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满3件5折 秦伯未方药选
秦伯未方药选
秦伯未
¥20.65
  《药性提要》成书于1930年,被收于《家庭医药常识丛刊》第三集。秦氏针对既往本草书“繁而失实”的缺,“力求简净”。故精选270余品临床常用药物,按功用分为12种,每种下再细别为2-4小类。每药用4-8字概括其主治,并附以性味、用量。使初学者得以“一览了然,绝无疑义”。《常用中药手册》系秦氏根据其在1954年上海市卫生工作者协会举办的中医师温课班的讲义提纲整理而成,由温课班副主任名医张赞臣校订。全书选取283种*常用的基本药物,按主要效能分为16章,每药下列“性味”、“适应”(即主治)、“用量”三项,“大半照各方临床报告及个人和友好间的直经验作基础,选择切实而近科学的加以精简”。大多数药物下还列有“配伍”“备注”两项。前者是该药在方剂中的应用;后者则涉及该药的化学成分、其他作用、品种、用法等。附带药物90余种,或为主药附品,或作用与之相关,亦归于该“备注”项。书后附“生药成分简释”“一般药物对于生理上的作用”两篇,以“促‘医学现代化’和‘中药科学化’的要求”。   “药物之部”即1959年成书的《中医门》之第四章。该章分采集和炮制、药性、使用三节,讲述中药基本理论。其中“药性”一节阐述了中药的气味、效能和归经,介绍了当时通行的中药分类法,即将中药按效能分为解表药、泻下药等15类,并“将*繁用的药物结合常见证候”,分为扶正(肺、心、肝、脾、肾、肠胃、膀胱)和祛邪(外邪、热、湿、痰、气、血、积)两类,以便于学习和应用。“使用”一节说明了中药的配合和用量,并例举了52个药对。   “方剂之部”系《中医门》之第三章。*节“方制”讲述了君臣佐使、七方和剂型等方剂学基本理论,介绍了当时通行的方剂分类法,即沿袭汪昂的《医方集解》,将方剂按功效分为补养剂、发表剂等22类。第二节介绍了四君子汤、四物汤等40个基本方剂的组成、功治及加减法。并选录近案6则,以说明对汤剂、丸剂、散剂和膏方的处理。   《膏方大全》成书于1929年,上海中医书局曾多次刊印。上编篇阐明“膏方并非单纯之补剂”,其意义在于“救偏却病”。余篇通论膏方的效力、组织、用量、时期、煎熬、服食、禁忌、经验诸项。下编选录了咳嗽、痰饮、调经、白带等16种内、妇科病案及其膏方27首。   “对甘草粉蜜汤中‘粉’的讨论”写于1958年,被收《秦伯未医文集》。秦氏首先指出,《金匮要略》甘草粉蜜汤是杀虫方,甘草作为该方的君药,起着诱饵的作用,并批评了余云岫把《伤寒论》里的甘草误解为无用之物。着分析了“毒药”“瘥即止”“如薄粥”的含义,并指出米粉的作用“在解毒而不在杀虫”。*后引据前人注释,说明甘草粉蜜汤中的“粉”当为铅粉。   “防老方——首乌延寿丹的我见”写于1958年,被收《秦伯未医文集》。首乌延寿丹出自清末医家陆九芝的《世补斋医书》。秦氏详细介绍了该方的组成及制法、陆九芝对该方的评价,并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指出该方的滋补作用具有不蛮补、不滋腻、不寒凉、不刺激的四大优,总结了该方的六大适应证,并提出将该方从丸剂改为膏方的剂型改良意见。   “漫谈处方用药”写于1962年。秦氏通过举例,深浅出地说明了处方用药必须根据理法、掌握基本治法有助于处方用药、灵活运用成方、重视药物的配伍、用药的数量和质量、处方的形式等中医处方的关键问题。其中列举了80个药对,分三类概括了药物的配伍作用。
一个医生的故事(协和名医向你展现50年从医路上的真实生活,讲述150个有温度的行医故事!)
一个医生的故事(协和名医向你展现50年从医路上的真实生活,讲述150个有温度的行医故事!)
