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故(十九)
¥7.20
《温故》是一种陆续出版的历史文化读物。以今天的视角来追怀与审视过去,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所谓“温故而知新”。内容大体包括以下三方面: 对人类以往生存状 态的追怀; 对历史的审视与反思; 对历史文化遗迹与遗留文本的重温。

温故(二十)
¥7.20
《温故》是一种陆续出版的历史文化读物。以今天的视角来追怀与审视过去,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所谓“温故而知新”。内容大体包括以下三方面: 对人类以往生存状态的追怀; 对历史的审视与反思; 对历史文化遗迹与遗留文本的重温。

温故(二十五)
¥13.92
2013年推出的第二辑《温故》, “影像”专栏刊出秦风老照片馆提供的图片共30幅,反映的时代集中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即从台湾光复前后到两岸严重对峙的大约三十年的光景,系首次发表,极具价值。 本辑“特稿”《蒋介石其人》展示了民国史专家杨天石对蒋介石从1915年到1972年共57年间的日记的全面解读和深度思考,透过这些日记,我们可以看到蒋介石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了解许多在档案、报纸中不曾记载的政治秘密。逃亡之路》记述了作者曾庆斯在“文革”期间,首次逃亡香港未果的经历;《姑苏女杰陆兰秀》追忆了即使遭遇迫害、面临生死抉择但仍然坚持独立思想、深刻批评“文革”错误的革命烈士陆兰秀;《逃亡之路》记述了作者曾庆斯在“文革”期间,首次逃亡香港未果的经历。 “人物”专栏,冰云《陈独秀寥落到晚年交游》描写了陈独秀晚年被开除出党、避居江津后,与章士钊、沈尹默、台静农、郑学稼、何之瑜等人的通信、交往,他晚年的境况,为我们认识那个时代中国知识先驱的坎坷命运提供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注脚;许述《你不一定知道的冯玉祥》一文里不仅可以看到中共内部对冯有另一种看法,还可以看到苏共、美国人以及国民党对他的观感与评价;还有淮茗《吴梅、黄侃两次交恶史实述考》、李宝《作为“文物大盗”的康生》。“风物”专栏,《狄思威路108弄4号》是陶希圣的外孙沈詝2012年回国后来到自己阔别六十余年的故居后的所思所感;“口述”专栏,《次执教武汉大学》首次刊出了历史学家刘绪贻先生的自传《箫声剑影》(下卷)的部分。 “记忆”专栏,《无牵无挂地走吧:忆黄苗子、郁风伉俪》,舞蹈家江青回忆了与黄苗子、郁风的相识、相知的动人往事;邹宁远、倪慧如《中国志愿军张纪》追忆考察了参加1930年代西班牙内战的中国老志愿军张纪的生平故事;还有楚泽涵《对几位老师的回忆》、陈履生《照相馆往事》等文。 《温故》是一种陆续出版的历史文化读物。以今天的视角来追怀与审视过去,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所谓“温故而知新”。内容大体包括以下三方面:对人类以往生存状态的追怀;对历史的审视与反思;对历史文化遗迹与遗留文本的重温。

