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形成与发展蓝皮书
¥130.80
《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形成与发展蓝皮书》对 45 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形成的动因和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了每个集群发展壮大的主要模式和存在的核心问题,并提出了集群培育提升的对策建议,对我国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书可为中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参与者和亲历者提供一定借鉴。本书是在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的指导下,结合全国各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提供的基础材料,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整理、编撰而成的。


新能源汽车电力电子技术仿真
¥109.00
《新能源汽车电力电子技术仿真》针对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低电压设备和车载充电装置的核心技术,运用PSIM仿真案例阐述了DC-DC变换电路、逆变电路和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调制技术,讨论了电路性能的影响因素,力图通过仿真方法解释电力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比如功率半导体关类型及其应用特性、硬关、理想关、软关、关过程、脉宽调制、周期稳态、状态平均、等效热路等,然后通过仿真举例说明纯电动汽车电力电子系统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和控制技术。 《新能源汽车电力电子技术仿真》可供新能源汽车行业具有车辆工程或机械工程专业背景的工程师参考,也适合有兴趣掌握电力电子知识的学生或工程师阅读。


新能源消纳的有效安全域及其应用
¥58.00
随着风电、光伏等随机性新能源发电并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电力系统运行中的波动性与随机性显著增强,严重影响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与安全性。为此,如何高效利用电力系统中有限的可调度资源,提升备用配置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准确评估、合理优化并有效提升电力系统的新能源消纳能力,从而安全、经济地消纳大规模新能源发电,减少弃风、弃光等现象的发生,成为促大规模新能源并网消纳理论发展,推动我国以新能源为装机主体和电量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与发展,助力实现“双碳”国家重大战略目标所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新能源消纳的有效安全域及其应用》一书提出了促大规模新能源消纳的有效安全域概念,系统地介绍了基于有效安全域分析的含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运行优化方法,实现新能源消纳能力的准确评估、合理优化与显著提升。在含高比例新能源发电电力系统中,如何应对新能源发电功率的强不确定性成为大规模新能源并网消纳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备用配置是电力系统应对不确定性的重要手段,然而,在传统的新能源并网消纳理论中,未能充分利用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结果中的有效信息,导致决策结果过于保守;同时,备用的优化配置仅仅关注其容量,而忽略了对备用优化配置效果的考虑,易导致备用配置的针对性差、有效率低;此外,多电网互动中的协同潜力未能充分挖掘,低估了电网本该具有的新能源消纳能力。随着新能源并网规模的不断攀升,电力系统运行中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强,上述问题日益凸显。 因此,《新能源消纳的有效安全域及其应用》一书在主动可控变量优化决策的过程中,构建新能源消纳的有效安全域,表达与优化节上新能源发电功率的可纳范围,为备用优化配置效果的刻画奠定基础。实际上,显式表达节上的新能源消纳有效安全域,能够量化主动可控量能够传递到新能源节的有效备用;同时,可以方便地表达新能源发电不确定性无法wanquan纳而导致的系统运行风险,实现对备用配置效果的准确刻画;此外,新能源消纳有效安全域的构建与优化还能够为电力系统集中与分散控制的协同、系统新能源消纳能力的提升,提供量化依据。本书中主要章节在介绍电力系统运行控制物理机理与相应数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新能源消纳的有效安全域系列评估、优化与提升方法,并逐章给出了所述建模型与方法的算例分析,验证所述模型与方法的有效性,增强读者对于方法的理解。 《新能源消纳的有效安全域及其应用》一书内容深浅出、系统连贯、自成体系,可为从事大规模新能源并网消纳技术领域的研究生、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有益参考。


中国新能源汽车大数据研究报告(2023)
¥129.00
本书基于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管理平台超过1200万辆新能源汽车实时运行数据,以大数据挖掘为基础手段,从应用场景出发,针对私人乘用车、网约车、出租车、共享租赁车、物流车、公交客车、重型货车市场行全面、系统的梳理,涵盖了车辆推广成果、车辆技术步、车辆上线率特征、车辆运行特征、车辆充电特征、故障与安全、节能减排、评价指数等研究内容。相较于2022年度新能源汽车大数据研究报告研究内容,本年度新增了新旧小区充电便利性研究、低温地区新能源汽车推广及运行特征、换电试城市推广及车辆运行特征等行业关注的热门研究内容。本书可供政府部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下游企业、研究机构、消费者以及新能源汽车爱好者阅读参考。


