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全知道(套装共12册)
¥299.52
流动的音乐思维:先秦诸子音乐论新探 本书探索先秦诸子的多元创新的音乐思维。先秦诸子思想是中国思想重要的环节,并且是东亚思想的共同基础。先秦思想的空前成就是诸子论辩的产物,不同思想家之间的互动,正是推动先秦学术发展的真正力量。 经学:知识与价值 经学作为中国传统学术的主体,在中国传统学术思想的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传统经学,有一套独具特色的知识体系,这套知识体系蕴含着古圣先贤对宇宙、社会、人生的特殊体验,反映了他们的价值追求和生命智慧。本书即是部分当代学者对上述问题深入探讨的成果。 唐人编选诗文总集研究 本书分三编。编,总论部分,主要研究《文章流别集》《文选》《玉台新咏》等唐前编纂诗文总集对唐人编选诗文总集的影响、唐人编选诗文总集的社会文化背景、唐代诗文总集的编纂者及其心态、唐人编选诗文总集的选本批评功能及其价值、唐人编选诗文总集与文献传播。第二编,分论部分,大致以传统学术意义上的“四唐”分期,选择唐人编选的诸如《续诗苑英华》《翰林学士集》《珠英学士集》等不同时期的诗文总集,以及李吉甫等诗文总集编纂者,探讨唐人在各个历史时期编选的诗文总集及其特点、影响。第三编,辑考部分,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补考唐人编选诗歌总集,辑考唐人编选文总集。 中国风俗史 作者夙有改良风俗之志,认为要理解并改良当时的风俗,不可不先述古俗。书中将黄帝以前至明朝的历史,分为浑朴、驳杂、浮靡、由浮靡而趋敦朴四个时代,希望通过分析总结古俗,“正风俗以正人心,或亦保存国粹者之所许也”。本书初版于1911年,是中国社会史部专著,具有开拓之功,至今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明史讲义 本书是作者20世纪30年代初在北京大学授课时的讲义。明史讲义全书分为二编:编总论明史在史学上的地位和明史体例;第二编对明朝各个时期的史实进行了高度概括,见识高远、考证翔实、轮廓清晰,在明史研究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本书是一部影响深远的学术史名著,将近三百年的学术流变,数以十计的学科概貌,上百种学术专著,几百位儒士学者,纵横论列,条分缕析,深入浅出,实为梁氏学术论著的代表之作,在中国学术思想史研究上占有很高的学术地位。 先秦政治思想史 本书原为1922年梁启超在北京政法于门学校和东南大学讲课的内容,经整理出版,堪称梁启超研究先秦思想史的代表作,亦体现了梁启超晚年的文化观和政治思想。 清史讲义 本书利用《清实录》和《清史稿》,又兼采档册及《朝鲜李朝实录》等鲜为人用的史料,通过对各种史料的考证,考订了清之先世源流、揭示了八旗制度原貌,剖析了清代历史的核心问题。此书对清朝前期二百年之政治、经济、文化进行了全面的简要叙述,是有关清史问题的重要著作,为研究清史者之入门书。 中国历史研究法 本书是梁启超晚年涉猎东西方史学著作,结合中国史书的过去和现状,系统整理的史学理论佳作,条分缕析,言简意赅,有理论,有方法,有例证,有判断,不愧是中国近代史学的名著。作者对中国传统史学了解极深,价值充分领会西方史学研究的精义,结合自身研究经历,其中很多治学经验,至今仍有重要参考价值。 文心雕龙札记 本书是黄侃先生在北京大学讲授辞章学和中国文学史的讲义,对《文心雕龙》这部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理论专著作了细致入微的深入剖析,堪称清末民初三大文学流派纷争中涌现出来的一部名著。作者以其过人的才力和不懈的钻研,心血所聚,文字洗练,见解历久弥新。 先秦学术概论 本书论述先秦诸子学术,全面分析先秦学派的源流,着重分析各派源流和相互关系,同时结合时贤的研究成果,论辨其真伪。在评论各个学派的著作中,颇多独到的见解。根据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两书残简,足证作者论断的准确。先秦诸子的学术脉络向来是中国学术研究的重点,此书作为剪裁得宜的入门书,是广大国学爱好者、人文学科本科生了解中国学术源头的优秀读物。此次再版拟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版排印,同时参照上海世界书局1933年初版校正。 理学纲要 本书系根据作者壮年时期在上海沪江大学讲《中国哲学史》时的讲义修订而成。理学兴于北宋,盛行于南宋与元明时代,影响一直延续到近代,可以说是唐代以来儒学思潮的主潮,其影响覆盖整个东亚各国。作者基于理学与国人之思想关系甚深,然而其书率多零碎乏条理,读者难于了解,综合理学家重要学说,兼及其对社会风俗之影响,为读者提供一本简要的理学思想史。宋明理学向来是中国学术研究的重点,而迄今为止,中外学界关于理学的简史似乎还没有超过本书者。此书作为剪裁得宜的入门书,是广大国学爱好者、人文学科本科生了解理学思想的优秀读物。此次再版拟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排印,同时参照上海商务印书馆1931年初版校正。


