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物利用史
¥84.00
中世纪瑞士著名医师帕拉塞尔苏斯关于“剂量区分毒物还是药物”的论断和哲学家黑格尔关于“每一种事物都蕴含着它的对立面”的辩证法观,从哲学的高度证实了一条定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无不具有两重性,毒物也不例外。《世界毒物全史》第七册《毒物利用史》共10卷,分别介绍毒物利用的哲学观、有毒植物的利用与发、药用有毒植物及其产业发展、有毒动物利用史、有毒动物养殖产业的发展、生物毒素利用史、生物毒素产业的发展、核能与有毒元素的利用、有毒化学品的应用和毒害气体与废物利用,以此彰显现代毒理科学与相关学科在毒物利用方面所做的贡献,展示科学家、企业家和管理专家的丰功伟绩。
毒物与人类文明史
¥91.50
3000多年来,人类与毒物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人类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在抵御自然灾害的同时,积累了许多同毒物做斗争的经验,成为世界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毒物全史》册《毒物与人类文明史》共分10卷,分别是:史前时代、毒素与生物化、农耕文明时代、工业文明兴起初期、现代工业文明时代、毒物与经济、毒物与战争、科学文明的不安全性、人类同毒物的斗争史和防控毒物危害的未来,向读者讲述毒物的发展与人类文明史的关系。
毒物管理史
¥81.50
自古以来,有毒物质的管理一直是统治者和社会公民共同关注的焦问题。次世界大战的化学战促成37个国家在1925年签署了《日内瓦议定书》,把禁止使用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确定为国际法所公认的准则。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原子弹为标志,人类社会录核子时代。随着现代化学工业的发展,数百万种化学品及其制品被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它们在改变人类的生活、促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成为危害人体健康和影响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世界毒物全史》第八册《毒物管理史》共10卷,分别是:禁用核生化武器管理史、食品与药品管理史、有毒化学品安全管理史、工业与职业安全管理史、环境毒物污染管理史、有毒生物安全管理史、突发性毒性事件应急处置、毒品管理与禁毒史、烟草管理与控烟史和酒政与戒酒禁酒史。
江南形胜:浙江文化印记寻踪
¥40.00
三年前的5月,“浙江文艺印记”征集评选结果公布,良渚古城遗址、杭州西湖、河姆渡遗址、西泠印社等首批共20项“文化印记”出炉。2020年6月,浙江新闻客户端、浙江日报推出《浙江文化印记》栏目,将首批20个浙江文化印记串珠成线,每一期邀请一位与文化印记密切相关的专家与记者同行,走近印记的现场,感受印记的魅力,讲述印记和它们背后的故事。 《江南形胜:浙江文化印记寻踪》是这一栏目的结集,全书以专家丰厚的学养、记者诗意的书写,细数浙江文明的渊源和脉络。
古代希腊文明文献萃编
¥66.00
本书为新时代“一带一路”古文明文献萃编丛书中的一本。本书所收集的资料,主要反映了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古代希腊地区的政治、军事和社会文化发展状况。由于古代希腊早期传世文献有限,因此本分卷所收录的资料主要出自公元前5世纪之后的作品,如修昔底德、亚里士多德、普鲁塔克、狄奥多罗斯和阿里安的著作等。这些作品是后人研究古代希腊文明非常重要的信息来源,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古代丝绸之路文明文献萃编
¥66.00
《新时代“一带一路”古文明文献萃编》以“一带一路”所经行且在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古文明文献为对象,并对之行译注、研究,以中国人的视角审视世界文明的源头,展示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及辉煌成就,是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杨共乐教授有关这个课题研究的阶段性重要成果。丛书覆盖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主要古代文明地区的重要文献资料,选择了大量典型性古典文献,收录了大量经实地考察采集得来的信息资料,因此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能够帮助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古代历史,触摸古代文明。“丝绸之路”一词出现于19世纪70年代,这一概念来源于学者们对客观历史的真实提炼和高度概括。从历史上看,这条大道的建成并非一人之力,而是东西方众多先驱共同拓的结果。《古代丝绸之路文明文献萃编 》探寻古代丝绸之路的兴起和发展,让读者更加了解丝绸之路的政治、经济、文化意义。
