训练,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本课程的知识,掌握机械制图和识图技能,终能绘制和识读典型机械零部件的零件图和装配图。全书内容分为2个模块:模块1介绍制图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制图的基本技能、投影基础与AutoCAD二维绘图基础,该模块以培养制图的基本技能为重,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及运用;模块2介绍机械零部件的识读与测绘方法,主要包括轴套类、盘盖类、箱壳类、叉架类典型机械零件与标准件以及机械部件的测绘、识读与造型,该模块侧重于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强化工程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本课程配有免费成套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和精品课网站,详见。


电磁兼容(EMC)设计与测试
¥8.75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电磁兼容技术,每章都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实例,一步说明电磁兼容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力求达到较好的使用效果。书中从电磁兼容测试的角度一步阐述了电磁兼容技术,通过对测试项目的介绍,分析测试整改技巧,提高实用性,增强测试针对性。


机械设计基础
¥9.95
本教材是根据高等教育教学要求及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注重理论与实践、学校与企业实际相结合,结合高等院校近年来教学改革的经验与成果行编写的。 全书共分为五个模块,分别为构件承载能力分析模块、常用标准零件设计模块、常用的平面机构设计模块、带传动和传动设计模块、减速器设计模块,下设16个项目分别是静力学基础分析、构件承载能力概念的认识、螺纹连设计、键连及其他常用连的设计与选用、轴承的设计与选用、其他常用标准零件的选用、平面连杆机构设计、凸轮机构设计、间歇机构分析、带传动设计、传动设计、轴的设计、齿轮传动设计、蜗杆传动设计、轮系的应用、减速器的设计。


涂装车间设计手册(第三版)
¥128.99
本书是一部阐述新理念、总结新技术的实用涂装车间设计手册,系统介绍了涂装车间的工艺设计,前处理、电泳、喷漆室、粉末涂装、喷涂机器人和烘干室等涂装设备设计,机械化输送设备设计,电控设计和环保安全设计。新版以第二版为基础,对各章行了全面修订,滚动充实近5年发应用的绿色涂装工艺技术,全面阐明“绿色涂装”理念。为使读者了解涂装车间设计全流程需要考虑的方方面面,增编了第14章“涂装车间(线)整体设计案例”。本手册是主编和参编人员半个多世纪以来收集的专业资料和工作经验的总结,可作为涂装设备和涂装车间设计的工作指南。 本手册可作为从事汽车、轨道车辆、摩托车、农机、工程机械、轻工、家用电器、建材和其他工业涂装专业人员,涂装车间设计人员和涂装设备及输送设备制造厂商专业人员的工具书;可作为涂装现场工程技术人员、涂装工和涂装材料公司科研及销售服务人员的参考读物;也可作为涂装专业培训班和大专院校的教材。


电子产品制作工艺与操作实训
¥5.20
本书是中等职业教育电工电子技术应用专业项目教学系列教材之一。本书的特是以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工作任务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建立了“工作过程为主线,项目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以典型电子电路(产品)为载体,结合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在操作实训中详细讲解了实用的工艺知识与岗位技能。全书共分为八个项目,主要包括电子产品制作的常用器材、技术文件、工艺知识,以及操作训练等。 本书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材,也可作为从事电子产品生产和维修人员的培训及自学用书。 为了方便教师教学,本书还配有电子教学参考资料包(教学指南、参考答案、教学素材),详见前言。


用万用表修液晶彩电
¥12.00
本书借助高清数码实物照片,在介绍液晶彩电结构和用万用表检修液晶彩电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详细讲述用万用表检修海信、海尔、创维、康佳、长虹、TCL、东芝、LG、飞利浦等品牌液晶彩电常见故障的检修方法与技巧,可使读者轻松了解和学会检修液晶彩电的基本技能,并通过参考实例,拓展思路,提高判断故障的能力。 本书具有实用性与可操作性的特,适合各类液晶彩电维修人员、产品售后维修人员及爱好者阅读。