中国文化史导论(修订本)
¥19.99
《中国文化史导论(修订本)》写于抗日战争时期,是国学大师钱穆继其《国史大纲》后,系统阐述他对中国文化看法的著作,也是他一生中重要的学术代表作。书中就通史中有关文化史一端作导论。故此书当与《国史大纲》合读,方能获得著者写作之大意所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修订本)》虽主要在专论中国方面,实亦兼论及中西文化异同问题。钱先生对中西文化问题之商榷讨论屡有著作,而大体论点并无越出《中国文化史导论(修订本)》所提主要纲宗之外。


世界文明之旅(创造发展卷)
¥13.20
在人类缓缓的历史进程中,文明是人类辉煌的往昔,是祖先智慧的创造,更是永垂不朽的传奇。追寻世界文明,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同时也是对人类自身的一种高度关注。


中华文明之旅(第三卷)
¥13.20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史、又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的泱泱大国。中华民族早就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前赴后继,绵延百代。中华文明曾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伟人巨匠和英雄豪杰。


轴心时代史官文化与中国古典悲剧
¥23.49
“轴心时代”理论是德国学者卡尔·雅斯贝斯(Karl Jaspers)提出的。雅斯贝斯将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这一历史时期称作“轴心时代”。他说:这一历史时期充满了不平常事件,“在中国,孔子和老子非常活跃,中国所有的哲学流派,包括墨子、庄子、列子和诸子百家都出现了。……印度出现了《奥义书》和佛陀,探究了从怀疑主义、唯物主义到诡辩派、虚无主义的全部范围的哲学的可能性。伊朗的琐罗亚斯德传授一种挑战性的观点,认为人世生活就是一场善与恶的斗争。在巴勒斯坦,……先知们纷纷涌现。希腊贤哲如云,其中有荷马、哲学家巴门尼德、赫拉克利特和柏拉图……在这数世纪内,这些名字所包含的一切,几乎同时在中国、印度和西方这三个互不知晓的地区发展起来”。从此,“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所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燃火焰。自那以后,……轴心期潜力的苏醒和对轴心期潜力的回归,或者说复兴,总是提供了精神的动力”。


图说禄文化
¥7.65
中国民俗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它深深植根于世世代代民众的日常生活,是人民集体深层心理的文化积淀。即如这套《图说中华五福文化丛书》所论说的五福——福、禄、寿、喜、财,不仅存在于人们的相互祝颂和自身祈愿之中,而且还以众多富有民族特色的具象化形式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包括饮食衣着、佩饰器物、书法绘画、歌舞戏曲,等等,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为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


世界散文经典·东方卷3
¥2.18
人类创造了文明和文化,人在文明和文化中生存,文明和文化同时制约着人。人是文化动物,去掉了人身上的文化,或者说人丧失了创造文明和文化的能力,人就不成其为人了。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要著所在。


