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国哲学(第三十一辑)(试读本)
免费
《外国哲学》第31辑由赵敦华教授任主编,由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负责组稿。本辑包含“中世纪哲学研究”、“论人”、“分析哲学研究”、“青年之窗”和“海德格尔《黑皮本》”5个栏目,收论文7篇,译文1篇。 “中世纪哲学研究”刊登了徐龙飞教授的论文《奥古斯丁<上帝之城>的历史哲学与历史神学》。作者认为,奥古斯丁从罗马城的陷落出发,分析了一个帝国衰落的重要的原因在于:其精英阶层不再能够提出任何有价值的思想;他的《上帝之城》*意义的贡献在于,他建构了基督宗教的历史哲学意义上的历史神学,这一历史神学从末世论所决定的启示的历史景象出发,并终战胜了异教的古典世界所宣称的循环论和线性论的时间概念,他所思考的并非仅仅基督宗教的历史与救赎、哲学与神学,而是从人类整体出发而对于包括基督宗教及其历史在内的整体的人类历史的思考,他提出了超出循环论的和线性论的全新的历史观,这是过往和未来同时指向当下的历史观,可称为当下线性时间观的历史观。 “论人”由两篇论文组成,分别是尚新建、杜丽燕教授的《文艺复兴与人》和韩林合教授的《人是遵守规则的动物——一种维特根斯坦式的人性观》。尚新建、杜丽燕教授的《文艺复兴与人》一文着重探讨文艺复兴所谓“人的发现”的内涵。作者指出,文艺复兴是一个承先启后的时代,这一时期对于人的看法,有着明显的过渡性特征。文艺复兴时期的个人,始走向世俗化,却依然保持着基督徒式的虔诚。在信仰的前提下,理性的地位得到空前的提升。作为自由的个人,他们发出自由的呐喊:自由是上帝赋予人的生存权利。 韩林合教授《人是遵守规则的动物——一种维特根斯坦式的人性观》一文,从亚里斯多德、康德、维特根斯坦手,探讨人何以是遵守规则的动物,重在于维特根斯坦的解释。作者根据维特根斯坦的思想,阐释人是遵守规则的动物这一论。作者指出,遵守规则之事本质上说来是共同体之事或社会之事。如果遵守规则本质上是社会性的,那么相应的能力不可能是天生的,而是必须通过教学和训练从其他人那里学习而来。 “分析哲学研究”栏目刊载两篇论文。陈波教授《对蒯因真理观的批判性考察》对蒯因的真理观行批判性考察,共有三节,分别讨论了蒯因关于“真”和“真理”的八个论题,蒯因真理观中的诸内在紧张,以及真的去引号说明是不充分性问题。郑宇健先生的《回顾式必然性——一种涉及化逻辑的新模态观念》一文,探讨了如下这个基本事实及其蕴义:即任何游戏中的胜负结局的背后都有一个历史条,这条是由双方棋手每一次落子的实际顺序所构成。而对此观念之特殊模态地位的合法性证明,则主要依赖于揭示它与一系列克里普克式后验必然性的标准表述之间的差异和类同。 “青年之窗”栏目由年轻新锐的论文组成,分别是李婉莉博士的《萨特与梅洛-庞蒂的时间观念比较研究》和金一韦博士的《克里斯蒂娃意指过程理论研究》。 “海德格尔《黑皮本》”一栏,刊登了靳希平教授的一篇译作,内容是马丁·海德格尔《黑皮本》之《思索》第二册(1931—1932)的译文。2014年海德格尔《黑皮本》以德文和法文问世以来,已经在国内外哲学界引起轰动。鉴于《黑皮本》尚未有中译本问世,为了让读者早些阅读到海德格尔《黑皮 》相关内容,《外国哲学》专门设专栏,刊登海德格尔《黑皮本》重要章节的中文翻译文本。

五百年来王阳明 (本书荣获央视2017中国好书) 团购电话400-106-6666转6(试读本)
免费
本书结合两千年来中华文明发展史,生动讲述了王阳明立功、立德、立言的传奇人生,讲述了王阳明在千磨万的人生困厄中创建心学的历程,系统梳理了知行合一大智慧,并展了卓有见地的阐发。