郎景和
¥5.00
郎景和的路就是成功医师之路,郎景和的故事就是一位医师成长、成熟、成功的故事。 《一个医生的故事》在本书中,著名医学教授郎景和回归了一个医生的本真立场,写下了从医五十年间,凝结在岁月里难以忘却的滴小事。 年轻时在乡下给牛生的奇特经历,帮助产妇分娩时突逢地震的惊险场面,主治的小女孩面临死亡却只怕家人伤心的感伤故事……作为妇产科医生,他在迎无数新生命来到这个世界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生命逝去的悲切与哀痛。他以“医者的仁心”见证着一幕幕震撼人心的人生悲喜剧,也在穿梭于手术台与病房的间隙中,生发出了关于生命与哲学的万千思考。
满3件5折 道藏医方研究
道藏医方研究
张其成
¥26.00
张其成教授,哲学博士,北京中医药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人文学教授,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博士生导师,*重学科中医文化学学科带头人,北京市重交叉学科中医人文学学科带头人。张其成教授是中医哲学学科、中医文化学学科奠基人之一,有较大学术影响。目前担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易学与科学委员会理事长、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分会副会长、国际易学联合会副会长、中国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等。?
满3件5折 脉义简摩
脉义简摩
(清)周学海
¥17.00
脉学专著。《周氏医学丛书脉学四种》致以,撰于1892年,共八卷。卷一至卷三分别论述切脉部位、方法及脉象特征;卷四至卷五论各脉象主病;卷六为名论汇编;卷七为妇科各种脉证;卷八为儿科诊略。此次,选用1936年至德周学熙印刻版本为底本,以1984年江苏广陵古籍印刻社发型版本为参校本。
满3件5折 心脏病治法方药:曾学文讲课实录
心脏病治法方药:曾学文讲课实录
宋峻
¥14.50
宋峻、顾月星、郑兴忠、林敏主编的《心脏病治 法方药--曾学文讲课实录》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 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 作室建设项目专家、江苏省名中西医结合专家曾学文 教授的临床讲课实录。本书详细叙述了心脏病的临证 治法、证治方药、经方、古方、自拟方、经验方与中 药的运用体会,论述了心脏病多脏器与全过程病证治 疗的理论与实践,介绍了研究成果转化为盐城市中医 院使用的中成药制剂,分析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诊治 心脏病的医案,阐述了近代心脏病的中西医诊治,并 附相关资料。 本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可供从事 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的心内科临床工作者、中医药院校 本科生和研究生阅读、参考。
满3件5折 厚生训纂
厚生训纂
(明)周臣编
¥12.00
  《厚生训纂》共六卷,分育婴、饮食、起居、御情、处己、睦亲、治家、养老、法语九个主题。周臣取《颜氏家训》《三元延寿参赞书:》《袁氏世范》等书,撷取其中卫生保健、养生医药知识,执要取简,编为是书。其中涉及优生育婴、食疗食补、起居调摄、治家教子等,内容丰富,集中体现了明代摄生思想和方法。本次整理以明万历二十年(1592)虎林胡氏文会堂校刻本为底本。
满3件5折 中医基础理论快记
中医基础理论快记
徐雅
¥7.85
还在为记不住中医基础理论而发愁吗?那就动员你的耳朵来听背吧。试想一个优美的声音在你耳边不断诵读中医基础理论的知识点,让路途中、等候时、入睡前的所有零碎时间都变成重复记忆的有用功,加上歌诀表格联想助记,那些总也记不住的不再是熟悉的陌生人,曾经记过的全被牢牢掌握,用耳朵学中医,原来就是这么简单!