吕思勉中国史书系(套装共3册)
¥12.68
吕思勉中国史书系(套装共3册),套装分别包含:1.《中国政治史》中,吕先生以我们熟知的人情事理分析历史上的“恩怨情仇”,应用当时的新的历史学、社会学研究成果做史学研究,不回避有争议问题,正是以此种教学方法,培养出了钱穆、黄永年、张芝联、赵元任等一批国内著名学者。 本书根据吕思勉大学讲义整理而成,读此书可对当时各社会领域之思潮窥见一斑。这些思潮进而影响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些重要政策的制定,如:民国时期对汉字简化的各种提议和尝试、当年社会上部分知识分子对大农业化生产的看法等。 2.《中国文化史》原是吕思勉先生的大学讲义,全书分为婚姻、族制、政体、阶级、财产、官制、选举、赋税、兵制、刑法、实业、货币、衣食、住行、教育、语文、学术、宗教共十八个部分。尽管已经出版了半个多世纪,由于内容科学严谨、广博独到,且观点条理清晰,行文通俗易懂、人人能读,因而深受学界好评,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中国文化史经典著作。对于想要了解本国文化的读者来说,本书实为一部极富启发性的中国文化指南之书。 3.《三国史话》是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生前所写的惟一一部通俗性的史学作品。作者以丰富的历史知识为基础,从文学和史学的角度,对三国史上存在过的与三国文学中塑造的人物、事件、战争及地理环境作了细致的区分,对许多重大的历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辨析,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见解。吕先生治史,注重对社会的综合研究,能融会贯通,评论历史往往独具只眼,是故本书成为易中天先生品三国的重要参考资料。
中国古代建筑——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试读本)
免费
本丛书的前身有110个专题,涉及历史文化的各个方面,由商务印书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现由编委会对类目重新加以调整,确定了考古、史地、思想、文化、教育、科技、军事、经济、文艺、体育十个门类、共100个专题,由商务印书馆独家出版。每个专题也由原先的五万多字护大为八万字左右,内容更为丰富,叙述较前详备。希望这套丛书能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中国文化的主流与特,读者能够从中认识中国文化的基本面貌、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所系,这就是编者的*愿望。
摆渡人:塑造日本文化的24人
¥27.99
长期以来,日本一直是个令我们不知如何去面对的国家,而彼此间却又有着如此之多牵扯不断的历史渊源,成为一个既绕不又不能无视的存在;随着中日民间往来日益常态化,日本文化更频频我们的生活,成为津津乐道的话题,从慷慨赴死的武士道精神到在全球流行文化中大行其道的怪谈与动漫;从凯风快晴的富士灵峰到万人空巷的赏樱踏青;从独具特色的饮食风尚到享誉世界文坛的文学作品……是什么造就了今天日本文化的面貌?换个说法,今天当我们谈日本文化时,又该谈些什么呢? 日本,如果从我国官修史书裴注《三国志·倭人传》里*早记录算起,迄今也有两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一方面,受惠于成熟的东亚大陆文明的滋养,日本文化不断茁壮成长;另一方面日本人在吸收外来文化的过程中,也在成为创造文化的主体,两千年来涌现了很多文化精英和巨擘,参与日本文化的创造。本书从日本近世(1603—1867)直到近代(1868—1912)这三百年间里,选取了24个*有代表性的日本文化摆渡人介绍给中国读者。朱舜水、松尾芭蕉、小林一茶、杉田玄白、吉田松阴、福泽谕吉、冈仓天心等,作者将这一个个日本文化英杰的群像,从生平事迹到思想渊源,从价值伦理到丰功伟绩和盘托出,展示给读者。作者还特别注意文章的可读性,追求“有史、有识、有趣味、有情怀”的为文之道,着力挖掘能反映人物精神风貌的言行或逸事,使之跃然纸上。
又见繁华:苏州传
¥76.80
苏州城历史悠远旷渺,命运波澜壮阔,风物饶艘丰富,故事跌宕起伏……本书是文字意义上的城市“考古”,也是当代生活层面的“考现”,所谓“不薄今人爱古人”才是正心正信正行正道。是对一个城市历史隐秘和现实呈现的关联观察与剖析,“考现”也就自然而然地衍化成眺望未来……阅读本书,可了解苏州的前世今生,了解苏州绝美的山川景色、灿烂的历史文明,了解苏州的浪漫和它的故事,从而更加热爱苏州。
国学全知道(套装共12册)
¥299.52