温故(三十)
¥11.60
2014年推出的第三辑《温故》,“影像”专栏刊出了一组拍摄自1945年在青岛停留的美国海军航空母舰安提坦号的老照片,这些照片生动再了1945年11月5日美国海军军舰上的水兵登陆青岛的情景,给抗战胜利后的时代转折留下了一幅清晰的画面。 本辑《温故》“特稿”专栏,刊发了中国民国史研究会副会长李继锋采访白先勇老师的文字稿,《走近真实的白崇禧:白先勇先生访谈录》,两人就“白崇禧、李宗仁与蒋介石的三角关系”、“蒋桂战争”、“白崇禧的真实面相”、“四平街之战”、“白崇禧去台和亡故的真相”等近代史上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温故》“记忆”专栏,艺术家马良《时光旅行和情书》以文字开启了一段美妙的“时光旅行”,回忆了自己的童年时光、与外婆、爸爸、妈妈、姐姐之间发生的许多动人故事;孟彦弘《父亲》从十岁时对父亲的记忆写起,记录了一位普普通通的父亲奔波劳碌的一生, 从这位出生于1937年的平凡父亲身上,我们却能看到时代巨变给一个普通家庭带来的种种影响,同时感受到父与子之间深沉的情感。江青《皇宫 皇冠:庆“皇冠”一甲子》记录了作者与台湾“皇冠杂志”的创办人平鑫涛及其夫人琼瑶将近一个甲子以来的相识、交往;张新颖《生命的完成:超越受难者的身份》选自近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沈从文的后半生:1948-1988》第十七章,以丰富的史料呈现了沈从文离世前后一段岁月的社会遭遇、个人选择和内心生活,从1982年的回乡之旅到1988年的离世,清晰见证了一个弱小个人的全力挣扎,一个平凡生命以柔弱的方式显现的强大勇气和信心。 《温故》“人物”专栏邵盈午《天存硕果沾文苑:记施蛰存先生》一文回顾了作者自1985年起与施老的多次通信和1986年亲往上海拜访施老的经过,对于这次见面过程中谈及的“施老与鲁迅的关系”、“施老晚年花费大量心血进行金石碑版研究的原因”等话题更是详细记录,文章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诸葛计《吴老师给我们讲故事的故事:回忆恩师吴于廑先生》记录了1959年自己作为学生,与当时接受改造的吴于廑老师一起下乡,在武汉武昌县豹澥公社劳动期间一些难忘的往事;《现代“芸娘”:记钱存训的夫人许文锦》综合散见各处的史料,描摹出张充和的挚友、钱存训的夫人许文锦一生的事迹。 《温故》“往事”专栏王克明以《任芝铭存稿》一书所收任芝铭先生早年家书中涉及土地的内容为切入点,撰写《微观民国土地往事》;顾晓悦《<小说月报>和20世纪40年代的作家》回顾了父亲孤冷观20世纪40年代主持《小说月报》时与包天笑、张恨水、秦瘦鸥、程小青、郑逸梅、周瘦鹃等作家的交往,他们各自与《小说月报》的渊源,20世纪40年代文化界的繁荣景象由此可窥一斑; 1938年至1941年已晋升中校的帕姆弗雷特军医担任驻刘公岛英军末任医官长,《刘公岛札记:英租时期末任医官长夫人的回忆》即是他的妻子卡琳回忆他们一家人在刘公岛度过的人生中极为难忘的这段时光。 《温故》“文本”专栏,梅振才《何妨余事作诗人:读史学家唐德刚诗词遗稿》,系统分析了唐德刚诗词创作的内容、风格、诗论思想。


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中)
¥12.99
【作者简介】孙皓晖,曾任西北大学法律系教授,获国务院首批特殊津贴的专家。1993—1997年,基于对中国原生文明的思考,历时16年创作了长篇小说《大秦帝国》,共6部11卷,504万字。这是目前一部全面、正面表现秦帝国时代的长篇历史小说。

日本人与中国人(新版)
¥22.08
这是一部独特的日本论,也是一卷东瀛与神州大地古往今来的趣闻怪谈史略。日本华裔作家陈舜臣一生在两个故乡、两种文化之间徘徊,边缘人身份让他领受命运的桎梏,也使他以*的生命经验和生动的“复眼”视角,洞见两国历史传统的差异与交叠,遂成妙语连珠、谐谑天成的中日文化随笔。他从遥远的古代折返现代的中日文化接点,在历史与现实之间随意驰骋;要以“遗书”的心情,写下阻碍中日两国相互理解的原因。重新认识邻人,亦是抽丝剥茧地审视自己。我们这对邻居——长短相补,此为天命。

长安之路:一个南方小镇的口述历史
¥52.80
长安,中国广东省东莞市下辖的 32 个镇之一。 长安,千年古镇,活力之城,文化名镇。改革放前,这里贫穷落后,现在每年生产总值过百亿,直至今日超过400亿,工业总产值高达1300多亿,是“全国首届小城镇综合发展水平1000强”第3名、全国文明村镇、***生态乡镇、广东省红旗基层党组织,曾获***荣誉60多项、省级荣誉60多项。 《长安之路:一个南方小镇的口述历史》以长安镇改革放以来的发展历程为背景,通过走访长安镇近百名不同领域的人士,反映改革放以来长安镇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变化,而追溯新中国成立以来乡镇农村生活的历史变迁。 此书历时3年完成,访谈录音超过200小时,内含52名访谈对象口述内容、近百幅老照片,其中不乏改革放及其得失退的宏大叙事,但更多的却是普通长安人精微琐细的生活图景。这些访谈对象中,既有在任或离任的领导干部,也有普通群众;既有本土企业家,也有外商代表;既有年老长者,也有年轻后辈;既有当地干部群众,也有外来务工者。正是这些长安人,用勇气、智慧、胸襟、才干,书写着自己和小镇的历史,书写着实现中国梦征程上的奇迹。