满3件5折 内科医师查房手册
内科医师查房手册
姚定康,梅长林
¥21.99
本书结合病例,以临床需要为内容取舍标准,对内科疾病的主要知识作了较为全面和深的阐述,突出临床查房实践中的重知识和逻辑思维,但又不仅是临床查房工作的简单再现,还广泛涉及内科疾病诊治的*的研究展和循证医学证据。本书图文并茂,设置问题目录便于读者查阅。 适合初上临床的轮转医师、临床型研究生、见习/实习医学生,也适合内科的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阅读、参考。
满3件5折 生殖免疫学
生殖免疫学
李大金
¥25.20
本书编写者长期致力于生殖免疫学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这些学者活跃在生殖免疫学研究及临床线,对免疫性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卵巢早衰、子宫内膜异位症、反复自然流产及性病等免疫学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医疗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满3件5折 黄帝内经图文百科1000问
黄帝内经图文百科1000问
齐道明
¥12.00
《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是古代人在中医和养生方面的总结和体现。面对这样一部经典之作,想要读懂它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查阅大量的典籍,这*是一项辛苦的工作,本书替读者简化了这一过程,以期充当一座沟通普通大众和《黄帝内经》的桥梁。
满3件5折 传统康复治疗学
传统康复治疗学
高莉萍,邱波
¥21.00
传统康复治疗学分为上、中、下3篇。上篇为经络腧穴,包括经络总论、腧穴总论、经络腧穴各论、小儿推拿常用腧穴4个部分,通过学习,可以为后面的推拿、针灸等传统康复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中篇为推拿学,也是临床运用较多的重要的康复方法之一,包括推拿的作用原理,推拿的诊断方法、治疗原则与治法,推拿常用手法,常见病证推拿治疗,推拿保健5个部分。下篇为针灸学,包括毫针法、其他针法、灸法和拔罐法、常见病证的针灸治疗4个部分。附录为刮痧技术,主要介绍常用的刮痧器具、介质,刮痧的方法、作用、分类和临床应用等。为了便于学习和掌握各项传统康复技术,每章或每节之前,均列有学习目标,指出需要掌握、熟悉和了解的内容和技能,后提出复习思考要求。
满3件5折 抗菌消炎方剂速查:不可不知的“复合抗生素”
抗菌消炎方剂速查:不可不知的“复合抗生素”
袁端红
¥10.12
  我国抗生素人均年使用量高达138克,是美国的10倍。住院患者中的抗生素使用率高达70%,抗生素滥用情况极为严重。以中医抗菌消炎方剂取代西医的抗生素,既安全,还能尽量避免副作用。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对抗菌消炎方剂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包括方剂调和阴阳的功效、方剂制方配伍之法、方剂的煎服疗效等要点知识,以便读者对抗菌消炎方剂有整体的把握。下篇则收载了67首临床常用的抗菌消炎方剂,并按治法进行了相应的分类,配以方剂索引,方便读者查找使用。
满3件5折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实践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实践
牛江平,张英,李峰
¥58.80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党建与行政管理卷”共 14章,包括管理制度、管理规定和管理方法。这些制度、规定和方法,涉及医院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实践党组织管理、党员管理、文化建设、行政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医院工作的各个方面。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必将会对医院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作为医院的干部和职工,应该按照《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办事,自觉把各自的工作和行为规范到制度、规定和方法中去。自觉,是因为再好的制度,必须建立在大家共同遵守和执行的基础之上。自觉,是因为我们要实现“为人民健康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必须用制度优化工作的细节。自觉,是因为我们还需用精神让制度趋于完善,融贯和谐。
满3件5折 外诊法
外诊法
陈梦雷,蒋廷锡
¥38.50
《外诊法》,又名《历代名医外诊察病法》。清代学者陈梦雷等辑,收《古今图书集成》,后由蒋廷锡等重辑。书中卷一至卷三介绍望诊,兼论脉诊,卷四为闻诊,卷五为问诊。全书所收集的四诊资料齐全,叙述详细,对研究中医诊法具有很大价值。
生理:人体不是永动机
生理:人体不是永动机
张恩台
¥5.00
科学探索是认识世界的天梯,具有巨大的前进力量。随着科学的萌芽,迎来了人类文明的曙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随着知识的积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的能力越来越强,科学越来越广泛而深入地渗透到人们的工作、生产、生活和思维等方面,科学技术成为人类文明程度的主要标志,科学的光芒照耀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满3件5折 伤寒六书纂要辨疑(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伤寒六书纂要辨疑(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明·童养学