大数据实践:赋能数字中国建设
¥53.90
本书聚焦数字中国建设过程中大数据的形成和发实践,在数据产生过程中明确了数据标准和数据基础结构;在数据交换过程中定义了数据交换的规则;在数据治理过程中详细描述了数据治理的方法论和工具;在数据应用上具体描述了不同职能部门的业务指标,为指挥调度、相关决策提供数据分析结果。本书对专业知识融会归纳,有的放矢,以大数据在数字中国建设实践的视角给予读者全面、详细的发指导。本书可用于大数据工程师、数字中国信息化建设者的学习和工作指导,也可供大数据项目承单位相关人员阅读。


精密跟踪测量雷达技术
¥154.00
本书结合测量雷达新技术发展和近10多年的工程实践,按照以下原则修订,一是新增经实践的成果。精密跟踪测量雷达技术主要是在目标距离、角度和速度的精密跟踪测量基础上,实现了目标特性测量,即在目标运动特性测量基础上,增加了测量目标RCS特性、极化特性、高分辨距离像和ISAR等,因此增加了"目标特性测量”章节,见目录第10章;二是保持经典。原书其它章节未变更,主要针对相控阵体制精密跟踪测量雷达的技术发展与大量应用,补充完善了"相控阵跟踪测量雷达系统”的相关内容;三是对原书章节相应完善。


移动学习:模式设计与应用实践
¥68.60
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持续推进,移动学习作为非正式学习的一种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着教育教学的变革。本书旨在探索如何实现移动学习与课堂教学的结合,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优势互补,重构传统教育的生态体系。全书包含移动学习概述、移动学习的理论基础、移动学习模式的设计、移动学习平台的开发、移动学习的应用五章,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分析和研究移动学习的特点,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使得移动学习的理论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并对教育实践进行指导。


中国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发展报告(2021)
¥109.00
《中国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发展报告(2021)》坚持专业与通俗并重、定性与定量结合,以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综合管理平台数据、地方调研数据为依据,从新能源电池法规标准体系、政策体系、电池溯源、产业发展、区域协调、企业案例、国际趋势等多个角度,综合阐述了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产业现状、梯次利用及再生利用等发展概况,并总结了国外在政策管理机制的展及成效,为我国政府有关部门、行业组织、企业等展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工作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中国新能源汽车大数据研究报告(2022)
¥129.00
本书基于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管理平台超过650万辆新能源汽车实时运行数据,以大数据挖掘为基础手段,从应用场景出发,针对私人乘用车、网约车、出租车、共享租赁车、物流车、公交客车、重型货车市场行全面、系统的梳理,涵盖了车辆推广成果、车辆技术步、车辆上线率特征、车辆运行特征、车辆充电特征、故障与安全、节能减排、评价指数等研究内容。相较于2021年度研究内容,本年度新增了车辆换电模式运行特征分析、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示范城市群运行效果、冬奥会赛区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示范成果、乡镇及高速公路节假日充电应用场景分析等行业关注的热门研究内容。 本书可供政府部门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上下游企业、研究机构、普通消费者、新能源汽车爱好者阅读参考。


多源信息目标定位与跟踪
¥81.20
本书系统地讲述了多源信息目标定位与跟踪的数理统计基础、基本原理、基础理论、关键技术、研究展及典型应用等内容。 全书共有11章。第1章介绍了多源信息目标定位与跟踪的基本概念。第2章讲述了常用的目标运动模型和传感器量测模型。第3章阐述了目标定位与跟踪涉及的估计与滤波技术。第4章介绍了常用的目标定位方法。第5章深分析了信息转换滤波及其在目标跟踪中的应用。第6章至第10章讲述了多目标跟踪、机动目标跟踪、扩展目标跟踪、被动目标跟踪等各类目标跟踪的前沿理论和技术。第11章介绍了相关性能评估方法和展。


Cadence高速电路板设计与仿真(第7版)——原理图与PCB设计
¥90.60
本书以Allegro SPB 17.4为基础,从设计实践的角度出发,根据实际电路设计流程,深浅出地讲解原理图设计、创建元器件库、布局、布线、设计规则、报告检查、底片文件输出、后处理等内容,不仅涵盖原理图输、PCB 设计工具的使用方法,也包括后期电路设计处理应掌握的各项技能等。本书内容丰富,叙述简明扼要,既适合从事PCB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又可作为高等学校电子及相关专业PCB设计的教学用书。


滤波器设计理论及应用:非线性非高斯系统状态估计
¥103.60
本书介绍粒子滤波器在Kalman滤波框架下的系统参数辨识与状态估计机制。本书聚焦的新型滤波器解决了困绕深度学习强非线性模型参数的收敛性训练、复杂系统随工况变化的模型参数自适应辨识、联邦学习框架中各客户端模型个性化设计、输输出强非线性动态系统参数自适应更新、工业装备和设备寿命预测等难题。本书对从事信息科学、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等领域研究、发和应用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适合作为相关专业研究生教材。