十六名旗人妇女口述(欧亚备要)(试读本)
免费
本书主要是旗人妇女的口述。作者认为,只有从这些获自民间妇女的资料与通常带有权力意识的和民族中心主义的正统知识的比较中,我们才可以重新认识被边缘化了的一些人物和日常事件,并找到新的意义。 本书访谈主题集中于三:一是相对汉族而言,这些有着旗人背景的妇女,对于自己出身的民族是否具有以及具有的是什么样的集体记忆;二是满族妇女的生活、婚姻、生育状况与族际通婚情况;三是辛亥革命以后这些妇女的家庭变迁和个人的生活经历。 丛书简介: “欧亚备要”丛书所谓“欧亚”指内陆欧亚(Central Eurasia)。这是一个地理范畴,大致包括东北亚、北亚、中亚和东中欧。这一广袤地区的中央是一片大草原。在古代,由于游牧部族的活动,内陆欧亚各部(包括其周边)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上都有了密切的联系。因此,内陆欧亚常常被研究者视作一个整体。 由于内陆欧亚研究难度大,早期的研究者要克服的障碍往往多于其他学科。本套丛书选择若干较优秀、尤急需者,请作者修订重印。这些原来分属各传统领域的著作(专著、资料、译作等)在“欧亚”的名义下汇聚在一起,有利于读者和研究者视野的拓。


不容青史尽成灰:繁荣到衰败
¥12.99
《不容青史尽成灰:繁荣到衰败》带我们走中国历*密集的王朝更替。短命的隋朝牛在哪里?威胁盛唐的突厥是何方神圣?玄武门之变的罪臣们如何度过他们的余生?历史上*个女皇帝是如何产生的?元盛世的功劳应该归谁?安史之乱为何说可以避免?谁又*终毁灭了唐王朝?宋朝是怎么建立的?为何宋军冲不过幽州?王安石的变法失败究竟在哪?岳家军是怎样炼成的?强大的元朝为何灭亡?这一切繁荣和衰败,都等待你来发掘。


中国人应知的中华十德 中华书局出品
¥13.30
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是中华文化的思想精髓、核心精神,即中华十德。本书以一问一答的形式,阐释每种精神的内涵、意义,特别是对现代人的启示。作者紧密联系当下的人生问题、社会弊病,并与中华十德相结合,提出解决问题、弊病的建议。每个问题后,均附经典事例,并作简评,读者可从具体的人和事中,体会中华十德的涵义与价值。

台湾“中研院”口述民国历史经典丛书(套装共8册)
¥159.99
1942~1944年,为保卫滇缅公路,中国政府先后两次派出近30万部队缅甸与日寇作战,在付出了10余万人伤亡的代价后,全歼缅甸日军。此战中,中国远征军反攻胜利,大放异彩,重新通了国际交通线,使得国际援华物资运中国;把日军赶出了中国西南大门,揭了正面战场对日反攻的序幕;钳制和重创了缅北、滇西日军,为盟军收复全缅甸创造了有利条件。本书口述者多为参战将士,他们的口述全面还原了中国远征军历史。


经纬度丛书·不让岁月空流逝:雷颐读史笔记
¥49.99
本书是知名历史学家雷颐二十余年读书笔记的合集。按内容共分五编,分别是:编“忧天下,探世变”、第二编“透过历史的裂缝”、第三编“不让岁月空流逝”、第四编“精神的年轮”、第五编“在世界历史中深思”。在雷颐看来,一个时代的阅读史,即一代人的精神发育史和成长史,是时代阅读与个人经验的彼此回忆,可以重构一个人的知识、心灵和思想图谱。在雷颐的读书笔记中,少论历史大事,更多的是捕捉大时代背景下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他们吃穿住行、悲欢离合的丰富细节。


食色里的传统(彩图修订版)精 中华书局出品
¥46.80
吃好吃的,看好看的,是饮食男女的天性,是人之大欲,“食色”正是人间烟火,是日常生活。本书从古人的日常生活细节出发,细说饮食、服饰、行旅、草木、节令、百戏、歌谣等主题,天人关系、时空想象、宗教信仰、伦理道德、思维惯性、治国理念、养生观念、时令民俗、审美风尚、娱乐休闲等尽在其中。?在“物质和精神成一片”的传统里,邂逅寻常的人性和朴素的情感。小品文风,清新自然,读之有趣,富有余韵,既“可信”,又“可爱”。