¥13.00
  《伤寒六书纂要辨疑》明代童养学辑,初刻于明崇祯五年(1632),全书共四卷。童氏认为陶节庵《伤寒六书》辨阴阳有经,表里有症,虚实有脉,临病制方服药有法,井井有条。   且辨叔和之谬,正无己之讹,足补仲景书之未备,惜其立论不免屡见叠书。实因陶氏六书成非一时,故有重复及先后倒置之处。因此,在原书基础上去其繁芜,补其阙略,删繁就简,重为诠次而成本书。本次整理以明崇祯五年壬申金陵刻本为底本。
满3件5折 实用方剂现代临床解惑
实用方剂现代临床解惑
骆仙芳
¥49.00
中医方剂或中药复方是中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历代中医学家久经考验的临床结验的结晶,也是中医药理论与临床相结合的桥梁。为适应当今治疗疾病和养生保健的需求,对以往的方剂已无现实意义的涌吐剂和杀虫剂不予列,并根据当代需求,增延缓衰老剂和调经种子剂。本书分总论和分论,总论分方剂源流与发展、中医治法与方剂、方剂配伍和炮制、中医药组方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中医药创新及国际化等共5章节撰写;分论分解表剂、清热剂、祛湿剂、温里剂、和解剂、泻下剂、理气剂、活血剂、止血剂、补益剂、抗衰老剂、调经种子剂、安神剂、治风剂、止咳化痰平喘剂、治燥剂、消导剂、窍剂、固涩剂和自验方等共20章行分述,内容以理论与临床相结合、中西医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古今医学名家观与现代医药成就相结合、科普知识与养生保健相结合为重,使本书能更好地适合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医界的实际需要,并能有益于中医药自学者和普惠于喜爱中医药知识的广大读者。
满3件5折 何元长医著二种校评
何元长医著二种校评
(清)何元长
¥83.50
本书所收著作均经二十八世何时希编纂,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由学林出版社出版。由于年代久远,这些著作均为影印抄本,舛误、重复较多,今对《治病要言》及《清代名医何元长医案》作整理、校注、评析,并合为一部出版,使何元长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特色能完整体现,更好领会,便于阅读学习。
满3件5折 刘茂才医论医案精粹
刘茂才医论医案精粹
卢明;刘晓俊;华荣
¥44.50
刘茂才,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指导老师,首届全国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待遇。本书是对刘老师六十多年临证经验的总结,分为杏园漫谈、医理探微、临证心悟、医案撷英四章。前三章为医论部分,内容大多已在出版物上公发表,此次整理略有删减及修订,部分为刘老师会议讲稿或早期读书笔记等,内容涉及中医药发展的思考、脑病学科建设的构想、临床救治的困惑及思路,以及疑难病症的治疗心得。医案撷英共涉及中医病证30种,其中脑病相关疑难危重疾患医案超过一半,不仅展示出刘老师经常强调的“基于内科(脑病),兼顾多学科”的临床诊治思维方式,还可看到其治法用药的全面性和灵活性,是其数十年从事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的充分体现。每一案后附有按语,尝试从学生的角度对老师的辨治思路和用药经验加以总结。适合广大中医临床工作者阅读参考。
满3件5折 名老中医之路续编:全四卷 卷二
名老中医之路续编:全四卷 卷二
张奇文;柳少逸;郑书翰
¥161.00
1981年至1985年,周凤梧、张奇文、丛林主编的《名老中医之路》第一辑至第三辑相继正式出版发行。记录了著名中医学者和名老中医的成才之路,对一代青年中医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张奇文作为原作者之一,继承《名老中医之路》之志,继编《名老中医之路续编》。 《名老中医之路续编》,载名老中医近200位,他们学习中医理论,则记诵、精读、覃思、博览,夜以继日;学习中医临床,则尝药、侍诊、求师、省身,未曾停顿;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更是来自实践,丰富多彩,理论创新成一家之言,临证积累殊多真知灼见和独到之秘,诚为中医药学之瑰宝;而他们百折不回、艰苦奋斗、精诚专一的治学态度和高尚的医德医风,更令人肃然起敬。 合集将之前我社出版的1-6辑何在一起,按照老中医姓氏笔画排序,分册出版,这对于宣传中医,继承和发展名老中医之学术经验,以及培育新一代名中医,具有重大积极意义。
满3件5折 本草撮要
本草撮要
陈其瑞;苗明三;张海燕;宋亚刚
¥41.50
《本草撮要》成书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清代陈其瑞所辑。陈其瑞,字蕙亭,初习儒,后任职于江苏官医局。其博研医药,尤精本草,造诣颇深,施诊之暇,手辑此书。书名取本草删去繁芜,保留最为精华实用之义。书凡十卷,收药656种,分草、木、果、蔬、五谷、金石、人、禽兽、虫鱼鳞介及水火土十部。主治悉遵经旨,博采古今大家所著药方,撮其大要于每药之下,注明性味、归经、功专主治。尤于煎熬、服用等描述备至。本书以药为经,以方为纬,叙述药性自有独特之法。言简而明,药约而省,修正治法,使之通俗易读,医理备显。书眉、行间可见墨笔对药品注文校字、增补、删改,足见陈氏行医、著书谨慎,推敲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