沉思录(试读本)
免费
《沉思录》是古罗马皇帝奥勒留终其一生的灵性思考,是自己与自己的心灵对话,也是对自我甚至对人类灵魂的拷问。全书十二卷,剖析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阐释了人的德行和个人对社会的责任等,表达了奥勒留身居宫廷与面对乱世的独特感悟。《沉思录》是斯多葛派哲学思想的精髓,也是该派里程碑式的作品。本书为梁实秋译本的*修订版,同时加了英文,是中英对照的精装典藏本。


看,这是哲学(集结高校教授30年哲学导论教学心得,内含400余幅手绘漫画,轻松读懂永恒不变的哲学大问题!)(套装共2册)
¥29.99
《看,这是哲学》1:哲学史里的快乐智慧 本书是作者教授三十余年哲学导论和哲学史的教学心得之作,用轻松活泼的文风和四百余幅手绘漫画插图,对西方哲学史进行了简明易懂的概述。作者严肃地对待哲学,却又不那么郑重其事,用风趣幽默减轻了哲学难以承受之重,使哲学不再显得无聊难懂。本书自出版以来多次再版,广受读者欢迎,无论对于人文社科学生,还是普通大众,都不失为很好的哲学入门读物。 《看,这是哲学》2:永恒不变的哲学大问题 本书是作者执教哲学导论课程三十余年的心得之作,用轻松活泼的文风和四百余幅原创手绘插图,以“中心是否保持不变”为引导,对哲学中的“大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梳理。作者严肃地对待哲学,却又不那么郑重其事,用风趣幽默减轻了哲学难以承受之重,让读者真正获得思考的快乐。作为哲学通识读物,无论哲学专业的学生,还是人文社科学生,甚或普通大众,都能从中有所受益并获得乐趣。

魔鬼辞典
¥4.29
美国文坛怪杰安布罗斯·比尔斯,以辞典形式为世间万物正名定义,颠覆你我看待万事万物的根源态度。呈现一条始终在读者意料之外的思维通道,对于人性、人生、社会、哲学等问题进行了无限有趣自由的革新思考,信息量巨大,引爆机械庸常的日常生活的活力和自由。 以尖锐之辞,精准刺穿人性中羞于暴露、难以正视的的弱点和阴影:以魔鬼之姿,向流行文化与消费主义的机械简单宣战,不断革新和创造;以辛辣思维,开拓词语的智慧空间,消解意义,拥抱无限趣味。颠覆一切固有概念的万物辞典,一部拒绝深刻却始终深刻的智慧精品。