威尼斯的抉择
¥26.99
文艺复兴这么读才有意思! 这是一部小说,也是一部历史,更像是一部电影 从威尼斯、罗马,到佛罗伦萨,再重返威尼斯 跟随美男子马可,深文艺复兴时代的每一个毛孔,做一天文艺复兴人! 这里有散发着松香气味的希腊特产葡萄酒,盛在饰有美第奇家族纹章银盘里的珍珠烤鸡,佩科里诺山羊奶酪,还有杏仁粉做的包裹着奶油,可以一口吞下的小心。 更有16世纪佛罗伦萨市中心艺术家们的工作室,遍布欧洲的大银行,和琳琅满目摆满外国商品的商店。你会路过用大锅煮埃及豆汤、穿着朴素的平民女人,也能和身穿上乘绸缎蕾丝的贵族激烈探讨马基雅维利的预言,更不可思议的是,你还可以去现场观看、“扰”米朗琪罗本人创作西斯廷教堂的天顶壁画!? 不仅如此,美男子和优雅艺妓之间的爱情drama,野心勃勃的年轻人之间的权利斗争,彼时大国之间的复杂关系,都呈现在这部“文艺复兴小说”系列中。 生活在文艺复兴时代,究竟是一种什么体验? 读完本书之后,你心里应该就有了答案。 威尼斯的抉择 描写爱、欲望与野心交织的文艺复兴时代 公元16世纪,威尼斯共和国年轻的外交官马可收到密令,要求他在企图称霸欧洲的西班牙与统领整个伊斯兰世界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夹之下挽救祖国。对土耳其了如指掌,与宫廷也牵连颇深的知心好友埃尔维斯本应成为马可的助力,然而世界的命运却在他眼里闪烁的幽暗光芒中天翻地覆。 埃尔维斯统帅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军队作战,被苏丹苏莱曼一世将其册封为匈牙利总督。但之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军队不愿意再服从这个不是奥斯曼土耳其人,也不是穆斯林的指挥官。埃尔维斯后来被两个农民砍了头。威尼斯的“十人委员会”也查出奥琳匹娅的真实身份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及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的间谍,马可就此被停职。?

学手艺札记(精) 中华书局出品
¥83.40
本书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著名陶瓷设计家杨永善教授撰写的一部关于手艺的回忆录。全稿分上、下两篇,上篇讲述了作者从幼儿至青年时期,在母亲、姨夫等家人及生活中触到的各色各样的手艺人的影响之下,对手艺产生兴趣,并付诸实践的亲身经历;下篇则讲述作者考中央工艺美院之后,专业学习陶瓷工艺的历程。 在时间顺序之外,书稿还有两条主线,一是作者身为手艺人的自我成长之路。手艺既可活命养家,又能疏解苦闷,手艺与手艺人体现出的工匠精神,更是一种技术伦理,一种职业道德,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具有启发智慧、磨砺心性的作用。二则,书中前前后后记录了数十位手艺人,有些是铁匠、剃头师傅等生活中的小人物,有些则是学院派的工艺大师,可以说描绘了一幅精彩的手艺人的群像。


六朝骈文与六朝社会 中华书局出品
¥46.80
本书重研究了骈文在六朝社会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它所承载的内容和运用的场合,与当时政治活动、典章制度、礼仪形式等的关系。从文学与社会交叉的角度,探索骈文与六朝社会文化的互动。本书的主要观:,汉魏六朝骈文的产生与发展,以及骈文逐步成为文章写作主流局面的形成,与汉魏六朝以来的社会转型、文化生态的变化具有密切的关系。第二,制度、礼制、社会政治和文化发展,促成了骈文文体和文本的生成。第三,骈文既是文学作品,更是实用文,是当时的社会政治文化活动、典章礼仪制度的重要载体,是士人扮演社会角色的重要工具。第四,六朝骈文中很多因政治活动的需要而产生,产生后其本身也成为政治文化的一部分,起到政治操作作用或是舆论导向作用。六朝骈文是社会政治生活审美化的体现,而其审美的形式也赋予了政治活动美学魅力。因政治需求为实现政治意图的书写目的,也影响了骈文的形式。本书以文体或文类为切,从内容题材的角度,探讨骈文与六朝社会生活的关系。分别从改朝换代的禅让政治、朝廷的人才选拔制度、对在任官员的弹劾以及皇室的饰终之礼等出发,对这些活动中使用的骈文的内容和文体形式行解剖,发掘其文体生成和运用中隐藏着的政治礼制功能和权力意志。本书还对六朝骈体公文代笔拟写现象和六朝骈文典型作家行了深的个案研究

