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家们都在想什么:44个哲学家的奇闻趣事和毕生思想
¥9.90
阅读哲人故事,感受哲学的深刻与广阔,聆听智者心音,探寻人生的奥秘与意义。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哲学家们都在想什么》介绍了尼采、康德、柏拉图、罗素、德谟克利特等44位哲学家的生活趣事和哲理故事。人们提起哲学,都会想到干涩、难懂、深奥,而本书作者巧用搞笑、趣味的方式解读严肃正经的哲学哲人背后的思想和故事,引导读者了解哲学家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哲学,以更宽容、更谨慎的心态去看待哲学,从而更积极地探索人生的奥秘,追求人生的真谛。读完这本书,读者可以对于西方哲人有更丰富和全面的认识。可以说,这是一本趣味十足、有料有瘾的通俗哲学百科。

人类知识起源论(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20.41
《人类知识起源论》——“把一切与理解力有关的东西全都归之于一条的原理的著作”。他的目的在于对形而上学进行一种革新,以一种建筑在观察、经验以及应用专门适合于数学和物理的方法,即分析的方法之上的人类精神的研究,来代替一门建筑在实体的观念和抽象的观念之上的原理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并非我们无从捉摸的心灵的本性,而是心灵在其与肉体的结合体中所产生的那些实际的活动。 在《起源论》一书中,孔狄亚克受了丰德奈尔的启发,偏离了洛克的观点,走到了百科全书派的前面。这部书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说是有关人类知识的一种学说,这种学说的原理在他以后的一些论著中被再次采用并加以发展了。

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哲学(套装共8册)
¥87.91
本套装包含: 示教千则 理想国 伦理学 偶像的黄昏 人类知识起源论 人性论 艺术的起源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卢梭全集 第1卷:忏悔录(上)
¥44.50
本卷从卢梭的诞生叙述到1742年他带着他的音乐“数字记谱法”从夏梅特到巴黎。

古希腊罗马美学
¥22.40
本书被学界视为西方美学史研究具有权威性的代表作,已收中国20世纪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名录及1983年哲学年鉴中。本书书对古希腊罗马美学做了全面详尽的阐释和评论,与朱光潜《西方美学史》相比有以下特:一、所有讨论都放在哲学层面上,从本原谈起;二、核心是美学范畴、范畴内涵和历史根据;三、将美学置于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将美学家放回各自的生活场域中,力求叙述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四、从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中揭示美学范畴的演变过程。因此,美学与个人的处境和生活联结在一起,成为个人思想和人格的写照;与哲学、宗教、道德、艺术联结在一起,成为整个时代精神的表征。 ?

作为科学与意识形态的美学——中西马克思主义美学比较
¥20.93
本书选取科学性和意识形态性的角度,对中西美学做了鸟瞰式比较。认为,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强调美学的科学性,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强调美学的意识形态性,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及美学学科的性质本身决定了必须将这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

朱子事迹考(朱子学文库)
¥38.40
本书运用考察、谱志等地方文献研究朱子学,其内容涵盖朱熹的家事、生计、行踪、遗址、墨迹、画像、号谥以及新安朱氏等方面,详细而真实地再现了朱子的生平事迹。其写法另辟蹊径,不再仅仅侧重朱子的哲学思想,对于其家庭生计与私人生活也行了展示,为全面了解朱熹的行踪、事迹、为人等提供了丰富的、较全面的资料。?