人生的亲证(试读本)
免费
阐明这本书所发表的论文题材,我没有用哲理性的说教,也没有以学者观加以探讨,也许这对我来说更为合适。我生长在一个以奥义书经典作为日常礼拜的家庭,并且在很久以前父亲就作出了榜样。父亲在他漫长的一生中一直保持着与神的密切交往,但是他没有忽略对世界应尽的责任,也丝毫没有减少对世俗事务的强烈兴趣。因此,我希望这些论文能使西方读者有机会触到印度的古代精神,这种精神曾反映在我们的圣典中而今天仍然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人的一切重要言论不是通过词句而是通过精神来判断的——这是在历史中伴随着生命的成长而呈现出来的精神。我们懂得基督教的真实含义是在观察它的当代生活各个方面而得到的——无论如何,它与早期的基督教,甚至在重要方面都可能是不同的。 印度伟大的宗教圣典对于西方学者来说似乎只具有怀旧与考古的兴趣,但是对我们却具有生活的重要性,我们不得不认为把人类思想和愿望的木乃伊标本,陈列在带有标记的柜子里时,尽管在博学的外衣下永远保存起来也会失去它们的重要意义。 源于伟大心灵的体验的有生命的语言,其意义永远不会被某一逻辑阐释体系详尽无遗地阐述清楚,只能通过个别生活的经历不断予以说明并在各自新的发现中增加它们的神秘。对我来说奥义书的诗篇和佛陀的教导永远是我的精神财富,因此它赋予我无限的生命力,我已经将它们贯彻到我自己的生活和我的言论中,它犹如天性对于我有独特含义;对于别人同样也期待着他们的证实。而我自己特殊的证明一定会有它的价值,因为它有个性。 或许我还要补充一,这些文章用连续的形式汇编起来是为了便于出版。其中一些观是从几篇孟加拉语论文中选出的,在孟加拉波浦尔(Bolpur)我的学校中,我习惯于同我的学生们行讨论。我使用的这些译文是由我的朋友巴布·沙迪什,钱德拉·罗易和巴布·阿吉特·古玛尔·钱哥罗瓦尔蒂翻译的。这本文集中的“在行动中亲证”这一篇,是由我的侄子巴布·苏列德拉纳特·泰戈尔从孟加拉语论文“业瑜伽”译出的。 趁此机会我向哈佛大学詹姆斯·H.伍兹教授表示谢意,由于他公正的评价才鼓舞我去完成这本文集并在我去哈佛大学之前阅读了其中的大部分。我还要感谢欧内斯特·里斯先生的帮助,他热情地提出建议帮我修订并审阅校样。 关于Sādhanā的发音,还须要说一句,重音应该放在个ā上,这是这个字母的宽音。

给年轻人读的论语(试读本)
免费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孔子年轻时虽然曾做过几任小官,但平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教育,相传弟子多达3000余人。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终返鲁专心执教。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孔子是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影响的人,在世时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死后被后人尊为至圣、万世师表。 孔子思想、学说的精华集中体现于《论语》一书中,其思想内容、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都早已沉淀在我们的生命中。《论语》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早在秦汉时期就传了朝鲜和日本。明朝的传教士利玛窦又将它译为拉丁文,如今已在西方各国广泛传播。

给年轻人读的大学·中庸(试读本)
免费
《大学》、《中庸》原为《礼记》中的篇章。《大学》提出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己治人之道,《中庸》的主题思想是教育人们如何培养自己的理想人格,以达到至善、至诚的理想境界,因此两、邵作品对当代年轻人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 《大学》成书于春秋时期,是《礼记》中的一篇,旧说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期儒家的作品。其内容以人为中心,旨在提高人的修养,造就高尚的人格,成就人的德行功业。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养历程和道德目标,实现理想人格。 《中庸》也是《礼记》中的一篇,旧时学者认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前402)所作,其核心思想便是中庸之道,也就是忠恕之道。后经宋代大儒朱熹注解后,《中庸》成为独立的儒学经典,是后世读书人争名科举、求取功名的书,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章学诚的生平及其思想(重印)(试读本)
免费
本书作为一部传记体的思想史写作,向我们呈示出个体的生存际遇与章学诚思想的具体展之间的内在关联。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个体的偶然遭际如何将章学诚带到一个又一个似乎与其本来志向无关的问题和工作面前,而他又如何一次又一次地沉迷在对这些偶然的题材的思考当中,并终从这些零碎的思考中通达出来,回归并丰富他的思想主题。 历史书写的方式与历史书写的品质,以及书籍分类系统与文章的品质之间的关系,作为两条彼此关联的思想主线,贯穿章学诚思考的始终。由此渐次展的校雠文史之学,以及以“六经皆器”为核心的历史哲学,只有深其思想整体的内在理路,才能获得充分而真切的理解。而这既是本书的着力,同时也是它*神彩的所在。