乾隆朝文人戏曲研究(上下册)精 中华书局出品
¥100.80
《乾隆朝文人戏曲研究》全书70余万字,分上下卷。上卷“乾隆朝文人戏曲研究”,共十三章,全面探讨乾隆朝文人戏曲的文化生态、作家情况、创作心态、剧作题材、剧本体制、叙事艺术及舞台艺术等内容,并对唐英、蒋士铨、杨潮观、徐爔、沈起凤等人的剧作进行个案分析,附乾隆朝文人戏曲活动编年。下卷“乾隆朝文人戏曲作家作品考”为乾隆时期文人戏曲作家名录,主要考证作家生平事迹,并介绍乾隆朝文人创作的具有文学意义的剧本,详考剧本创作时间、本事渊源、今存剧本内容及版本,力图提供较为全面的信息。


唐人佚诗解读 中华书局出品
¥18.00
《唐人佚诗解读》主要内容包括诗人王绩的两种文集及其佚诗,贺知章的醉与醒,元结与《箧中集》作者之佚诗,张志和《渔歌》的流风馀韵,白居易诗友皇甫曙的生平与存诗,诗人张又新的人品、水品与佚诗,张祜诗集的缺月重圆,诗人赵嘏的人生冷暖与诗歌存佚,晚唐诗人李郢及其自书诗卷,曹唐《大游仙诗》考,皮日休、陆龟蒙及其友人的佚诗,等。

翁同龢集(增订本)全四册--中国近代人物文集丛书 中华书局出品
¥178.80
《翁同龢集》于2005年出版,列“清史文献丛刊”,上下册,定价230元。由奏疏、函稿、诗词联对、文录、松禅自订年谱、甲午日记和随手记及附录七部分组成。奏疏共收录100多件,主要录自北京国家*历史档案馆馆藏军机录副及有关档案资料,凡翁同龢个人单衔或与他人边衔的重要摺件则收,有关例行公文的呈式摺件则不录。函稿共收录1300多件,集中反映了他同家族成员以及他与晚清官场各声人物的交往和他对朝政的看法,史料价值较高。诗文部分共收录诗近700首,词10首,联对50副,文录141篇。 ? ? 《翁集》出版之后,编者有根据近年出版的各种文献,重新收集公私档案及其他私人记载,并对原书讹误行了修改。增补文章400多篇。先重新将修订本收“文集”丛书。


一壶天地(函套)全四册 中华书局出品
¥46.80
《一壶天地》由《新纂香谱》《格古要论》《园冶》和《长物志》四种组成。 香之为用自上古,在漫长的岁月里,人们对香草香料取之用之,歌之咏之。陈敬所撰《新纂香谱》,翔实记载香品产地、宋代及以前社会用香概况、香药与熏香料配方、香料的收藏方法,集香料文献之大成。 曹昭所撰《格古要论》,堪称后世文物鉴定类专著的山之作。它概述文物,对名玩之优劣、作伪手法以及鉴伪要均有议论,为文物鉴赏家所推重。 《园冶》与《长物志》被誉为古代造园之双璧。计成所撰《园冶》,全面系统总结和阐述造园法则与技艺,在选址、规划与叠山理水中体现古代造园的智慧和艺术追求。书中提出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观,深得中国古代造园理论之精髓。文震亨所撰《长物志》,内容涵盖衣食住行、文玩清赏,呈现了晚明文人雅致生活方式,是古代文人雅文化生活的范本。


语文阅读教学的文化价值研究(精) 中华书局出品
¥34.80
本书基于文化视野,从文化价值视角研究阅读教学,探究阅读教学中的价值以及价值实现的方式和途径。本书首先梳理了“文化价值”这一核心概念,着探讨了阅读教学中的价值和核心价值,并对阅读教学历史做了文化价值取向的回顾与透视,明确了当代阅读教学面对的价值取向的问题,*后对阅读教学文化价值的实现策略做了论述。