数控原理与编程
¥6.00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数控原理与编程的相关知识。全书共分6章,第1章介绍了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组成、分类及特;第2章介绍数控系统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第3章介绍了伺服系统的分类及应用、位置检测装置的种类;第4章介绍了数控加工编程的基础知识;第5章介绍了FANUC 0i数控车床的编程及综合加工实例;第6章介绍了SINUMERIK 802D加工中心的编程及综合加工实例。 本教材注重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来培养适应产业技术快速发展的生产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在内容选择上,突出系统性、实用性和先性;在编写方式上,注重由浅深、循序渐和通俗易懂,并力求全面、系统和重突出。 本书可作为高职院校数控技术、模具、机电专业的专业教材,也可供数控技术应用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还可作为相关行业岗位培训教材之用。


新能源汽车构造与维修
¥7.45
本书共10个项目,从了解新能源汽车开始,分别概述性地介绍了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然后将重点放在混合动力汽车上面,对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动机、电动机及蓄电池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后再以典型混合动力汽车——丰田普锐斯汽车为例,介绍混合动力汽车的简单构造和维修维护。 本书从中职汽修专业学生的角度来进行编写,让学生由浅入深地对新能源汽车尤其是混合动力汽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而且采用*提倡的项目教材开发的模式进行编写,包含了项目任务和要求、项目理论、项目分析、项目路径、项目实施和评价、项目作业和项目拓展等环节,贴合学生当前实际,浅显易懂、图文并茂。


PLC原理及应用项目教程(FX2N型)
¥6.75
本书以三菱公司的FX2N系列PLC为蓝本,立足于实际工程问题的应用设计,应用大量的具体实例。本书共分6个项目,主要介绍小型PLC的基本知识、常用基本指令、步进指令、功能指令、通信技术、程序设计方法及综合应用。 本书注重实用性,内容由浅入深,通俗易懂,适合于高职高专院校及成人专科学校工业自动化、电气自动化、供用电技术、机电技术、数控技术等电类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以作为电气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现代移动通信技术及应用
¥7.45
本书系统讲述了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信道特性、传输技术以及移动通信在典型实用系统中的应用。全书共分10章。其中,第1~6章属于移动通信原理部分,具体内容包括移动通信概论、移动通信信道、移动组网技术,以及移动通信中的信源编码、信道编码和调制技术;第7章介绍了移动通信中的定位技术;第8、9章介绍了典型的移动通信系统——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和深空通信系统;第10章对未来移动通信系统及关键技术行了展望。


EDA技术项目化教程
¥5.75
本教材基于生产实际和岗位能力需求,重构传统知识体系,融*eda技术发展,按照完整性、趣味性、扩展性和适应性的原则,选择流行消费类电子产品为主要载体,构建了六个学习情境。情境1训练学生掌握基本的eda概念,发流程和eda发软件的使用:情境2训练学生利用quartus ⅱ行原理图设计的基本能力—,掌握原理图层次化方法和原理图中的lpm:情境3训练学生基本的vhdl程序设计能力,掌握vhdl程序结构和vhdl并行语句与顺序语句;情境4训练学生复杂vhdl程序设计能力,掌握vhdl层次化设计和vhdl中的lpm;情境5训练学生掌握原理图、文本输混合设计方法,一步提高其复杂系统设计能力;情境6训练学生基于fpga的sopc设计初步能力,掌握sopc设计基本流程和方法,初步了解altera niosⅱ cpu核的定制方法,学习niosⅱ eds 8.1的使用方法和应用程序设计方法。 本书可供高职院校电子类、通信类等专业的学生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作为电子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信息论与编码原理
¥7.00
本书系统地讲述了信息论与编码的基本理论,共11章,内容包括:信息的基本概念、信源及其信息量、信道及其容量、信息率失真函数、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定理、网络信息论以及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的理论与方法。除第1、5、7、11章外,每章后面都提供了相应内容的matlab仿真源程序,供教学使用。本书力求内容精练、易读,强调掌握信息论与编码理论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在不影响内容完整性的前提下省略了部分烦琐的定理证明。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供从事相关专业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48.30
本书首先介绍了自然灾害及与之相关的影响因素,以及自然灾害致与这些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在此基础之上,引申到雷电灾害及雷电灾害的致灾机制与影响因素。全书系统介绍了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体系与方法,其中重系统介绍了基于区域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在区域雷电灾害的风险评估的章节中,介绍了区域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基本概念,影响因子与层次关系,区域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理论、计算方法、数据获取及处理方法等。在建筑物与服务设施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方法介绍中,以IEC 62305-2为基础,给出了风险评估方法、参数选取与采集、计算及分析等。*后通过多个不同行业的风险评估的实例介绍,实现了区域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方法和基于规范IEC 62305-2的风险评估方法的应用。*后本书介绍了基于上述评估方法发的应用软件及软件的应用方法。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雷电防护本、专科专业和气象安全类专业的课程教材,也可作为从事气象灾害防御、防雷工程等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还可作为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的研究与参考书目。


