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残酷面(《哈佛商业评论》2019年第1期)
¥15.00
自亚当·斯密(Adam Smith)特别强调劳动分工的好处后,效率就成了管理学的终极目标。减少浪费和提高生产率的理念推动了工业革命,并开辟了“管理科学”。这门科学认为,效率是竞争优势的核心。“效率至上的信念从来没有被撼动过”,罗杰·马丁(Roger Martin)在本期聚光灯文章中写道。他另提到,如今,“全球所有商学院的课堂上都在推崇”效率。
如何变得更高效?(《哈佛商业评论》微管理系列)
¥3.99
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资源。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下变得更高效就成了很有必要的一件事。
虹膜2017年1月上(No.081)·僵尸电影(电子杂志)
¥4.80
这是2017年的期杂志,王潇的文章追溯了僵尸电影的历史,并分析我们为什么会喜欢这种类型;还有一篇非常有意思的文章来自武侠小王子,他写了醉拳电影的历史。「娱乐的逻辑」专栏这期讲的是NBA坏小子丹尼斯·罗德曼。
世界遗产地理·江南秘境德清(总第2期)(电子杂志)
¥7.99
时间是天方夜谭里点石成金的魔术师,就像本期特别策划专题“国宴上的非遗”里,窑火中的陶土在特定时间的作用之下,发生华丽的蜕变。国瓷的生产,学会与时间共舞是关键。 但时间的行进有时又会带来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期专题“寻城记”中,有“江南山”之誉的德清莫干山,从1890年美国人佛利甲发现、并把度假概念带到这里,到今天遍布山下的“洋家乐”特殊旅游度假型态,谁又能说这其中没有时间的功劳呢?莫干山的百年轮回之中,貌似偶然的背后是必然,而只有寻着时间的足迹或许才能一一解读。
世界遗产地理·进山寻茶——一片茶叶的哲学(总第5期)(电子杂志)
¥9.99
立春过后,当缕春风吹开茶树的嫩芽,人们与茶有关的记忆也开始复苏了。味蕾上春天的味道再次浮现出来,诱惑着蠢蠢欲动的心,想要去品那*鲜的茶味。 一年之中,或许只有春天才让茶生发出如此大的魅力,积蓄了一冬,春茶之味自是格外不同。我记得,曾在一位朋友那里,喝过他于两个季节做出的茶——春茶醇厚饱满,秋茶清淡萧瑟,一如当时的季节。 古人有诗云:“待到春风二三月,石炉敲火试新茶”,又云“春茶自造始开尝,色味甘新气芬馥。”春茶,也为古人所向往。甚至,这种向往在宋朝随着皇室贡茶的出现,演化为一种“求早”、“求嫩”的追求。此时,“明前茶”、“雨前茶”也应运而生了。 若再往前追溯,据陆羽《茶经》记载,唐朝时,茶文化就已经发展到一个空前的高度。随着茶马古道以及海上商路的出现,茶开始进入周边国家甚至远销欧洲,茶文化也呈辐射状在世界范围内发散开来。茶不仅仅改变了中国人的口味,也影响了全世界。也难怪著名的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将茶作为中国四大发明后,对人类的第五个重大贡献,加以盛赞。 从茶进入国人生活开始,人们对茶的探寻就从未停止过。茶从初的药用,发展到生活中的饮品,到成为传统文化中精致风雅的一部分,茶延伸出来的魅力和作用超乎想象。人们追求极致的茶味,围绕茶而形成的茶道、茶艺、茶器臻于至善。茶甚至上升为一种境界,成为现代社会追求质朴自然的代名词。当三五好友静坐下来,于山水之间分享一壶清茶,其闲适、惬意和淡雅真如一幅静默的水墨画,自成一番美好。 有意思的是,茶的组合,既可以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也可以是 “琴棋书画诗酒茶”;可以是平庸质朴的生活,也可以登大雅之堂;又或者还能藉由它悟出更多的禅意。作家何为曾说:“每一个饮春茶的早晨仿佛是入禅的时刻。”这自然是一种茶的境界。端起茶杯,看那叶片在水中起伏翻飞;茶入口中,涩而回甘的过程,一个有关茶的哲学也就蕴含在了这盈盈一水间。 不过,看遍史籍,令我动容的,不是陆羽的《茶经》、蔡襄的《茶录》,而是明清时期涌现的文人进山寻茶、烹茶、品茶的热潮,他们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轻涛松下烹溪月,含露梅边煮岭云”,这时的茶,已是一种精神。这一期,我们也将进山寻茶,寻茶山、茶人,以及你心中的茶味。