诗学/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试读本)
免费
《诗学》立论精辟,内容深刻,虽然篇幅不长,但气度不小,无疑是一篇有分量、有深度的大家之作。《诗学》探讨了一系列值得重视的理论问题,如人的天性与艺术摹仿的关系,构成悲剧艺术的成分,悲剧的功用,情节的组合,悲剧和史诗的异同,等等。《诗学》提出的某些观——如情节是对行动的摹仿的观和诗评不应套用评论政治的标准的观——在当时具有可贵的创新意义。这篇不朽的著作集中地反映了一种新的、比较成熟的诗学思想的精华。 《诗学》强调了诗的“自我完善”,却没有提及希腊悲剧的起源和发展的宗教背景,也忽略了悲剧的存在、兴盛和趋于衰落的社会原因。悲剧人物固然应对自己的抉择(或决定)和行动负责,但在某些作品里,命运(moira)的制约或神的催动是导致悲剧性结局的重要原因。《诗学》对此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诗学》肯定了艺术在发人的心智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但认为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使人“认出了某某人”——作者放弃了一个极好的从理论上阐述和论证艺术摹仿有益于深化人对自我以及客观世界的认识的机会。

佛教小百科. 佛像(试读本)
免费
佛教认为,礼拜佛像,供养佛像,对于修行者来说,能产生无上无量功德,因此,佛教信徒们经常会大修佛像,铸造佛像,为家人、为自己祈福。在佛教的发展过程中,为了使得佛像趋于统一,佛像的铸造也形成了一定的规范,并且以“经”的形式加以传布,使得佛像在流传的过程中虽有风格的不同,但在造型上不会产生特别大的差异。《佛教小百科:佛像》能够满足读者了解佛像的需求。 《佛教小百科:佛像》由业露华编著。

人子耶稣(试读本)
免费
本书讲述的不是《新约》中记载的耶稣,而是《新约》中未曾提到的耶稣。《福音书》作者对那段“失考的日子”缄口不言,而这段日子从耶稣的12岁一直延续到30岁。 反复掂量之后,我发现《圣经》中失于记载的不只是一个耶稣。一个重要、关键的耶稣应该被复原。对我来说,他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精神状态。耶稣与上帝合一,是一个精神历程。从佛陀和古代印度圣者的角度来看,耶稣完成了觉悟。一个有潜力成为救世主的年轻人,发现了自己的潜力。并学会了实现自己的潜力。这才是我真正的主题。

人类的知识(试读本)
免费
在本书中我曾试图以我所能达到的广阔的眼界来研究一个很大的问题:既然人们和世界触的时间短暂,观察事物又不免带有个人偏见和局限性,那以人们又是怎样得以获知他们的全部知识的?相信我们的知识这种信念有一部分是幻觉吗?如果不是,那么我们除了依靠感官之外,还必须知道些什么?我在以前写的一些书中谈过这个问题的某些部分,所以我只好在较大的文章结构中重复我在别处已经考察过的某些问题的讨论。但是我已经在不妨碍我的主题的条件下,对这类重复做了*的压缩。 本书的主要目的在于考察个人经验与科学知识整体之间的关系。我们一般都认为科学知识大体上是可以承认的。尽管怀疑主义在逻辑上无懈可,从心理学的观来讲它地不能成立,因为每一种自称想念怀疑主义的哲学都带有轻率不真诚的成分。一步说,如果怀疑主义想在理论上站得住,那它就必须否认一切从经验到的事物中得出的推论;一种不彻底的怀疑主义,例如否认无人经验过的物理事件的存在,或者那种承认在我的将来或记忆不到的过去有事件存在的唯我主义,都没有逻辑上的合理根据,因为它必须承认那些导致它所否认的信息的推论原理。

时间与自由意志(试读本)
免费
原书在法国已出到第七版。柏格森教授在这本书里首先讨论意识状态的强度。他指出数量上的差异只适用于有大小的东西,就是说,在后的分析里,只适用于空间;他又指出强度自身完全是质量性的。在讨论个别意识状态之后,他研究它们所构成的众多体;他发现众多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数量性的,或无连续性的,它意味着人们对于空间有了直觉;一种是意识所构成的,而它完全是质量性的。这个在开展着的众多体就是绵延;绵延是先后无别的陆续出现,是一堆因素的互相渗透,而这些因素是那样地各式各样,以致过去的状态无法重新出现。他指出纯一性的、可被测量的时间是人为的一个概念,这概念的构成乃是由于空间这个观念侵犯到纯绵延的领域里。

