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49元5本 黄帝内经诵读本
黄帝内经诵读本
“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读本编委会
¥11.40
《黄帝内经》冠以“黄帝”之名,故旧时有人认为是黄帝所作。黄帝,战国秦汉时期许多旧史学家,都把他说成是古代的一个帝王。实际上,黄帝并非一个人,她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的一个氏族,居住在我国西北方。到了春秋时期,这个氏族又称为“华族”,这就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也就是汉以后所谓“汉族”的祖先。正因为黄帝氏族是华族的始祖,她的文化对华族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历代都以自己是黄帝子孙为荣,而且为了追本溯源,也常把一切文物制度,都推源到黄帝,托名为黄帝所创造。当时的学者医家为了使自己的学说更容易为世人所接受,将其著作冠以“黄帝”之名以取重,也就成为一种风气。
49元5本 文心雕龙札记
文心雕龙札记
黄侃 撰,周勋初 导读
¥20.61
      黄侃的《文心雕龙札记》问世已有七十多年了,凡研究《文心雕龙》者无不将它作为重要的参考书。此书对《文心雕龙》中的文字典故诠释,固多独到的精辟见解;就是对其中理论的阐发,也是切理恢心,富于启发,直探文心。导读者周勋初(1929一  )是南京大学中国古代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古典文献研究所所长。他的《导读》,从学术源流上探讨《文心雕龙札记》的成书过程、原因及其学术成就。
49元5本 古文观止--(全二册)中华经典藏书(升级版)
古文观止--(全二册)中华经典藏书(升级版)
钟基译注
¥21.00
《古文观止》是清代康熙年间吴楚材、吴调侯叔侄二人选编的一部古代散文集。   《古文观止》编定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共十二卷,以年代为经、作家为纬,按照从古到今的顺序排列,选录自春秋战国至明末三千多年间的名作222篇,基本上反映了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脉络与特,体现了中国古代散文所取得的*成就。鲁迅先生在《集外集?选本》一文中说:“以《古文观止》和《文选》并称,初看好像是可笑的,但是,在文学上的影响,两者却一样不可轻视。凡选本,往往能比所选各家的全集更流行、更有作用,册数不多而包罗诸作,固然也是一种原因,但还在近则由选者之名位,远则凭古人之威灵,读者想从一个有名的选家窥见许多有名作家的作品。” 吴楚材和吴调侯选文的初衷是“杂选古文,原为初学设也”(吴楚材《例言》),因此选编时,他们“集古人之文,集古今人之选,而略者详之,繁者简之,散者合之,舛错者厘定之,差讹者校正之”(吴楚材、吴调侯《序》),吸收借鉴了古人选文的经验,避免了一些错误,所以他们自认为这本选文是“诸选之美者毕集,其缺者无不备,而讹者无不正,是集古文之成者也,观止矣”(吴调侯《序》)。“观止”一词,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季札在鲁国观看周代乐舞,当看到《韶箾》时,便赞叹道:“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观止”就是好到极的意思,吴楚材、吴调侯把“观止”用来作书名。   《古文观止》自问世以来,三百多年间以其选文名篇荟萃,篇幅适中,雅俗共赏,一直盛行不衰,是古文启蒙的书,也深受古文爱好者的推崇。  
49元5本 本草文献十八讲
本草文献十八讲
王家葵著
¥12.60
本草文献是中医药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作者王家葵老师在此领域深耕多年,以深的研究及丰富的教学经验为基础,汇成这本《本草文献十八讲》。本书从东汉《神农本草经》谈起,一直到清代的《植物名实图考》,共以十八部具有代表性的本草著作为线索,全面系统介绍本草文化。对读者而言,既是一本很好的本草文化的门书,也可以借此深理解中医文化。