世界遗产地理·最成都:一座城的精神与气质(总第8期)(电子杂志)
¥9.99
一座因水而生的城,一座历史悠久的城,一座温婉秀美的城,一座时尚现代的城……成都究竟具备了怎样的精神与气质?在传统文化保护和城市发展中,成都经验是否可以为其他城市所借鉴?我们的采访团专程奔赴成都,从自然、历史、非遗、旅游等方面分头行动、深入探访,去发现和领略成都……
世界遗产地理·近代摩登:中国公共空间之变(总第13期)(电子杂志)
¥7.99
公共空间的变化是社会变革的晴雨表。在中国亦是如此。近代以来,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经历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传统中国自此走上现代转型之路。在“西风东渐”的过程中,中国的公共空间也随之发生巨大变革。一方面是中国传统公共空间发生质变,另一方面则是诸如博物馆、公园、图书馆、体育场、影剧院、百货公司等舶来的公共空间开始在中国广泛兴起。 拿老北京的茶馆为例,老舍先生曾言:“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作为中国传统公共空间的重要部分,清末以降的社会变革就直接表现在茶馆文化的变迁中。茶馆的客人发生变化:一些新的社会力量如士绅、学生、新型知识分子等开始出现;服务的内容也发生变化,不少茶馆在清末或民国年间逐渐转变为戏园;还有一些茶馆成为早期的社会启蒙机构。但毋庸置疑的是,随着公园、电影院等新的公共空间形成,传统茶馆终走向了衰落。 而新兴的公共空间,近代中国的进步人士更是抱着“师夷长技”的思想大力引进。戊戌维新运动的思想家们接受来自西方的自然科学、天赋人权等,也肯定了公共空间对社会变革所起的作用。康有为在描绘理想社会图景时,特别提到博物馆、动物园、音乐院;1905 年清廷派去欧洲考察的五大臣回来后,着重介绍了图书馆、博物馆、动物园和公园,并感慨“中国以数千年文明旧城,迄今乃不若人”,认为这些公共空间的建设,可以广开风气,启迪民智,成为让社会走向文明的重要手段。 今天,公共空间的建设已经成为衡量城市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散布于城市各处的公共空间不但承担着人们交往、休闲、娱乐的功能,也展现出城市的魅力和形象,还构成了城市独有的气质。而当年那些开风气之先、以摩登姿态登陆中国的公共空间,在完成了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后,却渐渐归于沉寂。 本期,我们要做的,是回到历史现场,看近代中国的公共空间之变,如何以星火燎原之势,演绎出了一场风云激荡。
世界遗产地理·设计民宿(总第23期)(电子杂志)
¥9.99
这几年,民宿很火。火到什么程度?举个例子,我前段时间出行,本想预订一间民宿,结果一查订房网站,好一点的已被订满。当然,这与优质民宿资源稀缺有关——不像规模化的酒店,民宿房间本身就少;但另一方面,也可从中看出如今人们对民宿的认可。 民宿是个舶来词,虽然客居的方式古已有之,但作为旅游产业一个新兴领域,民宿却是近些年依葫芦画瓢地从别处学来。而这其中,设计师又当仁不让地成为引领民宿建设的先锋。曾几何时,一张张乡野老屋在设计师手下华丽变身的图片,在网络上广受追捧。这些融入设计师鲜明个性和生活态度的民宿,给旅人开启了一种新的旅行体验的可能。 有人曾总结,成功的民宿,应该具备三个方面的特点:回归乡村和自然;与本地文化相融合;具有创意和差异化。