笛卡尔哲学原理(试读本)
免费
《笛卡尔哲学原理》篇是阐述笛卡尔哲学一般形而上学原理,主要取材于笛卡尔的《形而上学沉思》和《哲学原理》章“论人类知识原理”。 本书的结构正如书名所标出的,包括两个部分:《笛卡尔哲学原理》和附录《形而上学思想》。前者是采取几何学方式讲述笛卡尔哲学原理,后者是对一些重要形而上学问题和概念分析说明的札记。如果说前者是更多表明笛卡尔观,那么后者对他自己的哲学观却有更多的暗示。

多元的宇宙(试读本)
免费
布拉德莱先生断定,像我们现在谈论的空间关系这一类外在关系的对象完全不同。这可能刚才在前面已经似是而非地加以肯定。当这本书在讲台上的时候,不仅情境不同,而且这本书本身和它从讲台上掉下去时的那本书也不相同。他承认“这样的外在关系似乎是可能的,而且甚至是存在的……。你不会改变你所比较的或者在空间重新安排的东西,这在常识上似乎是十分显明的,但是,在另一方面,还有同样显明的困难是常识还没有见到的。 本书译事始于1964年冬季,一载左右,初稿完工,十年浩劫,稍有散失。四凶既除,春回大地,补苴罅漏,修葺一过,作者原旨,愧未尽达,幸承范存忠,常道直两师以周煦良、徐怀启两教授释疑解惑,受益实深。今四君俱作古人,不及见其印行,爱辍数语,用资悼念。

尼耳斯.玻尔哲学文选(试读本)
免费
本书基本上涵盖了玻尔一生所撰的哲学论文,其大多数都是根据在各种场合下发表的演讲修订而成。这些文章从立意到属稿到修改到后问世,都有一些有趣的过程和转折。 玻尔哲学的中心思想就是“互补性”这一概念。后人把这种思想称为“互补原理”,但是玻尔本人很少用“原理”一词,他总是更谦虚地使用“互补性”和“互补关系”等说法。

老子永远不老:《老子》研究新解
¥28.80
《老子永远不老:〈老子〉研究新解》一书,收了12篇曹峰近年来发表的《老子》及道家研究论文,约二十万字。其中有对具体章节如三十六章、三十九章的新解读;有利用出土文献对《老子》首章作出的新诠释;有对老子生成论和幸福观的新思考;有对老子“道”与“天道”关系的新衡量;有对老子“无名”“有名”论述的新考察;有对黄帝与老子关系的新辨析;有对老子政治哲学的新总结。还有对近代日本老子现象的一些研究。这些论文涉及老子研究的各个方面,发表后大多在学界引起重要反响,被广泛引用和转载。这也证明了老子永远不老,老子思想常谈常新。此书的出版相信会对老子及其道家研究产生实质性推动。

生活心态
¥2.00
人们无法驱逐屋里的黑暗,然而,只要让光亮进来,黑暗便自然消失了。 真正伟大的人往往都能主宰自己的性情,统治自己的心灵。富有化学性心灵的人——也就是善于管理自己情绪的人,能够消灭忧虑,解除烦闷,正如同化学家以碱性来中和酸性一样。

羊皮卷的哲学
¥2.00
我们每个人在出生的那一天都得到了一份上帝送给我们的好的礼物,那就是世界。那么,我们也应给这个世界一份礼物,那就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爱,对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物的爱。 想一想,我们的父母把我们每个人带到这个世界上,的确是一种奇迹。

美丽因你而精彩
¥2.00
人的天性虽然是隐而不露的,但却很难被压抑,更很少能完全根绝。即使勉强施的压抑,只会使它在压力消除后更加猛烈。 一个人要帮助弱者,应当自己成为强者,而不是和他们一样变成弱者。对于已经做了的坏事,不妨宽大为怀,如果你愿意的话。 语言可以把死人从墓中叫出来,也能把活人埋入地下,语言可以使侏儒变为巨人,也能将巨人彻底打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