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满3件5折 米伯让医案
米伯让医案
米烈汉
¥42.00
经深解读大纲、剖析历年真题后根据真卷题量及学科分布设计,与真实试题相似度极高。力求给考生*真实的执业资格考试命题环境.供考生考前自测,使考生在备考时能够对考试的整体情况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在阶段性复习和临考前能够全面的了解自身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做到查缺补漏、有的放矢;并熟悉考分布、控制考试时间。本书按照2020版大纲行修订。
满3件5折 养新堂医论读本
养新堂医论读本
(清)周赞鸿;袁敏
¥36.00
  《养新堂医论读本》,八卷,清代周赞鸿撰。成书于清同治三年(1864)。周氏撷取喻嘉言、张璐、徐灵胎、尤在泾、陈修园、吴谦、叶桂、张耀孙等医家*述,编录成八卷。卷一至卷六,列中风、痹历节、虚劳、伤寒、百合病、霍乱、瘫闭利淋、疟、痢、痰饮、咳嗽、疝、喘、鼓胀水肿、泄泻、诸痛、黄疸、五窍病等五十二种常见病证;卷七论妇人病;卷八述小儿病。每病先述统论,选集前贤论述,撮其精要:次列证候洽法,以法类方,条分缕析:部分病证还附有所取*述之按语,多具独到见解。本次整理以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藏清同治三年甲子(1864)稿本为底本。
满3件5折 活人心法—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活人心法—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清)刘以仁
¥40.00
《活人心法》四卷,清·刘以仁*,王文选辑成 。卷一为望、闻、问、切之诊法,卷二为伤寒舌鉴及 药性炮制等歌诀,卷三为伤寒诸方,卷四为补益、救 急、遂生、怀少、普济、外科、杂症诸方。全书博采 众家,尤重舌诊。所载验舌图149幅,集清以前舌诊 之大成,且每张舌图均详论病因病机,并附以治方, 集舌证治于一体,为中医临证门之作。此次整理以 清同治三年甲子(1864)王同仁刻本为底本,以清咸 丰九年己未(1859)三义公刻本为校本。
满3件5折 痘疹活幼心法
痘疹活幼心法
(明)聂尚恒
¥20.00
  《痘疹活幼心法》,系明代聂尚恒所著,一册。不分卷。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儿科13):痘疹活幼心法》载医论十一条,其中有述痘疹备用紧要诸证方论,并附痘疹或问六条、治痘医案十一条、古今治痘要方、麻疹、古今治痘要方、纸捻照法、痘疹避忌、幼儿杂症方论等内容。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儿科13):痘疹活幼心法》详论痘症发病机理及辨治与方药,治痘重视血气的充盛。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儿科13):痘疹活幼心法》本次整理以明万历四十四年丙辰(1616)合刻本为底本。
满3件5折 鸿飞集论眼科
鸿飞集论眼科
(明)佚名氏
¥28.00
  《鸿飞集论眼科》本着“抢救、保护、发掘、利用”的理念,《鸿飞集论眼科》重选择近60年未曾出版的重要古医籍,综合考虑所选古籍的保护价值、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400余种中医药古籍涵盖了医经、基础理论、诊法、伤寒金匮、温病、本草、方书、内科、外科、女科、儿科、伤科、眼科、咽喉口齿、针灸推拿、养生、医案医话医论、医史、临证综合等门类,跨越唐、宋、金元、明以迄清末。
满3件5折 辨症良方
辨症良方
(清)蒋杏桥
¥77.00
《辨症良方》为医方著作,由清代医家蒋杏桥编集。全书分四卷,卷一列便易方、急救方,卷二列诸痛方、外科方、诸伤方;卷三列妇人方、《达生篇》举要、保儿举要、血、痰、嗽、喘及小儿方;卷四列小儿痘疹、麻疹诸方、《良方》举要。后人赞其书“简而赅,精而当,无方不备,些症不详。症以辨而甚明,即方以良而受益”。原书选方多为民间验方,简而赅,精而当,辨症准确,方论透晰,内容详备;皆“简便易行,适于时用者”,“庶荒僻壤中,无处延医,获此书以考证之,不啻迷津宝筏”。本次整理以清咸丰十年(1860年)刻本为底本,以清光绪辛卯年(1891年)晓风杨柳馆刻本、清咸丰八年戊午(1858年)誊清稿本《稿本医书五种》为对校本。
满3件5折 医学辨正