中国文化史
¥1.99
华夏大地上的物质财富和精神宝库形成一个幅员辽阔的文化圈。这个文化圈中*初的点点星火传承至今已凝聚成中华民族的烈烈火焰。面临信息化时代和全球化趋势,中华民族要保持自己的鲜明特色,并在与其他民族的交流中共同发展,探讨中国文化传统和时代创新能力便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这部《中国文化史》,便是立足当代对中华民族久远传承的文明历史所做的全 面阐述。


浮生一日
促销价:¥23.31|¥66.60
日常的生活值得被记录吗?快手相信:“我们从不缺有趣的灵魂,每一种生活都值得被看见。”本书邀请中国知名非虚构特稿记者,选取快手上的80位用户,以生活蒙太奇的方式重现国人真实且精彩的一天。当草原上养狼的姑娘郑晶晶和狼群成一片时,西北的歌手张尕怂正在采风,与此同时,“无用爱迪生”手工耿正沉迷在稀奇古怪的发明世界里……本书特别截取24小时中每个时间段内具有代表性的用户生活场景,搭配富有生活气息的快手视频截图,以此展现每一种平凡生活里的蓄力与坚守。个人的浮生一日连缀起来,就是国人的生活万象。


《古代中国文明文献萃编》全二册
¥125.00
历史是好的教科书,也是清醒剂;尤其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是现代中国人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 本书搜集了大量的中国古代文献(包括出土文献),效法纪事本末体史书,围绕中国古代史中的重大事件行编写,注释力图简洁明了。对于学习者,特别是历史学专业本科同学以及广大中学历史教师而言,是一部系统学习中国古代历史的资料。


支付的故事
¥55.30
现金会消失吗? 业务不断被蚕食的当下,银行的作用何在? 金融犯罪分子与监察机构的“攻防战”如何不断升级? 为何支付方式越方便,人们花钱越多? 为何各国、各家银行卡、信用卡年费不一致? 支付便捷与隐私安全之间如何保持平衡?数字货币将往何处去?…… 追踪金钱流转的路线与模式,探究其背后的经济、地理与权力逻辑,洞见新型支付手段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中国文化史
¥20.00
本书是史学家吕思勉的代表作,1940年由明书店初版,为《吕著中国通史》之上册。全书共十八章,从婚姻、教育、学术、衣食、住行等方面阐述了中国文化的流变,学术性与通俗性兼备,内容严谨科学,行文通俗流畅。对于了解中国文化,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文化读本


中国文化史(上、下册)(国学基本文库)
¥70.80
《中国文化史 上册》 此书系中国文化史的山之作,引用六经、诸子、廿五史、历代各家著述、国外汉学家论著,以及近代报纸杂志、统计报道,多达六百余种。由于作者身经清末政治败濒于崩溃之际,痛感民族自尊心的丧失、崇洋媚外的奴化思想无从抵制,因此蓄志阐述中国文化政教源流,以增强我民族自尊心,故而抉择中国文化的特质,以鼓励青年学习、继承和发扬我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通观全书,史实充分,议论精彩,至今依然是研治中国文化史的书。 本套书还有: 《中国文化史 下册》


茶道入门——识茶篇(修订本) 中华书局出品
¥41.40
如何制造出好茶?怎样增强品茗能力?本书从茶叶的外形、茶青的成熟度、茶叶的汤色、茶汤的味道、茶叶的香型、茶叶的叶底等各种细节分析解读各种茶之间的差异,并详细分析了影响识茶正确性的各种因素,从茶树到茶叶到茶汤,也从茶汤反推到茶叶、茶树,有助于我们较为全面地认识和欣赏所有的茶。 即使不知道手中的是什么品种的茶,只是凭着眼前所看到的茶况,我们也能设法把茶汤泡到当时的“好”,获得看茶泡茶的知识。


