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卫星 : 深入中亚大陆的旅程
¥12.39
曾经庞大的帝国,一夜之间化为乌有 朝着太阳落下的方向,在雕像倒下的地方,寻找中亚的失落之心 九年间,作家刘子超数次深亚洲腹地,前往神秘的邻人之国——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及土库曼斯坦——在这片处于世界边缘和大国夹缝间的土地,展一场过去和未来之间的寻觅之旅。 沿着国境线飞驰,绕过散落的飞地,驰骋于帕米尔无人区,在苏联的核爆试验场抛锚,他以探险者的精神见证隔绝之地;踏上撒马尔罕的金色之路,徜徉于血腥战场和帝国宫殿,凝视沾血的圣书,抚摸玄奘笔下的佛塔,他试图寻回古人的目光;结识将未来寄托于汉语的塔吉克青年,遇见困守咸海七年的中国人,在乌兹别克的午夜,听见举杯共饮的商人指着撒向空中的钞票大喊:“你之前看到的全是假象,这才是现实!”一路上,他遇见形形色色的人,徘徊在希冀与失意、自由与迷失之间。 一切如同离轨的卫星,暧昧而失落,充满活力、孤独和挣扎,我们就在隔壁,却浑然不觉——直到旅行始,直到翻这本书。
心间事,舌尖解
促销价:¥6.99|¥45.00
本书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蔡澜的谈吃散文集。 蔡澜以广博的见识和独特的才情著称,对各种饮食文化如数家珍,能将家常食材写出不寻常之味,更擅长通过三餐疗愈人生。 连续加班,天昏地暗,吃什么既简单又对得起自己? 拔完牙吃白粥?太单调了吧!蔡澜牙痛食谱请收好。 节假日在家,重现《食经》菜式,用一道简单精致的“合浦还珠”慰劳身心。 什么样的南洋肉骨茶堪称地道? 情绪价值和实用价值兼备,随便翻一篇,或读、或动手做,都能让美食慰藉身心。
老派少女购物路线
¥47.60
“我认识我妈的时候,她早已是妈妈了。” 《老派少女物路线》是作家洪爱珠散文著作。母亲病逝后,她将绵长思念化作珍珠化石般晶莹剔透的文字,记录下母亲给予她的丰盛饮食与饱满日常生活,从厨房小物到人间菜场,从粥面粉饭到异乡茶食。她回忆与母亲一起,叠印外婆脚步,加以近年发现的店铺,组成老派物路线。老食、老物、老铺、老市场,是回返时间的甬道,是追寻记忆的线索。以饮食忆往寄情,厨房的烟火、家族情感的绵延、老台北的人情风土皆在她的文字里收拢得浓淡合宜。 洪爱珠的文风温润典雅、洗练机趣,她以家常饮食为主轴,母后哀思为伏线,重回那仿如盛世的亲族过往与时代光景,再现老派人的心志与作风,也直言女性生存境遇之苦辛。老派是一种生存之道,在人人渴望前卫新潮的世代,不妨老派一。
刘亮程散文
¥24.00
在当代散文作家中,刘亮程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以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初登文坛即备受关注,被誉为“20世纪中国后一位散文家”和“乡村哲学家”。 之后创作的长篇小说《捎话》《本巴》等亦反响热烈,展现了中国当代文学的丰富维度。 本书精选刘亮程经典散文近五十篇,包括《狗这一辈子》《寒风吹彻》《阿格村夜晚》《热斯坦巷早晨》《我正一遍遍经历谁的童年》《远路上的新疆饭》《树倒了》《月光里的贼》等,全面呈露作者植根大地的散文创作风貌,同时配以多幅照片,展示了作者不同时期的生命轨迹,以及在木垒书院的耕读生活场景。
快乐就是哈哈哈哈哈
¥9.90
如何在这人间,觅得快乐?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雨有雨的趣,晴有晴的妙。小鸟跳跃啄食,猫狗饱食酣睡,哪一样不令人看了觉得快乐?正如梁实秋所言:“良辰美景,赏心乐事,随处皆是。” 我们寻求的快乐,不是简单的快乐,而是发自内心由衷的欢喜。 精选38篇梁实秋的生活智慧散文,收录《闲暇》《旅行》《骂人的艺术》《生命与吃药》等名篇,以及《蚊子与苍蝇》《老憨看跳舞》《是热了》《父母的爱》等珍贵文章,详尽展现了一代生活家梁实秋的精神世界与生活志趣: 知冷暖:一个生动的人,他有喜悦和哀愁。 得自在:生活,就是要活得热热闹闹。 爱世间:人生毕竟是非常可爱的啊。 有态度:我对生活有诸多意见。 快乐是在心里,不在别处,它是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从快乐出发,通过调动积极的情绪,用更乐观的方式去面对生活,于是快乐和满足也就产生啦!