49元5本 温疫论(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温疫论(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唐文吉,唐文奇译注
¥16.80
《温疫论》,明代吴有性(字又可)撰于崇祯十五(1642)年,是中医史上*部系统研究急性传染病的医学著作,是中医温病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标志性著作。全书二卷,上卷主要论述温疫之病因、病机、证候、治疗、变证、宜忌,以及温疫与伤寒的区别。下卷重叙述温疫的种类、传变、治疗原则,各种兼证、变证的治疗和调理。 吴又可在《温疫论》中创立了“戾气”病因学说,强调温疫与伤寒完全不同,明确指出“夫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由此创立了表里九传辨证论治思维模式,以“驱x外出”为中心,创制了达原饮等治疗温疫的有效方剂。这些方剂和治疗思路对后世温病学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这次新型冠状肺炎疫情中,中医仍然在使用这种思路和这些方剂。 三全译注者《温疫论》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并吸收先贤时彦的研究成果行了题解、注释和白话翻译。 题解部分凝聚着译注者多年行医的实践经验、体会和读书心得,或帮助读者深理解原文,或指明思考的方向。《温疫论》与《伤寒论》是中医发展的两条不同路径的代表性著作,后出的《温疫论》对《伤寒论》多有借鉴和发展,因此,译注者在题解部分对二者间的联系和区别行了言简意赅的提示。 《温疫论》涉及的众多方剂和中医术语是理解的z大障碍,因此注释除了注释疑难文字外,主要注释中医术语和方剂,并尽量用通俗的语言行解释,而非引经据典、追根溯源地延伸,甚至掉书袋。同时,为免于读者翻检之劳,同时便于读者加深认识,一些相隔一定篇幅的中医术语和方剂不妨重出,益于读者在不同场景下深理解这些术语和方剂。 译注者在译文方面用力颇深,努力追求信、达、雅,并试图用简练的语言揭示出原文后的思维方式和深刻内涵。
古文观止:学习中国古代散文的最好选本(国学网原版点注,程 怡审定)
古文观止:学习中国古代散文的最好选本(国学网原版点注,程 怡审定)
"赵敏俐,尹小林"
¥1.65
《国学备览》是一套中等规模的古籍丛书。该书经选了先秦至晚清二千多年中国文化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名著81部,按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编排,涉及文学、艺术、历史、地理、科技、蒙学等,既有《大学》、《心经》等短篇名著,也有《史记》、《聊斋志异》等宏章巨制。全书所收均为善本全帙,并经海内外百名专家(庞朴、汤一介、白化文、冯其庸等)整理审阅,随文配有1500多幅相关插图,每部分均撰写了简明提要。这套电子书将以精装精排精编为目的,不断更新书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让每一位拥有这本书的国学爱好者都能有更好的阅读体验。对于读者的每一次反馈,我们都合理采纳,精益求精。
国语:中华经典藏书(升级版)
国语:中华经典藏书(升级版)
陈桐生
¥9.80
  《国语》是关于西周、春秋时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人物、事迹、言论的国别史杂记,也叫《春秋外传》。原来传说是春秋末期鲁人左丘明所作,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约前947),下至智伯被灭(前453),记录了春秋时期的经济、财政、军事、兵法、外交、教育、法律、婚姻等各种内容,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对研究先秦时期的历史非常重要。
四书章句集注-3
四书章句集注-3
朱熹
¥6.99