电动汽车概论
¥15.00
本书主要介绍电动汽车的基本知识。全书共分6章,主要包括电动汽车的概述、电动汽车结构与原理、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电气系统、总体设计。本书为高等学校汽车专业电动汽车的选修课程教材,也可供从事电动汽车研究、开发、制造、生产和管理等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普通铣床操作与加工实训
¥10.00
本书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性教材,旨在培训铣工岗位技能,本书采用项目教学法编写,把铣工岗位技能分解为若干项目,内容包括:铣工基础知识,铣削平面及连面,铣台阶、沟槽及切断,用分度头铣角度面及刻线,铣花键轴、牙嵌离合器,在铣床上钻孔、绞孔及镗孔,以及复杂型面加工。 本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职业性,适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选用,也可作为广大铣工爱好者的参考用书。


智能制造: 新技术、新商业、新管理颠覆产业发展
¥19.90
“智能制造”是一个时代命题,它融合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先进技术。本书重点论述了智能制造人机一体化系统、智能制造应用场景、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等,通过技术赋能,可以为制造企业发展智能制造提供有益的帮助,以实现突破性发展。 对于制造业从业者、研究者以及政府部门的行业管理人员来说,无论从理论上还是技术上,抑或是从管理层面和实践层面,本书都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人人都该懂的工程学
¥29.95
什么是工程师?当你想象工程师时,脑海中会出现什么?工程学又是怎样一门学科呢?实际上,工程学涵盖了一系列涉及范围极其广泛的活动。工程师负责汽车、电脑、电话和真空吸尘器等日常用品的设计、生产和维护,也负责航天飞机和肾透析机等非日常用品的设计和生产。他们还负责直观上根本不是物品的事物:公路和铁路系统、输送水电的管道和电线网络、支持移动电话的蜂窝网络,以及每天处理数百万笔金融交易的 IT 系统。从设计某种设备的*小部件到管理整个设计项目,再到监督施工现场和生产线,工程师的工作涉及诸多层面。工程学和工程师遍布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 《人人都该懂的工程学》属于湛庐文化重磅推出的“新核心素养”系列图书之一。本系列图书致力于推广通识阅读,扩展读者的阅读面,培养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其中涵盖了哲学、心理学、法律、艺术、物理学、生物科技等诸多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其中《人人都该懂的工程学》从工程学以外的视角出发,捕捉工程实践对世界产生的巨大、广泛且包罗万象的影响,了解工程师和工程学在提高人们生活品质方面所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电子测量仪器及应用
¥7.45
本书以常用电子测量仪器及其主要应用为主线,讲述电子测量仪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操作使用方法和测量应用实训。本书以项目和任务为章节,内容包括电子测量与仪器基础知识,电压测量仪器及应用,信号发生器及应用,电子示波器及应用,电子计数器及应用,频域测量仪器及应用,电子元器件测量仪器及应用,智能仪器与自动测量技术,虚拟仪器技术及应用共9个项目。每个项目中都有结合实际应用的多项实训,使读者在学完本书后,即可使用各种电子测量仪器行相关测量与测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