流动的音乐思维:先秦诸子音乐论新探 本书探索先秦诸子的多元创新的音乐思维。先秦诸子思想是中国思想重要的环节,并且是东亚思想的共同基础。先秦思想的空前成就是诸子论辩的产物,不同思想家之间的互动,正是推动先秦学术发展的真正力量。 经学:知识与价值 经学作为中国传统学术的主体,在中国传统学术思想的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传统经学,有一套独具特色的知识体系,这套知识体系蕴含着古圣先贤对宇宙、社会、人生的特殊体验,反映了他们的价值追求和生命智慧。本书即是部分当代学者对上述问题深入探讨的成果。 唐人编选诗文总集研究 本书分三编。编,总论部分,主要研究《文章流别集》《文选》《玉台新咏》等唐前编纂诗文总集对唐人编选诗文总集的影响、唐人编选诗文总集的社会文化背景、唐代诗文总集的编纂者及其心态、唐人编选诗文总集的选本批评功能及其价值、唐人编选诗文总集与文献传播。第二编,分论部分,大致以传统学术意义上的“四唐”分期,选择唐人编选的诸如《续诗苑英华》《翰林学士集》《珠英学士集》等不同时期的诗文总集,以及李吉甫等诗文总集编纂者,探讨唐人在各个历史时期编选的诗文总集及其特点、影响。第三编,辑考部分,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补考唐人编选诗歌总集,辑考唐人编选文总集。 中国风俗史 作者夙有改良风俗之志,认为要理解并改良当时的风俗,不可不先述古俗。书中将黄帝以前至明朝的历史,分为浑朴、驳杂、浮靡、由浮靡而趋敦朴四个时代,希望通过分析总结古俗,“正风俗以正人心,或亦保存国粹者之所许也”。本书初版于1911年,是中国社会史部专著,具有开拓之功,至今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明史讲义 本书是作者20世纪30年代初在北京大学授课时的讲义。明史讲义全书分为二编:编总论明史在史学上的地位和明史体例;第二编对明朝各个时期的史实进行了高度概括,见识高远、考证翔实、轮廓清晰,在明史研究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本书是一部影响深远的学术史名著,将近三百年的学术流变,数以十计的学科概貌,上百种学术专著,几百位儒士学者,纵横论列,条分缕析,深入浅出,实为梁氏学术论著的代表之作,在中国学术思想史研究上占有很高的学术地位。 先秦政治思想史 本书原为1922年梁启超在北京政法于门学校和东南大学讲课的内容,经整理出版,堪称梁启超研究先秦思想史的代表作,亦体现了梁启超晚年的文化观和政治思想。 清史讲义 本书利用《清实录》和《清史稿》,又兼采档册及《朝鲜李朝实录》等鲜为人用的史料,通过对各种史料的考证,考订了清之先世源流、揭示了八旗制度原貌,剖析了清代历史的核心问题。此书对清朝前期二百年之政治、经济、文化进行了全面的简要叙述,是有关清史问题的重要著作,为研究清史者之入门书。 中国历史研究法 本书是梁启超晚年涉猎东西方史学著作,结合中国史书的过去和现状,系统整理的史学理论佳作,条分缕析,言简意赅,有理论,有方法,有例证,有判断,不愧是中国近代史学的名著。作者对中国传统史学了解极深,价值充分领会西方史学研究的精义,结合自身研究经历,其中很多治学经验,至今仍有重要参考价值。 文心雕龙札记 本书是黄侃先生在北京大学讲授辞章学和中国文学史的讲义,对《文心雕龙》这部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理论专著作了细致入微的深入剖析,堪称清末民初三大文学流派纷争中涌现出来的一部名著。作者以其过人的才力和不懈的钻研,心血所聚,文字洗练,见解历久弥新。 先秦学术概论 本书论述先秦诸子学术,全面分析先秦学派的源流,着重分析各派源流和相互关系,同时结合时贤的研究成果,论辨其真伪。在评论各个学派的著作中,颇多独到的见解。根据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两书残简,足证作者论断的准确。先秦诸子的学术脉络向来是中国学术研究的重点,此书作为剪裁得宜的入门书,是广大国学爱好者、人文学科本科生了解中国学术源头的优秀读物。此次再版拟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版排印,同时参照上海世界书局1933年初版校正。 理学纲要 本书系根据作者壮年时期在上海沪江大学讲《中国哲学史》时的讲义修订而成。理学兴于北宋,盛行于南宋与元明时代,影响一直延续到近代,可以说是唐代以来儒学思潮的主潮,其影响覆盖整个东亚各国。作者基于理学与国人之思想关系甚深,然而其书率多零碎乏条理,读者难于了解,综合理学家重要学说,兼及其对社会风俗之影响,为读者提供一本简要的理学思想史。宋明理学向来是中国学术研究的重点,而迄今为止,中外学界关于理学的简史似乎还没有超过本书者。此书作为剪裁得宜的入门书,是广大国学爱好者、人文学科本科生了解理学思想的优秀读物。此次再版拟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排印,同时参照上海商务印书馆1931年初版校正。
世界文明之旅(创造发展卷)
¥13.20
在人类缓缓的历史进程中,文明是人类辉煌的往昔,是祖先智慧的创造,更是永垂不朽的传奇。追寻世界文明,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同时也是对人类自身的一种高度关注。
中华文明之旅(第三卷)
¥13.20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史、又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的泱泱大国。中华民族早就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前赴后继,绵延百代。中华文明曾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伟人巨匠和英雄豪杰。