小岗子,大商人
¥24.00
《小岗子 大商人》以大连东关街为背景,讲述了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以顺兴炉铁工厂大掌柜周文及弟弟周武为首的爱国商人,为保护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与日本人背水一战的故事。始建于19世纪末的大连东关街,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了大连*繁华的中国商业街,也是华商的聚集地。当时的他们,没有便利的经商条件,只能凭借着勤劳、诚信和智慧打拼出一片天地。从“周家炉”到“顺兴炉铁工厂”,从制造马蹄铁的家庭手工业到生产榨油机 的机器制造厂,旅顺人周文、周武兄弟的故事在小岗子上 演,充满传奇色彩,也带有浓郁的中国味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十六讲
¥7.2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十六讲,讲述中华传统文化,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中国式饭局礼仪
¥19.99
在中国,吃饭从不只是填饱肚子。一张餐桌,方寸之间,却常常是人情世故与商业智慧的“江湖”。本书将为你系统拆解“中国式饭局”的潜规则与明规矩,从座次安排、点菜艺术,到敬酒文化、聊天分寸,乃至买单玄机与后续人情经营……全书六大篇章,旨在助你洞悉餐桌上的东方智慧,让你在任何饭局中都能游刃有余,成为真正懂得“吃饭”的高手。

善与恶的发明
¥52.50
人是天生的群居动物,却无往不在冲突之中。自人类世以来,全球流动性持续增强,信息技术让人互通有无,但世界似乎正趋于极化和保守,隔阂和纷争不断。今天,持不同立场的人们还能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吗?人类的道德是否真的在沦丧?或者,让我们追问一个根本问题?人类社会是如何走到今天的? 在本书中,德国哲学学者汉诺·绍尔以考古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研究为工具,探讨人这个物种的善恶标准和规范如何随着群体规模、制度变迁和技术变革而演。从人类学会直立行走到突飞猛至当下的世纪,全书由远至近地展示了7个关键的转变:500万年前人类以及群体合作的诞生、50万年前惩罚机制的出现、5万年前文化的化、5 000年前不平等的发明、500年前现代社会的产生、50年前对少数群体权益的呼声以及过去5年觉醒文化的兴起。通过梳理价值观、准则、制度和实践的深层历史,绍尔提供了一部重塑人类道德思考的启示录。他提醒我们,当今的社会形态只是人类“善”与“恶”漫长演化的最新环节,而在表面的分歧之下,大多数人基本上仍持有相似的价值观,即重视合作、自由与安全,这将成为我们重新理解彼此的新基础。


季风海域的丝银对流:16—17世纪中西交往图景中的东亚移民、贸易与文化
¥89.60
这是一部关于全球化初期东西方文明在海上交锋与交融的史学力作,再现了16—17世纪中国与西班牙之间的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盛况。彼时的西班牙凭借哥伦布与麦哲伦的航海壮举,横渡大西洋,穿越南美洲,太平洋,最终抵达菲律宾群岛及中国东南沿海。 此后,无数商人、水手、移民按照季风和洋流的节律,乘坐大帆船,每年定期往返于中国福建和墨西哥阿卡普尔科。他们在中国澳门和菲律宾马尼拉中转,将中国的丝绸、瓷器等珍品运往美洲,再带着美洲的白银回到中国,谱写了“丝银对流”的史诗。跟随他们登船的,还有为西班牙王室服务的传教士、凶悍的海盗,以及崭新的观念、礼仪、知识和技术。 这是一个竞争与合作的动态空间,不同国家和港口城市的利益、移民、文化、信仰在这里遇合;这也是一个交融与互鉴的时代,兼收并蓄的中华文化流布四海,为东亚文化圈的建立夯实了基础。 本书引人胜地描绘了一幅由欧亚各国的统治者、冒险家和商业移民组成的跨太平洋社区的生动画卷,驳斥了关于亚洲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所扮演角色的陈词滥调,并对当今地缘政治的背景重新行了历史定位。季风海域的丝银对流铸就了时代始和变革的标志,也为理解早期全球化提供了重要的观察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