《四书章句集注》是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与"五经"于一体的巨作,是一部儒家理学的名著,是封建社会重要的经典著作,为宋代朱熹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其内容分为《大学章句》(1卷)、《中庸章句》(1卷)、《论语集注》(10卷)以及《孟子集注》(14卷)。朱熹首次将《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并列,认为《大学》中"经"的部分是"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传"的部分是"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而由"子思笔之于书以授孟子"。四者上下连贯传承而为一体。《大学》、《中庸》中的注释称为"章句",《论语》、《孟子》中的注释集合了众人说法,称为"集注"。后人合称其为"四书章句集注",简称"四书集注。 《四书章句集注》19卷,朱熹于公元1190年在漳州刊出。其后学关于"四书"的讲义或精义之类的书很多。据清人陈衍《福建通志》统计,仅福建朱子学者的这方面著作就有150种之多。其学风基本上都是重义理而轻训诂,形成了不空谈、务致用的传统。可以说, 《四书章句集注》一书,上承经典,下启群学,金科玉律,代代传授,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列子:常言人之所未言(国学网原版点注,王乙审定)
列子:常言人之所未言(国学网原版点注,王乙审定)
"赵敏俐,尹小林"
¥1.65
《国学备览》是一套中等规模的古籍丛书。该书经选了先秦至晚清二千多年中国文化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名著81部,按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编排,涉及文学、艺术、历史、地理、科技、蒙学等,既有《大学》、《心经》等短篇名著,也有《史记》、《聊斋志异》等宏章巨制。全书所收均为善本全帙,并经海内外百名专家(庞朴、汤一介、白化文、冯其庸等)整理审阅,随文配有1500多幅相关插图,每部分均撰写了简明提要。这套电子书将以精装精排精编为目的,不断更新书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让每一位拥有这本书的国学爱好者都能有更好的阅读体验。对于读者的每一次反馈,我们都合理采纳,精益求精。
群书治要360译注贰(中国古典文化大系)
群书治要360译注贰(中国古典文化大系)
魏徵
¥9.88
《群书治要》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著名谏官魏徵及虞世南、褚遂良等受命辑录前人著述而成的谏书。取材于六经、四史、诸子百家,从大约一万四千多部古籍中摘取出有助“修齐治平”的内容。本书将整套书概括为六条大纲:君道、臣术、贵德、为政、敬慎、明辨。每条大纲下,又归纳了《群书治要》论述的相关要点作为细目,总计360条。希望本书的纲目,对于读者领纳《群书治要》全书的精神,亦能有所帮助。
49元5本 辛弃疾词选
辛弃疾词选
刘扬忠
¥18.00
满江红 暮春 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1。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藉2。红粉暗随流水去3,园林渐觉清阴密。算年年、落尽刺桐花4,寒无力。庭院静,空相忆。无说处,闲愁极。怕流莺乳燕5,得知消息。尺素如今何处也6?彩云依旧无踪迹7。谩教人、休去上层楼8,平芜碧9。 【注释】 1“清明”句: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二日,过了清明寒食,便是暮春天气。 2狼藉:落花散乱的样子。 3红粉:本指妇女化妆用的胭脂与白粉,这里指落花。暗随流水:语本秦观《望海潮·洛阳怀古》:“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4刺桐:豆科落叶乔木,形似梧桐而有黑色圆锥形棘刺,早春花,颜色黄红或紫红。 5流莺:鸣声圆转的黄莺鸟。李白《对酒》诗:“流莺啼碧树,明月窥金罍。”乳燕:这里泛指燕子。 6尺素:书信。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7彩云:借指所思念的人。 8谩:徒然,枉然。层楼:高楼。 9平芜:杂草繁茂的原野。唐高适《田家春望》诗:“出门何所见,春色满平芜。” 【解读】 据此词上片起句,知其作于作者南归后的第二个春天之末,其时辛弃疾正在江阴(今属江苏)签判任上。