月亮照在阿姆河上
促销价:¥32.00|¥65.00
铁门关究竟在何处?《鲁拜集》、撒马尔罕纸和怛逻斯战俘之间有怎样的联系?椰枣为何被称为“千年枣”?复活节岛的森林为何消失?……罗新的旅途总是与这些问题紧密相关。这本书包含十篇文章,记录了历史学家罗新近年来在世界各地的考察和旅行,既有大量丰沛的感性细节,又有新鲜锐利的学术思考。它们见证了旅行者和历史学者身份的重叠与交融。
我与地坛【精装本】
¥16.00
要是有些事我没说,地坛,你别以为是我忘了,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不能想,却又不能忘……
金阁寺
¥9.99
三岛由纪夫重要代表作,发表于1956年,长篇小说。 《金阁寺》取材于1950年金阁寺僧徒林养贤放火烧掉金阁寺的真实事件。据林养贤说他的犯罪动机是对金阁寺的美的嫉妒。《金阁寺》发表后大受好评,获第八届读卖文学。 三岛要在《金阁寺》中描述这种对传统既爱又憎的奇妙心态,这在他看来似乎用一般的真善美方程式是不可能完成的,加上他一向追求倒错美学,于是将金阁寺僧徒的思想和行为作艺术上的提升。他要在美与丑、爱与憎的紧张对立中创造“死与颓废”的美,构筑自己独特的美学世界。总之,三岛由纪夫驱笔写《金阁寺》,就是以金阁与人生相比喻,写美与人生、艺术与人生的悲剧性的关系。 《金阁寺》取材于1950年金阁寺僧徒林养贤放火烧掉金阁寺的真实事件。据林养贤说他的犯罪动机是对金阁寺的美的嫉妒。
哥本哈根三部曲
¥47.40
*套装书,全三册:1.《清晨》;2.《所有明亮的梦》;3.《白昼坠落》 本作品是丹麦家喻户晓的诗人、作家托芙·迪特莱弗森的重磅代表作。一战期间,她出生于哥本哈根西桥区一个被失业阴影所笼罩的工人家庭。爱好文学的父亲忙于生计,似乎从未年轻过;虽认定女孩不能成为诗人,却仍对她稚拙的作品抱有诚挚的兴趣。母亲似乎永远不会老,总是随心所欲,以至令她难以判断母爱的形态。英俊的哥哥或许忍不住嘲弄她,却也不吝赞美;本该是全家人的骄傲,却早早陷生活的泥沼。她自己则被同龄人视作怪胎,于是下定决心装傻充愣。中学毕业后,她始辗转于各种工作之间,发现自己除了写作什么也不擅长。许多个夜晚,她与前途未卜的年轻人共舞,尚未坠爱河。十八岁时,她发表诗歌。她依赖他人的纳了解世界,依赖对爱情的想象数次出婚姻。她不断地说自己痛恨改变,却不断地破安定的现状。
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
¥38.40
这是杨绛先生在96岁高龄时创作的一部充满哲思与意趣的散文集。杨先生通过对命运、人生、生与死、灵与肉等根本问题的思考,指出人生的价值在于遵循“灵性良心”的要求修炼自己,完善自身。她以深刻独到的体验,秉笔直书的勇气和生动饱满的笔触,为那些在现实生活中因信仰缺失而茫然无助的人们指迷津。正文后巧置多篇大手笔的精彩随笔,对自己的看法加以佐证,语言本色无华、感人至深。本版增补长篇访谈“百岁答问”、原声录音和多幅近照。
少数派的感受
促销价:¥36.00|¥65.00
总是比周围人更勤奋,却一直处在抑郁之中;父母像小孩一样被白人训斥;为无法说地道的英语而感到羞耻;书写被白人的想象力塑造,刻意避免让自己的写作上种族化的标签……韩裔美籍作家凯茜·帕克·洪从小事件切,深剖析了亚裔美国人日常感受到的一系列情感,如羞耻、偏执、忧郁、自我怀疑等等,称它们为“少数派的感受”(minor feelings)。这些感受折射出亚裔美国人生存现状、模范少数族裔神话、个人政治身份困境和种族意识等重要问题。 从个体经验出发,作者还将笔触拓展至美国历史和文化深处,剖析社会新闻、大众文化、历史事件中的种族症结,透视塞林格、王鸥行、裘帕·拉希莉、韦斯·安德森等创作者,对美国当代文学和艺术作品做出了辛辣的评论。在《一位艺术家的肖像》中,洪还以女性视角反思韩裔女作家车学敬在1980年代遭到奸杀案件,审视了亚裔女性的生存状况。
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增订版)
¥35.40
本书是余华35年(1989-2024)杂文精选集。他走遍世界,以亦庄亦谐的笔锋将观察到的社会、时事、文化等现象一一记录剖析,在日常生活的表象下洞见社会固有病灶,由外而内深刻反省。在与世界的?s撞交锋中,呈现出一个变迁中的中国。除此之外,他还用特有的幽默记录了自己平日看球、旅行、养娃的滴趣事。正如余华所说:“这就是我的写作,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出发,经过历史、经济、社会、体育、文化、情感、欲望、隐私等等,然后再回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人生大事 吃喝二字