医学辨正
(清)张学醇
¥25.50
《医学辨正》由清末医家张学醇编著,成书于清光绪庚辰年(1880),初刊于光绪辛巳年(1881),不分卷。《医学辨正》卷一由作者著,分为望闻问切失传论、诊脉部位错乱论等医论28篇。卷二由作者编注,主要论十二经脉循行部位、主病,并按十二经治法不同列出相应中药。卷三由作者编集,论述全身官窍形体各部位及五脏主病,兼论淋浊、遗精等诸病29篇。卷四由作者编集,续论厥逆、疟病、咳嗽、痈疽以及妇科、儿科等疾病16篇。
满3件5折 悬袖便方
悬袖便方
(明)张延登
¥32.00
中医药古籍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医学传承数千年的知识宝库,凝聚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法、生命理论和医疗经验,不仅对于传承中医学术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更是现代中医药科技创新和学术步的源头和根基。保护和利用好中医药古籍,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医学术的必由之路,事关中医药事业发展全局。
满3件5折 仲景活法:汤方辨证及临床
仲景活法:汤方辨证及临床
畅达;李祥林
¥45.00
畅达先生早在20世纪80年代在国内率先提出“汤方辨证”的概念,多年来从理论到临床一直完善该辨证体系。汤方辨证是以辨方剂的适应证与证候所表现出来的病机是否对应为主要目的的一种辨证思维模式,是方证对应的再升华,是中医临床辨证的一个重要的思维模式。1999年在我社首次出版《汤方辨证及临床》一书,国医大师王琦教授曾为该书做序,该书出版以来得到广大中医学习研究者认可,且很快再版。许多读者及专家认为该书汤方辨证思想指归明了,易学实用,对再认识中医辨证实质具有很大启发,若能附有典型案例及思辨分析,则更加完善。自2012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畅达传承工作室成立后,工作室成员收集整理畅达先生研究《伤寒论》辨证思维方法的成果、汤方辨证学术思想理论渊源、汤方辨证理论体系、使用汤方辨证的经典案例,以汤方辨证的形式行了案例分析与评,充分反映汤方辨证思想在中医临床实际中的运用过程。为中医临床工作者提高疗效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在一定意义上其将成为中医医师之书,具有颇为实用的价值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满3件5折 平阳陈氏妇科备要
平阳陈氏妇科备要
陈英都;陈焱
¥83.50
本书是山东名老中医陈英都先生的妇科专著。陈英都,副主任医师,中医妇科专家,新泰名老中医,优秀知识分子,新泰中医医院妇科主任。陈老业医五十余年,刻苦研习古籍文献并应用于临床实践,获得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陈老遣方用药,辨证论治有其独有的特,重在辨证,用药贵在平和。
满3件5折 燕赵医家窦材窦默针灸精要
燕赵医家窦材窦默针灸精要
王艳君;孙东云
¥54.50
1.学术价值 燕赵自古为名医辈出之乡,窦材与窦默均是燕赵著名的针灸医家。窦材尊崇内经,深受道家影响,其扶阳思想对后世火神派影响极大,长于用灸法治病,疗效显著。窦默力倡的交经八穴应用、下针十四法、治神得气理论、针刺补泻手法等,破了以往针灸著作重灸治而轻针刺,重治疗而轻理论的倾向,对后世针刺治疗影响极大。因此出版窦材、窦默两位医家的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2.临床价值 整理窦材、窦默两位医家临证的学术思想,梳理总结其治疗原则、特色诊疗手段、疗法应用特等,为现代针灸临床提供可以借鉴的思路与方法,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3.主要内容 全书拟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撰写窦材相关内容、下篇主写窦默相关内容,每篇内容具体包括医家传略、学术渊源、学术影响、古法今用和心悟思考等五部分。医家传略和学术渊源部分阅读整理燕赵古代医家窦材与窦默的生平及著作情况,结合两位医家所处时代背景,梳理其学术渊源。学术影响部分主要通过确定著作版本,研读原始文献,系统总结其针灸学术思想,凝练治疗原则、选穴处方规律、特色刺灸方法、临床治疗病种,探索其后世影响,达到指导临床应用的目的。