按字面理解,本篇像是一首描写少女伤春怀人之作,但细细品读,可以发现它似是通过艺术象征的手法,寄寓作者的政治感情。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本篇:“可作无题,亦不定是绮语。”这是猜测它不一定是写男女之情,而是另有寄托。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增订本)》于本篇编年说明中云:“其下之‘一番风雨,一番狼藉’,盖即指符离之惨败而言。”结合当时作者的心态和张浚北伐刚刚失败的时局来看,这些推断是有道理的。词的上片着力铺写暮春花残粉褪的狼藉景象,政治感情已暗含其中。首二句,交代自己由北南,寄居江南,已过了两个春天的经历。“又”字下得极切,光阴蹉跎而壮志未酬的悲慨暗含其中。以下风狂雨猛、百卉凋零的暮春之景,既用以暗喻当时政治、军事局势,暗指抗战“春光”已逝,同时也为下片专门抒发自己的怨情先作一番铺垫。“算年年”二句,更是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美好愿望一次次落空的心情。下片则借助对深闺女子怀人的描绘来寄寓自己的孤愤。“庭院静”者,政局万马齐喑,没有事业发展的动静可言。“空相忆”者,在此环境中,空盼好消息而不可得。“无说处”二句,而倾诉自己政治上缺少知音的苦恼。“怕流莺”二句,意思更为含蓄曲折:闺中人怕多嘴的莺燕得知心事,正应和辛弃疾这个“归正人”险恶的政治处境,是他在上孝宗皇帝书中所自陈的“臣孤危一身久矣……顾恐言未脱口而祸不旋踵”畏祸心态的形象化展现。南宋朝廷对这位北方壮士的忌刻之深和投降派小人的谗言之多,于此可见一斑。闺中女子所日夜盼望的“尺素”,自然是喻指有关抗金大业的好消息。而女子所哀伤的春去不归,显然关合作者心中所想的时机空失,理想未能实现。末二句,以景结情,以女子怕登高楼只见碧野不见情人,更深一层地表达了作者对国事的失望。由以上分析可见,此词主题是抒写爱国幽愤,但它与作者通常在抒发这类情感时习用的直抒胸臆和大发牢骚的做法有所不同,采取了曲喻的笔法,风格是含蓄柔婉的。 水调歌头 寿赵漕介庵1 千里渥洼种2,名动帝王家。金銮当日奏草3,落笔万龙蛇4。带得无边春下5,等待江山都老6,教看鬓方鸦7。莫管钱流地8,且拟醉黄花9。唤双成10,歌弄玉11,舞绿华12。一觞为饮千岁13,江海吸流霞14。闻道清都帝所15,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16。回首日边去17,云里认飞车18。 【注释】 1寿:祝寿。漕:指转运使,宋代负责财政、赋税及粮饷的官员。赵介庵:名彦端,字德庄(介庵是他的别号),宋皇族,当时任江南东路计度转运副使,驻节建康(今江苏南京市)。 2渥洼(wò wā握挖)种:据《汉书·武帝纪》载,汉武帝元鼎四年(前113)秋,骏马生于渥洼(今甘肃安西县)水中,号称“天马”,有人把这种马献给了武帝。杜甫《遣兴》诗:“君看渥洼种,态与驽骀异。”这里借神马比喻赵彦端才智超群。 3金銮:皇宫中的殿堂。奏草:草拟给皇帝的奏章。 4“落笔”句:语本温庭筠《秘书省有贺监知章题诗……因有此作》诗:“出笼鸾鹤归辽海,落笔龙蛇满坏墙。”这是赞美赵彦端书法潇洒如龙飞蛇舞。 5“带得”句:把无边的春色带到人间来。因上文将赵比作天降神马,所以这句如此说。 6江山都老:这是夸张地形容岁月流逝。 7“教看”句:让将来的人看到你的双鬓仍像乌鸦的羽毛一般黑而有光泽。这是祝愿赵彦端永葆青春。 8钱流地:唐代中期有个能干的理财官员叫刘晏,他管理赋税、盐铁等事时,曾使水陆运输通畅,物价稳定,国家财政收大增。曾自称:“如见钱流地上。”事见《新唐书·刘晏传》。这里以赵彦端比刘晏,赞扬他担任江东转运副使有实绩。 9拟:算。醉黄花:指重阳节饮酒赏菊。黄花,菊花。古代文士习俗,重阳节要饮酒赏菊赋诗。据史料记载,赵彦端的生日刚好在重阳节前一日,因此本篇用“醉黄花”的描写来应合节令。 10双成:董双成,传说中的仙女,为西王母侍女,会吹箫和笙。《汉武内传》:“王母命侍女董双成吹云和之笙。”这里借指酒宴上的乐妓。 11弄玉:传说中会吹箫的仙女。《列仙传》:“萧史者,秦穆公时人,善吹箫。穆公女弄玉好之,公妻焉。弄玉日就萧史学箫作凤鸣,感凤来止,一旦夫妻同随凤飞去。”这里也借指酒宴上的乐妓。 12绿华:萼绿华,也是传说中的仙女。其事见《真诰·运象篇》。这也是借指酒宴上的妓女。 13觞(shānɡ商):酒杯。为饮千岁:为健康长寿而饮。 14流霞:传说中的仙酒。王充《论衡·道虚》:“河东项曼斯好道学仙,委家亡去,三年而返。