¥9.99
这是一本彩插配图版名家谈吃散文集,一篇文章一幅手绘彩插,特邀插画师根据书中出现的烹饪场景和菜品手绘全彩精美插图,呈现原汁原味的当年的吃食。 食物总是带给我们温暖和幸福感。美食既是生活的艺术,也是情感的纽带。美食在作家的笔下早已超越了它本身的概念,它更是一种文化底蕴的代表。提到中国现当代美食散文家,必有汪曾祺、梁实秋、蔡澜等,文学大师们爱吃、会吃,更会谈吃。大师们的吃,更多的是文人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大师们谈吃,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字里行间皆是生活里的踏实享受,读来常有一种“酒足肉饱,酣畅淋漓”的感觉。让我们从这本《人生大事 吃喝二字》中品味大师笔下的食物的味道、历史的味道、文化的味道、故乡的味道和真情的味道。
煮沸人生
¥17.99
本书是李银河2022年新编随笔集,是其行走人间半个多世纪的感悟精粹。在这部作品中,李银河用率性而坦荡的文学笔触,记录了她多年来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作为一个特立独行的学者,李银河相信每个人的生命都有独特的意义,过有意义的生活是每个人的追求。生命是短暂的,生命是有意义的,李银河想用激情、自由和美丽把它填满。 这本书,可以看作是一个自由灵魂的真诚告白,既是对世界的告白,也是对自己的告白。她挣扎过,困惑过,迷茫过,她活过,爱过,写过,她让生活变成审美生存,把人生塑造成艺术品。“在这个年龄,我还有激情,我的生命力还像沸腾的水,翻着泡泡,喷着水花,发出欢快的噗噗声。” 李银河通过这本书完整而生动地展现了她的灵魂底色,她笃信爱与生命不可辜负,既然有幸活在这珍贵的人间,每一段时光都要好好熬煮,慢慢煮沸。
为何生活越来越像走钢索
¥58.00
和我一起长大的孩子们都相信,他们的世界一定会比父母的更美好!但这些曾经快乐的孩子,最后都死了,死了,死了,死了。是他们不够努力吗?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本对未来满怀希望的他们一步步走向破碎? 我们的老朋友克莱顿坦诚地讲述了自己的苦难,但令人痛心的是,本书尚未完成,他就离了人世。陷困境的他们并不比他们的父母差。事实上,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受过更好的教育。 但令人震惊的是,这样的不幸并非个例:对于很多人来说,生活已经越来越变得像在走钢索……可社会有一种流行的批判,去抱怨那些人的懒惰、不负责任和自毁行为。 为此,我们回到故乡亚姆希尔,并探访了全国50个州和1个特区,去深了解和我一起长大的伙伴们的遭遇,去探寻数千万人经历失去工作、尊严、希望、生命的原因,并指出我们如何才能做得更好。直和作者一起长大的童年伙伴们的人生经历,反思他们悲惨命运背后的原因—— 从政府到社会,让我们看到底层劳动者的困境,以及如何才能守护普通人的希望和尊严。
问学记
¥29.00
扬之水先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著名古名物专家。其经历颇富传奇色彩,青年时代去做工,卡车,蹬三轮,送白菜,卖西瓜;1977年参加首届高考,成功考取大学,却阴错阳差未能学,只能通过自学完成学业,最终成为一代著名学者。 《问学记》即是扬之水先生撰写的回忆性散文集。除了数篇带有强烈自传性的篇章外,作者还追忆了与徐梵澄、孙机、谷林、赵萝蕤、南星、杨成凯等良师益友长期交往的滴滴,并用精致传神的文笔,定格了那些学人的渊博与风雅,能使广大读者领略其中的思想之美、真情之美、文辞之美,别有一种感动奋发的力量。 本书配有二十多幅图片,定格往昔时光,并有精美书签。
春雪
¥9.99