思辨哲学新探(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28.80
《当代中国人文大系:思辨哲学新探》不拘泥于黑格尔整个哲学体系的一般评述,而是根据作者的眼光,就其具有合理意义的一些方面加以剖析。首先,作者在这些方面确实受到启发,进而把这种启发叙述出来,以求与读者共享。在这些叙述中,不仅包含了作者受到启发的合理思想,而且尽可能地按照这些合理思想的发展趋势加以发挥。


经典再现:平民的哲学(套装共五册)
¥30.99
《重读经典》系列包括《孟子:平民议政》、《庄子:平民的生活心态》、《论语:平民正心修身》、《大学:平民的修养》、《中庸:平民处世哲学》五部经典佳作。作者从一位普通百姓的视角,重新注析解读了《孟子》、《庄子》、《论语》、《大学》、《中庸》,旨在弘扬传统文化,激发读者的思考,使经典的内容可以更深入人心。


胡适经典合集:《胡适四十自述》+《胡适谈哲学与人生》+《容忍与自由》套装共三册
¥30.99
《胡适四十自述》是胡适亲笔撰写的自传,在中国现代传记文学中独树一帜。在本书中,胡适从母亲的订婚开始,讲述了自己童年、少年与青年时代的人生经历。九年的家乡教育,从拜神到无神,以及他接受新式教育,考取官费留美,到“逼上梁山”的文学革命,皆是胡适难以忘记的人生历程,也是造就胡适成为当时中国学术、思想、舆论领袖的成因。同时,本书也是胡适与自己心灵的一次对谈。本书讲的不仅是胡适40岁以前的人生经历与思想建树,更反映了他当时所处社会的风貌。他人生所到的每一处都有描述,比如他的家乡、求学的上海、留学的美国、任职时所在的北京等等。通过这些不仅可以了解20世纪上半叶中国学术等领域的状况,也能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知识分子寻求进步的轨迹内容。在本书后,还附有精选的几篇胡适文章和胡适家族的世系表,通过阅读他的文章,也可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他的思想信念,这些都对读者大有裨益。不仅如此,还可感受到胡适儒雅、睿智的文人风范,了解一个鲜活的胡适。《胡适谈哲学与人生》精选了胡适关于哲学和人生两个方面的文章,选录的均为胡适一生有代表性的文字,并结合多个版本进行了校对,力求呈现接近大师本人原意的文字。本书探讨了哲学和人生两个方面,从古代到现代,从过去到未来。包括中国古代哲学,现当代哲学,以及人生的观念。接受过新思想的胡适,其观念与当时的众多人迥然不同,一些人生观到现在读来仍让人觉得醍醐灌顶。《容忍与自由》一书所选篇目展现了胡适深刻、犀利的思想观点,也侧面展现了他在纷繁时事中的人格魅力。涵盖其从青年至晚年的各类文章,读者也可从中发现他思想上的转变,特别是“容忍与自由”,胡适年岁月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由于涵盖面广,内容丰富,使得本书的可读性大大提升。这些白话演讲和文章都十分浅显易懂,展现了胡适的睿智,使读者了解胡适思想的同时,能帮助读者理解那时学术界的状态,了解当时的世界和中国。在本书中,我们不仅能看到一位侃侃而谈的智者,也可以从他谈话的内容中,体会对加家国的热爱,以及胡适对民主和自由的坚持。

前世的秘密(亚马逊网站五星级读物!全美畅销40万册!全球殿堂级神秘学大师泰德·安德鲁斯带你深入潜意识,揭开自己的前世之谜!)(试读本)
免费
本书为美国灵性大师泰德?安德鲁斯绝世力作,全球范围内探讨“前世今生”话题重要的作品。 作者围绕“人真的有前世轮回吗”这一问题,深探讨了“人死了以后,灵魂去了哪里?”“为什么有些人会在你的今世出现?”“你们前世究竟有着怎样的关联?”“怎样找到灵魂的另一半?”“潜意识里究竟隐藏着什么?”“如何走你的前世?”“前世会对你的今生有何帮助?”等问题,对于想要了解前世轮回,想要深探索自我内心世界的人来说,本书*不容错过。

孟子与中国文化(修订版)(试读本)
免费
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本专门写给社会大众尤其是青年朋友的书。作者以多年的治孟心得为基础,深浅出地介绍了孟子生平及其思想的精髓,对孟学作了通俗化地解读。本书独辟蹊径地将孟子思想结晶为“国家应该如何治理”、“道德应该如何成就”、“人们应该如何生活”三个问题,并颇具创意地将文中重要的话语摘取出来作为提要,使读者诸君在翻阅本书时有耳目一新之感。