曰:‘去时有数仙人,将我上天……口饥欲食,辄饮我流霞一杯。每饮一杯,数月不饥。’”这里借喻筵席上的美酒。 15清都帝所:传说中天帝居住的地方。语本《列子·周穆王》:“清都紫微,钧天广乐,帝之所居。”这里借喻南宋皇帝的住所。 16“要挽”二句:这是化用杜甫《洗兵马》诗:“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和李白《永王东巡歌》:“为君谈笑静胡沙。”说是南宋朝廷要举兵北伐,驱逐金人,恢复中原。西北,指中原。胡沙,指占据北方的金朝。 17回首:转眼。形容时间之短。日边:太阳旁边,古诗文中常用以比喻朝廷。 18“云里”句:以乘车飞举云端喻指赵彦端将要高升。飞车,神话传说中奇肱国制造的一种能随风远行的飞车。《帝王世纪》:“奇肱氏能为飞车,从风远行。”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
(春秋)孙武
¥3.49
《孙子兵法》的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作为兵家的典籍,它从作战、谋攻、虚实、行军、地形等方面对战争做了精辟的论述。书中探讨了与战争有关的一系列矛盾的对立和转化,如敌我、主客、众寡、强弱、攻守、胜败、利害等,体现了辩证法思想。
49元5本 针灸大成
针灸大成
(明)杨继洲
¥46.80
  《针灸大成》十卷,明人杨继洲撰。卷一先列举并解说《大成》所征引的各书,以“针道源流”为题目;其下始摘録《素问》《难经》等书关于针灸的纲领性理论,并加批注以疏通整理,明确周身经络、穴位和中医的诊断方法。卷二、卷三大体完备地集録历代名家各据心得编成的针灸歌赋,著者对其中部分歌赋详加批注,阐明医理名物。其后各卷,分论各种疾病的针灸疗法,征引名家和著者自己的医案,作为治疗事例以为验证。?   此次整理,以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所藏的万历二十九年(1601)木刻本和天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等处所藏的补刻本为底本校而成。
49元5本 词学十讲
词学十讲
龙榆生
¥12.96
  《词学十讲》是龙榆生先生在上海戏剧学院授课时所撰的教材。全书循序渐,由宏观的词史、词学规律,述及具体作法、欣赏鉴别等各方面,以至于哪些词牌适宜抒写苍凉激越之情、哪些适宜儿女柔情,平仄韵各自的作用、如何用适当的转换达成情感效果,长短结构安排的作用等等;若非龙榆生这样兼擅理论与创作的大家,是不容易写得如此深浅出、具体可学的。本次出版新增附录三篇:首先根据正文所涉及词牌、人物,从龙榆生本人词作中挑选出十首,或和古人韵,或体现作者对前人词学评价;每首词后加编者按,注明正文中论及该词牌之页码,以便读者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对照阅读,加深理解。附录二、三分别选择《今日学词应取之途径》和《论平仄四声》两篇,与正文部分既不重复,又有所关联。且正文为白话写成,这两篇为浅近文言,俾全书较富变化层次,亦可使读者更全面地感受龙榆生论学的各种路径。
洗冤集录译注
洗冤集录译注
(宋)宋慈
¥8.79
  宋慈所著的《洗冤集录》是中国古代部系统总结尸体检查经验的法医学名著,也是世界上早的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医学专著。自南宋后,《洗冤集录》成为历代官府尸伤检验的蓝本,曾定为宋、元、明、清各代刑事检验的准则,是刑、法官之书,在中国古代司法实践中起过重大作用。本书曾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深受世界各国重视,在世界法医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洗冤集录译注》以上海图书馆藏孤本元刊大字本为底本进行校勘,对各种术语、名词作了科学的注释、客观的评价,并有白话翻译,有助于读者阅读、理解,一探中国古代科技之谜。
49元5本 列子:中华经典藏书(升级版)
列子:中华经典藏书(升级版)
叶蓓卿
¥10.99