世界散文经典·东方卷3
¥2.18
人类创造了文明和文化,人在文明和文化中生存,文明和文化同时制约着人。人是文化动物,去掉了人身上的文化,或者说人丧失了创造文明和文化的能力,人就不成其为人了。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要著所在。
图说禄文化
¥7.65
中国民俗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它深深植根于世世代代民众的日常生活,是人民集体深层心理的文化积淀。即如这套《图说中华五福文化丛书》所论说的五福——福、禄、寿、喜、财,不仅存在于人们的相互祝颂和自身祈愿之中,而且还以众多富有民族特色的具象化形式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包括饮食衣着、佩饰器物、书法绘画、歌舞戏曲,等等,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为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
中华文史(汉语四字经丛书)
¥20.05
这个世界真美好,因为有书可读,而书海无涯,关于书的选择则尤为重要。
人物往来与书籍流转
¥28.80
本书是一部关于中国书籍流传到日本以及中日两国学者之间互相交往的专题论文集,所涉及到的中日学者有黄遵宪、杨守敬、罗振玉、姚文栋、李长荣、八户弘光、冈田篁、增田贡、岸田吟香、岩谷修、木村嘉平等。并附录较多相关原始资料。
上升的大地
¥22.90
在关于“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的论述中,晚清政治家呼吁破历代多在西北备边的传统,将目光投向东南海疆。20世纪80年代流行着黑格尔的一段话:“平凡的土地……把人类束缚在土壤上……但是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在近代以来的中国,一旦提到“现代性”或“现代化”,许多人总是认为这必然意味着海洋战胜陆地、城市战胜乡村。然而,革命让乡土中国呈现出另类现代性的可能。 “上升的大地”是本书作者在中国乡土遭遇现代性的诸种经验中找到的一个意象。它既不是一味地固守大地,也不是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地面、追逐不切实际的另一种生活。“上升的大地”体现于埃德加•斯诺笔下愉快的革命者为落后的西北所带来的全新感觉,体现于革命知识人将已成“中国之殇”的黄河转化为中国人在世界秩序中展竞争的力量源泉,体现于路遥为农村年轻人所寻找的在城市中获得正当成功的道路,体现于刘慈欣以第三世界革命经验为科幻文学赋予的精神底色。与同时代同主题的其他作品相比,这几个案例中包含着三个特别的面向:“现代性”不只发生在都市,更发生在乡土;乡土不光有“土”,更有“现代”;中国的现代性历程中一直包含着对于“乡土”的关怀,哪怕在20世纪80年代的“新启蒙”之后依然未曾断绝。 通过上述案例,《上升的大地》在中国现当代文艺史中勾连起一条沿海与内陆互动关系的线索。来自大地的经验从不过时,它依然向城市中的我们提供着宝贵的滋养。
帆船史
¥23.20
本书旨在宣扬帆船文化和海洋文化,对世界各地区帆船的特、发展过程、著名的航海业绩与海上战斗以及有关的著名人物等都做了简明扼要的叙述。本书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对历史上的一些疑,去伪存真,寻求实情。因为只有从真实的历史事件中吸取教训,才能“古为今用”,并为今后的发展找到正确的方向。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并加以发扬光大,是战胜竞争对手的不二法门。这在船舶、航运和海军的发展中表现得尤其突出。 与国内外同类书籍相比,本书的内容比较全面,系统性也较强。全书较为详实地介绍了东方国家的帆船和航海发展情况。西方著作很少谈到的“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和“南岛语人的航海伟绩”等,本书都有所介绍。
轮船史
¥34.99
本书是由我国著名科技史学者、中科院院士杨槱教授继《帆船史》后的又一本船史图书。杨槱教授长期从事船舶的生产、教育和研究工作。同时他更以其求真务实的精神,致力于中国和外国船舶史的研究。本书以简练的笔法,扼要地叙述了蒸汽机船、铁船、邮船、商船、渔船、游艇、军用舰艇和工程船舶等各种轮船的发展过程,以期读者能花*少的时间获得有关船舶和海洋的丰富的知识,并使读者对一些事物,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这是一本科学性较强的科普读物。
文明的比较
¥41.40
面对文明的共通与不同,我们该如何相互欣赏、如何求同存异,又该如何面对多元文化?本书是英国剑桥大学人类学教授艾伦·麦克法兰的代表作品,是一部通俗的文化史著作。作者在书中以客观的态度,探讨了导致中国、日本、欧洲和英语文化圈形成不同发展路径的因素,也给出了“我们具有多重身份,各个身份以金字塔式结构逐一构建起来,范围逐渐扩大但不会相互冲突”“我们被某个层面上的差异所区分,又在另一个层面上被统一”的回答。我们可以通过纵向的历史镜鉴和横向的文明互鉴,信守独立的文化认同,并热爱我们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