有人曾从民宿产生的源头分析民宿兴起的外因——“逆城市化”浪潮;有人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到民宿兴起的内因——满足人们“归田园居”的诗意理想……但无论如何分析,如今的民宿已经从早期零星的个人行为,开始呈燎原之势蔓延开来,甚至引发新的一波以政府为主导的产业化经营。 前段时间,我走访了苏州昆山地区的民宿。在大陆,江浙一带的民宿起步早,已成规模并树立了口碑。与批莫干山下的“洋家乐”是由个人打造,到形成聚集效应再到政府介入扶持推广不同,在昆山的观光旅游古镇周庄,政府借鉴其他民宿的成功案例,将民宿作为乡村建设和旅游产业升级的目标,所打造的“香村祁庄”已具雏形。政府主动邀请设计师参与,将闲置老旧民房重新修缮,按照不同年代风格做室内装饰,造就为特色民宿。与之配套的,还加强了周边环境的治理以及交通设施的完善,这种民宿已经给当地带来了不小的改变。 民宿业被认为是旅游产业的下一个“蓝海”,从观光旅游到休闲旅游,从酒店到民宿,大抵反映了旅游业的发展方向。有专业人士指出,未来几年民宿还将迎来大规模爆发式发展期。本期“设计民宿”,我们梳理民宿发展历程,走访一些目前颇具代表性的民宿。这些民宿由于设计师的介入,不但形式上别具一格,更因为被注入新的生活理念,成为区别于城市节奏的更自然、田园的表现。这些民宿,还成为知识分子进行乡村建设实践的平台——随之改变的,不只是旧房子,还有人们的观念和价值观。
虹膜2017年1月下(No.082)(电子杂志)
¥4.80
这是2017年的第二期杂志,于帆的文章综述了英格丽·褒曼和罗西里尼的那一段合作往事。崔恩昊讨论了重要的法国导演贝特朗·塔维尼埃。马景超则论述克拉考尔和爱森斯坦的理论。后是talich的专栏,他从奥本山宫殿的冲突,介绍了NBA的嘻哈前史。
虹膜·2017年4月上(No.087)(电子杂志)
¥4.80
逢周末时,我曾一度喜欢驱车前往北京郊区的黄花城水长城散心。当车开出北京城,行驶在蜿蜒的山路上,心情会随着车窗外的景色而惬意起来。水长城有一段是野长城,而居住在山脚下的村民,不知何时做起了这段长城的生意,各具特色的农家院红红火火,给久居城市的人们提供了一个休闲的好去处。
微国度 世界遗产地理总第28期(电子杂志)
¥7.99
2015年9月16日,日本网络媒体都刊登了这样一则短新闻:「本月9日,电影公司OZ电影公司因资金恶化,收到东京地方法院的判决书,正式进入破产程序。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全新增订版)(新版)
¥22.50
不着急,也来得及,陪孩子一起享受吃“苦”的幸福。 高中三年,对孩子是一种磨练,对家长也是一个考验。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第3版)是一本家长用心写给家长的书,没有居高临下的指,也没有千篇一律的空话,有的只是源自真实生活的滴滴: 妈妈发起的“厨房悄悄话”, 爸爸建立的“流动小信箱”, 还有“冲动的流星雨”, 和“独特的成人礼” …… 从每件小事中折射出来的教育智慧,更使我们动容、思考。 作者刘称莲不仅是一位优秀的老师,更是一位智慧的妈妈,她为女儿精心设计,却又不留痕迹,让女儿全面发展,在高中三年综合成绩一路上升,*后被北京大学和香港大学两所名校同时录取。 翻本书,看这位智慧妈妈如何为孩子“松绑”,帮孩子“透气”,陪孩子顺利度过高中三年。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