古法今用则是在研读原始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临床经验,对具有共性、指导意义的思想行阐述与凝练,对现今研究成果行总结,并对经典学习和临床实践等心得体会行总结与发挥。心悟思考是在整理原始文献与现今研究的基础上,行总结和展望,为今后研究提供思路与设想。 4.主要特色 ①传承特色:以燕赵古代医家窦材与窦默的针灸学术思想为核心,遵循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原则,凝练选穴处方规律、特色针灸技术、临床治疗病种。 ②临床特色:在研读古代原始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临床经验,以及现代研究成果,对其针灸学术思想行总结,为针灸临床诊疗提供理论基础和临床指导参考。 ③学术特色:总结燕赵古代医家窦材与窦默的针灸学术思想,体现河北古代医家对针灸学的贡献,具有传承创新的学术特色。
满3件5折 少数民族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
少数民族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
¥32.00
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推动少数民族医药特色保健技术整理和推广工作,能够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医药特色保健技术,为少数民族医保健机构和少数民族医特色专科提升服务内涵提供有力指导;促少数民族医药特色保健技术推广应用,提高基层少数民族医药服务能力。是围绕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基本健康权益,解决好各族群众*关心、*直、*现实的民生问题,推健康中国建设,造福广大人民群众的有力手段
满3件5折 儿科心病证治
儿科心病证治
汪受传;廖颖钊
¥50.00
论述小儿胸痹、心悸、夜啼、汗证、健忘、多寐、不寐、痴呆、儿童多动综合征、儿童孤独症等儿科常见心系疾病的概念、诊断、辨证、治疗,专论作者对于各病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预防康复的认识与体会。(10种以上)
满3件5折 补阳还少有仙方:还少胶囊研究与应用
补阳还少有仙方:还少胶囊研究与应用
周浓;邹隆琼
¥47.50
本书系统介绍了还少胶囊的研究和应用。全书分为四大部分:一、成方源流。二、单味药研究:包括中西医认识、药理研究。三、成方研究。四、临床应用:主要病种的应用(含合并用药),即该药治疗常见病。
满3件5折 新刊药性要略大全
新刊药性要略大全
(明)郑宁
¥46.50
《新刊药性要略大全》十一卷,卷一总论,总述诸品药性阴阳论、用药阴阳法象、手足三阴三阳明训图、药性升降浮沉补泻法、引诸经报使歌诀、泻诸经火邪用药例、散诸经寒邪用药例、洽诸经头痛要药、孕妇忌用诸药、药有十八反、药有十九畏、药性赋等。卷二至卷十各论,共收录药物706味,分为草木花卉部、金石贝壤部、人部、虫豸禽兽部分述各药。卷十一附太医院经验捷效单方156首。本次整理以日本龙谷大学图书馆收藏的明代嘉靖二十四年(1545)明德堂刻本为底本。
满3件5折 医便
医便
(明)王三才;饶景矅
¥36.00
 《医便》五卷,明代方书,为明·王三才、饶景矅于公元1614年重辑。该书初成于16世纪中叶,为二卷本,*初作者待考。现存*早版本为明万历十五年(1587)。 是书分五卷,卷首为提纲,主要列述诸方主治大要。卷一至卷五以病证为纲,分述各方之组成、功用、制法,及服用方法或加减变化,兼以医论。书中先载“饮食论”、“男女论”二篇大论,阐述了饮食、房室方面的养生之要旨,言简意赅,旨在防患于未然。全书共载历代名方、验方226首,并按四时及妇、幼、外、伤诸病证科目分类选方,以为对证之治。书中所载诸方多为历代方书常用之良方,博取兼蓄,每被医家所喜用,如东垣之补中益气汤,河间之防风通圣散等,实可谓一部良方集。 本书可供中医专业本科以上医学生,及广大中医古籍爱好者阅读。   作  者  简  介   王三才,明代官吏,生卒年不详。浙江萧山人,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士。尝官江西提刑按察司按察使。辑有《医便》五卷。
满3件5折 医林新论;恭寿堂诊集
医林新论;恭寿堂诊集