人的境况(试读本)
免费
在本书中,阿伦特力图表明“积极生活”的三种活动——劳动、工作和行动——的区分是基于人的条件而做出的,她理解的人的“条件”,既不是所谓人的本质属性,也不是康德意义上规定人类经验方式的超验条件,而是人在地球上被给定的那些生存条件:劳动的条件是人们必需维生,工作的条件是人们必需建造一个人造物的世界,行动的条件是人们必需在交往中彰显自己,回答“我是谁”的问题。离了这些条件,生活就不再是“人”的生活了。在此意义上,人是被条件规定了的存在(conditioned beings)。但他们的活动又创造着自己下一步生存的条件,比如劳动超出家庭和国家界限的全球化发展,和人从宇宙的角度对地球采取行动,都根本上改变了人类未来的生存处境。本书在结构上另一个值得关注之处是“积极生活”(vita activa)与“沉思生活”(vita contemplativa)的二元对照。*章给出的两种生活的对照,为全书确立了一个隐含的背景框架。实际上,只有在此二元对照下,劳动、工作和行动才可能有效地保持自身,因为与两种生活方式相应的,是古代西方对两个世界的想象:柏拉图的现象世界和理念世界,或基督教的尘世之城和天上之城,前者是变化的、有死灭的,后者是永恒不变的。在那里,制作或工作被当成一切活动的原型,人在制作中模仿神圣世界的创造,现实生活的真实性和荣耀都来自后者,后者才是他渴望回归之所。阿伦特认为这种沉思生活高于积极生活的等级秩序,在传统政治思想中导致了对政治的伤害,因为政治哲学家倾向于以制作模式把行动理解为按照某种真理来统治。但对立之消隐的灾难后果,要在世俗化的现代才清晰地浮现出来。在神圣世界不再被信仰,沉思“被逐出有意义的人类能力行列”之后,制作活动也失去了衡量他的产品真实性的标准,作为人造物的世界越来越相对化,丧失了它得以立足的持久性和稳固性。二元世界观的消失,一方面让现代人丧失了作为生存条件的“世界”,另一方面人被抛回到自身,返回到孤独内心来寻求真实性和确定性的基础。“世界异化”和“向自身的回返”*终以牺牲世界和牺牲行动为代价。虽然在现代早期,人作为制造者获得过短暂的胜利,那时人曾被高举为目的,但“由于现代的世界异化和内省被提升为一种征服自然的无所不能的策略,也就没有哪种能力像制作——主要是建造世界和生产世界之物的能力——一样,丧失得如此之多”(本书第242页)。在*后一章,阿伦特哀悼了技艺人(homo faber)的失落:匠人精神始终预设了一个物的世界,在那里,物质闪耀、语词可听,但在世界塌陷,甚至被还原为生物循环意义上的自然的情况下,*终是劳动动物(animal laborans)取得了全面胜利,而这就是我们已生活于其中的世界。

历史的灵魂(爱智书系)
¥12.00
从喜欢听故事、喜欢追问故事的结局开始,总有一天你会蛮有兴趣地追询人类过去的时光,感受到思接千载、探幽搜奇的无上喜悦。尽管你不一定选择历史研究作为职业生涯,但是你可能也会对历史本身感到惊奇或迷惑:历史究竟是什么?历史有什么用?历史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历史学是科学还是艺术?对历史学家应该怀疑还是相信?……所有这些问题,都可以说是对“讲故事”本身提出的疑问,我将在这本小书里和朋友们讨论这些问题。

美是幸福的时刻(爱智书系)
¥8.00
当我们为一种美而屏住呼吸,或尖叫、或落泪的时刻,那动我们的究竟是什么?在万物表面呈现给我们的样子之外,是否还存在着另外一种真实?什么是美?什么是艺术?什么是艺术家?为什么我们的生活离不美、离不艺术的滋养?这本小书带给你的不单是美学的知识和常识,还有美的享受。从作者心泉泊泊流溢的文字 清新、蕴藉、隽永,带领你认识美、领略美、咏叹美,并在感受到美的那一刻体验到幸福!