¥15.99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通过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集中梳理,遵循年代顺序,以年表的形式直观地串联出中国历史的发展与变化,独具特色地将年表与历史事件对照阅读,一览性强,更便于读者查阅和记忆。 内容上起先秦时代,下讫清帝退位,生动活泼地讲述了历史上那些鼎鼎大名的重要人物的生平经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演绎了历史上那些引发时代变革的重要事件,帮助读者全面、准确地了解中国各个朝代的历史变迁;轻松、快速地掌握重要历史典故,从而加深对中国历史的理解,是一本简单易读的中国历史通俗读物。
不要996,在家也能高效办公(《哈佛商业评论》微管理系列)
¥1.99
近,“996”的工作机制在社会上掀起了广泛讨论,反对者众多。相比之下,更加灵活自由的工作方式则颇受职场人士的欢迎,比如在家办公的方式。 在家办公似乎有很多好处。显而易见的是灵活性、自主性和在自己地盘上工作带来的舒适性。不用上下班来回跑,不用开车赶着去开会,也没有任何着装要求——在家办公简直就像一个美梦。而对企业雇主来说,员工在家办公同时也意味着更低的管理成本。
东南亚——“新大陆”?(电子杂志)
¥8.99
作为政治经济博弈的聚合点,东南亚能否成为疲弱世界经济的“新大陆”?东南亚市场的投资价值究竟如何?低门槛准入的不健全市场又蕴涵着哪些风险?制造业的大量涌入对当地民众带来什么影响?企业应该如何避免在地缘政治的大国博弈里成为牺牲品?面对经济发展和自身安全的考量,东盟对中国究竟存在何种矛盾心态?美国为何要撇下中国拉拢东盟国家加入TPP?商周*推出专题电子书《东南亚——“新大陆”?》,辅助读者重估这一重要的地区。
世界遗产地理·斯里兰卡:古城之魅(总第4期)(电子杂志)
¥9.99
她是印度洋上的一滴眼泪,她的微笑又令人无比神往。眼泪和微笑,为何都被用来形容她?如果了解斯里兰卡的历史,会发现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形容,信仰与历史共同造就了如今的斯里兰卡,使她魅力十足。尤其,跟着我们这组文字,在斯里兰卡的古城里游走,你会找到更多斯里兰卡魅力的秘密。
世界遗产地理·国宝西藏——文物家底大调查(总第20期)(电子杂志)
¥7.99
2012年,西藏自治区开始了一项前所未有的可移动文物普查,至今年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一时间,一座宝库的大门被缓缓打开了。寺院里、遗址里、墓葬里,珍宝不计其数,惊喜扑面而来。因此,我们特意赶往西藏,专访相关的文博专家,探访迷人的古迹,调查文物的家底,为大家呈现一个大放异彩的西藏。
世界遗产地理·银川格调:何必称江南(总第11期)(电子杂志)
¥7.99
因为贺兰山和黄河的存在,使银川这片土地拥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贺兰山削弱了西北寒风的侵袭,阻挡了沙漠的东移;蜿蜒流淌的黄河分流出众多的渠沟、湖泊和湿地,润泽出沃野千里、田连阡陌的西北绿洲。尽管宋人田霖所写“闻说连湖七十二,沧波深处聚鱼多”的胜景今天虽已不再,但却依然到处可见“湖在城中、城在湖中”的绮丽画卷。 可以说,贺兰山与黄河,还奠定了银川的格调,也造就了银川多元的文化和景观。以贺兰山为屏障、以黄河为天堑,银川南接中原、西通西域、北连大漠,作为边关要塞,处于这三大文化板块交错过渡的地带。历史上,这里曾闪现过多少刀光剑影、征战杀伐,也成就了边塞诗中苍凉、悠远、悲壮的意境。岳飞《满江红》中的名句“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至今听来仍让人顿生壮志豪情。 这里还埋藏着西夏王朝的秘密,贺兰山下的西夏陵依然沐浴着时间的霞光。贺兰山口的岩画还在兀自沉默着,等待人们的解读。作为曾经的古丝绸之路的要冲,这里成为回族人的聚居地,鲜明的民族风格、独特的回族风情,又让这片土地呈现出异域之感…… 唐朝诗人韦蟾曾有诗句说:“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而如今,这里又岂止是江南?