(清)陆圻;周坚
¥28.00
丹溪学派的传承与创新》是《浙派中医系列研究丛书》(专题系列)编撰工程中的一部重要著作,该工程得到了浙江省中医药现代化专项的立项支持(项目编号2020ZX002)。本选题对丹溪学派行系列规范的整理研究,全面梳理该学派的传承脉络,挖掘丹溪学派形成的背景和学术渊源,探讨其主要学术思想和成就,以及对后世医学发展的影响。全书分别对丹溪学派代表人物生平和与著述选介、原文选析、方剂选录及医案选按等方面的研究,纲目分明,条理清晰,内容精要,更加切合临床实用。如此大规模的对丹溪及其传人的有关论述述行系统的整理研究及学术研讨,以冀准确、完整地反映“丹溪学派”的学术体系,这在国内尚属首次,具有创新性,出版价值颇高。本专著的出版,适合于中医医疗、教学、科研人员以及中医爱好者阅读,对于展中医学术流派的研究也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满3件5折 规定药品考正;经验随录方
规定药品考正;经验随录方
曹炳章;王英
¥47.50
丹溪学派的传承与创新》是《浙派中医系列研究丛书》(专题系列)编撰工程中的一部重要著作,该工程得到了浙江省中医药现代化专项的立项支持(项目编号2020ZX002)。本选题对丹溪学派行系列规范的整理研究,全面梳理该学派的传承脉络,挖掘丹溪学派形成的背景和学术渊源,探讨其主要学术思想和成就,以及对后世医学发展的影响。全书分别对丹溪学派代表人物生平和与著述选介、原文选析、方剂选录及医案选按等方面的研究,纲目分明,条理清晰,内容精要,更加切合临床实用。如此大规模的对丹溪及其传人的有关论述述行系统的整理研究及学术研讨,以冀准确、完整地反映“丹溪学派”的学术体系,这在国内尚属首次,具有创新性,出版价值颇高。本专著的出版,适合于中医医疗、教学、科研人员以及中医爱好者阅读,对于展中医学术流派的研究也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满3件5折 脑出血类证论治
脑出血类证论治
卢明;郭建文
¥70.50
脑出血临床占卒中20%左右,但近些年其发病率、患病率及病死率上升幅度均高于脑梗死,论著以全国名中医刘茂才及其团队数十年脑出血的中西医临床与实践研究为主线,病因病机上从传统的中风病痰瘀认识中强调不同病期的痰瘀类证主次因果演变,在执简驭繁的阴阳类证辨治方法指导下的创性中大量脑出血的多中心大宗临床试验等临床研究、证候及制剂研究、相应的创新性阳类证动物模型探讨等;包括出血中风的理论创新与认识、临床辨治方法的大胆探索应用、既有现代循证研究又有名中医临证精华,还有从急诊、病房(包括手术、ICU)中西医综合救治、康复、护理等全程综合管理方案等,是现代中医名家对传统疾病诊治的创新与发扬,是大型团队数十年脑出血中西医结研究的成果荟萃,更是一本针对现阶段脑出血临床现状和困惑,可为从事中医及中西医中风病临床和实验工作者提供有益指导的参考书。
满3件5折 兵家伤科
兵家伤科
丁继华
¥70.50
《中国古代伤科图书集成系列》是一部伤科专业丛书,亦是一部伤科发展的史书。本丛书在1998年人民卫生出版社《伤科集成》和 2003年中医古籍出版社《伤科集成续集》的基础上,再次收集整理编撰而成(增加伤科专著30余种)。李经纬认为本书“囊括了全国各主要图书馆馆藏……既补遗了骨伤科专著,又是骨伤科的工具书。”马继兴更叹:“专著大多数系手抄本,孤本又较多,部分集自民间,部分集自海外……几乎收落了目前国内所能收集到的伤科专著……” 本丛书共10个分册,包括《经典伤科》《儒家伤科》《道家伤科》《佛家伤科》《兵家伤科》《民族伤科》《汇通伤科》《流派伤科》《导引伤科》《杂家伤科》。本丛书每册40万-50万字,可供从事中医,尤其是骨伤科及医史文献人员参考。
满3件5折 经典伤科
经典伤科
丁继华
¥158.50
《中国古代伤科图书集成系列》是一部伤科专业丛书,亦是一部伤科发展的史书。本丛书在1998年人民卫生出版社《伤科集成》和 2003年中医古籍出版社《伤科集成续集》的基础上,再次收集整理编撰而成(增加伤科专著30余种)。李经纬认为本书“囊括了全国各主要图书馆馆藏……既补遗了骨伤科专著,又是骨伤科的工具书。”马继兴更叹:“专著大多数系手抄本,孤本又较多,部分集自民间,部分集自海外……几乎收落了目前国内所能收集到的伤科专著……” 本丛书共10个分册,包括《经典伤科》《儒家伤科》《道家伤科》《佛家伤科》《兵家伤科》《民族伤科》《汇通伤科》《流派伤科》《导引伤科》《杂家伤科》。 本丛书每册40万-50万字,可供从事中医,尤其是骨伤科及医史文献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