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
¥41.88
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不可分。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的创造者,没有马克思就没有以马克思命名的马克思主义。但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又不能等同。马克思是具体的个人,是伟大的革命家和思想家;而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马克思像所有人一样会逝世,而马克思主义却依然存在和发展。我们对马克思的评价是历史的,像评价所有杰出人物一样,着眼于他的历史贡献;而对马克思主义的评价应该是当代的,像对待所有思想体系一样,着眼于它的当代价值和适用性。当代西方有些学者蓄意在这两者间制造混乱。他们或者把两者完全等同,以马克思逝世已有120年之久为理由,着力于宣扬“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或者着力于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的对立,故意孤立地抬高马克思以贬低马克思主义,宣扬当代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的歪曲和篡解。这两种思潮都是我们所不能接受的。

被肢解的马克思
¥33.34
某种学说创立者的形象的变换,在文化史上并不罕见,但像马克思这样引起广泛的、持久的、世界性的争论,聚讼纷纭,分歧如同冰炭,是少见的。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离马克思自己的时代越远,对马克思认识的分歧越大。正如行人远去,越远越难辨认一样。因此,当我们说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的时候,必须有一个正确的前提,这就是必须了解和恢复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本来面目,这是时代赋予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伟大使命。

康德宗教哲学文集(注释版)(康德文集注释版)
¥46.80
本书收康德宗教哲学全部相关著述,含《纯然理性界限内的宗教》、《证明上帝存在的惟一可能的证据》、《一位视灵者的梦》等著作和《论神义论中一切哲学尝试的失败》、《哲学学科与神学学科的争执》等文章、论著摘编,书中所收的著作、文章均由译者增译了《科学院版编者导言》和科学院版编者注,并在必要的地方加了少量的译者注。

早期道教史(增订本)(汤一介集)
¥35.40
本书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的深研究,肯定了“宗教”和“非理性”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意义,将道教提升到学术层面来探讨,期在重新建构道教思想体系。书中指出,道教作为一种宗教,虽然不同于儒家与道家,但其思想源流却又离不这两家,它从一始就是以儒道互补为特征的。

罗国杰研究纪念文集
¥52.80
本书汇集了研究罗国杰思想的研究性文章和学生、故人的回忆文章。本书从各个角度分析了罗国杰的学术思想和学术贡献,包括伦理学原理领域、思政领域、为党和国家建言献策等等,回顾了罗国杰教授在为人、育人等方面的感人至深的故事。

实体与形式: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Z卷研究(Z10-17)(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61.81
《实体与形式——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Z卷研究(Z 10-17)》是对《形而上学》Z卷后8章的一个专题的研究。本书将这8章视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认为它们处理的是实体的整体和部分的关系问题这一相对统一的主题,并将这一主题进一步明确为实际上是实体与形式的关系问题,亦即,形式在实体整体中的地位问题。亚里士多德是循着“什么是实体?”这个Z卷的核心问题的线索(Z 1-3),在厘清了形式与偶性(Z 4-6)、形式与生成(Z 7-9)的关系问题之后,在实体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问题这个大的形而上学问题的背景下,就形式实体重新展开深入的研究的。由此,他首先明确了形式实体在实体整体中的首要地位,亦即,它是首要的实体(Z 10-12),然后又对形式实体作为首要的实体的单纯性、统一性、整体性做了深入的论证,表明它不可再被分析为别的实体部分(Z 13-16),后,通过将形式实体与实体存在的原因相关联(Z 17),就为过渡到H卷对实体从原因 – 目的论的角度的研究准备了前提,并为Θ卷中对实体的从潜能和现实的关系出发所进行的形而上学的探讨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