《列子》,道家学派著作,相传为列子所撰。列子,生卒不详,名御寇,战国时期郑国人,主张虚静无为,独立处世,善于修身养性。《庄子》中有其事迹传说,西汉刘向《列子传》谓“其学本于黄帝老子”,属道家学派。   《列子》共八卷,《汉书?艺文志》有著录,今本已非原书,约成于晋太康二年后。内容形式多为神话、传说、寓言,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等成语便均出自其中。《列子》把“道”融汇于故事之中,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并包含深刻的哲学思想,以《天瑞》、《力命》、《杨朱》三者为。主旨为万物生于无形,变化不居,人要掌握并利用自然规律。   《列子》有晋人张湛作注。唐天宝年间诏号为《冲虚真经》。北宋景德年间加封“至德”,号曰《冲虚至德真经》,列为道教重要经典之一。
49元5本 文苑拾遗
文苑拾遗
徐重庆,刘荣华,龚景兴
¥19.99
  《文苑拾遗》是湖州名士徐重庆先生的文章结集,由刘荣华、龚景兴编选。全书分五辑,包括文苑拾遗、名人遗物、辛亥史料、湖州人文和秉烛夜谈,主要涉及现代文学研究和湖州地方文史研究,对一些史料的考辨颇有助于学术研究,具有较大的出版价值。
左传(全三册)(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左传(全三册)(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郭丹、程小青、李彬源译注
¥102.00
  《左传》在“《春秋》三传”中*有影响。全书约十八万字,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共254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早的编年体史书。《左传》一改《春秋》大事纲要的记史方法,代之以系统灵活的史书编纂方式,既记春秋史实,又包含了大量古代典章史料,是了解我国先秦文化的重要典籍。本书约请《左传》研究专家撰稿,广泛借鉴古今研究成果,注释丰富清晰、译文流畅优美,适宜各层次读者研读。
49元5本 华夏衣冠
华夏衣冠
孙机 著
¥39.00
孙机先生治学,向来以严谨、精深著称。先生每考证一物,均旁征博引,细致解析,据此勾勒出整个时代的背景。本书收录先生有关古代服饰文化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各个时代冕冠、服饰的梳理,透彻分析了古代服饰史上的若干重大变革,尽展华夏服饰之盛况。考究的措辞,雅致的文笔,再配以精美的手绘线图,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幅精巧华美的历史画卷。 有对周代组玉佩的深解读,其起源悠古,胤裔绵延,在服制与礼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华夏深衣之推演,“深衣盖有制度,以应规、矩、绳、权、衡”,亦有“华带飞髾而杂襳罗”之楚风流布;汉式褒衣博带,历南北朝服制之变而辟为双轨,北魏改革后的冠冕衣裳,与北齐、北周改革后的胡服系统并行不悖;及至唐代,以浓墨重彩描绘女子之艳丽服装与精致妆容,“眉黛夺将萱草色,裙红妬杀石榴花”,“偏戴花冠白玉簪,睡容新起意沈吟,翠钿金缕镇眉心”;还有对中国古代带具的系统梳理,上溯先秦法服,下及元明绦带,述型式之演变,评纹饰之发展,叹工艺之精湛;惜霞帔坠子制作精巧,式样纷繁,更喜其所蕴绵绵心意——“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更有备受推崇的明代束发冠与头面,若分心般叠曲萦迴,引人胜,更耐寻味……
49元5本 王维诗选--中华古典文学选本丛书
王维诗选--中华古典文学选本丛书
赵仁珪,王贺选注
¥16.80
 王维(701-761)是盛唐时代的杰出诗人。字摩诘,名和字都取自佛教《维摩诘经》中的维摩诘居士。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高祖、曾祖、父亲三代都做过司马。其父处廉,官汾州司马,徙家于蒲(今山西永济县),遂为蒲州人。母亲博陵崔氏,师事佛教禅宗北宗神秀的弟子大照禅师三十馀载。崔氏虔诚奉佛,对王维以后的消极避世颇有影响。
49元5本 南村辍耕录
南村辍耕录
(元)陶宗仪 撰 李梦生校点
¥29.99
        《南村辍耕录》,元陶宗仪撰,李梦生校。全书三十卷,作于元末,征引广泛,凡朝廷典章、法令制度、文人轶事、风俗趣闻均有涉及。尤其是元末东南一带史事,尤为详赡,足补史传阙失。以陶湘影元本为底本,校以《四库全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