《春雪》是三岛文学艺术美的升华。川端康成把《春雪》誉为现代的《源氏物语》,是作者“绚丽才华的升华”。三岛本人曾总结说:“《春雪》是王朝式的恋爱小说,即写所谓‘柔弱纤细’或‘和魂’”。 长篇小说,于1966年脱稿。超长篇巨作《丰饶之海》(四部曲)的*部。 故事描写清显与聪子的爱情纠葛,因为清显在对聪子的爱慕中孕育着一种不安的情绪,聪子没有把握住他的感情,只得接受皇上的敕许,与治典亲王订了婚。此时清显通过友人本多与聪子保持联系,向聪子求爱,聪子在惶惑中与清显发生了关系。结局清显忧郁死去,聪子削发为尼。作者的这部作品在纯爱中也贯穿了“优雅的犯禁”和“亵渎的快乐”的对立,并在这种对立中发现美、创造美,又毁灭了美。在这里,三岛将他的浪漫、唯美与古典主义发挥到了尽美之境。小说也因而浸润着东方艺术的神秘色彩。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23.88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代表作之一,是她根据1928年在英国两所大学所作的“女性与小说”主题演讲而写成,于1929年出版。作者文笔细腻风趣,充满睿智,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独特的文学风格提出了一系列女性主义观。她用“五百英镑和一间自己的房间”作为比喻,指出经济自由是女性能够自由创作的前提,对女性主义思想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黑塞作品08:读书随感
¥5.16
世界文学是一个丰富无比的宝库,因为太丰富了,以致常使我们有不知从何处下手阅读之感,黑塞这本书正是作为阅读世界名著初阶而写的。黑塞是个优秀的作家,具备了作家本有的、深具人性的智慧,同时又是一个善于读书、博览书籍的人,由他来写这样一本书,可说再恰当不过了。他写书,他爱书,所以能知道书的魅力。他不以学者的立场,而以自由自在的笔法,足可信赖的知识,娓娓道出他对世界名著的看法,读者可以在本书中品味世界文学的全般风貌,同时锻炼出一把开启世界文学的钥匙。了解黑塞的读书观,可以防止滥读之害,同时配合自己的爱好,从而逐步深入,系统地阅读欣赏各国名著的精髓。因此这不仅是一本杰出的读书指南,同时透过本书可以了解黑塞一生写作与阅读遍历的足迹、思想演变、宗教的探求,了解这位世纪智者在书海畅游的历程。
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余华经典散文
¥19.99
如果说余华的小说是享誉世界的伟大作品,那么散文则更加体现了他的艺术思想,*近现实生活中的余华。本书是余华的散文经典。包含对往事的追忆,对文学和音乐的感悟,旅行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对整个社会和历史的深思。剖析在日常生活表象下隐藏的社会病灶,对我们所处的时代行由外而内深刻反省。正如余华所说:“这就是我的写作,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出发,经过政治、历史、经济、社会、体育、文化、情感、欲望、隐私等等,然后再回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巴黎评论·诺奖作家访谈(上、下册)
¥27.99
上述利息将被平均分成五等份,按照以下方式行分配:[……]其中一份将被授予在文学领域某一理想方向创作出Z杰出作品的人。——引自阿尔弗雷德·诺贝尔遗嘱 -《巴黎评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你是什么反应? -谢默斯·希尼(1995年诺奖得主):有儿像遭遇了一场大体温和的雪崩。 《巴黎评论》(The Paris Review),美国老牌文学季刊,由美国作家乔治·普林顿、彼得·马修森等人于一九五三年创刊于法国巴黎,后编辑部迁回美国纽约,并持续出版至今。自创刊之日起,《巴黎评论》一直坚持刊发世界顶级的短篇小说和诗歌,并成功发掘推介了众多文学新人,著名作家如诺曼·梅勒、菲利普·罗斯等人的写作生涯正是从这里起步。 “作家访谈”是《巴黎评论》最持久、最著名的特色栏目。自一九五三年创刊号中的E.M.福斯特访谈至今,《巴黎评论》一期不落地刊登当代最伟大作家的长篇访谈,最初冠以“小说的艺术”之名,逐渐扩展到“诗歌的艺术”“批评的艺术”等,迄今已达四百篇以上,囊括了二十世纪下半叶至今世界文坛几乎所有的重要作家,其中就包括三十四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巴黎评论》创刊七十周年之际,经《巴黎评论》独家授权,我们将这三十四篇诺奖作家访谈归总一处,补充作家生平及获奖信息,分上、下两册迻译出版。这些访谈是《巴黎评论》与身处世界文学之巅的小说家、诗人、剧作家持续对话的产物,展现了当代文学世界最具启迪和创见的思想。作为一份能够定义我们写作生命之精髓的记录,这些访谈本身亦足以成为当代文学经典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