唐人街之变世界遗产地理总第26期(电子杂志)
¥7.99
前段时间看到一篇文章,说美国唐人街的华人住户正被不断上涨的租金挤出唐人街。文中以纽约为例,讲到在过去的两年里,已经有5栋高级公寓落户唐人街,还有8栋正在修建中。这些高级公寓的落成,带动了当地租金的上涨。与此同时,波士顿、费城、旧金山等地的唐人街,房租也都有上涨,导致很多华人搬离了唐人街。 唐人街,又称华埠、中国城,作为海外华人的初据点,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初的华人移民在本土化过程中,形成了这种独特的城市聚落。在16世纪以前,唐人街主要分布在中国周边的国家。19世纪初,随着淘金热和太平洋铁路修建,大批华人来到北美,唐人街开始在美国和加拿大形成。至19世纪中叶,唐人街几乎遍布全球。 可以说,唐人街的发展变化是华人海外开拓的重要见证。在这里,华人经历了早期的“抱团取暖”——在有限的地理区域内,延续着独有的生活方式和人际交往模式。尤其是在美国历史上的排华时代,华人的社会地位不高,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的意愿不强,这也使得他们很难走出唐人街。所以,唐人街曾经被认为是城市底层人群的聚居区。 随着历史的演变,时代的发展,华人群体的变化体现在唐人街的变迁中。尤其是在东南亚国家,伴随着华人的奋斗和努力,华人群体早已落地生根并进入主流社会,拥有真正的话语权。这也难怪我们邀请马来西亚作者撰写当地唐人街稿件时,被告知那里没有唐人街——因为华人无处不在,类似唐人街的空间概念早已不合时宜了。 在美国,唐人街的形象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正如开篇提到的,有着中国传统牌楼作为标识的唐人街,渐渐蜕变成旅游和餐饮一条街,人气之旺也吸引了地产商的青睐。经过商业改造后的唐人街地段价格上涨,而新一代华人的生活选择更趋多样。伴随着新技术移民和留学潮走出的北美华人,对唐人街的依赖大幅降低——唐人街之于他们的意义,已不同于早期的北美华工。 可以说,唐人街之变折射出时代之变,也映照出中国之变。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跨越国界,移居海外。中国国力的强盛,海外华人队伍的壮大,也带动中华传统文化以唐人街为核心,在海外不断扩展着影响力。今天的唐人街更多地成了中华文化的代名词,作为华人聚居地的概念反而淡了。 新年伊始,《世界遗产地理》编辑部特别策划“唐人街之变”专题,以此观察时代之变。不过说到变化,细心的读者或许已经注意到本刊改版后的新面貌。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没有什么是可以一成不变的。新的一年,我们将携微博、微信,以全媒体身份,为您奉上精神食粮的同时,再送去实实在在的旅行生活服务。以变应变,一起迎接新年新气象。
春秋战国(全三册,看风云际会,春秋五霸争问鼎;看纵横捭阖,战国七雄竞逐鹿。伟大的人物,铸就伟大的时代!春秋的思想、战国的计谋,至今依然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
¥22.99
春秋战国时代,大国争霸,小国争胜;大国吞并,小国图存。强者存,弱者亡;强者逐渐壮大,弱者*终消亡。善良和邪恶明争暗斗,英雄和美女惺惺相惜。各国兵争舌战,风云际会。 作者提炼古今史料,以写实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五位春秋霸主励精图治,广招贤才,争霸天下的雄略,塑造了管仲、鲍叔牙、百里奚、孙叔敖等人满腹谋略,勤政爱民的光辉形象,刻画了卫姬、隗后、弄玉、樊姬等一系列宫廷女性的不同性格,同时也生动地讲述了吴起富国强兵、庞涓、孙膑的斗智斗勇,商鞅变法图强、张仪、公孙衍合纵连横,苏秦六国合纵伐秦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充分展现了当时环境下不同人物的不同命运。 《春秋战国》(全三册)以其宏大的结构,深刻的内涵,艺术地再现了这个被视为中国历史上*活力、*伟大的时代。
哈佛商业评论·破解商业长期主义的密码【精选系列】(全12册)
¥180.00
套装包含:《解码企业文化》、《“好工作”战略》、《头脑风暴升级 问题爆炸法》、《修炼影响力》、《规模化敏捷》、《割裂时代的领导力》、《使命型组织》、《网络安全新策略》、《好奇心的商业价值》、《为真实而战》、《商业长期主义》、《终结科层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