云边端融合:终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
¥61.60
随着物联网与5G时代的到来,终端设备正产生海量数据与智能信息处理需求,人工智能逐步从云计算中心向终端设备迁移。然而,终端设备计算性能受限、应用场景多样等特给终端智能信息处理带来了巨大挑战。本书围绕在算力、能耗受限的终端设备上广泛部署智能服务的迫切需求,研究云边端融合的终端智能信息处理关键技术。以深度学习为典型智能信息处理方法,依托云边端融合计算模式,从智能模型训练与部署着手,重突破云边端数据协同传输、模型云边端融合部署、面向场景的模型持续学习等问题,系统介绍面向终端设备的深度神经网络学习训练与部署运行方法体系,为实现在性能受限的异构终端设备上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的智能信息处理服务提供可行路径。本书所述内容,有望通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先人工智能方法在终端设备上高效应用的最后一公里,为突破实现"万物智能”的瓶颈性问题提供技术支撑。


地铁车辆与供电系统维修策略优化及预测技术
¥68.60
地铁车辆和供电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车门系统、牵引系统、制动系统、轮对、高压断路器等关键系统和设备及车辆主要备品备件,这些系统和设备的健康状态不仅关系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还对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及乘客的舒适性体验有重要作用。本书介绍了地铁车辆与供电系统维修策略优化及预测技术方面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重介绍了车门系统、牵引系统、制动系统、轮对、高压断路器的可靠性分析、可靠性建模和维修策略优化方法和技术,还对城市轨道车辆轴承部件剩余寿命预测及备品备件的需求预测技术行了概述。


工具热处理技术与实践
¥103.00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工具热处理技术。其主要内容包括:工具钢的选择与材料质量,工具钢的热处理相变,工具钢的热处理工艺,高速钢工具的表面强化,工具热处理的生产实践,高速钢的组织、性能与工具寿命,工具热处理的加热技术。本书综合了作者长期从事工具热处理积累的技术经验和国内外先实用的工具热处理技术资料,内容实用,图表丰富,操作性强。


机器人工作站设计
¥38.00
本书结合理论知识与工程实例,通过高校与企业合作的三个典型工程应用案例,对教学用机器人工作站和自动化生产线行剖析,详细阐述机器人系统集成的设计方法,提出了一套针对高校教学用机器人工作站的设计理念、设计思路及设计方法,内容丰富实用,可为机器人教育及工程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参考。 本书可作为高校机器人相关专业的课程指导用书,也可为从事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设计、机器人编程及电气调试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理论指导。


天使梦
¥19.90
本书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专业性、技术性和实用性为一体。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揭示了安全行车的奥秘。并说明了当今世界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偶然性、必然性、频繁性、突发性和残酷性。同时论述了,*防范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安全措施和保障行车安全“秘诀”的由来及论证。


硬科技2:从实验室到市场(创新中国书系)
¥46.80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促现实经济发展的落脚。长期以来,我国存在科研与经济“两张皮”的难题。面对国际局势变化及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刻转型,我国亟须构建具有自己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实验室中长期积累起来的大量优秀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 本书首先回顾四次工业革命引发国家实力变迁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深剖析了美国、德国、日本等科技强国各具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作者基于长期的硬科技投资实践,从思想转变、体制机制、新型研发机构、关键共性平台、金融、人才、生态几方面行深探讨,找到我国当前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在批判性地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的可行路径。


混合动力汽车结构·保养·拆装·检修一本通
¥77.00
本书主要讲解了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以及保养、检修、诊断和拆装方法,具体包括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底盘系统、智能辅助系统、车身电气系统。 全书共分为4篇:第一篇为结构与原理篇,第二篇为维护与保养篇,第三篇为拆装与检测篇,第四篇为诊断与维修篇。 本书适用于汽车使用、维修、检测和管理等行业的有关人员学习参考,也可作为大专院校汽车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简易升降机安全操作与管理
¥25.00
本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的TSG08—2017《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编写。内容包括简易升降机的概述、简易升降机的基本构造、简易升降机的安全保护装置、简易升降机相关法律法规、安全管理技术与管理制度,以及简易升降机的安全操作规程、日常维护及故障诊断,简易升降机的事故案例分析及预防。 本书可作为简易升降机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学习及培训教材,也适于作为简易升降机行业的入门读本。


复合材料预制体数字化三维织造成形
¥103.00
本书主要从复合材料预制体三维成形技术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复合材料预制体数字化三维织造成形原理、复合材料预制体数字化三维织造成形工艺、复合材料三维织造参数影响规律研究、复合材料预制体数字化三维织造自动成形装备及典型应用案例方面行了系统论述,总结了复合材料预制体柔性导向三维织造成形技术及装备的*新应用基础研究成果,推动复合材料预制体三维织造技术向大型化、数字化、自动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